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矿山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储量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矿山储量计算方法这档子事儿!你说这矿山里的宝贝,那可都藏得深着呢,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少,那可得有窍门。

咱就打个比方,这矿山就好比是一个大宝藏箱子,而我们要做的呢,就是想办法搞清楚这个箱子里到底装了多少宝贝。

那怎么搞清楚呢?这就有不同的办法啦。

有一种方法叫几何法,就像是给这个宝藏箱子量尺寸一样。

通过测量矿山的各种形状和大小,然后根据一些公式来计算出大致的储量。

你想想,这就跟咱平时量个桌子椅子的尺寸差不多,只不过这个规模可大多啦!还有一种叫地质统计学法,这可就有点高深咯。

就好像是通过分析宝藏箱子周围的各种迹象和特点,来推测里面宝贝的分布情况。

这得多厉害的眼光和判断力呀!再有就是类比法,这就像是你看到别人有个类似的宝藏箱子,里面有多少宝贝心里大概有个数,然后来估摸自己这个箱子里的情况。

不过这可得小心,可不能随便类比,得找合适的例子才行呢。

那这些方法都有啥优缺点呢?几何法简单直接,但是可能不太精确;地质统计学法听着就很厉害,但操作起来可不简单,得有专业知识才行;类比法呢,方便是方便,可要是找错了参照,那可就闹笑话啦。

你说这矿山储量计算多重要啊!要是算错了,那可不得了。

就好比你本来以为箱子里有很多金子,结果打开一看没多少,那不就白高兴一场嘛。

反过来,要是算少了,那不是亏大了,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就这么错过了。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计算方法,那开矿山不就跟瞎碰一样,全凭运气啦?那得多不靠谱呀!所以说,这些方法就像是我们的眼睛和尺子,能让我们心里有个数,知道该怎么去挖掘这个大宝藏。

总之呢,矿山储量计算方法可真是个大学问,得好好研究研究。

咱可不能马虎,得用对方法,才能真正搞清楚矿山里到底藏了多少宝贝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关乎着好多人的利益呢!你说是不是?。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1.黄金矿石资源评估黄金矿山的采矿工作首先需要对矿石资源进行评估。

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计算出黄金含量,使得产矿量和金品位能够合理地反映出矿山资源的质量。

矿石资源质量评估的常用指标有:a)金品位: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b)探明矿量:矿床地质储量经过采样分析确定的含金量,是确定矿石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

c)可采储量:探明矿量中可经济有效采购的黄金数量。

d)矿石贫化率:采供回矿的金品位与开矿时初采品位的比值。

2.采矿量和采购量计算采矿量和采购量是衡量黄金矿山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采矿量计算方法:采矿量=采矿面积×采透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开采系数其中,采矿面积是指矿山内正在实施开采的区域;采透高度是指采矿工作面的高度;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是指开采范围内矿层的平均厚度;开采系数是考虑矿层采矿条件差异的修正系数。

采购量计算方法:采购量=采矿量×金品位其中,金品位是单位质量矿石中黄金含量。

3.采矿成本计算采矿成本直接影响矿山的盈利能力。

采矿成本计算方法:采矿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其中,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成本是指生产使用的设备投入和维护费用;能源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费用,如电能、燃料等;材料费用是指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包括租金、管理费用等。

4.采矿效益计算采矿效益是衡量黄金矿山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

采矿效益计算方法:采矿效益=销售收入-采矿成本其中,销售收入是指销售黄金所获得的总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矿工艺、设备性能、市场行情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金矿资源的评价

金矿资源的评价

第五章资源评价6.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根据规范,结合矿山实际情况,采用一般工业指标,详述如下:边界品位 1.0×10-6最低工业品位 2.5×10-6矿床平均品位 4.5×10-6最低可采厚度0.80m夹石剔除厚度 2.00m无矿地段剔除标准:上下对应时10m上下不对应时20m低于可采厚度的富矿体按相应的0.8m•g/t值圈定矿体。

6.2 资源储量估算对象、范围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对象为采矿权范围内所有矿体。

估算范围:Ⅱ号矿体3~2勘探线间,标高为+75 m以上,9~15勘探线间,标高为+110 m以上;Ⅴ号矿体在9~3勘探线间,标高为+75~+150m;○7、○8号矿体原地质报告控矿工程范围;①、③、④、○13号矿体采空区范围,计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6.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诸矿体均呈缓倾斜薄脉状、似层状,产状稳定;矿体厚度一般较稳定,品位变化不大;取样工程分布较均匀,间距符合规范。

