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
研究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前必看
研究⽣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考前必看导论⼀、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法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三)社会科学⽅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法:2.⽅法论:是关于⽅法的理论,以形形⾊⾊的⽅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向。
依据其层次⾼低的不同可分为:哲学⽅法论、科学⽅法论、技术⽅法论3.社会科学⽅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理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法的概括和总结,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化的分裂会使受过⾼等教育的⼈再也⽆法在同⼀⽔平上共同就任何重⼤的社会问题开展认真的讨论。
由于⼤多数知识分⼦都只了解⼀种⽂化,因⽽会使我们对现代社会作出错误的解释, 对过去进⾏不适当的描述, 对未来作出错误的估计。
”——[英]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 陈恒六、刘兵译, 四川⼈民出版社,1987 年版。
译者序, 第5 - 6 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命变⾰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定地位作⽤,但因狭⼩⽣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然观上唯物主义,⼀旦踏⼊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主义。
2.19世纪中,马恩适应⽆产阶级解放⽃争的需要,吸收⼈类数千年的思想认识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盾运动,并科学总结了⽆产阶级⽃争的实践经验,创⽴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存的物质⽣活条件,并据此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观点,即⽤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不是相反。
这样,唯⼼主义就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被驱逐出去。
达尔⽂:⾃然界的规律——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规律。
4.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历史唯⼼主义,认为⼈们的社会认识视野应该“从天上回到⼈间”,聚焦于现实⽣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吗?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如此,同样是以矛盾的存在为前提和根据的。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不断迎接新矛盾、继而不断化解新的矛盾的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交替运动,越来越和谐,越来越进步。
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就应该确立相应的三个基本观点: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回避或讳言矛盾,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第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既要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又要增强化解矛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第三,化解矛盾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要允许其实现经历一个过程,甚至要给化解矛盾以一定的时间条件。
2、如何认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它们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都是使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理论思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二者缺一不可,既不能互相取代、顾此失彼,也不能互相排斥、厚此薄彼。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然科学面对的是自然,他的任务是研究发现自然规律;而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讲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2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1、试论述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试比较分析马克思与鲍德里亚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想。
答:第一、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l)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2)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与此相应,就生产方面来说:(1)它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因而,生产在这方面创造出、生产出消费。
(2)但是,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
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正如消费使产品得以完成其为产品一样,生产使消费得以完成。
首先,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的。
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
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3)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
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
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第二、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鲍德里亚认为,把当今社会界定为一种“消费社会”,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当需求生产(消费者生产)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时,后现代就从现代那里分离出来了。
因此“消费社会”概念是“隐含着理解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线索”。
消费社会既被看作一种公认的全新社会状况,它的生活方式支配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同时也被看作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符号的关键,这种消费文化为广告、传媒所造就的符号世界所操控,它带来的后现代变化在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个相同的消费类别,包括意义、真理和知识。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绪论部分:一、方法1. 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
2. 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1)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表达了人的主体性2)规律性:带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程序化、逻辑化、规则化的特点。
3)工具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借助于物化的工具,精神方面则主要包括的是,语言、逻辑、范式等等,可以指导物质层面。
4)对象性: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方法根据对象来制定。
3. 方法的多样性第一章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一、概念:1. 科学:1)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2)科学的本质属性:A. 客观性: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外表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B. 系统性: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常表现为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C. 普遍性: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D. 实证性: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E. 开放性: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
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
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还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2.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
3. 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马克思复习重点导论:1. 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是什么?(P3)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肯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探讨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探讨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相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探讨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化学等学科,在相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什么是方法(P4)?什么是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今日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客体发展规律的相识而为自己规定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探讨方法为人们供应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确定着主体把握客体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特性的关怀,留意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见自由同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学问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学问,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3.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P8-10)第一,客观性原则。
依据人类社会的原来面目相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探讨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坚持相识论的实践标准,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其次,主体性原则。
要留意从主体的维度去视察社会客体;留意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最全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超详细2021
马克思复习重点导论:1. 什么是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是什么?(P3)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什么是方法(P4)?什么是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在科学的探索活动中,研究方法为人们提供规范、原则、程序等,最终影响甚至决定着主体把握客体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3.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P8-10)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研究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第二,主体性原则。
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
Yao 绪论:1、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答: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即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为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2、其他;这到底是个神马意思内可能就是这章还有其他考点吧第一章:1、如何理解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答: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和证伪索道道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2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有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社会科学研究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固执己见;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看它是不是真有道理、有几分道理,择其是者而从之,其不是者不从之;就是说,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可宝贵的品质;2、其他;第二章:其他;第三章: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与本专业学科理论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谈谈矛盾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意义;答:经济对人口起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认为,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人口的运动、发展、变化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口规律;经济是决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决定人口的社会构成,决定人口的各种社会规律性,如阶级的规定性、职业的规定性、部门的规定性等等,这也就是说,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且这个总体中的丰富的规定性,都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决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指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社会经济是由一定人口组成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任何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因此,人口也必然影响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影响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全部经济活动;自从出现人类活动以来,人与自然这对矛盾就长期存在至今;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与经济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人类要发展经济就要依靠自然资源的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就会造成资源的耗竭,反过来抑制人类的发展;因此,人类如果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关注这对矛盾,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达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永续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不是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的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认了的任何行为都不许遵循自然规律;所以,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不可分的,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个系统,将二者割裂开来,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非常有害的;同一性对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国家应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指导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上要实施的具体政策,还要正确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若使两个政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措施,充分协调两个政策间的关系,使其最终的目标达到最优组合;2、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而对某一社会历史现象的正确把握是以人类社会历史整体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的;请结合本专业理论的具体情况,谈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总体正确把握的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答:仅供参考,还木有联系专业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第五章:1、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什么答:“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而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从人类总体角度说,有历史上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又处于当下社会活动中现实的人,有未来社会中的“未来的现实”的人;从个体角度说,有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有不同知识和经验背景、不同感性特征与理性特点的人;从个体成长史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智力发育、情感状态和社会素质养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人;“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关系;如果说社会历史发展是一部长篇历史剧的话,那么,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社会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又是社会历史剧的表演者;人类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长篇历史剧;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用神、绝对观念、抽象的人性去解释历史,都不可能正确地说明历史;2、如何理解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答: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首先,首先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1.