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3. 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科学概念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教材导学: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其他研究资源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讨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

第二课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讲解的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型科学实验。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课时: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进行的实验。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记录科学实验的数据。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的科学实验。

第四课时: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掌握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2. 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科学实验的定义教材首先对科学实验进行了定义,介绍了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本单元重点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清晰的步骤介绍,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整体过程,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中。

2.3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中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如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些安全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2.4 实验案例分析本单元还通过一些实验案例来展示实际的科学实验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实验案例,进一步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本单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进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提供实验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使用指导。

4. 总结通过对《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本单元主要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实践活动和提供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大象版【教学方案】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大象版【教学方案】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大象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象的基本特征、生活性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大象的感官功能和社交行为。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大象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大象的基本特征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 大象的外形特征- 大象的内部结构- 大象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二单元:大象的生活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性,包括饮食、睡眠、活动范围等。

2. 教学内容:- 大象的饮食性- 大象的睡眠性- 大象的活动范围和迁徙性第三单元:大象的感官功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感官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

2. 教学内容:- 大象的视觉功能- 大象的听觉功能- 大象的嗅觉功能- 大象的触觉功能第四单元:大象的社交行为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社交行为,包括家庭结构、群居行为和交流方式。

2. 教学内容:- 大象的家庭结构- 大象的群居行为- 大象的交流方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象的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

2. 通过对学生观察、实验、合作等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3.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 (2)第一单元第2课《什么形状更稳定》 (5)第一单元第3课《谁的承受力大》 (10)第一单元第4课《建桥梁》 (13)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材料》 (17)第二单元第3课《把雨水挡住》 (20)第三单元第1课《建房用的机械和工具》 (22)第三单元第2课《杠杆是怎样工作的》 (25)第三单元第3课《滑轮和轮轴》 (29)第三单元第4课《齿轮的作用》 (32)第三单元第5课《巧用斜面》 (35)第三单元第7课《综合活动》 (44)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1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重点难点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

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2【导入】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4、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植物幼苗、光照强度计、土壤湿度计、 不同种类的土壤等。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研究步骤
1. 将植物幼苗分别种植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 件。
2. 使用光照强度计测量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3. 使用土壤湿度计测量不同土 壤湿度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4.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状况,包括株高、叶面积、叶绿
动物适应环境案例分析
案例一
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能够根据 周围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觅食 策略,如改变路径、寻找新的食
物来源等。
案例二
蝴蝶的迁徙行为。蝴蝶能够根据 季节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以寻找更适合的生活环境。
案例三
蚯蚓的土壤改良行为。蚯蚓通过 吞噬土壤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 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为植物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离子。
05
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启蒙
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解释
1 2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导致昼夜交替 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形成四季变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二者相互影响,共同 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和季节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揭示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学 和在线学习,打破了地域和时间 限制。
无人驾驶
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自 主导航和行驶,提高了交通效率 和安全性。
医疗科技
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技术 的应用,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更高效、准确的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物质溶解性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理解溶解现象和溶解度的概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
1.壶是怎样传热的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3.热对流现象
4.认识热源传递热的方式
5.怎样保温和散热
6.单元回顾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重点难点
1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物体的一部分)。
2.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核心素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活动,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持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层次的探究任务,发挥出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烧水过程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备课第一单元光教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备课第一单元光教案

学科: 班级: 教师:年 月 日备 课 本 本2022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计划五年级年级上册科学学科 2022年 8 月 29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本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第一单元“光”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一些生活现象中,了解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通过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和铅笔垂直、倾斜放入水中的变化,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了解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到光遇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生活中很多器具是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的。

●通过研究潜望镜结构,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

●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光遇到不同物体时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分析、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通过实验、分析等方法,能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初步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

●观察日常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能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并动手实验。

●通过对潜望镜的解剖,分析光的反射路线,推测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目标本科学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全面掌握上册科学内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材料准备- 上册科学教材《人音版小学五年级科学》- 课堂黑板、彩色粉笔- 实验工具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试管、显色纸等- 课件制作所需设备和软件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的呼吸和循环- 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人体的循环系统及其作用- 运动时的呼吸和循环变化第二章: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衰减和反射第三章:自然与人- 自然界的资源和利用-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人类的科技与环境的关系第四章:地球和月亮-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地球和月亮的关系第五章: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的关系- 测量物体质量和重量的工具- 物体的浮力和重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概念。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 探究法:通过问题引导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研究和思维碰撞。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小测验和作业:通过书面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效果。

教学时序- 第一章:人的呼吸和循环(2周)-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周)- 第三章:自然与人(2周)- 第四章:地球和月亮(2周)- 第五章:物体的质量和重量(2周)总结通过本科学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晨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0002)

(晨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0002)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次备课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年 8 月 28 日二次备课课题: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 年 8 月28 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 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描述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颜色,物体的大小,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并讨论物体的用途。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物体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物体的材料与用途*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料和用途,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材料,了解材料与物体用途的关系。

* 教学内容: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用途,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材料和用途。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并推测它们的用途。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的用途,并讨论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研究它们的材料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材料的辨别和用途的理解能力。

