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指导: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淤血的名词解释病理

淤血的名词解释病理

淤血的名词解释病理淤血,是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来说,淤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淤积。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它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想象一下,我们身体内的血管就像一条条河流,血液在其中川流不息。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流动是顺畅且有序的,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然而,当某些因素出现时,这条“河流”的流动可能会受到阻碍,血液就会在局部聚集,形成淤血。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淤血的发生呢?这可以分为静脉回流受阻和心力衰竭两大类情况。

先来说说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就像是回流的“河道”,如果这个“河道”出现了问题,比如静脉受压,就像是有重物压在了河道上,阻碍了血液的回流。

常见的例子有肿瘤压迫静脉、妊娠子宫压迫骼总静脉等。

再比如静脉腔阻塞,好比河道里出现了大石头,挡住了水流。

血栓形成或者静脉炎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静脉瓣功能不全,这就类似于河道的闸门坏了,不能有效地阻止血液倒流,也会引起淤血。

心力衰竭也是导致淤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心脏这个“泵”的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时,血液就会在心脏和大血管内淤积,进而引起全身性的淤血。

比如左心衰竭会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则会引起体循环淤血。

淤血发生后,会给局部组织和器官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从外观上看,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会增大,重量增加。

颜色也会发生改变,通常会呈现暗红色或者紫红色,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的缘故。

在组织学方面,淤血初期,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会扩张充血,充满血液。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组织可能会出现水肿,这是因为血管内的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

同时,还可能会有出血现象,红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中。

淤血对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也会产生影响。

由于血液淤积,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少,代谢废物的排出受阻,这会导致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降低。

比如,肺淤血会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肝淤血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病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班)

病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班)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及内容有笔试、标本及切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及课堂病例讨论(可机动安排)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二、病理学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精减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本大纲按100学时设定,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42学时。

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熟悉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概念、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和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3.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目的要求1. 掌握细胞和组织几种常见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化生和增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

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了解细胞损伤的一般超微结构表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的病变。

学习内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习内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
的气泡引起局部症状(关节和肌肉疼痛)。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
(四)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的疾患。在分娩过程中,如羊膜破裂,尤其又有胎儿头
阻塞阴道口时,子宫收缩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羊水成分可由子宫静脉进入
肺循环,在肺动脉分支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过敏性休克、DIC、羊水液体内所含的
第二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内皮细胞有一系列的防止血液在心血管内凝固的功能。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皮下的胶 原,活化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2.血流状态的改变 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 此外,血流缓慢和血流产生漩涡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 需的浓度。 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或称血液的高凝状态,是指血液比正常易于发生凝固的状态,见于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和游走性血栓性脉管炎。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形态 1.白色血栓 发生于血流较快点如动脉、心室等部位,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速的时期,如静脉混合 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的头部,呈灰白色,波浪状,表面粗糙。镜下见主要由血小
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如心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
可分别引起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趾、指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趾、指梗死(坏疽)等。
2.动脉栓塞:也是梗死的常见原因,在肾、脾和肺的梗死中,由栓塞引起者远比动脉血
栓形成引起者多见。
3.血管受压闭塞:动脉受肿瘤或其他机械性压迫而致管腔闭塞时可引起局部组织梗死。
小板小梁及充满红细胞的纤维蛋白构成。
4.透明血栓
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知识总结病理学的简介

病理学知识总结病理学的简介

病理学知识总结病理学的简介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桥梁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病理学知识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病理学知识总结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教学内容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教学内容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充血、淤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xxx,任教学科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经过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充血、淤血。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和教材本次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编:xxx、xxx。

该课程针对的是高中起点三年制护理、康复、助产等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使用,讲授该课程时,这些大学生一般处于第二学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经过之前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她们已熟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及生理解剖位置等专业知识,由于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整体素质不强,所以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二、教学目标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常见重要脏器淤血如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熟悉:充血的类型,充血、淤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充血、淤血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充血、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的病理变化。

3.素质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准确理解临床病理现象,对疾病状态作出初步判断,如为什么不能快速大量抽腹水?发绀是怎么一回事?三、教学思路案例导入新课 10分钟;充血、淤血的概述 10分钟;充血类型及充血的病理变化 25分钟;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35分钟;病例分析及讨论 10分钟;课程小结 10分钟;总共是100分钟。

