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青海
大美青海实施方案
大美青海实施方案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藏族自治州。
青海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美青海实施方案,对于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
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城市垃圾处理,保护湖泊、草原、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提升青海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青海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因此,我们需要提升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再者,我们需要加强青海旅游业的宣传推广。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感受青海的美丽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青海旅游观光。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青海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督。
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景区乱收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环境卫生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青海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提升青海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度。
总之,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美青海实施方案,对于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加强管理监督,共同努力,让青海更加美丽,让青海的旅游业更加繁荣。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关爱青海、走进青海,共同守护大美青海的绿水青山。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_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深刻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西宁北部生态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做好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也必须带着问题实地去看、去听、去问、去体验、去感悟,以忠诚之心、爱民之心、责任之心、敬畏之心做好调查研究,真正在西宁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大展拳脚,在全省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中作出大通贡献,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牢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
大通县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容、实践要求,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本领能力,切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大通县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刘 波- 10 -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政治领悟力,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安排部署,做到令行禁止,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一直以来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区。
为了进一步推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青海省提出了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青海省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推进碳排放减少工作青海省将制定并实施碳排放减少工作方案,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加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推动碳排放减少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青海省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预警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青海省将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七、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青海省将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青海省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
总之,青海省八大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青海省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和谐共生关系 建设更加美丽青海
2018·8自身”,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实现绿色发展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关键。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同时生态环境又非常脆弱。
只有全面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创造条件。
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省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壮大高原旅游等特色优势新产业,厚植发展新优势;同时聚焦传统产业,强化技术攻关,提高能效环保水平,推动我省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抓手。
人类离不开自然界,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式的优美生态环境,不仅是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外在表现。
要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减法”,着力整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还一方净土;还要做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加法”,实施重大生态环保和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和家园美化行动的氛围,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和水平,让美丽生态成为青海最优质的资源和更靓丽的名片。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历史地看,人与自然关系是动态的,经历了原始崇拜、适度利用、强力征服等阶段。
这说明,如果没有根本的系统保障,人们可能在欲望驱使下凭借才智破坏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
因此,确保人与自然关系长期和谐,需要以系统的生态文明体系为保障。
要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加快构建以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从而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着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青海精神
着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青海精神作者:韩继伟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9年第04期新时代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时代青海精神,深刻把握精神内涵,深入挖掘时代价值,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扎实推进“一优两高”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1.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是新时代青海精神的灵魂统率。
登高望远,才能更好前行。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新方位登高望远,体现的是站位高度和认知角度,检验的是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
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青海建设各项工作具有的纲领性、战略性指导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传统思维定势,科学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吃透省情,搞清政策,高起点认知,高标准谋划,突破“小视野”融入大世界,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崇高的境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2.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是新时代青海精神的实践要求。
青海既有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号称万山之宗的巍巍昆仑、野生动植物乐园的可可西里、中国最美湖泊之称的青海湖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又有塔尔寺、热贡艺术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瑰丽雄奇,历史文化厚重深邃,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近年来,青海连续成功举办青洽会、藏毯展、环湖赛等活动,更是不断提升大美青海的品牌形象。
青海应以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的决心,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厚植青海新优势,打造青海新品牌,展现青海新形象。
3.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是新時代青海精神的核心要义。
青海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长期以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
青海生态保护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青海生态保护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位于中国西部的青海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青海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一、守护高原精灵:藏羚羊的故事青海可可西里,一个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家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非法捕猎,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青海的生态保护者们不畏艰险,常年驻守在高原上,与盗猎者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故事主人公:才仁,一位藏族生态保护志愿者。
在一次巡山行动中,他发现了一群被盗猎者追赶的藏羚羊。
为了保护这些高原精灵,才仁和队友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与盗猎者周旋,最终成功解救了藏羚羊。
如今,在生态保护者的努力下,藏羚羊的数量逐年增加,可可西里的高原精灵重获新生。
二、绿色使者:三江源的故事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这里的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为了守护这片绿水青山,青海的绿色使者们付出了艰辛努力。
故事主人公:扎西,一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管护员。
他每天都要徒步数十公里,巡查水源地、草原和湿地,守护着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
在扎西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草丰美,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
三、荒漠变绿洲:沙化土地治理的故事青海地处内陆,沙漠化问题严重。
为了治理沙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青海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故事主人公:王志刚,一位沙漠治理专家。
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究出了一套适合青海沙化土地治理的技术。
在这项技术的指导下,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总结:在青海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断上演。
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生态保护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高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为开展保护青海全区域生态公益活动写两条宣传语
