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第六讲典型谬误

合集下载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避免的24条常见逻辑谬误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避免的24条常见逻辑谬误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避免的24条常见逻辑谬误培养批判性思维需避免的24条常见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敌人!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者,请对照着这24条逻辑思维进行检验。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进这些故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第一条:稻草人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的例子
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中出现的错误,可能导致推理结论不正确。

以下
是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的例子:
1. 常识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些普遍认为正确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并不一定正确。

例如,“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10%”,这个说法被广泛传播,但事实
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2. 无中生有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个不存在的前提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没
有发明飞行器,我们就无法飞到月球上了。

”这个说法忽略了人类发
明飞行器之前也曾经到过月球。

3. 诉诸情感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情感而非事实来做决定或得出结论。

例如,“我喜欢
这个政治候选人,所以他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说法忽略了
政治候选人可能会犯错误或者有其他不利因素。

4. 漏洞辩论谬误
这种谬误是在辩论中忽略了对方的观点或证据,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我认为对方错了,因为他们从未提到X点。

”这个说法忽略了对方
可能有其他证据或观点。

5. 假设谬误
这种谬误是基于一个不正确的假设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你不喜
欢这个电影,那么你一定不懂电影。

”这个说法忽略了喜好和知识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的例子。

在推理中避免这些谬误可以帮助
我们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理性求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教学大纲

《理性求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教学大纲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通识教育课程。

作为师范专业的的一门重要的跨学科专业融合课,其主要任务是普及逻辑学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素养,课程重点和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创造力和创新技能以及交流、合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明扼要的表达观点,构建、识别以及评价论证等。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和提升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本课程先系统介绍逻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然后探讨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

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思维科学的工具性,增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素质。

将传授知识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

增加学生科学、理性和怀疑与批判精神。

3.要求学生掌握构建与评价论证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探讨批批判性思维与沟通。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融入教育情怀元素,体现爱国爱家的大爱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传递主旋律,在青年学生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学生必须掌握思维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结合课程现状和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上给出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在争着发声,然而,有些说法听起来好像特别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却充满了逻辑谬误。

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咱们轻松愉快地找出那些“智商税”,也顺便分享一下如何优雅地避开这些坑。

好啦,开动脑筋,咱们开始吧!1. 归纳谬误1.1 什么是归纳谬误?你有没有听过“只要吃了西瓜就会拉肚子”这种话?这就是个典型的归纳谬误。

某个人因为自己吃了一块西瓜,拉肚子了,就开始认为每个人吃了西瓜都会拉肚子。

其实,这就是以偏概全,咱们不能拿个例子就来判断全体嘛,跟个瞎子摸象一样,太荒谬了,对吧?1.2 如何避免归纳谬误?要避免这种误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看,了解全貌。

要知道,世界那么大,可能你的经验只是个小小的角落,得多听多看,才能把事情搞清楚。

遇到类似的说法,咱们可以反问:“这个结论是基于多少个例子得出的呢?”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更谨慎了。

2. 人身攻击2.1 人身攻击是什么?再说说人身攻击吧,这种情况我相信大家都见过。

比如,有人说:“你说这个不好,你自己都不成功,凭什么评价?”这就有点儿不靠谱了吧,咱们讨论的是好不好,和你成功与否没啥关系。

把话题引到个人身上,不是个好办法,分明是要躲避问题嘛!2.2 如何应对人身攻击?面对这种人身攻击,最好的策略就是微微一笑,继续回到话题本身。

比如你可以说:“我个人经历确实有限,但这在别的国家的效果我还是了解的。

”这样一来,不仅不让对方得逞,还能引导大家讨论更有意义的内容。

3. 滑坡谬误3.1 滑坡谬误的表现接着来聊聊滑坡谬误。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下一步就是让他们不听课,最终就会导致成绩下降。

”哎呀,这个推理听起来有点像“天上掉馅饼”,一步一步往下滑,结果就是跌得稀巴烂!明明中间还可以有很多环节和选择,但对方却直接画上了等号,真是让人无语。

3.2 如何避免滑坡谬误?要避免这种滑坡的逻辑,咱们可以提问:“真的是每一步都必然导致下一步吗?有没有中间的可能性?”让大家冷静下来,考虑事情的复杂性,别让一根筋的思维牵着鼻子走。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其实逻辑学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神秘和阳春白雪,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话以及在论坛上发言都在遵循语法、文法的逻辑严谨,但是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

