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教案

合集下载

【优】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 教案3

【优】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 教案3

《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及特点,知道最大静摩擦力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描述摩擦力概念和特点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学情分析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其原因规律还不了解,所以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以及实验探索对静摩擦力更进一步认识。

教学重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教具木块、书、弹簧秤、钩码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及知识线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实验一:把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叠放在一起,用手拉两本书,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实验二: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最终停了下来,为什么?【学生活动】受到了摩擦力【教师】分析:实验一中书在拉的过程中,两本书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种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实验二中木块相对桌面运动,有力阻碍它相对运动,这种力为滑动摩擦力。

本节课我们重点讲摩擦力中的一种类型静摩擦力【板书】3-1 静摩擦力二、展示目标,明确目标目标见投影三、引导探究,掌握新知问题设置1: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能产生摩擦力吗?【学生活动】个别提问【教师】引导分析:水平面上的物体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不受摩擦力问题设置2:一个人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却没有推动。

原因是什么?图3.3-1【学生活动】因为箱子受到一个阻碍它相对地面运动趋势的力【教师】引导分析:对,箱子除了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外要达到平衡必须受一个力,那么这个力是摩擦力。

假如接触面光滑,箱子会运动,所以箱子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时,把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教师】总结静摩擦力的定义【板书】定义:两个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探究一: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教师】引导分析:从前面的分析得知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学生活动1】两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学生活动2】接触面要粗糙并且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板书】条件:两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接触面要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探究二:静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缓慢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1、当外力改变时观察木快的状态,并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3.3摩擦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3 摩擦力一、教材剖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有关观点与本节内容相联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合,逐渐指引、谆谆教导,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有个清楚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要充足利用初中二力均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状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 关于动摩擦因数的教课最好经过实验让学生研究得出. 因为本节课的特色,在整个教课过程中要充足表现新课标的研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露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实质..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要素进行实验研究.2. 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培育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静摩擦力的研究过程,培育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三、教课要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四、教课难点1.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五、教课过程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目许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圆滑洁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尘埃的 . 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顶用筷子夹出来,竞赛看谁夹得快 . 而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 , 进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形导入(课件展现 ) 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 如图3-3-1, 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观点.图 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能够写出字来 , 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 ?试一试看 . 想一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一样?为何?你以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推动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经过直接发问使学生回想并表达摩擦力的观点.观点: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拥有相对运动的趋向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挡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的力,这类力叫做摩擦力. 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修业生用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搁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 .( 设计企图 : 让学生领会并剖析出桌子遇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 : 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觉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何使劲推桌子而桌子不必定运动?为何想让桌子持续运动还要持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使劲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议论指引出静摩擦力的观点: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向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 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挡相对运动趋向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如何求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研究】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其实不停迟缓地增大拉力. 注意提示学生察看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 3-3-2 :图3-3-2实验现象:我们能够看到跟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停增大.结论:由二力均衡的知识能够知道,木块遇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 因此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老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持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能够随指针挪动,并作为指针抵达最大地点的标记. 在方才实验的基础上持续使劲,当拉力达到必定的值时木块开始挪动,此时拉力会忽然变小. 要修业生记下方才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 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 两物体间实质发生的静摩擦力 F 在 0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要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考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要素)学生活动 : 学生设计实验并研究,整理剖析实验数据.参照设计:1.装置如上边的实验,在木块上边增添砝码,考证在不一样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考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 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巧使得油瓶不着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 不断增添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当增添手的握力即压力, 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 . 换用不一样粗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考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拙程度的关系.活动 : 学生沟通议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其实不独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指引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案例.(课件展现)图片示例:图 3-3-3讲堂训练(课件展现)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必定相反分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必定静止,故 A 错 .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没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余力的状况有关,故 B 错 .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随意角度,故 C 正确 .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没关,但必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 D 错 .答案: 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 F 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 F 的面绝对圆滑),恰巧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假如 F 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 3-3-4分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均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 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 mg mg二、滑动摩擦力观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遇到另一个物体阻挡它滑动的力,这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老是沿着接触面,而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能够经过复习回想得出,或许经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能够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设计企图:使学买卖识到应采纳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领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要素)1. 指引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研究.(学生活动 : 思虑并沟通议论得出利用二力均衡定量丈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指引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研究(学生活动 : 思虑并沟通议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械进行实验研究(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4.要修业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经过对数据的剖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 展现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剖析,最后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 (设计企图:培育学生实验数据的剖析办理能力)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μN.(设计企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有资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现:几种资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资料动摩擦因数资料动摩擦因数钢—钢0.25钢—冰0.02木—木0.30木头—冰0.03木—金属0.20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皮革—铸铁0.28例题 . 滑雪是北方地域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 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竞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 ,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 假如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分析:因为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 F 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 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 μ N=μ Mg=0.02× 180×9.8 N=35.3 N.答案 :35.3 N讲堂训练质量为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看为相等. 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成 5 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成 12 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今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 5 N (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持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N/kg )分析:( 1)当拉力 F=5 N 时, F< f max, 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 2)当拉力F=12 N 时, F> f max, 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 滑=μ N=μ mg=0.5× 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 5 N 时,因为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因此物体遇到地面的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所以还是 10 N;(4)当拉力撤去后,因为物体持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遇到地面的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此仍为10 N.答案:( 1) 5 N(2)10 N(3)10 N(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利摩擦:1. 增添物体表面的粗拙程度. 如:鞋底、车轮胎、各样旋钮表面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 . 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备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1. 用转动摩擦取代滑动摩擦:用转动轴承取代滑动轴承.2. 减小表面粗拙程度:加润滑油.六、讲堂小结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挡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及单位产生表面粗拙有挤压作用的物表面粗拙有挤压作用的物摩擦力用 f 表示原由体间拥有相对运动趋向时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单位:牛顿一直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f= μ N 简称:牛大小符 :N重量相等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向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拙的方法增大有利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 使摩擦面圆滑,用转动取代滑动,使摩擦面离开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教案摩擦力重/难点重点:1.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难点分析: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突破策略大家讨论归纳一下静摩擦力的特点。

