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0184f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d.png)
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熟悉很温馨,相同的封面,相同的画像,让我想起了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当中的所汲取的精神财富。迫不及待的开始翻看着,在前言部分,作者阐述的两个观点让我很有感触,一是教师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就是:为未来而工作。”在自己从事教育一年多以来,我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热爱这份职业,是的,我们是在为未来而工作,而且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未加任何修饰的孩子们,今天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民,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份职业是艰巨的,但同时它是幸福的、充实的。当我们看到因为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们发生改变时,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当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的天赋,并且帮助他们找到他喜爱的活动柜并在这方面变成能手时,我们的内心又是多么的满足。第二,我们要将孩子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培养具有清醒的理智,高尚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的人,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工作成员的,善于珍惜、爱护和尊重他人的劳动、精神尊严、智慧和优美之点的人。现在再也不能以学分来评价一个学生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从该书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素养?
《帕夫雷什中学》的主线索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者的主要观点有:(1)建立家庭一学校教育体系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采取有的效措施之一。(2)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3)在全面发展的施教上,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4)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掌握所有学科的深刻基础知识与发展一门学科或一门知识上的特殊兴趣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他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劳动。(6)“大自然”的教育观。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6bc0140f78a6529647d5397.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600字《帕夫雷什中学》其中有一个故事中涉及到了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事物都不能记得,还谈什么思考、创造?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很多,尤其要注意的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的第一章中,谈到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的首条标准是: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而其中“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一群可能犯任何错误的孩子,一群犯任何错误都可能改正的孩子,一群可能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一群可能一教就会的孩子,一群气的老师流眼泪,也可能感动得流眼泪的孩子……我们都曾经是这样的孩子,谁没有因玩耍而忘记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还要和老师撒谎,说作业忘记带了,老师逼着回家拿,却说大人不在家,老师也没了办法;男孩子哪个没有偷过桃,摘过李子,捣过鸟窝,掏过鸟蛋?没给老师起过外号?如果那时有网吧,难免不进去过把瘾。
是孩子,就该这么淘气,是孩子就会犯过错,是孩子就会惹老师惹家长生气操心甚至哭鼻子。
谁叫孩子有无限的好奇?谁叫孩子有那么旺盛的精力?谁叫孩子身体和心灵都脆弱的禁不住一片树叶呢?所以,当我们当我们长大了,面对孩子,我们就该常想想,我也曾是孩子。
当孩子遇到悲伤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说几句安慰的话;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几句鼓励的话;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也要伸一伸大母手指头,说几句表扬的话;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严厉地说几句批评的话,但话语里一定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
就像陶行知的四块糖块,就像于永正的优雅的蹲下,就像斯霞清澈如水的孩子般明亮的眼睛一样,去包容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永远地爱孩子。
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通用8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4f567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4.png)
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通用8篇)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通用8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感篇1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教师,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而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师的境界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是学校能实现自身目标的根本保证。
这一点,作者身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不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证了全体教职工能沿着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去努力工作。
书中对帕夫雷什中学的学校工作作了详尽的描述,不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也深刻明了地阐述了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学校全体教职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今天,许多在理论上成熟,但在实践上却还没有付诸实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学早就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许多人甚至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为只是教育上的一种理想甚至于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学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而在今日中国千千万万所中小学里,在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能否找到一点帕夫雷什中学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认为教师集体的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
帕夫雷什中学提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帕夫雷什中学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经成为传统。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帕夫雷什中学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而且每个教师个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书,每个教师都订有几种杂志和几份报纸,。
他们彼此之间还进行互换阅读。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44d8c4bd168884868662d683.png)
