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禁烟活动的功过
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目的和意义
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篇: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目的和意义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1)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遏制老百姓吸鸦片,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3)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目的:强健国民身体,控制白银外流,扭转贸易逆差,宣扬朝廷威严,挽救腐败的清政府,就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是林则徐一生的志向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第二篇:《虎门硝烟》读后感《虎门销烟》读后感塔谈小学四(1)班吕家豪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已是江河日下,日趋衰落。
与此同时,世界上英、法、美等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扭转中英贸易给英国带来的庞大的贸易逆差,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企图用商品敲开中国的大门。
英国人发现,鸦片可以牟取暴利,就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赚走了中国大量白银,还助长了官吏的腐败,削弱了清军的战斗力,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
朝廷中,有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大臣,名叫林则徐。
林则徐看到鸦片走私的严重情况,愤怒不已,上书道光皇帝,请求严禁鸦片。
道光皇帝感到了问题严重,就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就这样,两万多箱200多万斤鸦片在23天内全部销毁。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
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牢记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第三篇:《虎门硝烟》观后感《虎门硝烟》观后感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虎门销烟》这部电影,它讲的是林则徐这位大臣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简单经过一百字
虎门销烟的简单经过一百字
1838年,林则徐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奉旨到广东禁烟。
但是他知道在广东当权的多是一些贪官污吏,腐败无能。
所以当林则徐到达广东之后,他就和几个近身部下,乔装打扮,到民众中探察民情去了。
第一天,林则徐打扮成苦力模样,到珠江边的码头去打探消息。
第二天,林则徐又打扮成大烟鬼,到大烟馆里跟烟客们聊天。
第三天,林则徐又和随从们到广州的大小茶楼去,一边饮茶,一边和茶客们交谈。
查清了官府如何与洋鬼子勾结贩烟的实情,并把贪官的名字都记在心里。
随后,林则徐去总督府上任了。
林则徐上任之后,就把那些参与勾结洋人贩烟的官员、烟贩统统抓起来,依法办理了。
最后,林则徐讲没收的烟都集中在虎门,当众销毁了。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物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烟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毒物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关于林则徐的历史故事
关于林则徐的历史故事一、引言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能力和伟大的贡献而著称。
他出生于1785年,在福建福州出生,是嘉庆十六年的进士,并在官场上逐步攀升。
林则徐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担任过重要职务,为清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生平事迹1.禁烟运动19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鸦片泛滥成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林则徐积极主张禁烟运动。
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主持禁烟运动。
他坚决反对鸦片贸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地遏制了鸦片的泛滥。
这一举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赞扬。
2.治理黄河1841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洪水。
他亲自前往黄河沿岸视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方案。
通过加强堤防、疏通河道、修建水闸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黄河的洪水,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抵御外敌入侵1842年,由于英军入侵中国,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镇海协助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他积极组织防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和战术措施。
虽然最终清军未能阻止英军的进攻,但林则徐的英勇抵抗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三、历史评价林则徐是一位杰出的清朝官员,他的品德、能力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的禁烟运动和治理黄河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案例。
同时,他在抵御外敌入侵时的英勇抵抗也彰显了中国民族的自豪和尊严。
林则徐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进取,为人民利益和国家繁荣而奋斗。
四、结语林则徐作为一位杰出的清朝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
他的禁烟运动、治理黄河和抵御外敌入侵的事迹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经典案例,也是激励后人的榜样。
