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有答案)

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有答案)

2022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1.(2019·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2.(2021·甘肃甘南·九年级期中)关于氧分子与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3.(2022·重庆巫山·九年级期末)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电池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锂的一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中子数为4。

下列有关该锂原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内质子数为3B.核电荷数为4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Li+4.(2019·福建·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①、①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①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①C.状态①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①发生了化学变化5.(2020·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6.(2020·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7.(2020·重庆·中考真题)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初三化学课时练3.1构成五中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

初三化学课时练3.1构成五中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基础知识】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其中带正电,带负电。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

其中带正电。

3.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英国科学家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英国科学家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在原子中,= = 。

5.整个原子对外部显电性是因为。

6.原子核很,但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上,核外电子的质量。

【基础训练】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8.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中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量等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量,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没有质量D.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9.下列各种说法中表达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很小,所以原子之间没有空隙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C.原子是构成分子的一种微粒,所以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10.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情况成为可能。

你认为运用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过程B.化学反应中不同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C.原子所具有的内部结构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过程11.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内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磷矿粉[Ca3(PO4)2]B.菱铁矿(FeCO3)C.辉铜矿(Cu2S)D.铝土矿(Al2O3)【答案】D【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Ca3(PO4)2中含三种元素,不符合要求。

B. FeCO3中含三种元素,不符合要求。

C.Cu2S中含两种元素,但不含氧元素,不符合要求。

D. Al2O3是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符合要求。

所以应选D项。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答案】 C【解析】 A选项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是错误的叙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而在其它方式下可分有自己的结构;D选项分子间有间隔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矿泉水C.铁强化酱油D.纯净的空气【答案】A【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B选项矿泉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C选项铁强化酱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D选项纯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故答案选择A【考点】物质的多样性4.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C.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答案】D【解析】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是水分子,错误,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正确,故选D【考点】分子的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5.油条是我国人民早餐的食谱之一,但是在制作油条中,往往加入含有铝元素的明矾,给人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前预习】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一、填空题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

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由此可说明;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这是由于;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滤纸条酚酞试剂棉花现象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上《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上《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练习题

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夏季火车铁轨之间缝隙变小——原子的体积变大B. 一滴水亿人日夜不停地数要万多年才能数完——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 走进斗南国际花卉市场,鲜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的液化石油气罐,加压后能装入液化石油气——分子间有间隔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再分C. 牡丹花开全城飘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水银体温计可以测定体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发生变化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B. C. D.4.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根据分子模型“”,分析正确的是A. 该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B. “”是保持该物质性质的微粒C.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D. 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5.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且均为C.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和上6.年月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 含有个质子B. 核电荷数为C. 相对原子质量为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个一氧化碳分子B. :个氧原子C. :个氢元素D. :个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8.铝石墨烯电池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近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池,它具有耐高温、抗严寒、柔性好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在秒内完成充电。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D.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变成阳离子9.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的原子易失电子B. 只能为C. 为金属元素D. 为时,为阴离子10.某人在医院做检验的结果为“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2. 以下哪个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光子3. 原子核由什么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中子和电子D. 分子和离子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能量变化C. 是否有颜色变化D. 是否有状态变化5.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铁C. 氢气D. 钠6. 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7. 以下哪个是纯净物?A. 空气B. 河水C. 氧气D. 矿泉水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A. 原子核B. 中子C. 电子D. 质子9. 原子中带正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10.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铜B. 氧气D. 氢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

12. 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

13. 原子核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

1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的________决定。

15. 纯净物分为________和化合物。

16.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

17. 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8. 非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9.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________。

20.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22.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3.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求水分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5. 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3×10^-23克,1克铁中含有多少个铁原子?答案:一、选择题1-5 B D A C B6-10 D C C C C二、填空题11. 气态12. 电子13. 质子14. 电子数15. 单质16. 元素17. 原子18. 分子19. 分子20. 组成和性质三、简答题2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13.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因为________,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
14.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酚酞试液遇到氨水时变成红色。现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每隔 1.5cm 滴 1 滴)平放在试管中,试
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一种棉花)。


材 (1)用仪器 A 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因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15.下图中 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C,D 属于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 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D 中 x=________; (4)A 的氧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
2020 年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 X,Y,Z,W 四种元素相对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X 在化合物中常显+1 价 B. Y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Z 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 D. W
化学性质稳定
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6.科学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可以把 NO 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 意图如图。
(1)该反应前后的氧化物有________种,氨气中 N 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1)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1)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下列现象利用微粒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在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其他中药混合的药味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6.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纯净物是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构成的物质。

7.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5)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这是因为。

8.(1)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9.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描述现象说明理由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选择题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A.液态空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锰D.水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化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科学之一,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微粒的概念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对微粒概念的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题目一:多选题1.氧气是一个微粒,在下列情境下氧气的微粒数发生了改变的是:A.将氧气加热B.将氧气冷却C.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D.将氧气暴露在室外2.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该溶液中最常见的是:A.固体微粒B.液体微粒C.气体微粒D.纯净水3.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维生素C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B.维生素C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维生素C是一种单一的微粒D.维生素C是一种复杂的微粒题目二:填空题1.化学中,物质不能再细分的微粒称为 ___________。

2.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组成。

题目三:简答题1.简述微粒理论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说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3.请解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解答如下:题目一:多选题1.答案:C。

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微粒的数量不会改变,因为密封容器可以阻止氧气与外界发生反应,微粒数保持不变。

2.答案:B。

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纳米金粒以液体微粒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因为溶液是液体。

3.答案:B。

维生素C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具体的化学式为C6H8O6,它包含了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题目二:填空题1.答案:微粒。

2.答案:质子、中子、电子。

题目三:简答题1.答案:微粒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形式,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分子则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2.答案: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因为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之间以各种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1.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

