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7—各时期敦煌图案
敦煌
敦煌彩塑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
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
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
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
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
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
(一)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
早期洞窟形制有三:1.禅窟,塑像在正龛;2.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3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
(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
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
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
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地区约577个洞窟里遗存的佛教艺术品的主要部分,这些施以彩绘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像,计3O0 0余身。
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
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种佛像,如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为菩萨像,如观音、大势至及供养菩萨;还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飞天等。
因石窟开凿在砾岩上,不能雕刻,便采用泥塑的传统方法塑像。
主要形式有:圆塑——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
主要用于表现佛、菩萨、天王等。
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
如塑像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影塑——多为"模制"而成,然后贴到墙上,再涂上色彩。
主要有千佛、飞天等等。
由于塑像地位不同,塑像在窟内的布局方式也有所不同。
主要有:一、独立式,指独立设计制作的单身塑像,与其他塑像无连带关系。
二、向心式,以佛居中而坐为中心,两侧对称排列弟子菩萨、天王和力士。
优秀ppt-敦煌壁画
僧而为 汉僧形象。
2.构图:不断创新, 打破了“ 人大于山” 、“ 水不容泛”
的格 局, 以鸟瞰式或散点式的透视, 营构了多种多样气势磅礴 的巨型经变, 开拓了意境创造的新领域。
3.色彩:渲染与叠翠相结合。
阿弥陀佛经变(初唐)
菩萨头像(盛唐)
四、鼎盛时期(唐朝后期)
1.人物造型:充分掌握了“ 骨法用笔” 的奥秘, 注意
了 骨与肉的有机结合。人物面象多为统一的条丰型,菩萨已 屏除了扭妮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 腰部微扭, 自然和谐 的姿态。
2.线形:经变画构图已经定型, 线描造型的表现力大大提
高。土红线作为人物的定型线已经成为吐蕃时期线描的特 点。
供 养 菩 萨 ( 北 魏 )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 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内容称之为“经变”。用绘画
的手 法来表现经典内容的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
讲唱 手法表现的叫“变文”。
降 魔 变 ( 北 周 )
三、民族传统神话
包括内含东王公、 西王母、伏羲、女娲、 青龙、白虎、朱雀、玄 武以及风雷电公等源于 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 材。敦煌壁画中出现的 这些道教神话的题材, 表明了外来的佛教思想 已经融合、吸收了道家 思想。
北凉
南北朝
隋朝
开创
交融
统一
唐朝 宋元以后
繁盛
衰落
佛教 东传
南北地区、中 南北统一 原与西域文化 社会安定 的融汇
社会繁荣昌盛 文人画风
佛教盛行
盛行,壁画
退出主流
绘画
一、开创时期(北凉)
1.内容:主要为佛传、本生故事及说法图等。 2.人物造型:头戴花蔓或宝冠,曲发垂肩,面相椭圆直
中国传统图案彩陶图案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陶器的发明与制作 妇女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终于栽培出农作物,农业因此产
生,人们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需要容器贮藏食物。于是用粘土 烧制陶器的工艺就自然产生。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方连续
图2-17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在二方连续的图案中还可见到图案的单元以对称和镜面的对称构 成
