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合集下载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干扰素片的介绍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

干扰素片则是一种口服的制剂形式,方便患者在家中自行服用。

干扰素片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一些病毒感染和肿瘤治疗有重要作用。

2. 干扰素片的作用干扰素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2.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片能够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病毒对机体细胞的侵害。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

2.2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片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使肿瘤细胞进入凋亡。

此外,干扰素片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

2.3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片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更加有效。

它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 干扰素片的功能主治根据干扰素片的作用,它可以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乙型肝炎:干扰素片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功能损害。

•丙型肝炎:干扰素片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肝功能。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干扰素片能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清除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白血病:干扰素片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刺激肿瘤细胞凋亡,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黑色素瘤:干扰素片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干扰素片和其他化疗药物合用,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4. 结论干扰素片是一种方便患者自行服用的制剂形式,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作用分析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作用分析

482018.11基础研究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作用分析景 崴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山西省霍州市 031400【摘 要】目的:探究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60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施以传统保肝治疗)、观察组(施以干扰素α-1b 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T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HBeAg 转阴率、HBV-DNA 转阴率、HBeAg 与抗-HBe 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施以干扰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病毒水平,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肝炎;治疗作用乙肝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若不及时治疗会促使病情反复发作,损害肝功能的同时,易引起肝癌等恶性疾病。

引起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有关,干扰素α具有光谱抗病毒作用,结合同细胞表面受体,可诱导细胞合成与分泌抗病毒蛋白,继而抑制病毒繁殖。

同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60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乙肝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前均未服用抗病毒、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

排除其他类型肝炎,以及肝癌、糖尿病、慢阻肺等疾病者。

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观察组中女性1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41.3±6.8岁。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15例;平均年龄41.5±7.1岁。

病人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保肝治疗,给予甘草酸二胺、门冬氨酸钾镁、凯西莱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接受干扰素α-1b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治疗,肌肉注射,5mu (1支)/d ,持续注射15d 后,改为5mu/周,持续治疗3个月。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關键词丙肝甲状腺肿佩乐能利巴韦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首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干扰素所致不良反应较多,对于具有潜伏性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用药时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停药。

在保证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给予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病历资料患者,女,42岁。

患者有丙肝病史8年,乏力2个月,2010年3月30日入院,入院化验肝功能:ALT 265U/L,AST 178U/L;抗HCV IgG阳性;肾功能正常;PTA 93%;HCV-RNA定量6.95×105copies/ml;HCV-RNA基因型:2型;AFP<20ng/ml;余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自身抗体系列均为阴性;B超提示慢性肝损伤;心电图、胸片均无异常。

既往:1995年患者发现颈部肿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手术切除。

入院查甲状腺功能未发现异常。

诊断及临床治疗:根据患者丙肝病史以及化验检查,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4月14日开始进行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因考虑患者既往有甲状腺疾病,选择佩乐能80μg/周,以尽量减少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利巴韦林选择900mg/日。

患者每次注射佩乐能当日均有发热,体温38~39℃。

2周后复查肝功能正常,HCV-RNA定量<80copies/ml。

5月3日出院。

化验血常规:WBC 2.65×109/L,N 32.1%,RBC 3.73×1012/L,HGB 115g/L,PLT 196×109/L;肝功能:ALT 25U/L,AST 24U/L,TBIL 9.7μ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

7月底患者自觉乏力,浑身酸痛,失眠,8月2日再次入院。

体检无突眼,右侧甲状腺可以触及直径约2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硬,活动,无压痛,双手无震颤。

化验肝功能:正常;HCV-RNA定量<80copies/ml;甲状腺功能:T4 22.39μg/dl、FT4 37.96pmol/L。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但文莲(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会泽654200)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肝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3324785202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IF N)以来,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肝脏纤维化等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大量制备高活性、高纯度的重组IFNa,为临床应用I FN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临床上IFN的使用也存在比较乱的特点,剂量越来越大,疗程越来越长,即使如此,疗效也不甚满意,而且各种副作用日益增多。

本文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对如何提高IFN的疗效,应用IF N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综述。

1 选择适宜的干扰素IFN是人体受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宿主衍生蛋白,根据产生IF N细胞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IFN其活性,功能不完全一致,IF Na抑制病毒复制、增殖的效果肯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为30%~60%,β2IFN,γ2IFN 抑制病毒增殖、复制的能力不及I FNa,且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IF Na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2 选择适宜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对哪些类型病毒性肝炎适宜用I FN进行治疗,是临床医生必须注意的问题。