Ⅱ号矿体是本次核实的主要矿体,矿山多施工探采结合工程,边探边采,坑道和采场连成一片。

故采用地质结合开采块段法在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

其它矿体地探工程分布合理,故采用地质块段法在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

6.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6.4.1 平均品位的计算6.4.1.1 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计算 采用单样长度品位加权 计算公式: n21nn 2211l l l l c l c l c C +++++=单C 单——单工程平均品位(×10-6) c 1…c n ——各样品品位(×10-6) l 1…l n ——各样品长度(m ) n ——样品个数 特高品位的处理:单样品位高于矿体平均品位六倍的样品为特高品位。

处理特高品位前,首先对被视为特高品位样品的付样进行第二次内检分析。

当两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用第一次的结果作为待处理的特高品位值。

矿山储量计算的方法及技术

矿山储量计算的方法及技术

P=Q*C
式中 P —有用组分的储量(金属量);

C—有用组分的平均品位。
储量计算概述
各种矿产储量种类及计算单位 矿产储量的种类分体积储量、矿石储量和金属(或有用组分)储量 三类。 多数矿产以重量计算,通常单位为千克 ,如黑色金属(铁、锰、 铬)、一般非金属(磷灰石、钾盐、石棉等) 、稀有分散元素 (铌、钽、锗等)、一般有色金属(铜、铅、锌等)、稀少的贵金 属(金、银等);一般建筑材料、石英砂等非金属矿通常只计算体 积,单位为立方米。 各种矿产都要计算矿石储量,而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 还要同时计算金属储量。
定义
矿体圈定
储量计算是在矿体的一定界线内进行的,按工业指标的要求,在储量 计算图纸上圈出储量计算边界的工作称矿体圈定。
矿体圈定
矿产工业指标
定义
简称工业指标,它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产工业部门对矿 产质量和开采条件所提出的技术标准或要求。
它是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计算 矿产储量应遵循的标准。
矿体圈定
地质推断法
根据所掌握的控矿地质规律和矿体变化规律,推定矿体边界。 根据岩性推断
当矿体的形成与某类岩石分布有关时,矿体的边界。 第二篇 矿山 资源储量预测勘查与矿山经济实用管理可根据岩性递变处作为矿体 的边界
根据构造推断 当矿体的分布受某一类构造控制时,应研究构造的性质和特征,对 矿体进行推断
计算矿体(块段)体积
利用矿体(块段)的面积乘上平均厚度得到矿体体积
V=S*M
式中V —矿体的体积;

S —矿体的面积;

M—矿体的平均厚度。
利用立体几何中各种体积公式计算体积。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实例二:某煤矿储量计算
煤层厚度与面积测量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测量煤层的厚度和面积。
煤质分析与发热量测定
采集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测定煤的发热量等指标。
储量计算与评估
根据煤层厚度、面积和煤质数据,计算煤矿的储量,并进行分类和 评估。
实例三:某铜矿储量计算
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收集铜矿床的地质资料,研究其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石 类型等特征。
矿产资源储量计 算
目录
•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01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富 集的、具有经济意义的、能够被开采 利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矿产的数量 。
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数学模型和算法 被引入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等,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合利用多源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可 以更加准确地刻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分布,进而提 高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精度。
可行性原则
储量计算应考虑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 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储量的可开采性和 可持续性。
02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勘查方法与程序
地质填图法
通过地质填图了解矿区的地层、 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为进 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物探法
利用物理方法探测矿体或矿化带的 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常用的 物探方法有重力、磁法、电法等。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断面法、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三角形法及最近地区法等。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和所用勘探方法,选择合理的储量计算方法。

然后在各种综合图上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边界,划分矿体块段,计算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密度、矿体面积以及含矿系数等参数。

最后按公式计算块段金属储量,累计块段金属储量为矿体(或矿床)金属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质专家。

