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光的折射。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5. 巩固知识: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6. 拓展延伸:介绍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天文观测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安排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光的折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应用:眼镜、放大镜、光纤通信等10.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材,提供相关章节内容。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
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
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
教材分析 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
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重点:光的折射现
课例研究综 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然后以在宇宙中安放镜子的设

想,若要让太阳光正好照在我国的领土上,镜子该如何
安放才会恰到好处呢?它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么这规律
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
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 索光的反射定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 定律。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 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 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 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 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 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力分析 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
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
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策略选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
择与设计 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
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
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
象的实验结论。难点: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2、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本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于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是,光的折射现象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规律。

同时,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2)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
实验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
和认知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 教学策略选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 择与设计
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过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
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温故而知新简要复习"光的反射现象",设问:光
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表面发生反射外,
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先让学
教学过程 生观察几种现象:现象一:观察水中的游鱼由看到鱼时
光的传播路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
识。(4)。知识迁移、深化理解设问:如果让光从水 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情况会怎样呢?教师引导学生 猜想,画出猜想的光路图。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 的猜想?请同学们实际做一做试试看。学生接着继续探 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通过充分讨论很容易 得出结论: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也会发 生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光折射时的特点。并介绍 光的可逆性。为了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作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光路图。5.规律应 用、首尾呼应——师生共同解释现象(渗透 STS 思想) 现象一:水中断筷的现象(学生分析+多媒体动画解释 说明);现象二:折射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现象(安 全教育);现象三:视频演示说明雨后美丽的彩虹、海 市蜃楼、大气的折射等现象的原因。(书本 p86 生活、 物理、社会)课堂练习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题" 并指导学生完成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7、 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小结,8、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习题。3.预习第二节" 透镜"七、板书设计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 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 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 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①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②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现象: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 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 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 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 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 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 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 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 射.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小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我们认识的光的折射 现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规律,在光的折射中,同光的反射一样,光 路也是可逆的.其实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要多观察 并会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块四、折射规律的应用 1、结合教材P82图4.4-4,讨论有经验的渔夫是如何用鱼叉叉鱼的? 教师评价、补充:有经验的渔夫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的. 【例3】(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解析: 由于光的折射,当水底的光线由水中射入空气,在水和空气的交界 面发生折射,游泳者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比实际的 水底浅,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答案:漫画说明了游泳者所看到的水底实际上是水底发生折射所成 的虚像.由于虚像比实际水底向上发生了侧移,游泳者看到水的深度 比水的实际深度要浅,因此游泳者看到的水并不太深,导致误判从 而发生溺水事故.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能看见水中“折断”的铅笔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
1、什么叫光的折射
2、光线的偏折规律
3、光路的可逆性
4、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
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水折断铅笔”
[学生实验2]“空碗现硬币”
1、在玻璃杯中盛满水,把铅笔斜插到玻璃杯的底部,从侧面观察杯子,会发现铅笔好像折断了。
2、事先在空的碗里放一枚5角硬币,使硬币刚好被碗的边缘挡住而看不到。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另一名同学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海市蜃楼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产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初中物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光的折射》姓名教师姓名任教学科
初中物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3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 教材分析
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
备。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
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
象。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光的折射》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
射现象。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
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
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
(2)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 方向)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 线?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 呢?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 中,是斜射。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即时练习画光路图:让学生动手画光路图,并及时 指导。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利用多媒体,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
1.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实验观察、认识

教学策略选 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择与设计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
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使学生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活动中向预定的学
习目标探索前进,获得新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多训练,勤钻研”, 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从“学会”转化 成“会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期望的水平,学生对光的 折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不足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演示较多,学生动手画图较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光的折射》

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③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
教学目标 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性。)
学生刚刚学习光学,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了解,但 学生学习能
对物理研究的方式方法不理解,对生活中的物理感兴趣 力分析
却无力解释,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策略选
使学生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活动中向预定的学 择与设计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射⼊⽔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 过程与⽅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初步观察的能⼒(3)使学⽣进⼀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初步的探究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难点: 光线进⼊不同介质中,折射⾓和⼊射⾓的关系;⽤光的折射解释⾃然现象。

