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曹刚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曹刚老师发言(课程改革30周年)
筚路蓝缕,孜孜以求——上海课改30周年语文学科经验主旨报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聚焦核心素养·实现了学科视角向课程视角的转换· 课程内容课程功能课程价值(一)课程内容的核心是语言·一期课改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倡导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二期课改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开发语言潜能近十年语言是思想赖以存在并保持自身特性的本体,是人的精神存在与各种精神产品的本体,语言建构了人的精神世界。
学习语言就是在培养思维,内化民族的文化遗产。
语文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文化眼光,逐步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二)课程功能是提升语言素养·一期课改提出“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二期课改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四条新理念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近十年语言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素养,是学生在对祖国语言文字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都达到一定水平,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广泛阅读和其他途径使自身的文化积淀较为丰厚之后,将各种因素融会贯通而形成的。
语言素养不仅是对语言水平的衡量,也是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探究能力,以至于审美情趣、文化视野方面体现出的综合水平的衡量。
语言素养不仅是学习阶段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蕴含了对今后人生道路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潜能的要求。
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是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价值是立德树人三十年来,上海课改始终关注学科育人价值,除了强调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倡导通过学习语言以及语言表征的思想文化来落实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摘要: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大概念统领,综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形成大单元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表现为大概念、大情境和大任务。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要从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出发,以单元大概念为核心,在构建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等多个层面进行整合与联结,从而促进深度学习,实现对初中语文核心知识的真正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引言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单元,进行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符合语文课程的学习特点。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某一个单元,此“大单元”非彼“单元”,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基于此,笔者根据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单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无论是在理念还是目标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影响相对较深,因此在实际应用大单元教学法的过程中,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对于教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仍然倾向于展示教材内容,缺乏教学目标的设计,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大单元教学法优势的充分发挥。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单元教学法的应用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更加合理,但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重点缺乏相应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方面的评价,难以发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浮于表面,难以对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相应评判和指导。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
初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也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全面的能力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阅读技巧,如预读、略读、速读等。
掌握文本信息分析和思辨的方法。
掌握文本的写作技巧,如段落分析、词汇运用等。
2.核心素养目标:学会理解与分析信息,通过思辨和表达获取知识。
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乐于沟通和分享。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选取一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一部分进行教学,探究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表述技巧,将学生从单纯的阅读和理解提升到思辨和表达的层次上。
四、教学策略。
1.信息整合策略。
将课程内容按照重点或难点进行整合和梳理,调整知识结构。
2.案例研究策略。
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与探究,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
3.教师引导策略。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引导和提示,逐步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组织问题解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
1.主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技巧。
2.前期准备。
引入:首先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兴趣。
预习:以“对比技巧”、“细节反映”“意象铺陈”等为预习指导方向,使学生能够在预习中有所感悟,并预测接下来的阅读内容。
3.阅读与分析。
导读:根据预习内容,对文本的重要内容进行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独立阅读:学生按照导读的指示阅读文本,标记出关键词或个人感兴趣的地方。
分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从人物形象描写技巧角度出发,分析文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集体讨论:教师对每个组进行摘要汇报,收集贡献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4.总结与归纳。
总结:教师以总结小组讨论为基础,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使学生对此文本的阅读有整体的感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1. 《一起探索单元的奥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的学习可有了新方法,那就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就像我们去冒险,不是一个一个小地方乱走,而是把一大片地方当成一个整体去探索。
比如说,我们学语文的时候,有一个单元都是讲春天的。
老师不会只让我们读一篇写春天的文章,而是好多好多,有古诗,有散文。
这样我们就能从不同的文章里知道春天有多美。
就像我们去公园,不光看到了花,还看到了草,听到了小鸟叫,闻到了花香,对春天的感受就更全面啦!这样的学习是不是很有趣?2. 《单元整体教学真好玩》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我们的新学习方式——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想象一下,我们学数学,有一个单元都是关于图形的。
老师会带着我们一起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不是一个一个单独讲,而是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一看。
比如说,老师会让我们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搭积木,看看能搭出什么好玩的东西。
还会让我们在生活里找图形,像窗户是长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
这样学起来,数学就不再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图形,而是好玩的游戏啦!3. 《单元整体教学,我的学习好帮手》小朋友们,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学习的好办法,就是单元整体教学。
比如说我们上科学课,有一个单元是讲动物的。
老师不光给我们讲了小猫小狗,还讲了大象、长颈鹿。
而且还让我们分组去讨论,每个小组选一种动物来研究。
我们小组选了小兔子,就去查资料,看小兔子怎么吃东西,怎么睡觉。
我们把知道的都讲给全班同学听。
这样学下来,我对动物的了解可多啦,感觉自己都变成小专家了!4.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成长》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学习变得不一样啦?这就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就拿英语课来说吧,有一个单元是讲水果的。
老师会带好多水果到教室,有苹果、香蕉、橙子。
一边让我们看,一边教我们单词。
还让我们做游戏,一个同学说水果单词,另一个同学要快速指出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沪科版教材七年级为例
