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实验20-铜、银、锌、镉、汞
铜、银、锌、镉、汞
![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037a45fd770bf78a65295461.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目的1.试验并了解ds 区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对热稳定性2.了解铜、银、锌、镉、汞的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征3.了解Cu(Ⅱ)与Cu(Ⅰ),Hg(Ⅱ)与Hg(Ⅰ)的相互转化条件4.了解铜、银、锌、镉、汞的离子鉴定实验提要ds区元素包括铜、银、锌、镉和汞。
它们的价电子层结构分别为(n-1)d10ns1和(n-1)d10ns2。
在化合物中常见的氧化值。
铜为+2 和+1,银为+1,锌和镉为+2,汞为+2 和+1。
这些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具有或接近18e的构型。
在化合物中与某些阳离子有较强的相互极化作用,成键的共价成分较大。
多数化合物较难溶于水,对热稳定性较差,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化合物常显不同的颜色。
例如,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均较难溶于水,且易脱水变成氧化物。
银和汞的氢氧化物极不稳定。
常温下即失水变成Ag2O(棕黑色)和HgO(黄色)。
黄色HgO加热则生成桔红色HgO变体。
Cu(OH)2、Zn(OH)2和Cd(OH)2在常温下较稳定,但受热亦会失水成氧化物。
浅蓝色Cu(OH)2在80℃失水成棕黑色CuO,白色Zn(OH)2在125℃开始失水成黄色(冷后为白色)的ZnO,白色Cd(OH)2在250℃变成棕红色的CdO。
Zn(OH)2呈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Cu(OH)2呈较弱的两性(偏碱),Cd(OH) 2和Hg(OH)2(HgO)呈碱性,而AgOH为强碱性。
Cu2+、Ag+、Zn2+、Cd2+、Hg2+与Na2S溶液反应都生成难溶的硫化物,即CuS(黑色),Ag2S(黑色),ZnS(白色),CdS (黄色)和HgS(黑色)。
其中HgS可溶于过量的Na2S,与S2−生成无色的HgS22−配离子。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又生成黑色HgS沉淀。
此反应可作为分离HgS的方法。
根据ZnS、CdS、Ag2S、CuS和HgS溶度积大小,ZnS可溶于稀酸,CdS溶于6mol•L−1HCl 溶液,Ag S和2 CuS溶于氧化性的HNO3,而HgS溶于王水。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054c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d.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引言: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铜、银、锌、镉和汞这五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探究它们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铜片、银片、锌片、镉片、汞片- 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硝酸锌溶液、硝酸镉溶液、硝酸汞溶液- 氯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铵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方法:- 实验一:铜、银、锌、镉和汞的物理性质测定- 实验二:铜、银、锌、镉和汞的化学性质研究二、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一:铜、银、锌、镉和汞的物理性质测定通过测量铜、银、锌、镉和汞的密度、熔点和沸点,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 铜的密度为8.96 g/cm³,熔点为1083°C,沸点为2567°C。
- 银的密度为10.49 g/cm³,熔点为961.78°C,沸点为2162°C。
- 锌的密度为7.13 g/cm³,熔点为419.53°C,沸点为907°C。
- 镉的密度为8.65 g/cm³,熔点为321.07°C,沸点为767°C。
- 汞的密度为13.55 g/cm³,熔点为-38.83°C,沸点为356.73°C。
通过对比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铜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熔点,而汞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2. 实验二:铜、银、锌、镉和汞的化学性质研究在实验二中,我们研究了铜、银、锌、镉和汞的化学性质。
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反应:- 铜和硝酸反应产生铜离子和氮氧化物气体。
- 银和盐酸反应生成银离子和氯化银沉淀。
-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
- 镉和氯化铵反应生成镉离子和氯化铵沉淀。
- 汞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汞离子和氯化钠沉淀。
实验二十一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二十一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2a0e0f64a98271fe910ef914.png)
与s区元素相比,离子有较强的极化力,变 形性大,其化合物有一定的共价性。
φ /V
A
CuO+
AgO+ Au3+
1.8 2.1 ~1.41
Cu2+
Ag2+ Au+
0.152 1.98 ~1.68
Cu+
Ag+ Au
0.521 0.799
Cu
Ag
ds ⅡB族 区
Zn
锌
Cd
铬
Hg
汞
价层电子构型 3d104s2
HNO3
NH3∙H2O或 NaOH
浓HNO3: 浓HCl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 1:3
颜色 CuS Ag2S ZnS CdS HgS
稀HCl 浓HCl 浓HNO3 王水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 氨合物的生成
2. 汞配合物的生成和应用
(1)不能加入过量的KI固体; ( K2[HgI4]+KOH称为“奈斯勒试剂”,是 用于检验NH4+的方法之一。)
< -0.2 0.789
Cd Hg
2+
易发生: Hg2+ + Hg → Hg22+
实验内容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 物的生成和性质 1. 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Cu(OH)2 Zn(OH)2 Cd(OH)2
颜色
H2SO4 NaOH
2. 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AgOH Ag2O 颜色 Hg(OH) HgO 2
思考题
• Cu(I)和Cu(II)稳定存在和转化的条件是 什么? • 在AgNO3中加入NaOH为什么得不到 AgOH? • 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在Hg2(NO3)2溶液中 通入H2S气体会生成什么沉淀?
