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水利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领域,以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优化水资源管理和保障水利安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水利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信息化市场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水利信息化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水利信息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截至目前,全球水利信息化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该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3. 水利信息化市场主要产品水利信息化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水利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防汛预警系统等。

这些产品具有监测、分析、预警和管理功能,能够帮助水利部门更好地掌握水利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产品,如水利GIS系统、水利数据云平台等,为水利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4. 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动力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4.1 技术进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信息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4.2 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给予了积极支持和政策扶持。

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市场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4.3 水利安全需求水利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水利信息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水利部门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水利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存在。

5. 水利信息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尽管水利信息化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5.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水利信息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品功能和性能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

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经营寻求突破。

5.2 技术标准不统一由于水利信息化领域技术研究尚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制定,这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有关方面应积极推动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以促进市场更好地发展。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中国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中国水利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目前,中国水利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在技术方面,我国水利信息化运用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缺乏国际领先的技术支持。

在基础设施方面,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等方面的问题。

在管理方面,水利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识仍不够强烈,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

二、水利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为了推进中国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1. 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手段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其次,要鼓励与企业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了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问题,应优化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等环节。

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文监测设施的现代化升级,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精度和效率。

加强数据的标准化与整合,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3. 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4.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和灾害管理机制。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对水利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水利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水利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水利信息化工作总结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挑战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

一、水利信息化现状(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水利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各地也都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全国共有2.4万个水文站、2.2万个灌区、1.9万个水库等水利设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覆盖。

同时,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创建了一批“智慧水利”示范工程,如浙江杭州天目山自来水厂、上海城市南汇供水公司等。

(二)信息化运行应用情况在信息化方面,水利行业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运行体系和应用模式。

如水资源管理和监测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系统、水文预报和防范系统等。

同时,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运用已经创造出不少优秀案例,如湖南省水务集团“水情大数据”,北京市平谷区水利数字化等。

二、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化应用不均衡尽管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应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地区过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信息化的应用和开发却较为薄弱。

此外,一些水利机构在进行信息化改造时,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导致建设成果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下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信息化运用在水利业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多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使用传统的桌面程序,缺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数据共享和应用受到限制水利行业在数据共享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各水利机构之间的管理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共享信息的意愿不强,数据共享和应用体系仍太过分离。

除此之外,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亟需提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管理、应用和更新机制。

三、整改措施和建议(一)强化信息化应用在信息化应用的方面,应将更多的投入和精力引入到信息化的应用推广和开发上。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摘要: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基础设施信息化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及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Abstract: the so-called water information, is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pplication and sharing degree, thu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standards, the necess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y.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引言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第一篇: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1期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寇继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 介绍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基础设施、信息化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信息化标准;专项业务应用系统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

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1.1 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

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区)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

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市、区)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

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

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剖析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剖析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剖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剖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个行业都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水利行业也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关系到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分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水利信息化的建议。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包括水文监测、水资源与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

其中,水文监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水文监测主要包括过程监测和定时监测两个方面。

过程监测主要通过水文测报站、水文自动化站等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水文数据;定时监测是对水文监测点进行定期加强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文监测的数据随时随地可被使用,并能进行集中管理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还能进行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分析,快速响应和预警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水资源与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水资源信息的全面、高效和准确管理。

平台汇集全国各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应用系统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集成和模拟等手段,实现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定量监测、动态优化和综合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主要是采用BIM、GIS、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效率化、资源化和信息化管理。

其中BIM 技术是将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融为一体的数字化技术,使设计者、建造者和用户可以获得工程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精细化管理。

GIS技术是对水利工程赋予空间和属性信息,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工程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巨量的水利工程数据实现数据的深层挖掘、分析和应用,为水利工程的运作和管理提供依据。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实现数字水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优化和可持续利用。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利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1. 概述水利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管理、洪水预警、水质监测等水利领域的管理与监控工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水利信息化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

例如,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20%。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

3. 市场需求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推动:3.1 水资源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越发重要。

通过水利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调度和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2 洪水预警洪水是一种灾害性较强的天气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水利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位、降雨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3.3 水质监测水质是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水利信息化系统,可以对水源地、水处理厂等进行远程监测,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饮用水的安全。

4. 市场前景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技术创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水利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水利管理和预警的精度和效率。

4.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4.3 国内外合作中国水利信息化领域的企业与国外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水利信息化产品,提升我国在水利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