这一学期,我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读后深有感触。
手捧此书,就如和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我边读边比较,边读边反思。
作为校长,我们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管理学校,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教学。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集体力量最重要。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
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劳动者,尤其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同时积极与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搞好教育工作,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帕夫雷什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性4篇)
![帕夫雷什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性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2c3850b1c59eef9c7b430.png)
帕夫雷什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性4篇)帕夫雷什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性4篇)当品看完一部著作后,想来您有许多能够共享的物品,因此必须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如何写读后感才可以防止写出“流水账单”呢?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帕夫雷什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性4篇),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帕夫雷什初中阅读感想1平常工作中过多,一直无法静下来念书,常常听闻苏霍姆苏霍姆林斯基老先生的《帕夫雷什中学》写的非常好,运用假期时间,静座斗室,好像确实看到上世纪在前苏联的某一满怀希望的热土上,帕夫雷什初中的老师学生们在实践活动着最一般,最质朴的文化教育。
这类质朴,不是受外部影响,静下来做文化教育的质朴,是沒有功利心,只求学员发展趋势而教的质朴。
书里涉及到许多帕夫雷什初中的教育案例和思索,读后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日常生活,感叹于每日的工作中,愈发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足,它好似一面最质朴的文化教育的浴室镜子,不追求完美哗众取众的博人眼球的课堂教学考试成绩,运用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立在学员终生发展趋势的角度,明确提出的相关文化教育的远见卓识,非常值得一遍遍思考,感受。
如今我也苏霍姆苏霍姆林斯基老先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最要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方面作法。
一、做一名质朴的前行者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苏霍姆苏霍姆林斯基开宗明义,强调"一个好教师代表着哪些?最先代表着他喜爱小孩,觉得跟小孩的相处是一种快乐,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变成一个好人,擅于跟她们交友,关注小孩的开心和忧伤,掌握小孩的内心,時刻都没忘记自身也以前是个小孩"。
确实,有一个小故事说得对,一个母亲带上自身还不大的小孩逛街,母亲见到的是各色各样精美好看的产品,情绪很愉快;但在一米高的小孩眼中,放眼望去全是拥堵的群体和密不通风的室内空间,他自然深感压抑感乃至害怕。
由于日常生活历经的不一样,大家和小朋友们对一件事情的观点非常容易发生差别。
学员发生难题,大家理所应当觉得恼怒,最先想起指责和具体指导,可是在学员来看,老师沒有搞清楚事儿的前因后果,反倒不可以解决困难,会恶化彼此的分歧。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精选4篇)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7b09c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7.png)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精选4篇)《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工作岗位虽然普通无奇——一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但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无论是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还是《帕夫雷什中学》都是具体的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亲身经验。
书中的一个个场景,一段段文字,鲜活地给我们展示了这所神秘又令人向往的学校。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基本教育信念。
通过细致阐述和介绍学校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做法和见解,同时也阐述了作者的一些教育信念,学校的物质环境营造和师生精神世界的创建,很多理念让我印象深刻。
结合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我觉得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更有许多名言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和内化:第一:“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对于学校的领导来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他说:居于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这里的教育对象包含了学生和教师。
所以这种细致的精神活动也应该面向学生和教师。
我觉得,今天我们所谈的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也应该是一种精神建设。
即能体现学校的文化魅力,又能展现学校的办学水平。
这种精神文化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应该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这种文化的提炼是来自于校长,还是以校长为首的专家团队,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都应该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学校文化的提炼必须着眼于我们的教育主体——孩子。
这种精神建设应该建立在“深深热爱孩子”的基础上。
苏霍姆林斯基书中对校长提出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校长应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学校文化的确定应该首先考虑学校希望培养怎样的孩子。
其次,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生命主体组成,书中指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不仅对上自己的课的孩子来说,而且对全校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应如此。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604328b307e87101f696aa.png)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一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的第一章中,谈到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的首条标准是: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而其中“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一群可能犯任何错误的孩子,一群犯任何错误都可能改正的孩子,一群可能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一群可能一教就会的孩子,一群气的老师流眼泪,也可能感动得流眼泪的孩子。
我们都曾经是这样的孩子,谁没有因玩耍而忘记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还要和老师撒谎,说作业忘记带了,老师逼着回家拿,却说大人不在家,老师也没了办法;男孩子哪个没有偷过桃,摘过李子,捣过鸟窝,掏过鸟蛋?没给老师起过外号?如果那时有网吧,难免不进去过把瘾。
是孩子,就该这么淘气,是孩子,就会犯过错,是孩子就会惹老师惹家长生气操心甚至哭鼻子。
谁叫孩子有无限的好奇?谁叫孩子有那么旺盛的精力?谁叫孩子身体和心灵都脆弱的禁不住一片树叶呢?所以,当我们当我们长大了,面对孩子,我们就该常想想,我也曾是孩子。
