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1. 力的公式:F=ma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²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能的大小。
3. 动量公式:p=mv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量的大小。
4. 动量定理:FΔt=ΔpF表示力,Δt表示时间间隔,Δp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5. 动能定理:W=ΔE=FdW表示功,ΔE表示动能的变化量,F表示力,d表示位移。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6. 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F表示引力,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
该公式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 热量公式:Q=mcΔT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量有关。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功的能量。
该公式表明,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能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ΔS表示熵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任何封闭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1. 光速公式:c=λν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ν表示频率。
该公式表明,光速与波长和频率成正比。
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该公式表明,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速度计算题类型总结、测量工具读数练习、实验探究题总结、假设题总结(共53张PPT)
.
• 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其跨 海隧道全长5300m,一辆小轿车匀 速通过跨海隧道的时间是265s, 则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是多长?
已知:s=5300m t=265s 求:v 解:由 v s ,可得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
3、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在激光 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 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 离为多少?
t
vs530 m020 m/s t 26s5
答: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是20m/s。
.
• 2.某同学以4米/秒的速度从早上7:20出发 上学,他家距学校2千米,问:该同学能否 在7:30前赶到学校?
已知:v 4m / s, s 2km 2000m,t计划=10min 600s 求:t
解:由v s 可得: t
已知:v车=36km/h=10m/s t = 4s
v声= 340m/s
求:①s1. ②s2 解:由v=s/t , 可得
s声=v声×t声=340m/s ×4s = 1360m s车=v车×t车=10m/s ×4s=40m ∴ s1=s声- s车 /2=1360m – 40m /2=1320 m/2= 660m s2=s声+ s车 /2=1360m + 40m /2=1400 m/2= 700m
t s 2000m 500s v 4m / s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八年级速度计算专题
s S车 S桥 1800m t 120s v v 15m / s
变式训练 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1.6km的
大桥.时间为2分钟,求火车的长度?
三、平均速度问题
1、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 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 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 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 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 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 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 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比值问题
1、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 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 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 的时间比是多少? 2:1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 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 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 之比是多少?
9:10
一、交通标志牌
1、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 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 义: 从此标志牌到南京市的最大速度是80km/h , 乙“南京市60km”的含 从此标志牌到南京市的路程是60km 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 多少小时? 解:到南京市的时间
t=
s v
=
60 km 80 km / h来自=0.75h80
甲
南京市 60km
乙
二、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2.一列火车长200m,以54Km/h的速 度通过1.6km的大桥.求这列火车 通过大桥用的时间.
解:火车通过的路程 s 总=s 桥+s 车=200m+1600 m=1800 m 火车的速度:v 车=54Km/h=15 m/s 火车通过桥所用的时间: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1.3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的是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
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计算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计算题一、简单的速度计算。
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通过的路程是120km,若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汽车行驶的时间。
-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v = (s)/(t),可得t=(s)/(v)。
已知s = 120km,v=60km/h,则t=(120km)/(60km/h)=2h。
2. 某人跑步的速度是5m/s,他跑了100m,求他跑步所用的时间。
- 解析:由v=(s)/(t)得t = (s)/(v),这里s = 100m,v = 5m/s,所以t=(100m)/(5m/s)=20s。
3. 一辆摩托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了900m,求行驶的时间。
- 解析:根据t=(s)/(v),s = 900m,v = 30m/s,则t=(900m)/(30m/s)=30s。
二、涉及单位换算的速度计算。
4.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72km/h,合多少m/s?- 解析:因为1km = 1000m,1h=3600s,所以72km/h=(72×1000m)/(3600s)=20m/s。
5.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15m/s,合多少km/h?- 解析:1m/s=(frac{1)/(1000)km}{(1)/(3600)h}=3.6km/h,所以15m/s =15×3.6km/h = 54km/h。
6.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是360m/min,合多少m/s?- 解析:因为1min = 60s,所以360m/min=(360m)/(60s)=6m/s。
三、平均速度的计算。
7. 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前半程的速度是v_1 = 5m/s,后半程的速度是v_2 =3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 解析:设全程为2s,根据t=(s)/(v),则前半程时间t_1=(s)/(v_1),后半程时间t_2=(s)/(v_2)。
- 全程平均速度v=(2s)/(t_1 + t_2),t_1=(s)/(5m/s),t_2=(s)/(3m/s)。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尺。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测量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速度的概念。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速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加速度、减速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一、速度(v)1、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ts v =变形vt s =,vs t =s--通过的路程--m;t--物体所用的时间--s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换算:1m/s=3.6km/h二、柱体体积(V)1、计算公式:V=ShS--柱体底面积--m 2;(1dm 2=10-2m 21cm 2=10-4m 2)h--柱体的高--m 2、单位:国际单位制:m 3常用单位dm 3,cm 3换算:1dm 3=1L=1×10-3m 31cm 3=1mL=1×10-6m 3三、密度(ρ)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公式:Vm =r 变形:V m r =,rmV =m--物体质量--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 1g=10-3kg 1mg=10-3g=10-6kg)V--物体体积--m 3,常用单位dm 3,cm 33、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r 水=1.0×103kg/m 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四、重力(G)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G=mg变形:gG m =m--物理的质量--kgg--重力系数--N/kg,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g 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五、压强(p)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式:SF p =变形pS F =,pF S =F--压力--N;S--受力面积--m 2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 21Pa 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八年级丨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及应用