在这100分钟内,我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组织讨论法,借助PPT 课件、动图文件、黑板板书、画图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病理变化 (病理学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病理变化 (病理学课件)

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不利方面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病 (4)广泛性出血
风湿性心瓣膜病 肉眼观,二尖瓣上的白色血栓
小结
小结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血栓形成好发部位 血栓的结局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思考题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只是有害而无利的吗?
栓塞
主讲人:XXX
一、栓塞的概念
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动脉内的混合血栓,血小板成梁 状结构, 血小板小梁之间是凝 固的血液。
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 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2.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2.肝淤血
(1)病变:肉眼
慢性肝淤血 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切面槟榔肝
槟榔
五、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2.肝淤血
(2)病变:镜下
慢性肝淤血
1.中央静脉及肝窦高度扩张、淤血 2.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发 生萎缩 3.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小结
小结
淤血
• 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

五、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
(1)病变:肉眼
慢性肺淤血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切面呈暗褐色
五、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
(2)病变:镜下
正常肺组织
急性肺淤血 肺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五、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
(2)病变:镜下
慢性肺淤血 红细胞漏出
慢性肺淤血 心衰细胞
五、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正常血流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第九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点剖析

第九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点剖析

一、名词解释(17)
5、出血(hemorrhage): 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溢出,称为出血。 6、血栓形成(thrombosis): 是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 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17)
7、血栓机化: 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果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的活力不足,血 栓长时间存在则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肉芽组织,逐渐取 代血栓,这一过程称为血栓机化。
二、简述题(34)
4、简述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⑴肉眼观:①急性淤血(局部):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含 量增加,皮肤呈紫蓝色(发绀 cyanosis),组织、器官因 血液淤积而体积增大,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致散热 增加,体表温度下降 。
二、简述题(34)
②慢性淤血(局部或全身):侧支循环开放,如肝硬化出现 “海蛇头征”。全身病变:如右心衰,出现浆膜腔积液,多 脏器淤血肿大。(2)镜下观:组织内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 张,腔内充满红细胞。
一、名词解释(17)
11、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是指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12、气体栓塞: 是指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 速游离,形成气泡而阻塞心血管。
一、名词解释(17)
13、减压病: 常见于体外大气压力骤然降低的情况,由血液本身释出的 气体所引起栓塞。是气体栓塞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氮气 栓塞,又称减压病、沉箱病或潜水员病。
二、简述题(34)
17、透明血栓有哪些特点? 答:又称为微血栓(microthrombus),纤维素性血栓( fibrinous thrombus)(1)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以 毛细血管为主(2)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 3)最常见于DIC。

病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简答题

一.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2.(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3.(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4.(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病理学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病理学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病理学第一章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纲要求】1.适应性改变:(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

2.损伤:(1)细胞水肿及病理变化;(2)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毛制;(3)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5)凋亡的概念。

3.修复:(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纵览】1.萎缩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间质可不减少或增多。

2.化生是一种适应,同时也是某些癌变的基础,如支气管黏膜化生为鳞状上皮可发生肺鳞细胞癌。

3.变性、坏死、坏疽的概念,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的病变特点。

4.玻璃样变可出现在细胞内,血管壁及结缔组织内。

5.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方式是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钙化。

6.坏死与凋亡如何区别?【历年考题点津】1.湿性坏疽常发生在A.脑、脾、肝B.脑、肠、子宫C.肺、肠、肝D.肺、肠、子宫E.肺、肾、脑答案:D2.细胞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哪一种细胞器的功能障碍有关A.溶酶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核糖体答案:B3.肉芽组织的组成是A.毛细血管和弹力纤维B.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C.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D.纤维母细胞和小静脉E.小动脉和纤维母细胞答案:B4.坏死的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下面哪种是细胞坏死最具特征的形态学标志A.胞浆内糖原减少B.溶酶体破裂C.核固缩、碎裂及溶解D.胞浆内出现微细结构破坏E.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答案:C5.HE染色切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

