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点: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代数式。

2. 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3.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 整式:只含有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整式。

6.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 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8. 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9.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从左向右,指数由小到大是升幂排列;从左向右,指数由大到小是降幂排列。

10.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异侧,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12. 对顶角: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垂直,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13.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4. 垂线与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5.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6.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7. 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三角形是由三条边、三个顶点、三条高组成的。

三条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边;三个顶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内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其中最大的内角叫做最大角,它也是三角形的外角。

18.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二]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 a=+[-b] .
一.四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
一、两数相乘,同号 得正 ,异号 得负 ,并把 绝对值相

.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
数有偶数个时,积为 正数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 负数 ;
图1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图2
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有一些平面图形围 成的,把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后在平面上展开得到的平图形 称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一]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二]棱柱和棱锥的展开图 [三]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规律: A展开图全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时------长方体或正方体; B展开图中含有三角形时-----棱锥或棱柱; 若展开图中含有二个三角形三个长方形-----三棱柱; 若展开图中全是三角形[四个]-----[三]棱锥. C展开图中含有圆和长方形-----圆柱; D展开图中含有扇形------圆锥.
-a
a
-5 -4 -3 -2 -1 0 1 2 3 4
有理数的分类
[四]、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4 -3 -2 -1 0 1 2 3 4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 ,
0的绝对值是
0
.
注意:一|a|≥0即对任意有理数a,它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二绝对值最小数为0
当a<0时,无解.
五: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 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 解方程.
六:关于移项: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 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按名称分) 锥圆锥棱锥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整数有理数分数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总结Unit 1:My name's Gina.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部分人称代词主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具体内容,请看下图趣解语法✍人称代词主格在句中作主语,是整个句子的龙头老大。

注意点:但值得注意的是:I 作主语时,be 动词用am;she/he/it 作主语时,be 动词用is。

英语人称代词用法口诀:人称代词主宾格,作用不同莫用错。

主格动词前做主,动词介词后宾格。

You和it主宾同,其他主宾须分清。

人称代词并列现,尊重他人礼当先。

单数人称二三一,复数人称一二三。

若把错误责任担,第一人称我靠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形容词的特性,常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表明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是"谁的"所以我不能单独使用,其后必须跟名词。

比如:my name; your friend……英语物主代词用法口诀:物主代词分两种,形容词性名词性。

形容词性能力差,自己不能来当家。

句子当中作定语,身后定把名词加。

物主代词名词性,相当名词可单用。

句中充当主宾表,身后没有名词影。

两种代词形不同,添个s 形变名。

his,its不用变,my变mine要记清。

话不多说,我们给大家来一些例证吧!✍经典例句1人称代词主格1. I am a girl. 我是一个女孩。

2. He/She is my friend. 他/她是我的朋友。

3. You are very nice. 你非常好。

4. It is a bed. 它是一张床。

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5. My name is Mary. 我的名字叫玛丽。

6. Your room is so tidy. 你的房间很整洁。

7. This is his/her pen. 这是他/她的钢笔。

8. That is my dog. Its name is Susan.那是我的狗。

它的名字叫苏珊。

9.He's a student. His mother is a teacher.他是一名学生。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七年级上册主要学科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语文1、字词积累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包括读音、字形和词义。

理解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

2、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并默写重点古诗词,如《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之”“而”“其”等。

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3、现代文阅读掌握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4、写作学会写记叙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

掌握描写方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二、数学1、有理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能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规则。

2、整式认识单项式、多项式,理解整式的概念。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3、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几何图形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学会角的度量和计算,认识角平分线。

三、英语1、词汇掌握课本中的基础词汇,包括拼写、读音和词义。

学习常见的单词变形,如名词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等。

2、语法一般现在时:理解其构成和用法,能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日常活动。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掌握它们的主格、宾格和形容词性、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介词:学习常见介词的用法,如 in、on、at 等。

3、句型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和转换。

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介绍、感谢等。

4、阅读和写作培养阅读简单英语文章的能力,理解文章大意。

能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如描述人物、事物等。

四、道德与法治1、中学时代认识中学阶段的重要性,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树立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2、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如下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与式
1.正数、负数、零及其数轴表示法;
2.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加法和减法的性质;
3.有理数的乘法和乘法的性质;
4.除法的意义和公式,零、负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5.整数的乘法法则。