对急性病毒性肝炎,应根据肝炎的种类和能否转变为慢性作为条件来决定是否使用干扰素。

甲型或戊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不会转为慢性,因此就不该应用IFN进行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国内报告急性丙肝慢性化率为50%~70%,日本报告高达80%以上,国内有人观察到输血丙肝慢性化率高达93%。

有医生在研究中发现,在急性丙肝患者转氨酶有所下降的时候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最好,可使A LT复常率达90%以上,并能使HCV2DNA 阴转达93%,有医生在临床对比实验中表明,用IFN治疗急性丙肝患者,要比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增高、因此丙型肝炎急性期是使用IF N治疗的最佳期,对急性乙型肝炎,因为90%左右的急性乙肝患者能够自愈,所以是否使用IF N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干扰素的作用与功效

干扰素的作用与功效

干扰素的作用与功效干扰素是一类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蛋白质,可以在体内帮助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干扰素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扰素的作用原理、功效以及临床应用。

1. 干扰素的作用原理干扰素通过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来发挥其作用。

干扰素被细胞摄取后,可以与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反应、抗肿瘤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作用。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阻断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命周期。

干扰素可以促进宿主细胞合成一类名为“2’,5’-adenosine二磷酸(2’,5’-oligoadenylate)”的活化物质,进而激活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

活化的PKR能够负责将病毒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翻译过程中所需的tRNA结合位置发生改变,使新合成的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阻断了病毒的蛋白质合成。

同时,干扰素还可以刺激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促进宿主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加强宿主细胞对病毒的消灭。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增殖,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干扰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

干扰素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促进宿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和消灭。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干扰素可以促进宿主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高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干扰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此外,干扰素还能够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加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2.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由于其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以下是干扰素的主要临床应用:2.1 干扰素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等。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实验室分析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实验室分析

i tr a .T e i a to t r r n o h r i u ci n wa n y e . s l T y od ds a e c nT d i 4 o 7 a in s i cu i g h p rh r i - n e v 1 h mp c fi e f o n t y o d f n t s a a z d Re u t n e o l s h r i ie s o c le n 2 f2 6 p t t n l d n y e t y od s e im n 8 p te t n y o h r i im n 1 a in s Co cu i n T y od f n t n a n r lt so c rat rit r r n t ame ti ai n sw t h - s i a in sa d h p t y od s i 6 p te t. n l s o h r i u ci b o maii c u e ne e r t n n p t t ih c r o e f fo e e o nc h p t i i e a i s,b t h n r ai e o n t afc h o t u to fit re o h rp . t u e a o l t s d o e tt e c n i ai n o n e r n t e a y t b m i f n f
Srm i dtyoie( 3 ,reti ohrnn F ) tyoie(4 , ret r ie(T ,adtyo eu ti o rnn r ) f ro tyoie( 3 , hrxn T ) f h o n F4) n ri t lt ghr n T H)w r ro h I e id e yx h d—smuan omoe( S i i ee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一)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一)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一)【关键词】干扰素;副作用;护理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

其中α-干扰素具有20余种亚型分为α1b、α2a、α2b、α2c……等。

α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如丙肝、慢性乙肝等,取得较好疗效。

但干扰素与其他药物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有些甚至是严重可以致命的,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常见副作用1.1流感样症状最常见的是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等表现,一般在3~5d内渐渐变重和消失,可不做处理,必要时可给些解热镇痛剂改善症状。

1.2骨髓抑制症状表现在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时可降至一半,应用干扰素过程应每隔2~4周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如有显著减少应将干扰素减量或停用。

1.3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其发生频率较高,应重视。

包括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抑郁欲自杀等,出现上述行为、情感、识别能力等障碍物,说明干扰素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确有毒副作用。

应该注意观察鉴别,不要主观认为患者矫情不予重视。

在选择适应证时对那些有抑郁病史、内在性格、长期住院、性格不稳定,需大量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应慎重处理。

1.4甲状腺功能障碍症状在应用干扰过程中,可出现T3、T4、TSH等改变,甚至出现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损伤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毒症、甲亢、甲低等各种临床表现。