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M f 表示。

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师:对于静摩擦力,我们还要讨论几个问题,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中的“静”应该是指的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它应该是指的相对静止。

第二个问题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做。

例1. 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 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l 23C. 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手握住油瓶,油瓶不掉落下来,表明手对油瓶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跟油瓶受到的重力平衡——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瓶的重力(大小)决定;油瓶变重,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必须随之增大,手握得紧一点,相应的最大静摩擦力值也就大一些,才能保障油瓶不会掉落下来;如果手握得不够紧,正压力不够大,最大静摩擦力小于油瓶的重力,油瓶就会掉下来。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20-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20-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课题:摩擦力(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第一课时:静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3、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弹力方向的方法.3、知道在实际问题中分析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思路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的理解,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教学用具】实验1(静摩擦力的方向):长木板、毛刷.实验2(静摩擦力的大小):长木板、铁架台、木块、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引入:分不开的两本书邀请两位男同学尝试将两本书页交错叠在一起的书分开:每人紧握一本书相对站立,两人同时用力向两边拉,用多大的力也难以将两本书分开。

提问:这两本书难以分开的原因是什么?一、摩擦力大家初中已经简单学习过摩擦力了,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

回顾初中知识,总结:总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分成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静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观察以下四幅图,哪种情况下物体间产生了静摩擦力?第一幅图:无接触,无相对运动趋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教案

《摩擦力》说课教案『说课导航』1 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与教学要求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

摩擦力与之前学过的重力、弹力是力学中三大常见的力,三者同处力学知识中的基础性地位,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石”。

本节课学习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质量,也必将影响到更多的相关学习内容。

鉴于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

在研究摩擦力问题的过程中,它表现出来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的特性,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小。