当孩子遇到悲伤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说几句安慰的话;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几句鼓励的话;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也要伸一伸大母手指头,说几句表扬的话;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严厉地说几句批评的话,但话语里一定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
就像陶行知的四块糖块,就像于永正的优雅的蹲下,就像斯霞清澈如水的孩子般明亮的眼睛一样,去包容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永远地爱孩子。
常想想我们曾是个孩子,我们就会更多地欣赏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他的缺点;就会更多地包容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就会感觉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你的美丽的天使。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edeb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4.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本由印度作家拉帕图利·帕夫雷什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下面我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我对《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
引言概述:《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本充满教育意义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帕夫雷什在中学时期的成长经历,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更是关于友谊、奋斗和梦想的启示录。
正文内容:1. 教育的力量1.1 帕夫雷什在小说中通过教育获得了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教育让帕夫雷什从一个内向羞涩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自信、坚强的人。
1.3 教育让帕夫雷什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了他追求梦想的勇气。
2. 个人奋斗的重要性2.1 帕夫雷什在小说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2.2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体育、艺术等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2.3 帕夫雷什的奋斗精神激励着读者,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3. 友谊的重要性3.1 帕夫雷什在中学时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们相互支持、鼓励,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3.2 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3.3 友谊让帕夫雷什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4. 梦想的力量4.1 帕夫雷什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4.2 这个梦想激励着他不断学习、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4.3 帕夫雷什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教育的改变5.1 帕夫雷什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他所在的社区。
5.2 他成为了一个榜样,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去追求教育和梦想。
5.3 教育的力量不仅仅改变了个人,还能够改变整个社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458095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c.png)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篇1借着学校“读书节”的活动,,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
这本书理论中不乏趣味性,没有一般教育著作的枯燥,读起来颇为轻松。
我感概万千“帕夫雷什中学”,这座享誉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实验样板,当代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实践并发展了他自己的教育信念,用毕生的心血,抒写出一部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这位教育家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
读完这本书后,对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帕夫雷什中学,他不仅当校长,还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他带领全校老师在20多年的时间内,将一所曾被德军当做监狱的荒芜不堪的学校,改造成了花园般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实验室”。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我非常赞赏《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教师师德的阐述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的论述。
教师师德要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去。
中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阶段,既是人生中拥有激情和梦想,最富有活力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
此时最需要老师们对他们的关爱和引导。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应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心存关爱,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责任的体现。
教师师德也体现在我们对待工作严谨细致的作风上。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如果一位教师只是简单地满足于应用现有教材知识而不谋进取之道,就可能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和学科前沿。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64180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篇一: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结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
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
”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性。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篇二: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
我感到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
在这儿的学生都能够受到一种美德熏陶。
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周围的苏霍姆林斯基采取的方法是这样的:在学校周围的橱窗里面陈列一些世界名画,在学校的音乐中经常播放世界名曲。
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通用19篇)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通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4027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b.png)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通用19篇)读《帕夫雷什中学》锦集篇1上学期,学校的组织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该书通俗易懂,是一部“活教育学”,我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启示,受益匪浅,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对我触动很大,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更是坚信不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励他们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是每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担任的是机械制图教学,是主干技术基础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较大。
