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呼吸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呼吸科名词解释

呼吸科名词解释

呼吸科名词解释
1. 支气管:肺部组织中呼吸道分支的一部分,从气管分岔形成,传递空气到肺部内。

2. 气管炎:气管的炎症,常见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3. 哮喘:一种常见的气管炎症,特征是气道通畅障碍,出现喘息等呼吸困难症状。

4. 呼吸衰竭:指肺部功能失常导致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平衡失衡,使人无法正常呼吸。

5. 肺炎:一种肺部感染,常见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等。

6. 气胸:肺部气体向胸腔中积聚,使肺部受压缩,影响正常呼吸。

7. 呼吸机:一种用于支持呼吸的设备,可使人呼吸更加顺畅。

8. 鼾症:指在睡眠时因咽喉肌肉松弛致使呼吸受阻,产生刺耳的打鼾声。

医学上对呼吸的相关名词解释

医学上对呼吸的相关名词解释

医学上对呼吸的相关名词解释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指一个人在一次最大呼气后,再进行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肺活量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指空气在呼吸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气道阻力的增加可能由于气道狭窄、黏液过多等原因,导致呼吸困难。

三、肺泡(Alveolus):位于肺组织中的小囊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散出至肺泡,通过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四、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指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衡量肺泡有效通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肺复张(Lung Expansion):指肺组织由收缩状态扩张至正常或正常以上的状态。

肺复张有助于改善肺泡通气,容积和弹性。

六、吸气(Inhalation):指通过肺部吸入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泡。

吸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通过收缩使胸腔扩张,使空气进入肺部。

七、呼气(Exhalation):指将肺部的空气排出体外。

呼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通过松弛使胸腔收缩,使空气从肺部流出。

八、肺容积(Lung Volume):指呼吸周期中不同状态下肺部内气体的数量。

肺容积包括吸气容积、呼气容积、肺活量等。

不同的肺容积对呼吸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九、通气/灌注比(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指衡量肺泡空气通气与血液供应之间的比例。

通气/灌注比失衡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十、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呼吸周期数。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可能反映呼吸系统异常。

十一、呼吸深度(Tidal Volume):指一次正常呼吸过程中进出肺部的空气量。

呼吸深度与肺活量密切相关,反映个体呼吸功能状态。

十二、呼吸困难(Dyspnea):指呼吸过程中的不适感,包括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名解注:黄色高亮名解为以往考题组胚1、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每一细支气管及其相连所有分支及肺泡,由浆膜组织深入肺内分隔;2、I型肺泡细胞(Type I alveoli cell):肺泡细胞的一种,光镜下十分扁平,占肺泡细胞40%,覆盖肺泡上皮95%表面积,气体交换的部位;3、II型肺泡细胞(Type II alveoli cell):肺泡细胞的一种,光镜下呈立方形,核圆,胞质浅,占肺泡细胞60%,覆盖肺泡上皮5%表面积,可分泌形成表面活性物质薄膜;4、表面活性物质(Surfacant):由II型肺泡细胞产生分泌的一种表面活性剂,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多糖等,在肺泡上皮形成一层薄膜,起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时肺阻力,稳定肺泡大小作用;5、呼吸膜(Respiratory membrane):又称血-气屏障,由表面活性物质薄膜层、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基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组成,十分薄,有利于气体交换迅速进行;6、Clara 细胞(Clara cell):主要位于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的分泌细胞,内含分泌颗粒,可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解黏液蛋白利于排除,内有氧化酶系,可进行生物转化;7、肺泡隔(Alveolar spetum):相邻肺泡间薄层结缔组织,是肺间质的主要部分,内含丰富连续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少量网状、弹性纤维,细胞成分有肺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是肺换气的场所;8、肺泡孔(Alveolar pore):肺泡细胞间的孔隙,联通不同肺泡,起平衡不同肺泡内压,建立小叶间侧支通气的作用,病理情况下成为炎症扩散通道;9、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肺透明膜病):多发于妊娠28周前早产儿,由于II型肺泡细胞未分化完善,导致肺泡上皮缺少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张力增大,从而不能随呼吸运动而扩张,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镜下可见肺泡塌陷,肺泡上皮表面覆盖一层血管渗出的血浆蛋白膜,故又称透明肺病;10.气管食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因气管食管膈发育不良,气管和食管分隔不完全,两者间以瘘管相通,形成气管食管瘘。