(以下类似,省略其他单元的内容)第六单元:昆虫的生长*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长变化。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 探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拓展:让学生研究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昆虫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全套内容。

教案以观察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材料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及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及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 独特的我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了解性别的秘密藏在细胞里。

细胞里隐藏着控制生命体的遗传信息。

二、让学生了解染色体不仅决定性别,还把父母的生命信息传递到下一代。

三、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学会正确面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我们班有男生和女生,动物有雌雄之分,有些植物也有雌雄之分,那么是什么决定着生物的性别呢?让学生就自己知道的知识各抒己见。

三、新授:1、让学生了解性别的秘密藏在细胞里。

细胞里隐藏着控制生命体的遗传信息。

看书中内容了解什么是染色体,了解正常人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知道第23对是性染色体,男女不一样。

男性的两条染色体不一样,分别是否XY;而女性的两条染色体是一样的,是XX。

让学生了解生男生女的秘密。

思考:据图想想,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各是多少?2、让学生了解染色体不仅决定性别,还把父母的生命信息传递到下一代。

让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生物界中一些生物性别的决定方式。

四、总结拓展:回家搜集有关性别方面的知识,下节课给同学介绍。

2 性别之谜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重要,知道人能活着真好。

二、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快乐,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感恩,让生命有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给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性别的知识。

三、新授:1、让一学生讲述小乐的故事,讨论:是什么力量让小乐在危险关头做出惊人的举动?2、了解小乐地震后的生活,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提问:生命如此珍贵,怎样才能让它更精彩呢?让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4、让学生介绍自己在什么地方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可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可以谈一个与朋友交往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幸福瞬间或一次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物质变化的应用实例
01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作温度计;利用物质的导电性质制作电线等

02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提供热量和光照;酸碱中和用于清洁和去污;金属生锈需要防护等

0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例如,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气球;铜具有导
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焊接等。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 替。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变化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宇宙探索的历程和成果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观的形成。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
物质在形状、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化学组成不变。例如,水 的三态变化、金属热胀冷缩等。
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燃烧、生锈、 酸碱中和等。
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与分类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形成花芽 ,进而开花、结果,完成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茎 和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 断生长壮大。
植物生长的条件
光照
温度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需要 强光,有的需要弱光。
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酶的活性。不 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的喜温,有 的耐寒。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
格式教案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
第一课:物质是各种原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
- 了解物质由各种不同的原子组成
- 能够辨别物质的不同性质
教学重点
- 物质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概念
- 物质性质的辨识
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各种物质,引导他们思考物质的组成
2. 介绍原子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讲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3. 物质的组成:解释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 物质性质的辨识:通过实验和观察,教学生如何通过物质的性质来辨识不同物质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教学资源
- 物质样本:水、盐、铁块、糖等
- 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二课: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
- 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 掌握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原理
教学重点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 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原理
教学步骤
1. 复:通过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原子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大小和数量
3. 原子的组成:解释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原理,并通过示意图展示
4. 物质的基本单位:通过举例说明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基本单位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资源
- 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 举例:氢、氧原子的示例
单元二:生物相互关系
(以下部分省略,总共800字以上)。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命与健康
课时一:生命来自哪里
教学目标:
-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
- 认识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 什么是生命;
- 生命的基本特征;
- 生命的起源;
- 生命的发展过程;
- 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难点:
-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概念理解;
- 生命的发展过程的探究。

教学准备:
- 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视频素材:展示生命的发展过程及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探究和
思考。

2. 提问: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
理解。

3. 讲解:使用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知识点,并
解释相关概念。

4. 探究:观看视频素材,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5. 讨论:小组讨论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并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二:人体呼吸系统
(省略其余课时内容)。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变化与 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动物行为与环境 适应性的关系,理解自然选择对动物 行为的影响。
04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 味、状态、密度、硬 度等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如金属导电、塑 料绝缘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 碱性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精神。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科学事实和证据,注重实验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0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下开始萌发,长出根 和芽。
幼苗生长
幼苗在阳光、水分和养分 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壮大 。
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3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下册将探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册学习,我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蜜 蜂、猫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日常行 为,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
绘制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观察日期 、时间、动物种类、行为类型等信息 。
观察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录音 设备等工具,详细记录动物的行为特 征。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第三课时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课时光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
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能正确使用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的名称;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问题。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授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举例介绍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二:展示物体的密度
1.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金属块、木块、塑料球等;
2. 请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并猜测它们的密度大小。

步骤三:实验探究
1. 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如烧杯、水、物体样本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们通过实验结果发现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立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五、教学延伸
通过其他实例和探究,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对物体密度与水相对密度关系的理解。

六、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归纳总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光”,主要探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光的现象及其规律,以及光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举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2.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能识别反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光的折射实例,如筷子在水中“折断”等。

4. 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与理解。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教学难点。

1. 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的理解和探究。

2. 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以及在不同介质中光线传播方向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平面镜、水槽、水、三棱镜、白纸、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等。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现象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课时)1.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的视频,如彩虹、镜子中的像、皮影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与光有什么关系。

2.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光现象?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见闻,从而引出本单元关于“光”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意见。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7年8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本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如松树;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