为搞好机械制图课的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教学要求,降低学习难度教学要求是教学的宗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
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前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教学要求决定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练习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是教学设计的灵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要求呢?教师必须首先认真体会大纲要求,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再者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灵活调整既定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教学难度降低了,学生便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轻松愉悦地学习,课堂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体验的成功的乐趣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几乎是绝对的。
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的不平衡,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应此不能用整齐一致的标准要求学生,而应根据不同层次发展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6篇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3144c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f.png)
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6篇读《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锦集 (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编纂方法,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还开创了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治史传统。
说到这本书一定要提的是书的作者司马迁。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
他总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判历史。
为大汉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韩信,司马迁为他记转;墙倒众人推的李广,司马迁仍从正面为他写下《李将军列传》。
在他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贼”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
就连当时的凶煞之人,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狡兔的天伦之乐。
历史上的哪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又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这种写法当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来“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补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太史公也不知所踪。
但太史公的这份客观,这份执着,以及这部史书所饱含的“不虚美不隐恶”精神从我一翻开它,就深深吸引了我。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b7f898c8d376eeaeaa31e2.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张陈伟读了《帕夫雷什中学》其中有一个故事中涉及到了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事物都不能记得,还谈什么思考、创造?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很多,尤其要注意的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
兴趣爱好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喜欢的事物总是愿意去看、去想、去记,过目不忘,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反应相对迟钝。
比如去旅游的路上,有的人一上车就开始呼呼大睡,而有的人却非常兴奋,睡不着,他在左顾右盼,随着汽车的行驶很自觉地就记下了沿途有哪些风光,这条路是怎么走的,从哪里到哪里大概有多少路程?下次再经过他就有印象了。
心理目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有时觉得某个学生怎么就这么懒,其实这正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语文老师布置今晚要背两首古诗,明天抽背。
学生回到家几乎都能背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每个学生都喜欢背古诗?肯定不是。
当然,其中一定有喜欢古诗的孩子,而更多的学生可能是在想:我要做个好学生,明天万一老师抽到了,我要能背出来,于是,通过几遍的朗读,他就记得了,要在平时,没有这样的目标,他可能读100遍都记不得。
独立探究在数学上表现特别明显。
一个问题通过独立探究、冥思苦想才获得解决,不仅自己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且会记得特别深,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忘记。
如果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想都没想,通过老师的讲解一会儿就听懂了,一般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
智力水平这类学生表现为什么都慢,尽管主观上很努力,但是语文、数学、英语都忘记得特别快。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只有多鼓励学生、指导一些学习的方法,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但还是要期待奇迹的出现。
篇二: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的第一章中,谈到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的首条标准是: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3篇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c48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6.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3篇推荐文章目送读书心得600字精选3篇热度: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3篇热度:余华活着读书心得体会3篇热度:《名人传》读书心得300字3篇热度:铁凝小说读书心得3篇热度:《帕夫雷什中学》通谷易懂。
它既非空词洞无物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寓论于实。
它经严整,泾渭分明。
下面是带来的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帕夫雷什中学读书心得一: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想像有真正的家庭—学校教育。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耸人听闻,但是,我们来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是怎么做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学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他们的做法是竭力给每个家长都讲授最低限度的教育学知识。
他们办有家长学校,他们的做法是,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上学之前两年就进家长学校,一直学习到孩子从学校毕业为止。