2023年8月下半月㊀教学导航㊀㊀㊀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沪科版教材七年级为例◉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实验学校初中部㊀吴杨楠㊀㊀摘要:本文中通过对七年级两个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分析,阐述了如何具体落实与践行新课标对有关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1单元教学相关要求及分析«课标(2022版)»中提出了大单元设计的要求,在以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从一节课跳出来,积极践行单元教学.目前的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有一节课内的调整㊁章节内的重组和跨越章节的整合这三种基本形式.史宁中教授指出:对于数学内容,很难通过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就能把数学的本质表述清楚,只有把这些内容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认真思考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同一知识体系内,还是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知识,它们之间要么具有相似的结构与特征,要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关联,只有把握住这些联系,才能透过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看到它们背后共同的㊁一般性的属性和整体结构,从而洞察出知识的数学本质.何为大单元教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设计之 大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要有高阶位素养目标;二是采用同一目标㊁多课时实施的方式;三是能体现微课程建设;四是有明确的单元 骨架 ,也就是大观念㊁大问题㊁大任务.崔教授还认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应从学科逻辑或活动逻辑转向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容易导致学习太难,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活动逻辑则缺乏系统性,深度不够,以学习逻辑来组织教学,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阶位素养目标为导向,依据大观念㊁大问题㊁大任务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单元.大单元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在读懂学情的前提下,确定大单元目标,并以此展开结构化的㊁具有多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它的特点如下.(1)整体性.由零散走向关联,让学生 既能见木又能见林 .(2)递进性.大单元的每节课之间,大单元之间的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教学的坡度和梯度.(3)生成性.大单元教学的落脚点是新知识的诞生和素养的提升.首先掌握知识,其次理解意义,最后学习迁移.2教学案例分析2.1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案例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案例源自于沪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是继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幂的相关概念 以及第二单元 整式的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 后,又一个研究幂和整式的相关内容的一个单元.但由于所学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旧的知识产生了遗忘,而七年级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又不能很好地将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其思维水平看正处于具体到抽象㊁形象到逻辑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这都会增加学习新知的难度.同时,这一单元又是第九单元 分式的化简和运算 的基础,也是将来解高次方程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要程度显而易见.本单元在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呈现如图1所示.图1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教学导航2023年8月下半月㊀㊀㊀教法建议: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的,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根据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的建议,笔者觉得可以尝试将学生前面学过的 幂的相关概念 整式的概念和加减运算 单元内容作为第八单元新知前的第一课时复习课程和本单元进行整合,带领学生先复习回顾旧知.大单元教学里还建议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认知特征进行章节内知识的重组,在教材分析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按照教材中呈现的先后顺序,即幂的运算 整式乘除 乘法公式 因式分解来展开教学,不易凸显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倒不如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特征和学生的学习逻辑特征大胆地改变本单元授课先后顺序,合理整合本章全部内容,如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可以理解为简单的整式乘法,同理,同底数幂的除法可以理解为简单的整式除法,两个乘法公式就直接归为整式乘法,等等.基于此,笔者大胆创新,将本章内容整合成为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和整式除法三个框架(具体见如图2).图2㊀新课程理念结构图通过分析教材可知,贯穿本单元内容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存在很多 互逆变形 :幂的四个运算即对应着四个互逆变形,整式乘法中除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其余的如单项式乘多项式㊁多项式乘多项式㊁乘法公式都与因式分解成互逆变形.学好互逆运算可以很好地形成化归思想,提升逆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强化训练.所以笔者认为不用非等到学习 因式分解 才提到逆运算,在学习因式分解前的每一种整式乘法运算中,都可尝试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等式两边互换位置,从而得到其逆运算.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待讲解到因式分解时,无论是其概念还是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掌握.总结与反思:笔者为了比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差异性,在两个学习程度和能力相同的班级分别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比发现,这种大单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新知时总是会自主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解决问题时也能主动地联系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上师生㊁生生智慧火花的碰撞也产生了许多生成性内容,学生的作业评价和质量评价等级也明显高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说,笔者这次有关大单元教学的初步尝试还是有所感悟㊁有所收获的.但是也反思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因为新授课是将单元内容重组,而配套的练习册却还是按照教材顺序和内容编排的,所以就出现了上课内容和配套练习不一致的现象.改变这一现状唯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编排与授课进度相一致的配套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的 作业设计 能力也要提高.2.2握手问题 案例分析沪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 直线与角 ,其中的两个知识点是两个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和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与这两个知识点配套的习题中有如下两个题组.题组一:(1)过平面的3个点最多可以画㊀㊀㊀条直线;(2)过平面的4个点最多可以画㊀㊀㊀条直线;(3)过平面的5个点最多可以画㊀㊀㊀条直线;(4)过平面的n 个点最多可以画㊀㊀㊀条直线.4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8月下半月㊀教学导航㊀㊀㊀㊀题组二:(1)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㊀㊀㊀个交点;(2)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㊀㊀㊀个交点;(3)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㊀㊀㊀个交点;(4)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㊀㊀㊀个交点.题目分析:这两个题组属于找规律类的题型,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每组前三问的答案,但是对于第(4)问,很多学生就犯难了.笔者通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发现这两题的规律很相似,且可以联系小学阶段曾遇到的问题,并作为习题引入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㊁黄队㊁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前面提到过,大单元教学的类型也可以是跨越章节的整合,所以笔者大胆尝试,将这一小学阶段遇到的问题再拿出来带领学生分析回顾.小学阶段学生的图3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解决该问题的做法是借助于画图进行列举(如图3).由此得出,红队对黄队㊁红队对绿队㊁红队对蓝队㊁黄队对绿队㊁黄队对蓝队㊁绿队对蓝队总共6场.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正在养成,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3进一步分析:这四个队的每一个队都要和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三个队打比赛,所以要打4ˑ3=12(场),但是彼此打比赛只能算一场,所以12ː2=6(场),列综合算式就是4ˑ32=6(场).