其发病率较高,需住院观察处理。

1.5其他脏器损伤由于干扰素能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因而可诱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甲状腺炎、免疫性肝炎,从而使肝炎加重,诱发和加重胆汁性肝硬化,使ALT、ALP、GGT升高,出现自身抗体,致使治疗中断。

干扰素还能产生免疫反应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而形成糖尿病,甚至可产生细胞吞噬脂膜炎。

对于眼耳等器官,可发生眶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听力损害主要为耳鸣,听力丧失等;对心血管系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瘤、心包炎;对于呼吸系统,可产生致死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溶血性贫血和局限性缺血性肠炎。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炎症性肝脏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被广泛应用于CHB的治疗中,但其治疗效果及可能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仍然是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可通过干扰病毒复制、改变宿主细胞代谢和增强免疫反应等机制来抗击HBV。

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促使HBV DNA减低、血清HBsAg和HBeAg的消失,并使肝功能改善。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来说,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还能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

然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较多等。

二、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干扰素治疗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干扰素通过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选择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免疫疾病史和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的策略为了降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严密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自身免疫标志物和症状,以便发现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 自身免疫疾病风险评估:在开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评估患者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家族史、过敏史等。

3.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疗程和治疗策略等。

4. 替代治疗选择:针对具有较高自身免疫疾病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病毒治疗药物替代干扰素治疗,如核苷酸类似物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等。

干扰素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

干扰素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
抗 病毒 , 其 中干扰 素用法 为 : 3 0 0万 u / 次, 1 次/ d , 肌 肉 注 射 ,1周 后 改 为 3 0 0万 u / 次 ,1次 / 2 d , 肌 肉注射 ,疗程 4 8周 。 1 .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除 部 分 患 者 有 乏
其余患者继续干扰素治疗 ,疗程结束时,全部患 者 甲状腺功能均I 恢复正常。
现: 怕热 多汗 、多食 善饥 、体 重减轻 、心 动过速 、
双手震颤及大便次数增加等 ,血清 T T 4 1 6 . 5 2 g /
d l ( 正 常值 4 . 8 2 一 l 1 . 7 2 g J / d 1 ) 、F T 4 1 . 9 5 n  ̄d l ( 正
常 值 0 . 7 ~ 1 . 4 8 n g / d 1 ) 、T S H 0 . 0 1 I U / m l( 正 常
1 . 1 一般资料 1 5例 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均 符 合
l _ 3 治疗 与结 果
对于 治疗 中 出现 甲亢 的患 者予
2 0 0 0年 西 安 全 国传 染 病 与 寄 生 虫病 学 术会 议 所 修 订 的病 毒 性 肝 炎 诊 断 标 准 , 甲状 腺 炎 诊 断 标 准符合 2 0 0 8年 中 国 甲状 腺 疾 病 诊 治 指 南 制 订 的
ml 、 Tg Ab 2 77 . 5I KU/ L、 TPOAb 1 36 5. 5 4KU/ L :1
甲状 腺 功 能改 变 ,应 引起 医护 人 员 的 高度 重 视 。
作者 自 2 0 0 5 年1 月至 2 0 1 2 年 1 2 月对本 院在使
用 干 扰 素 治疗 1 5例 慢性 乙 型肝 炎 患 者 过 程 中7 月第1 5 卷第7 期

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i n t e r f e r o n 一 0 【 t h e r a p y i n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 C H B ) a n d C( C H C )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s o f 1 4 3
毒 性 肝 炎 合 并 甲状 腺 疾 病 患 者 , 男 性 3 8 例 ,女性 1 0 5 6 0 ;其 中聚 乙 二 醇 化 干 扰 素 ( P e g l F N)c 【 . 2 a 治 疗
前 合并 甲状腺疾病 8 5 例 ,2 3 6 0 男性患者 中甲状腺功 能亢进者 1 3 6 0( 5 6 . 5 %)和 甲状腺机 能减退 者1 0 6 0

t h y r o x i n e( F T 4 ) a n d t h y r o t r o p i n( T S H ) l e v e l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b e f o r e , d u r i n g a n d a f t e r i n t e r f e r o n . 0 【 t r e a t me n t .
Ho s pi t a l , J i n c h e n g , S h a n x i 0 4 8 0 2 6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Q 1 U G u o — h u a E ma i l : Q i u g u o h u a @2 6 3 . n e t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t h y r o i d d y s f u n c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d u r i n g