大桥金矿Ⅰ-1矿体地质储量估算

大桥金矿Ⅰ-1矿体地质储量估算

大桥金矿Ⅰ-1矿体地质储量估算
李社平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2017(038)005
【摘要】地质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估算.大桥金矿Ⅰ-1矿体具有层状、倾角缓、厚度大等特征.结合多年地质找矿成果,采用水平平行断面法,对大桥金矿Ⅰ-1矿体划分了98个小块段矿体,并对其地质储量进行了估算,获得大桥金矿Ⅰ-1矿体工业矿体与低品位矿体总矿石量202.69万t,Au总金属量4 013 kg,Au平均品位1.98×10-6 .查明了大桥金矿Ⅰ-1矿体部分资源/储量,为下一步大桥金矿Ⅰ-1矿体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障.
【总页数】6页(P29-33,38)
【作者】李社平
【作者单位】甘肃大冶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66;P624.7
【相关文献】
1.龙头山金矿床Au 9号矿体地质特征及资源/储量估算 [J], 王军平;陈冬;李海;李青云;肖振;陈国良
2.铜官山铜矿床金矿体的发现和金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 [J], 赵守恒;高锡根
3.铜官山铜矿床金矿体的发现和金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 [J], 赵守恒
4.SD法在金矿资源/储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阎家疃金矿床
(3)-1号矿体为例 [J], 李爱民;郭美丽;张琪彬;张朋;林鹏;付慧
5.山东莱州曲家矿区金矿成矿背景、矿体特征与资源储量估算 [J], 刘明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一、出矿品位(g/t)1、计算公式: 出矿品位=出矿量中含金属量(g)/出矿量(t)2、计算说明:(1)出矿品位一般以坑口取样化验为准,如无手选作业时也可以选矿厂入选品位为准。

如果选厂同时处理外单位的矿石或者有外购矿石时,应以处理自产矿石的品位为准。

(2)出矿量应与矿山作业量中的出矿量数字一致。

(3)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时,应按选厂回收率的口径分别计算。

二、采矿损失率(%)损失率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计算方法。

(一)直接法:凡采矿以后地测人员能够进入采场进行工作的矿山(如采用浅孔留矿法、全面法、充填法的矿山及露天矿山),应采用直接法计算采矿损失率。

其计算方法如下:1、按矿石量计算:采矿损失率=区域矿石损失量(t)/区域地质储量(t)×100%2、按金属量计算:采矿损失率=区域矿石损失所含金属量(g/kg)/ 区域地质储量所含金属量(t)×100%3、计算说明:(1)采矿损失是指从矿房、矿柱开采时起至放矿结束为止,全过程中的损失,包括采下的矿石损失量、未采下矿石损失量和非开采损失量。

(2)矿房或矿柱的实际地质储量,是指在原提交的地质储量基础上,经过在开采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实际测量编录重新计算的储量。

(3)对露天开采所采下的矿石和混入的围岩(表土)量,如果采用直接法计算,同样应采用地质编录和测量采剥边界的作图法来确定。

(二)间接法:凡采用阶段和分段崩落法的矿山,采矿后地测人员难以进入采场进行工作时,应采用间接法计算损失率。

计算公式:100⨯⨯⎡⎤⎢⎥⎣⎦区域出矿量(t )平均出矿品位(g/t )-围岩平均品位(g/t )采矿损失率=1-%区域地质储量(t )平均地质品位(g/t )-围岩平均品位(g/t ) 三、矿石贫化率(%)根据采矿方法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来计算。