也正因其复杂性,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故要充分用好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使其形成物理头脑,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首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接着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最后,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能逐步掌握并能进行计算和应用。

1.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规律和最大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大小计算以及对最大静摩擦力的正确理解。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初步学习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对摩擦力进行定性描述,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还不会进行定量计算。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并能判断其方向;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3.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并能判断其方向;4.了解动摩擦因数,并会计算其大小;5.比较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3摩擦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3摩擦力

4·提问:在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在木块和木板刚要相对滑动那一瞬间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演示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结论5·和同学一起解释课前的游戏·提问摩擦力的利与弊4·听讲·回忆、反思·观察并思考5·听讲·回答问题反思在前面的实验探究中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强化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结1.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知识、方法方面总结)2.实验探究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摩擦力的知识?1.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2.使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向课外延伸布置作业书面作业:课本P61 练习课后阅读:流体的阻力板书设计教学说明1.摩擦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初中学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但学生对它的理解并不完整,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师引导、启发下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

2.摩擦力的方向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利用生活用品形象说明摩擦力的方向,易懂易操作。

3.科学探究是一种严谨的、按规范进行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既要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又要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4.关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很难观察到由静止到运动瞬间的拉力值,因此本课选择了视频辅助教学,利用慢放功能,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相关现象。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11-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11-人教版
巩固练习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练习1-3加深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学生到教室前面利用白板进行演算
练习题展示及学生到教室前演算,直观方便
小结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教师加以补充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4、学会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辩证看问题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课使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更深刻一些。摩擦力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之后,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
2、分类:
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认识进行回答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
展示出定义及分类内容,方便快捷
明确滑动摩擦力定义及产生条件
二、滑动摩擦力
从摩擦力的定义中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结合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及已有知识概括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在两物体的接触面(接触点)上
观察刷毛弯曲方向
总结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练习1
练习2
进一步巩固对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理解
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不细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细节问题放大、放慢,便于观察理解
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大小
提问: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只是定性的说,高中要求定量的来研究。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全过程;了解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教案)

必修一第三章3、摩擦力(教案)

必修一第三章 3、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2.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F 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 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F 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更加抽象,弹力和摩擦力都属于被动力,其产生有条件,但是完全根据条件进行判断有时是很麻烦的,尤其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以后学习了牛顿定律会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就简单些了,本节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3节 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3节 摩擦力教案

教学过程固定测力计不动,用手去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受木板被拉动时的速度的影响,并可以比较准确的读出它的示数,测出摩擦力大小.这样就大大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减小实验误差.如图:换做力的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达到的最大值F max叫最大静摩擦力,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静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0< F静≤F max.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有关吗?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例如“人走路”.静止的物体一定有静摩擦力吗?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不一定有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能有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有关系吗?静摩擦力的方向和接触面平行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二.滑动摩擦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关因素和探究在接触面性质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关系.实验器材:滑动摩擦演示仪(含滑块,砝码,测力计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用F 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会发现F =μF N,,其中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它的值与接触面的性质:材料,粗糙程度等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例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①人紧握瓶子水平移动②画出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示意图。

解答:①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人手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②见下图.vFAB静止FAB静止例2.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没有关系.解答:μMg当堂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A.与压力成正比B.等于水平拉力C.小于滑动摩擦力D.在物体上叠放另一物体,该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3.如图1,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边缘开始,到物体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F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4.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5.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2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f甲>f乙>f丙B.f乙>f甲>f丙C.f丙>f乙>f甲D.f甲=f乙=f丙A.二、填空题6.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木块重5N,把木块水平桌面上,弹簧秤水平地向右拉木块.(1)当弹簧秤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2)当弹簧秤的读数是2.1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 (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读数变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动摩擦因数μ=______. (4)若使弹簧秤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5)木块离开弹簧秤继续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7.如图3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动摩擦因数是_____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N,方向______.(g=10N/kg)8.如图4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 M______,f N______三、计算题9、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夹在两木板之间,物体左右两侧面与两块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摩擦力》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主动而活泼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通过内心体验与创造去学习。