拓展到五个队打比赛,共需要打5ˑ42=10(场);六个队打比赛,共需要打6ˑ52=15(场);等等.由此得知,n 个队打比赛共需要打n (n -1)2场.教师顺势总结,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 握手问题 :n 个小朋友彼此握手,共需握n (n -1)2次.有了这道习题做铺垫,再回头看前面的两个题组,就简单了.经分析可知, 过同一平面的3个点,4个点,5个点, ,n 个点分别最多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中的点数可以类比握手问题中的人数,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每个点都可以和除自己之外的其余某个点确定一条直线,彼此确定的直线只能算作一条,由此得知,n 个点最多可以确定n (n -1)2条直线. 3条直线,4条直线,5条直线, ,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中的条数也可以类比握手问题中的人数,每一条直线都要和除自己之外的其余某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彼此相交的交点只能算作一个,由此确定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n -1)2个交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又遇到了如下的习题.观察图4,解决问题:图4(1)从左到右四个图形中角的个数分别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有n 条射线时共有㊀㊀㊀个角(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学生在熟练掌握了 握手问题 后,如果能够把题中射线条数看作 握手问题 中的人数,解起这道习题来也就游刃有余了.总结: 握手问题 在沪科版教材七年级并没有单独设计课时内容,但是该案例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相关数学知识通过大单元教学思想完美整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从七年级开始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大单元练习课教学的尝试,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会立即运用类比思想和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 握手问题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单元整体思想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中笔者只是初步尝试了大单元教学,还需要在后期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Z5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
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
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核心素养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讨论交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整体教学设计:1.课程名称:《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2.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时,一般为每周2-3节课。
3.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为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大模块。
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分析讨论、写作指导等。
5.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将使用多媒体教学、PPT展示、教案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
6.教学环节:(1)课前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相关知识。
(2)课堂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头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7.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课本、课件、教学参考书等。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课后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具体内容:1.阅读理解(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2)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品味与情感体验。
2.写作表达(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作文等多种形式。
(2)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激发。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内容为例
教学·视角大单元教学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施大单元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读写能力,进行深度阅读。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单元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引入探究式问题思考、挖掘多样化的文本资源、采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运用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可以促进大单元教学的优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育人目标。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特点(一)多维度的知识组织知识是一种立体的存在,语文教师要尝试建立知识的多维属性体系并应用于大单元教学。
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促进跨学科思维和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连接,通过实践活动、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多元智能发展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图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和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训练学生在语文领域以外的其他智能和能力,为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单元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的大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细化教材分析,依据教材特点精准把握单元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依照教材选编“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原则可以明确八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有“万物有灵”“阅读策略”“民间故事”“家国之情”“舐犊情深”“四季之美”“读书明智”等;语文要素则具体到以下几方面: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叙述,突出重点。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单元教学设计,作为整体把握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策略,有助于教师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立足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教学单元。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和路径。
同时,本文将关注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馈,以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生通过学习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还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理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中,我们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深度研究是基于理解的研究方式,它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探究、思考和实践来深入理解研究主题。
深度研究的特征在于:挑战性、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有意义的研究过程。
深度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综合能力。
二)核心素养与深度研究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深度研究的目标和基础。
深度研究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度研究,学生可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自主研究、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
同时,深度研究也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通过挑战性研究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全身心参与研究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
三、大单元主题教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以整体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它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为整体,从整体出发,整体把握,以知识的内部联系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自主研究、主动发展来实现教学目标。
