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呼吸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1、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刺激:能引起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4、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反应灵敏,有较高的兴奋性,故习惯把这些细胞称之可兴奋细胞。

5、阈值: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6、阈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刺激。

7、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8、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9、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反射来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指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及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的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相应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11、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2、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制约了控制信息作用。

13、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促进和加强控制信息作用。

14、兴奋:在静息状态下,由于刺激的作用使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15、抑制: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生理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

16、单纯扩散:是一种不耗能量的被动物理过程,小分子物质及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17、易化扩散:某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质(载体)的帮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18、被动转运:凡属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所产生的溶质跨膜转运。

19、主动转运: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消耗能量的转运过程。

20、协同转运:伴随Na+转运的同时而转运其他物质并共同用同一载体的现象。

21、受体:细胞膜上具有专门与某些化学物质亲和力非常强的物质。

22、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引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生理过程。

人类就是依靠着这一呼一吸来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

你知道吗?呼吸还有各种名称:深呼吸、浅呼吸、急促呼吸、缓慢呼吸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呼吸方式呢?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喘不上气”、“憋得慌”这些词语。

其实这是病态,应该叫做缺氧症状。

当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8%时,人就会感觉胸闷、心跳加快;如果达到20%以下,则开始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注意力难集中;而当含氧量降至10%左右时,便会引起严重的缺氧现象——昏迷甚至死亡!所以说,保持健康的呼吸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从小受父母影响,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比如早晨醒后先喝杯水再去刷牙洗脸,然后吃饭,最后散步半小时……晚上睡前泡脚,平躺仰卧,双手放在肚脐处,鼻子吸气嘴吐气,用腹部带动身体向内收缩,反复进行30次。

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另外,我认为只要能够使自己舒服,怎样的姿势并没关系。

因此,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或者锻炼项目吧!
- 1 -。

5生理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第五章呼吸

5生理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第五章呼吸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肺内压5、胸内压6、弹性阻力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潮气量9、肺活量10、肺通气量11、生理无效腔12、肺泡通气量13、通气/血流14、血氧饱和度15、氧解离曲线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生理名词解释1

生理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单纯扩散:一小部分溶于脂质的低分子量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净移动现象叫做单纯弥散。

影响单纯弥散的因素有膜通透性和浓度梯度。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顺电位差的跨膜被动转运方式叫做易化扩散。

易化弥散的特点是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跨越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叫做动作电位。

绝对不应期:在组织接受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一个短暂时期内,兴奋性下降到接近于零,此时无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

这个极短暂的时期叫做绝对不应期。

极化:在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保持外正内负的这种分极状态,叫做极化。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组织的兴奋性就逐渐恢复,但比须用比原来阈刺激更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因为此期的兴奋性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有部分Na+处于失活状态,因此叫做相对不应期。

内环境:通常将细胞外液叫做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存的外环境。

血浆和血清: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乘下的淡黄色或无色半透明液体叫做血浆;血液凝固后,血快逐渐收缩,析出的透明液体叫做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其次是血清中一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含量高于血浆。

碱储:当组织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入血时,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就与之作用,而生成较弱的碳酸和中性盐,使酸度降低,血液的酸碱度得以恢复正常。

生理学上,常把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称为碱储。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然后舒张。

当心房舒张开始时,两心室同时收缩,然后舒张。

接着心房心室同时舒张一段时间后,两心房收缩,即开始下一个周期。

[[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窦性节律:心脏自律组织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因此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生理学 名词解释

生理学 名词解释

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过程。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胸部起伏明显的呼吸运动形式。

潮气量:潮气量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500ml左右。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之间处于平衡扩张的状态。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至肺泡的气体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

从数值上等于(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呼吸调节的神经元群。

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各中枢水平。

何尔登效应:0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而去氧Hb易结合CO2这一效应称为~。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处的可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感觉神经周围突。

肺牵张反射:由于支气管、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可在精细点位基础上自发的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兴昌客的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