为开展保护青海全区域生态公益活动写两条宣传语第一条: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保护青海湖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保护建设美丽青海湖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条: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依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第一抉择。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守护好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我们就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名片,让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子孙后代留予一方净土。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青政办〔2021〕88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8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24日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青海全面步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阶段,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成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发展主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制定本规划。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青海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青海
张双喜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青海)》
【年(卷),期】2022()12
【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尊重和顺应自然,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青海作为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不可复制的生态价值决定了青海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大局中的突出战略地位,故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青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张双喜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习近平: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习近平: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牢筑生态屏障 留住绿水青山
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牢筑生态屏障留住绿水青山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青海发展的独特优势。
在保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牢筑生态屏障,促进城乡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绿色发展。
本文针对青海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难点,提出了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等对策,以期在青海生态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建设,青海,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2023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牢筑生态屏障留住绿水青山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
青海是我国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生态文明建设省份之一。
为了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牢筑生态屏障,实现绿色发展。
一、青海生态建设现状与难点1.1 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青海素有“碧水蓝天雪山草原”的美誉,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省份。
但是,青海的生态环境却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祁连山等重要生态区域面临着生态灾害的威胁,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同时,青海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建设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城乡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尽管政府部门对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但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使生态保护工作难以得到实质性进展。
有些企业依旧存在不合规生产和污染排放行为,有些地方甚至将发展经济放在生态保护之前,缺乏全面、长期、有效的保护措施。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问题生态建设必须面向未来发展,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问题,这是青海发展的攻坚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必须采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能源和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二、解决青海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2.1 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在保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青海地建设发言材料
青海地建设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青海地区建设的议题。
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青海的基本情况。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天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
同时,青海还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
然而,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为了加快青海地区的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提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将青海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青海地区建设的三个关键方面:一、生态建设青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国家的绿色宝库。
我们要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天然林保护,禁止乱砍滥伐,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安居乐业。
3. 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青海的自然之美。
二、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地区建设的基础。
青海地区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依靠产业的支撑。
在这方面,我们要重点发展以下几个产业:1. 清洁能源产业。
青海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
2. 生态农业。
青海地区气候独特,农产品品质优良。
我们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现代服务业。
以旅游业为核心,拓展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三、民生改善民生是地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022年青海省省情介绍总结
2022年青海省省情介绍总结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专门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建设为统领,一体打造七个新高地,各项任务正在扎实推进。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
随着“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届国际生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热播,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果广受瞩目,更具影响力、美誉度。
黄南州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德、河南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美丽中国,青海发出了好声音。
我们认真落实能耗“双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启动零碳产业园区绿电工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全国领先。
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已完成近八成。
青海湖碧波荡漾,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污染防治走在了全国前列,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新增国土绿化面积500余万亩,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土壤环境清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
青海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了,水中的鱼儿、天上的鸟儿、草原森林里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种群更多了,大美青海越来越美,这些都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写照。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内。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3"——103°04′10",北纬31°36′2"-39°12′45"之间,全省东西长1240.6千米,南北宽844.5千米,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29•【字号】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八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八号)《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2年3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3月29日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年3月29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统筹协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组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持续改善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岗位和人员。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导村(居)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附件一: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善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合于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第三条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好的健康状况,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是:(一)实施生态重点区域保护,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二)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水、土壤质量;(三)推动低碳发展,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四)严禁非法采矿和非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五)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六)推进环境教育和公众参预。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五条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六条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第七条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及时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和监测结果。
