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对策13页word
教案设计中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中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一、缺乏教学目标教案的设计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
然而,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忽视为学生设定清晰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就显得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也很难明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解决方案: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教师应该在设计教案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含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且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求。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并明确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
二、大而全的教案在教案设计中,有些教师很容易因为想要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而制定过于笼统的大而全的教案。
这样的教案难以让学生深入学习,并且难以让学生掌握单个知识点。
解决方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制定相对精细的教案。
在讲授某一项知识点时,教师应该能够从容地解释清楚,并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更细化的教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内容过于简陋反之,还有一种教案设计的误区,即过于精简的教案。
这种教案任意缩减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知识以及不足以应对考试的复杂性。
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时,应当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尽量避免所谓的过于简陋的教案。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案,并确定应学知识点的优先顺序。
这将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逐步掌握更复杂的知识点。
四、过多的语言表述教案设计中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过度的语言表述。
这种语言表述包含了一些不必要的描述和解释,容易使学生分心,而且难以理解。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清晰明了,具有必要的内容,不要出现多余的描述和解释。
教师应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词汇并且尽可能地说简洁,便于学生掌握。
五、评价方式不合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信 息 素养 、 创新 精 神和综 合 能力的培
这 些因素会 影响教 师的教学 设计 和实 施。 但 从教师 主观原因上分析 , 以下是 造成误 区的两个主要原因。
1 .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 片面, 流于形式
养。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使技术
完全按 照P o we r P o i n t 的顺 序, 先 讲磁
这 些无 疑 会影 响教学 的实 际效 果。 此
外, 现实中还 有一种极 端 : 在 教学 设计
丰富的信 息 资源 , 通过 基 本 的搜索 工 具, 网络上的资源就可以辅 助我们进 行 教学 设 计 , 但很 多教师 在 进行 信息 化
●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误区
1 . 误 区一: 满足于教学手段的改变
在教 学中, 很多教师 用计算机 、 多 媒体 代替 了黑板 , 鼠标代替 了粉笔 , 课 堂教学 中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 但教 学的实施依旧采用传 统的授课 形式。 在 教学方 法和策略上 没有结 合教学 内容 和现 有的信 息 资源 进行 设 计 , 这 样 的
纳并予以剖析 , 从而及早 发现信息化教
略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接受能力等实
际水平 , 导 致 了课 堂 上 学生 在 技术 面 前无 所 适 从的局 面 , 既 浪费 了时 间也 浪费了资源 。
2 . 误 区二: 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设计 模式
教 学 设计 时过 多地 依赖 现有 资源 , 没 有 结合 教学 内容 和学 生自 身的信 息素 养 进行 筛选 、 修改和再 加工, 忽略 了将
同样 是 VB 程序设计 ) ) 课 文件
处理这 一章 第一节课 , 另一位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及处理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及处理策略作者:李松峰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4年第09期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理论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相互结合、齐头并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可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着认识不够、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这就给本身已经存在误区的教学过程增加了更多的困难。
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不断发展改变。
由于信息技术集文字、视频、声音、图像于一身,在中职教学领域运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应用度,也出现了不少误区。
1.片面理解信息化教学当前部分教师将信息化与计算机化、网络化等同,在教学中过度应用信息化教学,并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一只粉笔外加一台计算机就能够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同时忽略了教学本质。
2.重应用轻课堂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教学方式,使自己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观众。
甚至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一味点击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
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增加学生视觉上的负担,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这种教学丧失了学生主体性及教师主导性地位,在教学中是不宜提倡的。
3.重多媒体形式轻教学内容由于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多在这一方面做文章,注重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将精力大多放在PPT 的制作上,而忽视了课件内容,反而不如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及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策略1.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学科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应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当然,在应用过程中,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最终目的。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连接问题在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时,良好的网络连接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由于网络信号不稳定或网络设备故障等原因,经常会出现网络连接问题。
这给教学带来不便,并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进行。
解决方法:1. 检查网络设备:教师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前,应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连接到稳定的网络上。
2. 备用网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备用网络,以备不时之需。
例如,使用移动数据网络作为备用网络,以应对突发的网络连接问题。
3. 寻求技术支持:若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教师可以寻求学校或相关技术团队的支持,以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二、教学软件使用问题教学软件是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但有时会遇到使用上的问题,如软件安装困难、软件操作复杂等。
解决方法:1. 提前熟悉软件:教师在使用新的教学软件之前,应提前进行相关培训或自学,熟悉软件的安装和操作流程,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
2. 寻求同事帮助:教师可以向熟悉该软件的同事寻求帮助,分享使用经验和解决方法,促进共同成长。
3. 学生互助:有些教学软件的使用可能比较复杂,但学生可能已经或正在使用。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三、教学资源获取问题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课件、学习资料等。