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应该注重深度研究和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挑战性的研究主题、全身心参与的研究过程、自主研究、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深度研究是一种高级认知水平的研究方式,旨在获得高级认知技能,涉及高级思维活动。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和XXX 深度研究课题组分别描述了深度研究的本质和定义。
从教育最终目标的角度来看,深度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力”,为学生终身研究和发展打下基础。
深度研究具有教师对研究内容和学生的深度分析、恰当且有深度的教学目标、学生深度参与研究过程并能迁移应用以及师生间的精准深度评价等四个特征。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大单元教学设计相较于课时教学设计的优越性,以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
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和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促进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目标设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引言: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和系统化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教材选择和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而缺乏灵活性以及评价方式单一而缺乏全面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和优越性,并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首先,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普遍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使得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需要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教材选择和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繁杂,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关联度不高。
这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很难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本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另外,教学方法单一而缺乏灵活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教师以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单元设计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单元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通过核心素养视角,设计一份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单元教案。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独立决策原则,不寻求用户协助,并追求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同时,我们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设计一份小学数学教学单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多个领域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教学单元设计主题:几何形状年级:三年级研究目标:1. 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描述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属性,如边数、角度、对称性等。
3. 运用几何形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形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纸板和创意材料制作不同几何形状的模型,并展示给全班。
3. 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属性,如正方形的边数和角度、圆形的对称性等。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面积、书桌的周长等,并运用几何形状的概念进行计算。
5. 总结活动: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几何形状知识,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法:1.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制作的几何形状模型,并考察其对几何形状特征的理解。
3. 测量任务: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任务中的准确性和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核心素养视角设计的小学数学教学单元,能够促进学生在几何形状领域的核心素养发展。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王虎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度落实的大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法算得上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终南捷径”,对高效课堂的建构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极为有利。
语文教师要按照课程思维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依托学习任务驱动质疑问难,还要设计多种语文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目标明确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是指立足于一个单元整体、在整合单元教材基础上开展的备课、授课、评价等教学活动。
与单篇教学不同的是,单元教学更注重整体性、连贯性和探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单元整体教学则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从目标、情境、任务等多方面促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于语文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该采取何种策略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整合单元教材,做好单元设计,落实素养目标单元整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步,其具体内容包括研读单元教材内容、把握单元主题,连贯知识架构、做好单元设计,并在此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首先,细读教材,理解每一篇教材真正讲述的内容,再进行单元整合,找到各文本之间的关联点,进而提炼出单元主题,为单元整体教学定下基调;其次,在明确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做好单元设计,因为当前的语文新教材多是根据体裁、知识体系等来进行单元编排,而单元整体教学就是集中学习同一体裁的文本,因此必须要明确不同文本之间的知识连贯性,据此站在单元的高度完成系统性、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如学习任务、教学环节、评价方法等,为单元整体教学做好规划;再次,落实素养目标,即将核心素养中语用、思维、审美等与具体知识挂钩,基于语文学科的本质进行指向性地拓展,在单元模块化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助推核心素养的落地发展。
核心素养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作者:赵伟芳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1年第10期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宣告着“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
“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备课?”“怎么教?”是上海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语文教研组在市空中课堂和区学科教研员的指引下,潜心钻研教材,悉心揣摩教学,用心品读文本,倾心合力研讨,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为载体,提炼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最终形成了可供推广的教学成果。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按照主题内容,如学校生活、童话世界、美好品质等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如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文导读或习题设计之中,使“内容主题”与“训练要素”形成统一的整体。
“双线组元”这种灵活的结构体例给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一是有利于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采用“双线组元”,适当淡化单元的人文主题,把必要的人文内容的感受与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统一。
二是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本体意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理应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训练体系”。
“双线组元”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回归本体,使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清晰起来,使語文课程的规律显现出来,使语文教学的重点、关键点被重视起来。