通过学习和传承林则徐的精神和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林则徐,字鼎甲,号鹤林,江苏常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禁烟的故事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发生在1839年。
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鸦片问题。
林则徐意识到鸦片问题的严重性,决心采取措施禁止鸦片的吸食和贩卖。
他首先在广东任巡抚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
他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宣传,禁止鸦片的生产和销售,并且没收了大量的鸦片。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的不满,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虽然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但林则徐并没有气馁。
他继续努力,在政治上寻求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建议,包括禁烟、禁烈酒等。
他还在各地设立了学堂,推广西学,提倡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的这些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应该有远见卓识,敢于面对问题,果断地采取行动。
他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当时的中国,更是为了中国的未来。
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在当今社会,禁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吸烟不仅对个人健康有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坚决支持禁烟运动,呼吁人们远离烟草,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林则徐禁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应该有远见卓识,敢于面对问题,果断地采取行动。
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我们应该向林则徐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林则徐,字韫玉,号忠武,江苏常州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担任过江苏巡抚、直隶总督等职,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
而他禁烟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在19世纪初,中国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且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这一系列的屈辱事件,让当时的清政府意识到了中国的危机。
于是,林则徐被委以重任,他被任命为福建巡抚,负责整顿福建的海防工作。
林则徐上任后,他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弊病之一就是烟瘾成瘾。
烟毒不仅摧残了人的身体,更摧残了国家的命脉。
因此,他决心要禁烟。
他首先下令禁止官员吸烟,然后又发布了一系列禁烟的政策,包括禁止种烟、禁止制烟、禁止贩烟等。
他还以身作则,自己不抽烟,身边的人也不能抽烟。
林则徐的禁烟政策遭到了当地士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烟草是他们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禁烟政策将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于是,他们纷纷上书请求撤销禁烟令。
然而,林则徐并没有因为压力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坚定地认为禁烟是为了挽救国家的危机。
林则徐的禁烟政策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不仅在福建,在全国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行为被誉为“抗烟第一功”,成为了中国反烟运动的先驱。
他的禁烟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一段历史的佳话。
禁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健康,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林则徐深知这一点,他的行为展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他的禁烟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去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一个人的担当可以改变整个历史。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
精心整理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禁烟献:大3月28胜利。
又2119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外考虑,其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
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
十三行内有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
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着,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运费一共20238箱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化人,他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林则徐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勇气,成功地进行了虎门销烟的斗争,为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将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心得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在19世纪,由于大西洋上的贸易自由主义被广泛推广,英国的制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英国的海军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海军发现,中国的烟草制品开始在国内大量生产,这对英国的烟草出口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阻止中国烟草制品的生产和发展,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口大量烟草。
