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stem(steam或stem+)教育教学案例 参考模板案例题目

stem(steam或stem+)教育教学案例 参考模板案例题目

stem(steam或stem+)教育教学案例参考模板案例题目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缩写,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间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通过让学生在跨领域的、实践性的、相互关联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STEM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对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例举一些STEM教育教学案例,以期能够对STEM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STEM教育教学案例一:机械臂小车1、设计思路此次活动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需要自行设计一个可以完成指定任务的机械臂小车。

2、具体实施小组成员通过学习机械臂小车的相关知识,利用机械臂和电机进行搭建和调试。

通过试验不同的设计方案,小组不断迭代,最终设计出一个成功完成指定任务的机械臂小车。

3、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机械臂小车的理论认识,还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STEM教育教学案例二:环保科技1、设计思路此次活动要求学生们设计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并针对一次性餐具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2、具体实施学生们团队合作,通过了解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设计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环保餐具,并自行制作。

在使用和测试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终于成功解决了一次性餐具环境问题。

3、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了解到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探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STEM教育教学案例三:机器人编程1、设计思路此次活动要求学生们用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机器人编程知识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思维创新。

2、具体实施学生们分成小组,根据任务需求,利用编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执行。

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沟通交流,不断协调,最终解决了实际问题。

3、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习了机器人编程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活动体现了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即跨学科教学、实际操作、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stem课程教学设计

stem课程教学设计

stem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STEM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科学实验、编程基础、工程设计和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活动:
1. 科学实验: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探索科学原理,例如重力、光、电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式来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

2. 编程基础:学生可以学习编程语言,例如Python、Scratch 等,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或创作动画或游戏。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学习和交流编程技巧,并在完成编程任务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3. 工程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建造模型或原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并制作滚动小车、桥梁、火箭模型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设计和制作,通过合作和讨论来完善设计方案,并最终展示和测试他们的作品。

4. 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天气、人口增长等。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研究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最终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最终作品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

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评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程度。

STEM教案:引导中学生探索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STEM教案:引导中学生探索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STEM教案:引导中学生探索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简介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为中学生提供STEM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STEM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提供一些针对中学生的STEM教案,旨在帮助他们探索这些领域。

教案1: 科学实验 - 电磁感应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其效果。

步骤1.引入: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如铜线圈、磁铁等。

3.实验过程:进行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4.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推断。

5.总结:总结电磁感应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2: 技术项目 - 编程小车目标通过编程控制小车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并应用基本的编程概念。

步骤1.引入: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软硬件准备:准备编程软件和一辆可编程小车。

3.编程实践: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编程软件来控制小车运动,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

4.寻找问题与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5.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编程小车并分享经验。

教案3: 工程挑战 - 桥梁设计目标通过设计和构建小型桥梁,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中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步骤1.引入:介绍桥梁工程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

2.设计规划: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桥梁及其结构特点,并提供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

3.原材料选择与构建:让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并使用它们进行桥梁构建。

4.测试与评估:测试设计的桥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教案4: 数学探究 - 统计与数据分析目标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1.引入:介绍统计学和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STEM视域下指向学生创新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创造投石机”为例

STEM视域下指向学生创新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创造投石机”为例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们: 5 月底,我校将进行一年一度的投石机攻城
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班级初赛和校级决 赛。在各班级初赛的基础上,表现突出者可晋 级参加校级评比。届时,我们将评选出掷远奖、 掷准奖和最佳创意奖,有丰厚的奖品等你来拿! 快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组建团队,创造一个专 属于你们自己的投石机,参加我们的投石机攻 城大赛吧!
现代教育 2024·2-3 21
比例知识按比例进行实际放大,并学习各种工具 的使用方法,进行具体的测量、加工、创作。在 完成任务三及任务四投石机试投和改进的过程 中,学 生 根 据 攻 城 比 赛 中 掷 远 和 掷 准 比 赛 的 相 关要求对投石机进行改进,学习功、能量以及能 量 的 转 化 和 转 移 的 相 关 知 识,还 可 以 借 助 数 学 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确定最佳投射角度。学生 在 前 四 个 任 务 顺 利 完 成 的 基 础 上,进 入 任 务 五 投石机攻城赛,完成投石机掷远和掷准的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角 度梳理“创造投石机”项目的主要课程内容如表 1 所示。
20 现代教育 2024·2-3
定素养目标;依据素养目标,结合项目成果的要 求和探究任务完成的情况,设计评价方案;依据 驱动任务和课程内容,开展工程实践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方案。整个设计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的 学 习 方 式,注 重 创 新 思 维 和 探 究 模 式 的 综 合 运用。
三、STEM 教学设计案例
加工工具量取投石机各个部件的尺寸,进行投石机的加工创造。
问题解决
投石机 试投
● 抗 挫 力、 实 践 力、 ●能组织开展投石机的投掷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投掷实验现象,初步建立功的概念,
分析力、学习力 能理解功的概念提出的意义,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小学stem教学设计案例十二篇