为了给无暇深究逻辑学原理的网友一个在论坛上发言更加简洁、有理、有力的速成办法,现将常见逻辑谬误单独发帖如下: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

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

(一)形式谬误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复习题-甲问:什么是生命?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①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②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

逻辑思维谬误集合

逻辑思维谬误集合

1 你自己都有缺点,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这话被大家经常拿来作为反击的武器。

但我觉得这句话好像逻辑性很强,其实是荒谬的。

我是近视眼,就没有资格指正学生错误的读写习惯了吗?我患了感冒病,就没有资格给别的感冒患者开处方了吗? 我是文盲没读过书,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读书了吗?。

2 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世界上没有两张叶子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人的相貌、智力、遗传、经验是各不相同的,人的机遇也不均等,那么人的能力也有大小之别。

甲能做到的事情,乙不一定能做得到。

爱因斯坦能够做到的事,你和我就做不到。

孔子成为大教育家,影响中国几千年......不要说你和我做不到,就是他的父亲、儿子都做不到。

3 人民素质太低,不能搞民主因为人民素质太低,不能搞民主,无非是说绝大多数老百姓素质不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只有少数精英有能力,所以不能让老百姓的意见左右大事。

其实,这种说法就是混淆是非,没有弄清民主的本质,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利益诉求,让人民在政治上、决策事务上有发言权,其实是为了保证有人代表他们的利益!而搞民主,正是为了保证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力、卫生保障权利等,从而提高人民素质。

孙中山先生对这种论调早已明确地驳斥过:“说人民素质太低,不能搞民主,就好象是说:‘某人不识字,不应该上学’一样可笑。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民素质不高,自立能力不强,应该通过加强民主建设来予以有效促进和提高。

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希望大家把自己经常碰到的或者自己也没有搞明白的回复上来。

大家共同探讨。

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违反其规律,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

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思维赋能:识破17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你将事半功倍

思维赋能:识破17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你将事半功倍

思维赋能:识破17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你将事半功倍推理谬误,是一个人为了说服别人接受一个结论,有意或无意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

1、稻草人谬误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2、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人身攻击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人格的质疑。

试图用对别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例子1:小迪:我认为参加女生联谊会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小莉:你当然会那样说了,反正什么联谊会都不欢迎你。

小迪:不说我自己,我会举一些例子证明我的看法。

小莉:那些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反正你就是个输不起的人。

例子2:电视剧《在远方》里面,姚远被大学老师发现蹭课以后,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值得欣赏:老师:站住,这位同学,我的课,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请说出你的学号。

姚远:'我就是送快递的。

我来蹭课。

'老师:'你不是本校学生。

那你是怎么混进来的?'姚远:'我刚才进来的时候跟那保安,我就用了刚才老师您说那谈判,我就说我,我从特别远的学校赶过来的,就是慕名,专门想来听您的课。

如果要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得到的话,再回去,还得坐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车。

而且我没吃饭,挺饿的,这其实就实话,老师,我还给他看我上堂课的笔记来,这证明我真的是想来听课的。

老师:'那他就让你进来了?'姚远:'没有。

其实上一堂课我是骗他,我才进来的。

他记住我了,没让我进。

那我就跟他实话实说呗,一聊发现我们俩是老乡,而且他以前也是干我们这个的。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2021-04-13 译言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观点里分辨出正确的思想?如何防止被新闻媒体中的错误逻辑所欺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写作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逻辑谬误,每一谬误均给出了相应定义、示例,以及如何防止这些谬误的建议。

为便于了解人们如何出现此类常见错误,本文选取了许多政治论题作为示例,目的并非要论证任何这些问题的任何一种观点立场,而是要籍此阐明什么叫推理有欠缜密,而这一问题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论证之中。

逻辑谬误的判别以下介绍的每一逻辑谬误,都分别给出了它的定义或解说、示例,以及论证中可以如何避免的建议。

以偏概全定义: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

诸如“大学男生联谊会的人都是醉鬼”以及“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等等成见,就是“以偏概全”的很好例子。

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

(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

)推不出定义: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

示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

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

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

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

”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是就本例而言,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

建议:分清论据与结论。

检查论据,看它们可以客观地给出什么结论。

检查结论,看它需要什么论据作为支撑,然后检查实际是否给出了这样的论据。

“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谈一谈逻辑思维与谬误

谈一谈逻辑思维与谬误

谈一谈逻辑思维与谬误在生活中,我往往并不敢说一个人没有逻辑,因为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没逻辑基本相当于没智商,或者说是智商不高。

