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原理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样例
音响制作实验报告

音响制作实验报告音响制作实验报告引言:音响制作是一门结合了电子技术、声学和艺术的学科,通过对声音的捕捉、放大和处理,使人们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和声音效果。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音响制作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音响系统,了解音响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音响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技巧,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材料1. 音频放大电路板2. 喇叭3. 音频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电源6. 电阻、电容等基本元件三、实验步骤1. 搭建音频放大电路板:根据电路图,将电阻、电容等元件按照正确的连接方式焊接在电路板上。
2. 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将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音频放大电路板的输入端相连。
3. 连接示波器:将示波器的探头一端连接到音频放大电路板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
4. 连接喇叭:将喇叭的正极与音频放大电路板的输出端相连,将喇叭的负极与电路板的地线相连。
5. 连接电源:将电源的正极与电路板的正极相连,将电源的负极与电路板的负极相连。
6. 调试音响系统:打开音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调整电路板上的电阻和电容,使得喇叭能够输出清晰、稳定的声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调试,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音响系统。
通过示波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波形变得更加明显,幅度增大。
喇叭发出的声音也更加清晰、响亮。
通过调整电路板上的电阻和电容,我们可以改变音响系统的音质和音量,使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音响制作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音响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我们学会了搭建音响电路板、连接音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方法,掌握了音响系统的调试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件的选择和调整对音响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不断调试和优化,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具有良好音质的音响系统。
制作小音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音响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电子元件制作小音响。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小音响是通过放大电路将音频信号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发声的一种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将音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放大,然后驱动扬声器发声。
三、实验器材1. 电脑2. 音频线3. 电阻(1kΩ、10kΩ)4. 电容(10μF、100μF)5. 发声器(动圈式扬声器)6. 负载电阻(8Ω)7. 电池8. 电烙铁9. 焊锡10. 线路板11. 剪刀、螺丝刀等工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电脑、音频线和音响设备连接好。
(2)准备好所需的电子元件和工具。
2. 制作放大电路(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阻、电容和扬声器。
(2)将电阻和电容按照电路图要求焊接在电路板上。
(3)将扬声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确保连接牢固。
3. 制作电池供电电路(1)将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到电路板上的相应位置。
(2)将电池的负极连接到负载电阻上。
4. 调试音响(1)打开电脑,播放音频。
(2)调整电路板上的电位器,使音响输出音量适中。
(3)检查音响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5. 测试音响(1)将音响与电脑、音频线连接。
(2)播放音频,观察音响输出是否正常。
(3)测试音响在不同音量、不同音调下的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制作小音响实验,我们成功地将音频信号放大并驱动扬声器发声。
实验过程中,音响输出音量适中,音质清晰。
2. 分析(1)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制作放大电路。
(2)通过焊接电路板,我们掌握了电子元件的焊接技巧。
(3)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音响在不同音量、不同音调下的表现,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小音响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子元件的焊接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音响在不同音量、不同音调下的表现,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音箱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音箱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音箱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音频信号处理过程。
通过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音响设备的基本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XX大学电子实验室实训设备:音箱、音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音频功率放大器等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原理1. 音箱工作原理:音箱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
音频信号通过输入端进入音箱,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声波,从而实现声音的播放。
2. 音频信号处理:音频信号在进入音箱之前,可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滤波、放大、均衡等,以优化音质。
3. 音箱的构造:音箱主要由扬声器、磁路、外壳、分频器等部分组成。
四、实训过程1. 音箱组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按照音箱的组装步骤,将扬声器、磁路、外壳等部件组装在一起。
2. 音频信号发生器测试: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音量的音频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音箱的输出波形,检查音箱的工作状态。