二、分数
1.分数的引入,基本概念;
2.分数的意义,分数化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三、代数初步
1.正数、负数和零的乘法和除法法则;
2.带有字母的代数式、代数式的计算;
3.代数式的值;
4.简单的代数方程及其解法。

四、一次关系
1.比例和比例的性质;
2.相等比例及其性质;
3.相似三角形及其性质;
4.比的应用。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图形的初步认识
1.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认识;
2.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性质;
3.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周率的认识。

六、数据和统计
1.统计调查与数据的整理;
2.简单的频次分布表和直方图;
3.利用茎叶图和条形图分析数据;
4.均数的概念。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进一步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汇与短语1. 基本词汇- 问候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常见颜色:red, blue,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 pink- 数字:one to ten, first to twelfth (for months and dates) - 常见动物:cat, dog, bird, fish, elephant, tiger- 家庭成员: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2. 学校相关词汇- 学科:English, math, science, history, art, P.E. (physical education)- 学校设施:classroom, library, gym, cafeteria, office- 学习用品:book, pen, pencil, eraser, ruler, backpack3. 日常活动与习惯- 活动:play, read, write, listen, watch, eat, drink- 习惯:brush teeth, wash face, take a shower, go to bed4. 常见食物与饮料- 食物:apple, banana, orange, bread, rice, chicken, fish- 饮料:water, milk, juice, tea, coffee5. 常见形容词- 大小:big, small- 形状:round, square, long, short- 颜色相关:red, blue, green, yellow, etc.- 情感:happy, sad, angry, excited二、语法要点1. 时态-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或状态,使用动词原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1.定义: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Û0和正整数a>0 Ûa是正数;a<0 Ûa是负数;a≥0 Ûa是正数或0 Ûa是非负数;a≤0 Ûa是负数或0 Ûa是非正数.二、数轴1.定义: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 Ûa+b=0 Û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四、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五、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六、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注意:(1)0没有倒数(2)若ab=1Ûa、b互为倒数(3)若ab=-1Ûa、b互为负倒数2.等于本身的数汇总:(1)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5)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七、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七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一、数学1. 整数的概念及运算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都需要掌握。

2. 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也需要掌握。

3. 几何基础知识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度等概念以及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计算。

4. 代数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等概念以及变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二、语文1.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掌握常用词汇的意思和适当的用法,如“难以”和“难道”等词语的区别。

2. 表达的语气和语态需要掌握不同语气和语态的表达方式,如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差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

3. 写作技巧和规范需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选题、如何组织结构,同时也要注意书写规范和语言的表达准确性。

三、英语1. 基本语法和语音知识需要掌握英语基本的语法和语音知识,如动词的不同时态、名词的单复数等,同时也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性。

2. 基本词汇和常用短语需要掌握常用的英语词汇和短语,如数字、颜色、时间等,同时也要注意词汇的用法和搭配。

3. 日常用语和交际技巧需要掌握日常英语用语和交际技巧,如问候、道歉、介绍和讨论等,同时也要注意口语的流利和准确性。

四、物理1. 物质和能量需要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如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的转化方式等。

2. 电学基础知识需要了解基本电学概念,如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同时也要注意电学公式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3. 力学基础知识需要了解基本力学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同时也要注意力学公式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五、化学1. 物质构成和性质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和性质,如元素、化合物和反应等,同时也要注意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2.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需要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也要注意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3. 实验技能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安全操作等,同时也要注意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14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14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14篇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既不积极也不消极。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古物:只有两个符号不同的数叫做倒数。

0的反义词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逆;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相比较,较大的绝对值较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算法:加同号,取同号,绝对值相加。

不同符号的加法,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两个相反的数相加等于0。

用0加减一个数,还是得到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分乘法,再符号,最后求结果。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例如:5是正整数,-3是负整数,0.5=(1)/(2)是分数,0.333·s=(1)/(3)也是分数。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所以-2 > -3。

3. 相反数。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 例如,3和-3互为相反数,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 绝对值。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a|=a(a≥0) -a(a < 0)。