小学stem教学设计案例十二篇

小学stem教学设计案例十二篇篇1:基于stem教学实践之鸡蛋保护器教学设计基于stem教学实践之鸡蛋保护器教学设计前言:如今 Stem教育理念正走向深处,科学、数学、技术、工程几门课程的融会利用,这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必要手段。

而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应该包含其基本理念,同时也应该兼备人文、艺术等基本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创新设计奠定基础,这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那,选择怎样的活动内容合适呢?我们该怎样进行教学?有效的Stem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Stem教育是为学生的解决问题奠基的,因此我认为Stem教育应该从真实情景开始,从真实问题开始,从解决问题或者是做得更好方面展开活动。

Stem教育应该遵循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利用Stem教育以及相关素养来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序有效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

我认为活动项目选择应该有Stem特点,同时应该是学生乐于参与,有一定的活动意义的,或者需要学生从设计构思、尝试制作、反思设计、再改善再设计的过程,这也是创新设计的重要内容。

鸡蛋保护器虽然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展过,但作为学生活动,还是有很强的开展意义的。

首先鸡蛋保护器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如月球登陆、安全降落、重力加速度、缓冲等原理。

鸡蛋保护器的设计方案很多,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制作难度也适合。

其中的Stem思想较多,因此是值得开展的Stem教育活动。

鸡蛋保护器的`拓展教学,为了将活动做到深处,因此设想用每周两节课的拓展课连续上三次。

鸡蛋保护器的制作首先是学生不断修正的过程,又是一次比赛活动。

第一次:侧重于方案设计,交流修正,布置回家制作。

第二次:展示各自的作品,大家来猜一猜,实际测试,分析原因,再次设计,再回家制作。

第三次:展示作品,猜一猜,实际测试,分析原因,比一比评一评。

教学目标:1.通过做中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侧重于在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主要从鸡蛋保护器的问题思考,设计交流,修正设计,制作测试,再修正,再设计,再制作的过程,遵循一般性创新制作的基本流程,以贴近生活实际。

初中科学STEM优秀教案

初中科学STEM优秀教案

初中科学STEM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的特性。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的一般性质2. 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3. 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

2. 难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水、醋的气味,引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的特性。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分子结构。

(2)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如酚酞遇酸碱的变色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等。

3. 学生实验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分子运动的特征。

4. 分析与讨论(1)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性。

(2)讨论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溶解、扩散等现象。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分子性质的理解。

(2)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的准确性。

2. 学生对分子性质的理解程度,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分子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stem教学设计案例二年级语文

stem教学设计案例二年级语文

stem教学设计案例二年级语文标题:在生活中学习 - 以STEM教学设计案例二年级语文为题第一节: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

它坐落在山脚下,四周环绕着绿树和鲜花。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

每天早晨,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沿着河边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清新的空气。

这里的人们热情友好,他们乐于助人,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第二节:我的学校我就读的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小学。

学校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园和绿化带,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还有STEM教育。

STEM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应用。

第三节:我的语文课语文课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在语文课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有趣的故事和诗歌。

我喜欢听故事,因为它们能带给我无穷的想象力和快乐。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勇敢的小狗的故事。

故事中,小狗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了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

第四节:探索自然STEM教育鼓励我们去探索自然。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组织户外探险活动,去观察和研究大自然的奥秘。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片森林,学习了很多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

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了树叶的细胞结构,还观察了一只蝴蝶的生命周期。

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节:科技与我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STEM教育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科技的知识。

我们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我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板,并成功点亮了一盏小灯。

通过这些实践,我对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

第六节:数学与我数学是STEM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还学习了几何和代数等高级数学知识。

我喜欢解决数学题,因为它们需要我们动脑筋,思考和分析。

stem课程设计课题

stem课程设计课题

stem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章节一: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内容:介绍本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2.教材章节二: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章节三: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内容:介绍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用于验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提供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2.参考书: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学科。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实际问题和前沿动态。