然而,有时教师可能面临教学资源获取困难的问题。
解决方法:1. 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宝贵的教学资源库。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教育平台等途径,寻找和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
注意确保教学资源的安全性和版权合法性。
2. 制作个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特点,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例如,制作教学PPT、教学视频等。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1.技术知识不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熟悉各种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很多教师对于技术知识了解不深,不利于他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2.教学资源不足信息化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
然而,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师的需要,导致信息化教学无法有效地进行。
3.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而另一些学生则对信息技术抵触,不愿意主动参与,这给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对策1.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术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和购买更多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可以积极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共享,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
3.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所收获。
4.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趣味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定期评估和总结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进行评估和总结,了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总结:教师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践中教师面临不少问题。
教育信息化实践上的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误区也随之产生,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效果。
本文将分析教育信息化实践上的几个误区,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误区一: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育本质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技术的应用,认为只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育本质,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 技术滥用:一些学校在应用教育技术时,不考虑实际需求,盲目跟风购买设备,导致资源浪费。
2. 教育本质被忽视:过分追求技术手段,容易忽视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等关键环节,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3. 学生过度依赖技术:长时间依赖电子设备,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误区二: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些学校过于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认为只要拥有先进的教育设备,就能实现教育信息化。
然而,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 设备利用率低:由于缺乏相应的软件支持,一些先进的教育设备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 教学效果不佳:没有针对硬件设备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导致教师难以发挥设备的优势,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巨大,但软件应用却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三、误区三:盲目追求信息化,忽视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盲目追求信息化,忽视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以下问题由此产生:1.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不足,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 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导致其在应用教育技术时,难以发挥技术的优势,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 学生学习效果受影响: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可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常见的教案设计误区与解决方案
常见的教案设计误区与解决方案前言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要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不断努力,而教案设计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教案设计也是存在误区的,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设计不当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所以,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案设计误区,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案设计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设计误区1.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但有些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往往目标过于模糊,不具体、不明确。
教学目标应当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标准,在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整个课程的教学效。
而目标模糊不清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繁琐冗长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出发点。
有些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繁琐冗长,或者过于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度。
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当是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迅速领会教学知识点,并且能够愉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活动设计不恰当活动是教学中最具有体验性的环节,而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容易出现设计不恰当的情况。
例如,有些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枯燥,已经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无法切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避免这种情况呢?针对活动设计不恰当的情况,可以通过:(1)多角度设计活动,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2)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活动设计。
(3)实行活动的分类管理,按照教学的不同环节,认真科学的设计活动,确保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案设计解决方案1.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重心和教学纲领,是学生体验的效果剖面,教师初步制定活动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确保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活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它必须明确、具有针对性、具有动态性、有可实现性、有新颖性和有意义性,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及对策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在各个领域进行着一次技术变革,而它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传统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知之甚少,教学方法依旧简单,课堂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也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叠加,更不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几张课件,而是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化,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习环境的开放化。