3. 音箱性能测试:通过万用表测量音箱的输入阻抗、输出功率等参数,评估音箱的性能。
4. 音频信号处理测试:将音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均衡等处理后,再次输入音箱,观察音质的变化。
5. 故障排除: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如音箱不发声、音质差等,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操作,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五、实训结果1. 音箱组装成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成功组装了一台音箱,并进行了初步的测试。
2. 音箱性能良好:通过测试,音箱的输入阻抗、输出功率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音质清晰,无明显杂音。
3. 音频信号处理效果显著:经过滤波、放大、均衡等处理后,音箱的音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4. 故障排除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音箱故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音箱实训,学生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音箱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音频信号处理过程。
小功率音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功率音响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小功率音响的设计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熟悉音响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和参数。
二、实验原理小功率音响是一种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的电子设备,主要由放大电路、扬声器、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放大电路:将微弱的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驱动扬声器发声。
2. 扬声器:将放大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波,发出声音。
3. 电源:为放大电路和扬声器提供稳定的电源。
三、实验器材1. 小功率音响实验板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测量仪5. 电源6. 扬声器7.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板上的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放大电路、扬声器、电源等部分。
2. 检查电路:确认电路连接正确,无短路、断路现象。
3. 测试放大电路: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频率和幅值的音频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情况。
4. 测试扬声器:将扬声器接入放大电路,观察扬声器是否能够正常发声,并测试扬声器的音质。
5. 调整电路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等参数,优化音质。
6. 测试电源:使用测量仪检测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电源稳定可靠。
7.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测试结果及调整参数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实验中发现,放大电路能够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输出波形稳定,无明显失真。
2. 扬声器音质:扬声器接入放大电路后,能够正常发声,音质清晰,无明显杂音。
3. 电源输出参数: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稳定,满足实验要求。
4. 调整电路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等参数,优化音质。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小功率音响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学会了小功率音响的设计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熟悉了音响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和参数。
4.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调整电路参数,优化音质。
音响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音响设备的调试和测试技术。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音响设计是利用声学原理,将声源、传输路径和接收器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音质效果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搭建简单的音响系统,学习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器材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功率放大器3. 扬声器4. 音频线5. 音频测试仪6. 音频频谱分析仪7. 音频衰减器8. 音频均衡器四、实验步骤1. 搭建音响系统(1)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输入端。
(2)将功率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到扬声器。
(3)连接音频测试仪,用于实时监测音响系统的工作状态。
2. 调试音响系统(1)调整功率放大器增益,使扬声器输出信号适中。
(2)调整扬声器位置,使声音均匀分布。
(3)调整音频均衡器,优化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 测试音响系统(1)使用音频测试仪测试音响系统的信噪比、失真度等指标。
(2)使用音频频谱分析仪观察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对比不同音频源,评估音响系统的兼容性。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音响系统的性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响系统性能指标(1)信噪比:-60dB(2)失真度:0.5%(3)频响范围:20Hz-20kHz2. 音响系统频响特性通过音频频谱分析仪观察,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较为平坦,无明显峰值和谷值。
3. 音响系统兼容性实验过程中,音响系统对多种音频源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音响设备的调试和测试技术。
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实验改进措施1. 调整扬声器位置,使声音均匀分布。
2. 优化音频均衡器,提高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 选择高质量的音响设备,降低失真度。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音响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物理音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2. 学习和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探讨其差异。
