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2.1 动与静 教案

合集下载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教案

第一节动与静本节内容描述的是自然界的机械运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和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运动学最基础的课程,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在各类考试中,尤其是各地历年中考中重点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和运动的描述,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研究机械运动时对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中不提倡单纯的说教,提倡运用多媒体手段,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教学活动。

如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并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一些小实验,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

学习本节知识时,可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在老师指导下结合身边的一些物品做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小实验,进行分析与思考,来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 教案

《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或理念)本节的教学准备以师生间的对话、学生分组讨论、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归纳与整理等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体会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和理解“机械运动”这一基本的运动形式。

以教材为文本,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运动世界。

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促进学生对运动世界的了解。

这一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经历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情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第一节,该套教材中的实验活动材料来源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这也是本节课特点。

2、这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学习快与慢和直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前提,是统领力和运动的开篇之作。

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参照物》的讨论交流及《静止还是运动》的观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平时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的很好机会,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模拟看似深奥的物理现象,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思维能力。

三、学情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对物理的学习认识不多.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以学生生活中的物理为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能主动探究,就能认识物理的真面目,因此我采用了举例方、观察法、归纳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因此我选了6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最终用物理语言描述运动和静止,并从中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学习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知道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掌握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参照物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

5.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讲解: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并讲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计算方法。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概念。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关于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重要工具3. 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教案1(新版)沪科版(1)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教案1(新版)沪科版(1)

一、动与静【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时】1课时【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法】启发、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他们在下楼,可为什么妈妈会说下楼时要站着不动呢?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教案:2.1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与静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与静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讲解:讲解动与静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与静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与静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尝试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我选择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2教案: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木板、滑轮、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小车、木板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然后测量不同高度下滑轮组的速度,观察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自己与教室墙壁的距离,然后墙壁作为参照物,观察自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变化,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验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在启动、刹车和转弯时的身体动态,分析其原因。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生活中有哪些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怎样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加深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速度与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加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逐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方法,记录和表达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应用。
2.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动与静》的物理教案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确定。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方面: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实例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跳跃的篮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活动二:概念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然后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活动三:参照物的选择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活动四:实践活动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想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予肯定。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分享,展现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我会继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巩固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节《动与静》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等,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判断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选择参照物、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与静2. 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选择参照物、观察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会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答案: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地球:运动教室里的桌子: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运输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二单元的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讲解相对性原理。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电风扇(3)行驶的汽车(1)小明站在原地不动,他的朋友在小明的前方10米处跑步。

(2)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停止运动。

请分析刹车过程中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 静与动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 静与动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体验并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时,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会进行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能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二、【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1.【趣味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飞行员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领,徒手抓住一颗子弹呢?你们能做到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宇宙的运动;太阳系的运行;地壳运动;跨栏者;奔跑的狗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

生活中有静止的物体吗?生:黑板、讲桌、书课、凳子、师:这些物体是绝对静止的吗?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描述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在描述运动。

动画展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图片展示。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莫扎特)4.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想想议议:讨论:花花运动了吗?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动与静我设计这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动与静的初衷,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和探究,以达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是能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定位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上。

因为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需要他们能够从生活的实例中抽象出物理规律,这是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小车、木板、滑轮等,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个概念。

然后,我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将其定位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上。

因为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需要他们能够从生活的实例中抽象出物理规律,这是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认为这节课学生们掌握得还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这个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释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1动与静时,我深刻意识到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是学生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部分,因此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学习参照物的选择方法,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3. 参照物选择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判断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作业设计1. 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2. 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

3. 一块石头在河里漂流。

答案:1.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2.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飞机在空中飞行,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3.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石头在河里漂流,与河岸有相对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初二物理教案动与静

初二物理教案动与静

初二物理教案动与静【篇一:《动与静》教案】动与静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体会到世界是运动的;(2)通过观察和判断来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视频等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崇尚科学以及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让学生举出一些认为运动的例子。

(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甚至地壳运动等等)师:除了上面举的例子,还有什么东西在运动呢?(展示图片宇宙星系并解释: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亿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展示flash: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转,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师:同学们知道地震时怎样产生的吗?生: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

(展示图片:大陆板块相互挤压)师: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所产生的,说明我们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运动着的。

(展示图片:兔子、马在跳动)师:动物也在运动当中,那么呢?(展示图片:跑步、游泳)师: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谁创造的呢?获得过北京奥运会8枚金牌的游泳健将又是谁呢?生:博尔特、菲尔普斯!师:下面请观赏一下视频。

推进新课:运动的世界: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的世界》,自然界的人,动物甚至植物等等都在运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的描述:师:世界处在运动之中,而人们又是怎样来描述这个运动着的世界的呢?(1)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对于山川河流的运动的赞美。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一、【教材分析】
二、
【教学流程】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如“太阳东升西落。

”(这时候默认地面
为参照物。

)
师生共同来分析下面的题目:
观察如图所示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
能,并简单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
(1)根据船上和楼房上的旗子摆动方向,船可
能停在水面上相对楼房不动,旗子摆动方向顺着
风吹的方向;
(2)船可能顺着旗子摆动的方向靠近楼房,但运动速度比风速小些;
(3)船还有可能逆着旗子摆动
方向远离楼房。

请同学快速的完成达标练习中的题目,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答案的公布形式可灵活多样,可用课件、学生、教师都行。


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做题情况,针对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找出错误原因。

最后师生或学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小结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
存在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3、参照物: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
体是静止的。

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选取
的参照不同,他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2、5题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
2、运动的描述
⑴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⑵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⑶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四、【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