是一个很重的批评了。

但通过一个人说话和做事往往确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性。

可事实上,逻辑思维本身也就是套路,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罢了。

所以简单介绍一下逻辑的基本概念,并总结常见的逻辑错误,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概念:逻辑思维,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辨证方法为指导,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思维过程。

形式:1.形式逻辑抛开具体的思维内容,仅从形式结构上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联系的逻辑体系,就是形式逻辑(又叫普通逻辑,我们平常说的逻辑,一般也指的是形式逻辑)2.数理逻辑(定量的数理分析)数理逻辑是在普通逻辑(形式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逻辑分支。

数理逻辑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了传统逻辑,使其更加精确和严谨。

由于数理逻辑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仅深化了传统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而且对计算机科学、控制技术、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辨证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

”——列宁辩证逻辑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和思考客观世界的方式。

其思维原则主要包括:综合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具体性原则。

方法:1.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取得新颖性结论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法例如,所有的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化学反应。

惰性气体是一种化学元素,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这里用的是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法。

三段论法就是从两个判断中进而得出第三个判断的一种推理方法。

批判性思维中常见谬误的探析

批判性思维中常见谬误的探析

丨文史纵横E5本文为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I S E C理念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案例研究》(B S J G16Q003)阶段性成果批判性思维中常见谬误的探析马媛媛(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00 )【摘要】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要求恰当的提问、合理的论证、清晰的思考,还要求会辨 别思维中的谬谡,警惕他人主张中的非智力因素,剔除自己思维中的不理性因素.谬误是批判性思维中最常见的障碍,文章对诉诸人身的谬说、假两难推理、错置举证责任、诉诸情感的谬误四类常见谬f t进行了阐释与探讨.【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谬误;探析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思考”的思维方式,它要求 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思考做出理性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 仅要有恰当的提问、合理的论证、清晰的思考,更要能够有 承认错误的勇气以及发现错误的能力。

在这些错误中,批判 性思维常常用“谬误” 一词。

谬误(fallacy)—词源于拉丁词falkx (欺編的)和 fallere (欺骗)。

由此可见,欺骗的两个方面都体现在其中,一是“欺骗他人”,另外是“欺骗自己”。

正因如此,你是 否有勇气承认自己内心的自我欺骗,成为你是否能够理性思考的关键,在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别人的思维方式,也成为评 估别人思维方式的关键。

在《牛津英语大辞典》中,对谬误有以下五种解释:(1)欺骗,欺诈,诡计。

(2)欺骗的,擅长误导的,不可信的。

(3) 欺骗性或误导性言辞〇( 4 )误导性观点、错误。

也只被欺骗。

(5)诡辩性的,不合理的,错误的,错觉。

(6)不合理的、诡辩性的、错觉。

谬误的种类数不胜数,若详细划分,恐成百上千。

本 文对诉诸人身的谬误、假两难推理、错置举证责任、诉诸情 感的谬误四类常见谬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 诉诸人身的谬误(人身攻击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the ad hominem fallacy)是众多谬误 中最常见的一种。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一、逻辑谬误的定义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思维过程中,由于推理错误或者认知失误导致的不合乎逻辑规律的结论或判断。

逻辑谬误可以分为形式谬误和内容谬误两种。

形式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违反了逻辑规则,例如对前提的否定、偷换概念等;内容谬误则是指在事实、原因、假设等层面出现了错误,导致了错误的结论或判断。

二、逻辑谬误的分类在逻辑学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种逻辑谬误的分类方法。

根据错误发生的原因、出现的情况以及具体的逻辑规则,逻辑谬误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

1. 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在逻辑推理中,由于对概念的替换或者不恰当使用,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例如,“人类是哺乳动物,熊也是哺乳动物,所以人类就是熊”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例子。

2. 调包谬误:调包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由于对条件、原因或结果的混淆导致的错误结论。

例如,“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获得幸福,这个人很幸福,所以他一定是善良的人”就是一个调包谬误的例子。

3. 非因果关系:非因果关系是指在逻辑推理中,由于对事实和原因的混淆导致的错误结论。

例如,“太阳升起时,鸡就开始打鸣,所以是太阳的升起导致了鸡叫”就是一个非因果关系的例子。

4. 诉诸人身:诉诸人身是指在逻辑推理中,由于对对方身份、背景等因素的攻击或者利用,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例如,“这个观点是由一个学渣提出的,所以他一定是错的”就是一个诉诸人身的例子。