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是指进入胃的食糜在胃的运动作用下,不断从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肠激素:在消化道粘膜层散在着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胃肠激素。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

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特异的消化酶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吸收:吸收是指被消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胃粘膜屏障:胃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形成一道屏障,防止H+侵主粘膜细胞及防止Na+从细胞内向胃腔弥散,称为“胃粘膜屏障”。

排泄: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5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呼吸

5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呼吸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肺内压5、胸内压6、弹性阻力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潮气量9、肺活量10、肺通气量11、生理无效腔12、肺泡通气量13、通气/血流14、血氧饱和度15、氧解离曲线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生理学练习题与答案第五章 呼吸

生理学练习题与答案第五章 呼吸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肺内压5、胸内压6、弹性阻力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潮气量9、肺活量10、肺通气量11、生理无效腔12、肺泡通气量13、通气/血流14、血氧饱和度15、氧解离曲线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部分所实现的调节。

体液调节:一般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所进行的调节作用。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反馈调节:由受控部分发生信息而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使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细胞膜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耗能过程。

胞吐: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排除的过程。

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

刺激:能被细胞、组织或机体所感受到而引起反应的环境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以及外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兴奋: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反应时,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有弱活动变为强活动,这种反应称兴奋。

抑制: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反应时,由活动变为安静,或由活动较强变为活动较弱的反应。

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大学《生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大学《生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3.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5.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6.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9.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0.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1.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2.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而形成的。

5.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6.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

7.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8.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八年级下册人体呼吸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体呼吸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体呼吸知识点人体呼吸是生命的重要基础功能之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

那么,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人体呼吸的知识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呼吸的定义及意义
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共同完成的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的生理过程。

呼吸能保证人体细胞的供氧和代谢产物的排出,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呼吸的组成部分
呼吸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完成的。

其中,鼻腔和咽喉是呼吸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的管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三、呼吸的过程及其调节
呼吸的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肋骨向外扩张,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气压下降,致使空气被吸入肺部;呼
气时,肋骨和膈肌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气压上升,致使肺
内空气被排出。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完成,可
以根据人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进行调节。

四、呼吸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其中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疾病。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污染环境的吸入,加强锻炼身体等。

五、呼吸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保持身体的健康离不开正常
的呼吸。

同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避免吸
烟等有害习惯的影响,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六、结语
人体呼吸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体呼吸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人体呼吸的知识。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

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7.阈电位:当刺激引起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呼吸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氧气和能量。

在微生物学中,呼吸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其原理涉及到微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传递机制。

本文将对呼吸在微生物学中的名词解释和原理进行探讨。

呼吸是一种生物氧化反应,通过将有机物或无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在微生物学中,呼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利用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能量产生的过程。

而无氧呼吸则是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其他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有氧呼吸是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高效能量产生机制。

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三个关键步骤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

首先,有机物通过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柠檬酸等中间产物。

然后,这些中间产物被进一步氧化为辅酶NADH和FADH2,释放出电子。

最后,电子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中一系列的蛋白质复合物传递,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合成ATP。

与有氧呼吸相反,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

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中,利用其他物质如硫酸盐、硝酸盐等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无氧呼吸分为多种类型,如硫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甲烷菌呼吸等。

其中,硫酸盐还原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无氧呼吸方式。

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来释放出电子和能量。

这种呼吸方式在一些深海细菌中被广泛应用。

呼吸的微生物学原理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化学和环境因素。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特征,它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化学途径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生物的呼吸能力可以通过测量氧气消耗或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来评估。

此外,氧气和其他电子受体的浓度、温度、微生物的营养状态等因素也会对微生物的呼吸过程产生影响。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1. 细胞: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膜:细胞外部的一层薄膜,负责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物质的交换。

3. 细胞核:细胞内的一个结构体,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调控。

4. 基因: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一段DNA序列。

5.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6.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

7. 基因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得以实现。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将一细胞分裂为两个新细胞。

9.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

10.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通过两次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