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致指(趾)甲不良反应4例报告 王晶波

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致指(趾)甲不良反应4例报告 王晶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9 . 0 3 0 收稿日期: 2 0 1 5- 0 1- 0 4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2- 0 5 。 作者简介: 王晶波( 1 9 6 9-) , 女,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 治疗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李晓迎, 电子信箱: 1 8 7 6 5 8 7 0 7 0 8 @1 2 6 . c o m 。
K e yw o r d s : h e p a t i t i s B ;h e p a t i t i s C ;i n t e r f e r o n s ;n a i l s d i s e a s e s ;c a s e r e p o r t s
㊀㊀国内干扰素( I F N ) 临床应用主要有 2种: 普通的基因工程 I F N和聚乙二醇 I F N 。外源性 I F N进入机体后, 可作为一种生物
1 2 ] 够抑制多巴胺受体功能, 导致疲劳和抑郁 [ 。
血液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2 0 %, 主要表现为白细
1 3 ] 胞、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 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 1 4 ] 。因 确, 可能与其骨髓抑制作用或免疫介导的血细胞破坏有关[
6 拷贝 / m l ; 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 自身抗体各项均处正常 3 . 8 ˑ 1 0
范围。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轻度, 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入院 I V药物, 加用 I F N 2 b 5 百万单位, 隔日 1次, 后继续应用抗 H α- 皮下注射, 联合利巴韦林 1 2 0 0m g / d 。治疗耐受良好, 3个月后 H C VR N A阴转。治疗 6 个月后逐渐出现部分脚趾边缘处灰白 ) 。丙型肝 样改变, 并逐渐扩大加重, 易碎, 最终脱落、 再生( 图2 炎抗病毒治疗共 1 5 个月, 停药后趾甲逐渐恢复正常。随访 1年 丙型肝炎无复发, 抗H I V药物持续应用, H I V核酸低于检测水 平。患者趾甲病变出现于 I F N治疗期间, 停药后恢复; 此前确诊 H I V感染 3 年间、 最初治疗半年及此后单独应用抗艾滋病治疗 1 年间, 趾甲均无异常, 故考虑该不良反应为 I F N所致, 非H I V感 染相关或抗 H I V治疗相关。曾建议其到皮肤科就诊, 患者考虑 病变未影响生活及治疗, 担心泄露患病信息而拒绝。 ㊀㊀病例 3 , 患者男性, 2 8 岁, 因发现 H B s A g 阳性 3 年, 肝功能异 常 5d 而入院。查体: 慢性肝病面容, 皮肤巩膜无黄染, 未见肝 掌及蜘蛛痣, 手足皮肤指( 趾) 甲未见异常, 腹部平坦, 肝脾肋下 A L T3 6 9U / L , A S T1 2 9U / L , 未触及, 肝区叩击痛阴性。肝功能: T B i l 1 6 . 6μ m o l / L , A l b4 8g / L , G L O3 6g / L , H B e A g 8 6 5S / C O ,

如何正确认识干扰素对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新

如何正确认识干扰素对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新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乔本甲亢 甲亢 亚临床甲亢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亚临床甲减
• 干扰素导致甲状腺素功能异常发生的特点
• 干扰素导致甲状腺素异常发生的高危人群 • 干扰素导致甲状腺素异常发生的处理
干扰素导致甲状腺炎的种类及诊断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实验 室检查为TSH增高,FT3、FT4减低 • Grave病: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伴或不伴眼 病;实验室检查为TSH降低, FT4、FT3增高 • 破坏性甲状腺毒症:一过性甲状腺毒症,随后甲 状腺功能降低;实验室检查:TSH降低, FT4、 FT3增高,但放射碘摄取减低
Jamie C. Mandac,et al. Th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Spectrum of Interferon-Alpha Induced Thyroiditis: To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HEPATOLOGY 2006;43:661-672. C. CARELLA, et al. Interferon--Related Thyroid Disease:Pathophysiolog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4; 89(8):3656–3661.
IFNα的调节作用
免疫学机制
• • • • • • 增加了甲状腺细胞MHC类抗原的表达 激活 CD8+细胞毒性T细胞 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 (IL-6) 调节性T细胞功能下降 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介导Th1细胞反应 增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的活性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干扰素则作为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讨论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干扰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免疫反应、增强细胞内溶酶体酶活性、促进细胞生长等。