实验三十四ds区:铜银锌镉汞
![实验三十四ds区: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1d4db81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实验三十四 ds区:铜 银 锌 镉 汞一、实验目的l.了解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2.了解铜、银、锌、镉、汞的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掌握Cu(I),Cu(II)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条件。
4.熟悉Hg22+,Hg2+的转化,并了解锌镉汞离子的鉴定反应。
二、实验原理铜银锌镉汞分别属ds区中IB和ⅡB列。
在水溶液中分别可以Cu2+、Ag+、Zn2+、Cd2+、Hg2+、Hg22+的水合离子存在,也可以它们的某些配离子存在。
Cu(I)在高温或干态时表现稳定,在水溶液中只可以某些配离子形式存在。
1.Cu2+、Ag+、Zn2+、Cd2+、Hg2+与常见试剂NaOH、NH3·H2O、KI的反应参见附录十七。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异同点。
(1)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热稳定性相差甚大,因而与NaOH作用分别得到Cu(OH)2、Ag2O、Zn(OH)2、Cd(OH)2、HgO。
Cu(OH)2在加热时分解生成黑色的CuO。
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按Cu—Ag—Zn—Cd—Hg的顺序碱性增强。
Zn(OH)2为典型的两性。
Cd(OH)2则主要呈碱性反应,仅缓慢溶于热的浓强碱。
Cu(OH)2也呈两性,但其碱性大于酸性。
(2)与适量氨水反应时,Cu2+生成相应的碱式盐沉淀。
Ag+生成AgO沉淀。
Zn2+、Cd2+生成Zn(OH)2、Cd(OH)2,而Hg2+则生成氨基汞盐的沉淀物。
与过量的NH3·H2O反应大都生成氨配合物。
但HgNH2Cl不溶于过量NH3·H2O,硝酸氨基汞在有大量铵盐存在时可溶于过量NH3·H2O。
HgCl2+2NH3 HgNH2Cl↓+NH4Cl(白色)2Hg(NO3)2+4NH3十H2O HgO·HgNH2NO3↓+3NH4NO3(白色)Hg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同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氨基汞化合物和汞。
2Hg2(NO3)2+4NH3+H2O HgO·HgNH2NO3↓+2 Hg↓+ 3NH4NO3(3)Cu2+与I-反应即生成Cu2I2白色沉淀,此处I-既作还原剂又作沉淀剂。
实验二十 锌、铬、汞
![实验二十 锌、铬、汞](https://img.taocdn.com/s3/m/8912038d1eb91a37f0115c34.png)
加 入 NH3·H2O 都 生 成 氨 合 物 , [Cu(NH3)4]2+ 为 深 兰 色 , [Ag(NH3)2]+无色。
Zn(OH)2 与 NH3·H2O 反 应 生 成 [Zn(NH3)4]2+
HgO与NH3·H2O不反应
2.汞配合物的生成和应用
( 1 ) 盛 0.5mL0.2 mol·L1Hg(NO3)2溶液+氨水
Cu(OH)2+4NH3=[Cu(NH3)4]2++2OH Ag2O+4NH3·H2O=2[Ag(NH3)2]++2OH Zn(OH)2+4NH3·H2O=[Zn(NH3)4]2++2
OH-
HgO不能和NH3·H2O反应
总结: Cu(OH)2为蓝色沉淀 Ag2O为暗棕色沉淀 Zn(OH)2为白色沉淀 Hg(OH)2 不稳定 分解 成 HgO 黄 色
总结: 1、分别生成Zn(OH)2和Cd(OH)2白色沉淀 2、Zn(OH)2溶于酸碱,具有两性。 3、Cd(OH)2溶于酸,但不溶于碱,呈碱性
–2.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氧 化 汞 的 生 成 和 性 质 0.5mL0.2mol·L-1Hg(NO3)2+ 滴 加新配制的2 mol·L-1NaOH
总结: Hg2+ 具 有 氧 化 性 , 与 适 量
SnCl2 反 应 生 成 白 色 Sn2Cl2 沉 淀 , Sn2Cl2 继 续 与 SnCl2 反 应 得到黑色单质Hg。
(2)Hg2+转化为Hg22+和Hg22+的歧 化分解
在0.5mL0.2 mol·L-1Hg(NO3)2+滴入1 滴金属汞,充分振荡。用滴管把清 液转入两支试管中(余下的汞要回 收)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c999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8.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铜银锌镉汞等金属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铜、银、锌、镉、汞等金属样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
2. 实验方法,首先将金属样品分别置于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其化学反应情况;然后将金属样品暴露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其物理特性变化。
实验结果:1. 铜,在盐酸中产生气体,并发生化学反应;在空气中暴露后,表面会逐渐氧化变色。
2. 银,在硫酸中产生沉淀,发生化学反应;在潮湿环境中暴露后,表面会出现氧化现象。
3. 锌,在氢氧化钠中产生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潮湿环境中暴露后,会出现表面腐蚀。
4. 镉,在盐酸中产生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潮湿环境中暴露后,会出现表面变色和腐蚀。
5. 汞,在硫酸中没有明显反应;在高温环境中暴露后,会出现蒸发。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
铜、银、锌、镉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汞在常温下没有明显反应。
另外,金属暴露在不同环境中会出现氧化、腐蚀等现象,这些都与金属的性质和环境的影响有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铜银锌镉汞等金属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铜银锌镉汞等金属的实验,深入了解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
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金属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239e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0.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1. 掌握铜、银、锌、镉和汞的一些基本性质;2. 了解铜银锌镉汞的化学反应特点,如氧化性、还原性等;3.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金属的反应性能。
实验仪器和试剂:1.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玻璃棒、显微镜;2. 试剂:铜片(Cu)、银片(Ag)、锌片(Zn)、镉片(Cd)、汞片(Hg)、稀硝酸(HNO3)、盐酸(HCl)、硫酸(H2SO4)、氯化钠(NaCl)、二氧化硫(SO2)。
实验步骤:1. 用试管夹夹住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现象;2. 同样的方法加热银片、锌片、镉片和汞片,观察反应现象;3. 将铜片分别与盐酸、硫酸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4. 将铜片分别与氯化钠、硝酸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5. 将银片、锌片、镉片和汞片分别与盐酸、硫酸、氯化钠、硝酸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铜片被加热后,表面出现黑色氧化物。
2. 银片被加热后,表面出现明显的火花和白色氧化物。
3. 锌片被加热后,表面出现明显的火花和白色氧化物。
4. 镉片被加热后,表面出现明显的火花和白色氧化物。
