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章知识点(七上)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1-3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1-3章知识点

夏至:6月22日太阳直 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 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 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春分:3月21 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昼夜平分
秋分:(9月23 日 前后)太阳直射 赤道,全球昼夜 平分
冬至:12月22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白昼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 点由赤道往北回归线移动,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 相反。
②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 运河。
③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
运河。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块
洲 板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1)主要内容:①由 六 大板块组成;②板块是不断
运动 的 。 ③ 板 块 交 界 处 地 壳 活跃

多 火山 、 地震 。
用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1)日本地 震频繁,近百 年来,五级以 上的地震发生 了100多次。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及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大小 范围
内容详略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比“中国地图”的大,描述的 内容比“中国地图”详细,但范围没有“中国地图”大。
• 海拔与相对高度
• 等高线:海拔相同 各点连接形成的 线。
山脊;等高线往 海拔低处凸
• 根据等高线的疏 密判断坡度的陡 缓
初一地理(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经线、纬线、经纬网 三、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四、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
• 地球形状与大小
• 1、地球是个赤 道略鼓两极稍扁 的不规则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地理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一百万厘米(10千米)。

千米化厘米加五个零。

实际距离愈大,比例尺越小,地图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②、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叫图例。

③、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情况;有指向标:按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站在北极看四处都是南,站在南极看四处都是北;
无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

七上地理知识点

七上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a 、登高望远 b 、月食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地球卫星照片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纬线和经线(3)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 30°属于低纬度;30°— 60°属于中纬度 60°— 90°属于高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特殊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 ·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如:35°E 和165°W ) 判别方法:a 、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 b 、东西经方向相反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都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4.纬线特点:(1)所有纬线都是圆;(2)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3)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5.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0°纬线还是划分纬度的起点。

6.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 ),纬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最大到90°。

(南极和北极分别是90°S 和90°N )7.南北纬度的判读,从某一点向北,纬度逐渐增大是北纬(N),如逐渐递减是南纬(S )。

8.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9.经线特点:(1)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2)长度都相等;(3)都指示南北方向。

10.地球仪上的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E );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

11.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它是划分经度的起点。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到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有两条,只有东经180°和西经180°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既180°经线。

12.东西经度的判读:从某一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为东经(E ),经度逐渐递减为西经(W )。

1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

东半球:从西经20°向东经本初子午线,到东经160°。

西半球:从东经160°向东经180°经线再向东到西经20°。

七上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七上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 离,叫相对高度。 •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这条线就叫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 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图。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陡坡缓, 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 见的地形部位。
地球和地球仪
• 经纬线相互垂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经度的起始线是0经线,由此向东、向西, 各有180,称为东经、西经。 •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 半球。 •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 两个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
•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经纬网。 •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 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 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 泛的用途。 • 某一经纬度位置,必定是由一个经度和一 个纬度组成的。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 渐降低; •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 分层设色地形图: •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 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表的高 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 地形图。 •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和盆地五种。 •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地球和地球仪
• 0°纬线也叫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 线圈,赤道把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0 °~30 °为低纬度地区,30 °~60 °为 中纬度地区,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 地球仪上有五条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 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半球、极地现象、 太阳直射点、温度带都与此有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③、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一般分子均为1,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④、比例尺与内容详略: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①、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符号。

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

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二、地图的分类:电子地图,克服了传统地图携带不方便、内容更新较慢等不足,具备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优点。

遥感图像,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快捷、直观的优势。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1、地轴和两极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汇第1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汇第1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 地轴 旋转是自转。周期: 一天(24 小时) ;方向: 自西向东 。 从北极上空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 旋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 ②昼夜交替 , ③时差 3、时区:经度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 东八区 的区时。 4、日期变更: 从左往右 越过日界线日期 退一天 。 从右往左 越过日界线日期 进一天 。
热量带名称 热带 温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热量带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 南回归线到南极圈 北极圈到北极 南极圈到南极
特点 有太阳光的直射,终年炎热 无太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 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 冷。
寒带
2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1、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 地球的模型 。
2.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的 半圆形 的弧线。纬线:地球仪上 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 3.本初子午线是 0°经线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 0°经线以西称 西经 ,用字母 W 表示;0°经线以东,称 东经 ,用字母 E 表示。 东经 180°和西经 180°都写作 180° 4.0°纬线又称 赤道 ,赤道以北称 北纬 ,用 N 表示。赤道以南称 南纬 ,用 S 表示。 低纬度: 00-30° ;中纬度: 30°-60° ;高纬度: 60°-90° 。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 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 20°W 和 160°E 组成的的经线圈。我国、 我省、我家在 北半球、东半球 。 6.经线形状为: 半圆 ,长度 相等 ,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形状为 圆形 ,长度 不等 ,指示 东西 方向。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经纬网 。 纬度向上增大为 N,纬度向下增大为 S。经度向左递增为 W,经度向右增大为 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変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変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Q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Q经线是等长的Q3.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

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口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经度的変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吒〃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枇r表小O6东、酉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组成的经线圈。

、160°E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CTW或大于160吒)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V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宣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変化明显4低纬:0°-30n ;中纬:30°-60°;高纬:60°--90°5自酉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口5.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囲例。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 球体 。

1、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站的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上三种现象说明了: 地球是 球体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最大周长是 4万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为 0 N 表示 北纬 S 表示 南纬 W 表示 西经 E 表示东经高纬度地区 60°-90° 中纬度地区 30°-60° 低纬度地区 0°-30° 本初子午线指的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西,各分 180度 ,称为 东经 和 西经 。