这种做法使得大量的银两流向英国,而中国成了烟草大国但对外面依然屈服。
林则徐在这种创伤的背景下,选择了立场坚定的进行虎门销烟,这是中国历史上自主进行的第一次抵制贩卖烟草的行动。
林则徐深谙世情,他很清楚,如果不进行反对,那么烟草贸易将会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和国家福利将会遭到极大的损害。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在进行虎门销烟时,采用了组织力量和宣传的手段。
他指派黄仲心、林群等人,在广东设立了拦截烟草的岗哨,并发起了有力的宣传运动。
同时,林则徐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协力阻碍了烟草的贩卖。
此举一方面大大限制了烟草的流通,另一方面也取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林则徐还通过起草文件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当时中国众多官员分散无章,但是林则徐找到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佐证者,比如黄肇文、庞文固、郑观应等,一起起草了《诚意王贡献银诗碑头记》、《地方官绅游梅溪诗碑头记》、《请慎勿放外国烟草诏》,说明自己的意图和行动。
最后,他将写好的文件送到官府,时刻提醒政府,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开启了中国反击海外剥削的先声。
此外,林则徐还专门向不同的地区派遣代表组成“护烟联”。
他们在不同时期和地点举行面对海外商业广告的抵制活动,并组成船队在水域进行拦截,有力的抑制了外国烟草在中国的销售和生产。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林则徐 (1785年一1850年),清末政治家。
字元抚,一字少穆。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嘉庆进士。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
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
同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
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10月受诬陷,被革职。
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
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
后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
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
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
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
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
而林则徐则是明知“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非为” ( 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卷三》 ) 的人。
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 1833 年 ( 道光十三年 ) 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
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
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
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
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
1849年因病返籍。
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文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
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
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
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1811年中进士,1820年放为浙江杭嘉湖道,尔后由按察使、布政使、河督、巡抚,平稳上升,1837年授湖广总督,官至一品,后曾任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则徐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禁烟抗敌的民族英雄,其虎门销烟的业绩彪炳千秋,但由于其时代和的局限,在鸦片战争中也有过严重失误。
1838年6月2日,以“遇事敢言”而得到道光帝青睐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
他认为,鸦片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以往禁烟的方法不当。
他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即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限期一年戒烟,尔后查获吸食者诛。
正为白银外流而困扰的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他们“各抒所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道光帝收到了29份各将军督抚议复的奏折,但仍未下决心采取行动。
就在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10月25日,道光帝获知两名皇室成员吸食鸦片,烟毒已经侵染皇室!二是11月8日,道光帝收到直隶总督琦善的奏折,称其在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
这是1729年清政府禁烟以来,一次查获烟土最多的大案。
这两件事让道光帝极为震撼。
1838年11月9日,道光帝下旨:“林则徐著来京陛见。
”在道光帝的心目中,当时各地大吏中最得意的大约有4人:一是两江总督陶澍,为政老练宽达,但职在海口,且年老多病。
二是直隶总督琦善,办事果敢锐捷,但天津禁烟任务不轻。
三是云贵总督伊里布,善于镇边,但长处是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四是湖广总督林则徐,理政细密周到。
道光帝看中林则徐为主持禁烟的人选,还因为道光帝与满朝文武都觉得禁烟的困难与障碍不小,而林则徐不仅公正清廉、办事认真,而且在官场具有一定地位,能够破除官场旧习而振衰起弊。
林则徐作为汉族官员,能够官运亨通,与道光帝对其的器重密不可分。
