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研究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赢得了后世无数的赞誉和关注。
自陶渊明离世后的千余年间,他的田园诗不断被历代学者所研究、解读和传承。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总结五十余年来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历程,以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主要阶段和特点,分析各个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和价值。
本文还将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陶渊明田园诗的魅力所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综述,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历史背景与文学地位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乱世之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迷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应运而生,成为他表达个人情感、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载体。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田园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使得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种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使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被誉为"田园诗人",主要以田园诗歌为创作主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本文将从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进行研究。
自然景观是陶渊明田园诗歌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以田园自然为背景,描述了四季景色的变幻和大自然的美丽。
例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通过描绘菊花和山景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宁静的情感。
他在《桃花源记》中更是通过描绘桃花盛开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还体现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上。
他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田、农庄、农夫等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愉悦与安宁。
例如他在《饮酒·其二》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通过描绘与人群相隔离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拒绝世俗纷扰、诗意生活的态度。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更是通过描绘农夫忙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逃避的渴望。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丰富多样,通过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揭示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这些意象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更是对理想生活和人性追求的反映。
他的田园诗歌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意向研究与分析
36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意向研究与分析汤琛珺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摘要:陶渊明处于晋宋易代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归隐田园生活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其诗歌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抒情美、情趣黯然的意境美以及朴实无华的语言美,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其诗歌的主要意向。
关键词:陶渊明;意向;研究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出生在战乱年代,社会阶级矛盾和名族矛盾异常尖锐,在经历了五次仕而归,归而仕后,最终在“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二”的愤怒心境中离开了腐败的官场,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创作了许多重要的诗作,朴素、自然是陶渊明诗歌中的基本风格,本文将对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写作风格做简要分析。
一、朴实自然的抒情美感情是诗歌的生命。
陶渊明诗歌中的感情,好比山谷间的溪流,缓缓流淌。
诗人生活在远离喧嚣,恬静柔和的乡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间”,远村、方宅、草屋、绿树、鸡鸣、狗吠,仿佛身处于一个世外桃源中,诗人就这样生活在安详、宁静的乡村环境中。
陶渊明亲自体验躬耕的生活:“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拨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益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恬静、舒适的乡间生活和喧嚣腐败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刚刚从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的陶渊明,对农村的舒适田园生活倍感舒心。
“绝尘想”是指忘记官场生涯的痛苦记忆,生动形象的表达了陶渊明离开朝廷的坚决态度,同时也是开启田园生活的起点。
在田间劳作时,渐渐的和劳苦百姓找到了“话桑麻”的共同点。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相互间无拘无束,坦诚相待。
在这里没有朝廷上“雷同毁异,物恶其上”的残杀相害,也没有官场间的繁琐礼节,有的是恬静舒适的“奇文共欣赏”的平等生活。
与混乱的官场生活相比,陶渊明更愿意生活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耕耘生活。
陶渊明诗文研究
陶渊明诗文研究近千年来,诗人陶渊明作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被中国人民尊称为“白叟”。
他的诗文深受晚期唐朝文学的影响,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和态度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和西方文学史上都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陶渊明诗文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陶渊明出生于唐朝淝水(今江苏江阴),拥有唐宋诗歌文学各个优秀传统,但个性另类,走在小乡村道路上,追求自由、独立和抒情,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陶渊明的诗文写的是江南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大自然,描写的是蕴藉着思想的田园生活,而不是物质的欲望。
他的诗文通常有一种激情,清淡而简练,语言古雅而抒情,充满了深邃的含义。
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他把普通的诗文表达变成古典的抒情文学作品,在抒情的过程中又充满了想象力。
陶渊明的诗文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一方面他的诗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情况,生动描绘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美丽神韵,另一方面,他的诗文表达了自然、调和、乐观的态度,让人们对于生活有着更加美好的感受,学习到了思想、精神和道德上的得失。
此外,西方文学史中也充满了陶渊明的身影。
尽管陶渊明的诗文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和艺术方面的观念同样在西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如,在西方文学史中,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主张返璞归真,他们将陶渊明诗文中蕴藉着禅宗思想的自然风景和抒情描写,完美地融入他们的艺术境界,给西方浪漫文学带来了全新的思想灵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诗文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影响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学史,不论是在中国传统古代文学中,还是在西方文学史上,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品格和传统精神。
