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2)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资料讲解

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资料讲解

角柱 槛墙
c.杀梭柱之制
柱子上段卷杀,称上梭柱;上下段均卷杀,称为上下 梭。
《营造法式》规定:柱分三段,以上段做三瓣卷杀,至 上径比栌斗底周边大出4分时,作覆盘形收束。
明清官式建筑已罕见梭柱。
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做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 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梭柱:在柱上 端1/3处收杀 。使柱顶与斗 底相合,柱肩 梭成圆弧形。
料要求比较高
抬梁式
梁 柱
脊檩 上金檩 老檐檩 檐檩
穿插枋
随梁枋
抬梁式
脊瓜柱 三架梁 五架梁
抬头梁
抬梁式构架的各个构件名称
抬梁式构架的常见梁架形式
2. 穿斗式构架(立贴式)
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
• 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 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穿斗式
柱 檩
斗栱:
中国式建筑所特有的组合构件,是较大建筑物 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其作用是,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 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传至额枋再转到柱上 。
一、斗栱的作用
1.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2. 支承挑檐檩 3. 联结柱网 4.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 抗震 6. 装饰作用 7. 等级标志 8. 模数作用
大梁(大柁):大小、长短 常依梁上所承的檩数为准, 如承九檩为九架梁,依此类 推。
抱头梁(挑尖梁)
3. 檩(桁)
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 屋面荷载的构件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有斗栱之大木 用桁,无斗栱之大木 用檩
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 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 宋称:梁—栿
檩—槫[tuán]
4. 枋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一、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住宅、塔楼等类型。

这些建筑形式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重功能和不同用途。

二、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唐风、宋风、明清风格等。

三、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也逐渐发展变化,如宋代的砖瓦技术为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精湛,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技术、砖瓦技术、建筑雕刻等方面。

其中,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精巧的构造方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

同时,砖瓦技术和建筑雕刻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底蕴。

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常常寓意吉祥、祈福等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古代建筑艺术》。

详细内容包括: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主要建筑风格;古代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技术特点;古代建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主要建筑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掌握古代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技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认识古代建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分类、构造原理与技术特点。

难点:古代建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代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分类、构造原理与技术特点。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处古代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讲解古代建筑的价值及其影响。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分类、构造原理与技术特点。

2. 古代建筑的价值及其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分析古代建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2.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构架结构、对称布局、重檐翘角、雕梁画栋等。

分类:宫殿、寺庙、园林、陵墓等。

(2)古代建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反馈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判断题

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判断题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敬天祀祖、皇权至上j以中为尊和阴阳五行等几个方面。

( )2.北京明清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 )3.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形式。

( )4.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中常采用穿斗式结构方式。

( )5.天为阳,地为阴,北为阳,南为阴,故天坛必在北方,地坛必在南方。

( ) 6.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井干式结构方式。

( )7.“井干式”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 ) 8.“大屋顶”和飞腾的挑檐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 )9.歇山顶的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 )10.官式建筑中重檐歇山顶规格最高,如故宫太和殿。

( )11.庑殿顶又称九脊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 )12.悬山顶和硬山顶都有五脊二坡。

( )13.卷棚顶整体外貌与歇山、悬山、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颇具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 )14. 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

在间数中,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

( )15.柱色是红色的级别最高,其次为金色,再其次是黑色。

( )16.清朝规定:皇宫正殿门为金色;一品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 )17.和玺彩画等级次于旋子彩画,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 )18.最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 )19.宫殿的布局讲究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和前朝后寝。

( )20.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宫殿大门前的一对石狮中爪下所踩之物为球的必定是雄狮。

( )2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1.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2.清代帝王陵全部集中在辽宁和河北两省境内。

()3.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线脊组成,故又称为九脊顶。

()4.在古建筑中,建筑物迎面的间数称为“面阔间数”,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5.南京古城的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6.天坛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弧形,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7.我国古城的城垣一般有两重,外面的称城,里面的称郭。