但此次南下禁烟,道光帝给林则徐下达的,却是一道无法完成的旨命:鸦片务须杜绝,边衅绝不可开。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作者:吴敏文来源:《月读》2017年第10期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1811年中进士,1820年放为浙江杭嘉湖道,尔后由按察使、布政使、河督、巡抚,平稳上升,1837年授湖广总督,官至一品,后曾任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则徐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禁烟抗敌的民族英雄,其虎门销烟的业绩彪炳千秋,但由于其时代和知识的局限,在鸦片战争中也有过严重失误。
1838年6月2日,以“遇事敢言”而得到道光帝青睐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
他认为,鸦片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以往禁烟的方法不当。
他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即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限期一年戒烟,尔后查获吸食者诛。
正为白银外流而困扰的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他们“各抒所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道光帝收到了29份各将军督抚议复的奏折,但仍未下决心采取行动。
就在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10月25日,道光帝获知两名皇室成员吸食鸦片,烟毒已经侵染皇室!二是11月8日,道光帝收到直隶总督琦善的奏折,称其在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
这是1729年清政府禁烟以来,一次查获烟土最多的大案。
这两件事让道光帝极为震撼。
1838年11月9日,道光帝下旨:“林则徐著来京陛见。
”在道光帝的心目中,当时各地大吏中最得意的大约有4人:一是两江总督陶澍,为政老练宽达,但职在海口,且年老多病。
二是直隶总督琦善,办事果敢锐捷,但天津禁烟任务不轻。
三是云贵总督伊里布,善于镇边,但长处是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四是湖广总督林则徐,理政细密周到。
道光帝看中林则徐为主持禁烟的人选,还因为道光帝与满朝文武都觉得禁烟的困难与障碍不小,而林则徐不仅公正清廉、办事认真,而且在官场具有一定地位,能够破除官场旧习而振衰起弊。
林则徐作为汉族官员,能够官运亨通,与道光帝对其的器重密不可分。
但此次南下禁烟,道光帝给林则徐下达的,却是一道无法完成的旨命:鸦片务须杜绝,边衅绝不可开。
中国禁烟运动第一人-林则徐
虎门硝烟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 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 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 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 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林则徐 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
虎门硝烟
辉煌的岁月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
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 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 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 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 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 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收缴的这段 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 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 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 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 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 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 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在军事方面,他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专门派人从外国 秘购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 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
林则徐在武汉禁烟态度强硬效果显著受道光赏识)(1)
林则徐在武汉禁烟态度强硬效果显著受道光赏识)(1)本文摘自:《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作者:皮明庥富有革命传统的武汉市,是以反对外国侵略者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朽的分子用鸦片烟毒害人民,掀起有声有色的禁烟运动,揭开自己近代史的序幕的。
谁在这儿发起禁烟的呢?就是近代有名的爱国者、禁烟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
“林则徐,禁鸦片;焚烟土,在海边,开大炮,打洋船,吓得鬼子一溜烟。
”对林则徐在海边——广州禁烟,人们是比较熟悉的,其实,他的大举禁烟活动,首先是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展开的。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
一七八五年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比较贫寒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
少年时代,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后中进士,入翰林院,当了十年的小京官。
他在京师,与进步的思想家龚自珍、魏源、黄爵滋常相过从,成立宣南诗社,议论时政,提倡经世致用。
一八二○年起,他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作官,坚决主张禁绝鸦片。
一八三七年二月(道光十七年正月),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四月接篆于武昌文昌门内湖广督署。
鸦片对国家、民族的危害深深触动着林则徐。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鸦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英国侵略者通过行贿走私,大量增加对华鸦片输入。
一八○○——一八○一年,输入四五七○箱,到一八三八——一八三九年,猛增至四○二○○箱。
据最低估算,鸦片战争前二十年,外国侵略者通过鸦片走私,掠走中国白银达一亿两以上,占中国银币总流动量五分之一。
白银外流,国库空虚,财政发生危机,反动统治者就加紧对人民搜括,将各种负担转嫁在广大农民身上。