5. 汞片被加热后,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6. 铜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蓝绿色溶液。
7. 铜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蓝色溶液。
8. 铜片与氯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9. 铜片与硝酸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蓝绿色溶液。
10. 银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白色沉淀。
11. 银片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12. 银片与氯化钠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白色沉淀。
13. 银片与硝酸反应,产生气泡和生成白色沉淀。
14. 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和产生明亮的火花。
15. 锌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和产生明亮的火花。
16. 锌片与氯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17. 锌片与硝酸反应,产生气泡和产生明亮的火花。
18. 镉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19. 镉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20. 镉片与氯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2509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0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铜、银、锌、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掌握铜、银、锌、汞的实验操作技能;3. 熟悉铜、银、锌、汞的价态变化及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4. 熟悉Cu2+、Zn2+、Ag+、Hg2+、Hg22+离子鉴定和银镜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铜、银、锌、汞均为过渡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观察并分析铜、银、锌、汞的性质和反应。
1. 铜的性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铜的价态为+1和+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 银的性质:银具有银白色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
银的价态为+1和+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
3. 锌的性质:锌为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锌的价态为+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4. 汞的性质:汞为液态金属,具有银白色光泽。
汞的价态为+1和+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汞沉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镊子、滴管、滤纸等。
2. 试剂:铜片、银片、锌片、汞片、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银溶液、氯化汞溶液、硝酸银溶液、氨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铜的性质实验:(1)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3)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2. 银的性质实验:(1)将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3)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硫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3. 锌的性质实验:(1)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3)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硫酸锌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4. 汞的性质实验:(1)将汞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3)向沉淀中加入少量氯化汞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2ba41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c.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铜、银、锌、镉、汞这五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了解它们的化学特性和应用价值。
实验原理:铜、银、锌、镉和汞都是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本实验针对这五种金属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
1.铜的性质:将几片铜片放入酸性溶液中,观察铜的腐蚀现象。
铜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在反应过程中铜会逐渐腐蚀而消失。
5.汞的性质:将汞液加热至其汽化并生成蒸气,利用紫外线照射汞蒸气,观察汞的光谱现象。
汞蒸气通过紫外线激发,会发生原子发光和激发发光现象,产生不同波长的光谱线。
实验步骤:
1.铜的实验
将几片铜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酸性溶液,观察铜的腐蚀现象,记录下变化过程。
实验结果:
1.铜的实验:铜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了氧化反应,逐渐腐蚀而消失。
2.银的实验:银在氧化银溶液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纯银和氧化物。
5.汞的实验:汞蒸气通过紫外线激发,产生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谱线。
实验分析:
1.铜、锌、镉作为常见的金属元素,其腐蚀性都比较强,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氧化反应。
而银和汞的化学性质则较为特殊,银在氧化银溶液中通过还原反应得到纯银,汞的蒸汽能够被紫外线激发产生原子发光和激发发光现象。
2.铜、锌、镉和银都是重要的工业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
铜、银、锌和镉还可以被用于制作家居饰品、珠宝饰品等日用品。
而汞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由于其毒性较大,现在已经很少被使用。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0898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8.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一、引言金属元素铜、银、锌、镉和汞在现代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这些金属元素的有毒性也使得它们在环境中的排放和污染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铜、银、锌、镉和汞的溶解度,研究它们的溶解特性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铜、银、锌、镉和汞的样品- 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稀氰化物溶液- 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2. 实验方法:a. 准备不同浓度的稀溶液:将每种金属样品分别加入已准备好的稀酸溶液中,并用稀溶液稀释至不同浓度。