11.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改变。

12. 遗传:父母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13. 染色体: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4. 遗传多样性:群体内个体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15. 基因型:个体在某一位点上所拥有的两个等位基因。

16. 血液循环:心脏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去除。

17. 心脏:实现血液循环的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18. 动脉:心脏泵送出去的血液流向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19.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管道。

20. 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21. 呼吸: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中,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22.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引入和排出体外。

23.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24.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体液,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排除废物。

25. 消化: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供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26. 消化道:食物从口腔进入,然后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最终排出体外的管道。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3)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3)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3)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65.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66.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67.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68.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约为舒张压+1/3脉压69.中央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通常将右心房和胸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

70.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71.有效率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7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启的时期。

73.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的时期。

74.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心肌收缩强度随其初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

75.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观察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和心室搏功之间关系的曲线。

76.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77.等长调节(homometric regulation):指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实现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78.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心肌组织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简称自律性。

79.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指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即窦房结。

呼吸的生物名词解释

呼吸的生物名词解释

呼吸的生物名词解释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它使得生物体能够摄取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在生物学中,呼吸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名词,其中包括氧气、呼吸器官、膜、氧化和呼吸链等。

本文将逐一解释这些名词,并对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氧气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气体之一。

它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物体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细胞中进行生物能量的产生。

在细胞内,氧气与葡萄糖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因此,氧气的供应对于生物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接下来,呼吸器官是生物体用于呼吸的特殊结构。

不同生物体的呼吸器官形式各异,例如人类拥有肺,鱼类有鳃等。

这些器官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将氧气引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呼吸器官,生物体能够及时地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呼吸过程中,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膜是细胞内和细胞外之间的分隔结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呼吸过程中,氧气需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二氧化碳则需要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膜的存在使得呼吸过程能够高效进行,并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平衡。

此外,氧化是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细胞中,葡萄糖通过氧化产生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涉及到一系列的反应,包括糖解、乳酸发酵和三羧酸循环等。

通过氧化,生物体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

最后,呼吸链也是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链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酶复合物,它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细胞能够利用的形式。

在呼吸链中,氧气作为氧化剂接受电子,而电子则从一种细胞色素传递到另一种。

通过这一传递过程,能量逐渐释放,并最终用于产生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呼吸链的存在使得细胞能够高效地利用氧气,产生足够的能量。

综上所述,呼吸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名词,包括氧气、呼吸器官、膜、氧化和呼吸链等。

生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生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5.阈电位:阈电位:引起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7.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刺激: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1.兴奋性:兴奋性是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13.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等长收缩是指张力增加,长度不缩短的肌肉收缩过程;等张收缩指长度缩短,张力不增加的肌肉收缩过程。

15.后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它是肌肉缩短的阻力。

17.强直收缩: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复合1.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值,称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性约为40~50%;女性约为37~48%。

由于血细胞中绝大多数是红细胞,故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

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渗透脆性试验可反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正常红细胞在0.45~0.40%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部分溶血,0.35~0.30%NaCl溶液中出现完全溶血。

5.白细胞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趋化性。

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及细菌毒素等。

白细胞可按照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将异物包围并通过入胞作用吞噬异物。

7.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9.血清: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某些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增添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理学的呼吸作用的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的呼吸作用的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的呼吸作用的名词解释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然而,植物并不只是光合作用的受益者,它们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对植物生理学中呼吸作用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氧气代谢有机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与动物不同,植物的呼吸作用并不涉及外部空气的吸入和排出,而是通过气孔和根系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在植物的每个细胞中发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用于生长、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生物学过程。

2. 呼吸速率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呼吸速率是植物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通常与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的呼吸速率较高;而在低温、暗处或其他不利生长因素下,呼吸速率会降低甚至停止。

3.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植物利用氧气来氧化有机物质并释放能量的呼吸过程。

这是一种高效的能量产生方式,其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

在有氧条件下,植物通过有氧呼吸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转化为ATP(三磷酸腺苷),以供植物细胞的生理活动使用。