(一)直接法:凡地测人员可进入采场内进行工作的矿山(如采用浅孔留矿法、全面法、房柱法、充填、支柱法采矿的矿山和露天开采的矿山),应采用直接法计算贫化率。

图古日格金矿储量计算估值案例

图古日格金矿储量计算估值案例

1.2 建立地质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
1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对项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建立了一套 3DMine 软件能接收的数据格式, EXCEL 格式。各数据表的结构见表 5-1。
3
表 5-1 表名 定位表 测斜表 化验表
地质数据库数据表结构 最大孔深
基本字段 工程号 开孔坐标 E 开孔坐标 N 开孔坐标 R 工程号 深度 方位角 倾角 工程号 从 至 样长 Au
原始品位(g/t) 57.84 32.48 156.58 39.26 80.74 27.38 25.31 53.59 77.99 33.17 26.86
处理后品位 (g/t) 20.11 18.63 16.10 18.14 20.83 6.32 4.71 6.43 9.78 9.78 5.89
4 建立块体模型 块体模型是在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形态,按照一定 规格尺寸,把空间连续的模型离散化,即把矿体模型空间区域划分成许多小块, 通过给每个小块赋属性值,比如质心点品位、块比重等,最后统计所有块体得出 总储量、平均品位等。 用单元块去填充模型覆盖的区域,很难从形体上反映矿体及其他岩体情况, 因此,采用块体模型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在实体边界处采用次级模块对单 元块细分,以确保块体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矿体或其他实体的几何形态(南格利, 2001) 。 对于任何异形的包络体(矿体或采空区) ,都可以在其内部充填规则的方块 (块体) ,相对应的每个小块体都会有一个质心点,在质心点上可以存储所有的 属性信息。由于品位分布是在资源中受地质因素控制而明显存在的,需要形成一 定约束条件下的品位模型, 通过计算约束在矿体内部的块体或加权累加求出相应 范围的资源量和品位。 块体模型估值的基础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其中样品的品位是估值的依据。对 样品品位 3DMine 为块体模型的子块估值提供了很多算法,比如地质上常用的最 近距离法、距离幂次反比法和克里格法等。 在块体模型应用中,3DMine 结合了碰撞检测技术,即是在空间通过块体与 实体边界、 表面模型、 多边形线框等交差计算, 可以约束出任意空间范围的块体, 从而得到相应块体的体积量和品位值(霍根虎,2008) 。 根据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此矿区需要建立一个有旋转角度的块体模型,并 且角度值为 45 度,块体模型的空间范围是由软件系统直接自动给出的,它能够 包含整个矿体模型,块体的尺寸的大小则是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探矿工程控制 网、矿山的生产实际等情况来确定的。一般来讲,单元块越大,估值的圆滑程度 就越强,整个区域内所有单元块的估值结果就越平均,从而反应不出矿体内部品 位的变化特征。因为矿体比较薄,所以在设置块体尺寸时参数设置比较小,依据 块体与矿体的拟合程度设置参数为 2*2*1,次级块尺寸为 1*1*0.5。 下面就是图古日格金矿西区约束后的块体模型,共 1923884 个块体,由于块 体的数量较大, 在显示块体边界时速度非常慢, 因此图中显示的是块体的质心点。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及指标计算公式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及指标计算公式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一)岩石、矿石、废石、脉石、围岩(1)岩石:是指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

(2)矿石:是指在现代技术水平下,能加以提炼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3)废石:已采下的不含矿的围岩和夹石的通称。

(4)脉石:矿床生成过程中,常与其它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或矿物拌生在一起,此种岩脉的通称。

(5)围岩: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围岩,一般指矿床的上盘和下盘的岩石。

(二)矿体、矿床、工业矿床(1)矿体: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产生在岩石中,并且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

(2)矿床:是指一个矿体或数个生成在一起的相邻矿体的总称。

(3)工业矿床:根据矿山的地理、地质和经济条件,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叫工业矿床。

(三)产状是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

黄金矿床的产状根据其形状、厚度、倾角来确定。

其分类如下:(1)按矿床形状可分为:层状、脉状、块状等。

·(2)按矿床厚度可分为:1)极薄的——厚度为0.8m以下2)薄的——厚度为0.8~2m3)中厚的——厚度为2~5m4)厚的——厚度为5~20m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2)缓倾针的——倾角为5°~30°3)倾斜的——倾角为30°~60°4)急倾斜的——倾角为60°~90°(四)地质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五)工业指标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

它是储量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三级矿量(又叫生产矿量)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的可采储量,叫做生产矿量。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和矿区开采情况来进行。

常见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测量法:通过对矿床的实地测量和采样,直接获取矿石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出露较多、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

2. 面积法:根据已知的矿床面积和矿石的平均厚度、密度等参数,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且不易出现矿体变形或断裂的情况。

3. 体积法: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剖面和钻探数据的分析,计算出矿石体积,并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推算出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结构复杂,矿体形态不规则的情况。

4. 库存方法:根据已知的矿石产量和库存量,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和产量曲线,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区已有一定的开采历史和数据积累的情况。

5. 概率法: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将矿床的储量估算问题转化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问题,通过对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参数回归等方法,推算出矿床的储量及其不确定性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复杂,数据不完整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数据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估算,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同时,矿产储量估算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目前已有的储量计算方法很多,下面着重介绍找矿,评价阶段常用的算术平均法和地质块段法。

(一)算术平均法该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改变为一个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状体,其周边就是矿体的边界。