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机械运动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一、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是:速度=位移/时间。
在物理学中,常用以下三种速度公式: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平均位移的大小。
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_平均=Δx/Δt,其中v_平均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瞬时位移的大小。
瞬时速度的公式为:v = lim_(Δt→0) Δx/Δt ,其中v 表示瞬时速度,Δx 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
对于两个物体,相对速度的公式为:v_1-2=v_1-v_2,其中v_1-2表示物体1相对于物体2的速度,v_1表示物体1的速度,v_2表示物体2的速度。
二、机械运动速度的应用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机械运动速度的几个典型应用:1.图像分析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来分析物体的速度。
通过运用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2.汽车行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汽车的速度,以便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
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汽车的速度,并在行驶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控制。
3.奔跑速度在体育运动中,如田径运动,人们经常需要计算运动员的奔跑速度。
通过应用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可以计算运动员的速度,帮助教练员进行训练和调整。
4.轨道运动在物理学中,轨道运动是机械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可以应用在轨道运动中,帮助研究人员计算天体的速度,从而推测其轨道和运动规律。
总结: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及应用是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机械运动速度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进一步应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1.3 运动的快慢(含答案解析)
专题1.3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
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二是统一单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新人教版)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重点)速度公式: vts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 =vs2、(重点)密度公式:ρ=Vm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ρV 求体积:v =ρm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F 的单位:(牛顿)N 。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 大小 、力的方向和 力的作用点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vt s =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八年级物理 速度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速度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中,速度公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公式v=s/t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其中,s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2. **计算路程和时间**:在已知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得到s=vt或t=s/v,从而计算出路程或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者通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1m/s=3.6km/h。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物理教材或咨询物理老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物体的运动《速度》教案(图片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物体的运动《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2. 详细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掌握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表现,让学生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其应用。
(3) 讲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有关速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
(2) 分析某个实际情境,运用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3) 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判断。
2. 答案:(1) 速度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2) 实际问题解答:根据给定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或者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平均速度是某段时间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某个时刻的速度。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及解释物理量(单位)公式速度V (m/S)v= S/t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n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W有=G物h总功W总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W有/ W总×100%功率P (w)P=wt W:功t:时间压强p (Pa)P=F /S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Q=m q m:质量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U=U1=U2=……电阻R(Ω)= 1 /R1+ 1 /R2+1 /Rn……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kg/m3 p=m/v力F(重力G)牛顿N G=mg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 cm△t 比热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C= 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 =103kg/m3(3)、1kw.h=3.6×106J。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速度速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它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一、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速度是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和方向的比率。
它通常用公式 v = d/t 表示,其中 v 表示速度,d 表示距离,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 (m/s)。
我们也可以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加速度。
当一个物体发生运动时,它的速度会改变。
加速度是一个物体速度变化的量。
它通常用公式 a = (v2 - v1)/t 表示,其中 a 表示加速度,v1 表示开始的速度,v2 表示结束的速度,t 表示两个速度之间的时间差。
二、测量速度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计时器和距离计来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计时器可以精确地测量时间,距离计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
根据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速度。
科学家们使用高科技设备来测量物体在太空中的速度和位置,例如卫星和天文望远镜。
三、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速度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速度来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人的步行速度以及鸟的飞行速度。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使用定时器和计时器来测量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和篮球运动员投篮的速度。
四、进行速度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速度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测量的距离和时间精确无误。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速度。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方向的问题。
