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计分作业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评阅教师

第2次任务

共4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请将各题答案填在作答结果相应位置)

专题讨论:

规模经济:中国彩电行业的洗牌

案例内容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的收入明显增加,冰箱、彩电、洗衣机替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成为人们家庭建设上追求的新“三大件”。当时的电视机是主要黑白的,后来彩电才进入了为数不多的家庭。可无论是黑白电视还是彩色电视,由于日本的品牌质量出色,在市场上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是日立、东芝、索尼、JVC、三洋、松下等品牌。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处于极度的短缺当中,电视机在“票证时代”还是一种奢侈品,人们需要凭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如果哪个家庭拥有一台日本原装进口的14寸电视机是件令人羡慕的事。

1978年国家开始批准引进彩电生产线后,中国电视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据统计,到1985年,全国共引进了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几乎遍布于全国各省;彩电企业也遍地开花,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的彩电企业超过了200家。在这股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长虹、TCL、康佳、创维、海尔等为国人所熟知的品牌。

1996年3月26日,长虹挑起行业内的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电视机行业从此全面洗牌,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竞争力的彩电品牌尚有5、60个,价格战的冲击使得很多企业退出市场,高路华、乐华、嘉华、熊猫等品牌陆续消失;2006年,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和厦华等七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约75%的市场份额。彩电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

案例分析

任何产业都有其适度的发展规模,而彩电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性较为显著的产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大增,到1985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就超过美国,达到1663万台,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国。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万台,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2011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彩电产量为12231万

台。曾有人称全世界的彩电需求量为1.8亿台,中国就生产了1亿台,彩电行业的规模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彩电行业不断洗牌、集中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上世纪末产量达100万台的大型企业就有8个,2006年前后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的销量均超过500万台。2004年,兼并重组汤姆逊彩电业务的TCL集团宣布其全球彩电业务共实现销售1716万台,其彩电全球销售量已超过三星,跃居全球第一。

规模经济带来成本的降低,彩电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知名企业之后,这些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就拥有了谈判的权利,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无论是原材料的成本还是劳动力的成本。除了规模经济之外,技术进步使得彩电的生产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彩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因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

我们以TCL为例来说明彩电业的规模经济。1996年春,TCL注资1.5亿港币控股蛇口陆氏基地,陆氏集团本身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完整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设施,此次兼并不仅降低了TCL进行彩电研发的技术风险,也使得其直接获得了技术进步的好处。不仅如此,这次兼并还使得TCL从此有了自已的生产基地,在短时期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兼并之后,TCL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仅生产TCL王牌彩电就可以达到月产8万台,再加上为爱华、日立加工整机1.5万台,生产规模大大提高。这次兼并无疑是成功的,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提高了TCL带来的效益。据TCL兼并陆氏彩电项目的财务报表显示,仅一年该公司就赢利了一亿元。1997年6月,为了与长虹竞争,TCL投资6000万元兼并了美乐集团。这次兼并使TCL一举切入了广大的农村市场,仅销售运输费用的节省就十分可观,大大降低了TCL的销售成本。

1996年之前,消费者购买一台彩电要花费其年收入相当的比例,当时一台彩电的价格一般都在4、5000元,而到1999年,一台29寸的电视机花费已经不到3000元,消费者剩余增加了。而这也得益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请在下一个页面里回答问题:规模经济如何降低成本?

理论提示:

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适度规模。

作答结果:

1、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是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主要就是厂房设备的折旧费,人员的工资等;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主要是生产所耗费的材料等。

2.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简称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3.规模不经济:

(1)规模不经济是指生产规模扩大时,长期平均成本递增。规模不经济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2)规模不经济的分类: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规模内在不经济的含义、原因及其表现内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时,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管理效率的降低。内在不经济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从其最低点开始逐渐上升。

规模外在不经济的含义、原因及其表现。外在不经济是指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的现象,它根源于行业扩张引起的企业外界环境的恶化,如要素价格的上升、销售市场行情的下跌等等。外在不经济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上垂直移动,表示在每一单位产量水平上,现在化费的长期平均成本都比过去增加了。

4、综合以上分析规模经济要降低成本必须适度规模经营,即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