为确定空泡的性质,最常用A.苏丹Ⅲ染色B.普鲁士蓝染色C.嗜银染色D.免疫组化E.电镜检查答案:A6.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肌纤维母细胞C.炎性细胞D.纤维母细胞E.胶原纤维答案:C7.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A.化生B.萎缩C.再生D.肥大E.增生答案:C8.细胞水肿时,主要发生病变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内质网D.内质网和中心体E.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A9.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A.血管内皮细胞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炎症细胞E.肌纤维母细胞答案:C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核分裂B.细胞核异型C.线粒体肿胀D.细胞核碎裂E.细胞质脂质增多答案:D11.水肿细胞电镜下观察,主要细胞器的病变是A.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B.发育不良的桥粒C.肿胀的溶酶体D.肿胀的核糖体E.扩张的高尔基器答案:A12.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A.阑尾B.心C.肝D.脾E.肾答案:A13.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A.脑水肿B.脑外伤C.脑动脉粥样硬化D.脑脓肿E.脑结核答案:C14.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心肌组织B.骨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E.平滑肌组织答案:D15.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母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A.液化性坏死B.固缩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干酪样坏死答案:C(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A.细胞水肿B.玻璃样变C.粘液变性D.淀粉样变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16.虎斑心答案:E17.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答案:A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纲要求】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临床90学时理论学时:72学时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妇幼、影像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病理学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探讨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的过程及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高等护理专业及其相关医学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临床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

通过尸体解剖和活组织检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客观观察器官、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宣判性质的、权威性的诊断,所以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病理医生被认为是“医生的医生”。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筑建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 用“动”的观点认识疾病任何疾病及其病理变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

病理学理论指导: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理论指导: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淤血的原因1.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

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

(二)淤血的病理变化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

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

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

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

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

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

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原因及类型: 1.生理性充血:采食后胃肠充血;剧烈运动肌肉充血2.病理充血:神经性充血;代偿性充血;减压后充血充血病理变化:体积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增高对机体影响: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临床常用热敷,红外线照射引起充血治疗慢性病。

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静脉管壁舒缩机能障碍淤血淤血病理变化:体积增大,颜色暗红,机能减退,温度降低。

皮肤淤血称为发绀。

对机体影响:短时间轻度淤血可消除。

1.动脉破裂性出血:喷射状,鲜红色,不能自行止血破裂性出血 2.静脉破裂出血:线流状,暗红色,大静脉不能自行止血出血类型 3.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弥漫性渗出,颜色介于动静脉之间,可自行止血渗出性出血:猪瘟,炭疽,鸡新城疫,中毒,VC 缺乏出血对机体影响:短时间一次大出血三分之一可发生休克死亡。

血栓形成:形成原因和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或方向改变;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改变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引起出血原因栓塞:血栓性栓塞(最常见梗死类型),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寄生虫幼虫,细菌性栓塞,肿瘤细胞栓塞。

原因:动脉堵塞(最常见梗死原因),动脉受压,动脉痉挛。

梗死:类型:1.贫血性梗死:心脑肝脾肾,苍白色;2.出血性梗死:肺肠,暗红色全身性萎缩:萎缩顺序:脂肪;肌肉;肝脾肾淋巴结;心脑肾上腺垂体萎缩局部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神经性萎缩,激素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缺血性萎缩1.细胞水肿:常见于心肝肾,最常见最轻度的细胞变性,可复性变性损伤变性: 2.脂肪变性:常见于心肝肾。

槟榔肝:肝脂肪变性伴有淤血;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原因:长期缺氧,高温,低温,强酸,强碱,细菌毒素凝固性坏死:白肌病蜡样坏死;结核病干酪样坏死坏死液化性坏死:马霉玉米中毒以及雏鸡VE 缺乏时脑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

类型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耳壳,尾根,四肢。

猪丹毒皮肤坏死和皮肤冻伤坏疽:湿性坏疽:发生于与外界相通器官(肺,肠,子宫),腐败性子宫炎气性坏疽:发生于深部外伤,气肿疽代偿:机能性代偿(一侧肺肾机能减退);结构性代偿(心肌肥大,甲状腺肿大);代谢性代偿(无氧呼吸,饥饿时消耗储备脂肪)修复: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等可完全再生;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不可完全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

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

(二)淤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

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

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

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

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

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

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四)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③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
④侧支循环的建立。

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