其中,干扰素α(IFN-α)和干扰素β(IFN-β)是常见的干扰素类型。

这两个类型的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因此在临床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作为针对某些肿瘤的治疗药物已在很多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临床应用干扰素主要是通过注射剂的形式,其中常用的干扰素制品有Rebetron, Intron A, Alferon 等。

干扰素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癌症如黑色素瘤、骨髓瘤、淋巴瘤和乳腺癌等。

现在,干扰素已经成为肝癌、乙型肝炎和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干扰素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一点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得到了证实。

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干扰素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没有治疗的患者高出20%以上。

除了黑色素瘤外,干扰素对于骨髓瘤和乳腺癌的治疗也很有效。

干扰素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干扰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骨髓瘤的治疗中,干扰素甚至可以完全消除骨髓瘤。

干扰素治疗也可以用于肝癌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

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扼杀癌症的生长;在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则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减轻肝脏损伤。

除了以上的几种癌症,干扰素的应用还能够抑制多种类型的癌症的发生和进展,并且在肿瘤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合适性。

尽管干扰素的应用范围很广,但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干扰素导致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刺激、疲劳、压力感、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

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合理调整剂量,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监控,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干扰素导致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病例分析

干扰素导致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病例分析

干扰素导致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4-27T14:02:17.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朦袁耿彪(通讯作者)[导读]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放松技术对于减轻顾客患者的疼痛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朦袁耿彪(通讯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400010)【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12-02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临床用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恶性肿瘤、血液病等治疗。

临床应用的干扰素有α、β、γ和长效制剂四类。

目前,干扰素-α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肝、丙肝最有效的药物,但其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以及甲状腺疾病,已成为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将对1例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乙型肝炎导致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例进行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2012年7月10日因消瘦、乏力、多汗1月余于我科门诊就诊。

患者于2011年12月5日求诊我院感染科门诊,乙肝两对半检查示:HBsAg 6349COI(参考值:0.000~1.000COI),HBsAb 2.090IU/L(参考值:0.000~10.000 IU/L),HBeAg 0.098COI(参考值:0.000~1.000COI),HBeAb 0.005COI(参考值:1.000~999.000COI),HBcAb 0.007COI(参考值:1.000~999.000COI)(罗氏电化学发光法)。

肝功能检查示:总蛋白(GLB) 83.8g/L(参考值:60.0~85.0 g/L),白蛋白(ALB) 50.1g/L(参考值:35.0~55.0 g/L),总胆红素(TBIL) 18.1umol/L(参考值:2.3~20.4 u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0.2umol/L(参考值:0.0~11.0 umol /L),谷丙转氨酶(ALT)27U/L(参考值:0~40 U/L),谷草转氨酶(AST)30U/L(参考值:5~34 U/L),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GT) 11U/L(参考值:5~54 U/L)。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段纯;喻艳林【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7(10)34【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轻度、中度及早期肝纤维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组干扰素治疗前、中、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研究组出现甲状腺疾病8例(20.0%),其中甲亢5例,甲减3例。

研究组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15.0%(6/40)和12.5%(5/40),对照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2组TGAb和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

研究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后FT3、FT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TSH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TSH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素治疗中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SH的检测更灵敏,TGAb、TPOAb可作为干扰素(IFN)治疗中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总页数】3页(P5-7)【作者】段纯;喻艳林【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相关文献】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影响临床研究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后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观察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后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观察4.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5.慢性丙型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的影响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章节一、引言】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自其发现以来,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其在抗治疗、抗肿瘤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章节二、干扰素在抗治疗中的应用】2.1 干扰素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2.2 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2.3 干扰素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2.4 干扰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章节三、干扰素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1 干扰素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3.2 干扰素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3.3 干扰素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3.4 干扰素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章节四、干扰素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4.1 干扰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2 干扰素在移植排斥反应预防中的应用4.3 干扰素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4 干扰素在免疫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章节五、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5.1 干扰素的常见不良反应5.2 干扰素的严重不良反应5.3 干扰素的禁忌症【章节六、结论】本文综述了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其在抗治疗、抗肿瘤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干扰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附件一、干扰素临床应用案例分析附件二、干扰素临床试验数据统计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干扰素:一种具有抗、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2、乙型肝炎:一种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3、丙型肝炎:一种由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