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及相关因素。

在探究过程中使用带传送带的摩擦力实验装置克服了测滑动摩擦力中匀速拉动以及相对运动的难点,使用自制的带记忆功能的圆筒测力计克服了测量最大静摩擦力的难点,对本节的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本节的探究实验中,有序的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在综合观察、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的飞跃!本节课堂教学主要由1、观察现象感受摩擦 2、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3、观察、类比了解静摩擦 4实验探究静摩擦力大小5、交流与提升6、拓展与补充7、练习与巩固组成,在7个环节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的观察与积极思维,在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概念。

在教学中列举学生熟悉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或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物理规律的价值,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从“问题到问题”,从“学生到学生”的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设计思想.二、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课本内容的条目有“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力因数计算摩擦力”。

该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体现了对学生所必须经理的学习过程的要求。

对于滑动摩擦力要求学生在认识摩擦力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能用动摩擦因素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的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教案6.doc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教案6.doc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⑵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研究问题时,学习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⑴重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μFN解决具体问题;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⑵教学策略:实验探索、观察思考、探讨对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⑴正压力F的确定及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N⑵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⑶教学策略:通过讲解、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与启发式讲授。

【教具准备】带绳的木块、小铁块、测力计、一块小毛巾、报纸一定量的水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那出你的物理和化学课本,让我们做个有趣的对比实验:⑴让物理课本被化学课本压着,左手拉着化学课本,右手拉物理课本,拉出物理课本困难吗?⑵现在改变一下方法,让两本书没两三页交叠一次,互相交叠压好,在拉出物理课本,与上次情况对比。

⑶用刚才交叠好的课本,让一个女同学用两手指紧压着,两位男同学从两侧拉开,让拉动的两位男同学谈谈刚才施加的拉力情况?同学们,我们在抽出两本课本时,分别克服了什么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这个变化多端的摩擦力?二、新课教学⒈静摩擦平时我们提到摩擦力的时候总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有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会不会有摩擦力呢?是一定有,还是可能有?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上,水平面对该物体有摩擦力吗?怎样才能使二者之间有摩擦力?学生:推它,但不使之运动。

从受力角度分析,可以判断出该物体的确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教案

七、教学过程2、怎样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提问】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例子来说明摩擦在生活中既有利又有弊。

那我们应当怎样来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呢?同学们探讨一下,然后派代表来沟通你们的探讨结果。

【提问】同学们,怎样来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呢?【板书】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换成滚动摩擦、加润滑油【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活动】用自制的气垫船来模拟。

1、没有吹气球,轻轻一推光碟。

视察底座的滑动。

2、吹鼓气球,轻推光碟。

视察底座的滑动。

【提问】视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白什么问题?【板书】减小摩擦:运用气垫。

【PPT展示图片】视察图片,说出图片中详细运用了哪种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探讨】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绽开探讨,依据前面所学生学问来解决问题。

【回答】小组代表回答探讨结果。

【思索】学生思索问题【视察】学生视察试验现象。

【回答】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回答问题看问题,不能用肯定化的观点看问题。

让学生能明白摩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性相识,所以要用自制的气垫船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相识,帮助学生对于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小制作:用光碟、气球、瓶盖、万能胶制作一个气垫船。

书面作业: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视察作业:视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10个以上),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设计意图:自制气垫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气垫船的原理,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视察四周的摩擦现象,运用所学学问加以说明,能够真正地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用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八、板书设计§1、3摩擦力一、摩擦力4、试验结论:1 、概念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三、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减小摩擦:1、假设:与压力大小有关2、设计试验方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3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3摩擦力教案

我们来做游戏:上课之前,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全班分成两个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两名同学分别把两种数量相同的玻璃球和外面裹着芝麻的巧克力豆,用同样的筷子,从一个盒子夹到另一个盒子中,用时最短的为胜者,并给他们奖励。