()8.文溯阁是雍正时期在沈阳故宫西路营造的建筑。

()9.自产生灵魂观念以来,人们有了筑坟的念头。

大约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10.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11.我国古代的墓室结构依次经历了土穴墓、砖石墓和木椁墓三个发展阶段。

()12.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

()13.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4.社稷坛以五色土覆盖坛面,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5.我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共有三种,按等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

()16.祭天、地、日、月等活动都在郊外进行,统称郊祭。

()17.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18.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北宋陵位于河南开封。

()19.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其得名始自汉代。

()20.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兴平县,周围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二、单项选择题(4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崇拜“中”的意识与古代人们对()的崇拜有关。

A.北极星B.泰山C.皇帝D.祖先2.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A.重檐庑殿顶B.重檐攒尖顶C.悬山顶D.硬山顶3.下列古桥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篇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篇

2.坛庙建筑
1.概况
2.中国现存著名坛庙
FILL IN THE TITLE HERE
填 写
太庙

社稷坛
字 天坛
皇穹宇
地坛
郊祭
左祖 右社
圜丘坛、祈年殿、斋宫、
岱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孔庙“孤例”“世界文化遗产”
陵墓、古城、古长城 与古镇古村建筑
了解古陵墓、城、镇村的基本特点 与代表 掌握古长城结构特点
台基 Tai Ji
定义: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基座。 主要作用: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建筑的 高大雄伟。 分类: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
开间 Kai Jian
“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单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 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建筑 的纵深间数称“进深”。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 面阔进深多为单数。开间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大梁 Da liang
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 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为底的台上)上的一根最 主要的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斗拱 Dou Gong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 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 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3 的地方,称社稷坛。
布局 特点
前朝后寝:“前朝” 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建筑群的前部。“后寝”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
4 居的地方,建筑群的后部。
三朝五门:“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奉天殿(太和殿)、
5 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沿中轴线以五
道门。内向外以此为奉天门或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 清门。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宫殿与坛庙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宫殿与坛庙

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宫殿与坛庙一、宫殿宫殿为帝王居住之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宫殿。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两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基址,其中第一号宫殿基址是一个长、宽各约100米的夯土台基,周围有墙,南面有门,台基上有一座东西长30.4米、南北宽l1.4米、面阔8间、进深3间的殿堂建筑。

安阳殷墟的宫殿规模更大,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丙组共有基址17座,排列有序,左右对称,显示了建筑结构和布局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东周时期,列国宫殿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充分反映了当时的财力和建筑的技术力量,以及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未央、长乐、建章诸宫,唐代的大明宫、兴庆宫等。

宫殿虽豪华壮丽,但大多数都在王朝更替或是争夺皇位时,毁于战火或被拆毁。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保存得完好的宫殿主要有两处,即北京的故宫和沈阳的清故宫。

(一)宫殿的布局与陈设1.宫殿的布局(l)严格的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

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

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喜气洋洋,手中无粮慌慌张张”“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

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3)前朝后寝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

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

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要素。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1.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2.清代帝王陵全部集中在辽宁和河北两省境内。

()()3.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线脊组成,故又称为九脊顶。

4.在古建筑中,建筑物迎面的间数称为“面阔间数”,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5.南京古城的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6.()9.()14.15.20.()2.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A.重檐庑殿顶B.重檐攒尖顶C.悬山顶D.硬山顶3.下列古桥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

A.河北赵州桥B.北京卢沟桥C.江苏宝带桥D.福建洛阳桥4.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的木构架结构形式是()。

A.穿斗式B.井干式C.抬梁式D.混合式5.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的是()。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6.为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

祭天在京城南郊,时间在()。

A.冬至日B.夏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7.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的是()。

A.庑殿顶B.歇山顶C.卷棚顶D.攒尖顶8.中国的古代建筑按屋顶的建筑形式区分等级,以下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B.重檐庑殿顶,重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C.重檐攒尖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D.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9.彩画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三种。

A.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B.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玺彩画A.11.A.16.)。