4.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操作,验证基本概念和原理。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STEM课例引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合作精神。

因此,本文将设计一个STEM课例,以展示如何在教学中融入STEM的原则和实践。

一、课程目标:本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多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以设计和构建一个简易扬声器为主题。

在课堂中,学生将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扬声器。

三、课程步骤:1. 导入(约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声音传播的基础知识。

- 提出问题: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可以放大声音的扬声器?2. 知识掌握(约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探究和分享一种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

- 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所研究的声音传播方式,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 设计与构建(约40分钟):- 向学生介绍扬声器的基本原理并示范如何制作一个简易扬声器。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根据自己所学的声音传播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放大声音的扬声器。

- 提供学生所需的材料,并引导他们积极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 测试与调整(约20分钟):- 将学生的扬声器测试并评估其效果。

鼓励学生通过调整或修改设计来改进扬声器的效果。

-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并讨论改进的想法和成果。

5. 总结与展示(约10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扬声器设计和改进策略,并展示他们制作的扬声器。

- 引导学生回顾这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的学习收获,并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的合作与讨论表现。

stem教学设计案例

stem教学设计案例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 引言:STEM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入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中。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STEM教学设计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STEM教育理念。

2. 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案例设计适用于初中科学课堂。

其教学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教学步骤:(1) 介绍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保持温度稳定的温室?”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分组和讨论:学生按小组分组,讨论并整理他们对温室和温室效应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设计稳定温度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设计实验: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方案,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他们的想法。

他们需要考虑变量的控制和数据的记录,并形成实验方案。

(4) 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他们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观察温室内温度的变化。

(5) 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他们可以绘制图表和图像,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并进行讨论。

(6) 结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困惑和问题。

(7) 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和经验,并展开讨论。

他们可以评价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教学评估:本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 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和总结。

5. 拓展实践: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STEM教育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更复杂的科学实验,或者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温室系统,或者利用编程技术设计一个能够模拟太阳系运行的模型。

stem课程设计题目

stem课程设计题目

stem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内容),能够理解并描述XXX(具体知识内容),能够运用XXX(具体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具体技能)进行XXX(具体操作),能够独立完成XXX(具体实验或项目),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取自教材的第XX章,主要包括XXX(具体内容)、XXX (具体内容)和XXX(具体内容)。

1.XXX(具体内容):介绍XXX(具体概念或理论),解释XXX(具体现象或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XXX(具体概念或理论)的应用。

2.XXX(具体内容):介绍XXX(具体方法或技术),并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XXX(具体方法或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3.XXX(具体内容):通过综合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XXX》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2.参考书:推荐《XXX》等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stem课程设计》

《stem课程设计》

《ste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STEM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STEM学科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面对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STEM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跨学科、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

2.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如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等。

3.实际问题解决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4.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实验、项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STEM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STEM课程教材,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学科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STEM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STEM课程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习题、实验报告、项目等。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STEM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量化评估:通过分数、等级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

2.质性评估:通过评语、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质性评价。

stem活动教案

stem活动教案

stem活动教案
stem活动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原理: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原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2. 技术应用:介绍相关的技术工具和设备,让学生了解其应用场景和优势。

3. 工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应用:讲解相关的数学原理和模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STEM领域
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3. 工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工程设计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挑战: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STEM素养。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3.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

4.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小学stem教学教案

小学stem教学教案

小学stem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STEM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STEM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 介绍STEM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相关知识
3. 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STEM教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STEM的内涵和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设计简单的电路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分享,了解他们对STEM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 组织STEM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科技作品展、科学实验等,拓展学生的STEM 视野
教学资源:
1. STEM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STEM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STEM教学设计案例

幼儿园STEM教学设计案例

幼儿园STEM教学设计案例幼儿园STEM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推理等基本科学思维能力;3. 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等;2.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推理等;3. 学习基本的STEM概念,如物质、能量、机器、工程等。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STEM模型制作要求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STEM模型,如风车、桥梁、机器人等,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活动二:科学实验要求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密度、风的方向、火的燃烧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归纳、推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活动三:STEM游戏要求幼儿进行一些STEM游戏,如拼图、连连看、拍照等,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STEM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实验、游戏等活动,了解幼儿的STEM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2.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的STEM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情况;3. 通过对幼儿的作品、实验报告、游戏记录等的评价,了解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避免出现意外和不良情绪;2. 教学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3. 教学评价要多样化,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和激励。