计算方法是先根据探矿工程平面图(或投影图)上圈出矿体边界,测定其面积(若为投影面积,需换算成真面积。

见后面块段法的面积换算)。

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体重。

最后按下面公式计算:矿体体积:V=SxM式中:V一矿体体积(下同);S一矿体面积;M一矿体平均厚度。

矿石储量: Q=VxD式中:Q一矿石储量(下同;D一矿石平均体重。

矿体金属储量:P=QxC式中:P一金属储量: C一矿石平均品位。

(二)地质块段法地质块段法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法的一种,其不同之处是将矿体按照不同的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矿床的开采顺序等划分成数个块段,然后按块段分别计算储量,整个矿体储量即是各块段储量之和。

具体计算方法是首先根据矿体产状,选用矿体水平投影图(缓倾斜矿体)或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在图上圈出矿体可采边界线,按要求划分块段。

然后分别测定各块段面积S (系矿块投影面积),根据各探矿工程所获得的资料,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块段的平均品位C,平均体重D和平均厚度M(为平均视厚度,即垂直或水平厚度)。

因为矿体的真面积与真厚度之乘积等于投影面积与投影面之法线厚度之积具体按下面步骤计算:1.块段体积:V=S x M如果测定的面积为块段的垂直投影面积,则块段平均厚度M为块段的水平厚度;若测定的面积为块段的水平投影面积,则块段平均厚度为矿块的垂直厚度。

2.块段的矿石量:Q=V XD3.块段的金属量:P=QxC矿体的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

如果计算时采用的矿体平均厚度为真厚度,而面积是测定的投影面积,这时应把真厚度换算成视厚度(即水平或垂直厚度)。

或者将投形面积换算成矿体的真面积。

面积换算公式如下:S= Sˊ/sinβ式中:S一矿块真面积;Sˊ一矿块投影面积;β一矿体倾角。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储量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对于自然资源储量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特性、勘探程度等。

一般来说,储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计算和定量计算两种。

定性计算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的了解,进行判断和估算储量的方法;而定量计算则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1.储量估算公式: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这是最基本的储量估算公式,适用于大部分资源的储量计算。

其中,面积是指矿区的有效面积,厚度是指矿床的厚度变化范围,含量是指矿石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

2.矿石储量计算公式:矿石储量(Reserves)= Ore量(Ton)×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 平均密度(Density)这个公式适用于矿石储量的计算,其中矿石量是指矿床中矿石的总量,含量和回收率的含义与上述公式相同,平均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

3.煤炭储量计算公式:煤炭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碳量(Carbon)× 回收率(Recovery)/ 煤炭特征常数(Coal constant)这个公式是适用于煤炭储量计算的公式,其中面积和厚度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含碳量是指煤炭中含有的可燃烧碳的百分比,回收率是指从煤炭中提取出可用的煤的百分比,煤炭特征常数是根据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储量计算只是对资源量的估算和计算,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资源量。

由于地质勘探的难度和成本,矿床中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遗漏或无法探明,因此实际开采的资源量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或计算,用以确定其在储存区域内的总量或可采的量。

储量计算是资源开发、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对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地下水资源等的管理和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能源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石油储量的计算通常基于石油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石油储量=石油藏体积×有效含量其中,石油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石油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天然气储量的计算也是基于天然气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天然气储量=天然气藏体积×有效含量天然气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天然气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煤炭储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煤层的体积和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煤炭储量=煤层体积×含量煤层体积通常通过地质勘探技术获得,含量是指煤层中可用煤炭的含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如下:矿石储量=矿石体积×含量矿石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含量是指矿石中可用金属元素的含量。

非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与金属矿类似,也是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进行计算。

稀有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通常与金属矿类似,计算方式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地下水的可用量和地下水含水层的厚度。

下面是地下水资源储量计算的一种简化公式:地下水储量=可用地下水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其中,可用地下水量是指在可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总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之一,实际情况可能因资源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对资源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计算和评估。