三、学法与教学⽤具学⽣采⽤分组探究实验、类⽐法进⾏学习;教学⽤具: 投影机、多媒体、光的折射实验装置、三⾓板、激光笔、和半圆形玻璃砖四、教学过程(⼀)、光的折射【教师活动】〖启发〗将筷⼦斜插⼊⽔中,看到筷⼦变的好像弯折了?筷⼦“弯折”的原因是什么?光从空⽓斜射⼊⽔中,光是如何传播的?介绍实验器材,⽔槽、激光笔⽩⾊的圆盘刻度盘、半圆形玻璃砖等。

【学⽣活动】1、讨论猜想:光在空⽓和⽔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实验:光从空⽓射⼊⽔中,空⽓射⼊半圆形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让⼩组汇报实验现象及发现师⽣归纳:光从⼀种介质斜斜射⼊另⼀种介质时,传播⽅向发⽣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让学⽣在⿊板上画出观察到的光路图,并试着定义⼊射光线、⼊射点、折射光线、法线、⼊射⾓、折射⾓。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上⾯实验中光折射时好像有什么规律,类⽐反射规律,你能猜测并概括⼀下吗?【学⽣活动】类⽐归纳:异侧,折射⾓⼩于⼊射⾓。

【师⽣活动】光发⽣折射时光路遵循什么规律呢?请各⼩组依据准备的器材设计实验⽅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分组探究内容⼀:光从空⽓斜射⼊⽔或玻璃1.当光从空⽓斜射⼊⽔或玻璃中时,折射⾓和⼊射⾓的⼤⼩关系如何?2.当⼊射⾓改变时,折射⾓如何改变?学⽣展⽰实验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光从空⽓斜射⼊⽔或玻璃中时,⼊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于⼊射⾓;当⼊射⾓增⼤时,折射⾓也增⼤;当光垂直⼊射时,传播⽅向不变分组探究内容⼆:光从玻璃或⽔中射⼊空⽓学⽣展⽰,得出结论:当光从⽔或玻璃斜射⼊空⽓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于⼊射⾓分组探究内容三:光路可逆实验学⽣实验并上台展⽰,得出结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光的折射》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折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篇1本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因为有“光的反射”一做铺垫,所以本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但本也有其独特的难点:1、利用玻璃砖做实验时看到的光线很多,借助明确要找哪条如何记录下。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实验证据时借助,学生不能很全面的总结,需要老师有规律的引导。

4、为了及时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练习画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利用光路图更好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总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困难。

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堂当中。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篇2光的折射在生活中很重要,并且是光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这节的教学时,我尽量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堂教学设计,遵循“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并想解决问题。

我设计的两个实验,一个是“折射断筷”,一个是“硬币上升”。

通过学生手边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体现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既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情境。

我觉得这是本节的一个成功之处。

《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
引言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问题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入,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有误:部分学生容易将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混淆,难以准确表达折射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亲自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3. 学生对实际应用的认识不足:学生对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够,对其重要性和意义缺乏直观的认识。

改进措施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 强调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的区别:在讲解折射定律时,我将重点强调其与反射定律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差异。

2. 增加实际操作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直观认识,我计划增加实际操作环节,例如使用玻璃棱镜和激光笔进行实验演示。

3. 引入实际应用案例:为了增加学生对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我将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例如光纤通信和显微镜的原理等,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结论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问题分析,我明确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的折射知识,并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学生对这门学科既好奇又陌生,每一节课对学生来讲都是新奇的,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物理学习还不是很熟悉,有些问题可能会答非所问,所以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来引导方向,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可以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感觉到科技的美妙。

效果分析:1、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引入时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画很好的让学生完成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对现象的解释理解。

效果较好。

2、在师生互动上,我感觉应该给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没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3、一些实验如“筷子插入水中”,可以教师现场教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4、本节课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师节奏缓慢,能渐渐引导学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后面通过光的折射现象,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乐趣。

教材分析: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小学对光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材通过前三节学生对于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成虚象,已经将对光的初步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因此在《光的折射》中关于折射的规律以及成虚象学生可以进行较快的知识迁移,化解了难度。

