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2.能够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会绘制三角形,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4.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1.认知三角形的基本知识;2.学会绘制三角形;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分类三角形;2.学生如何正确绘制三角形。

教学内容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二、三角形的辨别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辨别是否为三角形,或者出示具有三边的图形让学生自行判断。

三、三角形的绘制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例如:先画一条线段,再以其为边构造两个锐角,并画出相应的线段即可构成三角形。

四、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教学步骤1.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从图形特征上辨别三角形。

2.向学生介绍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让学生用画图工具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

3.为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分类方法的认识。

4.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巩固训练,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是否清楚了解三角形的定义;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方法;4.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总结本节课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够为潜在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不断地重温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它们。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征3. 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体?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 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概念。

3. 认识三角形的分类-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的特点。

- 教师讲解: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4.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 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吗?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6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并尝试分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和讨论中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找出三角形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从图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师:你能用手来指一指三角形在哪里吗?(学生指着屏幕比划出三角形的轮廓)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轮廓2、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师: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类似于三角形形状的物品?指名说说。

(2-3人)3、揭题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的名称1、用小棒摆三角形师:同学们,请你闭起眼睛脑海中想一下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三角形。

投影展示小组作品问:他把小棒这样放,是三角形吗?生齐答是,其他小组呢,你们的作品也都是三角形吗?生齐说是。

问: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可能会答,三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还有谁要说的?师:拿出一根小棒指着说这每一根小棒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是直线?(贴“线段”)所以三角形里有几条线段啊?(三条线段)板书贴:三条学生如果答不上来,直接把小棒拆开,这样可以吗?再问:需要注意什么?生可能回答都要靠在一起,教师补充哪里靠在一起?也就是每两根小棒的端点要接起来。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例1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斜拉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从现实情境从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word文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word文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解释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认识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三角形的共性和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三角形的制作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3. 三角形的制作和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特性的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通过展示三角形的模型和图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同时,讲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3. 讲解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讲解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制作三角形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通过制作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三角形特性和识别方法的理解。

5.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制作的三角形进行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在力的作用下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6. 总结与拓展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定义、特性、识别和命名方法等。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制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识别方法。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练习纸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表现二、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111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图形,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强调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顶点。

112 探究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3 三角形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角的特点,从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114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演示,如用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分别承受重物,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15 课堂练习安排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边或角的特点进行分类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16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17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稳定性,强调重点和难点。

11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耐心讲解和指导。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3.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学习三角形知识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学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认识三角形,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以及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2.概念讲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将三条线段的端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如下图所示:A/ \\B C3.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度相等,两个顶角的大小也相等。

•普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和三个角的大小都不相等。

三角形的命名方法:通常用三个字母表示,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字母,如下图所示:A/ \\B---C这个三角形可以用ABC表示,也可以用BAC表示。

4.三角形内角的测量三角形内角是三个角的度数总和,通过测量其中两个角度,可以很容易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5.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三个角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6.练习练习1:请简单描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

练习2: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D和角DBC的度数分别为90度和40度,请问角ABC的度数是多少?A/ \\D B\\ /C练习3: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度数分别为45度、70度、65度,请问它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A/ \\B---C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命名方法,掌握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一
预习设计
1.找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自己做一个三角形。
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
4.准备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板块一】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上
第1~3题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块二】
1.学生尝试→演示错误的
摆法。
说明理由→三根小棒要
首尾相连。
2.学生猜→各小组操作(一组在黑板上操作)→同样是蓝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
3.红黄两根小棒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色小棒围成三角形?(红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差小于蓝色小棒)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1.6、5和4 12、10和3
11、7和3
2.每次算3次太麻烦,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小组讨论→汇报:两条短边要大于长边。
→理由:长+中>短一定
长+短>中一定
中+短>长可能
只要“两条较短边长度和大于较长边”,就成围成三角形。
3.用此法判断:6、3和5 2、4和6
4.想想做做的第1、3题
4、分小组讨论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板块三】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块四】
1.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
3.集体交流汇报,订正。




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P16第1、2、4、5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同时,教师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的概念。