b. 测定溶解度:将所制备的不同浓度溶液放置于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温度,并测定一定时间后溶解度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金属元素的溶解度进行测定,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铜:铜在稀硝酸、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有较高的溶解度,尤其是在稀硝酸中溶解度最高。
这表明铜在酸性环境下容易溶解,并且稀硝酸对铜的溶解能力较强。
2. 银:银在稀硝酸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但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溶解度较低。
这可能与稀硝酸中的氧气对银的氧化有关。
3. 锌:锌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有较高的溶解度,而在稀硝酸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酸性程度以及它们与锌的化学反应有关。
4. 镉:镉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均有较高的溶解度,但在稀硝酸中的溶解度较低。
这与锌的溶解度情况相似,可能与溶液的酸性程度有关。
5. 汞:汞在稀如酸、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有很低的溶解度,说明汞在这些酸性溶液中难以溶解。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些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酸性溶液的种类、浓度以及金属与酸的反应性等。
它们的溶解特性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也因此不同。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铜、银、锌、镉和汞的溶解度受酸性溶液的影响,并在不同酸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溶解特性。
2. 铜、锌和镉在稀酸溶液中溶解度较高,而银和汞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07a8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e.png)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铜、银、锌和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来了解这些金属的性质。
实验原理:铜、银、锌和汞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铜是一种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银是一种高度反射光线的白色金属,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锌是一种具有被动保护性的金属,能够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在常温下是流动的,并具有高度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 将铜片、银片、锌片和汞滴放置在实验台上。
2. 观察并记录每种金属的颜色、光泽和状态(固态或液态)。
3. 将稀盐酸滴加到铜片上,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4. 将稀硝酸滴加到银片上,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5. 将稀盐酸滴加到锌片上,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6. 观察并记录汞在常温下的流动状态和表面张力现象。
实验结果和分析:1. 铜片呈红褐色,具有光泽,为固态。
2. 银片呈银白色,具有高反射率的光泽,为固态。
3. 锌片呈银白色,具有光泽,为固态。
4. 滴加稀盐酸到铜片上,铜片被溶解产生气泡,生成淡蓝色的硝酸铜溶液。
5. 滴加稀硝酸到银片上,银片被溶解产生气泡,生成透明的硝酸银溶液。
6. 滴加稀盐酸到锌片上,锌片被溶解产生气泡,生成无色的锌盐溶液。
7. 汞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高度的表面张力现象。
结论:1. 铜、银和锌都是固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
2. 铜与盐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银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溶液,锌与盐酸反应生成锌盐溶液。
3. 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具有高度的表面张力。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铜、银、锌和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并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差异。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二十一: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15f6a57850e2524de4187e8f.png)
实验名称: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实验日期: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掌握铜(1+)和铜(2+)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试验并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
二、实验内容
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a.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
b.氧化汞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根据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数据,填充下表,并对铜,银,锌,镉,汞硫化物的溶解情况作出结论,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1)氨合物的生成
2)汞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1)氧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2)氯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3)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4)汞(2+)和汞(1+)的相互转化
a.Hg2+的氧化性+转化为Hg22+和Hg2+的歧化反解。
实验九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实验九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c49d101a59eef8c75ebfb301.png)
实验目的 1、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 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2、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 用汞。
铜(Cu)