如今,许多学者仍然研究陶渊明诗文,并将他的思想精髓融入时代文化发展中,使他的古典思想与当代时代融合,以此感染更多的读者,使陶渊明诗文发扬光大,永恒不朽。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唐代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创作在中国汉唐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塑造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由此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意象。
本文将从诗歌题材、诗歌语言、诗歌细节等方面剖析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
诗歌题材是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最基本的意象,他的田园诗绝大多数题材均围绕着田园生活展开。
例如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人间世所未曾闻见、也未曾到达的奇妙山谷,这座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极度向往田园生活的表现。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以世外桃源为背景,描写了这处乐土的四季变化,生活景象等,使得这处世外桃源成为了一个神话般的田园,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外部美好的世界。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语言是其重要的意象元素之一,从语言层面营造出了诗歌所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宁静。
例如在他的《离骚》中,借道对于“中心之悔”的表述,以及对于草木花果、动植物、太阳星辰的描绘,来表现自然风光和田园情调。
这类描写使诗歌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体验感,让读者感受到和田园生活亲近交流的感受。
诗歌中的细节是让读者深入体验田园生活的重要形象。
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欲饮琼浆寻琼碎,欲得奇花觅奇蕊。
这里所描述的琼浆、琼碎、奇花、奇蕊等具有美好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通过对于灌木、竹树、溪流、田园村落等微小细节的描绘,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这种微小细节让诗歌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田园生活和陶渊明的追求。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拥有丰富的意象,从题材、语言、细节等多方面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惬意、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景象。
因此,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熠熠生辉的一笔。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主题、优美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思想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索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他深情赞美山水之美、四时之景,通过细腻而质朴的描写,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类的情感相融合,达到了既反映自然又抒发情感的效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通过描绘田园诗意和自然山水,表达了对闲适生活和自由心境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优美,并且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他的诗作以简洁明了的句子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为特点,既有浓郁的音乐感,又有清新脱俗的意境。
陶渊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他通过生动的描绘,有效地传达了美好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神奇和美丽。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
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他的《归去来兮辞》是一首对朝廷官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抨击,表达了他对清贫和自由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作也关心人民的疾苦,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他对现实的敏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使得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
他以自然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此外,他的诗歌思想深邃且充满人文关怀,批判了社会现实,并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给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无论是其诗歌的形式美还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陶渊明的诗歌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歌代表人物,其诗歌以自然风景为背景,以真挚情感为主题,以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为特征,是中华文明中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艺术为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自然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主题与自然环境相连,自然意象是其诗歌关注的核心,反映了该时期汉人关注自然美和传统美学的特征。
陶渊明常常通过先进的意象技巧和自然意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生命的价值和尊重。
(1)山水意象山水素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陶渊明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山水意象,即山川、草木、风景等自然元素。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樱桃等,描写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归去来辞》中的“到乡翻似烂柯人,旧业无成身将老”寄托了陶渊明对于家乡山水情怀的深深眷恋;《饮酒》中的“东篱采菊,炮石叩秋娘”则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真诚热爱。
陶渊明常常以自然意象来助推表现诗歌的真正意象,以此为代表他的诗歌具有生动明快、带有亲和力、触动人心、传达感情的作用。
(2)昆虫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也采用了昆虫意象,如《桃花源记》中的蝴蝶、蜻蜓,表现了闲适自在、勇敢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形成了引人入胜的诗歌世界。
(3)鸟兽意象陶渊明的诗作中还出现了一些鸟兽意象。
如《归去来辞》中“戏蝶洞仙桥,桥上红桃林”描写了一幅欢快的田园图景和热闹的鸟兽群像;《饮酒》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表达了内心的激情和享受。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大自然美好的生态环境与结构,并突出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情感意象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情感意象为主,情感在其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包括其对人与自然的情感,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感情的表达。
(1)人与自然的情感陶渊明不仅关注和描绘自然意象,也关注着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