3. 三角形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知识。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二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读题,分析、判断并交流(第2、3两组都可以……)。
观察交流(有三条:①学校—电影院—少年宫;②学校—少年宫;③学校—邮局—少年宫)。
(第②条最近;因为①、③两条路线都与第②条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第②条最近。)
互相交流。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独立完成。
并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分组操作,并记录每一种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
2、3、7;
2、3、5;
3、5、7
3、7、9
5、7、9
分组计算、比较、分析。
交流结果(2根长度的和大于第3根时,能围成,小于或等于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用3、11、6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
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观察,交流。
学生运用自带材料独立做一些三角形。
交流做三角形的方法:小棒摆、钉子板上围、沿三角尺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画三角形。
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交流:各位同学是如何选的,并说明能拼成的理由。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5)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5)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22—24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包括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棒)、三角板、钉子板、饮料吸管一根、剪刀等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如下图)师: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学校先经过加油站,再从加油站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从家直接去学校)学校加油站老师家2、师:为什么从家直接去学校这条路最近呢?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什么图形呢?3、揭示课题谈话:三角形是我们过去认识的图形,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同学要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来探索发现(板书:三角形的认识)4、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师:你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请学生欣赏宜昌长江大桥、高压线杆、自行车、房屋的人字梁等含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1、做三角形(1)谈话: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应用,同学们,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2)学生做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3)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A、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指名让一名学生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师故意拨动小棒,使学生明白摆小棒时应首尾相连)B、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C、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D、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2、画三角形请学生先在头脑里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作业本上画出三角形3、观察比较:我们刚才一起做了三角形还画了三角形,它们的做法不同,材料不同,大小也不同,但为什么它们都叫三角形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交流要求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并让学生指出三角形边、角和顶点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4、想想做做第一题在点子图上画两个三角形提示:以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好后再指名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1、设疑师: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2、折饮料管初步感知请学生将饮料吸管任意的折成三段,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活动后,师谈话:你们围成了吗?有的同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哪位同学有勇气展示自己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作品?展示“失败”的作品(见下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围成一个三角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生1:如果上面的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相等,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了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因为上面的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相等时,组合成的图形就平行或者重合了生3:我的观点是只有上面的两根小棒长度的和大于下面的小棒,才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曹老师为难了,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的长度相等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对此表示反对,还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大于长的小棒时才有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而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不能光凭自己的想象,不是说口说无凭吗,那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检验)3、合作探究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1)、各小组测量4根小棒的长度(2)、小组合作,任意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且记录好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第一根小棒的长度第二根小棒的长度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3)汇报交流结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10厘米、6厘米、5厘米,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这个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它的两条短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呢?小小组学生之间先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学生计算,发现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第二种:10厘米、6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计算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不能围成三角形第三种: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计算验证,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第四种:6厘米、5厘米、4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计算,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引导小结师:通过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讨论交流后,总结出: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解决问题,发展新知1、回到课开始的关于“老师去学校”的生活情境,现在可以说说什么从家直接去学校这条路近呢?2、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为什么?让学生根据每组中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直接做出判断,并简要的说明理由小结: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3想想做做第三题、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要求解释理由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2、(课件演示)摇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稳了,艾非尔铁塔高一千多米,这么多年依然雄伟壮观……这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跟三角形一个重要的特征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研究研究3、思考: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如果每小段剪成整厘米长,能剪几个?第一根小棒的长度第二根小棒的长度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第一根小棒的长度第二根小棒的长度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8)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8)

