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关于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好好的注意全面内容的积累。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贞观政要》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简介《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卷一·论君道》原文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
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由此言之,草创为难。
”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
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原文这是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原文,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原文第1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 下愚,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 明哲乎 而况于明哲乎!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根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 根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 最愚昧无知,(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 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 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 明智的人呢 明智的人呢!
浚其泉源(jùn) 其泉源( 壅(yōng ) 塞源(sè ) 载舟覆舟(zài ) 舟覆舟( i 黜(chù) ch )
臣闻求木之长者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 之长 根本; 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之远者,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必积其德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 生长得高 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稳固它的 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 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 疏通它的 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 源泉;想要国家安定, 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 要厚积道德仁义。 要厚积道德仁义。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 出他的谋略, 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 全尽到他的力量, 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 散播广施他的恩惠 他的恩惠, 能散播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 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献出他的忠诚 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 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 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 劳神苦思 大道哉 明之耳目, 无为之大道 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浚:疏通,挖深。
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 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根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 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 明智的人呢!
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可 以尽情享受逸游的乐趣,享有神 仙一样的长寿,或闲暇弹琴、垂 衣拱手,不必多言有为,百姓就 可得到教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
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 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 己的耳目,损害无为而治的 治国策略呢?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 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 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 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 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 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 定。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 渐强的“贞观之治”。
概括并理解本文中的成语
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择善而从:择取好的来听从或跟随。 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要考虑可能出
现的危险和困难。
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
推翻统治者。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 的)重大使命,无不是深切地 忧患兴国而治道显著,但一旦功 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 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 的大概很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注释 翻译)一字一译权威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翻译)魏征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
一.课文翻译臣闻求木之长(chá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臣:我。
闻:听说。
求:要求,需求。
下文欲、思意思相同。
木:树木。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下文之的意思相同。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
者:可译为....的人或.....的。
必:一定。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其:他的,这里指大树的。
下文两个其同义,分别指源泉的、国君的。
根本:树根。
本:古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或说(事物的本质)。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浚(jùn)疏通.其:他的。
泉源:源头。
源泉。
安:安定。
积:积聚,积累。
德义:恩德,恩义.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希望、指望。
固:牢固。
厚:丰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知:知道。
其:这。
不可:不可能。
而:递进,更。
况:何况。
于:介词,对。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
哲:聪明、有才能。
指唐太宗,李世民。
乎:语气词,呢或吗。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人君:国君。
当:通掌,掌管主持。
神器:指帝位。
之:前后两个之意思相同,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重:重重的。
居:处于。
域中:天地间。
大:广阔的。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
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古文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翻译
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朝代】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太宗十思疏译文
太宗十思疏译文《太宗十思疏》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善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纵情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不可得而善矣。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chù)邪;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加;罚所施,则思无因怒而滥施。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鹤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于百度,亏无为之大道哉?以下是白话文翻译:我听说啊,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大,那就必须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流流淌得长远,那就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要是想国家安定呢,就必须积累道德和仁义。
源头要是挖得不深,还巴望着河流能流得长远,根基要是不稳固,还盼着树木长得高大,道德要是不深厚,却想着国家安定,我虽然笨得很,但也知道这是办不到的,更何况那些聪明睿智的人呢?君主承担着统治天下这极为重大的任务,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
要是不想着在安乐的时候考虑危险,用节俭来戒除奢侈,道德不能保持深厚,情感不能克制欲望,这就好比是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头却想要河流长远啊。
文言文翻译_诚能见可欲
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正其心。
正心之道,莫大于诚。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是故,诚能见可欲,而心不乱。
夫可欲者,色也、声也、香也、味也、触也。
五者,人之所欲也,而君子之所以慎独者,以其心也。
心者,身之主也,身者,心之舍也。
心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家不齐;家不齐,则国不治;国不治,则天下不安。
是以,君子之见可欲也,必先自省其心。
心诚则欲正,欲正则见可欲而不乱。
是故,君子之于色,不以为乐,而以为戒;之于声,不以为悦,而以为惧;之于香,不以为嗅,而以为忧;之于味,不以为甘,而以为害;之于触,不以为适,而以为损。
盖闻之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是以,君子之于色,不敢纵欲,而谨守礼法;之于声,不敢肆听,而择善而从;之于香,不敢贪嗅,而闻善则乐;之于味,不敢过求,而思其害;之于触,不敢纵情,而念其损。
夫诚能见可欲而不乱者,盖有由也。
盖君子之见可欲也,非见其可欲而动心,见其不可欲而制心也。
见其可欲,而心不动,则欲自正;见其不可欲,而心不制,则欲自乱。
是故,君子之心,常如秋毫之末,不动于微利,不惑于小利,不为欲所动,不为欲所乱。
夫心者,万事之本也。
心正,则万事正;心不正,则万事不正。
是以,君子之心,常思善,常行善,常念善,常积善。
善积于心,则见可欲而不乱;善积于身,则见可欲而不淫;善积于家,则见可欲而不争;善积于国,则见可欲而不乱天下。
呜呼!诚能见可欲而不乱,其唯君子乎!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以其心也。
心诚则见可欲而不乱,心不诚则见可欲而乱。
故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夫诚者,君子之所以立身,所以行事,所以成家,所以治国,所以平天下也。
故君子必慎其独,以养其心;必正其心,以见可欲;必见可欲而不乱,以正其身;必正其身,以齐其家;必齐其家,以治国;必治国,以平天下。
此之谓“诚能见可欲而不乱”也。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 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 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 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 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 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 定。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 渐强的“贞观之治”。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
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 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 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 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 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 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 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他放在自己的肩 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 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 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 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 唬(人们),(人们)最终苟 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 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人民 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负 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 当深切戒慎的。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 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 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 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 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 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
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
则思知止以安人以的用法
则思知止以安人以的用法原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文: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
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以的用法 1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文: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意是,将要大兴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止以安人以的用法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知止以安人以的用法 2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翻译: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2、原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朝代】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翻译赏析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出自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Org/b/21619,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
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适合的奖赏。
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
(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