4.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了解声音的吸收和反射现象。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3.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振动波形有关。
4. 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部分声音会被吸收,部分声音会被反射。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扬声器3. 耳机4. 麦克风5. 电阻箱6. 音频功率计7. 线路连接线8. 钳子9. 秒表10. 测距仪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至扬声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扬声器的振动情况。
- 在扬声器前方放置一个麦克风,调整麦克风与扬声器的距离,观察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的变化,验证声音的传播。
2. 音调、响度和音色:- 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扬声器的振动频率变化,验证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 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观察扬声器的振动幅度变化,验证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 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调,比较其音色差异,了解音色与振动波形的关系。
3. 声音的传播速度:- 在室内进行实验,分别测量声音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较其差异。
- 使用测距仪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距离,结合秒表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4. 声音的吸收和反射:- 使用钳子将扬声器固定在墙壁上,调整扬声器与墙壁的距离,观察声音的吸收和反射现象。
音响输入设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音响输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音响输入设备的连接方法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音响输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音响输入设备是指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音频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设备,如麦克风、线阵列扬声器、调音台等。
这些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音频处理系统进行放大、混音、录制等操作。
三、实验设备1. 麦克风:电容式麦克风、动圈式麦克风2. 线阵列扬声器3. 调音台4. 音频信号发生器5. 音频分析仪6. 音频线、电源线、连接线等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连接音频线、电源线等。
2. 麦克风测试:a. 将电容式麦克风和动圈式麦克风分别接入调音台。
b. 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强度的正弦波信号。
c. 调整麦克风的位置,观察音频分析仪上的波形变化,记录最佳位置。
d. 对比两种麦克风在相同位置下的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参数。
3. 线阵列扬声器测试:a. 将线阵列扬声器接入调音台。
b. 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强度的正弦波信号。
c. 调整扬声器位置,观察音频分析仪上的波形变化,记录最佳位置。
d. 测试扬声器在不同角度下的声压级和指向性。
4. 调音台测试:a. 将麦克风和扬声器分别接入调音台的不同通道。
b. 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和强度的正弦波信号。
c. 调整调音台上的增益、均衡、混音等参数,观察音频分析仪上的波形变化。
d. 比较不同调音台在同一信号输入下的性能。
5.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a.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数据。
b. 对比不同设备在同一信号输入下的性能。
c.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麦克风测试:a. 电容式麦克风在较远距离处灵敏度较高,动圈式麦克风在较近距离处灵敏度较高。
b. 电容式麦克风在低频响应方面优于动圈式麦克风。
2. 线阵列扬声器测试:a. 线阵列扬声器在最佳位置下声压级较高,指向性较好。
音响制作实验报告

音响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音响的基本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响系统来加深对音响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振膜•磁铁•音频放大器•喇叭•电源线•电源适配器•音频信号源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前,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可靠,并将所需材料整理好。
2. 准备振膜和磁铁将振膜和磁铁准备好。
振膜可以是一个薄膜或者一个纸盆,而磁铁可以是一个强磁或者一个电磁铁。
3. 将振膜安装到磁铁上将振膜固定在磁铁上,确保振膜和磁铁之间的接触牢固且紧密。
4. 连接音频放大器和喇叭将音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喇叭的输入端连接。
确保连接线的插头与接口匹配,并牢固连接。
5. 连接音频信号源将音频信号源的输出端与音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同样,确保连接线的插头与接口匹配,并牢固连接。
6. 连接电源将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与音频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并将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端插入电源插座。
7. 调节音量和音频源根据需要,调节音频放大器的音量大小,并选择适当的音频源。
8. 测试音响效果打开音频源并播放音乐或其他声音,观察并记录音响的效果。
可以尝试不同的音频源和音量设置,以便对比和评估音响效果的差异。
9.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析音响的工作原理,并提出对音响效果改进的建议。
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电流触电或其他意外事故。
•尽量避免将音量调得过大,以免对听力造成伤害。
•请妥善保管好实验材料,避免损坏或丢失。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我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音响系统。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音响效果与振膜和喇叭的质量、音频放大器的功率以及音源的质量有关。
振膜和喇叭的质量决定了音响的音质和音量,而音频放大器的功率越大,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从而获得更高的音量。
