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新版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一、教案1:《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特点。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1.光的传播特点。
2.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2)光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呢?2.学习光的传播特点(1)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2)通过实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
3.学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通过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实践活动(1)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
(2)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3)全班分享实验成果。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二、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原理。
教学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3.学习声音的传播原理(1)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原理。
4.实践活动(1)设计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3)全班分享实验成果。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教案3:《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溶解的原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2. 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动物的生长过程;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3. 实际动物标本或模型;4.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动物是如何生长和变化的。
2. 教师通过演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蝴蝶、青蛙或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如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三、实验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生长观察实验。
2. 学生可选择一种小动物(如豆虫、蚯蚓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包括外观的变化、行为的转变等。
3. 学生可采用绘画、拍照或写日记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动物,共同研究和讨论该动物的生长过程。
2. 每组用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
五、巩固提高(15分钟)1. 提供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动物生长和变化的理解。
2. 纠正学生的错题并进行讲解。
【学生作业】1. 完成动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2. 完成小测验。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动物,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邀请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介绍更多有趣的动物生长和变化的知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
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
册)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
课程目标
-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熟悉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 掌握一些常见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程安排
课程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 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代谢等
-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课程二: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 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有根、有茎、有叶等
- 分类并了解几种常见植物,如树木、花卉等
课程三: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 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有脊椎、无脊椎等
- 分类并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如鸟类、昆虫等
课程四:生物的适应能力
- 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如鱼类适应水中生活、鸟类适应飞行等
- 通过实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
-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分类能力以及对生物适应能力的掌握
总结
本教学设计致力于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
养他们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并能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生物的生命力和魅力,培养他们
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能够激
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生物世界的保护意识。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2024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 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二
实验三
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 准备不同土壤类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植物的生长状况。
了解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通过给植物 施加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并分析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REPORTING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 期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二 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昼 夜和季节变化。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 365.25天,形成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
01
02
03
生物与环境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生 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物质的变化
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物 质的变化过程以及物质的 分类和性质。
地球与宇宙
学习地球的基本特征、地 球的运动和地球的构造, 以及宇宙的基本知识和探 索宇宙的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明确问题
识别实际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制作
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制作模型 或原型。
制定方案
提出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测试与优化
对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 优化改进。
工程实例分析与制作
实例分析 选择典型的工程实例,分析其设计思 路、方法和技术特点。
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教 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
版)
第一课:观察天空
教学目标:
- 了解天空中的不同云层和它们的特点
-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空的变化
-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工具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云层
- 不同云层的名称和形状
- 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2. 观察云层的方法
- 注意云层的颜色和形状
- 记录云层的变化情况
3.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
-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使用湿度计测量湿度
- 观察风向标和风速计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一起观察天空,引发学生对云层和天气变化的
兴趣。
2. 介绍云层的名称和形状,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3. 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注意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4. 引导学生观察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5. 引入天气预报工具,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温度计、湿度计、风
向标和风速计。
6. 学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测量温度、湿度,并观察风向和风速。
7.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天空变化和天气情况,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拓展活动:
- 观察天气预报并与实际天气进行比较。
- 制作云层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层。
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观察天空和天气情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云层的变化和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这些知识对我们生活中的出行和活动安排很有帮助。
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版完整版
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新版,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二节《力的表现形式》和第三节《力的作用效果》。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以及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规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到力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钩码等)。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两个人拉扯一根绳子,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配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计算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题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力的作用和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
2.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力的计算: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设计相关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2. 答案:在课后提供详细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2节《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第二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与作用》;第2节《简单机械的应用》。
3. 第三章《电的奥秘》:第1节《电的基本概念》;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第四章《光的传播》:第1节《光的传播现象》;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让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简单机械的应用、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力的概念与作用、电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示例: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解题方法。
4.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6.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第一章生物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2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二章力的世界2.1 力的概念与作用2.2 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三章电的奥秘3.1 电的基本概念3.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第四章光的传播4.1 光的传播现象4.2 光的反射与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3)什么是电路?列举三种简单电路。
(4)简述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认识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的基本性质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2.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 物质与材料的分类与用途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标本2. 物质与材料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等)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植物生长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2)介绍动物世界,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生存与适应。
(3)讲解植物王国,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特征、生长与繁殖。
(4)讲解物质与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动物和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2)简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蝴蝶、蜻蜓、兔子、猴子、玫瑰、小草等。
特征:蝴蝶和蜻蜓属于昆虫,有翅膀、六条腿等;兔子是哺乳动物,有毛发、四条腿等;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有尾巴、手等;玫瑰是植物,有根、茎、叶、花等;小草是植物,有根、茎、叶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科学教学工作,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生物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物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能量的常见形式和转化。
通过实验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能量的重要性和转化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四章:地球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和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天文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星空中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天文现象,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科学探究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通过选取生物、物质、能量、地球与环境、天文和科学探究等主题,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案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案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将在科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和乐趣,提前走向科学的殿堂。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
上册
兴农村裕琅希望小学
刘孝群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
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进度计划
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生物与环境
课时教案
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
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
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
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
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
盆里倒凉水,直至与
蜡烛边缘相平为止。
一会儿,蜡烛的火焰
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
秘。
板
书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设
计
反
思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二、光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