STEM教学设计课题

STEM教学设计课题

《Science fusion》五年级第四单元“追踪野生生物”教学设计(共一课时,或根据内容决定)王艺晓学号:170621066【教材分析】《追踪野生生物》是Science fusion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节STEM课,对应课标中的“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领域,体现了课标中的精神,该教材突出强调STEM学习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大量的学习、阅读材料,配图也原汁原味,回归最真实的生活情境。

本教科书共15单元的内容,涉及关于科学的知识、工程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生态系统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等。

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同时教材配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活动小挂图、单元练习题、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本单元是该本教材中的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共有七节课的内容,STEM活动在第四节中,前三节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后三节主要介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种群繁殖速率和生物行为适应等。

学生在前三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关于种群以及种群分类基本的认识,所以对本节课的STEM活动会有很高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对已有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加以运用,另一方面,为后几节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

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主动性和探索自然的科学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应该突出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阶段,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

初中数学stem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stem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stem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坐标轴。

2. 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3. 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商场购物时的导航、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实际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这些实例中的位置。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坐标系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讲解:教师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坐标点的表示方法,如(x,y)。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线图,让学生根据坐标点找到目的地。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坐标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拓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探索坐标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计算机游戏中的角色位置、天气地图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

2. 教具:平面直角坐标系模型、坐标点卡片等。

3.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STEM活动教案花与繁殖

STEM活动教案花与繁殖

STEM活动教案花与繁殖年级范围:初中至高中学科领域:生物学目标: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探讨植物的繁殖机制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3.掌握植物繁殖的原理和意义;4.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实验用材料:百合花、水杯、玻璃棒、水;2.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花的结构和繁殖方式;3.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步骤和记录表。

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植物繁殖方式的思考。

2.学习花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花蕊和花托等部分,以及其功能,如吸引传粉者、保护生殖器官等。

3.探讨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花的花蕊和花粉结合实现,而无性繁殖则通过植物的茎、叶、根等部分生长繁殖。

4.实验操作:a.取一朵百合花并将其放入水杯中;b.使用玻璃棒轻轻推开花瓣,观察花蕊和花粉;c.倒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观察水中的变化。

5.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讨论花的繁殖方式和意义,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

6.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讨论植物的繁殖机制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7.实验延伸: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植物材料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探讨植物生物学的知识。

评估:1.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2.学生对植物繁殖方式及其意义的讨论和分析;3.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扩展活动:1.邀请植物学专家参与授课,深入讨论植物繁殖机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了解植物繁殖的实际过程;3.开展植物繁殖相关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机制,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fusion》五年级第四单元“追踪野生生物”教学设计(共一课时,或根据内容决定)王艺晓学号:170621066【教材分析】《追踪野生生物》是Science fusion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节STEM课,对应课标中的“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领域,体现了课标中的精神,该教材突出强调STEM学习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大量的学习、阅读材料,配图也原汁原味,回归最真实的生活情境。

本教科书共15单元的内容,涉及关于科学的知识、工程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生态系统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等。

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同时教材配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活动小挂图、单元练习题、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本单元是该本教材中的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共有七节课的内容,STEM活动在第四节中,前三节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后三节主要介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种群繁殖速率和生物行为适应等。

学生在前三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关于种群以及种群分类基本的认识,所以对本节课的STEM活动会有很高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对已有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加以运用,另一方面,为后几节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

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主动性和探索自然的科学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应该突出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阶段,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运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因此,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效果更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同时,学习亲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比机械式学习所得来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1、我能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不同特点,找到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能说出这个追踪装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我能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结构、习性、运动特征、生活环境,设计出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乐于把我的设计和感受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愿意倾听小组成员的想法和建议。

(环境保护意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3、我能用表格记录动物追踪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并向同伴介绍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物种哪些方面的特点?并且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表格记录动物追踪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并向同伴介绍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物种哪些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结构、习性、运动特征、生活环境,设计出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乐于把我的设计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愿意倾听小组成员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准备】备课资料: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For States By StatesScience Fusion版美国科学五年级教材活动挂图教师准备:PPT、观察记录表、活动记录纸、学生准备:阅读课本P206-207页内容,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具体要求:1、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别负责对海洋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生理特点、身体构成、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对常见的动物追踪装置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教学流程】一、科学家眼中的野生动物(5min)(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1、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观察研究动物的吗?(预设:学生通过预习,不难知道,科学家可以通过某些追踪设备观察动物行为,收集信息。