2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2.1误区之一:过分强调活动形式,忽视活动效果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特殊活动过程。
在大量的课堂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展示了知识的传授过程,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练习,甚至是拓展思维训练和思想品德渗透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妥之处。
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图片、动漫、视频和音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思维反应慢的学生,根本就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2.2误区之二:整合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限制,课堂上教师只能按课前设置的程序操作鼠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沦为忠实的听众,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下,由于部分教师应用能力低,未能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和特殊使用效果,更别说让学生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了。
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问题及建议
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1.选题不当: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关键点;不适合发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优势。
2.存在结构性缺失,简单罗列,缺乏分析。
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说课应该包括:基本信息、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对象特征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教学评价(评价方法、评价量表)、教学反思(特色和不足)。
3.平淡无奇,缺乏创意、特色。
4.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笼统5.学情分析(教学对象特征分析):笼统写清楚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热情,性格特点,学习心理状态,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
学生已具备哪些已有知识、能力和经验?与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存在什么差距?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基础如何?是否喜欢信息化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手段:问卷调查、访谈(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
6.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先后顺序写。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语应该是学生。
切忌行为主语教师、学生混用。
例如:通过学习,使学生……。
通过……,培养学生……。
因为行为主语默认是学生,所以可以省略“学生”两字。
教学目标忌笼统、空泛,戴高帽、上纲上线、喊口号,请具体描述本次课能够实实在在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什么能力(会做什么)、养成哪些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例如严谨、细致、负责、踏实、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
7.重点与难点分析抓不准,表述不当,重点与难点混淆不清,尽量避免重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最多1个)。
建议增加疑点、易错点、关键点,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与对策。
8.教学方法策略选择与设计注意区分如下概念术语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
切忌乱用概念术语。
针对学情,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疑点、易错点、关键点,达成教学目标,采取什么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方案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然而,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常见的困惑,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困境在教育信息化中,有效使用设备和软件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
然而,由于许多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惑。
例如,教师们可能不清楚如何操作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解决方案: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基本的设备和软件使用技能。
2.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经验和资源,互相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挑选难题信息化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许多教师对于如何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感到困惑。
他们面临着繁多的教材和资源,不知道如何筛选和使用。
解决方案:1. 制定教学大纲:为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教师们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2. 建立优秀资源推荐系统: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资源推荐系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三、评估与反馈的难题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出及时反馈也是一个挑战。
传统的评估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而且教师们可能不清楚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1. 探索新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测验、学习记录、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解答他们的问题。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挑战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教师在推行信息化教学时会面临学生自主学习的困难。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然而,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一、技术设备故障和操作问题在信息化教学中,技术设备故障和操作问题是最常见的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
例如,投影仪无法正常使用,电子白板出现故障,或者教师不熟悉特定的软件操作。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前测试设备:在课堂上使用技术设备之前,教师应提前测试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问题,尽早修复或更换设备。
2.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设备能够减少故障出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与学校的技术人员合作,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并按时进行维护工作。
3. 提供操作培训: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设备,并解决操作中的疑惑。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对新技术的陌生感而导致参与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引入互动元素:利用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在线投票、小组合作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资源共享和讨论平台: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和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网络连接问题网络连接问题是信息化教学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在课堂上,如果网络连接不稳定或无法连接,教师的教学计划可能会受到影响。
以下是一些解决网络连接问题的方法:1. 提前检查网络连接: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提前检查网络连接情况,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如果连接不稳定,寻找其他可靠的网络来源。