图2-18 彩陶中的重复、平移的几何图案
图2-19 彩陶中的镜面、对称的几何图案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longzizhai 的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我暂别敦煌资料的整理已经半月了,今天又重新拾起来半月前的提纲,收集了一些资料。
可惜我的时间太有限,当时列提纲时将网撒的太开了,竟然有些收不住了。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体部分,其线条、色彩、技法、表现内容等都很值得结合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仔细研究,但是我无奈之余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零散的收集了些资料。
以后有时间会一个窟一个窟的仔细收集资料,看得多了,自己的观点也就孕育胸中了。
以下的所有文字我甚至没有仔细读过。
先作为背景知识列出吧。
-----------------------------------------------------------------------------------------------------------------------------------------5 敦煌艺术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
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
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敦煌概述——精选推荐
敦煌概述图案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
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
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各处不贩特点与风格。
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今人继承这部分遗产,美化社会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北朝图案这里说的是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发期,整个艺术形态都呈现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互映的艺术特色。
图案亦是这样。
北朝石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中心塔柱式”和“覆斗形顶式”。
中心塔柱式石窟平面纵长方形,窟顶后部为平顶(即平棋),前部为起人字式顶,窟中央有一方形立柱,方柱四面凿龛供佛。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木构庙堂建筑与印度“支提式”式石窟(即窟中立塔)相混合的窟形。
窟内的图案也都为着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分布的。
窟顶后部即是模仿平棋的图案,窟顶前部即是模仿起脊屋架的枋、椽、斗拱及其彩绘的图案,斗及其彩绘的图案,斗下的竖条边饰即示意立柱,四壁下总后边饰即表示横枋。
佛龛图案上为楣,侧为柱。
窟内一切图案都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
北魏之后,中心塔柱式窟逐渐演变为覆斗形顶窟,即石窟平面方形,窟顶如一倒斗形状,正凿一龛供佛。
窟形的变化,先期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纯粹的装饰了。
北朝图案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也不复杂,同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几种边饰相联,中置一莲化即为藻井。
纹样主要有莲荷纹、忍冬纹、几何纹、云气纹、祥禽瑞兽纹等。
莲荷纹是我国传统的纹可望而不可及,战国时已用于哭物装饰,奏汉时已装饰于建筑。
在佛教艺术中则有特定的含义。
莲花净洁溢香,是佛国净土的象征,在佛教艺术中是至圣庄严的纹样。
简述敦煌飞天图案美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简述敦煌飞天图案美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曾祥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贵州黔南558000)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是精妙绝伦的,由于其形成是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漫长而复杂,因而各个时期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也不相同。
在兴起时期的北凉,飞天完全是模仿西域式,原始而拙朴;到西魏飞天变得轻盈,具有动感,隋代的飞天已经中国化,趋于成熟,灵动而富有艺术表现力。
唐代是飞天艺术的鼎盛时期,飞天的精彩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得以很好的体现。
从五代时期开始直至元代,敦煌飞天艺术开始逐渐衰落,飞天的造型走向程式化。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灵动历了前期的学习以后,西魏时期的敦煌飞天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于道教的兴起,飞天形象中出现了道教羽人,在绘画形式上西域式飞天与中原式飞天并存,进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不断创新变化,中西文化的融合在这一时期的飞天造型上得以很好的体现。