5. 挑战与对策水利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5.1 安全风险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发及应用技术 、信息及系统安全技 术、精通 项 目建设管理 的多层 2 0 0 4年 的重 点建设, 水利信息 网络 已成一定规模 , 并 发挥 了效 益, 次、 高水平 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 息化 工作 得以有序 、 高效、 协 调 在今后的建设中必将会 得到进一 步完 善。在未来 的建设过程中, 如 进行的关键 。 2 0 0 5年首届“ 中国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高峰论坛 ” 以“ 信 何充分利用建 成的水利信息 网络, 实现 对各种水利信息 资源 快捷 、 息技术全球化与 中国人才培养 ”为主题 深入 探讨 了现阶段 我国信 有效 、全面地 开发利用和管理 以及实现水 利信 息资源的共享将 成 息技术人才 的发 展趋势 与人才培养方 向,说明信息化 人才 的培养 为建 设 重 点 。
目前 已建成 了连接全 国流域机 构和各省 ( 市、 区) 的实时水情信 息 淮委、 珠委等 4个流域的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试 点正在实施 。
传输计算机广域 网, 建设 了 4 0 0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 为水利数据
( 3 ) 水 资 源 管 理 决 策 支 持系 统 。水 资源 管 理 决 策 支 持 系 统 的 建
南( 一) 》 《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 成部分, 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为防汛抗旱 、 政务 、 水资源管理 、 水
水 利 信 息 化 的 建 设 需 要 一 大 批 掌 握 国 际 国 内 先 进 信 息 系统 开 质 监 测 、 水 土 保 持 等 各 种 水 利 应 用 提 供 统 一 的 数据 传输 平 台 。经 过
我 国水利信 息化建设 现状 及趋势
王聪 明
( 1 3 0 9 2 6 1 9 7 0 0 2 1 3 O 4 3 6 )

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一、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1.1应用基础水平低随着近年水利信息化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单位都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在工作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以前的网络建设仅限于眼前的应用,并没有顾及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水利设计信息化的作用十分有限。

水利工程设计是十分专业的工作,仅在水利工程内部就分堤、闸、坝等分项以及岩土工程类、混凝土工程类、机械电气类等多个专业。

以上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信息化专业并不熟悉,因此影响了信息化融入水利工程设计的广度与深度。

1.2信息共享1.2.1数据库缺乏共享通道,存有系统条块分割现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及运管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网路系统。

因为这些系统是分别针对特定的专业或项目建设的,相互之间没有必要的互联通道,因此无法交流沟通,造成不能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共享,从而使得系统条块出现明显的分割现象。

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各部门在技术利用、任务分配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分割界限,各部门、专业彼此孤立,经常存有信息之间的矛盾和重复现象。

1.2.2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存有信息壁垒在目前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中,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更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导致在各单位及部门之间存有信息垄断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收集到信息后往往独自占有,甚至信息提供方在提供完信息后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信息,形成信息壁垒。

1.2.3数据库信息内容不规范,形成严重的数字鸿沟在目前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库也是分别针对特定的专业或项目建设的,因此没有共同遵守的数据规范,造成不同数据库中的信息无法统一,数据库之间互相独立,信息无法共享。

数据库的格式不统一,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检索时也无所适从,形成严重的数字鸿沟。

1.3信息资源不充足正是因为前文所说的数据库无法共享、信息壁垒、数字鸿沟等现象,使得各种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导致在水利设计中可用的共享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水利设计信息化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化行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管理、调度、监测、预警、决策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的技术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利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信息化行业也
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数据集成、模拟仿真、智慧水利、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数据集成是水利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水利工作多涉及到多
个数据源的整合与调配,包括气象、水文、地理信息、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

数据集成能够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水利工作所需的
全面、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撑,从而提高水资源调度和灾害预警等工作的
效率。

智慧水利也是水利信息化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智慧水利结合了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水利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自
动化控制,改变了传统水利工作的方式和方式。

通过智慧水利技术,可以
实时监测水文水资源状况,提前预警水灾风险,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综上所述,水利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据集成、模拟仿真、智慧水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
利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信息化行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的
影响。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一、水利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行业日益进入一个信息化
的时代。

水利项目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对水利行业的、技术支持、科学决策等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利工程计划的信息化程
度普遍提高,工程管理、运行及监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水利信息化系统
开发了大量的水利专业软件,如水文、水质、水利水库运行、水利枢纽运
行模拟、水利监测管理系统等,为水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
科学决策。