板状金矿体的资源_储量计算方法

板状金矿体的资源_储量计算方法

内单工程数 。
如组合工程内单工程分布不均匀 、厚度
变化较大时 , 常以加权平均法来确定其厚度
和品位
n
n
∑mi li
∑Ci mi li
m组
=
i =1 n
, C组
=
i =1 n
,
∑li
∑mi li
i =1
i =1
式中 : li 为组合工程内各单工程的控制长
度 。在由钻孔组成的深部组合工程中 , 如矿
体岩心直径有异 , 也应作为加权因素 。
接 , 否则为负号连接 。如果是钻孔岩心样
品 , 上述结果还应除以矿心采取率 。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小型工程 (浅井 、
短坑 、暗井等) 同时含有 2 排以上的样品 ,
这些样品因其网度过密 , 应平均综合为 1 个
单工程 (图 1 之 QJ1 及 TJ1 ) 。 另外 , m水 = mΠsinα, m水 为水平厚度 ,
即样品厚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
m垂 = mΠcosα, m垂 为垂直厚度 , 即样
品厚度在垂直面上的投影 。
m投 = mΠ(cosθcosφ) , m投 为投影厚度 ,
设矿体某段走向长度为 l , 厚度为 m , 斜深
为 h , 则其体积为 l ·m ·h 。当该矿段投向
垂直纵投影面时 , 矿段走向与投影面方向的 夹角设为θ, 矿段倾角与块段平均倾角之差 为 φ, 这时投影矿段长度为 lcosθ, 投影斜 深为 hcosφ, 矿段体积可以表达为 lcosθ · m投 ·hcosφ; 当采用水平纵投影时 , θ的取
以上计算的是块段的投影面积 , 其斜面 积 ( S) 可通过矿体的平均倾角 (α) 求得
S = S投 Πsinα(垂直投影) ,

矿石金属量计算公式

矿石金属量计算公式

矿石金属量计算公式
矿产储量计算法是计算矿产地下埋藏量的方法。

矿产储量包括体积储量、矿石储量和金属储量三种;对不同矿产,要求计算不同的储量。

建筑材料一般计算体积储量,煤及黑色金属只计算矿石储量,铀矿及稀有、有色金属矿床则需计算金属储量。

一般计算公式如下:V=S·M;Q=V·D;P=Q·C。

式中,V——计算部分的(下同)矿体体积(m3);Q——矿石储量(t);P——金属储量(t);S——矿体的投影面积(m2);M——矿体在投影面法线方向上的平均厚度(m);D——矿石的平均密度(t/m3);C——矿石的平均品位(%)。

首先应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和所用勘探方法,选择合理的储量计算方法。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断面法,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三角形法及最近地区法等。

再在各种综合图上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边界,划分矿体块段,计算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密度、矿体面积以及含矿系数等参数。

最后按公式计算块段金属储量,累计块段金属储量为矿体(或矿床)金属储量。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矿产储量计算将广泛采用电算技术。

应用电算技术计算储量的一般步骤是:选择计算方法,拟定计算公式,确定计算方案,编制计算程序,输入程序和原始数据,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计算并输出结果。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及指标计算公式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及指标计算公式

黄金矿山采矿常用名词解释(一)岩石、矿石、废石、脉石、围岩(1)岩石:是指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

(2)矿石:是指在现代技术水平下,能加以提炼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3)废石:已采下的不含矿的围岩和夹石的通称。

(4)脉石:矿床生成过程中,常与其它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或矿物拌生在一起,此种岩脉的通称。

(5)围岩: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围岩,一般指矿床的上盘和下盘的岩石。

(二)矿体、矿床、工业矿床(1)矿体: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产生在岩石中,并且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

(2)矿床:是指一个矿体或数个生成在一起的相邻矿体的总称。

(3)工业矿床:根据矿山的地理、地质和经济条件,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叫工业矿床。

(三)产状是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

黄金矿床的产状根据其形状、厚度、倾角来确定。

其分类如下:(1)按矿床形状可分为:层状、脉状、块状等。

·(2)按矿床厚度可分为:1)极薄的——厚度为0.8m以下2)薄的——厚度为0.8~2m3)中厚的——厚度为2~5m4)厚的——厚度为5~20m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2)缓倾针的——倾角为5°~30°3)倾斜的——倾角为30°~60°4)急倾斜的——倾角为60°~90°(四)地质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五)工业指标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

它是储量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三级矿量(又叫生产矿量)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的可采储量,叫做生产矿量。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讲稿)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讲稿)