三角形的认识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教科书P33~34页练习三第1~7题和你知道吗?共几课时 6课型练习课第几课时 6三维目标1.进一步认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2.通过动手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感受数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资源投影、挂图、装三角形的信封、6个不同的三角形(有3个最大角很接近的不同三角形)、第6题纸条;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3㎝、5㎝、8㎝的小棒各一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预习设计1.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收集有有关金字塔的资料2.用9根小棒(3根3厘米、3根5厘米、3根8厘米)摆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3分钟)1.教师提问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5分钟)(一)火眼金睛:(1)说一说,画一画(练习三第一题)学生先判断,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2)想一想,猜一猜(练习三第二题)观察判断交流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确定【板块一】1.教师提问: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块二】(1)出示第一题中的三个三角形,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2)追问:为什么前两个图形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而最后一观察猜测(由于最大角很接近,无法判断)小组交流汇报(二)心灵手巧:(1)拼一拼(练习三第3题)读题交流思考交流(这个图形是三角形)独立动手拼一拼,交流拼成的图形(思考交流(不可以,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不符合要求)尝试操作并交流利用投影展示自己作品(2)摆一摆(练习三第5题)要用这9根一次摆完3个三角形)三种都可以(边长分别为:3㎝、5㎝、8㎝的等边三角形)边听边思考,交流意见(猜测结果:能、不能)独立操作,边动手边思考交流实验情况:5㎝不能摆成等边三角形,因为剩下的3㎝、8㎝、8㎝能摆成等腰三角形,而3㎝、3㎝、8㎝不能摆成三角形(三):问题解决:(1)完成练习三第4题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未知角的度数交流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计算,分别是110°、60°、90°,从而判断出三角形)(2)完成练习三第6题个不能确定呢?出示图,弄清题意第一个是什么三角形?怎么想的?第二个呢?第三个呢?分析要求(1)明确:要使拼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这个图形该是什么图形?你能拼出这个图形吗?投影展示不同拼图分析要求(2)要使拼成的图形内角和是360°,拼成三角形可以吗?为什么?该怎么拼呢?你能试着拼一拼吗?巡视后提问:你是怎么拼的?(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可以用哪几根摆等边三角形?摆完等边三角形之后剩下的6根还要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是不是每一种都能用来摆等边三角形?究竟能不能呢?请大家动手试一试,可能的话,每一种长度的都摆成等边三角形试一试(巡视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你试了几种?都能摆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1)出示图,弄清题意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实验操作,加深理解)明确:中间一条路最近……(3)完成练习三第 7题观察并交流(单独考虑时有的从角、有的从边分析)独立分类并交流(1、5;2、6;3、4)(4)讨论思考题:独立思考并填表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所得(边数-2)×180°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 分钟)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一个是什么三角形?怎么想的?第二个呢?第三个呢?(2)指名读题,彩纸条出示图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操作演示(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3㎝、5㎝、8㎝的小棒亲自动手)(3)小黑板出示图依次提问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它们可以怎样分类了?(提示从角的角度分类)出示表格巡视指名回答并板书指导分析并小结【板块三】1.学生独立尝试练习2.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3.集体交流汇报,订正作业设计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补充习题》P23第1、2、3题家庭作业:《一课一练》P23 第1、2、3、4、5、6题及智力冲浪。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9)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9)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和动手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在判断中学生自然运用已有的经验(有3条边,3个角)判断出哪个是,并对不是三角形的分别说出理由,如有的不是封闭图形等在这样判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三角形这一数学概念就能充分地理解和记忆2.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三角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他们找到了许多,如变速自行车的车架、篮球架等等为什么这些地方用了三角形呢?可不可以换成四边形?很多学生想到了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点,想到三角形应该是很稳定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个特性,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动手实验,没人准备三支铅笔,同桌间想和拉一拉看三角形是不是很稳定,通过实验来证明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是知道了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为什么三角形是稳定的所学就要有所用,接着我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门闩坏了,门老是被风吹开怎么办?有了刚才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建立一个三角形,还有些学生要自己当做木棒抵住门学生们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1)

苏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 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 (1)

认识三角形教材p.22、23、24提供者庞成元复备者问题设计学习要点点拨选择创意课题认识三角形课型新授授课时间3.练习巩固:(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厘米)(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预习要点问题设计学习要点点拨选择创意一、导入: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二、做三角形: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交流:(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三、三边关系: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比两边之和少1)(2)继续练习,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画一画(图略)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 +b<c 不能围成三角形(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 +b=c 不能围成三角形>(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思维导图教学反思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 o r d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每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活动: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 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
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

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