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我与名著1.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名著的基本知识,欣赏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1.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重点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1.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重点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1.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重点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主要讲述了宋江、武松、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重点人物:宋江、武松、林冲。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一组2.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目的和方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2.3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自传体文章。
讲述了作者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
2.4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魏巍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在战争年代遇到的一位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老师。
2.5 《散步》《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说。
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带着智障儿子散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第三单元:散文诗两篇3.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2 《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
描述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捉迷藏的故事,展现了母子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1. 诗词鉴赏
- 研究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分类、格律等。
- 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包括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基本情感等。
2. 文学常识
- 研究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基本常识。
- 了解一些经典作品的作者、内容和风格。
- 探索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3. 语言运用
- 研究语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 提升词汇量,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方式。
- 练书写规范,避免常见的语言错误。
4. 阅读理解
- 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如提炼主题、归纳总结等。
- 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5. 写作能力
- 研究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修辞手法等。
- 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练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
-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6. 思维发展
- 培养思考的惯和能力。
- 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如分析、评价等。
- 发展逻辑思维,培养清晰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7. 文化传承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与修养等。
- 研究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理解其哲理和智慧。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概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语文。
祝学习顺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贮蓄(zhù xù):“贮”容易误读为“chǔ”。
- 粗犷(guǎng):不能读成“kuàng”。
- 莅临(lì lín):“莅”字较难读准确。
- 确凿(záo):注意与“zuò”区分。
2. 易错字形。
- “诀别”的“诀”,不要写成“决”。
诀别是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有永别之意,“诀”有诀窍、口诀等与话语相关的含义,在这里表示分别时的话语等内涵。
- “云霄”的“霄”,与“宵”区分。
“霄”指天空,如九霄云外;“宵”指夜晚,如元宵。
- “分歧”的“歧”,不要写成“岐”。
“歧”有岔道、不一致的意思。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朗润:明朗润泽。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
- 静谧:安静。
如“静谧的夜晚”。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 词语辨析。
- “安静”“宁静”“寂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和喧哗,常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如“教室里很安静”。
- “宁静”更强调平静、安静,常用来形容环境,有平和、静谧的感觉,如“宁静的夜晚”。
- “寂静”表示没有声音,程度比“安静”和“宁静”更深,如“寂静的山谷”。
三、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明月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四、文言文知识。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以下就是咱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海洋”啦!一、古诗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记住那些生动的写景句子,感受大海的魅力。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把自己的忧愁寄托给明月,陪伴王昌龄到远方,多浪漫的想象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是名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凄凉的秋景图,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景物可都要记清楚哟!二、文言文这里面有好多孔子的智慧语录,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理解意思,还得记住它们所传达的道理。
三、现代文重点一些修辞手法得搞明白,像比喻啦,能让句子更生动;拟人呢,让事物像人一样有情感动作;排比能增强气势。
还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这些,读记叙文就不迷糊啦。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加油背,语文成绩一定能棒棒哒!。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标点符号: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班级上册语文学问点考点归纳一、人物形象描写1. 重要人物的外貌描写:身材、相貌、年龄等。
2. 重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和善、聪慧、英勇等。
3. 重要人物的行为描写: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
二、环境描写1. 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气、气候、风景等。
2. 人造环境的描写:建筑物、道路、院落等。
3. 特定场景的描写:繁华街道、静谧湖泊等。
三、文学修辞手法1. 比方:用一个事物去形容另一个事物。
2. 拟人:赐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性格和行为。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说明,以达到夸张的效果。
4. 对偶:将一句话分成两个相对的部分,呈现对立关系或平衡关系。
5. 排比:用同类型词或短语连接起来,形成平行结构。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词语的理解:理解古代词语的词义,推想词义的变化。
2. 句子的理解:理解古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3. 理解篇章:理解古代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五、写作技巧1. 写景:通过具体描写景物,给读者以形象感受。