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不可能正确的说明历史;2.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人民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发展规律深深的存在于这些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之中;3. 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其次,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 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3.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民发展”的社会条件;最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杰出人物是在群众的时间活动中产生的,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结合起来,给社会历史以全面、科学的解释;3.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评价及其标准答:1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评价的方法既要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 评价总是与认知一起进行的;即使人们在具体的研究之前,已经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评价结论,它也不能代替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依据对象的事实发生和发展的逻辑所做的具体评价;具体的、实事求是的社会研究会呈现出对象自身的价值向度和逻辑,这种向度和逻辑会影响、矫正甚至改变既有的价值观念,使我们形成真正合理的评价尺度或标准;社会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但从根本上说是关于社会“进步”与否的评价;社会进步是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2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A.人类是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建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客观力量,评价任何现象、政策、制度和历史作用,都应当把社会生产力放在基础地位,作为根本标准;当然,并不否认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社会现象各自的评价标准;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凡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凡事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都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而也是社会评价所必须坚持的标准;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之“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前提性、先决性条件;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之“最高”,则在于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所在;2、其他;第七章:1、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论解读全球化趋势答:“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它揭示的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世界性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它既是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整体特点的反映,也是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方法论原则;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员、商品、信息等全球性流动和经济活动国际合作的全球性展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扩展,使各个国家都处于世界范围的开放和竞争之中,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使得产业结构、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传播方式和知识增长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直接面对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实现个体与类的双向互动;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也需要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积极开放、参与国际合作、融入世界潮流成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世界性眼光、开放性心态思考自身发展问题,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与政治多极化、文化交流与文化多元化等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人文精神内涵答: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与考察,是立足于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以生产实践为历史的基础;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没有同人的解放与发展割裂开来,而是与人的解放与发展联系起来;因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一部世界历史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历史;离开人的解放与发展去谈世界历史,既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将人的解放和发展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正是人获得解放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两个条件,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与发展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相一致的,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可见,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核心的;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一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主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只有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有资格谈论自己的所谓解放和全面发展问题;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基本内容和标志的世界历史是使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的历史基础,是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到实践的高度的可靠根据;从生产力这一角度来看,“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既是人的实践本质力量对象化关系全面生成的结果,又是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生产力既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又是衡量人的发展的价值尺度,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一致的;人通过实践不停地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客观世界中,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发展得越广泛,越深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越高,人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类的解放创造条件;中国作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各种原因,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探讨中国现代化问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首先,马克思世界历马克思世界历马克思世界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一种“世界历史眼光”;其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深刻揭示,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针;再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尺度的确定,也深刻地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应始终把人的现代化摆在首要位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自动保存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
Yao 绪论:1、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答: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即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
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为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2、其他。
(这到底是个神马意思内?可能就是这章还有其他考点吧)第一章:1、如何理解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答:(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
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
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和证伪索道道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既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2)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有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教学大纲)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首席专家杨春贵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俊峰王宏波边立新孙熙国杨信礼张曙光陈曙光欧阳康庞元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高等学校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本教学大纲突出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两个特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着力阐述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贴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增强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本课程为1学分,18学时。
目录导论 (1)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2)(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8)(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8)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0)(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10)(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11)(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12)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4)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4)(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15)(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16)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17)(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7)(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18)(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19)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20)(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20)(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22)(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23)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25)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25)(一)生产力系统 (26)(二)生产关系系统 (27)(三)上层建筑系统 (28)(四)人口系统 (29)(五)自然环境系统 (30)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社会有机体 (31)(二)经济社会形态 (32)(三)技术社会形态 (33)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34)(一)整体性原则 (34)(二)结构性原则 (35)(三)层次性原则 (36)(四)开放性原则 (37)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39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39)(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39)(二)社会的基本矛盾 (40)(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41)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42)(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42)(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42)(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43)(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43)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44)(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44)(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45)(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46)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48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48)(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48)(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49)(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50)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51)(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51)(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52)(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53)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54)(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54)(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55)(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56)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58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58)(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58)(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59)(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60)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1)(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61)(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陛质 (62)(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63)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63)(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64)(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66)(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68)(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69)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70)(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70)(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 (71)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72)(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72)(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73)(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73)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76)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76)(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76)(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76)(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78)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79)(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79)(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80)(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82)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83)(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83)(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84)(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84)(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85)后记.......................................... (87)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doc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1、如何理解什么是醪?(1)科学:英文science,本意是知识、学问。
(2)古意的科学二科+学,科是指分门别类,学是学问、知识,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3)1888年,达尔文给出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他指出了科学的内涵:事实与规律。
(4)*科学就是知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知识;*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科学不断发现未知事实,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
(5)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研究方法是实验和逻辑方法,研究旨趣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总之,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丕同?P3-5(1)本体论差异自然科学:物质和自然世界,具体有形的实在对象社会科学:人和社会世界,研究对象具有自为性(2)方法论差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探究事物“原因”,主张实验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重在探索事物“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诠释主义方法论、批判理性方法论等多元范式共同存在。
(3)认识论差异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反映自然世界普遍性规律,而不作“应当如何” 的判断,探讨结果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反馈机制,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认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
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的突出特征。
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4)内驱动力差异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都有内在驱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多价值取向成份,渗透更多人为因素,体现了更大的主体性。
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要点
1为什么说“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第五章P57-58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第五章P60-62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第五章62-634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第六章P66-675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第六章P70-72第一次思考题1.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o 绪论:1、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答: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即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
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为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2、其他。
(这到底是个神马意思内?可能就是这章还有其他考点吧)第一章:1、如何理解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答:(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
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
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和证伪索道道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既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2)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有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社会科学研究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固执己见。
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看它是不是真有道理、有几分道理,择其是者而从之,其不是者不从之。
就是说,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可宝贵的品质。
2、其他。
第二章:其他。
第三章: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与本专业学科理论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谈谈矛盾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答:经济对人口起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认为,不同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人口的运动、发展、变化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口规律;经济是决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决定人口的社会构成,决定人口的各种社会规律性,如阶级的规定性、职业的规定性、部门的规定性等等,这也就是说,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且这个总体中的丰富的规定性,都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决定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
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
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指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
社会经济是由一定人口组成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任何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因此,人口也必然影响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影响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全部经济活动。
自从出现人类活动以来,人与自然这对矛盾就长期存在至今。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与经济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人类要发展经济就要依靠自然资源的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就会造成资源的耗竭,反过来抑制人类的发展。
因此,人类如果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关注这对矛盾,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达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永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不是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的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认了的任何行为都不许遵循自然规律。
所以,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不可分的,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个系统,将二者割裂开来,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非常有害的。
同一性对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
国家应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指导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上要实施的具体政策,还要正确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和谐发展。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若使两个政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措施,充分协调两个政策间的关系,使其最终的目标达到最优组合。
2、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而对某一社会历史现象的正确把握是以人类社会历史整体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的。
请结合本专业理论的具体情况,谈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总体正确把握的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答:(仅供参考,还木有联系专业)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第五章:1、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什么?答:“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而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
“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
从人类总体角度说,有历史上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又处于当下社会活动中现实的人,有未来社会中的“未来的现实”的人。
从个体角度说,有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有不同知识和经验背景、不同感性特征与理性特点的人。
从个体成长史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智力发育、情感状态和社会素质养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人。
“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
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关系。
如果说社会历史发展是一部长篇历史剧的话,那么,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社会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又是社会历史剧的表演者。
人类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长篇历史剧。
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用神、绝对观念、抽象的人性去解释历史,都不可能正确地说明历史。
2、如何理解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答: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实现的。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首先,首先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
“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不可能正确的说明历史。
2.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人民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发展规律深深的存在于这些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之中。
3. 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
其次,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3.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民发展”的社会条件。
最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杰出人物是在群众的时间活动中产生的,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结合起来,给社会历史以全面、科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