一、铜的基本知识介绍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 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 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 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 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 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
黄铜
白铜
银(Ag)
一、银的物理性质 银Ag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10-5%,在自然界中有单质 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以化合物状态产出。 纯银为银白色,熔点960.8℃,沸点2210℃,密度10.49克/厘 米3。银是面心立方晶格,塑性良好,延展性仅次于金,但当 其中含有少量砷As、锑Sb、铋Bi时,就变得很脆。
银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高的金属;银的反光能力特别强,经抛 光后能反射95%的可见光。
二、银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47,原子量107.8682。 化学稳定性较好,在常温下不氧化。但在所有贵金属中,银的化学性质最 活泼; 约240°C时能与臭氧直接反应; 常温下能与卤素逐渐化合; 银不与除硝酸外的稀酸或强碱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硝酸银是重要的 可溶性银盐,其它银盐一般不溶于水。 易溶于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在盐酸和“王水”中表面生成氯 化银薄膜;与硫化物接触时,会生成黑色硫化银。此外,银能与任何比例 的金或铜形成合金,与铜、锌共熔时极易形成合金,与汞接触可生成银汞 齐。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5e746987c24028905fc32a.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实验七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一. 目的要求了解铜锌铬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硫化物的溶解性了解Cu(?)Cu(?)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试验并熟悉铜银锌铬汞的配位能力及Hg(?)和Hg(?)的转化二. 实验原理三. 操作步骤四. 思考题篇二: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一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实验11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2,,1) Zn(+2) Ag Cd Ag(,1)Cd(+2) AuHg Au(,1,,3) Hg(+2,,1)蓝色的Cu(OH)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
AgOH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2色的AgO。
Zn(OH)呈两性,Cd(OH)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222的HgO(I)。
2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Ag、Zn、Cd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342++2+2+2+[Ag(NH)]、[Zn(NH)]、[Cd(NH)]。
但是Hg和Hg323434+2+2+2+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存在,4+并不生成氨配离子。
如:HgCl, 2NH, Hg(NH)Cl?白, 2 NHCl2324HgCl, 2NH, Hg(NH)Cl?白, Hg?黑,NHCl (观察为灰色)22324Cu具有氧化性,与I反应,产物不是CuI,而是白色的CuI: 22+,Cu2+, I, 2CuI?白, I2,-将CuCl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 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22沉淀:Cu , Cu,2+, 4Cl, 2[CuCl]2,, ,[CuCl]?稀释?CuCl?白, Cl2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
Revise-实验20-铜、银、锌、镉、汞
![Revise-实验20-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4c5fb6a9eefdc8d377ee3212.png)
Revise-实验20-铜、银、锌、镉、汞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 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 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五、课的类型:实验课一、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向三支试管分别盛有0.5ml 0.2mol.L-1CuSO4、ZnSO4、Cd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新配制的2mol.L-1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及状态。
将沉淀分成两份, 一份加硫酸另一份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
Cu2++2OH-===Cu(OH)2↓ (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溶解于酸,微溶于过量的碱,得到深蓝色溶液[Cu(OH)4]2-。
Cu(OH)2两性偏碱,所以需强碱使之生成配离子。
Zn2++2OH-=== Zn(OH)2↓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溶解于酸和过量的碱,典型的两性化物。
Cd 2++2OH-===Cd(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不溶于碱。
Cd(OH)2 + NaOH (6M)= 不反应(Cd(OH)碱性)22. 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 0.1mol.L-1AgNO3溶液,滴加新配制的2mol.L-1的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和状态。
洗涤并离心,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入HNO3,另一份加入氨水,观察现象。
Ag++OH-===AgOH↓白色沉淀2AgOH===Ag2O+H2O 黑色沉淀Ag2O+2HNO3===2AgNO3+H2OAg2O+2NH3.H2O==2[Ag(NH3)2]++2OH-+H2O氢氧化银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成黑色的Ag2O,此黑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银离子,加入氨水得到银氨络合溶液。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c9fd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3.png)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铜、银、锌、镉、汞的性质和特点,并掌握它们的化学反应规律。
实验原理,铜、银、锌、镉、汞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特性。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从而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步骤:1. 铜的性质实验,将铜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其化学反应。