生理学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和过程。

在生理学上,呼吸被定义为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与生理学呼吸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肺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它位于胸腔内,由左右两个大肺叶组成。

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利用肺部的分泌物和刷状细胞清除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和颗粒物。

2. 气管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它连接着喉咙和支气管。

气管是一个形似管道的结构,它通过软化的腺体和粘液层来保护和润湿气管壁。

气管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从喉咙输送到肺部。

3. 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的一个分支,它将空气从气管输送到肺部的细支气管。

支气管在达到肺部后再次分支,形成更小的细支气管,这些细支气管扩大成为肺泡。

4.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功能单位,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内壁薄且富有弹性,有助于气体的迅速扩散。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经由呼出而排出体外。

5. 潮气量潮气量是一次正常呼吸中进入或离开肺部的气体体积。

在健康成年人中,潮气量约为500毫升。

6.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一次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时,人体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它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年男性的平均肺活量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7.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进行的呼吸次数。

在健康成年人中,正常呼吸频率约为12至20次/分钟。

8.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时进入或离开肺部的气体体积。

它与潮气量有关,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呼吸肌肉的力量和活动水平。

9.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桥脑部分,它对呼吸节律和深度进行调节。

中枢通过感受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并与呼吸肌肉进行协调。

10. 肺通气肺通气是指氧气进入肺部,同时二氧化碳从肺部排出的过程。

生理上的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上的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上的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作为人类生理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是通过肺部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在生理学中,有许多与呼吸相关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生理呼吸相关的重要名词。

1. 气道气道指的是人体内连接外部环境和呼吸系统的通道。

气道分为上气道和下气道两部分。

上气道包括鼻腔、口腔、喉咙和声门;下气道则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气道起到引导空气流入和流出肺部的作用,维持呼吸顺利进行。

2.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发生的地方。

肺泡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周围则被富含血管的毛细血管网所包围。

在肺泡内,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3.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个体在静息状态下最大肺部容积。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了解个体的呼吸功能及健康状况。

肺活量常用于评估肺部疾病、体能水平以及呼吸系统发育等方面。

4.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进行呼吸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与个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5.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时,个体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中的气体交换量。

呼吸深度通常用呼肺泡容积来表示,可以通过测量潮气量来估算。

呼吸深度与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密切相关。

6. 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肺部进入和排出的气体量。

它是通过乘以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来计算的。

肺通气量的大小与个体的肺功能、呼吸节律和代谢状态等因素有关。

7. 肺功能试验肺功能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肺功能试验有肺活量测定、呼气流量测定以及吸入和排出的气体成分的分析等。

通过肺功能试验,可以判断肺部疾病的程度和类型,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8.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脑干和延髓区域,是调节呼吸活动的主要器官。

呼吸控制中枢能够根据血氧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等信号,自动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以维持机体内部的气体平衡。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

深度呼吸:一种大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见于呼吸机麻痹,濒死病人间歇(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体位引流:是将病人臵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作用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

吸痰法:是指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体温:通常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发热:体温过高,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不大,24小时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脉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脉率: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速脉(心动过速):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每分钟缓脉(心动过缓):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每分钟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二联律/三联率:是指每隔一个/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党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热疗法: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冷疗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出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继发效应:持续用冷1小时后,即出现10-15分钟小动脉扩张,持续用热1小时后,扩张的小动脉会发生收缩,这种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称为继发效应标本:是指采取病人少许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和脱落细胞等样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较嗜睡深的一种意识障碍,病人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精神错乱嗜睡: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昏睡: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马上进入熟睡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洗胃法(术):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而达到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目的的一种方法(技术)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关怀:是一种社会及亲属对临终者总体的、特殊的、人文的态度,自始至终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腹泻:正常排便形态的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病人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缓解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以刺激肠蠕动,清除肠内粪便和积气的方法。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2.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

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3.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约400~600ml。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6.用力呼气量(FVC)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其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也称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分别为83%、96%和99%。

7.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加上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8.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2.5L。

9.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10.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1.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呼吸科名词解释

呼吸科名词解释
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即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为 95%~98%。
6、pH值:表示体液中氢离子浓度[H+]的指标或酸碱度,正常范围为7.35~7.45。
7、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问答题1、怀疑有非典型哮喘及气道高反应者,鉴别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评价哮喘的治疗效果,判断平喘药物的疗效。病情稳定,无呼吸困难和哮鸣音,前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前12~48 h停用喘乐宁、舒喘灵、普米克、氨茶碱等抗过敏药,术前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怀疑哮喘反作期的病人。
12、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3、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8、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9、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内科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内科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1.COP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开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响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反响。