如《饮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感情;《归去来辞》中的“山中应有千骑闪,何处更言归路近!”表达了陶渊明怀念家乡之情;《闲居赋》中的“春之醇也”,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之美。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陶渊明是个自命清高之人,他的和都是绝世佳作。
小编为你整理了陶渊明5篇诗歌的赏析,请看看!【1】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陶渊明,是中国唯一完整存世的“五代诗人”之一,他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三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一、诗歌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宋代张耒为主要参照,采取近体宋詩方式,创造出一种含蓄而空灵的句式,体现出一种伤感而沧桑意境。
他以趣析古人思想为主,理性的文人追求的是道德完善,表达的时候,总是用虚境来完美地表达出情感的力量。
2.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诗歌的最杰出之作,它歌颂了饮酒的自由快乐,也宣告了心境的自由和豁达,在韵律结构上组织得极为严谨有序,表达了自然畅快的情感和舒适勇敢的态度,是中国伟大诗人陶渊明有生以来写出的最完美之作,永在文坛发扬光大。
二、散文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散文大多着眼于古诗文,且多装扮成士大夫的文体,但又弥漫着他一贯的情调与愁思,传布着他的自然历史观与道德宗教观。
他的文章既有讽刺的口吻,又带有优美的语气,所描述的常常令人惊叹。
他的散文话语,时而秉性坦白,时而缜密简洁,简而又不简,真而又非真。
2.代表作品陶渊明最出色的散文著作《桃花源记》以桃花源为一切极乐之境,掠影历史变迁、时代状况,融合了他自然道德思想之中,突破物竞天择的论调,渴求极乐的精神自由,提倡思想的自由与世俗的反抗。
文中内容充满了诗意的咏叹,深邃的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研究陶渊明的学者,在文学史的变迁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辞赋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辞赋,大多欣赏古代伟大的历史和礼仪文化,重温古人的渊博知识和豪迈行为,多数充满理性思索,文风严谨,句式周密,充满人文气息,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现实社会的喜忧情态,多又铺展出宏伟壮观的山川景色。
2.代表作品陶渊明著名的辞赋作品是《杂录颂》,其辞严谨,朴实无华,能有如此层次分明的生动表达,更是陶渊明的主观把握。
此赋象征了他内心的深刻思考,倾注了当代各家看法、政治风气。
文笔犹如极富节奏的歌唱,隆重地表达了他充满爱国精神的文辞,凸显出他坚贞的品德和勇武的精神,也成为历史上古训著作的重要补充。
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
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一、本文概述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其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细致分析,揭示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陶渊明诗歌的典型意象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景物、田园风光、隐居生活等多个方面。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陶渊明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意象选择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和分析其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以期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文本解读、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
本文也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代文学理论和方法,对陶渊明的诗歌意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二、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意象陶渊明,作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意象层出不穷,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也是其诗歌魅力的重要来源。
陶渊明的诗歌中,山水意象尤为突出。
他以山为骨,以水为脉,描绘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空间。
如《归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南山,既是陶渊明眼中的自然景色,更是他心中理想的归宿。
他借山水的意象,传达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除了山水,陶渊明还常常运用植物意象,如菊、松、柏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饮酒》中,他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菊,既是他田园生活的象征,也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综述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综述(转载)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为历代士人所景仰。
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我国古代诗坛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田园诗,以陶诗为楷模,形成中国诗歌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趣。
他淡泊心志、洁身自好的品格,成为中国古代隐士这一重要文化阶层的理想典范。
陶渊明的价值,在古代有一个重新发掘和重新认识的过程。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官大司马,执掌朝政,是东晋时名臣。
他的友人颜延之称其“韬此洪族”(《陶征士诔》),“洪族”即是言其门阀显赫。
在当时重视门阀的制度下,倘若他热衷功名,谋取官职,获得高名,并非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诗人处身于晋宋交替之际,政治黑暗,虽然他少年曾有“猛志”,也曾出仕为官,最终还是辞官归隐,诚如他所说:“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感士不遇赋》)作者以达人自况,归隐田园确有避祸远害的目的。
在官本位的价值体系中,作为隐士的陶渊明生前无疑相当寂寞。
再加上他心志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攀援于权贵,所以与当时的所谓的名流达官没有多少来往。
从他的文集以及传记材料来看,与其交游多半是下层官员。
比较重要的人物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颜延之,颜氏与陶渊明相交甚深,史载:“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军曹,在浔阳与潜情款。
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宋书》本传)先后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济、王弘曾造访过陶渊明,但都没有什么交往。
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个志行高洁的隐士而已,并非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他与周续之、刘遗民齐名,并称为“浔阳三隐”,也曾参加过高僧慧远组织的白莲社的活动,但由于他与慧远的观点颇有差异,后来退出了莲社的活动。
他自称“请息交以绝游”,与官员来往不多,自然在士大夫中没有太大的影响。
陶渊明去世之后,他的好友颜延之所作《陶征士诔》,是研究陶渊明最早的文献。
文中称颂陶氏具有“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仰慕他不慕利禄富贵的风范。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刘宋初期的文学家。
陶渊明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充满着浓郁的田园风情和淳朴的民俗特色,流露出一种儿时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下将从韵律节奏、意境描写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
他的诗歌常使用七绝和五言古诗,以其简练明快的节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归园田居》的开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园。
”这两句诗既道出了自己的志趣,又以七绝的抑扬格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清新俊逸,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陶渊明的韵律节奏如歌如诗,给人以愉悦的感官享受。
陶渊明的诗作以大自然和农村田园为描写对象,充满了浓厚的田园风情和淳朴的民俗特色。
