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变化,以及“再塑生命”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再塑生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生命的重塑。
b.情感共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情感共鸣。
c.批判性思维: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a.对“再塑生命的人”这一主题的理解。
b.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情感表达,增强语感。
a.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b.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提升思维品质。
a.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b.探讨“再塑生命的人”主题,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创造力。
c.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如从绝望到希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的过程。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3)莎莉文走进海伦生活后,她生活起了怎样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1)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4.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重塑作用。教师应通过课文讲解、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主题。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对语文美的感知和鉴赏;
2.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包容性;
-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海伦·凯勒在遇到安妮·沙利文老师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推拿、救济、慰藉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文学手法的学习: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1.知识与技能: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和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一个孩子,她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听听她和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本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解析人文主题:感受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体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语文要素: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内容】教材:《再塑生命的人》【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3.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学习重点】继续学习默读,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习过程】导入以马克吐温的名句导入,一位虽然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可仍挡不住对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热爱追求的女性──海伦·凯勒。

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一生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曾获“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读生字搓捻()怦怦()抚弄()绽开()惭愧()譬如()恍然大悟()花团锦簇()写字义【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领悟】一、导入新课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时,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可能战胜挫折,享受美好的生活。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失声,但是她坚强面对厄运,战胜磨难并成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今天我们来认识她。

二、默读课文,梳理故事1.默读标题《再塑生命的人》,你有怎样的疑问?(1)“再塑生命的人”是什么意思?(2)文中究竟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答案示例:(1)“再塑生命的人”指重新给予自己生命、带给自己生命的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通用6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重点语句。

2.体味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设计好问题,采取小组合作,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设计学生活动,模拟聋哑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教师导入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磨难,面对绝境,我们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迎难而上?很多人都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邰丽华和她的团队以聋哑之身演绎《千手观音》,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绚烂;贝多芬以残疾之躯谱写《命运交响曲》,让我们领略生命的辉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看看命运多舛的海伦?凯勒如何焕发生命的光彩。

我们先看一段介绍海伦?凯勒的视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作者简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再塑生命的人作者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文字表达方式。

3、理解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4.学习作者热切求知的精神,从她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

[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2、理解“爱”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筛选适当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述。

2、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然后谈感受)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导入2: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初一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初一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通过具体例句解释,让学生明白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而激发他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尤其是海伦·凯勒从绝望到希望的心理过程。
-正确把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区分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能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举例解释:
-对于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事件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转变。
-在区分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场景和效果,降低学习难度。
-针对课堂讨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学生发言后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3.领悟课文主题,学习作者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品质。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让学生领会作者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难点和重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此外,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小心翼翼、不求甚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学习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4)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

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千手观音》后同学讨论:你对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了解多少?海伦凯勒和邰丽华有什么相似之处?二、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2、老师总结: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

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投影)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1-5段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女士。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留给读者期待。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沙莉文老师的什么事?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本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如何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盲聋哑的障碍,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这篇文章展示了坚韧、毅力的重要性,以及关爱与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海伦·凯勒学会表达“水”这个词的过程,展示了她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突破自己的困境,实现自我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熟练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坚韧、毅力、崭新、崛起”等,并能正确运用。
-内容分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及其与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关系。
-主题探讨: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意义,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关爱他人。
-情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产生情感共鸣。
举例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如海伦·凯勒在学会表达“水”这个词时的心情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其成长的意义。
-在词汇运用方面,教师可设置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进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主要内容,探讨“再塑生命”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坚韧、毅力、崭新、崛起”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感悟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观点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词汇、句式和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文章主旨思想和情感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结构层次分析,关键句子解读,如“从此,世界在我心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生命导师安妮·沙利文的感激;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应用,以及作者通过对比展现出的对生命、光明和爱的渴望;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到在逆境中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都进行得相当顺利。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第一单元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叙述风格和描述手法,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的故事。

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

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地位和作用: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已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但对文章的理解易浮于表面,品味语言也较为粗糙,不易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4、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了解海伦凯勒人生经历及成就。

⑵能力目标:1、诵读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品读语言,加深阅读体验。

3、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⑶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①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提示:
1.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不耐烦、不惭愧,也不悔恨,不会有温柔和同情。生活在寂静又黑暗的世界。
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自豪、高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悔恨出不认字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写下面词语,然后组内互判。
截然不同 感慨 走廊 搓捻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唯恐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惭愧 恍然大悟 悔恨莫及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3.组内分块朗读课文,一人朗读,其他人倾听,读后评价、指正。
目标二
课文标题叫“再塑生命的人”,那么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2、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1)安妮·沙莉文老师刚见到我的时候做了什么,这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2)第二天早晨安妮·沙莉文老师又做了什么,这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有何用意?这体现了老师的什么?
(3)当“我”把“水”和“杯”两者混为一谈时,老师是怎么做的?当我不耐烦把洋娃娃摔坏了,老师又是怎么做的?这体现了老师的什么?
(4)到井房散步是安妮·沙莉文老师精心安排的,还是巧合?就在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时,老师通过拼写让我顿悟了“水”,体现了老师的什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继续练习正确流畅朗读课文。
2.把握文本,理解文题含义,归纳课文主题。
3.分析人物行为,探究人物形象,学习“铺垫”写法。
重难点
1.把握文本,理解文题含义,归纳课文主题。
2.分析人物行为,探究人物形象,学习“铺垫”写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认识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2.用一句话概括安妮·沙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学习识字的。老师教会我好多单词,其中对“我”的学习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单词?各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3.“我”能成为不平凡的人,除了和安妮·沙莉文老师的教育有关,和我自身有没有关系?结合书后第三题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4.仔细阅读第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书后二)
2.“再塑生命”是指: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安妮·沙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安妮·沙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她就是哪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生命是由肉体和心灵精神构成的,碎玉一个盲聋哑孩子来说,她的心灵、精神世界史被摧毁了的,再塑生命就是让她的心灵精神世界重见光明、丰富多彩。
(1)用层层铺垫烘托出安妮·沙莉文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给读者留有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安妮·沙莉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安妮·沙莉文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这句话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意思是说安妮·沙莉文来到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在作者心目中安妮·沙莉文就是光明的使者。
第二课时
目标三
1.那么安妮·沙莉文老师是怎样“再塑生命”的?根据下面提示问题简要概括课文中老师的做法,说说安妮·沙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预设提示:
1.(1)握住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关爱。
(2)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在我手掌上拼写“doll”。前者既是老师爱心的表达,又是用来启迪“我”智慧的道具。体现了老师教育有方、用心良苦。
(3)没有办法,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洋娃娃。带我到外面散步。既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体现了老师的耐心和爱心。
3、莎莉文老师简介
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ppt介绍莎莉文老师)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安妮·沙莉文,海伦·凯勒)
1.老师来之前,“我”是怎样的人?我的内心(感受)怎样?后来我变成了怎样的人?课文最后我的内心(感受)又怎样?
2.根据上面问题说说题目中“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开头第一句话写道:“老师安妮·沙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课文标题说说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天”。
(4)教学方法巧妙,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通过实物配合在我手上拼写单词。Dool(学习兴趣、自豪高兴),Water(求知欲望,光明、希望、自由、快乐),不懂得悔恨、惭愧,没有温柔、同情到悔恨落泪。
3.聪明、好学、坚毅、感情丰富。
4.先总写“我”的感受,强调那一天的重要;接着写家里人的活动、“我”的期待,春天的阳光和花朵;再用设问、比喻进行烘托,用呼告表达自己的渴望。在这样层层铺垫之下,安妮·沙莉文出场老师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