2. 描写人物:通过描写外貌、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呈现人物形象。
3. 表现情感:通过描写细节和心理活动,表达情感内涵。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感悟思考:通过总结、分析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六、修辞手法1. 音律:通过平仄、押韵和旋律的运用,增加文章的鲜亮感。
2. 比方:通过比方的手法,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以便引起读者的共鸣。
3.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对事物进行渲染,增加感染力和艺术性。
4. 人称和视角:通过运用不同的人称和视角,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5. 对偶:通过对偶的手法,用相对的词语或句子表现事物的对立或平衡。
七、古诗词鉴赏1. 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背景。
2. 诗词的意境和主题: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3. 诗词的修辞手法:分析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
4. 诗词的艺术评价:观赏古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1.《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2.《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
一、词语的选择
1.词语辨析:常见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如买与卖、爱与恨等。
例题:她心里只有对他永远不会改变的钟情(爱)。
2.词语的使用: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
例题:太阳落山了,天空渐渐变(黑暗)。
3.词语的搭配: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准确、更流畅。
例题:树叶(掉落)在地上。
1.古代诗歌:了解《诗经》、《楚辞》等古代诗歌的作者及代表作品。
例题:《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描写他怀念祖国的心情。
例题:《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古代文言小说。
三、古诗文的背诵
1.古诗词:背诵《静夜思》、《送别》等古代诗词,了解其作者及创
作背景。
例题:《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子强调做人应该言行一
致的原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及作品。
1. 朱自清。
- 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 老舍。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3. 泰戈尔。
- 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4. 冰心。
-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5. 世说新语》
6. 鲁迅。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古代文学常识。
1. 古代诗歌。
2. 古代文化常识。
- 古代纪年法:
- 干支纪年法,如“甲午战争”中的“甲午”就是干支纪年。
- 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 谦辞和敬辞:
-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如“家严”(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舍弟”(称自己的弟弟)等。
- 敬辞是表示尊敬的言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表示欢迎顾客到来)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要知识点涉及到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语言
文字、课文阅读与理解、作文等几个方面,下面就分别进行介绍。
一、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字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词语的概念及其构成方法,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句子的基本概念、符号和成分及其语义关系;
4.篇章的基本概念、段落和语段的构成方法及其语义关系。
二、语言文字
1.语言的基本特点、层次和功能;
2.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构造方法和组成结构,识字的技巧和方法;
3.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符号音值、拼读。
三、课文阅读与理解
1.课文的基本概念、标题、段落及其构成方法;
2.词句的理解和词语解释、语言点分析;
3.文本结构、主旨、语调、语气和情感。
四、作文
1.作文的基本类型和写作方法;
2.命题作文和自拟作文的写作要求;
3.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辞技巧。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语
文时应该掌握以上知识点,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掌握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知识点本文总结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技巧等。
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在学习语文中,词语的分类、语法特点是重要的基础。
基本语法知识包括词性、语态、时态、语气、语法功能等方面。
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基本功能;词语在句子中的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功能;句子的语气、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需要综合掌握。
2. 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是指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种语言运用方式。
要把握修辞手法需要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
例如,比喻是指使用类比的方法,把原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心情和情感。
二、古诗文1. 唐诗的诗歌文化唐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艺术形式之一,其中包括了很多文化符号和历史文化背景。
学习唐诗需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个别作者的作品特点和写作技巧。
例如,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政治腐败;白居易的诗歌关注了日常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2. 元曲的艺术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形式,包含了很多民间文化、音乐、舞蹈等元素。
学习元曲需要了解剧种、剧情、人物性格等特点,掌握曲调、唱腔、音乐表现方式等细节。
例如,在《汉宫秋》中,描写了宫廷女唱的悲怨和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三、现代文学作品1. 现代小说的主题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各种生活现象和人物性格等。
学习现代小说需要理解其主题内容和结构形式,掌握文学手法和语言表达。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描写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强烈的家国情感;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黑暗面。
2. 现代诗歌的风格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艺术形式,呈现出丰富的风格和审美特点。
学习现代诗歌需要理解其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掌握韵律和押韵的基本规则,分析诗歌运用的意象、符号等语言手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理解与运用1. 词形变化: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变化规律,如“吃”、“食物”、“美丽”的变化。
2. 同义词、反义词:如“高兴”、“快乐”为同义词,反义词则相反。
3. 成语、俗语、谚语:如“一马平川”、“自食其果”、“壮志凌云”。
4. 语法搭配:如“半夜”、“一片”、“猛然”。
二、句子结构与用法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
4. 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阅读理解1. 阅读技巧:分段阅读、关键词标记、逻辑推理等。
2. 文本结构:主题句、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线索归纳等。
3. 阅读理解题型: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