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它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两年者。

3.小气道:指直径小于2mm的气道。

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5.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至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构造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构造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7.隐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0mmHg,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时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8.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病症的一种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9.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

10.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象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11.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症):病因不明,本综合症以肺弥漫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

12.结节病肉芽肿:是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病变中央是多核巨嗜细胞和类上皮样细胞,后者可溶合成郎格罕斯巨细胞,病变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无干酪样病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呼吸--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的方式。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硝酸盐呼吸--又称反硝化作用,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最终氢受体,把它们还原成亚硝酸、一氧化氮、氧化二氮直至氮气的过程就是反硝化作用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也只有原核生物才有固氮能力次生代谢物--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为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代谢调节--在代谢途径水平上对酶活性的调节和在基因调控水平上对酶合成的调节,母的是是微生物积累更多的为人类所需的有益代谢产物。

典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速率常数--每小时分裂的次数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典型生长曲线粗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时期。

代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最适生长温度--某菌体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反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表面消毒剂=指一切活细胞,病毒粒和生物大分子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抗生素=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

呼吸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原理呼吸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氧气和能量。

在微生物学中,呼吸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其原理涉及到微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传递机制。

本文将对呼吸在微生物学中的名词解释和原理进行探讨。

呼吸是一种生物氧化反应,通过将有机物或无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在微生物学中,呼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利用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能量产生的过程。

而无氧呼吸则是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其他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有氧呼吸是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高效能量产生机制。

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三个关键步骤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

首先,有机物通过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柠檬酸等中间产物。

然后,这些中间产物被进一步氧化为辅酶NADH和FADH2,释放出电子。

最后,电子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中一系列的蛋白质复合物传递,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合成ATP。

与有氧呼吸相反,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

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中,利用其他物质如硫酸盐、硝酸盐等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无氧呼吸分为多种类型,如硫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甲烷菌呼吸等。

其中,硫酸盐还原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无氧呼吸方式。

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来释放出电子和能量。

这种呼吸方式在一些深海细菌中被广泛应用。

呼吸的微生物学原理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化学和环境因素。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特征,它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化学途径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生物的呼吸能力可以通过测量氧气消耗或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来评估。

此外,氧气和其他电子受体的浓度、温度、微生物的营养状态等因素也会对微生物的呼吸过程产生影响。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是指生物体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

呼吸作为一种生理生化过程,涉及到肺、气管、气道、鼻腔、喉咙等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协同工作。

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发生在人体的肺部,将吸入的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氧合血,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氧合血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细胞内的线粒体将氧气与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

呼吸的过程通过提供氧气和清除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过程中,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道,经过气管进入肺部。

肺部包含了一亿多个小泡,称为肺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

同时,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的活动水平、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等。

人体在休息状态下,每分钟约呼吸12-20次,而剧烈运动时可增加至每分钟30次甚至更多。

呼吸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发生的,主要由延髓呼吸中枢和大脑皮层调节。

当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中枢会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呼吸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同时,大脑皮层的控制可以使我们通过意识进行主动调节,如深呼吸或缓慢呼吸来达到放松和镇定的效果。

呼吸的异常状态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和慢阻肺等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也会影响呼吸健康,导致慢性咳嗽、气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维护呼吸健康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二手烟、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

此外,建立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和尘螨等室内污染源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也是维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

总之,呼吸是一种生物体为了获取新鲜氧气、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基本生理过程。

呼吸名词解释

呼吸名词解释

呼吸名词解释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肺部进行的吸入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的生理过程。

它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指新鲜空气进入肺部的过程,它涉及到肺部的扩张。

当人体发生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时,呼吸中枢将肌肉指令传递给膈肌和肋间肌,使得膈肌收缩下降,肋间肌收缩扩大胸腔容积,使得气流进入呼吸道并到达肺部。

呼气是指废气从肺部排出的过程,它涉及到肺部的收缩。

当人体呼吸中枢发送指令时,肌肉松弛使得膈肌上升,肋间肌无法收缩,胸腔容积减小,压力增加,废气被排出。

呼吸过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部分:呼吸道、肺部、肌肉和神经系统。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它们起到引导和传导空气的作用。