家长学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为250课时.家长学校的学员分5个班(按他们孩子的年龄划分),每班每月上课两次.上课的基本形式是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最有经验的教师讲演和谈话.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家庭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着重于年龄心理、个性心理、和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理论.他们力求使每个父母都把在家长学校学得的理论知识跟自己的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他们从不“抖搂儿童的内心世界”,从不公开谈论家庭相互关系中敏感而又容易触痛人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是在个别谈话中触及.读了这段文字后,我在思考,我们许多学校都有“家长学校”,也许还有省市一级的“优秀家长学校”,可是,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造假.(可能,我说得有点儿夸大其词)我们翻开每所学校的家长学校档案,你会发现:家长学校组织健全,活动计划健全,活动记载详实,所有资料应有尽有,且图文并茂.我们真正做了什么呢?当然,也不是一点儿事都没有做,就我所知,许多学校都定时不定时的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很多都是先由学校领导谈学校的发展,谈学校的做法,谈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谈如何就当前的状况,给家长们一些建议.然后让家长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交流学生的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学校,应该说,在勾通家庭与学校之间,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让学生知道,家长在关心他们,家长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老师在与家长勾通,他们在家的情况,老师也是知道的,这对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毫无疑问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家长学校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师与家长的勾通上,仅仅停留在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上,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的做法就相差甚远了.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的知道,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如果,家长们不懂教育学、心理学,那么他们会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接触到过这样的家长,他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不要先动手打人,但是,如果别人先动手打你,你一定要进行还击,他打你一下,你要打他两下、三下、十下、八下……把别人打伤了不要紧,我给他看.”“打赢了,回家有赏;打输了,回家还要挨打.”这说明家长们(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不懂教育学啊.我们的老师教育学生不允许打架,如果别人打你,你要报告老师,不允许报复.但是,我们是不是常常听到学生这样回老师:“他先打我的,我才打他的。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通用5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5f7b7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4.png)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通用5篇)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1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结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
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
”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性。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2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多篇文艺作品。
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ea80c231126edb6e1a10d6.png)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想读后感想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详尽感觉和获取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想,欢迎阅读。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想一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的第一章中,谈到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的首条标准是: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觉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认识孩子的心灵,时辰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而其中“时辰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一群可能犯任何错误的孩子,一群犯任何错误都可能改正的孩子,一群可能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一群可能一教就会的孩子,一群气的老师流眼泪,也可能动人得流眼泪的孩子。
我们都以前是这样的孩子,谁没有因玩耍而忘记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还要和老师谎话,说作业忘记带了,老师逼着回家拿,却说大人不在家,老师也没了方法;男孩子哪个没有偷过桃,摘过李子,捣过鸟窝,掏过鸟蛋?没给老师起过外号?若是那时有网吧,难免不进去过把瘾。
是孩子,就该这么俏皮,是孩子,就会犯过错,是孩子就会惹老师惹家长生气操心甚至哭鼻子。
谁叫孩子有无量的好奇?谁叫孩子有那么旺盛的精力?谁叫孩子身体和心灵都纤弱的不由得一片树叶呢?所以,当我们当我们长大了,面对孩子,我们就该常想想,我也曾是孩子。
当孩子碰到悲伤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说几句欣慰的话;当孩子碰到挫折的时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几句激励的话;当孩子获取一点进步的时候,也要伸一伸大母手指头,说几句夸耀的话;当孩子犯了错误,必然要严格地说几句责怪的话,但话语里必然包含着深情,包含着希望,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
就像陶行知的四块糖块,就像于永正的优雅的蹲下,就像斯霞清明如水的孩子般光明的眼睛相同,去包含孩子,相同的对待孩子,永远地爱孩子。
常想想我们曾是个孩子,我们就会更多地欣赏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他的缺点;就会更多地包含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就会感觉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你的美丽的天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帕夫雷什中学》
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一部
不朽的世界教育巨著,这是一部“活的教育学”,它没有空洞教
条的说教,没有深奥晦涩的教育理论,比任何一部教育学都形象
生动,深入浅出,因为这全是作者自己教育生涯的结晶,是来自
作者对教育工作满腔的热爱。
翻读《帕夫雷什中学》,可以触摸到
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翻读《帕夫
雷什中学》,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娓娓叙说,如同领教一位智
慧大师的彻夜长谈。
读完《帕夫雷什中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要关爱学生
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
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教师的
情感去感化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去陶冶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
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帕夫雷什中学》全书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具备的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
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
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