- 例如,| 5| = 5,| - 4|=4。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 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 = 8,(-2)+(-3)=-(2 + 3)=-5。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5+(-3)=2,-5 + 3=-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b)。

例如,5-3 = 5+(-3)=2。

6. 有理数的乘除法。

-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3)×(-5)=15,3×(-5)=-15。

-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即a÷b=a×(1)/(b)(b≠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认识直棱柱、斜棱柱,以及多面体横截面的识别
2、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侧面展开图的认识
3、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视图的认识
第二章
1、有理数分类
2、数轴:注意原点、正方向,学会画数轴
3、绝对值、相反数的定义,注意0这个特殊存在
4、有理数加、减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有理数乘、除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
6、有理数乘方
7、有理数混合运算
8、科学计数法以及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
第三章
1、代数的认识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
3、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化简
4、**课外拓展:探索规律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并学会画,注意作图步骤
2、角的认识:锐角、直角、平角、周角。

(度、分、秒的换算)
3、角平分线的认识,角的大小比较
4、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圆心角、圆弧、扇形的认识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着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1.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的定义与性质- 整数的定义与性质-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绝对值的计算2. 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 整式与分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整式的加法、减法、乘法- 分式的定义和性质- 分式的加减法和乘除法4.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简单线性不等式的图形表示5. 函数的初步认识-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线性函数和常函数的概念 - 函数的简单应用二、几何1. 图形初步- 点、线、面的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 角的概念和分类- 平行线的性质2. 平面图形-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矩形、正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 空间图形- 简单立体图形的认识- 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性质 - 棱柱、棱锥的基本概念 - 圆柱、圆锥的基本概念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 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四、应用题1.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时间和距离问题的解决- 货币、购物问题的解决- 比例和百分比问题的应用- 面积和体积问题的实际应用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同时,要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以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常数、变量和代数表达式1.常数:不变化的数值,如2、3、-5等。

2.变量:表示未知数的字母,如x、y、a等,可以表示任何值。

3.代数表达式: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如加减乘除)组成的表达式。

例如,2x+3、4y-7等。

4.同类项:指具有相同变量指数的代数式中的项。

例如,在2x+3y+4z中,2x、3y和4z都是同类项。

5.代数式的简化:合并同类项并进行合适的运算,简化代数式。

例如,将3x+2x简化为5x。

第二章:正数和负数1.数轴:用于表示数值的直线,通常在左侧用负数表示,右侧用正数表示。

2.正数:大于0的数,表示向右移动。

3.负数:小于0的数,表示向左移动。

4.绝对值:一个数字的距离原点的距离,永远是非负数。

如|-5|=5。

5.数的相反数:与某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

如,5的相反数是-5,-3的相反数是3。

6.加法规则:-正数加正数,结果为正数,例如2+3=5。

-负数加负数,结果为负数,例如-2+(-3)=-5。

-正数加负数,结果的符号由两个数的大小决定,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例如3+(-2)=1。

-负数加正数,结果的符号由两个数的大小决定,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例如-2+3=1。

7.减法规则:减去一个数等价于加上它的相反数,例如7-5=7+(-5)=2。

8.同号相减:减去两个相同符号的数,结果的符号与数的绝对值有关,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例如7-5=2,-7-(-5)=-2。

第三章:有理数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正分数和负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分数:由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整数得到的数。

分子表示数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总体的几等分。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1/2、2/3等。

5.假分数:分子大于等于分母的分数,如3/2、5/4等。

6.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绝对值与原数的绝对值相等,例如|-5|=5。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重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重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重点一、数学1.带绝对值的不等式在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时,要将其转化为两个不等式进行讨论。

当绝对值内为负数时,等式右侧直接变号;当绝对值内为正数时,则保持不变。

2.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描述位置和运动方向的基本工具。

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x轴和y轴)及其交点组成的。

通过坐标轴可以确定点的位置,通过坐标轴上的正负可以确定点的运动方向。

3.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具有“比例相等”、“角度相等”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计算分析。

4.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内部所围成的平面上的空间大小。

常见多边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不同。

例如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三角形的面积是底边乘以高除以2。

5.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可以应用于各种计算,例如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或者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等。