而吸食鸦片的人,一经上瘾,很难戒绝,一个个精神萎靡,骨瘦如柴。
这是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大杀伤。
一八三五年,全国吸鸦片者达二百万人。
武汉地区烟毒泛滥也很严重。
林则徐经过查访,就在其奏稿中指出:“臣历任所经,如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皆□□聚集之地,叠向行商铺户暗访密查,佥谓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之剩得半之数。
帮我写一篇介绍林则徐虎门禁烟的文章
帮我写一篇介绍林则徐虎门禁烟的文章标题:林则徐虎门禁烟:无畏无惧,捍卫国家利益导语:在清朝末年,吸烟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健康。
在这场危机中,一位英勇的官员挺身而出,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成功地执行了一项震惊中外的壮举——虎门禁烟。
这位英雄就是林则徐。
正文:一、烟祸猛于虎,林则徐临危受命清朝道光年间,鸦片贸易肆虐,吸烟问题日益严重。
烟草的输入不仅造成了巨额白银外流,还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健康,导致国家贫弱。
道光皇帝深感忧虑,于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二、调查研究,制定禁烟策略林则徐到任后,立即展开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烟草种植、销售和吸烟的具体情况。
经过深入分析,他制定了“禁烟必先戒烟,戒烟必先查烟”的策略,决心从源头上杜绝烟草。
三、严格执行,虎门销烟为了执行禁烟政策,林则徐不畏强权,坚决打击烟贩子,严禁烟草走私。
他还在虎门海滩设立戒烟所,引导吸烟者戒烟。
在林则徐的坚决执行下,烟草产业受到了沉重打击,吸烟现象逐渐减少。
四、壮志凌云,民族英雄虎门禁烟的成功,展示了林则徐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勇敢地挑战了烟草这个“社会毒瘤”。
林则徐的壮举,赢得了国内外人民的尊敬,他被尊称为“民族英雄”。
五、传承精神,砥砺前行林则徐虎门禁烟的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无畏无惧、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语:林则徐虎门禁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幕英勇壮举。
它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捍卫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历史趣谈:禁烟英雄林则徐鲜为人知的功业:还是抗洪英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禁烟英雄林则徐鲜为人知的功业:还是抗洪英雄
导语: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御外侮,销烟禁毒,几乎无人不知。
但他在治水抗洪的斗争中亦屡建功业却鲜为人知。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堤决
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御外侮,销烟禁毒,几乎无人不知。
但他在治水抗洪的斗争中亦屡建功业却鲜为人知。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堤决城破,“祥符(开封)四郊居民淹毙者十之四五”。
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治水抗洪。
王鼎深知林则徐对治河抢险有研究,再三上奏,恳请调派林则徐(因虎门销烟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配至伊犁)襄办祥符堵口事宜。
皇帝允准林则徐“效力赎罪”。
当时开封城已被洪水围困数月,有些官吏对堵口失去信心,提出迁城主张,林则徐坚决反对。
他查看决口原因后,决定先在被冲开的河床高滩处开挖挑河,堵住激流冲向大堤口门,然后在决口处分左、中、右建三坝向中间抢修“埽工”。
到第二年(公元1842年)2月,历经8个月的努力,他率众成功修筑了防洪新堤,堵住决口,使黄河重回故道,解救了被洪水围困的开封城。
堵口成功后,林则徐未获奖励,“仍往伊犁,效力赎罪”。
据史料记载,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曾担任过专职河道官员,先后治理了海塘;指挥了洪泽湖高家堰黄河大堤堵口修坝;规划了江浙七府水利;并在湖北修筑堤防,制订了“修筑堤岸章程十条”,处处表现了他卓绝的治水才干。
(摘编自《人物汇报》)
生活常识分享。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主要过程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主要过程虎门销烟故事简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故事简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虎门销烟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虎门销烟主要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从结果上看“虎门销烟”的成果未得到延续,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给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之前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侵略)。
爱国故事:林则徐极力禁烟
爱国故事:林则徐极力禁烟
爱国故事:林则徐极力禁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
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
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
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
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
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林则徐的功与过
林则徐的功与过对林则徐的全面认识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动荡不安、跌宕起伏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国家一步一步陷入侵略战争的旋涡,为拯救国家危亡、打败侵略者,出现了一批有志之士,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林则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想到的是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警世名言。
但真正的林则徐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从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一下林则徐吧!在国家受到侵略的危急关头,林则徐做了许多彰显民族正义、抵御外来侵略的伟大事迹。