音源的质量对音质有直接影响,高质量的音源能够提供更好的音乐或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音响的基本工作原理:音频信号经过音频放大器放大后,通过连接的喇叭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小音箱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小音箱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并学习焊接技术,通过亲手组装一个小音箱,提升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集成功放D2822N2. 电阻3. 电容4. 电感5. 音频输入线6. 发光二极管7. 扬声器8. 电源9. 焊接工具及材料10. 实验板三、实验步骤1. 元件识别与检查:首先识别各个元件的规格和功能,检查元件是否完好。
2. 焊接准备:在实验板上画出元件的布局图,准备好焊接工具和材料。
3. 焊接:按照焊接次序,先焊接小元件,如电阻、电容等,再焊接大元件,如扬声器、音频输入线等。
注意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防止元件损坏。
4. 调试:焊接完成后,连接电源,检查音箱是否发声正常。
5. 优化:根据调试结果,对音箱进行优化,如调整扬声器位置、更换电源等。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组装了一个小音箱,并实现了基本的音频播放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焊接技术,掌握了元件的识别和布局,提高了对电子电路的理解。
五、实验心得1. 焊接技巧:焊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元件损坏。
2. 元件布局:在组装小音箱时,元件的布局要合理,避免元件之间发生短路或接触不良。
3. 调试与优化:在调试过程中,要细心观察音箱的音质和音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实验总结本次小音箱实验让我们对电子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我国电子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改进建议1. 在焊接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更高精度的焊接设备,提高焊接质量。
2.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功能,如音量调节、耳机输出等。
3. 可以尝试使用更高质量的扬声器,提高音箱的音质。
第2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小音箱的制作过程,了解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音箱实验报告

音箱实验报告音箱实验报告一、引言音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音频设备,它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让我们享受到优质的音乐和电影声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音箱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设计我们的实验旨在探究音箱的频率响应、音质和声场效果。
为此,我们选择了一款中高端的音箱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以下实验方法:1. 频率响应测试:我们使用频率发生器产生一系列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连接音箱,记录输出声音的响应情况,从而得出音箱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
2. 音质评估:我们选取了多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为测试样本,通过对比不同音箱的音质表现,评估其音质的优劣。
3. 声场效果测试: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设置多个麦克风,并播放特定的声音源,通过分析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评估音箱的声场效果。
三、实验过程1. 频率响应测试我们将频率发生器连接到音箱的输入端,设置频率从20Hz到20kHz,以10Hz为间隔逐步调整。
同时,我们使用声音级计测量输出声音的响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一系列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
2. 音质评估我们选取了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摇滚和流行等,通过连接不同的音箱,对比它们的音质表现。
我们注重评估音箱的音准、音场定位和动态范围等方面的表现。
3. 声场效果测试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设置了多个麦克风,并将音箱放置在房间的不同位置。
然后,我们播放特定的声音源,如自然风声、雨声等,并记录下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我们可以评估音箱在不同位置下的声场效果。
四、实验结果1. 频率响应测试通过频率响应测试,我们得到了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
结果显示,在低频段,音箱的响应较为平坦,而在高频段则有所下降。
这意味着音箱在低频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声音效果,而在高频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
2. 音质评估在音质评估中,我们发现不同音箱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做小音响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音响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小音响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实验器材1. 音频线:2根2. 电池盒:1个3. 电池:2节4. 蜂鸣器:1个5. 耳机:1副6. 音频变压器:1个7. 电容:1个8. 电位器:1个9. 线路板:1块10. 电烙铁、焊锡、剪刀等工具三、实验原理小音响利用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然后通过扬声器发声。
实验中,我们使用蜂鸣器作为扬声器,通过音频变压器和电容等元件构成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音频线和电池盒连接,将电池装入电池盒。
2. 制作放大电路:将音频变压器、电容、电位器等元件焊接在线路板上。
3. 连接电路:将音频线一端连接到电池盒,另一端连接到放大电路。
4. 测试:将耳机插入音频线另一端,调整电位器,观察耳机是否有声音输出。
5. 制作外壳:根据音响尺寸,使用剪刀将线路板和电池盒包裹在泡沫塑料中,形成音响外壳。
6. 装配:将放大电路和电池盒装入外壳,用胶带固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了一个简易小音响,耳机中可以听到声音输出。
2. 分析:(1)在制作放大电路时,注意元件焊接顺序,避免短路。
(2)在连接电路时,确保音频线连接正确,避免声音失真。
(3)在制作外壳时,注意保持音响结构稳固,防止元件损坏。
(4)实验过程中,遇到电池盒接触不良的问题,通过调整电池盒位置,确保接触良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小音响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了小音响的制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电子制作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小音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音响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小音响的调试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小音响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播放音乐、广播等。