A.秦国B.楚国C.燕国D.魏国1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是()。

A.秦长城B.楚长城C.汉长城D.明长城19.古代城池的四面城门常用四方之神来命名,如朱雀门是指()。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内容1.4 教学方法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2.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2 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2.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2.4 学习活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分类第三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3.1 宫殿建筑的特点3.2 宫殿建筑的代表作3.3 宫殿建筑的功能和布局3.4 学习活动:宫殿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建筑4.1 宗教建筑的特点4.2 宗教建筑的代表作4.3 宗教建筑的分类和功能4.4 学习活动:宗教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五章:中国古代民居建筑5.1 民居建筑的特点5.2 民居建筑的代表作5.3 民居建筑的分类和功能5.4 学习活动:民居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六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6.1 园林建筑的特点6.2 园林建筑的代表作6.3 园林建筑的分类和设计原则6.4 学习活动:园林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七章:中国古代桥梁建筑7.1 桥梁建筑的特点7.2 桥梁建筑的代表作7.3 桥梁建筑的分类和功能7.4 学习活动:桥梁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八章:中国古代水利建筑8.1 水利建筑的特点8.2 水利建筑的代表作8.3 水利建筑的分类和功能8.4 学习活动:水利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九章:中国古代防御建筑9.1 防御建筑的特点9.2 防御建筑的代表作9.3 防御建筑的分类和功能9.4 学习活动:防御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10.2 学生作品展示10.3 拓展阅读和参观活动10.4 学习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补充说明:在教案设计中,需要明确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与课程背景相呼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补充说明:教案中应详细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如木结构体系、建筑装饰、建筑布局等,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区分这些特点。

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补充说明:教案应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并分析其建筑特点、功能和布局,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太和殿平面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太和殿立面
太和殿立面
北京故宫太和殿内景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坛庙 “坛”,古指平地上以土堆起的高台,是神之场所。《礼记·祭法》 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筑台而祭是显示隆重和神圣。 “庙”是古代祭祀祖宗和土地的建筑。 北京天坛是坛庙的代表作。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一 个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在内的建筑群。天坛的主题是“崇 天”。建筑群面积比紫禁城大几倍,密度却小很多,且大都掩映在苍 松翠柏之下。这无非是让进入坛区之人,感到离尘世已远,距天神已 近。祈年殿是天坛的重要建筑,平面呈圆形,寓有“天圆”之意。它 作为祈谷丰收的场所,多处使用与农业节历有关的数字,如用12根 外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用12根内柱,象征一年12个月;用 内外共24根柱子,象征一年24个节气;用4根“龙金柱”代表一年四 季。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一颗印”住宅剖视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住宅 2北京四合院 这是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北京四合院有大有小, 最小的只有一个院。典型的四合院平面为正方形,四周建房,以 房之后墙为院墙。正房坐北朝南,尺度最大,地位最显。左右为 东西两厢,正房与厢房间的庭院是交通、绿化用地和家人活动场 所。庭院南端正中有垂花门,出垂花门为一东西向狭长小院,其 南的房子称“倒座”,是客房、男佣住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院 子的大门开在东南角,在明清人看来,此乃吉利的方向。
第六章 明清时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宋代的琉璃瓦,现存的实物为 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祐国寺的 琉璃塔。
下 华 严 寺 薄 伽 教 藏 殿 (辽代)
蓟 县 独 乐 寺 观 音 阁(辽代)
辽开始的减柱、移柱作法,在金代遗物中屡见不鲜。如五台山佛光寺文 殊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等。