西魏时期的西域式飞天在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造型和色彩运用上都更为自由和流畅,飞动感增强,其代表作品为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
这个时期出现的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
这种飞天吸收了中国道教的文化特点,瘦骨清像,灵活轻盈,不再像西域式飞天哪样笨拙,色彩的搭配上也较为清秀自然,西域式飞天的野性色彩在其间消失,整个飞天造型的感觉更具有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
西魏以后的北周时期,鲜卑族统治者崇信佛教,与西域保持很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在此时期莫高窟再度大量的出现了西域式飞天,这种新出的飞天具有龟兹、克孜尔等石窟飞天的风格,飞天形象身躯短壮,动态朴拙,造型较北凉时期要丰富一些,不单单是静止、呆板的男性静态造型,飞天中出现了大量的伎乐场景,具有一定的动感。
最具有北周风格的飞天,是莫高窟第290窟和第428窟中的飞天。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精选分享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精选分享2021-05-04 08:28《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敦煌艺术虽然表现的是佛教的内容和思想,但其中很大程度反映和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文化、艺术,这对我们今天的继承和研究是一笔宝贵的彩富。
小编在书本中精选了华盖、背光、地毯、桌围、桌帘图案中部分精彩的图案与大家分享。
敦煌图案除了设计精美华丽,颜色搭配在今天看来依旧让人直呼:高级!在艺术创作中,想把中国色彩用得高级,建议大家可以从研究敦煌图案的色彩搭配技巧开始。
华盖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盖一向与皇族或名位有关。
上古神话传说描述,黄帝与蚩尤大战时,有五色云气和金枝玉叶形成花状之物现于黄帝顶上,称为华盖。
故而后世帝王用的车盖亦称华盖,又叫宝盖、天盖。
在出战时,战车的顶部多插一顶华盖;在皇族及贵人出行时,也会以一顶或多顶华盖随行。
在印度文化中,华盖亦代表权位。
这种传统后来影响到佛教,故华盖成为宗教权威的象征。
如来佛之塔须以十三顶华盖装饰,而辟支弗之塔则以七盖饰之。
在佛教早期的画像中,有时不绘出佛陀身相,而以足印、法座、菩提树、华盖表示佛陀圣身。
此外,西藏及印度佛塔主顶饰上,一律有十三个圆环,也是来表达十三顶华盖之意。
佛法中的华盖象征着免于痛苦、欲望、障碍、病痛及恶缘,表示佛法令众生清凉。
由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因此壁画中保存了大量对华盖的描绘。
华盖图案作为敦煌图案艺术的一个部分,自身有着明显的发展变化过程。
历代在华盖上运用各种材质的不同使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并始终与壁画的整体凤格保持一致。
西夏第97窟西夏第206窟西夏榆林窟第2窟五代第61窟五代第220窟中唐西千佛洞中唐第237窟中唐第231窟中唐第158窟中唐第154窟中唐第112窟晚唐第196窟晚唐第14窟晚唐第14窟晚唐第14窟背光图案背光图案指的是敦煌壁画中绘于佛、菩萨、弟子头后和身后及佛教故事画中的国王、长老头后的圆形图案。
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佛弟子印花绸服饰图案
彩塑弟子织锦衣服(迦叶衣服)图案
说法图供养菩萨刺绣裙饰图案
佛弟子织物服饰图案
彩塑天王裤腿印花图案
彩塑观音裙饰织锦图案
迦叶底裙印花图案
彩塑天王铠甲图案
彩塑天王像盔甲图案
东方药师变桌围印经织花图案
南壁西方净土变地毯图案
西方净土变舞蹈人地毯图案
彩塑观音菩萨印花绸上衣图案
维摩诘经变文殊菩萨之地毯图案
劳度叉斗圣变中地毯图案
维摩诘经变地毯图案
经变中台阶面的图案
壁画经变故事中台阶图案
经变故事中台阶图案
乐舞人地毯图案
六、
女供养人(于阗国王及曹议金家族)缬染刺绣服装披带图案
入口处曹议金夫妇供养像(女)刺绣衣领袖口图案
劳度叉经变中人物织花服装图案
维摩诘经变故事帝王刺绣印花服饰图案
彩塑主佛内衣腿部露出部分印花图案
佛龛佛弟子袈裟缬染图案
佛弟子袈裟图案部位图
文殊像率狮人衣裤织物图案
佛龛下方女供养人印花绸服饰图案
五、
女供养人刺绣裙饰图案
女供养人丝绸印花衣饰及裙边饰图案
女供养人丝绸印花上衣服饰图案
女供养人袖口及缬染刺绣佩带图案
女供养人丝绸印花衣袖图案
北壁供养人丝绸印花衣袖图案
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一、
菩萨靠背方巾织物图案(彩塑菩萨背后墙上)
人物印花服饰(佩巾) 观音菩萨织花腰带图案
二、
彩塑菩萨凤鸟联珠纹锦上衣图案
彩塑菩萨织锦缎裙子图案
彩塑菩萨飞马驯虎联珠纹锦裙饰图案
彩塑菩萨织锦缎裙饰图案
彩塑菩萨织锦缎裙饰图案
彩塑菩萨织锦缎裙饰图案
彩塑菩萨彩经织锦天衣佩带图案
盛唐130窟供养人服饰效果图
敦煌图案
隋代主要是覆斗形顶窟,其图案装饰以窟顶藻井为代表,其装饰 隋代主要是覆斗形顶窟,其图案装饰以窟顶藻井为代表, 隋代藻井,依其方井结构和井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隋代藻井,依其方井结构和井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即方井套叠