他倾注了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色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农民劳动和农村生活的赞美。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春天、江河、花草、乡村景色等世界自然的细腻描绘。
例如《五柳先生传》中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
陶渊明的诗作给人以心灵的触动,使人回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表达深沉真挚,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与追求理想的热切心情。
他的诗常带有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他对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表示不满,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抱有坚定信念。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谁谓南国无佳人,颜色黄发且琴瑟。
”这句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美女的赞美和对官场的失望。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表达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田园风情与淳朴民俗特色以及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而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通过对乡村田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和追求的坚定信念。
陶渊明的诗歌给人以心灵的触动,让人产生共鸣,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研究
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经典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展现了陶渊明的独特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进行深入研究。
一、自然意象陶渊明的诗歌中,自然意象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其中最常见的自然意象包括山水、草木、鸟兽等。
1.山水意象陶渊明笔下的山水意象往往具有清新、宁静、淡泊的特点。
他常常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例如《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南山的远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2.草木意象陶渊明诗歌中的草木意象也十分丰富。
他善于运用各种草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通过对荒凉的庭院中依然盛开的松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和执着。
3.鸟兽意象陶渊明诗歌中的鸟兽意象也颇具特色。
他常常运用鸟兽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趣。
例如《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通过对鸟儿和鱼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二、人生意象除了自然意象外,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生意象也十分丰富。
他通过对人生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1.隐逸意象隐逸是陶渊明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他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摒弃。
例如《归隐集》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通过对自己性格的描绘和对丘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
2.时光意象陶渊明诗歌中的时光意象也十分突出。
他常常通过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感慨。
例如《杂诗》中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把握。
三、陶渊明诗歌意象的艺术效果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展现了陶渊明的独特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摘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田园生活、孤独与归隐的独特感悟。
本文从自然意象、田园生活意象、孤独与归隐意象、意象运用技巧和传世影响等方面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他诗中所运用的丰富意象,探讨其独特魅力、深远意义以及现代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独具特色,传承深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歌意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与独特之处,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歌、意象、自然、田园生活、孤独、归隐、运用技巧、传世、影响、魅力、深远意义、价值、现代意义。
1. 引言1.1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农耕诗人,他的田园诗歌以其浓厚的乡土情怀和清新自然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隐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多彩的自然意象和细腻动人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自然意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通过描绘清晨的田园景色、村庄的炊烟和青葱的竹林等细致入微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还融入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归隐的向往,他以孤独的隐居生活和超脱尘世的心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质朴宁静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技巧也颇具特色,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来展现诗歌的意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为诗歌增添了一种深远的内涵。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传世至今,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通过研究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意象,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还可以认识到田园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归园田居·其二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自然界的意象常常被巧妙地运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文将对陶渊明田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进行研究,探讨其意象所具有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一、桃李、梨枣桃、李、梨、枣是陶渊明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这些果树常常被用来描绘田园景象,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陶渊明的诗中,桃李、梨枣往往象征着丰收和幸福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丰饶和美好。
例如《桃花源记》中写到:“村民……种桃李者百余家,果实丰盈,人无穷乏。
”这里的桃李象征着农民们的幸福和富裕,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安乐景象。
二、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陶渊明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意象,他常用花草树木来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界的奇妙。
在他的诗中,花草树木往往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愿景。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到:“耕者所向,春暮手舞禽虫,万状将入醉乡。