5. 情感偏见:情感偏见是指在逻辑推理中,由于自身情感的干扰或者偏见,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例如,“我讨厌这个人说的话,所以他一定是错的”就是一个情感偏见的例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逻辑谬误还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类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逻辑谬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思考和表达中犯错,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逻辑谬误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逻辑谬误随处可见。

谬误与批判性思维

谬误与批判性思维

谬误与批判性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张。

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观点似乎是站不住脚的,或者包含不准确的事实。

这些被广泛传播的错误观点就是谬误。

而批判性思维则是我们理解和辨别这些谬误的关键能力。

本文将探讨谬误的定义、分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谬误的定义谬误是指一种不准确的、误导性的陈述或论证。

它们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包括政治、经济、科学等等。

谬误常常通过夸大事实、错误的推理或是无根据的断言来误导读者或听众。

在我们分析和评价观点时,需要有能力识别和纠正这些错误观点,以保持思维的准确性。

二、谬误的分类谬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谬误类型:1. 非理性谬误:这类谬误基于情感和个人信念,而非理性和客观证据。

例如,当一个人出于宗教或政治信仰而坚持某个观点,而不考虑逻辑和事实的支持。

2. 形而上学谬误:这类谬误基于虚构或模糊的概念。

例如,当一个人使用模棱两可的定义或概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实际证据。

3. 统计谬误:这类谬误基于对统计数据的错误解读或错误应用。

例如,当一个人根据个别的案例或特殊情况,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4. 布鲁诺谬误:这类谬误通过攻击对方的人格或形象,来试图否定对方的观点。

这种谬误忽略了论点本身的可信度和证据。

5. 对立论证谬误:这类谬误通过过度简化或歪曲对方观点,来反驳它们。

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辩论策略,旨在误导听众。

三、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对谬误进行有理有据的辨别和评价的关键能力。

它帮助我们不被虚假信息和谬误所欺骗,同时也提高我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批判性思维使我们能够从逻辑和证据的角度评估观点。

通过学会辨别各类谬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何时一个论点受到了科学和逻辑的支持,何时一个论点只是空洞的断言。

其次,批判性思维培养了我们对多元观点的尊重和接纳能力。

当我们学会批判性思维时,我们将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对待不同意见,而不是盲目接受或拒绝。

逻辑学中的谬误分类与分析

逻辑学中的谬误分类与分析

逻辑学中的谬误分类与分析引言: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谬误,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论证水平。

本文将讨论逻辑学中的谬误分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的知识。

一、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逻辑结构错误而导致的错误推理。

常见的形式逻辑谬误包括偷换概念、非黑即白、虚假二选一等。

例如,偷换概念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将一个概念替换为与之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从而导致结论错误。

非黑即白是指将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极端选项,忽略了中间的可能性。

虚假二选一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将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选项,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形式逻辑谬误的分析需要对推理过程进行细致的逻辑分析,以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二、非形式逻辑谬误非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论证材料的不足或者论证方法的错误而导致的错误推理。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包括诉诸个人攻击、无效比较、虚假因果关系等。

例如,诉诸个人攻击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将焦点转移到对方的个人品质或者身份上,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讨论。

无效比较是指在比较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标准或者忽略了相关因素,从而导致结论错误。

虚假因果关系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将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断定为绝对的,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非形式逻辑谬误的分析需要对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进行综合考量,以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三、谬误的影响与纠正谬误在思维和论证过程中的存在,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

因此,纠正谬误是提高思维能力和论证水平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谬误的识别能力,学会辨别形式逻辑谬误和非形式逻辑谬误。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论证材料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论证能力。

结论:逻辑学中的谬误分类与分析是提高思维能力和论证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纠正谬误,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论证能力。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性或不可靠性。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谬误可能会导致误解、误判或者误导他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逻辑谬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总结。

逻辑谬误可以分为形式逻辑谬误和实质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错误,而实质逻辑谬误则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内容上的错误。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行总结归纳。

1. 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谬误:1.1. 陷阱式思维陷阱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误导、欺骗或者误解的情况,导致推理的不准确性。

常见的陷阱式思维包括诉诸人身攻击、诉诸情感、诉诸权威等。

诉诸人身攻击是指在辩论过程中攻击对方的人格而不是其论点,这种陷阱式思维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诉诸情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通过激起对方的情感来影响其推理过程,这种陷阱式思维也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诉诸权威是指在辩论过程中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种陷阱式思维同样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1.2. 红鞋理论红鞋理论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即基于个别情况而做出普遍化的结论。

例如,某人遇到了一个坏人,便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人都是坏人,这就是红鞋理论的典型表现。