纹样具有鲜明的织物感。 纹样具有鲜明的织物感。佛龛楣饰与边饰的时代形象个性也很鲜明
■
图7-23 敦煌图案中藻井图案
6.龛楣图案 6.龛楣图案 佛龛系壁上凿成的柜、阁状空间,供佛、菩萨造像, 佛龛系壁上凿成的柜、阁状空间,供佛、菩萨造像,多为弓形装 称为龛楣图案。 饰,称为龛楣图案。
图 7 | 24 敦 煌 图 案 中 龛 楣 纹 样
图7-25 敦煌图案中龛楣纹样
7.敦煌飞天 7.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其形式是绘画形的, 敦煌飞天其形式是绘画形的,但他们常常出现在非常格律化的藻井 图案中。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香火神、凌空之神, 图案中。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香火神、凌空之神,分为伎乐天和音乐天 两类
图7-1、2 敦煌寞高窟
图7-3、4 敦煌彩塑与壁画
二.敦煌图案 1.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龛楣、服饰、壁画边饰和地砖等部位, 1.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龛楣、服饰、壁画边饰和地砖等部位, 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 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 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景物图案和人物图案 2.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 2.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 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图7-Biblioteka 、10 初唐藻井敦煌图案■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中国传统图案7—各时期敦煌图案知识讲解
中 国 敦 煌 图 案
第七节 敦煌图案
一.敦煌概括 1.著名的丝绸之路使中西文化得到了交流。创始于印度的佛教连
同佛教艺术一起传入中国,敦煌石窟成为传播佛教的圣地 2.从公元336年开掘起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6窟,
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米,从魏晋至宋元等各时期艺术风格 演变的历程
图7-9、10 初唐藻井敦煌图案
■中唐时期藻井结构严谨,各种边饰多达十余层,方井中多置如旋转着 的卷瓣莲花,花中出蹲狮,有“优昙现狮之意“。四角有鹦鹉孔雀和鸽
子 飞翔歌舞,边饰中富于立体感的绿色回纹,打破了华盖的平面感
图7-11、12 中唐藻井敦煌图案
■盛唐时期,藻井中心天井缩小,宝相花为主体,四周是复杂而生动的 “卷草”,外沿有流苏、响铃、垂幔。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
完全相同,但是视觉上均衡。图案的外形及边饰则是完全对称 2.四方八达米字构图形式 敦煌图案中方形的藻井图案,是按四方八达米字格的骨骼构成的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图7-18、19 敦煌图案中动物图案
3.树形图案 敦煌图案中的树木,是作为人物的陪衬而存在的,有极强的装饰 性,充满宗教的神秘感。树叶和树冠的造型变化多端,组合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图7-20 敦煌图案中树形图案
12个值得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敦煌壁画
12个值得和⼩朋友⼀起看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作为⼈类的艺术瑰宝,涵盖了⾮常丰富深奥的内容,吸引着世⼈。
每个⼈到敦煌,都会有不⼀样的获益。
结合图像、故事和洞窟背景知识,我们挑选了12个洞窟的经典内容,其中有九⾊⿅的故事,12个星座传⼊中国的记录等,壁画不仅⼤朋友看得懂,⽤孩⼦的视⾓,我们依然能发现其中⽣动丰富的内容。
1莫⾼窟最⼤佛的“⼤⼿⼤脚”去莫⾼窟参观的⼈都会在96窟(九层楼)前留影,⼩朋友,你知道这个⼤佛有多⾼?96窟开凿于初唐时期,该时期的造像丰盈圆润。
殿内的弥勒菩萨造像⾼35.6⽶,两膝间宽度为12⽶,是莫⾼窟的第⼀⼤佛。
这⾝⼤佛⼜是如何建造的呢?⾸先在崖壁上凿刻出⼤体轮廓,然后⽤草泥垒塑,再⽤⿇泥细塑,最后⽤⾊料着彩。
如此复杂的过程,也是当时⼯匠们智慧和创造⼒的集体汇聚。
这尊⼤佛因多次重修,已经不是当时原貌,但有⼀部分脚趾仍为唐代的样⼦,⼩朋友们不妨凑近些,观摩对⽐下。
上⾯的两张图是“⼿印”,指的是佛教中,修法时⾏者双⼿与⼿指所结的各种姿势。
⼤佛的右⼿上扬(左图),施⽆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的痛苦,令⼈安⼼平静;左⼿(右图)平伸作与愿印,象征满⾜众⽣的愿望。
原来,不同的⼿势含有不同的意义啊!2九⾊⿅的故事莫⾼窟257窟,开凿于北魏统⼀河西以后。
洞窟北壁的连环故事画,是莫⾼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也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铺壁画的主要题材《九⾊⿅本⽣图》,曾经被演绎成著名的同名动画⽚,估计⼩朋友的爸爸妈妈⼩时候都看过。
故事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前⽣是⼀只九⾊⿅王,他救了⼀个落⽔将要淹死的⼈,却反被此⼈出卖。