三是有利于增强语文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系列性。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语文课堂活跃得多,但由于目标不清晰,教学中随意性强,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学生所得有限,教学效率难提高。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㊀㊀㊀㊀㊀104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Һ郁㊀燕1㊀夏晨辉2㊀(1.上海市奉贤区恒贤小学,上海㊀201499;2.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上海㊀201401)㊀㊀ʌ摘要ɔ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升级策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能够起到 以点带面 的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单元式的整体教学本身具有关联性㊁多元化以及生长性的特点.文章提出在课程知识点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常规课程知识点㊁专题探究知识点㊁结构化模型知识点等多层次㊁多结构的知识要义,以综合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深层次地了解教学与生活之间㊁数学和生活要素之间㊁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引㊀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通过大单元式教学活动能够强化学生提出问题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 以点带面 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基于课程基本目标进行适当改革,紧紧抓住课程知识结构的基本体系,参照教材内容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沪教版的小学数学知识是按照单元知识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聚焦一个核心主题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会将每一单元拆解成小课时进行逐一讲解.这样的编排体系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并且每个课时的知识核心要点非常清晰,但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单向输出的教学过程也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增大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整体式设计,进而建立结构化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实现跨界融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产生浸润性的学习效果.一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特性单元整体教学使得知识点要素被深度延伸,实现了知识技能要素以及情感态度的深度融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一)关联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依据是教材,教材中的素材来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要素息息相关.教师在课程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深度关联已有的生活要素,促进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深度结合自主探究意识综合解决问题.所有的知识单元综合构成了数学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来串联相关知识要点,能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探究者.(二)多元化在进行单元式的教学过程中时,其知识点内容大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课堂外多是开展作业训练以及习题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衔接生活要素及生活要点,还需要对课堂外的知识进行无限拓展和延伸,强化数学知识的维度覆盖面,尤其要深化社会面和家庭场所的教育.对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社会面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建立起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学习场景,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点,使学生能够在复合化的场景里丰富自身的学习内涵.(三)生长性单元整体教学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组成要素上形成的是师生共赢的发展格局.因此,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课堂的发展空间被无限延伸了,这对教师的关联设计能力以及教学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单元整体式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二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类型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展开差异性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认㊀㊀㊀105㊀㊀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综合整理教学资源,进而呈现不同的课堂类型.(一)常规程序课型部分单元课时设计上采用的是 整体感知课 课堂合学课 练习拓展课 复习梳理课 的思路开展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元知识点前后之间的关联,同时能对学习目标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在开展单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节整体的感知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单元中所陈述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这节课程的内容也深刻说明了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学生在建立整体性的初步认知后,还可以深度开展合作式学习,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引导㊁组织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地突破学生的认知边界,促进学生在整体性的认知活动中学习新技能㊁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 100以内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复习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审定学习轨迹,建立起课前导学的问题清单,完善常规性教学里各个阶段的学习要素,其问题清单内容如表1所示.表1㊀课前导学问题清单1.看一看:本单元中都学习了哪些知识?2.找一找:回忆本单元各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3.想一想: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哪些关联?教师结合问题清单通过反问的形式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是 导演 的角色,使得学生在单元复习的商讨中厘清了知识点的关联与知识要素,深刻明白了单元教学的核心主旨.(二)专题式探究课型专题式的探究课程类型同样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上关键聚焦的是学科的主题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渗透㊁学习㊁实践以及练习的过程中深化了知识点素养,更加具有知识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化教学过程中的 探 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也是这项教学方法开展的关键核心.由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营造较为复杂,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地 从做中学 .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的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半个月就让学生进行栽蒜苗实践,同时要求学生记录每天的气温㊁湿度㊁蒜苗的长度,直到蒜叶长出来之后,最后将所有数据都带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数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将其画成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够深度强化学习认知能力,通过专题化的知识点训练能够使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体系化课型体系化课型主要是基于教材的内容知识体系上构建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掌握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横向的迁移,实现共性问题的深度思考.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将单元内容划分为探究型㊁练习型㊁生长型等多种教学类型.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总结和自我探究的活动中梳理了单元知识脉络,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学习能力,逐渐丰富了课程内容的体系.同时,在体系化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实验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从而实现高效学习.例如,在完成 小数乘法 的教学后,参照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弹性的分层作业,如学困生完成教材的基础练习,中等生完成章节练习,学优生完成拓展练习.即便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全部完成,教师也要适当地放宽题目完成期限,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逐级向下讲解,使得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有所收获,避免 一刀切 的题目讲解形式,实现规模化㊁体系化的题目训练,进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逻辑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其核心都是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了教案和学案在形式上的统一,最终通过学习评价的形式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整合.