二、语文1.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语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和助词等。

例如:“之”、“于”、“与”、“而”等。

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了连接、助词、表关系等重要作用,是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关键。

2.成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汇形式,具有固定的词序和解释。

成语讲究“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含义深远”,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政治演讲和日常交流中。

例如:“画蛇添足”、“半途而废”、“杀鸡焉用牛刀”等。

3.近义词近义词是指在语义上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例如:“美丽”和“漂亮”、“高兴”和“愉快”等。

使用近义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但也需要注意词汇的恰当选用,以充分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言简意赅的特点。

4.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艺术手段,以达到强调、夸张、比喻、对比、反复等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理解与运用1. 词形变化: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变化规律,如“吃”、“食物”、“美丽”的变化。

2. 同义词、反义词:如“高兴”、“快乐”为同义词,反义词则相反。

3. 成语、俗语、谚语:如“一马平川”、“自食其果”、“壮志凌云”。

4. 语法搭配:如“半夜”、“一片”、“猛然”。

二、句子结构与用法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

4. 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阅读理解1. 阅读技巧:分段阅读、关键词标记、逻辑推理等。

2. 文本结构:主题句、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线索归纳等。

3. 阅读理解题型: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

四、篇章写作1. 写作准备:选题、构思、素材收集。

2. 写作技巧:纵横捭阖、点明主题、生动形象、有层次结构等。

3. 写作评价:语言表达、逻辑严密、文采华丽、感情真挚等。

五、汉字书写1. 字形结构:横、竖、撇、捺、点的组合。

2. 字形变体:常用汉字的简化形式。

3. 汉字规范:书写规范、大小一致、横竖直准确等。

六、语音语调1. 认识声母和韵母:声母是在发音时先发出的辅音,韵母是声母之后的元音。

2. 了解声调: 声调做出的口型和音调变化。

3. 练习发音:模仿、操练和修改发音。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以及准确无误地书写汉字。

望大家能够仔细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发扬中华文化,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 (3页)认识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2. (8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 (11页)棱柱的相关定义: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4. (17页)各种几何体的截面5. (22页)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

6. (30页)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1、 (39、40页)有理数的相关概念: 正数:像15,1.2,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的分类:⎧⎪⎨⎪⎩正整数:如1,2,3整数零:0负整数:如-1,-2,-3 11,5.223253.556⎧⎪⎪⎨⎪--⎪⎩正分数:如,分数负分数:如-,, 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 (43页)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是数轴。

如右图:3、 (43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 (44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特别的,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 (45页)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6、 (48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做2=2+;3-的绝对值等于3,记做3=3-。