Au/(g/t) 1.05 平均
Au3.27g/t,厚度8.88m
说明:①3、4、7号样品为表内矿,中间夹5、6号样品为 表外矿,因两侧工程无对应表外矿,因此一起并入计算表内矿; ; ②根据“穿鞋戴帽”原则,在不影响表内矿圈定的前提下,上、 、 下可以带进一个夹石剔除厚度的表外矿,因此,2号、8号也参 加一起计算表内矿。1号样品已经超出2.00m夹石剔除厚度范围, , 故不能划入; ③经试算结果,2—8号之间符合表内矿要求,金品位3.27g/t, 单工程矿体厚度8.88m。
1、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的关键环节,矿体 圈定的原则必须遵循地质规律。 2、必须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 据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 有益有害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蚀变矿物 的分布和组合,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等因 素综合确定,不能“见矿连矿”。 3、储量计算应严格按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所 圈定的矿体形态应与矿体的自然形态基本 一致。
Au4.09g/t,厚度4.10m Au4.09g/t,厚度4.10m
剔除
3.01g/t,1.70m
剔除
说明:①5、6号样品为夹石,但厚度尚不足2.00m(只有 1.90m);②若不剔除,把2—7号样品全部加权平均,则全部 变成表外矿,金2.91g/t,厚度6.90m; ③将4号样与7号样比较,4号样品品位高于7号样品;④比较结 果,应把下部低品位的7号样品5、6号样品一起作为夹石剔除; ⑤计算结果,5—8号样为表外矿,金品位1.56g/t,厚度3.60m, 假如不是连成一片,或相邻工程对应部位不存在表外矿体, 则该表外矿无实用价值,可以不单独圈出。
表3 表内矿单独分支或合并到表外矿
样品 厚度/m 1 1.50 2 3 4 5 6 0.98 2.80 7 0.90 3.50 8 2.20 1.50 9 1.10 2.50 10 1.20 0.50 11 1.10 0.30 12 1.50 0.10

金矿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储量计算方法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2008-10-27 17:38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的储量计算方法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

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5)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投影面方位的确定,要垂直勘探线,即与矿件平均走向线平行。

(2)绘制标高线与勘探线,作为投影图的控制网。

标高线应与勘探线剖面图上的标高线一致。

勘探线在图上为铅垂线,其在图上的间距为勘探线的实际间距。

(3 )矿体出露线的画法。

在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方位线上,按其标高及其与邻近勘探线垂直距离转绘到投影图上,然后连接各点成一曲线,即为矿体出露线。

在矿床评价阶段,不具备精测大比例尺矿床地形地质图时,可根据各实测的勘探线剖面上同一矿体的出露标高点,投绘到投影图上相应勘探线的标高位置,然后参照各勘探线之间野外矿体出露的地形起伏情况连结各点,即为地表矿体的大致出露线。

(4)探矿工程的投绘①探槽的投绘。

可与矿体地表出露线的画法同进行,投影方法相同,只要在矿体地表出露线上,在相应的探槽位置,根据探槽的宽度和实际深度作凹形,注明探槽编号。

②沿脉坑道的投绘。

根据坑道(中段)地质图,取其平行投影方向的投影长度,按中段高度转绘到投影图上,画出2一3mm宽的两条平行的水平线即可。

③穿脉坑道的投绘。

根据穿脉坑道与犷体中心线的交点及其邻近勘探线的垂直距离,按坑道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

④钻孔的投绘。

根据勘探线剖面图,按所在钻孔的见矿标高(钻孔与矿体中心线的交点标高)投绘到投影图上。

当钻孔偏离勘探线时,应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再投绘到图上。

(三)水平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缓(<450)时,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图件主要内容与垂直投影图相同。

只是图纸上以平面坐标网为作图的控制网,投影面为水平面。

编绘的基本方法为:1.绘制平面坐标网,正确地画上各勘探线的位置,作为底图。

2.按坐标法确定各地表再程及样槽位置,再从样槽位置确定矿体中心与地形表面的交点,参照地形地质图,连接各交点即为矿体露头线。

3.沿脉工程按其水平投影位置及水平投影长度画出。

4.钻孔见矿位置按钻孔与矿体投影基准面(以矿体中心曲面)的交点位置,转绘到投影图上。

若为斜孔,需求出该交点偏离勘探线的位置。

对于直孔,可直接根据地表钻孔坐标投绘。

三、金矿体的圈定(一)矿体圈定的依据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储量计算的矿体圈定,是以上级批准的工业指标为依据,同时结合矿床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

岩金矿床工业指标_的内容是:1.边界品位是指矿体与围岩.(含夹石)的分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单个样品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

例如,具体圈定矿体时,在一条连续采样的祥线上,均以单个样品来衡量,其中除不能剔除的夹石样品外,其余样品均应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要求。

2.最低工业品位又称最低可采品位或工程平均品位。

它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单工程的最低平均品位。

是圈定工业矿体姗分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夕嘴量的依据。

在岩金矿床中,对品位变化很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的矿体,最低工业品位可用于块段以至矿体,即在块段或矿体中,允许个别工程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但不允许有连续两个工程低于最低工业品位。

