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学生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
第二讲 学生观
大纲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其内容 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育公正与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和谐、
3.因材施教与教育分层
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 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真题回顾 (2011,下)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 调(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汪老师在黑扳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 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真题回顾 (2012,下)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与邻座讲 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 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真题回顾 (2013,下)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 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方 老师全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 道路上走得更远。”方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必背三观+答题模板
三观(教育观、学生观/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下基础)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教育要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指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能否定他们的天赋,不能“一刀切”)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答题模板答:教师的行为是合理/错误的,践行/违背了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不只是注重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而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2)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能否定学生的天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XX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引以为戒,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观/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1)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儿童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3)儿童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育启示: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多鼓励2.儿童是独立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2)儿童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3)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教育启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扬长避短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儿童是学习的主体(2)儿童有自己的想法→教育启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引导➽答题模板答: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遵从了/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解析
真题示例
2.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 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答案】A
真题示例
3.对右图教师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注重教育公平 B.注重有教无类 C.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D.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知识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现在的状态, 对学生下定义,而应该放眼未来,并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而作出 努力。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 “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 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他需 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 态……有老师建议她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 费劲。再说即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 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 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 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 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当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 作业中另辟蹊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关“学生观”考点——万能模板
错误
答: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 生观。
(1) 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每一个 学生。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学生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动态变化)1.学生是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不能因为学生当下的表现不好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教育启示: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的独特的人(不同)1.学生是完整的人。
(与机器不同)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教育启示: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与别人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教育启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与成人不同)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育启示: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1.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思想方面)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教育启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因势利导地施加教育。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启示: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 考点归纳5-第一章 学生观(二)
第一章学生观(二)第二节学生观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教学任务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②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③系统学习间接经验,可以缩短个体不成熟期,使其今后发展更顺利。
(2)学生是有主体性的人(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性(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2)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3)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综合素质三观一德
综合素质三观一德一、学生观。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二、教师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教师职业的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业的价值在于追求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并将教师职业的幸福引向人生的价值和归宿的思考轨道上来。
教师职业价值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
三、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本文从学生观的角度出发,探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学习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主动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二、注重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例如,在农村学校可以开展农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或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让他们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能忽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引导。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成长。
五、提供多元化的培养途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多种选修课程或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第二章 学生观一、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的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独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这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着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三、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两全一发两重点)(1)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不仅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民主的教育理念(2)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应该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3)个性发展。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与教育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兴趣、需求,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5)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学生与成人之间也有这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同伴反动进身,三个角色)(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要走终身学习之路,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2)勤于反思。
教师要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成为经常反思的教育实践者。
(3)团结协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就是一种同事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为学生做好示范,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精析:第二章 学生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真题:第二章学生观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 )。
【2014年下半年小学】A.教育公平B.因势利导C.因材施教D.循循善诱【答案】A【解析】教育公平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图中教师因为公开课而不让学生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没有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违背教育公平。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2013年上半年小学】A.学生的独特性B.学生的自主性C.学生的发展性D.学生的主体性【答案】A【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A.以实战锻炼为主B.以情感体验为主C.以表扬奖励为主D.以说服教育为主【答案】C【解析】ABCD都是从知情行等不同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题干中“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明显体现的是一种肯定的方法,选C。
二、材料分析题4.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文课文。
上课伊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
”说完,便转过身去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学生喊“报告”。
“什么事?”老师问。
“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
“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
“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两节课了。
”老师听了该学生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到:“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
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么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了满意的欢呼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学生观
“学生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
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例题解析1. 以下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独特的人C.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D. 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 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
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A. 学生发展的可变性B.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C.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D. 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3. 下列选项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①⑤⑥4. 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髓:学生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髓: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表现: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表现: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待、相信学生。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表现:教师能实施容错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表现: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表现:教师能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教师能换位思考、耐心倾听。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表现:教师能教师指挥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意见。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表现:教师能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表现:教师能认识责任、不侵犯学生权利。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人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考题再现1.在被问到对于班级学生的印象时,吴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才能,上课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红会跳舞,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明会弹钢琴…….”吴老师的说法表明他认识到学生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题干中吴老师能够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这践行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各有长处、各有特点。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综合素质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潜能、个性特点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观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1. 主体性: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潜力。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和实践。
2. 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育应尊重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发展性:学生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4. 潜能开发:学生具有无限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情感关怀: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6. 社会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与沟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7. 评价的全面性: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基于学业成绩,而应包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的表现,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8. 终身学习者:学生应被视为终身学习者,教育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变化。
现代学生观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实现。
这种观念有助于构建更加人性化、包容性和高效的教育体系。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例:班主任方老师刚要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 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两个字,对 此,方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 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 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 擦掉字课后再处理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潜力(有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会犯错(容错)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张老师经常带着同学们做模仿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 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 欢“标新立异”的孩子对老师说: “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 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 朋友和老师说:“老师, 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 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二)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 1.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情绪、有个性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换位思考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单选、材料
学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
生
观
综合素质之学生观
综合素质之学生观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这种学生观可以表述为:(1)学生是独特的人;(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一点,学生是独特的人,说明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如果材料中说某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之处,那么就是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观点,而如果老师发现该生闪光点,那么就是符合学生观的理念。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分析考点:学生个性发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第二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如果材料中提到教师是绝对权威的,那么这就与学生观相违背了。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
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材料分析考点:不硬性要求,尊重学生想法;因势利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观的内涵
学生观的内涵
学生观是指学生对自我认识、学习态度、人生观等方面的观念和看法。
它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识。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学习态度。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探索和思考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3. 人生观。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珍惜时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4. 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学生观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包括人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教育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和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是统一的。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