这个故事具有浓厚的宗教⾊彩,赞扬了九⾊⿅的忘我⽆私,也宣传了善恶相报的思想。
当然,最吸引孩⼦们的是壁画上丰富的⾊彩和各种动物造型,美丽的九⾊⿅,也是最好的临摹样本。
3禅定佛的微笑相信见过这尊禅定佛的⼤朋友们⼀定会记忆深刻,堪称莫⾼窟造像艺术的神来之作。
中国传统图案7—各时期敦煌图案
二.敦煌图案 1.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龛楣、服饰、壁画边饰和地砖等部位,
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景物图案和人物图案 2.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图7-30、31 敦煌图案中色彩
26
中国各时期敦煌图案欣赏
图7-32、33 敦煌图案欣赏
27
图7-34
敦煌图案欣赏
28
图7-35、36
敦煌图案欣赏
29
图7-37、38
敦煌图案欣赏
30
方 八位,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并运用了“叠晕”技法,达到
了 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图7-13 盛唐藻井敦煌图案
14
■晚唐时期,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方八位,均齐平稳,花型 丰满,线条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图7-13、14 晚唐藻井敦煌图案
15
四.敦煌图案的分类 1.边饰图案 边饰图案多见于壁画和窟顶的分界处、不同内容的壁画之间,
3.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 (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 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 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
3
图7-1、2 敦煌寞高窟
4
图7-3、4 敦煌彩塑与壁画
5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敦煌莫高窟的经变画
天堂人间壁中现敦煌莫高窟的经变画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敦煌莫高窟的经变画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中,或者在谈论敦煌艺术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经变”这个词。
什么叫“经变”?经是佛经,变是“变相”或“变现”,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
换句话说,经变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
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
熟悉佛经的少数高僧,当然只需要看看就能加深印象,而面对广大的普通信徒,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人,更多的还是由和尚指点着画面,来向他们讲解某部佛经中的道理。
天水麦积山西魏时期的第127窟里已经有了简单的经变画,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的石窟,也出现了只表现一部佛经中一品(品类似现代书中的小节)或数品,或是经中代表性场面的小型经变画。
长安是西魏与隋朝的首都,看来,那里的寺院中至少在西魏时期就已经在面对壁画宣讲佛经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后,这种初期的经变画才会出现在它的西部地区。
唐代首都长安城中的佛寺,在开展向信徒们宣讲佛经的活动方面就更加广泛、而且定型化了。
我们知道,佛经的数量浩如烟海,其中的内容又很深奥。
对于一般信徒来说,长时间地讲解佛教理论是很枯燥的事情。
为了弘扬佛法,必须吸引更多的听众,就不得不使讲解的方式通俗化,还要多穿插故事,多渲染。
于是“俗讲”在寺院中流行起来了。
所谓俗讲,就是用通俗的故事来演说佛经。
在俗讲之前事先写好的底本叫“变文”,这里含有变易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的意思。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古代文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变文。
变文的体制,是散文和诗相结合的方式,说一段故事,再诵一首诗,说说唱唱地讲解佛经。
变文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图画和它相配合,这种图就是经变画。
和尚们在表演俗讲时,按照变文说唱为主,往往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再指出画面上的这个情节让听众们观看,以便加深信徒们的印象。
由此可见,经变画既概括了某佛经的基本内容,又要表现出经中的关键部分。
美术鉴赏七敦煌
树下 只见园中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花间蝴蝶飞舞,树上百鸟鸣唱,池中碧波
荡漾,荷花含苞欲放…… “啊,真是太美了!”王后右手抬起,抓住树枝。谁知一抬手,胎儿从她
的右腋下呱呱出生了。
孩子笑嘻嘻地站了起来 走了七步 生出七朵美丽的莲花 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有我尊!”