一、为民办实事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洁身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称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康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联“求通民情: 区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二、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三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了以“天朝”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了解新鲜事物。
他一面积极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中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几何等科学著作。
先后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除此之外,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但是,人孰能无过,尤其是处于历史变动的节点上,即使是林则徐也没有避免的。
林则徐的见识虽高,但作为天朝官员,他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限制了他,使他在一些事情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误判一:对敌人实力的不了解。
林则徐气势已经准确地了解了英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军队等数目,甚至知道英国已经把印度变成了殖民地,但他却无法理解殖民地的意义。
以至于最后他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小国。
虎门销烟的历史资料
虎门销烟的历史资料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历史意义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林则徐1、林则徐(1785-1850)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禁烟运动的功与过组汪孔祥源陈南方[摘要]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既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禁烟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对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林则徐发起禁烟运动等相关史实,正确认识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探讨林则徐从功臣到罪臣的原因。
[关键词]林则徐禁烟运动引论鸦片在明清以前主要作为药品使用,但是至嘉靖道光时期,鸦片随吸食者的增多输入量日益增大,对全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①,逐渐成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进行政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在争论中形成了弛禁、缓禁和严禁的不同观点。
①参阅《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问题”》1、严禁论的形成和受用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提出了对鸦片“弛禁”的主张。
他虽然在奏文开头就列举了鸦片的弊害,主张根除这一恶习,但是其主要论点是从牺牲人民利益以达到增加国家税收出发,主张容许鸦片按照药材纳税来“合法性”地输入,提倡内地种植鸦片而到达外来鸦片逐渐断绝的目的②。
这种阶级自私的言论得到了某些官员的赞同,但是有更多的人对“弛禁论”表示激烈的反对,如江南道御史袁玉麟,他在奏文中对许乃济的弛禁论的主要论点逐条批驳,并在奏文的结尾要求:“立斥弛禁之议,乃请敕下在廷诸臣悉心妥议,于烟入银出有课永远禁绝之方,各陈所见,皇上挥之实施。
”③②参见《道光十六年四月己卯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③陈舜臣著《鸦片战争实录》由于袁玉麟这样激烈的批判,基本把弛禁论彻底埋葬了。
但在弛禁论销声匿迹之后,朝中又出现了严禁论的主张,鸿胪寺卿黄爵滋是严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黄爵滋的奏文首先从白银外流的问题谈起,提出白银流出国外是因为走私运进了鸦片的观点,认为贩卖鸦片之所以盛行,是由于吸食者过多,如果没有人吸食,就不会有人贩卖,并列举出过去的措施例如严查海口,禁止通商,惩办鸦片商贩等失败的原因,因而得出了“吸食鸦片者死罪”的结论。
④由于黄爵滋“严禁论”中又若干部分击中了统治阶级必须维护其阶级利益的要害,同时朝中对鸦片的态度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因此,当道光帝把黄爵滋的意见发到个地方重要官吏讨论后,反对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但是当时已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是少数赞成者中最积极的一人。
④参见《道光十八年闰四月辛巳鸿胪寺卿黄爵滋奏》林则徐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中正式表达了自己完整的严禁主张。
他提出了六项禁言方案,并公开了自己十数年来悉心搜求、行之有效的戒烟药方,作为推行禁烟之助。
然后,林则徐又连续写了两道重要奏折:一道是《查拿烟贩收缴烟具清醒折》,制定了“查拿总不可稍懈,收缴亦不可稍迟”的方针,并在奏折中称“耆民妇女,在路旁叩头称谢”,表明了严禁鸦片是群众的要求;二道是《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在这道奏折中,林则徐具体分析了鸦片对社会经济破坏的严重性,同时又进一步提出了禁言的办法,不但要严惩开馆兴贩,断绝来路,还要重治吸食,以迫使烟民戒烟,最后鉴于吸食者中又大批人是在鸦片走私的包庇者而支出清政府从明令禁烟以来一直不能奏效的症结所在。
林则徐在最后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这一句话引起了道光帝的重视,以至于他暂时性地倾向于严禁政策,决定开展禁烟运动,并派林则徐到广州去负责禁烟事物。
①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湖广总督林则徐被正式任命为使粤禁烟的钦差大臣,派赴广州贯彻严禁政策,标志着“严禁论”的主张得到实施和“禁烟运动”的正式开始。
①参见《林则徐年谱》2、林则徐与禁烟运动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后,向士商军民和鸦片贩子表明了自己禁烟的坚决态度,并在开始推动“禁烟运动”时,积极地作出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他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敌情;其次,他访问了熟悉“夷情”和沿海形势的学者;最后,林林则徐又以“观风试”的形式,从多数士子中广泛搜集情况。