4、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5、白血病:一种恶性肿瘤,由造血干细胞发展而来,主要特征为异常增生和积累的白血病细胞。

6、黑色素瘤:一种恶性肿瘤,源于黑色素细胞,可以发生在皮肤、眼睛和黏膜等部位。

7、肝癌:一种恶性肿瘤,源于肝细胞或肝血管内皮细胞。

干扰素治疗肝脏病的原理

干扰素治疗肝脏病的原理

干扰素治疗肝脏病的原理干扰素是一种生物制剂,是人体内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效应的蛋白质物质。

干扰素治疗肝脏疾病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可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活性,增加其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病毒RNA和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在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时,干扰素可以起到直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减少病毒的复制和病情的进展。

2.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从而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肿瘤的营养来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同时,干扰素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3.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它可以增加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促进这些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干扰素还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性,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此外,干扰素还可以增加免疫调节因子的产生,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康复。

4. 抗纤维化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在肝炎等慢性肝脏病中,干扰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肝脏的纤维化过程。

它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减少胶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同时,干扰素还可以调节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少肝脏纤维化的风险。

总之,干扰素治疗肝脏疾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机制来改善疾病症状,减少病情的进展,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和恢复。

然而,干扰素治疗肝脏疾病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使用,遵循医生的指导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药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领域。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福祉。

本文将就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干扰素最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深入研究发现干扰素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目前,干扰素已广泛应用于肝炎、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肝炎治疗中,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干扰素可以有效清除病毒,减少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乳腺癌治疗中,干扰素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此外,干扰素还被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研究发现,干扰素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干扰素还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干扰素不仅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等,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干扰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前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干扰素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干扰素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干扰素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种由人体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2. 干扰素的功能干扰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从而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还可以通过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和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加免疫应答的效果,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抗炎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伤。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干扰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修复和组织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 干扰素的主治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治疗各类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等。

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干扰素可以减轻病毒感染的程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2 抗肿瘤治疗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慢性髓性白血病等。

干扰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

3.3 免疫调节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干扰素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过度的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3.4 抗炎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乙肝肝炎、乙型脑炎等。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干扰素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伤。

3.5 细胞增殖和分化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治疗溃疡、创伤等需要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疾病。

通过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干扰素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4.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干扰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效果。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的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阳性率。

结果:40例甲状腺疾病中共有甲状腺功能亢进2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均有差异,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甲状腺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结论: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给予相应的治疗可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肝炎;甲状腺疾病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6-0105-01
干扰素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常见的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

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会对机体造成潜在危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诱发的40例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干扰素治疗
病毒性肝炎诱发的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1岁,平均(35.7±9.2)岁;其中乙肝17例,丙肝19例,其他4例;病史为3~11年,平均(6.3±2.2)年;纳入标准:(1)均为单种肝炎病毒感染;(2)未采用除干扰素-α外的其他药物;(3)治疗前的甲状腺功能正常。

并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1.2 治疗方法
根据甲状腺激素和抗体水平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给予对症治疗。

甲亢患者:甲巯咪唑5 mg(口服),3次/d,待甲状腺功能恢复后减少甲巯咪唑用量(5 mg/d);甲减患者:左甲状腺激素片初始剂量25 μg/d(口服),根据病情增量至50 μg/d,待甲状腺功能恢复后至使用初始剂量。

治疗过程中不间断干扰素治疗。

1.3 评价指标
分析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抗体阳性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
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共有甲亢26例,甲减14例;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而甲减患者则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对症治疗后的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2.2 不同类型人群甲状腺抗体阳性率
健康体检者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5.0%(2/40);甲亢患者治疗前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73.1%(19/26),治疗后为7.7%(2/26)和15.4%(4/26);甲减患者治疗前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78.6%(11/14)和85.7%(12/14),治疗后为0和7.1%(1/14);甲状腺异常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治疗后的水平。

3 讨论
干扰素可阻止细胞内病毒复制,因此常用于病毒性感染治疗,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大。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干扰素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由干扰素直接对甲状腺的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造成。

本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甲亢患者还是甲减患者的抗体tg-ab 和tpo-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者,提示干扰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导致[2]。

根据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可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体的阳性率,提示应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监视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者应对症治疗,及时纠正异常,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桑艳红.干扰素-α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21-122.
[2] 赵树君,田恩江,孙富军,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球蛋白抗体微粒体抗体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改变[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16-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