善 化 寺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开元寺双塔(南宋)
从宋、辽、金时期的砖塔结 构可以看到当时砖结构技术有了 很大进步。
避 暑 山 庄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 北海九龙壁(局部)
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无论 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不过瓦的颜色和装饰受到封建社 会等级制度的限制,黄琉璃瓦只 能用于宫殿、陵寝和高级的祠庙。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 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 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 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 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较高级台基
更高级台基
—须弥座
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 ,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 中的次要建筑。
采用须弥座形式,建有汉白玉栏杆,常 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
最 高级台基
高几 级个 建须 筑弥 。座 相 叠 而 成 , 常 用 于 最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 制成的圆柱形木 头,置于石头 (或铜器)为底 的台上。多根木 头圆柱,用于支 撑屋面檀条,形 成梁架。
天 坛 鸟 瞰
在造型艺术方面,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比官式建筑更为生动 活泼、富于变化,尤以各民族建筑经过密切交流以后,出现的一批 新风格的建筑为最,如承德的“外八庙”就是很成功的作品。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03
看图区分封土的形式
PART 03 \ \ \
二、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
(一)地面部分
1. 封土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 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2. 陵园建筑 陵墓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 “石像生”仪仗队,所以陵园 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PART 03 \ \ \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 概述
PART 01 \ \ \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概述
(一)台基
台基也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 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 腐,同时可弥补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 的欠缺。台基根据材料、层数和结构的 不同来区分等级。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敬天祀祖
| 概述
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 发展,所以对天、对祖先必须进行祭祀, 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恩施,得到祖先神 灵的荫庇。
| 概述
造型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庑殿顶 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 得稳重、协调。
【拓展阅读】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陛石
PART 01 \ \ \
装饰主要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 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雕饰 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上的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物。
| 概述
PART 01 \ \ \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

导游基础知识——6古代建筑与园林

第六章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节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充分反映了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和皇权为核心作用等级思想。

一基本结构1台基即基座,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有四种:普通台基——土夯而成,高约一尺,用于小式建筑。

较高级台基——常在台基边上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金刚座。

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

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2木头圆柱松木或楠木制成,置于石头或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檀条,形成梁柱。

3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为“间”。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皇帝上朝的地方开间为九,进深为五。

也有例外,北京太和殿和太庙大殿开间均为十一。

4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

常用松木楠木或杉木制成。

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5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6彩画原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的和玺彩画,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凤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金壁辉煌。

次一级的旋子彩画。

画面用简化的涡卷瓣旋花,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

等级最低的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

7屋顶(古称屋盖)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级别级别最高,其次是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

旅游美学基础(第三版)-06第六章中国古建筑与观赏

旅游美学基础(第三版)-06第六章中国古建筑与观赏

第六章中国古建筑与观赏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建筑的面阔又叫。

2.在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

3.古代大型建筑物的正脊两端常塑有龙形的。

4.“九五”在古代中国象征“”。

5.在我国各类古建筑中的屋顶造型中,等级最高的是。

二、单选题1.()是我国比较大型古建筑的立柱与屋檐之间的过渡。

A.斗拱B.额枋C.彩画D.椽子2.中国古建筑组群式布局一般采用()的方式,即沿着中(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A.均衡对称B.左右对称C.前后对称D.完全对称3.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之一在于,比较重要的建筑设置在()位置。

A.朝南B.朝北C.纵轴线D.横轴线4.中国古建筑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和礼制制度的影响,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布局受到()的制约。

A.砖结构B.木结构C.石结构D.砖石结构5.()的采用,导致斗拱等构件的出现。

A.梁柱式结构B.土木结构C.砖石结构D.榫卯结构三、多选题1.古建筑庭院的形制主要有()。

A.“回”字型B.“八”字型C.“凹”字型D.“一”字型2.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有较强吸引力的古建筑类型主要有()。

A.宫殿建筑B.宗教建筑C.陵寝建筑D.民居建筑3.中国古塔种类繁多,从艺术造型和欣赏角度来看,常见的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楼阁式B.密檐式C.喇嘛塔D.重檐式4.古建筑中常见的彩画种类包括()。

A.和玺彩画B.旋子彩画C.苏式彩画D.江南彩画5.()属于城楼。

A.瓮城B.门楼C.箭楼D.角楼四、名词解释题1.间2.面阔3.进深4.套兽5.斗栱6.梁柱式结构7.穿斗式结构8.庑殿顶9.歇山顶10.城楼五、分析题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2.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如何表现的?举例说明。