四、篇章写作1. 写作准备:选题、构思、素材收集。
2. 写作技巧:纵横捭阖、点明主题、生动形象、有层次结构等。
3. 写作评价:语言表达、逻辑严密、文采华丽、感情真挚等。
五、汉字书写1. 字形结构:横、竖、撇、捺、点的组合。
2. 字形变体:常用汉字的简化形式。
3. 汉字规范:书写规范、大小一致、横竖直准确等。
六、语音语调1. 认识声母和韵母:声母是在发音时先发出的辅音,韵母是声母之后的元音。
2. 了解声调: 声调做出的口型和音调变化。
3. 练习发音:模仿、操练和修改发音。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以及准确无误地书写汉字。
望大家能够仔细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发扬中华文化,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能够运用汉字写出正确的汉字字形、发音、字义、构造等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1.汉字笔画和笔顺汉字的构成是有笔画的,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常用部首部首是指汉字中的最小构成单位,掌握常用部首,可以帮助理解其他汉字的构造。
3.偏旁部首偏旁部首类似于英语中的词根,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
二、词语词语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包括单词、短语和惯用语等。
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和含义,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
1.词的分类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连词等连接词语的词。
2.词语的构词法构词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组合词素来构建新的词语的规律和方法。
三、句子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最小单位,在交流中也十分重要,认识句子的基本要素和语法规则,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中文。
1.句子成分句子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基本要素。
2.简单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是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组成,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句子,复合句则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
四、作文作文是运用语言表达观点、感情和体验的重要方式,学习写作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
1.作文的基本要素作文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包括标题、文体、结构、语言、逻辑等方面。
2.作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文体、调整语调、丰富表达方式、注重逻辑思维等,可以帮助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积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积累知识点一、字词积累。
1. 易错字音。
- 贮蓄(zhù xù):注意“贮”不能读成“chǔ”。
- 粗犷(guǎng):不要误读为“kuàng”。
- 棱镜(léng):“棱”是后鼻音。
-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rén):“咄”字的读音要准确。
2. 易错字形。
- “诀别”的“诀”:不要写成“决”,“诀别”是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 “分歧”的“歧”:不能写成“岐”,“歧”表示岔道、不一致等意思。
- “云霄”的“霄”:与“宵”区分,“霄”指云、天空,“宵”指夜晚。
3. 多音字。
- 行:xíng(行走、行人);háng(银行、行列)。
- 散:sàn(散步、分散);sǎn(散文、松散)。
二、文学常识积累。
1. 古代诗歌。
2. 现代文学作家作品。
三、古诗词名句积累。
1. 思乡类。
2. 友情类。
3. 哲理类。
四、文言文重点知识。
- 重点实词。
-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重点虚词。
- 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之”是人名中的字;“下车引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元方。
- 而:“相委而去”中的“而”表示顺承关系。
- 重点实词。
- 时习:按时温习。
-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 愠:生气,恼怒。
-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 重点句子翻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全册)一、课文知识点1. 课文作者:了不起的盖茨比2. 课文主题:探讨人生意义与追求3. 故事情节:富豪盖茨比一生的奋斗与追求4. 课文表达方式:写实叙事和夹叙夹议结构5. 课文语言特点:精确、生动、富有情感二、诗词知识点1. 五言绝句:唐诗、宋词等2. 七言绝句:唐诗、宋词等3. 诗词表达方式:押韵、对仗、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4. 诗词艺术特点:音韵美、意境深、情感细腻三、话题作文知识点1. 话题分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情感抒发等2. 写作要点:明确中心思想、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用词准确3. 写作结构:引子、承接、、结尾4. 写作技巧:对比、对话、描述、叙事等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2. 拟人:给非生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鲜明4.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安排词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5.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重要的部分五、古代文化知识点1. 汉字书写:横、竖、撇、捺、点等2.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 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4. 中国古代文人:李白、杜甫、苏轼等六、阅读技巧知识点1. 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词,快速获取信息2. 细致阅读:仔细揣摩文章的细节,理解其中的意义3. 阅读理解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 阅读策略:预测、推测、归纳、总结七、写作规范知识点1. 语法:正确使用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谓一致、时态等2.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3. 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4. 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工整,规范书写符号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着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着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一、作者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着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二、思考: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1更有韵律美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柔情而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6.“春雨图”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9.