2. 准备备用方案:为了防止网络连接中断导致教学中断,教师可以准备备用方案,如备用网络设备或教学资料的离线存取。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教师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信息化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1. 教师技术素养不足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并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和软件。
然而,由于教育系统对教师培训和技术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许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技术素养不足的问题。
这就给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带来了困扰。
2. 教师时间压力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备课和教学资源准备,而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操作和资源整理。
因此,教师在应对传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信息化教学,造成了教师的时间压力。
3. 学生专注度下降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多媒体教具、电子白板等工具来辅助教学。
然而,这些工具的运用也可能导致学生专注度下降。
学生在面对电子屏幕时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对教师讲解内容的集中关注,影响学习效果。
二、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的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并注重针对教师技术素养不足的问题进行专项培训。
同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 设立信息化教学团队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团队,由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
这个团队可以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指导,并协助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享。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 优化教师工作流程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工作流程来缓解教师的时间压力。
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备课,减少教师手工操作的繁琐过程,提高备课和教学资源准备的效率。
同时,学校也可以考虑合理分配教师的工作量,做到合理科学。
教案设计中常犯的错误与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导致许多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常常会出现错误。
本文将从常犯的错误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讨教案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一、常犯的错误1、忽略课程标准教学通常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的,而由于忽略了课程标准,可能会导致教学重心不够明确,甚至出现漏洞。
教案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目标不清晰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显得模糊不清,缺少针对性。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明确目标和期望的结果,将教学的内容、任务、方法和评价全部纳入考虑,以便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内容重复或单一教学内容单一或重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枯燥,影响教育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化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以便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4、任务难度不匹配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适当调整任务难度,以便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5、评价方法不当评价方法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评价模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以便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二、解决方案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教学设计的蓝本。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可以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以便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3、注重任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任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误区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误区及对策一、普遍存有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有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这个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上位问题,它直接决定了其他相关误区和瓶颈的解决),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投入大量资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样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
有些地方实际投资时,软件与应用的预算少得可怜,比如南方某个城市去年教育信息化投资了1.5个多亿,其中软件、应用、培训等费用,总共不到1000万,投资比例是15∶1。
而美国在实施1996-2000年中小学信息化规划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期(1998年),硬件、软件及资源、教师培训投资比例分别占70%、16%、14%,到2000年这个比例已转变为63%、20%、17%,专家评估达到理想目标的比例宜为45%、25%、30%。
这种投资结构往往造成“烂尾”工程,投了大量资金的项目,但投资效益并不明显,是对我们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的培训等重视不够。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已建成的校园网中,90%还都处在一种闲置、一种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应用硬件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估计不超过10%,绝大多数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有,对教育的影响却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点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实行系统分析、理解的过程。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能够这样认为,一种设施环境,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
在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问题上,设施形式、硬件设备、投资额都是说明不了什么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及处理对策
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及处理对策
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1、将信息技术教学当作技术性的学习,而忽略其它学科的内容。
2、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电脑操作,而忽略其它应用。
3、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学习软件使用,而忽略其它信息技术的内容。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1、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传授技术知识,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技术性的学习,而忽略其它学科的内容。
3、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技术性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
处理对策:
一、改革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
2、提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教学。
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评价方式:
1、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2、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兴趣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教案中常见的错误及其避免方法