对于学习流程来说,各个要素之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因此,当单元整体教学进行逻辑关系的界定时,教师需要深度参照下述四个维度进行内容设计(如图1).图1㊀数学逻辑与学习逻辑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知识技能以及知识储备是关键的核心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根本,而学生的学㊀㊀㊀㊀㊀106㊀习态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是建立数学逻辑思维的推动力.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驱动模式既可以呈现教学目标,又可以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即沿着是什么㊁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反思活动逐渐深化学习路径.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外部学习转向内部学习的过程,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四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系统性地梳理单元知识框架,还要深度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和学习情况综合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实现高水准的课程设计.(一)从抽象到直观的认知升华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法的计算,并且能够进行竖式计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计算准确率不高的情况,而且在自我检查的过程中无法迅速找到问题错处.面对这样的情况,从本质上说还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计算的记忆仍旧停留在 数形 的计算形式上,尤其是对计算原理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表面,对抽象概念的理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此,教师可以深度采用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借助数射线以及草图模板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深度理解计算原理,进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方法.(二)从理解到应用的能力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将知识理解的思想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辅助学生深度理解已学的知识,同时在设计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促进学生深度了解计算技能的本质,最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还是课程知识点的 导演 ,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深度了解问题的要点与本质.(三)教学案例设计文章以沪教版 三位数加法 的教学活动为例,综合探究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三位数加减法是在学习 整百数㊁整十数的加减法 上的内容强化,在学习方法上也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知识要点的方法迁移,其计算方法上涵盖横式训练和竖式训练两种类型.从调研中可以看出,教师采用竖式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加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横式的教学方法能够突出更多的知识学习要点,让学生深刻感知并且总结竖式计算的核心计算流程.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系统地分析教学核心框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而综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适配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建立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如图2).图2㊀ 三位数加法 单元教学框架学生在基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而三位数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是低年级教学内容的延伸.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来说,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还需要对知识内容和知识核心要点有充分的理解,最终对各类要点知识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建立模型㊁应用模型和拓展模型,将单元主题和模型应用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走近数学学习的核心,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实现高质量的数学学习.结㊀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次全新升级,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开始采用这类学习方法,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深刻理解知识核心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采取不同的范式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进程中丰富数学知识学习内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ʌ参考文献ɔ[1]蒋澍.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报告(2016-2020年):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1):22-28.[2]林雁平.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及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22(1):89-92.[3]彭玉山.资源整合,深度学习: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3):29-31.[4]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5):51-53.[5]谷翠翠.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J].人民教育,2021(17):79.。
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再造
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再造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教学需要进行整体流程再造,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以下是一个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流程的再造方案。
一、前期准备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融合目标,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设计课程大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数学单元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3.教材选择:选择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材,并进行有效的编排和调整。
二、课前导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有趣的问题或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前预热:通过复习前置知识或讨论生活实例,让学生预热数学学习的主题。
三、知识探究1.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和前置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合作学习:在知识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问题解决1.提出问题: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引导解决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开展探究和评价解决效果。
五、实际应用1.探索实际应用情境: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探索和创新。
2.案例研讨:设计相关的实际案例或情境,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效果评估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反思与评价1.学习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反思,包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和团队合作的效果等。