它主要由电源、放大器、扬声器等部分组成。
本实验主要研究小音响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小音响一台;2. 音频信号发生器一台;3. 示波器一台;4. 电压表一台;5. 电流表一台;6. 导线若干;7. 音频连接线一根。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小音响将小音响的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将音频连接线的一端插入小音响的音频输入孔,另一端连接到音频信号发生器。
2. 检查小音响的输出将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地,调节输出电压为0V。
使用示波器观察小音响的输出波形,确认小音响是否正常工作。
3. 调节小音响的音量使用示波器观察小音响的输出波形,调节小音响的音量旋钮,观察波形的变化。
记录不同音量下的波形幅度。
4. 调节小音响的音调使用示波器观察小音响的输出波形,调节小音响的音调旋钮,观察波形的变化。
记录不同音调下的波形频率。
5. 测试小音响的功率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音响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计算小音响的功率。
6. 测试小音响的频率响应将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地,调节输出频率为1kHz。
使用示波器观察小音响的输出波形,记录频率响应曲线。
7. 测试小音响的失真度将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地,调节输出电压为1V。
使用示波器观察小音响的输出波形,记录失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音响输出波形正常,工作原理符合预期。
2. 调节音量旋钮,波形幅度随之变化,符合预期。
3. 调节音调旋钮,波形频率随之变化,符合预期。
4. 小音响的功率为10W,符合产品规格。
5. 小音响的频率响应曲线在20Hz~20kHz范围内,符合预期。
6. 小音响的失真度小于1%,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小音响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了小音响的调试方法。
自制立体音响实验原理

自制立体音响实验原理
我们所用的立体音响实验原理基于人耳的空间定位能力,通过合理的声源布置和声音处理技术,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或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的效果。
实验所需材料:
1. 主音箱:用于放置主要音源的扬声器。
2. 辅助音箱:用于增强音响效果,放置在主音箱两侧或其他位置。
3. 支架:用于固定音箱,使其稳定地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实验步骤:
1. 将主音箱放置在适当的位置,距离听众为正前方的中心位置。
2. 将辅助音箱放置在主音箱两侧,与主音箱的距离也要适中。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辅助音箱的位置和角度。
3. 连接音箱与音源设备,如音频线连接音源设备与主音箱。
4. 调整音箱位置和角度,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可以根据试听的结果适当调整音箱位置的高低和左右角度,以获得更好的音效质量。
补充说明:
为了进一步提高立体音响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 声音调整器:调整音量、低音和高音等参数,以满足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场景需求。
2. 音频处理器:如均衡器、混响器等,用于调整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和回声效果。
3. 环绕声技术:利用多声道音响系统,通过合理的声源分布和
音频处理,实现更真实的环绕音效。
通过以上实验原理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真实、逼真的立体音响效果,使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和声音的美妙。
迷你小型音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迷你小型音响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迷你小型音响的制作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验器材1. 电路板:1块;2. 音频输入模块:1个;3. 功率放大器:1个;4. 扬声器:2个;5. 电池:2节;6. 连接线:若干;7. 剪刀、螺丝刀等工具。
三、实验原理迷你小型音响主要由音频输入模块、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电池和电路板等部分组成。
当音频信号输入到音频输入模块时,模块会将信号放大,然后通过电路板传输到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再将信号放大,最后传输到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实现音响播放。
四、实验步骤1. 组装电路板:将音频输入模块、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电池等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到电路板上。
2. 连接电池: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路板的电池接口。
3. 连接扬声器:将两个扬声器分别连接到电路板的两个输出接口。
4. 调试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连接牢固。
5. 音频输入:将音频输入线插入音频输入模块,将另一端连接到电脑、手机等音频设备。
6. 播放音乐:打开音频设备,播放音乐,观察扬声器是否正常工作。
7. 调整音量:通过电路板上的音量调节器调整音量。
8. 优化电路:根据实际需求,对电路进行优化,提高音响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组装和调试,迷你小型音响成功播放音乐,扬声器发出清晰的声音。
2. 分析:本实验成功制作了一台迷你小型音响,实现了音频信号的放大和播放。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连接的牢固性,以及音频输入模块和功率放大器的选择。
此外,通过调整音量调节器,可以实现对音量的控制。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了一台迷你小型音响,了解了迷你小型音响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路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元件的选择。
同时,了解音响效果与电路设计的关系,为今后设计更优秀的音响设备奠定基础。
音响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音响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习音响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3. 掌握音响设备的调试方法。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音响制作实验主要是利用电子元件搭建音响电路,通过放大、滤波、功率放大等过程,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从而实现音响播放。
实验中涉及的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面包板、导线等。
2. 材料:音响电路图、实验报告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1. 分析电路图,了解音响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根据电路图,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进行元件的测试和选择。