1.3. 调整概率调整概率是一种在推理过程中错误使用概率的逻辑谬误。

例如,如果一个事件发生了一次,那么在下一次事件中发生的概率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许多人在理解概率问题时会犯这样的错误,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1.4. 矛盾式思维矛盾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矛盾的情况,例如辩论双方的论点相互矛盾。

当两个论点相互矛盾时,就可能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1.5. 转移式思维转移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转移了问题的关键点,导致推理的不准确性。

例如,当讨论一个问题时,突然转移了关键点,就可能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2. 实质逻辑谬误实质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内容上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谬误:2.1. 单一原因谬误单一原因谬误是指错误地将问题归因于一个单一的原因,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常见逻辑谬误在当前中国的网络上,各种论战的狼烟从未消散过。

然而,很大一部分论战都陷入胡说八道、纠缠不清、鸡同鸭讲的境地,让人感到十分无奈。

论战者的信息与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混乱,从而导致了各种逻辑谬误与诡辩的出现。

逻辑谬误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否定前件谬误:“如果A那么B;非A;所以非B。

”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所以人不会死亡。

”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所以B。

”肯定后件谬误:“如果A那么B;B;所以A;”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

”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假两难推理:“A或B或C;非A;所以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

选言三段论的形式是:“A或B;非A;所以B。

”,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所以P1。

”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是:“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是因为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中国或支持美国;你不支持中国;所以你支持美国。

”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还有很多,大部分还没正式命名,在此不一一表述,下面重点说一下非形式逻辑谬误:诉诸无知: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

比如很多阴谋论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能证伪我的理论,所以我的理论就是正确的。

再比如一些“中医粉”的逻辑:科学不能证伪中医理论,所以中医理论是正确的。

(似乎要捅马蜂窝了。

)当然“中医粉”也会攻击不接受中医者是诉诸无知:“在当前中医理论还不能得到科学上的证明,但不代表中医是错的。

批判思维方法谬误

批判思维方法谬误

批判思维方法谬误
1. 非此即彼谬误:把事物的复杂性简化成只有两个极端选项,忽略了中间的可能性。

2. 因果倒置谬误: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颠倒,错误地将结果视为原因。

3. 诉诸个人攻击谬误:攻击人而不是事物本身,忽略了事实和证据。

4. 鸵鸟心态谬误:拒绝面对现实,避免解决问题。

5. 红鞋子谬误:在寻找答案上迷失方向,陷入次要问题。

6. 无中生有谬误: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下结论或假设事实。

7. 平均主义谬误:将个体行为归结为整体模式,忽略个体差异。

8. 独立事实谬误:事实之间的联系不被考虑,作为单个事件被分析。

9. 伪科学谬误:把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和做法,冠以科学名义。

10. 诉诸恐惧谬误:通过恐吓和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别人,避免讨论证据和事实。

批评性思维课件PPT-谬误概要

批评性思维课件PPT-谬误概要
• 诉诸不当权威最为明显的例子出现在广告 的证言中。
诉诸 怜悯
• 诉诸怜悯指的是以值得同情为理由来论证 自己的主张或要求是合理的。
• 这种论证的策略实质上在于利用人的负罪 感,如果你不同情他,就会使你自己觉得 有罪。
诉诸 怜悯
• 部门这次升迁的机会应该给老王,他有六 个孩子要养,妻子还要做眼睛手术,需要 一大笔钱。
诉诸 无知
没有人证明S为假。 没有人证明S为真。
所以,S为真。
所以,S为假。
人身 攻击
• 人身攻击指的是一种反驳性谬误。然而, 这种反驳并不是指向结论,而是指向断定 结论的人或其所在的群体。
• 通过对其进行抨击、挖苦、指责和讽刺为 依据,来否定他人所给出的主张。
诉诸 不当 权威
• 在论证中,如果对陈述为真的断定以某人 的权威为依据,而他在那个领域并没有特 殊的能力,那么就范了诉诸不当权威的谬 误。
歧义 谬误
如果有一辆车,王子是司机,公主是乘客, 那么请问这辆车是谁的呢?
不当 因果
• 不当因果谬误指的是,假想出前提与结论 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而这种关系实际是 不存在的。
• The fallacy of false cause occurs whenever the link between premises and conclusion depends on some imagined causal connection that probably does not exist.
• 老师,给我们划重点吧吧,我们有10门课 要考。
诉诸 公众
• 以大多数公众所持有的信念以及狂热的情 绪或强烈的愿望,而不是客观严谨的理性 分析为理由,进而使人们接受某种主张。
诉诸 公众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在当下的中国现实环境,并不适合辩论,因为谁都烦跟一个“刺头”天天嚷嚷,哪怕你嚷嚷得再对,又如何捏?只会破坏一片和谐的气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o This Is Christmas CHS All Stars - Christmas Hit Songs 但是,保持沉默不见得就是没话可说,比如我们有些话可以放到网上来说,或者匿名来说,总之还是要说的。