2.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和小组活动的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课后延伸1.提供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3-02-17T03:45:51.9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第19期作者:刘成刚[导读]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要求教师在面向初中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立足于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对所教内容进行完善,还要在教学时应用大单元的策略去对个人的教学方式展开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单元学习的重点,从而将碎片化的知识在大单元的整合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持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刘成刚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 233700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要求教师在面向初中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立足于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对所教内容进行完善,还要在教学时应用大单元的策略去对个人的教学方式展开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单元学习的重点,从而将碎片化的知识在大单元的整合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持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背景展开撰写,讲解了实行单元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及如何提升单元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应当采用一些新式的教法,在教学中持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单元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潮流趋势,很多的专家、学者、教师都开始重视单元教学并且跟踪单元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也因此单元教学越发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要把单元教学的内容提前计划好,这样才能对单元教学内容展开设计,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单元教学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一)整合构建碎片知识单元教学的形式同单篇课文教学对照来看,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多,可以把单元内的教材重新整合。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课堂表现等逐步确定所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二者间的关联性,统筹谋划好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单元学习的重点、主题,把碎片知识融合起来,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等,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核心素养下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漂亮的大自然〞这个主题,编选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昆虫备忘录)这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编选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生动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
(荷花)描写了“我〞夏日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我〞沉醉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想象丰富,通过描写荷花的清新漂亮,表达了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大家交流关于“春游去哪儿玩〞的内容。
“习作〞要求写“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主要是让大家品味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识字加油站〞要求会认9个生字,“词句段运用〞主要是援助大家学会更恰当地运用词语,“日积月累〞提供了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让大家累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累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1.这一组课文言语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2.了解作者的言语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累积言语。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细心观察的根底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措施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援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发布时间:2021-04-28T11:42:36.37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作者:张新雅[导读] 基于学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在继承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分散式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张新雅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学校天津市 301700摘要:基于学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在继承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分散式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倡导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
数学大观念将数学变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具有概括性、永恒性和迁移性。
本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从“学科观”、“学生观”、“教学观”、“技术观”四个方面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观念;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学科观;学生观;教学观;技术观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纵向深入,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也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如钟启泉教授认为单元设计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根据一定主题展开探究叙事的活动,它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基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时代背景及我区新一轮小学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下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与主线。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1.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学科观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
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单元内容时,首先为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深化知识点间的关联。
图1 分数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2.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学生观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曹刚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面向初中二年级学生,主要教授的内容为上海的历史文化和
地理特点。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
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信息并做出判断;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1.上海历史文化概述
2.上海地理特点介绍
3.上海城市发展演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上海城市风貌,引起学生对于这
座城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知识讲解(35分钟)
a) 上海历史文化概述
老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上海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包括上海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b) 上海地理特点介绍
老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c) 上海城市发展演变
老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上海城市从旧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3.阅读训练(30分钟)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
例如:“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吗?”“上海有多少个著名景点?”“上海最高的建筑是什么?”等等。
4.思辨能力训练(30分钟)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为什么上海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你认为
未来上海会有哪些发展趋势?”等等。
5.表达能力训练(20分钟)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陈述,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上海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观点和感受。
6.总结回顾(10分钟)
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思考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阅读训练法
3.思辨能力训练法
4.小组讨论法
5.个人陈述法
六、教学评价方式
1.平时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课堂测试评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
3.课后作业评价:包括阅读材料分析、写作等形式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