3. 在面包板上搭建音响电路,注意电路连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
5. 调整电路参数,优化音响电路性能。
6. 将音响电路连接到音响设备上,进行实际播放测试。
7.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搭建音响电路:根据电路图,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成功搭建了音响电路。
电路连接准确,无短路现象。
2. 示波器观察: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发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过程后,输出波形稳定,符合预期。
3. 调整电路参数:通过调整电阻、电容等元件的值,优化了音响电路的性能。
调整后的音响电路音质清晰,音量适中。
4. 实际播放测试:将音响电路连接到音响设备上,进行实际播放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音响电路能够正常播放音乐,音质较好。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音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
2.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电子制作奠定了基础。
3. 了解了音响电路的调试方法,为今后音响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某些电子元件的性能了解不足,导致电路性能不够理想。
组装音响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音响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放大器、音箱等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学习音响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音响系统的调试方法,提高音质效果。
二、实验器材1. 音响放大器:1台2. 音箱:2只3. 音源设备:1台(如CD播放器、电脑等)4. 音频线:若干5. 线路板:1块6. 焊锡工具:一套7. 电烙铁:1把8.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套三、实验原理音响系统主要由音源设备、放大器和音箱三部分组成。
音源设备提供音频信号,放大器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驱动音箱发声。
音箱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输出声音。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确认音响系统各部分完好无损。
- 准备好焊接工具和辅助工具。
2. 组装放大器- 根据电路图,将元器件焊接在线路板上。
- 确保焊接牢固,无虚焊、短路等现象。
- 焊接完成后,检查电路是否连通。
3. 连接音箱- 将音箱的音频线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
- 确保音频线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4. 连接音源设备- 将音源设备的音频线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 确保音频线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5. 调试阶段- 打开音源设备和放大器,调整音量。
- 观察音箱是否正常发声。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放大器的音量和音调,以达到最佳音质效果。
6. 检查与测试- 检查音响系统各部分连接是否牢固。
- 测试音质,确保音响系统工作正常。
五、实验记录1. 元器件清单- 列出组装音响所使用的元器件名称、型号和数量。
2. 焊接过程- 记录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调试过程- 记录调试过程中音量的调整、音调的调整以及音质的变化。
4. 实验结果- 总结实验过程中音响系统的音质表现,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音响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方法,掌握了音响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音响设备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音响设备与技术实验指导书引言音响设备和技术是现代音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家庭娱乐系统还是专业录音棚,了解音响设备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提供对音响设备和技术实验的详细指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音响设备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实验一:音响设备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音响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放大和传播等。
实验准备•音响设备实验箱•音响设备材料包•示波器•功放•音源实验步骤1.将音源连接到功放输入端。
2.将功放输出端连接到音响设备实验箱的扬声器。
3.打开音源并播放音频。
观察声音在扬声器中的放大和传播情况。
4.使用示波器测量扬声器输出的声音波形。
记录示波器读数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学习者应能够观察到声音在扬声器中的放大和传播情况,并能够通过示波器测量声音波形。
通过对示波器读数的分析,学习者可以了解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音频信号的特性。
实验二:声学参数调节与优化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和调节音响设备的声学参数,包括声音的均衡、延迟和回声等。
实验准备•音响设备实验箱•音调均衡器•音效器•声音分析仪实验步骤1.将音效器连接到音响设备实验箱。
2.打开声音分析仪,并将其连接到音响设备。
3.播放音频并在音效器上调节声音的均衡、延迟和回声等参数。
4.使用声音分析仪分析并记录调节后的声音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学习者应能够通过调节音响设备的声学参数来实现音效的优化。
通过使用声音分析仪对调节后的声音进行分析,学习者可以评估声音效果并了解调节参数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三:录音与混音技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和实践录音与混音技术,包括录音设备的选择、采样率和声道设置,以及混音器的使用和音轨处理等。
实验准备•录音设备•麦克风•混音器•音频编辑软件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并连接麦克风到录音设备。
2.设置录音设备的采样率和声道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音响振动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音响振动现象。
2. 研究音响振动与音量的关系。
3. 探究声音的传播与振动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音响设备(如电脑、手机、音响等)。
2. 扬声器。
3. 手电筒或手机摄像头。
4. 尺子。
5. 耳塞。
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
本实验通过观察音响振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实验步骤1. 将音响设备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曲。