教案作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案中常见的错误给教学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学不自信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常见的教案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避免。
一、教案中常见的错误1、设计目标不明确: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但是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难以实现,或者没有体现出学生的需要、水平以及任务的重要性等问题。
2、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但是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仅仅关注了某一部分内容,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内容,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完整。
3、教学方法不恰当: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是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只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套用,或者过度依赖新颖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适合学生的方法。
4、教学评价尺度不清:教案中的教学评价应该具有明确的指标和尺度,但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评价方式不够全面、不够精细,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
二、常见错误的避免方法1、设计目标要明确: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仔细考虑教学目标,设立相应的教学标准,确保目标明确、参照性强,使得学生在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能够学会一些提高素质、拓展视野的内容。
2、教学内容要全面: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有全面的知识视野,能够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并制订教育论和方案。
3、教学方法要恰当: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方式,选用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4、教学评价要清晰: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明确教学评价的指标和尺度并加以具体规范,使学生能够清楚得知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评价,促进其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对策作者:郑小军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7年第06期摘要:基于各级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及相关大赛观摩、评审和自身创作实践,归纳、总结、剖析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的认识误区、选题与创意误区、前端分析误区、教学目标误区、教学方法策略误区、教学过程误区、教学环境与资源误区、教学评价与反思误区共8大类、30点误区,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32-05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
近年来,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及相关大赛层出不穷,广大教师踊跃参训、参赛、观摩,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但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毕竟不同于常规的教学设计,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普通教师通过参训、参赛、观摩,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但离专业化、高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基于连续十年的自治区级中小学、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观摩、评审和自身创作实践,将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的误区归纳、总结为认识误区、选题与创意误区、前端分析误区、教学目标误区、教学方法策略误区、教学环境与资源误区、教学过程误区、教学评价与反思误区共8大类、30点,并且在具体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一、认识误区及对策误区1:理念陈旧。
站在教师“教”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注入式、灌输式、授受式、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机械记忆、重知识轻能力等痕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各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对策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
近年来,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及相关大赛层出不穷,广大教师踊跃参训、参赛、观摩,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但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毕竟不同于常规的教学设计,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普通教师通过参训、参赛、观摩,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但离专业化、高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基于连续十年的自治区级中小学、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观摩、评审和自身创作实践,将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的误区归纳、总结为认识误区、选题与创意误区、前端分析误区、教学目标误区、教学方法策略误区、教学环境与资源误区、教学过程误区、教学评价与反思误区共8大类、30点,并且在具体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一、认识误区及对策误区1:理念陈旧。
站在教师“教”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注入式、灌输式、授受式、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机械记忆、重知识轻能力等痕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各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1]因此,设计者必须牢固树立学习者中心理念,站在学生“学”的立场,重视学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必要时吸收学习者参与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例如学生主体、学生中心、问题中心、活动中心、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素质教育、德育渗透、养成教育,以知识、技能为载体,注重方法引导、思维训练、能力提升等。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还应凸显“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职业素养养成”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误区2:没有章法,凭经验设计,跟着感觉走,存在结构性缺失。
例如,忽视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图、评价量规量表等。
为了降低普通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专业门槛,提高设计效率和规范性,笔者设计了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包括基本信息、设计理念(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与设计、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包括案例)、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评价量表)、教学反思(特色和不足)等模块。
其中,教学过程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继续细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按照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包括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信息技术应用展开描述。
每个模块包括一段引导语,引导教师快速完成设计。
误区3:等同于教案,简单罗列,没有分析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案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于前者要交代清楚设计理念、依据、意图(目标),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何时、何处、如何恰当而合理地融入教学各环节。
二、选题与创意误区及对策误区1:选题不当。
具体表现为:第一,选题太大、内容太多。
第二,内容分散、不聚焦。
第三,太难或太易。
第四,不适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应围绕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障碍点、考点、热点、扩展点进行选题,[2]并且内容适中(例如1~2个课时)、难度适中、适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误区2:题材老套、内容陈旧、平淡无奇,缺乏创意和特色。
