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1.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1)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温度适宜,且能保存液态水;(2)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吸引稳定的大气;(3)安全的宇宙环境。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人类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2.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和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3.太空探索的意义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有(1)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2)大气稀薄,太空辐射强;(3)剧烈的温度变化;(4)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球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④地球卫星影像证实。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穿过地球中心(不存在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连接两极4.纬线:与地轴垂直三、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1.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长度特征相等不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2.经、纬度的特点:特点经度纬度初始度数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增大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增大字母表示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W和160°E赤道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方向(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在B上面画方向标十字)。
(1)无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指向北(3)室外看地图: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3、比例尺(选择题,大题)(1)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计算:切记约分,分子为 1 ,分母单位是厘米②比较大小:零越多,比例尺越小 ,零越少,比例尺越大常用单位换算:1千米= 100000 厘米;1米= 100 厘米(2)表示方式①数字式:1∶1 00000;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③线段式: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3)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和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4)实地距离量算:实地距离用千米或者米表示4、图例和注记:课本P10和P112(识记)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全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卫星图片(实证)2、地球大小(注意单位):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③赤道半径>极半径;④赤道周长: 4万千米=4 万公里= 8 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3、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经线圈长度;赤道半径>极半径4、地球与地球仪区别:①地轴②南北极点③经纬线※5、经纬线、经纬度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圈的圆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南北长度变化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直至为一点等长度数起点赤道(0°)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赤道纪念碑本初子午线(0°)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度数变化向北向南各划分90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表示符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20°W,160°E其他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任何相对的两条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两个半球※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考试时候请把这个图画下来012千米20°W—0°:东半球, 0°—160°E:东半球;160°E—180°:西半球, 20°W—180°:西半球。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4.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重要纬线: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5.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既是180°E,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7.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周期:一天(或24小时).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8.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1.3 地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2.1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如晴、雨、温、冷等。
- 气候:长时间内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世界地理3.1 亚洲- 亚洲的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2 欧洲- 欧洲的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3.3 非洲- 非洲的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南冰洋。
- 非洲的主要国家: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3.4 美洲- 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 美洲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3.5 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4.2 地形与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对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纬度:为了区分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纬度最大值为90°,北极是90°N,南极是90°S。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为了区分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经度最大值为180°。
- 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概念: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周期: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7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7年级地理重要知识点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上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a 、登高望远 b 、月食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地球卫星照片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纬线和经线(3)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 30°属于低纬度;30°— 60°属于中纬度 60°— 90°属于高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特殊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 ·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如:35°E 和165°W ) 判别方法:a 、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 b 、东西经方向相反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都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汇第1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 地轴 旋转是自转。周期: 一天(24 小时) ;方向: 自西向东 。 从北极上空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 旋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 ②昼夜交替 , ③时差 3、时区:经度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 东八区 的区时。 4、日期变更: 从左往右 越过日界线日期 退一天 。 从右往左 越过日界线日期 进一天 。
热量带名称 热带 温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热量带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 南回归线到南极圈 北极圈到北极 南极圈到南极
特点 有太阳光的直射,终年炎热 无太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 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 冷。
寒带
2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1、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 地球的模型 。
2.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的 半圆形 的弧线。纬线:地球仪上 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 3.本初子午线是 0°经线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 0°经线以西称 西经 ,用字母 W 表示;0°经线以东,称 东经 ,用字母 E 表示。 东经 180°和西经 180°都写作 180° 4.0°纬线又称 赤道 ,赤道以北称 北纬 ,用 N 表示。赤道以南称 南纬 ,用 S 表示。 低纬度: 00-30° ;中纬度: 30°-60° ;高纬度: 60°-90° 。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 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 20°W 和 160°E 组成的的经线圈。我国、 我省、我家在 北半球、东半球 。 6.经线形状为: 半圆 ,长度 相等 ,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形状为 圆形 ,长度 不等 ,指示 东西 方向。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经纬网 。 纬度向上增大为 N,纬度向下增大为 S。经度向左递增为 W,经度向右增大为 E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 球体 。
1、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站的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上三种现象说明了: 地球是 球体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最大周长是 4万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为 0 N 表示 北纬 S 表示 南纬 W 表示 西经 E 表示东经高纬度地区 60°-90° 中纬度地区 30°-60° 低纬度地区 0°-30° 本初子午线指的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西,各分 180度 ,称为 东经 和 西经 。
东经和西经的180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成为 180度经线 。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经线和160°E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北温带与南温带线之间( 23.5 O N~ 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 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 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口诀:北逆南顺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读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八个方位会说例1:500 000含义: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0000 厘米。
P18页图1.25常见图例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的详略也不同。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 --90°N)、北温带(23.5°N --66.5°N)、热带(23.5°N --23.5°S)、南温带(23.5°S --66.5°S)、南寒带(66.5°S--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重点图:P11图1.19,P12图1.20 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4、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轴(假象的轴,只有一条)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纬线经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经线都是半圆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6、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以西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以东是西半球)7﹑西经W;东经E;南纬S北纬N;8﹑证明地球事球形的三个证据: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2)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9、180经线是最大经线,180W和180E重合;最大纬度数是90,北半球是90N,南半球是90S;10、0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0纬线也叫做赤道;11、纬线又叫做纬线圈,经线又叫做子午线;12、低中高纬划分界限: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13、经度自西向东递增为东经,递减为西经;维度自南向北递增为北纬,递减为南纬;14、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2、从各个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自西向东;从南极顺时针;从北极逆时针;3、地球公转时,地轴时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4、地表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6、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季节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季3、4、5月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季6、7、8月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季9、10、11月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季12、1、2月7、温度带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没有太阳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8、温度带范围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以北)北温带23、5N-66、5N(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热带23、5S-23、5N(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23、5S-66、5S(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难寒带66、5S喜马拉雅地震带;10、用板块学说解释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向相反;11、用板块学说解释地中海不断缩小的原因: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的;12、用板块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它是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3、用板块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它是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4、用板块学说解释英国地震火山少的原因: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15、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地震火山多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通常指一天)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2、天气的两个特点:(1)时刻变化;(2)同一时刻在不同的地方天气差别很大;3、天气预报的四大要素:阴晴、风、气温、降水;4、表示降水可能性大小的量:降水概率;5、卫星云图: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区;6、空气质量的高低用污染指数表示;7、空气质量分为五极: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8、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9、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无铅汽油加油站;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值;2、通常一天观测4次气温,时间分别是:8时、14时、20时、2时;3、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4、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5、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6、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被半球相反)7、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8、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稀疏的地方差别小;10、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气温岁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1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1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3、降雨的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4、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5、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表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6、降水量分布情况的表示:等降水量线图;7、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降水少;(2)海陆位置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8、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印度的东北方向);9、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10、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征是一般变化不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大大西,小小东)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20°W以西到160°E°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课本13页)
以北半球为例。
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
F
图F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D处)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