在这其中,说话的逻辑和基本的法则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很少在微信群跟人辩论,偶尔有一次,也是不欢而散。

因为微信避免了面对面不悦的气氛,但并没有提高辩论的质量和层次。

有些不同意见,不论谁对谁错,最基本的应该能达到越说越清楚的目的,但往往并不如人意,要么循环论证,要么离题太远,要么前后矛盾含糊其词,难怪鲁迅先生会感叹中国人的思维是一锅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上流行的文章被骂为标题党,因为它的论点牛逼(懂得挠你最痒的地方),论证干瘪乏力,像心灵鸡汤类的,完全是无论证的,这样论证不严谨或压根无论证的文章,你一天就算能读上10000篇,除了心里噗通两下,其实一无所获。

所以,有必要再提一下论证的技巧和基本的逻辑训练,本文是所罗门在《大问题》的两篇附录之集合,个人感觉参考价值较大,以飨读者。

即使一则论证的前提和结论均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

例如:所有的狗都是绿的,苏格拉底是狗,因此,苏格拉底是绿的。

这是一则有效论证,即使它的前提和结论都为假。

要使演绎论证能够保证结论为真,它的前提必须为真,而且该论证必须是有效的。

有效论证具有正确的形式,而无效论证则没有。

论证的正确形式基于一套基本的推理的规则,比如:「三段论形式」。

所有的P都是Q,S是P,因此,S是Q是一种有效的形式。

但是,所有的P都是Q,S是Q因此,S是P就不是。

我们是如何知道这点的呢?由于(有效的)演绎论证的定义就是前提为真能够保证结论为真,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能否找到一种虽然具有真的前提,但却具有假的结论的论证。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讲义(6)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讲义(6)
16
练习:分析下面论证中的理由。 练习:分析下面论证中的理由。
随着甲流疫情的进一步升温,是否该接种疫苗,成了很多人尤其是 学生家长犹豫的话题。也有一些专家表示,由于甲流疫苗的临床实验例 数较少,其安全性尚须加强监测。在上海,根据卫生部门不完全统计, 自愿接种甲流疫苗的中小学生约占80%。 卫生部长陈竺“力挺”甲流疫苗。他表示,截止10月21日,中国报 告接种甲流疫苗人数22.16万,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每10万人18.5例, 且异常反应多为轻型反应。他还强调,大力接种甲流疫苗是减少重症、 死亡病例最有效的途径。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截止10月31日,已有16 万人接种疫苗,累计报告疑似不良反应210例。截止11月1日,上海市也 有近7万人接种甲流疫苗,累计报告疑似接种不良反应60余起。 WHO亦在10月31日发布信息称,目前尚未观察到甲流疫苗会产生不寻 常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状况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相似。
1
讲课要点: 讲课要点:
1、辨识理由 2、分析理由 3、评估理由
2
一、辨识理由
阅读下面的命题: 猪比骡子聪明。 人是从海豚进化而来的。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中国对成为国际 领导国的角色仍未做好准备。 美、法、俄、中、英居世界军力前五。 读完上面的话,我们总感觉缺少些东西,缺少什么呢? 理由/证据。如果没有理由的支持,这些观点就不能完全让 人信服,但也不能说一点儿说服力都没有。从逻辑的角度来 说,它们都是命题,不是论证,它们的真实性尚不确定。
8
例如:吾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曰个人主义。一切之生活 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表同情于他 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吾有此种爱人之 心,即需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即是未 达正鹄。释迦牟尼皆所以达其个人之正鹄也。一曰现实主义。 以时间论,止见过去未来,本不见有现在。现实非此之谓, 乃指吾之一生所团结之精神肉体在宇宙中之经历,吾人务须 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 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吾只 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 概不负责焉。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 无关也。或谓人在历史中负有继往开来之责者,吾不信也。 吾惟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吾死 之后置吾身于历史之中,使后人见之皆知吾确然有以自完, 后人因吾之完满如此,亦自加吾芳名,然而非吾之所喜悦, 以其属之后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