敦煌壁画 敦煌雕塑 敦煌藻井 与敦煌文化相关的人物 敦煌其他艺术作品 敦煌还有多少谜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莫高窟257窟壁画
二、张骞出使西域
323窟 初唐
三、菩提树的故事
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佛 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又在菩提树下涅磐升天。莫高窟 壁画中的菩提树随处可见,不计 其数。最为高大的是第17窟(藏 经洞)北壁两棵,枝叶繁茂,郁 郁葱葱,树身苍劲多节,藤蔓缠 绕。佛门为什么崇拜菩提树呢?
阿难尊者 45窟 盛唐
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
迦叶: 全称“摩诃迦叶”,
意为饮光,古印度摩揭陀 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 姓,十大弟子之一。传说 他少欲知足,年轻时常修 头陀行,故称作“头陀第 一”,意即抖擞,或去掉 身上的尘垢烦恼之意。迦 叶是个苦行僧,他是释迦 牟尼涅槃后第一次五百罗 汉大会的召集人,也是首 席大罗汉。
一 花 一 世 界 , 一 叶 一 菩 提
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 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四、萨埵舍身饲虎
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时期
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时期
第428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周时期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
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
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
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
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
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3.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
(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 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 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
图7-1、2 敦煌寞高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7-3、4 敦煌彩塑与壁画
二.敦煌图案 1.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龛楣、服饰、壁画边饰和地砖等部位, 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景物图案和人物图案 2.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
隋代主要是覆斗形顶窟,其图案装饰以窟顶藻井为代表,其装饰 隋代藻井,依其方井结构和井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即方井套叠
纹样具有鲜明的织物感。佛龛楣饰与边饰的时代形象个性也很鲜明
■
藻井、盘茎莲花藻井、飞天莲花藻井、双龙莲花藻井、大莲花藻井
图7-7、8 隋代藻井敦煌图案
3.唐朝敦煌图案
■
唐朝是敦煌图案发展的成熟期,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致都超越
3.树形图案 敦煌图案中的树木,是作为人物的陪衬而存在的,有极强的装饰 性,充满宗教的神秘感。树叶和树冠的造型变化多端,组合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图7-20 敦煌图案中树形图案
图7-21 敦煌图案中树形图案
4.宝相花图案 宝相花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花卉图案,这种图案以莲花瓣 作为基本形。综合群卉之长,形成对称式的盛开的大型花。饱满大方、 匀称祥和、体现唐朝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
图7-28 敦煌图案中均衡与对称
图7-29 敦煌图案中飞天纹样
六.敦煌图案的色彩 敦煌图案的色彩是西域的佛教色彩和中国传统色彩在各个历史时 期的结合、敦煌色彩构成土红色、粉绿色、赭石色钴蓝色、紫色、淡
黄色、土黄色、白色及黑色,由于他们的面积、位置及形状不同,产
