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开流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开流文化

要想树一方文化,必须有一方文化的历史底蕴,否则,便是无源之水。鸡西地处北大荒的门户和腹地,有些人说“不仅是地理上的北大荒,也是文化上的北大荒”。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新开流文化从历史上看内涵博大精深,气势宏伟,其文化覆盖面地域广,是跨地域、跨国度,具有品位高、底蕴深的大文化。

鸡西地区以新开流古文化为源头,其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新开流文化的回望与梳理

在密山市东南部的大小兴凯湖之间,西起新开流、东至泄洪闸,有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200~500米的湖岗,把大小兴凯湖一分为二。1972年省考古队在新开流以东1.5公里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32座,鱼窖10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牙器和角器。考古调查表明,在整个湖岗地区广泛分布着文化遗存,且文化层堆积较厚。经测定,这是一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考古学上称之为新开流文化。它的发现为研究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民族起源、环境变化以及艺术起源、手工业发展、民风民俗演变等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可以说新开流文化是黑龙江东部文化之源,更有充分的理由说它是兴凯湖文化之源。

据考证,新开流先民属于通古斯——满族系统,被后世称之为肃慎族先民,也是今日满族的祖先,是当时黑龙江三大族系中的一支,可以说兴凯湖正是黑龙江东部文明的发源地。

由此可见,是肃慎族的先民们创造了新开流古文化,也可以说,是兴凯湖水养育了他们,那么,兴凯湖则是养育他们的伟大母亲,兴凯湖也是鸡西大地乃至黑龙江东部地区古代文明的摇篮,是伟大的母亲湖。所以说,新开流文化是最先点燃远古时代黑龙江地区文明的圣火,是这蔟圣火点燃了以后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之火、文化之火、生命之火,它是兴凯湖文化之源。

(一)黑龙江流域是满族人的故乡

我们现在已经弄清了兴凯湖“新开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它是满族祖先的发祥地这一重要论证。这就使在此之前关于鸡西地区属于北大荒,“天苍苍,野茫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那种无历史文化可言的说法被否定了。“新开流文化”说明,兴凯湖地区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马克思所说的“黑龙江流域是满族人的故乡”这一论断,更加说明黑龙江是少数民族满族主体部分居住区之一,而这个少数民族是从何而来,这个谜底被解开了:从兴凯湖岗“新开流”的史前渔村走出来肃慎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族——女真——满族。这个历史发展链条说明新开流文化的历史地位何等重要。我们没有理由不在此处树立一个历史标志性的纪念碑。这远远超过它仅仅是一个历史文物发掘地的简单概念。黑龙江省著名学者专家张泰湘推断,“新开流文化”是肃慎先

世的文化遗存。从我们近年来对三江平原所作的初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早从新石器时代起,满族的祖先就生活在以三江平原为中心的黑龙江流域,以后的肃慎、挹娄人也生活在这个地区,即在夫余东北千余里的张广才岭以东,不咸山(指长白山脉北支老爷岭和完达山)直至日本海的范围之内。到南北朝以后,挹娄人后裔勿吉人的一支越过张广才岭来到松嫩平原,排挤了原来久居于此的夫余族,形成了勿吉七部中的安车部和伯咄部。另一支来到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上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粟末部。唐代就是以此部为主体建立了我国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渤海国(公元698~926年)。还有一支勿吉人迁到绥芬河、图门江及俄罗斯滨海地区,排斥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北沃沮人,形成了勿吉七部中的号室部和拂涅部、白山部,以黑龙江、松花江汇流处为中心的勿吉人就是勿吉七部中最为强悍的黑水部。辽东由黑水部演变成了生女真人,生女真人在松花江下游建立了“五国部”,这一点从考古类型学上也反映得非常清楚。因从类型学上观察,同仁文化和五国部文化也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五国部和满族、赫哲族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形成满族主体部分的元代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最初都居住在牡丹江口一带,这里属于辽代五国部的范围之内。明初两部因和背后的兀狄哈人械斗被迫南迁。在南迁过程中,于东开原城即渤海国率宾府下辖的建州受明王朝册封为建州卫指挥使,从此才有了建州女真一名,在以后近200年的迁徙过程中,最终才形成满族共同体。从这个推论来看,这个满族共同体的祖先,其发祥地是在兴凯湖新开流地区,在他们从湖岗上走下来以后,一直在黑龙江、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这乃是兴凯湖古文化中最为值得研究的光辉一页。