同时,现在中国的水利信息化还面临着许多瓶颈。

信息化系统目前仍
然存在许多缺陷,如缺乏系统和集成实现,可扩展性弱,维护和改进方面
也仍存在很多技术难题。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管理制
度变革的速度,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也不尽人意。

二、解决方案
1、完善水利管理制度
要推进水利信息化,必须从水利行政管理体制上着手,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使水利项目的实施具
有更强的法律依据和政治保障。

2、推进信息技术的开发。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因为我们国家在水利的行业中对信息化的运用,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行业进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对我国的水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下,按照现有的研究资料,对水利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情况,本人结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及水利行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应用;发展前景二、我国水利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新时期下,我国的计算机的信息的技术在每个行业都有着体现,信息化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传统的产业技术的更新和行业技术的进步,同时还能促进在国民经。

我们指的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广泛的利用,以对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起到利用的作用,同时还能实现各类的水利信息,并且还能够其处理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集成化和智能化,整体的提高水利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础。

水利现代化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还有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水利信息化已经得到了发展。

表现在实现了各种水利的基础信息的遥感和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的传输还有处理。

三、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一)网络化技术应用发展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技术应用最突出的特点是络技术运用水平是衡量信息化的依据之一,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也是如此。

水利技术中网络技术的加入可以很好的为水利事业提供气象、生态信息,同时反应水情、旱情等情况,它的使用有利于水利技术在应用中的信息传输、分享,同时也为相应的信息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现阶段,网络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水利工作良好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水利信息采集、处理的主要手段。

浅谈我国现今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状况

浅谈我国现今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状况

浅谈我国现今水利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状况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行业的发展建设已离不开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就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利行业的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现今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数据库;现状分析1 阐述水利信息化重要意义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包括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 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近况(1)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稳健步伐。

全国已累计建成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个;初步建立了26个重要蓄滞洪区的县、乡级洪水预警反馈系统;全国雨量站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其中中央报汛站有75%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在重点防洪区和大中型水库建立了自动测报系统,这些工作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不断深入的开发系统化业务的建设。

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一大批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水利业务工作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领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这些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水量调度管理技术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水平。

(3)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

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全国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资料已经实现电子化。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水利资源整合和共享、信息化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于“七五”期间起步,最先仅仅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随后才逐步引入了全方位的现代信息技术,至今已有20 年历史。

从1979~19 80年开始,水文信息化开始一些信息源处理,水利信息化大规模开展主要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之后。

2001年水利部党组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同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定名为“金水工程”,2001年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志性的一年。

2002年“金水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要建设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

到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开。

目前在电子政务、防汛抗旱、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趋明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日益深入的形势下,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水问题,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着力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长期水利实践证明,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改进政府职能、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重点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重点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重点
一、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延缓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滞后性受到外部影响,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合作模式等方面,这就对水利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阻碍作用。

在政府部门支持不力,水利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无相应的
资金支持,水利部门的应用发展缓慢。

(二)技术管理不力
水利信息化发展滞后,与水利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的不足有关。

水利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水平意味着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管理
能力的不足,这些都影响到水利信息化发展。

(三)资源不足
水利信息化发展滞后,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

水利信息化发展
的滞后,主要受到专业人才、技术开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等不足的影响,这使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变得更为严重。

二、解决方案
(一)加强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使水利信息化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以保证水利信
息化的发展。