设计者应跳出所用教材的局限,集合教学团队的教学智慧、创意灵感,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融合多个教材版本内容精华,加上具有原创性的校本教材、个人讲义之独特内容。
2016年,笔者指导16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获“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其中,电磁感应――探究磁生电的条件(物理),说好普通话ZCS-ZHCHSH(语文),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舞动青春、活力四射――健美操(体育与健康),绘制中国结(机械),对你“琴”有独钟――Flash按钮元件(计算机),汽车发动机喷油器故障检修(汽车),儿歌的特点,寻找孔雀公主(学前教育),弧度制(数学),化蛹成蝶――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德育),护士妆容礼仪(美育)等作品在选题与创意方面做到了聚焦重难点、疑点、易错点、关键点,内容有创编,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合民族性、地方特色、人文艺术性,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三、前端分析误区及对策误区1:忽视教学前端分析。
教学前端分析是指教学起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
这是后续目标分析、教法学法设计、环境与资源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的前提与基础。
误区2:笼统,粗放,分析不到位。
教材分析要写清楚课程名称、性质、定位、教学对象,选用教材的名称、主编、出版社、章/单元/模块、特点等信息。
教学内容分析要写清楚所选课题是教材哪个章/单元/模块的哪个内容,重点分析其在章/单元/模块乃至整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是否是重点/难点/关键点?上承和下接什么知识点或技能点?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扩展迁移)?计划多少个课时?学情分析则要写清楚学生的平均年龄、男女生比例、性格特点、学习心理状态(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学习基础(已有知识、能力、经验、信息素养),与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存在什么差距?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喜欢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QQ、微信、网络问卷(例如问卷星)、前测、访谈(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方法进行学情?{查与分析。
误区3: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抓不准,或混淆不清、表述不当。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并且比较重要的知能点(知识、技能、能力),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某些知能点,例如抽象的概念、难懂的原理、复杂的方法、繁琐的流程、综合性技能等。
关键点是指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学生一旦掌握,其它知能点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
设计者必须在梳理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方面下功夫,同时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切忌贪多、平均用力。
四、教学目标误区误区1:机械套用基础教育三维目标。
职业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不宜机械套用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
许多中小学教师没有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内涵,结果写出来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纠缠不清,模糊甚至不知所云。
建议写不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师按照认知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先后顺序写。
建议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先后顺序写。
建议职业教育的德育课教师按照认知目标、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运用目标的先后顺序写。
误区2: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与统合关系。
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是认知、能力和情感(素质)目标,教学目标都是层次递进和统合的关系――认知目标关注“是什么”和“为什么”,能力(技能)目标关注“会做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运用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去做”,情感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态度、观念、情感,统合起来就是促进学生心智、技能(能力)、情感和谐发展。
误区3: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或表述笼统、空泛。
一些教师没有区分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把微观层面的课时目标写成宏观层面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或中观层面的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应具体描述学习者通过本次课能够实实在在掌握哪些知识点、具备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会做什么)、培育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或养成哪些素质(职业素养)。
其中,知识点包括概念、定义、原理、定理、定律、规则(规范)、原则、方法、流程、关系、联系、区别、意义、功能、作用、结构、事实、数据,等等。
能力目标包括学会什么基本技能、组合技能和综合能力。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B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规范等,例如严谨、细致、负责、踏实、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
情感目标最容易笼统、空泛,甚至戴高帽、喊口号。
建议采用ABCD法表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使用“掌握、理解、懂得、培养、提高、提升、增强”等笼统、模糊、难以评测的词语。
例如,在行为目标“学生能从教材的图中辨认出哪些是昆虫,准确度不低于90%”中,行为主体(audience)是“学生”,行为(behaviour)是“辨认昆虫”,条件(conditions)是“从教材的图中”,标准(degree)是“不低于90%的准确度”。
另一个采用ABCD法表述教学目标的例子是“学生1分钟内键盘输入90个汉字,准确率不低于95%”。
误区4:把教学目标写成教师目标(“教”的目标)。
例如,通过……,使学生……,让学生……。
通过……,培养学生……。
这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眼里没有学生”即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
而实际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严格意义上应该是学习目标,应该指向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到的结果(成效),其行为主体默认是学生,切忌误用为教师或教师、学生混用,造成逻辑混乱。
误区5: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没有做细致的学情分析,就设置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差异性和针对性,不符合具体学情。
总之,教学目标设置应依据时代-国家-社会的要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具体学情,掌握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与技巧,做到多维度、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表述精准、符合学情。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误区误区1:概念不清,胡乱套用。
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等相关、相近概念混淆不清,胡乱套用。
应明晰以上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针对具体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用适切而非所谓“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手段和媒体。
误区2:简单罗列,并且教法、学法不分。
应具体描述何时、何处、为何、如何应用所选的教学方法,而且教法、学法分开写。
从教师的视角写教法,从学生的角度写学法。
误区3:贪多,罗列过多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以为罗列的教学方法越多越显得自己教学“有方”。
其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在多,贵在恰当、合理、精妙和高效。
误区4:方法陈旧、老套。
一些教师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继续沿用与填鸭式、注入式、灌输式、授受式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建议尽量选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模拟演示法、顶岗实习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互动对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误区误区1:无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