2. 银的性质实验,将银粒放入盛有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其化学反应。
3. 锌的性质实验,将锌粒放入盛有硫酸的试管中,观察其化学反应。
4. 镉的性质实验,将镉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其化学反应。
5. 汞的性质实验,将汞放入试管中,观察其性质。
实验结果:1. 铜的性质,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蓝绿色的铜盐。
2. 银的性质,银与硝酸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和白色的沉淀。
3. 锌的性质,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无色的锌盐。
4. 镉的性质,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无色的镉盐。
5. 汞的性质,汞在常温下呈液态,不与常见酸碱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铜、银、锌、镉、汞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规律。
铜与盐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铜盐,银与硝酸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锌盐,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的镉盐,而汞在常温下呈液态,不与常见酸碱反应。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的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操作要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铜、银、锌、镉、汞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它们的化学反应规律。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镉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1e2b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7.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铜、银、锌、镉、汞等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2. 学习金属离子与氢氧化物、硫化物等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3. 了解金属配合物的生成及其性质。
4. 熟悉金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金属元素与酸、碱、盐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2. 金属离子与氢氧化物、硫化物等反应生成沉淀。
3. 金属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
4. 金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铜、银、锌、镉、汞等金属元素样品;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化学试剂;实验用水等。
2. 实验仪器:试管、试剂瓶、量筒、玻璃棒、燃烧器、电热炉等。
四、实验步骤1. 铜的实验(1)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3)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2. 银的实验(1)将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将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3)将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3. 锌的实验(1)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3)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4. 镉的实验(1)将镉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将镉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3)将镉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5. 汞的实验(1)将汞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将汞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3)将汞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6. 氢氧化物沉淀实验(1)将金属离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沉淀现象。
(2)将金属离子溶液与氢氧化铵溶液混合,观察沉淀现象。
7. 硫化物沉淀实验(1)将金属离子溶液与硫化钠溶液混合,观察沉淀现象。
8. 金属配合物实验(1)将金属离子溶液与氨水溶液混合,观察配合物生成现象。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a70c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a.png)
铜银锌汞实验报告铜银锌汞实验报告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金属元素。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铜、银、锌和汞这四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化学行为。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铜片、银片、锌片和汞粉,以及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1. 将铜片、银片、锌片和汞粉分别放置于不同的试管中。
2. 用酒精灯分别对每个试管进行加热,观察金属元素的变化。
3. 将试管中的金属元素取出,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果和讨论:1. 铜片:经过加热后,铜片表面出现了一层黑色氧化物。
这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2. 银片:银片在加热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与氧气反应。
3. 锌片:加热后,锌片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色氧化物。
这是因为锌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锌。
4. 汞粉:汞粉在加热后迅速蒸发,形成了银白色的蒸汽。
这是因为汞具有较低的沸点,易于挥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1. 铜片表面呈现出光滑的金属结构,没有明显的晶体形态。
2. 银片表面呈现出细小的晶体结构,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3. 锌片表面呈现出颗粒状的结构,较为粗糙。
4. 汞粉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晶体结构,呈现出液态金属的特点。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铜、银、锌和汞都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2. 铜和锌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而银则相对稳定。
3. 汞具有较低的沸点,易于挥发成为蒸汽状态。