”这里的花草树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
三、山水云雨山水云雨是陶渊明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他常常用山水云雨来描绘田园风光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他的诗中,山水云雨往往代表着自然界的壮美和变幻无常,展现了一种大自然的宏伟和神奇。
例如《饮酒》中写到:“月出惊山鸟,时鸣映野雷。
云外飞阳赤,风联泛泰来。
”这里的山水云雨象征着自然的壮美和神奇,展示了一幅天地相连的壮丽景象。
四、田园景象田园景象是陶渊明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他常常用田园景象来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情趣。
在他的诗中,田园景象往往代表着田园生活的安宁和田园生活的乐趣,展现了一派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象。
例如《读山海经·其一》中写到:“罗列通川谷,还湿浸沧海。
”这里的田园景象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情趣,展示了一派田园生活的风景。
汉代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涵探析
汉代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涵探析汉代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
他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诗意和奇思妙想,表现出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对汉代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涵进行探析。
一、自然精神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入关注和热爱,自然成为他创作的一个重要对象。
他在诗歌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例如《归园田居·其三》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色的赏心悦目之感。
陶渊明不仅在诗歌中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更注重自然的精神内涵。
他认为自然是最真实、最美好的东西,是值得人类借鉴和学习的。
在《归去来辞》中,他直接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自然相对比,强调自然之美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指引。
二、思想追求陶渊明的诗歌表现出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他希望社会能够回到信、仁、礼、智的标准上,反对当时的腐败和庸俗。
在《桃花源记》中,他借箴言说,“信义简泊,道德丰茂”,呼吁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
陶渊明的思想追求不仅来源于社会问题的反思,还涵盖了对人生哲学的探索。
他在《饮酒·其五》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出对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的感悟。
他在诗歌中也表达出对生死、爱情、友情等人生关键问题的深刻思考。
三、自由情怀陶渊明的诗歌中流露出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他反对当时的政治体制,赞美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在《饮酒·其七》中,他写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现出对自由和游荡的向往。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自己在一片天然、美丽的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一情节也反映了陶渊明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
四、美好人生陶渊明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认为美好的人生需要包含对自然、社会、人生哲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他在《归去来辞》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吁读者也需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其田园诗歌而著称。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美丽的意象而闻名于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入手,探讨其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内涵。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出现的意象有清泉、明月、竹林、山水等。
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比如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写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院静无人,细池烟徧微。
”这些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这些田园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农民、渔夫、牧童等劳动人民的描写,以及对他们的生活境况和情感状态的关注。
比如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不受外界纷扰。
这种对人文主题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的关怀,成为他的诗歌意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常常以宁静、深远的态度,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敬畏和赞美。
比如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写道:“其道足以辨昏聩,其俗足以助疾,是以桃李之芳茂,竹箨之茂,年谷之熟也。
”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理解,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意象具有深刻的心灵启迪作用。
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这种诗歌意象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对内心深处的感悟。
比如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写道:“自郭中来向东北,大涂阡吾乌,直上走松吾山,视深见玁狁,柳覆黑伐中。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沉静和深邃,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作用。
陶渊明诗歌研究
陶渊明诗歌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诗歌,其诗歌的风格和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充满了感情和生活的真实性,这是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陶渊明诗歌的主题、风格及影响入手进行研究。
一、陶渊明诗歌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有着非常广泛的主题,主要包括了山水、田园、离别、怀古等。
这些主题都是反映了陶渊明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其一,作为一位生活在农村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主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田园,例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中都体现了陶渊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现世的失望。
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表现人物情感来传达对田园岁月的向往和追忆,表现了对自由自在、恬静舒适的农村生活所产生的强烈感情。
其二,陶渊明的作品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山水主题,例如《登高》、《山行》等作品。
陶渊明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反映出他对于物我分离和人文社会安定的追求。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浪漫、自然、清新、深邃,被后人称之为“山水田园诗”。
其三,陶渊明的一些作品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离别的重视,例如《九日登高怀山东弟》。
这些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亲友分别的伤感、思念和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