提问:为什么夹玻璃球的同学夹的慢?
学生回答(学生利用生活中掌握的知识会解释原因),引入新课。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阻碍”重点解释。

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1):两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2):两物体之间接触面必须粗糙。

(3):两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 3.3摩擦力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 3.3摩擦力教学设计

33摩擦力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过程中要将生在初中所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情况,使生的认识从感性到性发生质的变对于动摩擦因的教最好通过实验让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生多用所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二、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2培养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生的思想方法三、教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四、教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五、教过程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在玻璃上写得出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推进新课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深入研究摩擦力请生做个小实验:要求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生活动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生观察弹簧秤的示变实验如图3-3-2: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而变,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生活动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分析实验据参考设计: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课件展示)图片示例:图3-3-3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答案: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g g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引导生进行实验原的探究(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生活动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4要求生设计表格记录据,并通过对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据,并对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生实验据的分析处能力)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能力)介绍动摩擦因的物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课件展示: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g 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μN=μMg=002×180×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 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g)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2)当拉力F=12 N时,F>f,物体滑动起,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μN=μg=05×2×10 N=10 N;擦力F滑(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六、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压作用的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
节、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

3、通过实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的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时难点
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方向)无关。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活动
【导入】游戏:书本拔河
书本拔河活动:展示两本相互交叠在一起的物理书,让学生想办法拉开它们。

设疑: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本书很难拉开。

从小活动引入教学的中心词——摩擦力
【讲授】(一)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
【教师活动】: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列举身边的一些摩擦力,并结合书本拔河小活动,让学生观察寻找共性,思考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得出摩擦力是产生在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并且两个物体必须接触。

【教师引导总结】:教师总结并设问摩擦力的产生还需要哪些条件。

设问:
1、运动的冰壶为什么会停下来?
2、请同学们用力推桌子运动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会产生阻碍它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所以,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力。

【教师设疑】::静止的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举例设问: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摩擦力吗?
2、斜面上静止的物体为什么不会滑下来?
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说明摩擦力的产生还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比较得出两个案例中第一个物体没有相对运动趋势,第二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得出结论: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产生阻碍它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规律总结】: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练习】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
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图片,设问:下面的物体受摩擦力吗?如果受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方向如何?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得出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在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区分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区别。

)
【活动】科学小实验“书本吊大力士”
回到导入新课时的书本拔河游戏,使学生明白这是利用了静摩擦力的原因,用很大的力拉不开说明静摩擦力在一些情况下非常大,展示日本科学小实验“书本吊大力士”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体会到物理的奇妙。

【讲授】(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提出问题和猜想】:
教师设疑:生活中,我们推物体时,物体越重,推起来越吃力,同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也越吃力。

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极说出自己的猜想,提出的猜想主要有:1)与压力有关;2)与重力有关;3)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4)与运动速度有关;5)与接触面积有关……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之前,同学们先要知道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我们的实验器材有木板、棉布、毛巾、木块、
钩码若干和弹簧测力计。

如果我们要测量木块相对于木板滑动时的摩擦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大小就等于测力计的示数,这采用的是我们下一章要学习的二力平衡的原理。

【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同学们猜想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实验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呢?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让学生根据确定的最佳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老师给的实验表格中。

教师参与部分实验小组的探究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讨论确定的最终实验方案:
1、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给横放的木块放上相同数目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
块,使它在木板上先后以较慢和较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与压力的关系
给木块放不同数目的钩码,将木块放在同一个接触面(木板或棉布或毛巾)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示数。

3、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给木块放相同数目的钩码,用测力计先后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木板、棉布、毛巾表面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示数。

4、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先后分别将木块横放、侧放在同一接触面上,放相同数目的钩码,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观察测力计示数。

【得出结论】
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评估交流】
学生评估交流,讨论比较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里?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1、很难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数不稳定。

【作业】优化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
通过实验评估我们知道饰演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很难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不稳定,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测试】总结新课
让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仍存在的疑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