4. 铜、银和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汞则呈现出液态金属的特点。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铜、银、锌和汞这四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铜、银、锌和汞这四种金属元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0高中化学竞赛实验讲义设计-无机实验-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2020高中化学竞赛实验讲义设计-无机实验-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aae5ea3f31b765ce0408143f.png)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 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 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五、课的类型:实验课一、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向三支试管分别盛有0.5ml 0.2mol.L-1CuSO4、ZnSO4、Cd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新配制的2mol.L-1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及状态。
将沉淀分成两份, 一份加硫酸另一份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
Cu2++2OH-===Cu(OH)2↓ (蓝色沉淀)两性偏碱,所以需强碱使之生成配离子。
蓝色沉淀,溶解于酸,微溶于过量的碱,得到深蓝色溶液[Cu(OH)4]2-。
Cu(OH)2Zn2++2OH-=== Zn(OH)2↓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溶解于酸和过量的碱,典型的两性化物。
Cd 2++2OH-===Cd(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不溶于碱。
Cd(OH)2 + NaOH (6M)= 不反应(Cd(OH)碱性)2. 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 0.1mol.L-1AgNO3溶液,滴加新配制的2mol.L-1的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和状态。
洗涤并离心,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入HNO3,另一份加入氨水,观察现象。
Ag++OH-===AgOH↓白色沉淀2AgOH===Ag2O+H2O 黑色沉淀Ag2O+2HNO3===2AgNO3+H2OAg2O+2NH3.H2O==2[Ag(NH3)2]++2OH-+H2O氢氧化银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成黑色的Ag2O,此黑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银离子,加入氨水得到银氨络合溶液。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https://img.taocdn.com/s3/m/8cc98a9af524ccbff021840b.png)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
操作
现象
解释
Cu2O
0.5 mL 0.2 mol·L-1 CuSO4 →过量 6 mol·L-1 NaOH→
→ 1mL 10% 葡 萄糖溶液△→ ↓→ 两份 (黄↓→红↓)
2 mol·L-1 H2SO4 →静置→△
结论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稀 HCl
黑 不溶 黑溶 白溶 黄溶 黑 不溶
溶解性
浓 HCl 不溶
浓HNO3 王水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溶
不溶
溶
Ksp
1.6×10-5 2×10-49 6×10-36 7.1×10-28 2×10-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1mL 浓氨水→静 置
浅蓝↓ ↓溶 红↓溶 解,有红 色固体 Cu
↓溶,深 蓝色
Cu2+ +OH-=Cu(OH)2↓ Cu(OH)2+OH-=[Cu(OH)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CuCl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 △至绿色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 全部倾入 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 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 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以及Hg22+和Hg2+的转化;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五、课的类型:实验课一、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向三支试管分别盛有0.5ml 0.2mol.L-1CuSO4、ZnSO4、Cd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新配制的2mol.L-1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及状态。
将沉淀分成两份, 一份加硫酸另一份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
Cu2++2OH-===Cu(OH)2↓ (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溶解于酸,微溶于过量的碱,得到深蓝色溶液[Cu(OH)4]2-。
Cu(OH)2两性偏碱,所以需强碱使之生成配离子。
Zn2++2OH-=== Zn(OH)2↓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溶解于酸和过量的碱,典型的两性化物。
Cd 2++2OH-===Cd(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不溶于碱。
碱性)Cd(OH)2 + NaOH (6M)= 不反应 (Cd(OH)22. 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氧化银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 0.1mol.L-1AgNO3溶液,滴加新配制的2mol.L-1的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和状态。
洗涤并离心,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入HNO3,另一份加入氨水,观察现象。
Ag++OH-===AgOH↓白色沉淀2AgOH===Ag2O+H2O 黑色沉淀Ag2O+2HNO3===2AgNO3+H2OAg2O+2NH3.H2O==2[Ag(NH3)2]++2OH-+H2O氢氧化银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成黑色的Ag2O,此黑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银离子,加入氨水得到银氨络合溶液。
Ag2O微溶于水,溶液呈微碱性。
它的△f H m很小,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具有氧化性。
(2)、氧化汞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 0.2mol l-1的Hg(NO3)2溶液,滴加新配置的2mol.L-1的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和状态。
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2mol.L-1的HNO3,另一份加40%的NaOH溶液,观察现象。