3.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在古建筑中是如何表现的?举例说明。

4.中国古建筑是如何布局的?5.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及审美特征。

6.请你谈一谈如何欣赏华表、牌坊和古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陵墓建筑
古代中国是一个礼制盛行的国家。守 孝、祭祖是中国儒家礼俗中的头等大事。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 的影响,中国古代笃信“厚葬明孝、媚祖 邀福”的理念。
帝王的坟墓称为陵寝、陵墓。在战 国时,人们将高大的坟丘称为“陵”。 所谓“寝”,是指皇陵上的宫殿建筑, 它是由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形式发 展而来的。我国自黄帝起至清代止,兴 建帝陵之风历代盛行,其分布之广、数 量之多、规模之大、规制之繁令人叫绝。 历代帝王不惜巨金,大兴土木,将陵墓 地上、地下建造成规模宏大、精美豪华 的建筑艺术品。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的合葬之地。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 外廓城井然有序,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牌、述圣记碑、 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 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 览馆”。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和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唐代瑰 丽的地下艺术画廊。
唐昭陵
唐乾陵
武 则 天 的 无 字 碑
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县,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 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依次建有长陵 (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 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 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 (熹宗)、思陵(思宗)。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 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 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十三个陵寝中,建筑 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 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路两侧排列着造型生动,刻工精巧的石雕,共有石像生18对, 自南向北排列顺序是;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 均为两卧两立,其后则是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
陵:古代大的土岗叫陵。到了汉代,陵是专指皇帝的
坟,成了皇帝坟墓的专称。
清东陵
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都泛称为墓。
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墓
丘:土之高者叫丘。天坛的祭天坛叫圜丘。
林:圣贤的墓叫林。
孔 林
秦始皇陵墓
唐昭陵—以山为陵
唐乾陵
明十三陵—宝城宝顶
二、陵园建筑
帝王陵墓前往往都有规模宏大、富丽豪华 的建筑物,主要用于祭祀、装饰、保护陵墓, 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
1.祭祀建筑区 主要建筑是祭殿,又称享殿、献殿,是供 帝王祭祀之用。
祭祀建筑区
陵园建筑
2.神道
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祀区和 墓区的大道。道前立华表,两侧排列石雕群像,道终 立墓碑。华表为墓地的标志,等级的象征。石雕有石 兽(石像生)、石人(翁仲),是地位和侍从的象征。 陵墓前石刻是陵墓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 肠”,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 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 像一间房子似的。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 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 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 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 “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坛庙是一种祭祀建筑。它不是宗教建筑,却具 有一定的民族宗教文化的崇拜意义;它不是宫殿, 但又渗融着政治、伦理的丰富内容。它是遵从“礼” 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为礼制建筑。 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形式上有所不同, 祭祀的对象有区别,使用者也有不同。
一、坛
坛是皇帝的专利,一般根据祭祀的对象分为: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等。 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要去祭祀天、地、日、月 等神。因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 祭天,祭天在南郊,时间是冬至日;土地是国家 的根本,皇帝亲自或派人前往地坛祭地,祭地在 北郊,时间在夏至日;万物生长靠太阳,还须到 日坛祭日,祭日在东郊;月亮是夜明之神,也须 到月坛祭月,祭月在西郊。因为祭祀天、地、日、 月都在郊外进行,统称为郊祭。
祈年殿-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有鎏 金宝顶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高38米,是 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皇穹宇-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先神 主牌位的地方。 圜丘坛-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年殿皇穹宇回音壁
圜丘坛
社稷坛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 位于天安门的右侧(今中山公园内)。主体建筑为坐 落在中轴线上的社稷坛和拜坛。古代以“社稷”代称 国家。社稷坛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坛,坛的最上层 铺垫五色土:中央为黄,东方为青,南方为红,西方 为白,北方为黑,是按“五行”中五方无色的配臵, 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全国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土台中央方形石柱,称之为“礼主石”, 或“江山石”,表示皇帝“江山永固”。每年春秋两 次皇帝要亲自来此祭社神和稷神。
清西陵
第五节