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是他能在更好地制定禁烟和抵抗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进行许多战备的防守工作。
他在“禁烟运动”中又恰当地应用了一些有利的策略:其一,把英政府和英国鸦片商人区分开。
使英政府处于难以插手干涉禁烟运动的尴尬地位;其二,区别了正当商人和鸦片贩子;其三,区别了英国和其他各国。
从这些策略看,林则徐是懂得张弛互用、孤立鸦片贩子和保护合法贸易的道理的。
②②引自来新夏《林则徐与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禁烟运动”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禁烟运动”的正义性而取得广大人民的有力支持,同时林则徐在这次运动中也认真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虎门硝烟的壮举标志着反鸦片斗争的禁烟运动已发展至顶峰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马克思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的非常措施。
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
”③③参加马克思《鸦片贸易史》3、道光对林则徐和禁烟运动态度的转变道光对林则徐任命的基本出发点仅仅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狭隘利益,而林则徐在某种程度上却突破了这一狭隘利益的局限,他把清朝统治命运和民族存亡统一起来考虑,并以维护民族的生存和民族利益为前提,这个基本点使得林则徐面对民族危机能奋起反抗,表现属于中国人的血性但是清廷当权派腐朽集团的狭隘利益必然会驱使着道光帝翻来覆去,走上放弃甚而是出卖民族利益的犯罪道路。
我们从如下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从“览及此,朕心甚为感动,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到对外斗争日益尖锐时道光帝不但明令禁止收缴烟具,而且正当“英夷独抗”具结之际,还把鼓吹“不应取结”的条陈发交给林则徐来研究执行。
在“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下,道观帝对林则徐的遣斥,就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指令。
同僚们即使想为林则徐辩护,也不敢违逆此指令。
伊犁将军布彦泰一“人才难得”密奏请求起用林则徐时,甚至推荐称“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大有力图扭转“天心”之势,但他也不敢否定“圣明洞鉴”:“林则徐之遣戍伊犁,实为应得之罪。
”道观遣林无功有罪,是他屈服于英方军事压力,顺从侵略者所求的表现。
道光历来害怕“边衅”之事,我们应认识到这绝对不是他的个性问题,而是中国地主阶级的没落腐朽,政治腐败,军备废驰,害怕和仇视人民的必然表现和结果。
侵略者对道光帝有着充分的了解,说如果“摆在他面前的除了勉从我们的建议外,别无它路可走,我们深信他是会从容地向表面上的必要低头”所以他们对清廷不断的施加军事压力,逼迫道光帝就范,果然,当英军攻陷定海,北迫天津时,吓破胆的道光帝,便下令斥责林办理不善,答应惩办林邓,清朝最高统治者屈服了,这点可以充分说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是何等腐败,已经腐朽的中国地主阶级竞以排斥打击本阶级本民族的优秀分子为代价,满足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要求,连组织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也开始丧失,乃至走向反面。
实践证明,道观遣林则徐无功有罪,是他转到投降派方阵,一步步走向出卖民族利益来苟且求和的一个重要标志。
封建社会中的道观帝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态度如何,关系全局。
在林则徐地位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无视的是英方对林得诬陷,林对于英国人并无丝毫仇隙,只是痛恨那些贩运鸦片的英国人,可是身为侵略者的英国却顽固的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林则徐收缴,焚毁走私鸦片和消灭烟祸的斗争,进行了恶毒的污蔑,早在1839年4月,义律在向巴麦尊建议用武力迫使清廷惩办林邓时,就大肆污蔑中国收缴鸦片是对英国的“挑衅”行为,“犯下了突然而又残酷的战争罪行”,“破坏世界上国际交往的正当原则”,等等,一句话,“就是一种侵略”事实证明,英方污蔑林则徐收缴和焚毁走私鸦片“不端”,“不义”,迫使他们兴师问”罪”,正是贼喊捉贼的表现,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英国资产阶级长期蓄谋打开中国大门,“其包藏祸心,已非一日,有衅固叛,无衅亦叛”。
他们早就叫嚷中英之间迟早会有一场战争“,所以对英国来说,开放中国这个目标是太重要了,必须“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来扫除妨害达到这个目标的障碍”。
对林得诬陷,也是英国的办法之一,既可为其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又可去其所畏,瓦解中国的抵抗势力,达到他们长期追求的开战的目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英国资产阶级犹如饥鹰饿虎,争相狂呼,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不能轻易放过”,”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战争,提出条件,“强迫中国接收”。
这些胜于雄辩的事实充分证明,正是英国侵略者既不端又不义。
显然,英方通过诬陷林制造战争借口,去其所畏之林邓是手段,实现其殖民野心才是最终目的。
英军战舰第一次鸦片战争示意图清军战舰英国资产阶级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指出,他们“以发财的原则”对抗和破坏“天朝的立法者”所制定和颁布的严格禁令。
外国侵略者正是以快慰的心情观察中国因白银外流而贫困化的趋势,并公开说:“促致中国最后屈服的办法,”“或许没有再比以吸取其流通手段而使这个国家继续不断的贫困化为更简便的了”。
所以他们不断扩大拿鸦片去换银条的走私规模。
而林则徐到达广东确使列强计划破产,所以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列强污蔑林则徐局面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
英国殖民者对林则徐的诬陷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坚持侵略有理,反侵略有罪的殖民主义者的海盗嘴脸。
林则徐在令外商缴烟时严正指出:尔等“以此物蛊惑华民,已历数十年,,所得不义之财,不可计数,此人心所共愤,亦天理所难容’’这是侮辱吗,事实俱在,绝对不是,连美国人也说将鸦片运入中国,这件事情,除坦率认错,老实赔偿外,没有其他补救方法。
至于所谓的强力没收,凶悍专制,以及强行拘留义律等等,林则徐说的好”若非捣其要害,势难杜绝来源’’对于用来危害中华民族独立和生存的,对抗中国禁令而走私的鸦片,把它没收和毁灭,是正义的行动。
不是殖民者诬陷所能否认的了得,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英国的诬陷在林则徐地位改变的过程中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