Hg2++OH-===Hg(OH)2↓白色沉淀==HgO↓+H2OHgO+2HNO3==Hg(NO3)2+H2OHgO+NaOH(40℅)-----不溶解补充:Hg22++2OH-=Hg↓+HgO↓+H2O (歧化反应)沉淀不稳定,脱水得到HgO红色/黄色沉淀,沉淀溶于酸不溶于碱。
HgO有黄色和红色变体,结构相同,颜色差别因其颗粒大小不同所致, 黄色晶粒细小, 红色颗粒较大。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向三支试管分别盛有0.5ml0.2mol.L-1CdSO4、ZnSO4、CdSO4溶液的离心试管中滴加新配制的1mol.L-1Na2S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及状态。
Cd2++S2-===CdS 黄色沉淀Zn2++S2-===ZnS 白色沉淀Hg2++S2-===HgS 黑色沉淀ZnS + 2HCl === ZnCl2 +H2S (ZnS能溶于 0.1mol/L的稀HCl)CdS + 2HCl === CdCl2 + H2S (CdS不溶于稀酸,但能溶于浓酸中)3HgS + 12HCl + 2HNO3 === 3H2[HgCl4] + 3S↓+ 2NO↑+ 4 H2O3HgS+12Cl-+2NO3-+8H+=3[HgCl4]2-+3S+2NO+4H2OHgS不溶于浓酸,在浓硝酸中也难溶,但它能溶于王水。
所有的沉淀都能够溶于王水中。
这反映出三种沉淀的K sp存在差异。
将沉淀离心分离分成三份:一份加入 2 mol.L-1的盐酸,另一份加入浓盐酸,再一份加入王水。
【补充说明:●生成的CdS中,个别学生得到的沉淀是黄色中夹有白色沉淀,有可能是CdS晶形不一样,或有可能是生成Cd(OH)2 白色沉淀。
CdS沉淀颜色变化与溶液的酸度及温度有很大关系。
在冷氨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其沉淀为淡黄;若H+ 浓度增大,则沉淀将加变为深黄色。
●在Hg(NO3)2 中加入Na2S,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再加Na2S后变黑。
对白色沉淀再加热也不会再变化。
个别学生得到白中带有黄色的沉淀。
在中性或酸性汞盐溶液中加入S2-,即首先形成一个白色的复合物(HgCl2·2HgS):3Hg2+ +2Cl_+2S2-====HgCl2 ·2HgS 若再加S2-,则白色沉淀→黄色→棕色→黑色:2HgCl·2HgS+S2- ====3HgS+2Cl-, 此沉淀不溶与其它,只溶于王水、Na2S!三、铜、银、锌、镉、汞的配合物1、氨合物的生成往四支分别盛有0.5ml0.2moll-1的CuSO4、AgNO3、ZnSO4、Hg(N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moll-1的氨水。
观察沉淀的生成,继续加入过量的氨水,观察现象。
比较上述配合物与氨水反应的异同。
CuSO4+OH-===Cu2(OH)2SO4浅蓝绿Cu2(OH)2SO4+NH3·H2O====[Cu(NH3)4]2+深蓝色溶液Ag++OH-===AgOH↓白色沉淀2AgOH===Ag2O+H2O 黑色沉淀Ag2O+NH3·H2O====[Ag(NH3)2]+无色溶液Zn2++2OH-===Zn(OH)2↓白色沉淀Zn(OH)2+NH3·H2O===[Zn(NH3)4]2+Hg2++NH3·H2O=== Hg(NH3)NO3↓ (白色沉淀, 不与氨水反应) 2、汞配合物的生成和应用(1)、往盛有0.5ml0.2moll -1的Hg(NO 3)2溶液中加入0.2moll -1的KI 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再加入少量KI 固体,观察现象。
在所得的溶液中,滴入几滴40%KOH 溶液,再与氨水反应,观察沉淀的颜色。
Hg(NO 3)2+2I -====HgI 2↓(红色)+2NO 3- HgI 2+2I -====[HgI 4]2- (无色) 奈斯勒试剂-----K 2[HgI 4]+KOH]补充:Hg 22++ 2I - = Hg 2I 2 (黄绿色沉淀); Hg 2I 2+ 2I - = HgI 42-+Hg (黑色粉末) (2)、往5滴0.2moll -1的Hg(NO 3)2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1的KSCN ,最初生成白色Hg(SCN)2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生成配离子,再加入ZnSO4溶液得到Zn[Hg(SCN)4]。
Hg(NO 3)2 + 2KSCN === Hg(SCN)2↓(白) + 2KNO 3 Hg(SCN)2 + 2KSCN === K 2[Hg(SCN)4] (无色) K 2[Hg(SCN)4] + ZnSO 4 === Zn[Hg(SCN)4]↓(白) + K 2SO 4 (白色,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稳定)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1、氧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0.2moll -1的CuSO 4,加入过量NaOH 溶液,然后再加入1ml 葡萄糖溶液,混匀后微热,生成黄色沉淀,进而变成红色沉淀。
将沉淀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硫酸和氨水,观察现象。
Cu 2++2OH -=Cu(OH)2↓ 蓝色 Cu(OH)2+2OH - = [Cu(OH)4]-2- 蓝色2[Cu(OH)4]2-+C 6H 12O 6 (葡萄糖)=Cu 2O↓(红)+4OH -+C 16H 12O 7+2H 2O 或:2Cu 2+ + 5OH - +C 6H 12O 6 = Cu 2O↓+ C 6H 11O 7- + 3H 2O (须加热)红色沉淀Cu 2O 离心分离后,分为两份:一份加酸:Cu 2O + H 2SO 4 = Cu 2SO 4 + H 2O = CuSO 4 + Cu + H 2O一份加氨水:Cu 2O +4NH 3•H 2O =2[Cu(NH 3)2]+ (无色溶液)+ 3H 2O +2OH -2[Cu(NH 3)2]++4NH 3•H 2O +1/2O 2 =2[Cu(NH 3)4]2+(蓝色溶液)+2OH -+3H 2O【分析化学上利用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用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由于制备方法和条件的不同,Cu 2O 晶粒大小各异,而呈现多种颜色黄、橙黄、鲜红或深棕。
Cu 2O 为共价化合物,呈弱碱性,对热十分稳定。
在实验多数学生得到“铜镜”。
加稀HCl 溶解。
】2、氯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HgI 42-NH 4+2++++红棕色OH -4I -7H 2O 3ONH 2Hg Hg I取10 ml 0.2mol L-1的CuCl2,加入3ml浓盐酸和少量铜屑,加热沸腾至其中液体呈现深棕色(绿色完全消失)。
将此溶液全部倒入100ml蒸馏水中,将白色沉淀洗涤至无蓝色为止。
将沉淀分成两份,分别与浓氨水和浓盐酸作用,观察现象。
Cu+Cu2++ 4Cl-=加热=2[CuCl2]- 深棕色[CuCl2]- =稀释=CuCl↓白+Cl-一份:CuCl+2NH3=2[Cu(NH3)2]++Cl-2[Cu(NH3)2]++4NH3•H2O+1/2O2=2[Cu(NH3)4]2++2OH-+3H2O另一份:CuCl+Cl-(浓)=[CuCl2]- 深棕色, 若稀释又生成沉淀。
注:CuCl2在很浓的溶液中显黄绿色(CuCl4-配离子),浓溶液中显绿色,在稀溶液中显蓝色(Cu(H2O)62+配离子)。
【加浓盐酸的目的:Cu作还原剂时,CuCl不溶于水的,生成的CuCl很容易附着在铜的表面上,这样反应不久就会停止,为使反应能继续进行,利用CuCl能溶于浓盐酸的性质,需加入浓HCl使CuCl溶解生成配离子[CuCl2]-,使溶液中的Cu2+浓度降低到非常小,加浓盐酸后能保证反应进行彻底。
再者,浓HCl还抑制CuCl的水解。
当把反应得到的棕色溶液倒入大量的水中时,浓盐酸的浓度大大降低,反应会向左进行,CuCl沉淀析出!】3、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取0.5ml0.2moll-1的CuSO4,滴家0.2moll-1的KI溶液得到棕黄色溶液,再加入Na2S2O3除去过量的碘。
Cu2++I-=2CuI↓白+ I2(棕色)消除I2干扰:I2 + 2 S2O32- = 2I- + S4O62- (注意应严格控制S2O32-的用量)CuI+I-(饱和)=[CuI2]-(刚好使沉淀溶解,加水稀释时反应逆转又析出CuI) I-即是还原剂又是沉淀剂,因为CuI是沉淀剂,所以在I-存在时Cu2+的氧化性大大增强:Cu2++I-+e=====CuI Φө==0.86VI2+2e =====2I-Φө==0.536V加Na2S2O3溶液应适量,将I2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