生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
图7-30、31 敦煌图案中色彩
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几种边饰相联,中置一莲化即为藻井
图7-5、6 北朝藻井敦煌图案
2.隋朝敦煌图案
■
隋代是一个历经三百年动乱分裂后的大统一朝代,大统一带来了
南北文化艺术的大汇集与发展,随着线路贸易的畅通,也带来与西亚
文化的交流
■
隋代图案进一步吸取中原汉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来的西亚风格艺术,
绘制出崭新图案。内容丰富,变化多端,形象纤细秀丽,善用巧思独 创,颇有争奇斗艳之势。很有生气
中国各时期敦煌图案欣赏
图7-32、33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4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5、36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7、38
敦煌图案欣赏
A
荷花
B
莲花
C
宝相花
图7-22 敦煌图案中宝相花
5.藻井图案 藻井为建筑术语,“交木为井”,饰以藻文”,既井状天花板上的 彩 绘图案,藻井多四边形,由井心及嗉边边饰构成藻井图案
图 7 | 22 敦 煌 图 案 中 藻 井 中 心 花 纹 样
图7-23 敦煌图案中藻井图案
6.龛楣图案 佛龛系壁上凿成的柜、阁状空间,供佛、菩萨造像,多为弓形装 饰,称为龛楣图案。
中 国 敦 煌 图 案
第七节
一.敦煌概括
敦煌图案
1.著名的丝绸之路使中西文化得到了交流。创始于印度的佛教连 同佛教艺术一起传入中国,敦煌石窟成为传播佛教的圣地
2.从公元336年开掘起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6窟,
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米,从魏晋至宋元等各时期艺术风格 演变的历程
了前代
■
唐朝图案有藻井,边饰、圆光(前光)以及壁画装饰、器物纹饰、
衣裙纹饰等。纹样有莲花、卷草、团花、几何纹、祥禽、几何纹、祥 瑞兽纹等
■
唐朝图案十分丰富,唐代二百余窟,窟窟图案各不尽同,纹样变 唐朝图案形象秀丽活泼,色彩明朗,富有洒脱俊逸的神韵
化万千,可使观者眼花缭乱,难以辨析
■
初唐时期的藻井,色彩富丽,纹样活泼,充满生气与活力。这个时期 的藻井摆脱了斗四形式的束缚,中心方井宽阔,在垂莲四周往往有一个 自由区,不但有缠枝忍冬,还有成群的飞天,透露出自由清新的气息, 外沿出现了飘逸的垂幔
■
图7-13
盛唐藻井敦煌图案
晚唐时期,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方八位,均齐平稳,花型 丰满,线条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
图7-13、14 晚唐藻井敦煌图案
四.敦煌图案的分类
1.边饰图案 边饰图案多见于壁画和窟顶的分界处、不同内容的壁画之间,以及 龛楣、莲座、藻井图案中。有二方连续和自由边饰两种基本结构
420年前后到581年
■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
北朝图案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也不复杂,同
图 7 | 24 敦 煌 图 案 中 龛 楣 纹 样
图7-25 敦煌图案中龛楣纹样
7.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其形式是绘画形的,但他们常常出现在非常格律化的藻井 图案中。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香火神、凌空之神,分为伎乐天和音乐天 两类
图7-26 敦煌图案中飞天纹样
图7-27 敦煌图案中飞天纹样
五.敦煌图案的构图形式 1.均衡与对称 敦煌图案中的龛楣图案是均衡的构成,左右侧纹样的内容虽然不 完全相同,但是视觉上均衡。图案的外形及边饰则是完全对称 2.四方八达米字构图形式 敦煌图案中方形的藻井图案,是按四方八达米字格的骨骼构成的
图7-15
隋代敦煌图案中二方连续边饰纹样
图7-16
唐代敦煌图案中二方连续边饰纹样(唐卷草)
2.动物图案
敦煌图案中的动物纹样分为写实与虚构两类。写实的如孔雀、鹿、 兔、骆驼、牛、马、鸽、鱼等;虚构的如龙、凤、神兽(人首鸟身、凤 首龙首)
图7-17 敦煌图案中动物图案
图7-18、19
敦煌图案中动物图案
■
图7-9、10 初唐藻井敦煌图案
中唐时期藻井结构严谨,各种边饰多达十余层,方井中多置如旋转着 的卷瓣莲花,花中出蹲狮,有“优昙现狮之意“。四角有鹦鹉孔雀和鸽 子 飞翔歌舞,边饰中富于立体感的绿色回纹,打破了华盖的平面感
■
图7-11、12 中唐藻井敦煌图案
盛唐时期,藻井中心天井缩小,宝相花为主体,四周是复杂而生动的 “卷草”,外沿有流苏、响铃、垂幔。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 方 八位,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并运用了“叠晕”技法,达到 了 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