本节课将光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材中依然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物理学习打好基础,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评测练习: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2、.完成光路图。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海市蜃楼B.池水看起来变浅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4.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则光可能是()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课后反思: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引入时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画很好的让学生完成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对现象的解释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了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
教学目标 规律;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由折射引起的
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
生初步领略折射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
堂中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积极性!
教材分析 元教学的重点。在中招考试中,常与透镜联系,出一些
作图之类的考题。这节课主要包括:光的折射,折射现
象两个问题。这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
验、动脑思考、探究得出。.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
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
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知识目标: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
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以
及平面镜成像规律。但不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
介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
情景,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观察、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光的折射》

本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
的折射》,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
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
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6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从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来看,重视实验探究,关注学生的体验。

因此,本节课应合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建立折射概念,认识折射特点,探究归纳折射规律,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特点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两大部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安排了“观察光的折射”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光的折射及其特点,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及图片来例证生活中有关折射现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可以看出,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感知与体验;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学生的探究实验,但是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得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的最佳途径,并且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所需的大部分光学实验器材,学生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已经接触过并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因此,具有了一定的亲自实验的经验。

所以,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将增加光的折射探究实验,并设计“池水变浅”等体验实验,给学生搭建亲自体验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性体验,在实验过程中体悟物理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们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来学习光的折射,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并能使用一些光学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本节课可采用类比光的反射探究过程来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从而归纳总结出折射规律。

但学生对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感性认识与积累比较少,“筷子弯折”“又见硬币”“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现象可能只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识并注意观察过,因此,本节课要利用生活中的简易物品,再现这些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折射的神奇,领略物理的美妙。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变化。

2. 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色散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变化。

3. 讲解折射定律: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折射定律的内涵。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折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结合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透明介质(如玻璃、水)、激光笔、实验桌、实验架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3. 参考资料:光的折射相关论文、教材、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 第二课时:折射定律的讲解与应用。

3. 第三课时:光的色散现象的讲解与实验。

4. 第四课时: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教学评价与总结。

九、教学拓展1.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拓宽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一、实验器材:玻璃砖一块、大头钉四枚、硬纸板一片、铅笔、橡皮、刻度尺、量角器
二、实验步骤:
1、把玻璃砖平行放在硬纸板上,画出边界
2、在玻璃砖的一侧任意A、B两点固定两枚大头钉并用直线AB连接交界面与B点(与玻璃砖界面不垂直)
3、在玻璃砖的另一侧C点固定第三枚大头钉,同时遮挡住第一、第二枚钉子并连接BC
4、在玻璃砖C点同侧的D固定第四枚大头钉,同时遮挡住第一、第
二、第三枚钉子并连接CD
5、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6、逐渐增大AB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345.
7、将AB两点改为与界面垂直,观察AB、与CD的关系
8从AB一侧逆着观察CD侧,说明现象
三、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结论:光的折射规律
1、、分居两侧
2、、、在同一平面内;
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
折射角入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5、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法线,
折射角入射角;
6、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7、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光的折射》学情分析
一、八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创设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2、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来实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光的折射》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的基本知识点,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解决相应的
光的折射的习题,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现象。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养成了以实验为基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一味的依靠和迷信教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的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在巡视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启发。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光学现象,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作铺垫就直奔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光折射的相关规律,并在得出规律后进一步深入讲解光的折射特点的广泛应用。

本节的教学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特点规律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建议
1.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以上入射光线的方向
2.光线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下来,以便于试验后的比较和结论的总结
3.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进行试验,这样会让更明确试验的做法
4.学生小组合作做实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讲解。

《光的折射》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折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
A.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的是( )
4、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
解释的是( )
A.小孔成像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
5、(2013·上海中考)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 )
A.0°
B.30°
C.45°
D.60°
6.(2013·德阳中考)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
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
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光的折射》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验为主,利用身边最常见的实验器材:硬纸板、大头钉、玻璃砖,将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理解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转化为肉眼可见的现象,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起来变得更加的容易。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不足:
1、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用时安排的不是太合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教学后学生没能够总结回顾课堂知识
2、在学生实验后,小组给出实验数据后,没能够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给出实验结论,而是自己代劳
3、课堂板书没有经过严密的设计,具有随意性
《光的折射》课程标准分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牛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