)看来不少同学都知道呀!科学家可以借助某些观测设备,去探测动物的行为活动。

2、出示图片(PPT):解说语:同学们这个就是一种动物探测设备,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用它来观察野生动物的?我们今天呢,我们就要当一次科学家,一起走一走科学家走过的路,看一看科学家眼中的世界。

(二)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你认为野生动物有哪些?它们可以被分为哪几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板书:追踪野生动物)设计意图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具有探索大自然的热情,而STEM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主动探索科学世界。

因此,通过“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研究野生动物的?”这个问题,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教学情境中。

(在导入环节,运用创设情境法,激发了学习动机。

)老师鼓励学生去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铺垫,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助于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二、关于野生动物,你们知道多少(5min)(一)动物有哪些?过渡语:同学们,在我们追踪野生动物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热身小活动,在纸上写一写,动物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举出两个例子。

(预设:表格式、概念图、韦恩图)1、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拿出自己写的作品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并将交流谈论的结果,每组派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对于每组同学的作品,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2、补充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板书:无脊椎动物:原生生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设计意图1、写出自己对于动物的分类,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前概念或迷思概念暴露出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已有概念,然后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够引起生的认知冲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乐于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2、科学概念的建构是形成性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的。

老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三、动物追踪装置是如何工作的?(10min)(一)观看小视频(动物追踪装置拍摄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视频)(5min)/video/C22481/024741ca9dcb44a0b7fc12b07616fb36(央视科教频道节目——《自然传奇-追踪野生动物》)1、过渡语: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动物追踪装置最有可能被放置在什么地方?2、思考:追踪鸟类、两栖动物的时候,追踪装置的放置位置和设计与追踪哺乳动物有哪些不同?3、边看边记录你看到的,追踪器拍摄到的关于狮子的信息?2、老师发放活动记录纸。

(5min)(学生预设:因为是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所以能认真地观看视频,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1、科学的学习提倡“亲历”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因此,老师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尽量地让学生卷入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

2、学生是带着问题去看视频的,因此,看视频的效率会比较高。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学生在观看视频同时,感受到大自然和科技的魅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小组同学交流“活动记录单”(三)汇报“活动记录单”(5min)过渡语: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依次汇报一下,你的观察实验记录。

每个同学说一条,后面的同学所说的内容不能与前面说过的内容重复。

板书:追踪器的设计考虑哪些方面:放置的稳定性动物的身体特征动物的运动特征动物的生存环境四、设计动物追踪器(工程与实践)(15min)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设计一个动物追踪器,画出你们的设计。

(一)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设计出适合它的动物追踪器,把你的设计画出来(8min)(二)小组交流讨论,展示你们的设计(4min)(三)班级讨论交流(3min)设计意图基于STEM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或小实验,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某些知识点、学会某项技能或者做出一个科普作品,它的衡量标准是综合性和过程化的。

通常情况下,教育活动设计应突出“探究式学习”和“设计制作”两个环节。

五、总结与练习(3Min)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产生了哪些疑惑?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反思性学习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时象,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是学生提高自我知识水平、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方法、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从中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作业布置】必做:1.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资料,和相关视频看一看科学家是如何追踪野生动物?完成观察记录的?选做:1、野外实地探测,选择一个动物,对它安装上追踪设备,记录并分析反馈回来的数据,书写探测报告。

设计意图1、必做作业强化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在实际情境、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会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喜悦。

2、选做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设置实践性的课程,将练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意义理解起了个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讲课的线索和重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知识。

板书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概括。

板书是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浓缩,而不是讲解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把讲解内容经过分解、综合、归纳、演绎,使板书内容更加提纲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值得思考的内容。

因此可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比如小礼品之类的。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附录1:课文翻译标题:《怎样追踪野生生物》追踪野生动物帮助科学家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

研究者用适合动物的一系列不同装置获取反馈信息。

哺乳动物通常戴项圈,蟾蜍能追踪带,鱼能吞食微型装备,这种装备在鱼体内工作。

狮子通常戴有GPS定位的项圈,有时这样的项圈会带有摄像机,来发送反馈视频。

追踪装置通过胶或吸盘等来固定在两栖动物的身上,项圈通过GPS卫星定位来给科学家发送反馈信息。

问题排除:描述动物的身体、运动、环境如何决定了追踪器的设计。

STEM动物追踪器帮助科学家理解动物在它们自然习惯下的行为。

选择一种动物,画一个表格,记录动物追踪器如何固定在动物身上,解释追踪器将获取哪些反馈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