肺部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肺泡,用于气体交换。

肌肉包括膈肌、肋间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的方式实现呼吸的动作。

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和呼吸肌肉神经,它们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控制呼吸节律和深浅。

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呼吸,新鲜的空气中富含的氧气进入肺部,并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处,供给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同时,通过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其在体内积聚而对人体造成损害。

此外,呼吸还可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保持血液的稳定性。

尽管呼吸是人体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环境和疾病等。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气气量约为500毫升。

不同年龄段的人和在不同情况下,呼吸参数会有所不同。

总之,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它通过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确保了人体的正常运作。

了解和掌握呼吸过程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呼吸

名词解释-呼吸

名词解释●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 :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 20:FEV 1%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

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MDR :体外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同时耐药的结核菌。

●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炎、肺内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1.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方向改变。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6.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7.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静息电位(rest potential,RP):未受刺激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有的静止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倒转和复原。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细胞膜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型电位变化。

11.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由K离子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造成的电位差。

12.极化(polarization):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3.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

14.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初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5.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

16.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呼吸名词解释

呼吸名词解释

呼吸名词解释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

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

外呼吸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的扩张(吸气)、回缩(呼气)和歇息而实现。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约16至18次,而小童每分钟约20至30次,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约各为毫升。

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其呼吸型式亦不同。

以肋骨运动为主者称为“胸式呼吸”,以膈和腹壁肌运动为主者称为“腹式呼吸”。

呼吸运动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运动。

常用的有一般呼吸运动、局部呼吸运动和专门呼吸运动三种。

一般呼吸运动有单纯的练习、配合肢体躯干运动的呼吸等。

局部呼吸是重点作用于某一侧或某一部分肺叶的呼吸练习。

1、结论临床处理连枷胸对反常呼吸运动和肺挫伤,应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2、激增或ph上升可以并使呼吸运动大力推进,它就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率刺激物.3、所以感觉运动、身心运动和疗养同样可以起作用,像呼吸运动和瑜伽可以通过控制身体对压力和恐惧的反应来帮助人们应对自己的情感。

4、其次就是并作体温体操,秉持在早上并作深呼吸运动,锻炼身体腹式体温,或Hazaribag肋间肌运动居多的胸式呼吸。

5、本实验证明在消除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影响后,颈动脉窦受到扩张刺激仍能引起呼吸运动的反射性兴奋反应。

6、【身心健康大计谋】心情不好?别埋怨了,去深呼吸吧。

气聚丹田(小腹边线),先呼气,再以鼻吸气,默数4之下,入水7之下,再呼气,拎出来“咻”声,默数8之下。

投资回报:只要你秉持醉卧片刻搞这样的呼吸运动,就可以辨认出颓废的心情平淡了,如果抑郁,同样有效率。

1.在七岁以前呼吸运动是腹式的。

2.特别注意呼吸运动时维持体温顺畅。

3.做深呼吸运动时,每做五下,就要休息一阵子,因为呼吸过量会令人晕眩4.3受体对哮喘大鼠呼吸运动的调节5.拍一阵子后,让长者做呼吸运动,再鼓励他咳痰,几项程序交替进行6.经常起身挤排便多饮水及作深呼吸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呼吸
名词解释
●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
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20:FEV1%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
织破
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
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

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
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MDR:体外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同时耐药的结核菌。

●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炎、肺内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干酪性肺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若病灶为大片干酪样坏死呈叶、段实变时,常呈进行性发展,具有高度毒血症状,临床称为~。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逐渐变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高低起伏,病灶吸收、修复和恶化、进展交替发生,称为~。

●9、气胸:任何原因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的状态。

月经性气胸:胸膜上有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可以破裂而发生气胸。

Hammnan征: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清,气量少时可听到与心脏跳动一致的“劈啪”音,称为~。

胸膜反应:
10、间质性肺炎(ILD):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

●11、肺血栓栓塞症(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
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1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在夜间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超过5次/小时。

●13、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 I型呼衰: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 II型呼衰: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泵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以及胸廓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

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肺血管病变导致的呼衰。

● CO2麻醉:呼衰患者随着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皮质下层受到抑制,使中枢神经系统
处于麻醉状态,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肺性脑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称为~。

急性呼衰: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急剧下降,产生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由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
急性、进行性呼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