第八条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青海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暂时停产、关闭等措施,直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为止。
第九条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境保护习惯。
第四章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十条青海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第十一条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当开展生态环境评价,及时发布评价结果和改善措施。
第五章生态环境伤害赔偿第十二条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伤害,责任人应当承担伤害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青海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向生态环境破坏者追究行政责任,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依法赋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前言青海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青海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保护青海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青海生态环境现状1. 土地荒漠化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开垦等原因,青海大部分地区土地已经荒漠化。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还使得当地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
2. 水资源极度匮乏青海是我国高原省份之一,水资源非常有限。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青海全省水资源更加紧缺。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青海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过度捕捞、滥猎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三、青海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1. 维护生态平衡青海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
如果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对整个西部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青海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如果不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这些资源将会被破坏殆尽。
因此,保护青海生态环境也是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 传承中华文明青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还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而珍贵的民族文化。
四、青海生态保护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 推广节能减排通过推广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当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五、结语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典型案例
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典型案例则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深入探讨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并共享一些典型案例,以便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什么是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并非简单地保护环境和发展产业,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兼顾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产业则是指那些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产业,例如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生态旅游等。
2. 为什么要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水资源和森林意味着保障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发展生态产业则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生态产业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 典型案例共享下面我将会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共享与探讨:3.1 我国西部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要归功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生态优先,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
在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植树造林等举措,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挪威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欧洲的清洁能源大国,挪威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挪威政府通过建设风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等举措,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有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4.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共享,我们不难发现,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绿水青山素材案例青海
绿水青山素材案例青海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是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示范工程。
经过32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曾经“风吹沙飞无鸟影”的南北山从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
绿色发展的西宁,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等一张张靓丽名片,完成了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完美逆袭。
如今的南北山,宛然绿色的屏障,为西宁人们带来了幸福感。
案例二: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四月的化隆春意盎然,但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东部的金源藏族乡因海拔较高,春天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仍是满眼荒芜。
金源乡由于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大风裹着沙土肆虐是这里的常态,荒山多、植被少在当地村民眼中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这一切正在被一个人和他执着的信念慢慢地改变。
一元复始,万物复苏,又到植树的好季节,公保再次带着15万株云杉来到了化隆县金源乡。
“我对云杉有浓厚的感情,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面种植的是云杉,现在那棵云杉已经长得很高了,云杉一年四季常青,耐寒耐旱适合在高原生长。
”搬运云杉树苗的公保乐呵呵地说。
迎着旭日的光辉,公保又头戴草帽、肩扛铁锹在山头劳作,从挖苗、运送树苗再到雇人种树苗每一个环节都是亲力亲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背景似剪影般清晰,形象如大山般伟岸。
如果说,移走大山是愚公的梦想,绿化大山、美化家乡则是公保矢志不渝的梦想。
今年57岁的公保1985年在化隆县参军,1989年退伍调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司法局,几年前放弃退休后颐养天年的选择,回到故乡奋战在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战场”,面对家乡满眼荒芜的群山,内心燃起了一个信念:“要让家乡的山上有树,要让乡亲们能触摸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蕴意。
”。
平安青海建设宣传标语
平安青海建设宣传标语一、平安青海建设的重要性1.1 平安青海的意义•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之一,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平安青海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
1.2 平安青海的目标•构建一个法治青海,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青海的经济繁荣,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二、平安青海建设的原则和措施2.1 法治建设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3.加强刑事诉讼制度和法律援助建设,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2 社会稳定1.落实国家安全责任,保障国家安全。
2.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维护社会秩序。
3.加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3 生态环境保护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
2.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
3.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4 经济繁荣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2.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三、平安青海建设宣传标语3.1 法治建设标语•守法平安,人人有责。
•法治青海,和谐有序。
•执法公正,人民安心。
3.2 社会稳定标语•稳定青海,人人有份。
•社会大家庭,和谐共进步。
•社会秩序好,人民安居乐。
3.3 生态环境保护标语•保护青海,绿水青山长留。
•绿色发展,永续美丽。
•爱护环境,关爱未来。
3.4 经济繁荣标语•创新领跑,繁荣青海。
•发展经济,增加人民获得感。
•共创财富,共享未来。
四、结语平安青海建设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我们要以法治为基础,强化社会稳定,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繁荣,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同时,宣传标语的使用可以提高公众对平安青海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建设平安青海!以上为平安青海建设宣传标语的相关内容,请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青海
◆ 史立群
【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
【年(卷),期】2018(000)005
【总页数】 3
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保护重责,是支撑青海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和旅游大省战略实施的有生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各地地勘行业都在迅速加强环境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发展的需求。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作为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的主力军,先后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巡排查、地质遗迹保护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在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明显
2017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全国山水林
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项目总投资约 16.4 亿元,同年 10 月试点项目启
动。
继 2017 年承担三江源及环青海湖地区废弃矿山砂石料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
程的设计和治理工作之后, 2018 年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继续承担祁连山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刚察、祁连、门源三县 36 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
案的编制工作。
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单一治山、净水、治田各自为战的生态修复手
段,向区域生态功能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立体式、系统性、全方
位对祁连山区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做真正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