同时,在技术、设备、软件等方面,也要及时投入经费,保
证其质量和安全的发展状态。

(二)技术支持
加强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水平,使水利信息化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投资与创业
第 10 期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刘 森 开封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摘 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在 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和我国水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 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水利信息化的现状出发,寻求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途径。
(三)科学合理的确定公立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模型 在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筛选确定以后,应该 相应确定公立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模型。可以采取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专家定权等相应的方式方法,确定财务分析 指标权重。同时,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标准值进行科 学的确定,并建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具体模型,确保 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公 立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应该综合考虑相应 的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历史标准以及经验标准进行确定。 (四)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转变 在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选择方面,可以借 鉴企业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在财务分析方法上可以综合选用 因素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进行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同时,还 应该积极探索财务环境分析,并注重增加相关的财务专项分
一、当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建设时期,在经 历了应用计算机技术之后终于实现了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的基础上的大规模发展。回顾过往,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 得了很大的成效,“九五”建设时期发展的“金水工程”,如 今已经收集完毕了我国水文信息的基本数据,可以有效监控 各河段流量,监控和预防洪水等水文灾害,目前我国已经形 成了水情信息网,全国各地的防洪站都做到了互联互通,这 标志着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水利信息网实现全覆盖 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通过低速公网实现了各水利部 门、各流域、各省、市、自治区的全国实时水情信息的互联 网共享。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防洪部门、水利 部门也实现了管辖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互传数字微波干线通 线网、无线接入系统等的互联共享。 (二)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 根据我国水利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国各地区水利部门 建立了《国家水文基础数据库》等水利信息化资源专业数据 库;并且随着水文基础设施、水资源实时监控技术的不断增 强,我国的水利信息采集设施得到了升级,自动化水平不断 提高,水利信息化工程的保障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水情信息网络,能够对 河流及其支流流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洪灾进行及时的预 防,但当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对水利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落 后;缺乏水利信息化人才等。 (一)当前我国对水利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水利单位对水利信息化建设 都高度重视,但仍有部分水利部门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大局意识, 认识不到水利信息化建设性的紧迫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

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

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

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

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

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

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的重视。

1.3 专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10 大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 包括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10 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近期(2003年—2005年) 目标以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 初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中期(2006年—2010年) 目标为进一步完善已建系统, 全面开展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基本建成10 大水利业务应用; 远期(2010年—) 目标以全面实现水利业务应用信息化为目标, 全方位提高水利综合服务能力。

其建设现状总结如下:
( 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工程的龙头工程, 目前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完成了22 个地区级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和4个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 实施了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 完成了国家防汛办与7个流域机构的异地会商系统建设, 该系统在2003 年6—7月间的防总会议、2005年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各级雨情实时监测系统、防汛信息查询系统、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系统正在全面建设之中, 这些系统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水情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水利现代化水平。

( 2) 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初步设计于2004 年9 月2 日通过审查。

目前水利部已完成了水利电子政务一期项目, 实施了内、外网的物理隔离, 实现了部机关与在京主要直属单位的内网互联, 建成了水利部网站和水利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各流域机构、多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也已初步实现以网上公文传输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

部与流域机构间、流域机构与省( 市、区) 间的联网办公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黄委、长江委、淮委、珠委等4 个流域的电子政
务系统建设试点正在实施。

( 3)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依托水利公用信息平台, 建立包括7大流域和31个省(市、区)分布式的水资源数据库系统及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逐步形成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为水资源数据的实时查询、评价与预测、优化管理和调度、统计分析和决策、水利电子政务等提供支持, 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已有一些流域机构和地区部门建立了相关的系统, 如黄河下游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邯郸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长江委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则处于建设过程中。

( 4)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处理、发布和共享体系, 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科学评价防治效果, 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加强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管理, 水利部办公厅于2004年7月16日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005年6月, 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通过了初步验收, 基本具备了试运行的条件, 整个系统预计在2006年底完成。

( 5) 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

经过水利部水环境行业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成了基本覆盖全国水系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水利部、各大流域、省、地区水质中心可定期发布水质公报, 对全国水系水质进行评估, 这些建设成果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现有的水质信息系统在监测站网、水文水质数据共享、信息发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为了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 有必要在实现全国水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开发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在全国173条主要水系及其省际断面上建设5218个水质监测站和30个供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 在全国7大流域、31个省(市、区)重点建设250个水质分析实验室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中心实验室。

( 6) 水利数字图书馆。

由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水利数字图书馆试验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 经过3年多的建设, 目前已完成项目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 于2006年1月23日通过该项目的审查验收, 为后续工程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为改变目前水利系统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的落后现状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10大业务系统中的其他4大系统是中期建设目标要实现的系统, 目前正处于准
备或开始启动阶段。

2 水利信息化建设趋势
( 1)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为防汛抗旱、政务、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平台。

经过2004 年的重点建设,水利信息网络已成一定规模, 并发挥了效益, 在今后的建设中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充分利用建成的水利信息网络, 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成为建设重点。

( 2) 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标准化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 标准化的有效运用可使建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水利部2003 年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与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 实现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水利部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后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 以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

( 3) 应用系统的建设将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传输得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 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因此在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中将会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的利用, 以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为业务系统的技术更新、功能升级留有余地, 促进水利信息化水平登上新台阶。

( 4) 安全体系的建设将得到加强。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水利信息资源安全利用及专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和安全运转,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 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已发挥作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