4.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植物细胞利用发酵途径进行能量产生的呼吸形式。

这种呼吸方式相对低效,并会产生乳酸、酒精等副产物。

无氧呼吸通常在光合作用暂停或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发生,例如夜间或根系缺氧的情况下。

5. 呼吸代谢呼吸代谢是指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代谢不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

植物在遭受脆弱条件下(如干旱、低温等)会调节呼吸代谢以适应环境变化。

6. 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植物呼吸速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植物的呼吸节律受到光周期、温度、水分等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周期调节的呼吸节律主要与植物的光合活动有关,而温度和水分则会直接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调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生物的呼吸作用名词解释

生物的呼吸作用名词解释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之一,涉及到多个重要的生理学概念和机制。

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释和探讨。

1. 呼吸道:呼吸道是空气进入和离开生物体的通道。

对于多细胞生物,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织。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肺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气体交换。

它由气管分支而来,形成管状结构的支气管树,最终在末梢形成小囊泡状结构,称为肺泡。

肺泡壁上有丰富的血管网络,通过膜的扩散作用,实现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从而被呼出体外。

3. 氧气摄入: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然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在血液中,氧气结合到血红蛋白上,以血红蛋白-氧气复合物的形式被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

4.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氧气和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共有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解是将葡萄糖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产生少量的能量和乳酸或乙醇。

三羧酸循环是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丰富的能量和二氧化碳。

氧化磷酸化是最终步骤,将前两个阶段中生成的能量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转化为化学能,并最终合成三磷酸腺苷(ATP)。

5. 二氧化碳排出: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送到肺,然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肺泡,并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呼气。

6. 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正常情况下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呼吸节律的调节主要由延髓和脑的呼吸中枢控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以及情绪等。

7. 呼吸代谢效率:呼吸代谢效率是指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与消耗的氧气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通过呼吸商来衡量,呼吸商是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基本生命功能之一。

生理呼吸是指
人体正常运作下的呼吸机制与过程。

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的综合表现,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密切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理呼吸的名称和相关解释,展示人体呼吸的奥妙。

一、呼吸道
呼吸道是指人体内空气流通的通道。

它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是呼吸道入口,能够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

而咽喉连接上呼吸道和食道,使空气能够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同时也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气管是一个弯曲的管状结构,连接咽部和支气管,它的内壁有纤毛,能够将粘附在呼吸道上的污染物排出。

支气管则分为细支气管和肺泡,是氧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部分。

二、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是生理呼吸的核心环节,指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

当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肺泡换气。

换气过程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包括气道通畅性、肺泡表面积和血液循环等。

高效的气体交换确保了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废物的排出。

三、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呼吸动作次数。

通常以每分钟呼吸次数计算。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然而,呼吸频率会受到多种因素
的调节,包括体温、代谢率、神经系统和情绪状态等。

在运动、焦虑或兴奋时,呼吸频率可能会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氧气需求。

四、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后肺部能容纳的气体量。

通常以升为
单位。

肺活量是人体生理呼吸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肺功能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常见的肺活量测试包括用力呼气和用力吸气后的呼气容积和吸气容积,以及肺功能试验中测量的一秒钟最大呼气容积等。

五、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控制呼吸的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中枢通过感受血液中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维持适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中枢的功能可被外部刺激、药物和疾病所干扰,导致呼吸系统功能紊乱。

六、呼吸节律
呼吸节律是呼吸的有规律的循环过程。

人体的正常呼吸节律以吸气为起点,吸
气期持续约2秒,呼气期持续约3秒,吸呼吸周期约5秒。

呼吸节律是呼吸中枢、
呼吸肌肉和周围器官之间复杂的神经调控结果。

异常的呼吸节律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例如周期性呼吸暂停或深度不规律等。

总结
生理呼吸是人体正常运作下的呼吸机制与过程。

呼吸道、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肺活量、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是理解生理呼吸的重要概念。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称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促进身体健康与舒适。

生理呼吸的正常功能是我们每天活动和生活中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