2. 观察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情况,可用手电筒或手机摄像头辅助观察。
3. 调节音响音量,观察纸盆振动幅度与音量的关系。
4. 使用尺子测量纸盆振动的最大幅度。
5. 尝试在播放音乐的同时,佩戴耳塞,观察耳塞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扬声器纸盆在播放音乐时会产生振动,振动幅度随着音量增大而增大。
2. 当音量增大时,纸盆振动幅度明显增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 通过测量,发现纸盆振动的最大幅度与音量大小成正比。
4. 佩戴耳塞后,虽然可以听到音乐,但声音明显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与振动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3. 观察音响振动有助于我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情况,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2. 调节音响音量时,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对听力造成损害。
3. 使用尺子测量纸盆振动幅度时,尽量保持尺子与纸盆垂直。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音响设备进行实验,比较不同设备的振动情况。
2. 可以探究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振动的影响。
3. 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音响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练习题: 1.在实验室演示压限器的噪声门实验,因没有噪声发生器,可使用用于卡拉 OK 的 VCD 光盘中的声音作为实验素材。这种光盘中的一个声道用来播放音乐(伴奏),另 一个声道是原唱。实验效果应为:没有演唱时完全无声,有演唱时,同时会有很小的伴 奏音乐。 2.在配乐朗诵时,要求没有开始朗诵时音乐声较大,在开始朗诵时音乐自动变小, 朗诵结束后音乐自动恢复较大。请使用双通道压限器实现上述要求。
实验二、音响处理器使用 实验任务 1.效果器操作 任务要求:
用有线传声器拾取讲话声,通过 Insert 将效果器接入传声器通道,调整效果器参 数,使音箱中出现各种临场效果。 操作提示:
线路连接如实验一任务 5 相同。如图 2-1。
计算机 1
传 声 器
效 果 器
音
音
箱
箱
调音台
功放
图 2-1 效果器接入调音台 效果器用 Y 型线通过调音台传声器所在 INSERT 接口接到调音台上,Y 型线的 OUT 接效果器的 IN,Y 型线的 IN 接效果器的 OUT。实物连接如图 2-2 所示。
音响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 说明:
音响原理与技术实验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本实验指导书先描述任务,然后给出 完成任务的提示及实验方案,最后分析实现的原理。
实验操作规程 1.在连接线路时,先不要开设备电源开关。 2.不使用电容传声器时,不要开调音台幻像电源开关。 3.开设备电源时,按信号的流向顺序逐一打开,关电源时按相反顺序操作。 4.不要把音量(增益)开关开到最大值,应先开一部分,根据音量逐渐加大。
小音响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组装和调试小音响,了解音响的基本原理,掌握音响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对音响性能的测试,分析其优缺点,为以后音响设计和制作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音响是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设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小功率音响,其工作原理如下:1. 信号输入:将音频信号通过输入接口输入音响。
2. 放大电路: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使输出信号达到足够的功率。
3. 功放输出: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功放电路,输出功率驱动扬声器发声。
4. 扬声器发声: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发出声音。
三、实验器材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功放电路3. 扬声器4. 音频线5. 连接器6. 音响电路板7. 万用表8.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四、实验步骤1. 组装音响电路:按照电路图,将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
2. 连接扬声器:将扬声器连接到功放电路的输出端。
3. 连接音频线:将音频信号发生器通过音频线连接到音响电路的输入端。
4. 调试音响:调整电路元件参数,使音响输出音质达到最佳效果。
5. 测试音响性能:使用万用表测量音响的输出功率、频率响应等参数。
6.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音响的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响输出功率:通过实验,音响的输出功率约为2W,满足小功率音响的要求。
2. 频率响应:通过测试,音响的频率响应范围为20Hz~20kHz,符合人耳听觉范围。
3. 音质分析:音响音质较好,高音清晰,中音饱满,低音有力。
4. 优缺点分析:优点:制作简单,成本低,音质较好。
缺点:输出功率较小,不适合大功率音响应用;音质受电路元件影响较大,需要精心调试。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组装和调试了一款小音响,掌握了音响制作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音响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这款小音响在音质和性能方面均达到预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响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说明:音响原理与技术实验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本实验指导书先描述任务,然后给出完成任务的提示及实验方案,最后分析实现的原理。
实验操作规程1.在连接线路时,先不要开设备电源开关。
2.不使用电容传声器时,不要开调音台幻像电源开关。
3.开设备电源时,按信号的流向顺序逐一打开,关电源时按相反顺序操作。
4.不要把音量(增益)开关开到最大值,应先开一部分,根据音量逐渐加大。
实验一、模拟调音台操作训练实验任务1.基本连接及扩声操作任务要求:在计算机1中播放音乐,并用有线传声器拾取讲话声,将两种声音按合适的比例混合,通过音箱扩出来。
操作提示:线路连接的逻辑图如图1-1。
图1-1 系统连接拓朴图将计算机1(或MP3)的左右输出信号接到调音台的1、2(或3、4)两个通道线路电平输入孔(LINEIN)上。
将传声器接到调音台8号通道低电平输入(MIC IN)插孔上。
(如图1-2箭头所示)将调音台的左右声道输出接至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上,通道1、2、8的发送开关Main打开。
(如图1-2箭头所示)。
打开功率放大器电源,将功放音量旋钮到一半位置;打开调音台电源;打开传声器开关;按下传声器通道的“main”开关,一边讲话一边调整传声器通道的增益开关和通道的衰减推子,使讲话音量正常。
在计算机1中播放音乐,打开1、2通道的“main”开关,调整增益开关和通道的衰减推子,使音量正常。
图1-2 调音台输入图1-3 调音台输出至功放2.编组输出操作任务要求:在计算机1中播放伴奏,通过传声器拾取伴唱音,要求在音箱中同时扩出伴唱和伴奏声音,用计算机2录音,要求只录下伴奏的声音。
操作提示:线路连接的逻辑图如图1-5。
图1-5 系统连接拓朴图在任务1的基础上,从SUB1、2号插孔中引出信号到计算机2的MIC 输入插孔中;传声器所在通道的“main ”开关打开但1-2开关关闭,计算机1所在的通道的“main ”发送开关和“1-2编组”发送开关均打开。
计算机2的耳机输出接至调音台15-16输入通道的左右声道输出(用于回放录音。