批判性思维-虚假理由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虚假理由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虚假理由的谬误-- 共1200字 / 阅时3min --上期[周三]栏目我们对含糊不清导致的逻辑谬误做了介绍。

这期我们介绍由虚假理由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01.理由,在论证中做论据。

在推理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只有论据真实,论证的结果才可信。

虚假理由谬误,指以假的、或捏造的理由做论据,或者隐藏关键理由只以符合预期的理由做论据,推出不可信结论的错误论证。

常见的为假的理由有两类:绝对化和非黑即白。

例如——锻炼有益于健康,所以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加强锻炼。

这是绝对化的陈述,因没有更加绝对的前提做担保,所以必有反例,如——重度高血压、或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加强锻炼。

“所有人都…”与“有些人不…”成了矛盾关系,必一真一假。

因后者是事实为真,则前者必为假。

再例如——汤师爷:那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啊?这是非黑即白的陈述,一个假两难,只给了“站着”和“挣钱”两种情形,“要么站着,要么赚钱”,无视了其他可能。

例如——张麻子: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汤师爷说“要么A,要么B”,张麻子这边却选了C,当然还有D、E等可选,至于哪个结论才是真实的?无从确定。

若将例子中所得的假结论当理由(论据)带入新的论证,就会造成虚假理由的谬误。

02.捏造的理由做论据,就是用凭空编造出来的理由充当“论据”,进行错误的论证。

有个关于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中进士后曾去看望当年的主考官。

主考官称赞他那篇应试文章写得好,顺便问了文章中所引用的史事“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

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是出自哪本书?苏东坡回答说:“想当然耳(自己杜撰的)。

”这里苏东坡以捏造的“史实”做论据,来论证自己的结论可信,就属于虚假理由的谬误。

再如某宝的淘气客服——回复说“今天就动了”,可是这边没看到物流消息,怎么说“今天就动了”?依据呢?理由是…嗯…没有理由,猜的!没有理由,就无法证明结论的可信。

再比如——BCI抵制新疆棉花,给出的理由是:新疆有“强迫劳动”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 典型谬误1.论证品质的基本规范一个“好的”论证,即是一个“逻辑上有说服力的”论证一个好的论证需要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论证的每一个前提都是可接受的[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可接受性论证的前提与结论是相关的[R e l e v a n c e]相关性论证的前提一并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支持[S u f f i c i e n c y]充分性2.相关性是前提具有支持性的必要条件(不相关谬误)相关与不相关的判定当且仅当A的真或假支持或反对了B之为真或为假[A提供了某种证据或理由影响着我们相信或接受B之为真/假]当且仅当A的真或假不影响(不支持也未反对)B之为真或为假[不存在支持或削弱的任何关联性]相关性的复杂性有时,相关性依赖于某些特定前提/额外信息的支持P r o s e c u t o r:请问被告,你是左撇子吗?D e f e n s e L a w y e r:反对!法官大人,这个问题根本不相关!P r o s e c u t o r:可是,法官大人,我们将证明凶手是个左撇子。

如果能表明被告也正好是个左撇子,这显然与他是否犯案是极其相关的。

3.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可接受性(1)前提的可接受性针对于论证的受众或对象,但是,可接受性并不等同于被接受性(a c c e p t a n c e)(2)每一个前提都是理性地可接受的,即,可接受与否应取决于它是否有其合理的证据支持(3)W h e n P r e m i s e s a r e A c c e p t a b l e?它由适当的子论证所支持它在别处得到过合理的辩护它是先验的/必然的为真它是常识它是基于可靠证言或恰当的权威4.S u f f i c i e n c y充分性(1)前提为结论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即它们使得结论因之而变得可以被合理地相信或接受(2)S o m e g e n e r a l g u i d e l i n e s证据类型的全面性同类型证据的充足性恰当应对反对意见与反面证据(3)充分与否依情境而变化,具有领域依赖性。

不同学科、领域、情境要求不同的充分性标准[司法]犯罪构成四个要件:1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人)2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故意/过失)3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4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古史三重证”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地下之新材料,纸上之材料”陈寅恪:“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相互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国有之资料相互参证。