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① 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三、小结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着有孙子略解等军事着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着称;着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2、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3、词义:左迁:降职;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五溪:五条溪水名;4、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6、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7、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必须掌握的内容: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必须掌握的内容: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第二单元一、文常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作者与背景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二、字词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 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整宿xǐu 翻来覆去唰唰啦啦憔悴qiáo cuì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创伤chuāng词语解释: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三、问题巩固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ǎ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一、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二、课文内容;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三、结构图解;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A、散步的人有:我母亲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用:“初春之景是美丽的,美在___”句式品赏;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美丽的初春田野上散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决定走大路;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写作技巧一开门见山,直接叙事;写作技巧二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写作技巧三结尾点题,升华主题;写作技巧四巧借景物,烘托主题;写作技巧五巧妙穿插,交代内容;作用:让时空更集中对称美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课堂小结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1.词语:匿名nìmíng 林阴lín yīn 敷衍fūyǎn膝盖xīgài 并蒂bìng dì浓阴nóng yīn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xié慈怜cílián 荫蔽yīn bì荫庇yìn bì覆盖fùgài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mèi木梗mùgěng 沐浴mùyù遮蔽zhēbì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jué揣摩chuāi mó2.多音字荷:荷叶hé负荷hè闷:闷热mēn rè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lè烦闷fán mèn会:会计kuài jì会议huìyì卷:试卷shìjuàn 卷入juǎnrù便:便宜piányí方便fāng biàn大腹便便dàfùpián pián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②沐浴:洗澡;③匿笑:偷偷地笑;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⑤慈怜:慈爱怜惜;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⑦攲斜:倾斜、歪斜;5.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6、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着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
咏雪第二单元复习旨要《论语》十二章一、解释加点字词(1)子曰:“学而时.(按时)习之,不亦说.(通“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怨恨),不亦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乎?”(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实)乎?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3)子曰:“吾.(我)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站立,这里指独立做事),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超过、越过)矩.(规矩)。
”(4)子曰:“温故..(新的认识),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而知新(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知道怎么学习)者不如好.(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之者。
”(8)子曰:“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
择其善者..(好的地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河岸上)上曰:逝.(逝去的)者如斯.,不舍.(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大丈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的情况加以思考),仁.2.文中的“子”是指谁?请对他做简要介绍。
(2分)3.翻译句子:(4分)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第三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③《风雨》作者贾平凹。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ā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蜷(quán)曲刹那(chà)偌大(ruò)倏(shū)忽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风雨》贾平凹笔下的风雨像一双充满魔力的手,改变了一切景物的形态和颜色,让人读来称奇。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四、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1、掌握写景的技巧: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
《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
《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
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
“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⑤写景要讲究修辞。
⑥写景要讲究生动、形象。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可以具体到词语的揣摩,要从字面义、内涵义、情感义三个方面进行。
五、应背诵的诗文提示:1、《春》需要熟练背诵。
如:①“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2、古诗四首中: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中四季: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语言积累和运用:1.名句积累(13+2分)①树木丛生,_百草丰茂_,秋风萧瑟,_洪波涌起_。
(《观沧海》曹操)②《次北固山下》③友情是什么?是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唠嗑;是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牵挂;是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许。
④一部《论语》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圣贤书的滋养。
学习上,孔子教导我们学与思要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养上,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⑤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⑦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第四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虽有佳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利益论著的选集。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繁密(mì)伫立(zhù)伶仃(dīng)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第五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纪昀,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鬼狐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喑哑(yīn)静谧(mì)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悄然前行海枯石烂严严实实丝丝缕缕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一叶孤舟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3、课文内容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