)3.声像操作调音台功放音箱 音箱传 声器计算机2计算机1任务要求:将伴奏声音录在声音文件的左声道上,而伴唱声音录在文件的右声道上。
操作提示:将计算机1和传声器通道的1-2开关均打开,计算机通道的声像旋钮打到最左边,传声器通道的声像旋钮打到最右边。
4.调音台内置混响操作任务要求:给传声器声音添加混响操作提示:将传声器通道AUX3(FX)打开,AUX母线的AUX3打开,AUX3发送到“main”,调整内置混响器参数,感受混响效果。
5.使用Insert插孔接入周边设备。
操作要求:利用外置效果器给传声器添加混响操作提示:线路连接的逻辑图如图1- 。
调音台功放音箱音箱传声器计算机1 效果器将Y型线的I/O端(TRS端)插入传声器通道“insert”插孔中,其输出端接外置效果器的输入端,输出端接外置效果器的输入端。
6.使用AUX插孔接入周边设备。
操作要求:利用外置效果器给传声器添加混响。
操作提示:将传声器通道AUX1打开,从AX1 send 孔接出信号到外置混响器,将外置混响器的输出接到AUX1 Return插孔中,感受混响效果。
实验二、音响处理器使用实验任务1.效果器操作任务要求:用有线传声器拾取讲话声,通过Insert 将效果器接入传声器通道,调整效果器参数,使音箱中出现各种临场效果。
操作提示:(略)2.均衡器操作任务要求:通过计算机1播放音乐,将均衡器接到调音台主输出和功放之间,调节图示均衡器的各频点信号推子,感受音色变化。
操作提示:(略)3.压限器操作任务要求:压缩器使用。
将压限器接入功放之前,调节压缩比和门限电平,感受压缩的效果。
操作提示:(略)任务要求:压缩器使用。
将压限器接入功放之前。
将压限器1通道的检波输出接到2通道的检波输入上,2通道使用外置检波信号。
在2个通道中播放音乐,1通道使用传声器的信号。
观察通过传声器讲话时音乐的变化情况。
操作提示:(略)任务要求:噪声门使用。
将压限器接入功放之前,打开噪声门开关,在计算机1中播放噪声门实验素材,调节素材的播放效果,使噪声较小而语音足够大。
调节噪声门门阈电平的大小,使没有语音时噪声出不来,有语音时声音可正常扩出来。
操作提示:(略)实验报告样例实验一模拟调音台使用1、实验目的:了解模拟调音台的结构,了解输入输出接口与各调节旋钮的对应关系,理解各调节旋钮的作用,掌握调音台与其它音响设备的连接和调音操作。
2、实验器材:调音台(JF844)、多媒体计算机、传声器、功率放大器、监听耳机、音箱。
3、实验步骤与要求:基本操作:1)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连接好调音台、功率放大器、传声器、多媒体计算机等。
2)打开调音台电源、功率放大器电源,将功率放大器的衰减器旋钮打到一半位置,调音台话筒通道、多媒体计算机左右通道和总输出的推子打到0dB位置。
将三个通道的发送到Main母线。
3)打开传声器开关,一边讲话一边右旋增益旋钮,使输出信号指示到0dB的位置,监听音箱中扩出的声音。
4)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声音,逐个右旋计算机通道的增益旋钮,使输出信号指示到0dB的位置。
均衡操作:5)调节计算机所在通道的均衡器的四个旋钮,感觉音色的变化。
声像操作:6)调节多媒体计算机所在通道的声像,分别设置为:两个都在中间、两个都在最左边、两个都在最右边、左右边各一个,感觉四种情况下的声像区别。
内置效果器操作:7)将传声器所在通道的FX旋钮(辅助输出/效果发送)右旋到合适位置,调节AUXreturn中FX的反馈量,选择内置数字效果器的效果类型,感受各种效果的差异。
关闭系统:8)按开机相反的顺序关闭系统电源,各调节旋钮复位到初始状态。
4、结果与讨论:1)增益旋钮和信号推子都能控制某通道的音量,使用信号推子可以直观看出音量相对大小与推子位置的关系,应通过对不同通道的增益调节使信号推子处于同一位置时,音量大小基本一致。
2)通道输入的四个辅助发送旋钮可将不同通道中的信号混入到四个辅助输出的某几个中。
便于进行信号的加工。
3)通道输入的信号可分别输出到编组输出1-4和主输出L、R母线上,编组母线可分别送往主输出的L或R上,可实现不同通道的任意编组和混合。
4)内置效果器的参数只能选择预设值,不能微调参数。
实验二实验名称:信号处理设备使用1、实验目的:了解均衡器、效果器、压限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等音频处理设备的作用,掌握音频处理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根据使用需要合理配置和连接音频信号处理设备的技巧。
2、实验器材:调音台(JF842)、多媒体计算机、传声器、功率放大器、监听耳机、音箱、均衡器、压限器、效果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
3、实验步骤与要求:1)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好系统。
按规定顺序逐个打开各设备电源,调节各音量增益和衰减旋钮到规定位置。
均衡操作:2)调节均衡器各频点的提升和衰减量,感觉扩声音色的变化情况,将均衡器的旁路开关打开,比较使用均衡器和不使用均衡器的区别。
压限操作:3)播放左右声道分别为伴奏和伴唱的节目,将压限器的LINK开关按下,打开噪声门开关,并旋到较大位置,从小到大调节调音台的输出,注意观察输出声音的变化情况。
4)将压限器噪声门打到较小位置,调节压限器门限电平和压缩比,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改变调音台输出音量,观察输出音量的变化情况。
效果器使用:5)在传声器通道的插入插口中插入I/O连接线,将输出头插入到效果器一个声道中,对应输出插口中插返送线。
通过滚轮更换效果器的效果类别,微调效果参数,观察对着传声器讲话时,扩声的变化情况。
将调好的参数存入到一个存储号中,并调出存储的效果。
激励器使用:6)按照与5)的连接方法相同的方式连接激励器,调节激励器的各参数,观察音效的变化情况。
用辅助输出和返送连接音频处理器:7)使用传用的辅助输出连接线,将辅助输出1的输出接至均衡器,辅助输出2的输出送至效果器,辅助输出4的输出送至压限器,各设备和返回信号送至3个空闲的通道,调节各通道参数和设备参数,观察效果变化情况。
4、结果分析与讨论:1)均衡器串接入总输出,可同时改变所有通道的音色,插入某一通道时,调节均衡器对其它通道的音色没有影响。
2)压限器在左右声道关联时,伴唱大小发生改变时,会影响到伴奏的音量。
压限器噪声门打开时,若信号幅度不够,会出现静音,使声音断断续续。
3)压限器压缩比调到较大位置时,在音量大时会出现饱和失真效果。
4)使用辅助输出较使用通道插入更灵活,可在不改变线路连接的情况下,改变音频处理设备处理的通道。
实验三实验名称:专业音响系统安装与调试1、实验目的:了解音响系统的组成,连接方法,了解常见的连接器件和设备输入输出接口的类型,掌握设备连接的操作规程。
2、实验器材:调音台(JF844)、多媒体计算机、传声器、功率放大器(四台)、监听耳机、全频音箱、低音音箱、返听音箱、补声音箱、电子分频器、音频处理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均衡器。
3、实验步骤与要求:1)按实验指导书连接好系统,将各设置调到指定位置,按实验指导书要求的须序打开设备电源。
2)设置电子分频器的分频点,使输入到低音音箱所在功率放大器的频段处于音箱的频率范围()。
3)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较平缓的音乐信号,开启全频音箱对应的功率放大器,调节均衡器的参数,使音色正常。
打开重低音功率放大器,调节放大器的衰减旋钮,使重低音比例适当。
4)调节激励器和音频处理器的各参数,使传声器拾音产生激励效果和混响效果。
5)增大传声器通道的增益,调节反馈抑制器参数。
6)调整线路连接,使全频音箱和重低音音箱接主通道输出,返听和补声接编组输出,利用调音台分别控制三个输出的内容和效果。
7)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关闭系统。
4、结果分析与讨论1)电子分频器可实现三路输出的任意频段设定,而不是频率分割,可根据音箱的参数调整。
2)返听音箱使用编组输出,可通过调整各通道的发送开关,使返听音箱中的内容与主扬声器内容不同,可以满足不同演唱者需要,并方便控制声反馈。
3)反馈抑制器接入主通道,对音色有影响,对于反馈频率附近的频段有衰减。
4)无线传声器使用两路单独接入方便独立调整音量和音色。
实验四实验名称:调音与拾音1、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环境,不同对象和需要的拾音设备的选用,传声器的放置,均衡器的调节等拾音和调音操作。
2、实验器材:调音台(JF842)、多媒体计算机、动圈传声器、电容传声器、无线传声器、MIDI键盘、功率放大器、监听耳机、音箱。
3、实验步骤与要求:1)接实验指导书的参考连接图连接好设备。
2)用平衡方式连接好电容传声器,打开调音台的幻像电源开关,调节传声器通道所在的各参数旋钮,试听传声器的拾音效果。
3)用不同的角度对着传声器讲话,分别调整各均衡旋钮,对比拾音和调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