”徐中舒-古史三重证:古文献资料、地下出土的文物考古及古文字资料、中外民族学资料。

5.典型谬误类型不相关理由I r r e l e v a n t R e a s o n成问题的前提P r o b l e m a t i c P r e m i s e草率的结论H a s t y C o n c l u s i o n6.不相关理由n o n s e q u i t u r(“i t d o e s n o t f o l l o w”)W e h u m a n s a r e a s o c i a l a n i m a l.T h a t’s w h y U n i t e d A i r l i n e sf l i e s t o m o r e p l a c e s t h a n a n y o t h e r a i r l i n e.“被告人原是正处级领导,而仙居检察院、法院只是副处级单位,不能审理刘长春这个正处级领导”。

(浙江省台州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刘长春涉嫌受贿一案在杭州公开审理,其辩护人认为不当)(1)不相关理由T h e S t r a w M a n(S t r a w P e r s o n)F a l l a c y稻草人谬误A d H o m i n e m F a l l a c y人身攻击A d P o p u l a m F a l l a c y诉诸大众/流行意见A d i g n o r a n t i a m F a l l a c y诉诸无知(2)T h e S t r a w M a n F a l l a c yA c r i t i c m i s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a r g u m e n t o r a t t r i b u t e s a p a r t i c u l a r p o s i t i o nt o t h e a r g u e rI t i s a n a r g u m e n t o r a p o s i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a t o f t h e a r g u e rT h e c r i t i c c r i t i c i z e s t h a t d i f f e r e n t a r g u m e n t o r p o s i t i o n,a n d i n f e r s t h a ta r g u e r’s r e a l a r g u m e n t o r p o s i t i o n i s f l a w e d.“那些鼓吹在中国实现民主的人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民主就是唯一的出路么?美国实行了民主,它的社会就没有一点儿问题了么?中国社会如此庞大而复杂,靠民主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全部问题吗?”“对接待过度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次,专家们确实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略微热情些的接待可以理解。

”(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3)A d H o m i n e m F a l l a c yA c r i t i c a t t a c k s a p e r s o n i n s t e a d o f a r g u i n g a g a i n s t t h e c l a i m/a r g u m e n t t h a t p e r s o n h a s p u t f o r w a r dA b u s i v e A d H o m i n e m(直接型)C i r c u m s t a n t i a l A d H o m i n e m(境况型)T u q u o q u e(你同样如此)(4)A b u s i v e A d H o m i n e m根本不在意对方的立场或论证,而是直接攻击对方人格特征的缺陷或问题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稽可考。

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5)C i r c u m s t a n t i a l A d H o m i n e mA t t a c k i n g s o m e o n e’s a r g u m e n t o r p o s i t i o n b y p o i n t i n g o u tt h a t s o m e o n e i s i n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s u c h t h a t h e i s d i s p o s e d t ot a k e a p a r t i c u l a r p o s i t i o n“你当然不认为房价高得不正常了!你这个有两套房的家伙,只恨房价还涨得太慢呢!!”L o g i c i s s o h a r d t o l e a r n?!I a m t i r e d w i t h t h i s k i n d o f c o m p l a i nc o m i n g e v e r y y e a r f r o m t h e s t ude n t s w h of a i l m y l og i c c o u r s e…(6)T u q u o q u eA t t a c k i n g s o m e o n e’s a r g u m e n t o r p o s i t i o n b y p o i n t i n g o u tt h a t t h e a r g u e r m a k i n g t h e a r g u m e n t h a s s p o k e n o r a c t e d i n aw a y i n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a r g u m e n t.攻击论证者自身的言行与其论证不一致Y o u a r e a n a t h e i s t,h o w c o u l d y o u e x p e c t m e t o p a y a n y a t t e n t i o n t oy o u r a r g u m e n t s a b o u t f a i t h a n d G o d?7.成问题的前提论证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可接受的前提I m p r o p e r A p p e a l t o A u t h o r i t y不当诉诸权威B e g g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乞题B e g g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1)S o m e t i m e s i t m e a n s“a v o i d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你对你的另一半有什么样的要求?”[周星驰]“啊,她要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征财产税?”“中国正在朝这方面努力。

”2)S o m e t i m e s,i t r e f e r s t o f a l l a c i o u s a r g u m e n t s w h i c h h a v ep r e m i s e t h a ta s s e r t s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e q u i v a l e n t i n m e a n i n g)o ra s s u m e s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a c c e p t a b l e o n l y i f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h a s a l r e a d y b e e na c c e p t e d,o r✓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o r q u e s t i o n a b l e f o r t h e s a m e r e a s o n st h a t t y p i c a l l y m i g h t l e a d s o m e o n e t o q u e s t i o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3)p e t i t i o p r i n c i p i i(C i r c u l a r R e a s o n i n g)循环论证“不可能有奇迹,因为它们根本不会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