7、 (49页)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七年级上册必背100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100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100个知识点一、数学1. 整数、自然数、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2. 完全平方数、完全立方数的概念3. 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约分、通分4. 相反数、倒数的概念及其性质5. 小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四舍五入6. 百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化为分数、化为小数7. 等式与等式的变形8. 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则9. 解一元一次方程10. 枚举法求解问题11. 画图表示信息12. 读懂图表与解决问题13. 总结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二、语文14. 表达清晰、准确、简洁15. 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词语、熟语16. 主旨概括17. 文章结构及其表达方式18. 借物抒情、抒发思考、议论文写作技巧19. 诵读、背诵优秀古诗文三、英语20. 英语音标、单词发音规律21. 基本的英语语法、动词时态、句子结构等22. 基本的英语交际技巧23. 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沟通24. 熟练运用常见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型25. 通过阅读理解英语文章的大意26. 熟练运用英语书写、拼写及语法规则27. 通过字幕欣赏英语电影或电视剧四、物理28. 认识力、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9. 认识能量、功、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0. 认识机械波、电磁波、声波的特征31. 了解物理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32. 认识热量、温度及其计算33. 了解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五、化学34. 认识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的表示方法35.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6. 了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及其变化过程37. 熟悉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38. 了解常见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化学反应六、生物39. 认识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40. 了解细胞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生物膜等41. 熟悉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组成及其功能42. 熟悉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态适应、形态结构、生命过程及其发展七、地理43. 熟悉中国及世界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及自然灾害形成原因44. 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45. 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及其影响46. 掌握基本的地理工具使用方法八、历史47. 熟悉中国先秦、汉、唐、宋、明、清等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48.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9.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方面的基本成就及其演化过程50. 熟悉中华民族的宗教、婚姻、家庭等传统习俗及其演变九、政治5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政治制度、基本法律法规5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53. 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等及其对中国的发展作用54. 了解中外重要历史事件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意义55. 了解现代世界的主要政治制度、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等十、音乐56.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音乐节拍、作曲方法等57. 熟悉中国和世界各种音乐风格及其特点58. 练习移调、连奏、歌唱、和声等基本技巧59.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特点和发展十一、美术60. 掌握美术的基本要素、画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61. 了解中国和世界各种美术流派及其特点62. 练习素描、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63.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雕刻、陶瓷、漆画等的特点和发展十二、体育64. 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技术方法及其专业术语65. 练习跑、跳、投、射等基本动作66. 了解中国和世界各种体育项目及其特点67. 培养运动意识、集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十三、信息技术68.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及其软件硬件环境69. 掌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浏览和搜索等基本应用70. 掌握常用的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制作和编辑技能71. 了解网络中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及责任区分等问题十四、科技72.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家及科技发展的历程73.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74. 熟悉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明的创造力、理应汲取良好人性品质75. 了解现代工业和农业等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方式十五、健康76. 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77.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78. 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79.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十六、思品80. 了解思品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律和知识产权等法律常识81. 了解文明礼仪、素质良好的行为和语言转化82. 培养节俭和安全心态,有益的娱乐、吸收、放松和锻炼方式83. 了解家庭、社区、国家构建和维护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十七、综合实践84. 组织和开展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活动85. 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86. 开展文体活动,进行主题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87. 探索和创造性思考的意义,培养环保、爱护生态,尊重多样特长十八、心理健康88.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生命和生活的影响89. 熟悉心理健康知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适用范围90. 掌握心理健康诊断方法、心理健康调节与支持技术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十九、生活常识91.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遵守校园安全规章制度92. 学习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和技能93. 教育养成有关衣、食、住、行等基本礼仪94. 接受生活环境的塑形,培养对生活过程的感悟二十、校园文化95. 培养校园文化的精神价值96.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长97. 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98.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倡导文明、守纪律、树新好风尚99. 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水平和效应100. 推进校园文化教育的深入化、广泛化、实效化和特色化以上100个知识点,覆盖了七年级下所有学科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掌握,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0的数叫做正数。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0零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五、倒数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若|a|=|b|,则a=b或a=﹣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0a >0,|a|=a 反之,|a|=a,则a≥0a = 0,|a|=0 |a|=﹣a,则a≦0a<0,|a|=‐a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

即±a。

|a|≥0。

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

故若|a|+|b|=0,则a=0,b=0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八、加减法 2.加法运算律:两个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a+b)+c=a+(b+c)3.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⑴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⑵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乘法法则⑶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绝对值的积就是积的绝对值。

⑷多个数相乘,若其中有因数0,则积等于0;反之,若积为0,则至少有一个因数是0。

2.乘法运算律:三个⑴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九、乘除法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

即a×﹙b+c﹚=a×b+a×c。

3.除法法则:三个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⑵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⑶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4.四则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1.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得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2.法则:先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十、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混合运算法则: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要分两步走:先确定符号,再求值。

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 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为正整数)。

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a|<10﹚注:一个n 为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0n -1⑴精确到某位或精确到小数点后某位。

⑵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十一、科学记数法 注:对于较大的数取近似数时,结果一般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例如:256000(精确到万位)的结果是2.6×105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注: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时,只看乘号前面的数字。

例如:3.0×104的有效数字是3,0 。

⑵带有记数单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看记数单位前面的数字。

例如:2.605万的有效数字是2,6,0,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与有理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3、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二、整式和分式1、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2、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三、单项式与多项式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1)代数式化简(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a 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a 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

(a m)n表示n个a 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n =a 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n=(a n)m。

七、积的乘方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n=a n b 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n。

八、同底数幂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a n=a m-n (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a n(a≠0)。

九、零指数幂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十、负指数幂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