礼制建筑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 对祖先的崇敬,对天地、日月、土地、粮食以及各 种神的崇拜,对文神、武神的尊敬。历代帝王为了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将自己比作天地之子,受命于 天统治百姓,增强政权的合理性,强化自己的政权 统治。祭祀天地因而成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重要 的政治活动。而且发展到后来,成为统治阶级的专 门权利。《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山川, 祭五祀”,而诸侯只能“祭山川,祭五祀”。
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 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 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 当时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营造工艺 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和建筑典范。而且受所谓“风水”之说 的影响,选址多在环境优美之处,将自 然环境与建筑物、雕刻绘画与建筑艺术 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陵墓建筑成为 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现大多成 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汉茂陵
任城汉陵地下墓室
汉 王 陵 墓 出 土 的 金 缕 玉 衣
唐十八陵
唐朝18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渭水 之北、北山之阳,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石成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 座,并有167座陪葬墓。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 画作品,其中“昭陵六骏”浮雕,构图新颖,手法简洁,刻工精 巧,是石雕艺术的珍品。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彩绘釉陶俑,工 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全国罕见。
定陵
定陵博物馆位于大峪山下,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 宗朱翊钧和他的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寝,始建于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六年竣工。定陵地宫 于1956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地下宫殿距墓 顶27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组 成,全部是石结构,为拱券式无梁建筑,殿门均用汉 白玉雕成。地宫前殿是空的,中殿放有三个汉白玉石 雕宝座和三盏“长明灯”,左右配殿放有棺床,但没 有棺椁。后殿是地宫最大的一个殿,地铺磨光花斑石, 棺床上放臵着帝后棺椁,皇帝居中,左右各一个皇后 棺椁周围放着26只朱漆木箱,内装随葬器物。
黄 肠 即 柏 木 黄 心
——
题凑——就是木头垒起一圈墙
三、墓室结构
砖筑墓室 是墓室结构的重要形式,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形 砖砌筑两类。空心砖墓室始于战国末期,形砖墓室 约始于西汉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应用渐广。 石筑墓室 多采用拱券结构。西汉晚期出现石室墓室,墓 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明清陵墓墓 室全部采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各室相互贯通, 形成一个地下宫殿。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是最为 著名的地下宫殿。
社稷坛
社稷坛五色土
二、庙
庙由于使用者和崇拜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祭祀祖宗的庙 天子、诸侯、官宦贵族,都有祖庙,但规 格、品位不同。只有帝王的祖庙能成为太庙,官宦贵族祭奉祖 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宗庙制度渗透了强烈的政治、伦理 思想。
祭奉圣贤的庙 圣贤是世人崇拜效仿的楷模。最著名的是 祭祀孔子的孔庙,也称文庙,祭祀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 庙。此外,还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祭祀岳飞的岳庙等等。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 川等自然物并建庙祭祀。最著名的是祭祀五岳的神庙,以泰山 的岱庙规模最大。此外,各地还建有众多后土庙(土地庙)。
天坛大殿为圆形攒尖顶,围墙方形,也正是 “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大殿内的大柱也是按天 象所建的,中央的四根龙井柱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 中间12根楠木柱代表一年12个月,外围的12根檐yán 柱则代表一天的 12个时辰,而中外两层柱子,加起 来共24根,象征一年的24个节气,三层相加共28根 柱子,表示周天的28星宿,再加上柱顶的八根童柱 就象征36天罡gāng。
天坛
由于祭天是“五礼”之首,因而天坛成为坛庙 建筑中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精品。天坛位于 北京外城永定门东侧,是现今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 整、最重要、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组封建王朝的祭祀 建筑群,198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充分运用了各种建筑手法与建筑形式,以 及美学、力学、声学、几何学等各方面原理,代表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在建筑设计思想上, 充分体现了祭祀功能,它的每一处建筑都与天地息 息相关,透露出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唐山旅游区
清东陵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陵区内有雍正的泰陵、 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4座帝陵。 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 的代表作品。陵寝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 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 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 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 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 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 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3.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监外有城 墙保护,内有衙署、市衙、住宅等建筑,好像一座小 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