特点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生涯中突出的核心是热爱孩子,喜欢孩子,研究孩子,他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入手,研究孩子的道德品质,理
想信念的形成,研究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孩子的发展。
书中还
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教师,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
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
曾是个孩子。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如果他稍有挫
折就沮丧,就绝望,如果他认为孩子将会一事无成,认为在学校
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
生感到苦恼。
”
“热爱孩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贯穿全书的
理论主线。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
严感……”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和观点,来自于他教学实践的总
结与升华。
他的许多教育主张,言简意赅,闪烁着他教育智慧的
光芒,诸如“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为未来而工作”,
“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各类活动的恰
当交替就是休息”,“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法”,“只
要我们教育得法,没有哪一个人不会发挥出他特有的才能”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至理名言。
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苏霍姆林斯基更显出一个大教育家的
心胸。
在谈到如何对待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时,他说“假若你
没有事先单独跟同学谈过他的缺点,没有想方设法使他相信他不对,就不要当着集体批评他。
如果你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那么也没有必要去进行批评,批评就会变成无用的空话。
”
当学生在情感上、精神上或身体上受到伤害,造成痛苦的时候,他们会向你来告状或倾诉。
作为校长、主任、老师一定要
“认真倾听这些幼小孩子诉怨词”,“我们不仅要俯就孩子们所
关注的世界,而且要深入到他们的思想中去,体验他们的情感,
为他的不安而一起激动”。
“要知道,他们并不要求老师去惩办
肇事者,他所希望的是,要老师能理解和分担他的苦楚和愤怒心情。
”孩子所寻求的是,要使自己的感受在另一个人的心灵里的
反响。
“重要的是,不要冷落孩子满腔的激情,不要刺伤他们敏
感的心灵,不能让孩子变得冷漠无情。
”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建立了
一整套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习困难的
学生从不歧视,“我最关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难教育的孩子”,对
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都与老师们一起分析落后的原因,倾
注满腔的爱心,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以后
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管
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
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我们教育得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
许多经验证明,
教师植根于爱爱学生,才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才能产生力量
与智慧,才能谱写出育人的新篇章。
“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是一种活动”。
让我们把这种活动进行到底吧!
二、要加强学习
要想做一个好教师,还要注重学习。
教师从教一生,要学习
一生。
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我知道,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那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呢?怎样建立坚强
的教师集体呢?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
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既给他们充裕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
们有暇思考教育教学难题,有暇结合工作博览群书,引导他们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终达到用共同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只坚强队伍。
教
师的使命就在于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当谈及学生的
全面发展时,总是强调要尽力挖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苏霍姆
林斯基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龄
可以达到卓著成绩”,还指出,“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察觉儿童
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他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
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
那种任务”。
作为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作为帕夫雷什
中学的教师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
21世纪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可见,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我们不仅要是一名教师,而且还要是一名教育者。
我们只有不断充电,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告诫我们老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
”“只有当一个教师能够深入掌握每种教育现象的理论实质时,他才会取得教育技巧。
”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强烈的求知欲,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具备课堂上居高临下的气势,纵横捭阖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娴熟技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紧密结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分析,去学习教学论和心理学。
”做到“沉下气来学习,静下心来思考,”教学、教研两不误,让我们重新走到正确的教育轨道上来,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施展我们善教的本领,发挥我们善导的优势。
在自我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从书海中汲取营养。
乘“三案六环节”的课改东风,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力争教学最优化,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
三、要和同事团结协作
作为一个好教师还要善于和同事团结协作。
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学校教职工集体团结的教育力量,他在本书的第一章中,
详细阐述了集体力量的教育作用,教师个人的教育能力、技巧、机智很重要,团结一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以后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
“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
”我要和其他教师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同教研组的教师在学生作业内容的布置、作业量的安排、学习资料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统一,争取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帕夫雷什中学》读完以后,我真的是“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让我从中获得了再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我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