(二)“海东青”的出土发现改写了鸡西地区的文明史

在“女真人生活的故地:今黑龙江省东部靠近兴凯湖附近的一处距今六千年的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用兽骨雕刻而成的带有脖颈的‘鹰首’。这件远古的工艺品是经过了精密的琢磨后才雕刻而成的。这件鹰雕是否与女真族有着直接内在的文化联系尚不可知。但是,至少它说明了在女真故地,‘鹰崇拜’的意识源远流长”(《金代黑龙江述略》,王禹浪著)。他又说:“在历史上,女真人一直是捕捉‘海东青’的能手,在长期捕鹰、驯鹰、放鹰的生活习俗中,女真人深深地了解了‘海东青’的性格。软弱、懒惰、贪生怕死在女真人那里没有任何地位。在女真人的整个民族精神世界里充满了‘鹰’气(俗称鸷劲)。以‘海东青’命名为自己的族称,正表达了女真人对‘海东青’热爱和敬仰的一片真情。女真人从不屈服于任何力量。然而却心悦诚服于‘海东青’。在女真人的心目中‘海东青’是最崇高、最神圣的英雄。我相信这种精神是女真人经历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才凝聚和积淀而成的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种精神充溢在大金(打败辽和宋两大帝国)和后金即满族的整个民族历史文化之中。因此“新开流”文化的提出,为我们研究鸡西地区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论据,从而也改写了鸡西地区的文明历史,即我们拥有六千多年的古文明。

新开流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东方之鹰”是女真人的图腾

据考证,新开流文化时期已产生了发达的陶器,但陶器的器形比较简单,仅有罐和碗之类,手工制作,一般是黑褐色或红褐色。但陶器上的纹饰却十分复杂。这些繁缛美观的纹饰一般都装饰在陶器表面的上半部,纹饰非常生动,是原始渔猎生活的真实反映,如鱼鳞纹就是兴凯湖中盛产的大白鱼和鲫鱼身上金翅金鳞的鳞片;鱼网纹是千孔百洞的鱼网的写照。可以推测,当时的先民已经可以利用野麻或树皮来编织鱼网,这是最早的编织物。

还有在新开流遗址出土的那件海东青鹰首骨雕,骨雕十分生动:勾嘴、圆眼、长颈,像一只引颈高飞的雄鹰。这件远古的工艺品是经过精密的琢磨后才雕刻而成的,鹰嘴的两侧部位刻有平行的短线,尤其是鹰的双眼雕刻得十分逼真,看上去给人一种目光内嫉、性情猛烈之感。这就是以后文献中常提到的“海东青”的艺术形象。那么,肃慎族的后裔“女真”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女真”的汉语译作“海青”(亦称海东青鹰),为专有名词,意即东方之鹰之意。这是一件罕世之宝,它的伟大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通过下面的肃慎先民及肃慎后裔几个历史时期发展脉络的历史考证,“新开流”古文化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民族传承的内在精神联系来证明,水波纹正是兴凯湖中滔滔湖水的形象写照。文化就是历史的投影,就是社会劳动和生活的浓缩和写照。文化是物质生活的反映,所以,这些纹饰都来源于兴凯湖岗上先民们的渔猎生活。

(二)新开流文化的渔猎特征

新开流文化遗址不仅有着丰富的陶器纹饰图案,而且还发现了早期的泥塑和角、骨、牙雕艺术。陶塑人首像类似近代赫哲族崇拜的“爱米”神像,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崇拜的偶像,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是黑龙江地区发现的最早泥塑艺术。新开流发现的一件鹿角雕成的“角鱼”是件罕见的艺术品,它很可能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物。新开流还出土了许多牙雕品,原料一般是野猪牙,6号墓出土的一双牙饰品最富有特色,它是用一双完整的野猪牙加工成的,将野猪牙末端从一面磨了斜面,前端磨成尖,近末端从一面磨成漏斗形圆孔,孔与末端之间削磨内凹,为系绳佩带之用。整个外形酷似一对“香蕉”,长13.8厘米。3号墓出土的一件骨匕,虽然是一件生活用具,但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古代的一切艺术来源于生产劳动,兴凯湖湖岗的先民们也同我国其他各民族一样,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并创造了有北方特点,即新开流文化特点的文化艺术,这种艺术带有强烈的渔猎文化特色。

新开流文化的第一次高潮

渤海国时,兴凯湖周围地区一西一东设府(东平府,安远村)九州,可见当时渤海国对兴凯湖周围地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是重视的,其位置是很重要的。由于渤海国的统治阶级积极投靠唐朝并受节制,渤海国社会政治经济一直处于安定的局面;同时渤海国也重视和周边民族友好往来,发展贸易,使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兴凯湖建设亦不例外,先说经济发展。

(一)文化促进经济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