速度是一个向量量,它有大小和方向,一定要明确标注方向。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速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概念之一。
学生通过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以及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考公式复习
ts v =物理公式复习1、速度公式: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V m =ρ变形公式:m=ρV V=m/ρ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称重法) (2)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3)F 浮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平衡法) (4)(压力差法)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可以先求压强在求压力差)6、固体压强公式: p=7、液体压强公式:p=ρgh8、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作做垂线段9、滑轮组:F = n 1 (G 物 +G 动) F = n 1G 物 (F---s =nh s 绳 =n s 物 v 绳= v 物10、机械功公式:W=F s11、功率公式:P =t WP=FV12、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3、 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 c 为比热容,△t 为温度差 ℃14、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 (固体) q 为燃料的热值 J/kg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Q放 = Vq(气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新人教版)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重点)速度公式: vts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t =vs2、(重点)密度公式:ρ=Vm 公式变形: 求质量:m =ρV 求体积:v =ρm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F 的单位:(牛顿)N 。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 大小 、力的方向和 力的作用点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vt s =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6: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八年级物理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1
沪科版《2.3快与慢(3)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 和t=vs 计算路程和时间。
2.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课 时】1课时【教 具】投影仪【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知道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见到了一些,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进行新课1.回答(1)李刚同学正常步行20秒钟走了24米的路程,求他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李刚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那么李刚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3)学校到电影院约是1.2千米,李刚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需多少分钟?让三个同学分别板演这3道题。
下面同学分三组做,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点评板演情况,注意计算题的格式及公式、单位要统一。
2.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 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 ,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 的安全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公式t s v =,s=vt 和t=vs 多种方法做出比较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最多能用几种方法。
教师巡视,最后展示学生的各种解法。
解法一:已知:v 1=0.8cm/s ,v 2=5m/s ,s 1=92cm ,s 2=500m求:t 1、t 2 解:由t s v =得vs t = s scm cm v s t 120/8.096111=== s sm m v s t 100/5500222=== ∵t 1>t 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已知:v 1=0.8cm/s ,v 2=5m/s ,s 2=500m求:s 1 解:由t s v =得v s t = s sm m v s t t 100/55002221==== s 1=v 1t 1=0.8cm/s ×100s=80cm∵s 1<96cm ∴人能跑到安全区。
八年级物理公式及变形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及变形式八年级物理涉及到不少重要的公式和变形式,这些可是我们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先来说说速度公式吧,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这就好比有一天我骑自行车去公园,出发前我看了下地图,知道公园距离我家 5 千米。
我骑了 1 个小时到达公园,那通过这个速度公式就能算出我的平均速度 v = 5 千米/1 小时 = 5 千米/小时。
是不是很实用?再说说密度公式,ρ = m/V,ρ是密度,m 是质量,V 是体积。
我记得有一次帮妈妈买酱油,酱油瓶上标着 500 毫升,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一称有 600 克。
那这瓶酱油的密度ρ = 600 克/500 毫升 = 1.2 克/毫升。
还有重力公式 G = mg,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 9.8 牛/千克。
就像我搬起一个 10 千克的西瓜,它受到的重力 G = 10 千克×9.8 牛/千克 = 98 牛,感觉还真有点沉呢。
压强公式 p = F/S,p 是压强,F 是压力,S 是受力面积。
有一回我踩在雪地上,穿着平底鞋的时候脚印比较浅,换了高跟鞋后,脚印就深了很多。
这是因为高跟鞋的受力面积小,同样的体重产生的压强就大。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 h 是液体深度。
去游泳池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在浅水区水压小,到了深水区水压就大多了。
浮力公式 F 浮 = G 排= ρ液 gV 排,这个在生活中也常见。
比如把一个铁块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而把一块木头放进水里却能浮起来,就是因为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
功的公式 W = Fs,W 表示功,F 是力,s 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就像我推一个很重的箱子,用了 100 牛的力,推了 5 米,那做的功 W = 100 牛×5 米 = 500 焦耳。
功率公式 P = W/t,P 是功率。
比如我快速跑上楼梯和慢慢走上楼梯,用的时间不同,功率也就不一样。
物理八年级上册速度运算公式
物理八年级上册速度运算公式
在物理八年级上册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速度运算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运算公式为:速度= 距离/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
当距离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当时间一定时,距离越长,速度也越快。
为了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这意味着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60公里。
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就可以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汽车的速度。
除了直接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来了解它们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列火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而一架飞机以9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
显然,飞机的速度远高于火车,因此飞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除了基本的距离和时间,速度还可以与其他物理量相关联。
例如,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过加速度和初速度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
这些概念在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总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速度运算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沪科版《2.3 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
1.能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公式变形。
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 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课时】1 课时
【教具】投影仪
【教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直线运动的知识,直线运动有几种情况呢?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幺?
学生回答:
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 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幺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