东经和西经的180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成为 180度经线 。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经线和160°E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北温带与南温带线之间( 23.5 O N~ 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 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 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口诀:北逆南顺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读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八个方位会说例1:500 000含义: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0000 厘米。

P18页图1.25常见图例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的详略也不同。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2、地轴和两极5、低纬度:纬度0°~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6、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w)7、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在南半球,8、东西半球的判断:20°W往东方向至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9、特殊的经纬线纬线: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3.5°纬线: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最南界线。

66.5°纬线: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90°纬线:南北极点。

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

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20°w, 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第二节地球运动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2)时间的差异(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的在23.5°N和23.5°S之间移动。

(4)五带的划分划分的依据—依据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地球 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 ”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 ”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东到160°E ;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 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 :(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 、23.5°S 、66.5°N 、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8.五带划分:(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大大西,小小东)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20°W以西到160°E°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天圆地方(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
2、加加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出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第一个拥抱世界的人)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帆船海上航行、站得高看的远、月食被蚀部分是弧形、麦哲伦航行、卫星照片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三个半径中最长):6378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是地球的模型。

包括:地轴(假象的旋转轴)、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的交点)、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的交点)、赤道
2、经线(子午线)指示方向:南北形状: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具有无数条
3、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线圈组成必须:1、一条东经,一条西经2、两条经线的度数相加等于180°例如:20°W与160°E、140°E与40°W 、。

4、东经西经的划分划分界限:0°经线和180°经线具体划分:0°经线以东到180°经线称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到180°经线成为西经,用W表示。

180°经线以东到0°经线为西经(W),180°经线以西到0°经线为东经(E)
5、东西经的判读
东经:从左到右呈递增趋势(后面一条经线的度数大于前面一条经线的度数)
西经:从左到右呈递减趋势(后面一条经线的度数小于前面一条经线的度数)
6、东西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20°W和160°E
7、具体划分:东半球:20°W-----0°---------------------160°E (小于20°W和小于160°E)
西半球:160°E------180°--------------------20°W(大于160°E和大于20°W)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注意:与东西经的划分作比较)
并不是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20°W---0°在东半球)
并不是所有西经都在西半球(160°E----180°在西半球)
8、纬线指示方向:东西形状:圆圈纬线长度不等,以赤道为界,向极点逐渐缩短具有无数条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圈
9、北纬和南纬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的纬线是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

纬线的度数分布规律:北纬:0°纬线以北递增到90°N。

(上面那条纬线的度数大于下面那条纬线的度数)南纬:0°纬线向南递增到90°S。

(上面那条纬线的度数小于下面那条纬线的度数)
10、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赤道具体划分: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的南半球(看见北纬N就是北半球,看见南纬S就是南半球)
11、中低高纬度的划分:划分界限:30°-----低、中纬度分界线60°---中、高纬度分界线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12、北京(中国)的经纬度(116°E,40°N)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围绕中心:地轴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
2、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时差(地方时)昼夜之分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朝向太阳--白昼,背向太阳---黑夜
3、晨昏线------晨线:由黑夜变为白天,与赤道的交点为6:00(早上6点钟)
昏线:由白天变成黑夜,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下午6点钟)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太阳光直射的那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或24:00,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一个小时(根据这个可以推算不同经线
上的地方时)
4、同一纬度地带,位置偏东的地方比偏西地方先看见日出,时间也早一点。

(东经度地区的时间比西经度地区的时间早,越往东越早)
5、时区的划分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共24个时区0°经线所在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以西为西时区(与东西经的划分作比较)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合并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迟的地方,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是弯曲的并不完全重合。

向东垮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我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
6、时差的计算步骤一、计算两地的时间差
情况1、时区不同(一个是东时区,一个是西时区)时间差= 东+ 西
情况2、时区相同(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间差=大- 小步骤二、判断所求地方在已知地方的以东还是以西如果以东,就用已知地方的时间加上时间差如果是以西,就用已知地方的时间减去时间差
例如:已知东八区10月19日9:00 求西五区地方时
(不同时区)第一步:时间差= 8 + 5= 13 第二步:西五区在东八区以西时间迟10月19日9:00 -- 13小时=== 10月18日20:00
例如:已知东八区10月19日9:00 求东十一区的地方时
(相同时区)第一步:时间差=11 --8 == 3 第二步:东十一区在东八区以东时间早10月19日9:00 + 3 = 10月19日12:00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1、围绕中心:太阳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的自转对比)
2、特点: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公转产生的现象:
①昼夜长短变化(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

北半球冬至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相反)
②四季变化(北半球:3、4、5春,6、7、8夏,9、10、11秋,12、1、2冬,南半球季节相反)、
③物影长短变化(夏至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物体影子最短,冬至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最长,南半球相反)
4、两分两至示意图(重点)
春分----时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时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地区---极昼(南半球相反)
秋分-----时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时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太阳高度最低,获得的热量最少,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南半球相反)
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两次的地方:南北回归线之间(23.5°S------23.5°N)热带地区
太阳直射一次的地方:南北回归线上
无太阳直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北温带、北寒带)南回归线以南(南温带、南寒带)
6、五带的划分划分界限北回归线(23.5°N)---热带和北温带北极圈(66.5°N)-----北温带和北寒带南回归线(23.5°S)---热带和南温带南极圈(66.5°S)--南温带和南寒带
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酷热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无太阳直射现象,终年酷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7、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少部分位于热带(海南岛、台湾南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