二、陶渊明诗歌的风格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典雅清新,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歌的风格有以下几点:其一,用典自然。
陶渊明的写作方法中经常会用到典故或者历史典故,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其二,情感真实。
陶渊明的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都是真实的,他在作品中呼唤自由的思想,反对权力的压迫,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主张和追求。
其三,语言简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无一丝冗杂之言,使人感到文字典雅,篇幅恰到好处,具有足够的品位。
三、陶渊明诗歌的影响陶渊明诗歌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使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的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领略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的田园诗对农村事物和恬静的环境给予由衷的赞颂,朴实自然毫无喧饰的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如仙镜般优美,令人神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
【关键词】 物我一体、冲淡之美、质朴无华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魏晋时代文人仕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有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魏晋时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全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韵味极浓的冲淡之美,锤炼了质朴无华,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作为诗歌意境的艺术,陶能写出一种境界,“境界”第一层意思是兼指景物与情事,即外界的山青水秀,情感的悲欢离合等等,但也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精神或者心灵的境界,它是透过现实中的景物情事来传达的。
再如《归田园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其中“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的却表现出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以及《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只用“敝庐、床席”两个词,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 更表现出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不“为权贵竟折腰”的高尚品格。
一、 陶渊明田园诗内容艺术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还注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悟明彻底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非与是,只是写出他自已心胸中的一片天地。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小嫌他们庭荒芜重返旧草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
还有一方面也揭露仕途的险恶、社会的腐朽黑暗。此类作品有《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嶽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诗中描写劳动的艰辛,写到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欣慰,都很真切。陶渊明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表现出他的生活很辛勤很劳苦的还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一天从早到晚耕作,草繁苗稀、迎露沾衣、带月而作。虽然露沾衣,但也不足惜,反而写得田园生活有所乐趣,这是他喜欢的一面,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慰。心情是愉快的,因为诗人力耕自食的理想得以如愿,一种怡然自得之状呼之欲出。类似这类作还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劝农》等等都表现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之情,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
二、陶渊明田园诗意境艺术的境界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自然宁静的冲淡之美。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②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极为自然,毫无矫饰。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史带来一种慷慨悲凉的美,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史带来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陶田园诗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陶诗常常取“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
另一方面以热情劳动、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表现出热情劳动的作品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景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基,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十。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表现出诗人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作品有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渊明先说自己久游而归,携子侄去访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可想而知屋舍荒芜已久。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以说达到了物我一体、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境界。
借用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依旧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陶渊明性嗜酒,饮则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同时也将自然景象融入作品中以明喻事理。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我们从那白描一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所以陶的田园诗内容不管在表现宁静自然和悠然自得;热爱劳动、穷困和农村的凋蔽方面,还是揭露仕途险恶、社会黑暗方面事理融入情景之中。
陶渊明的诗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很难讲,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的田园诗正好反映了他已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鮑、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④
“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膄”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是就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的:“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⑤说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如《杂诗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 ⑥。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之神释》,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宝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 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