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

分子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花园里,花香的分子向周围运动,整个花园充满了花香的分子,所以,进入花园,使人感到花香四溢;在烧鱼炖肉时,鱼肉的香气分子通过运动分布到整个厨房里,所以走近厨房时,使人感到香味扑鼻。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分子这种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能够闻到花香,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子的间隔无关。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会分,分子的运动不是化学变化。

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间隔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特殊的香味。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3.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答案】D【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变甜了,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且微粒之间有间隔;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说明微粒不断运动;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说的是宏观方面,不能说明微观粒子的性质。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各小题,每题3分,共78分1.【2021年安徽省】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就可以共同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a、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双氧水,错误;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c、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d、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种物质,错误。

故选c2.【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以下关于“酒精温度计供不应求读数上升”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说明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c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以下客观事实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蔓延比在冷水中慢水分子间存有间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存在h2c烘烤能够大力推进蔗糖在水中的熔化烘烤并使蔗糖分子在水中熔化更多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答案】d4.【2021年河北省】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答案】b【解析】a是元素符号,镁元素属金属元素,由原子直接构成,a正确;b中镁原子失去了2个电子,故是镁离子,b错误;c表示的是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c正确;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数目,故d表示的是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d正确。

故选b。

5.【2021年河北省】以下事实能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就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升起d.氧气被放大入钢瓶【答案】b【解析】分子不大,无法用肉眼看见,故挑选b。

6.【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救火一定必须同时毁坏冷却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答案】a【解析】a、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b、三个燃烧条件只要不具备一个就能灭火,错误;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硬水是溶解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故错误;d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错误。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一、选择题: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2 2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A)原子(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 )2O ( B )2O2( C )O2( D )O2-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A)NaCl (B)Cl2(C)KClO3 (D)KClO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2(B)X2Y (C)XY (D)X2Y3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S (B)SO2(C)H2S (D)Na2SO4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A)NO (B)N2O3(C)NO2(D)N2O5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A)碳;(B)氢;(C)氮;(D)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组成》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组成》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组成》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原子都含质子、中子和电子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D.任何原子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粒子易形成阳离子C.该粒子表示原子D.该粒子核内有17个质子3.如图所示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于相关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微粒表示4种元素B.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有3种微粒C.②表示阴离子,③表示阳离子D.②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B.C.D.5.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6.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微粒一定易得到电子C.该微粒所属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该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时,x为87.如图所示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O2﹣B.①和③属于同种元素C.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D.④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9.关于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阴离子的是()A.B.C.D.10.如图为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8,x一定为6B.该元素的中子数为mC.该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D.若该粒子为阴离子,则m﹣2<x一定成立11.如图是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M的原子易得电子B.M的质子数是17C.M为非金属元素D.x为8时,M为阳离子1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粒子呈电中性B.该粒子是阴离子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D.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D;2.B;3.A;4.B;5.B;6.B;7.C;8.D;9.B;10.D;11.D;12.B;。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3分)下图是水分解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是氧化物,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2)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答案】(1)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氧原子和另一种原子构成(或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2)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改变【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是氧化物,微观依据是: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氧原子和另一种原子构成(或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2)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改变【考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和质量守恒定律2.(13分)掌握化学用语和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物质:金刚石,氮气,三氧化硫,氧化铝,硫酸镁,醋酸,氢氧化钾,铜,氦气【答案】(1) Na+ S2-(2)气体:N2、He;固体:C金属单质:Cu;金属氧化物:Al2O3酸:CH3COOH;碱:KOH;盐:MgSO4【解析】(1)钠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离子符号为Na+ S2-;根据题中的提示化学式依次为气体:N2、He;固体:C金属单质:Cu;金属氧化物:Al2O3酸:CH3COOH;碱:KOH;盐:MgSO4【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3.在“3H2SO4”中,包含着“1,2,3,4”四个数字。

上海初三化学天原杯竞赛试题汇编05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上海初三化学天原杯竞赛试题汇编05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上海初三化学天原杯竞赛试题汇编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天原杯试题汇编-05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1、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的让-皮埃尔⋅索瓦,美国的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以及荷兰的伯纳德⋅费灵格,以表彰他们()A.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B.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C.对契约理论的贡献D.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答案】A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答案】D3、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改变条件,金属铜的导电能力会发生变化D.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答案】B4、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A.饼干的质量变大B.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C.高原地区大气压强较大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答案】D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到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水和冰是两种物质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发生化学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交D.电解水生成H2和O2说明水分子可分【答案】D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蔗糖放入水中消失是由于蔗糖分子分解了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的间隔增大【答案】C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答案】B8、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表示碳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A .生成的 M 和 E 的分子个数比为 l :1B .反应中,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D .R 和 M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子不同【答案】AC9、己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结构(含答案)

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结构(含答案)

考点十二:构成物质的微粒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4)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题

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评价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打气筒能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D.海绵吸收水分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D.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4.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 B.铁C.氯化钠晶体 D.氩气6.下列各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A.空气 B.液化气 C.冰水 D.糖水7.某原子失去电子后,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带了正电B.该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C.该原子带了负电D.该原子的相对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粒子所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9.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中,选出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2)显电中性的是,带正电荷的是,带负电荷的是。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①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 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 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 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A )2O ( B )2O2( C )O2(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A) “8”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NaCl (B)Cl2(C)KClO 3 (D)KClO
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 (C)XY (D)X2Y3
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SO2(C)H2S (D)Na2SO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A)NO (B)N2O3(C)NO2(D)N2O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B)氢;(C)氮;(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3(B)CaNO3 (C)KOH (D)AlO 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A)KMnO 4 (B)K2CO3(C)KClO 3 (D)K2SO3
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2 ( B )2∶1 ( C )1∶8 ( D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