3.矿床平均品位指矿床应达到的平均品位。

它用来衡量金矿床矿石的贫富程度,也是衡量矿床在当前是否值得开发利用的一项标准。

一般低于该平均品位的矿床,就不能进行矿山建设。

4.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指真厚度)要求,小于这一厚度的不得视为矿体。

5.夹石剔除厚度是指矿体(层)内的岩石或达不到边界品位严求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并的最小厚度(指夹石真厚度)。

等于或大于此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夹石需并入矿体样品计算储量。

6.米.克/吨(m .g/t)值常用于脉金矿床。

当单层矿体真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富时,用矿体的厚度乘以该矿体样命的品位,即称之为米·克/吨值。

凡米·克/吨值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的乘积者,仍可视为矿体,参加储量计算.7.无矿段剔除长度及高度除该指标对脉金矿床己成为一项重要指标。

它用以解决矿体的连续性,是对矿脉沿走向和沿倾斜方向无矿段应剔除长度或高度的规定。

根据以往岩金矿床地质普查勘探的情况和目前矿床建设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兹将目前岩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提供如下:边界品位1一2 g/t;最低工业品位.3一5 g/t;矿床平均品位5一8 g/t;夹石剔除厚度2一4m;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10-15 m ;上下坑道不对应时20-30m;多无矿地段剔除高度以半个中段或一个中段高为准。

(二)矿体圈定的步骤和方法圈定矿体时首先确定矿体边界基点,然后通过基点划出边界线。

矿体的边界线主要有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和矿石类型的边界线等。

矿体的连接与圈定,常在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和用储量计算的投影图上进行。

其步骤是先在单项工程内圈定矿体,然后在平面上或剖面上连矿。

1.矿体零点边界线的圈定方法零点边界线,也就是矿体的尖灭线。

它是指矿体厚度为零或品位降低至边界要求的各点的连线。

具体圈定零点边界线时,可有两种情况:(1)当相邻两个探矿工程中,一个工程见矿且达到工业要求;另一个工程未见矿,则边界基点应位于两工程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用有限推断法确定,其具体圈定的主要方如下:①中点联线法: 以两工程间距之一半为中点,这些中点的联线即为零点边界线,也叫有限外推外部边界线。

这种方法常以一定的探矿工程密度为依据,对距离见矿工程太远的无矿工程一般不予考虑。

②自然尖灭法: 当掌握矿体的变化规律是向边缘逐渐尖灭时,可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根据矿体自然尖灭的趋势推定矿体的尖灭点,将这些尖灭点投绘到垂直或水平投影图上,连结各点即为有限外推的零点边界线。

(2)当矿体边缘工程见矿,在其外部再无工程控制时,从边缘工程向外推断,常用无限外推法确定。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方法是用简便的几何法向外推定。

几何法是以矿体边缘见矿工程画出的边界线为基础,结合矿体的形态变化规律,适当向外推断一定距离作为矿体边界。

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按勘探工程间距推定, 一般外推的距离等于勘探工程间距的一半。

②依据开采系统推定, 矿体的外部边界线以最下一个中段向下外推一个到两个中段距离,用坑道勘探的脉状矿体常用此法。

③根据矿体已揭露部分的规模进行外推,有以下三种方法:a.三角形法:即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走向长度的一半, 此时外部边界为三角形。

b.长方形:矿体推定深度为矿体沿走向长度的1/4,外部边界推定为长方形、C.对等轴状矿体如矿巢、矿瘤等。

外推边界常用锥形或半球形,其推测深度为平均直径的1/2。

2.矿体可采边界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是根据最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米.克/吨值所确定的平衡表内可采矿量的边界位置。

在岩金矿床圈定矿体中,多数矿床采用直接圈出可采边界,而不圈出零点边界线。

可采边界圈定的具体做法如下:( 1)在沿矿体厚度方向揭露的单项工程上圈定可采矿体。

音先按照连续取样的样品分析数据,用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来圈定,对于夹在矿体内小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凡是小于或等于夹石最大剔除厚度(指连续厚度)者,应圈入矿体,反之则应圈为夹石。

这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经计算后,其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平均品位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则圈定为表内矿石。

这时若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则应圈定为表外矿石。

②如果单项工程从边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样品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则应计算米.克/吨值,计算后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要求的米.克/吨值时,即可圈定为表内矿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