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体系(资源环境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汪安佑)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实际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质量(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海洋等)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资源配置是指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指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学方法和环境科学方法。

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经济机制设计等。

环境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风险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

同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借鉴了其他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政策学等的研究方法,以综合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指导政府制定资源与环境政策。

例如,通过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污染交易,达到最优的污染治理效果。

其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进行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可以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和环境信息,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期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四、中国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演变
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萌芽与土地经济学 产生
《周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天、地、人的整体系统观看待 人与自然和利用资源的观点。
1949年前,中国的大学中开设过《士地经济学》课 程,引用伊利等人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和后来的 《土地经济学》
五、定义与研究内容
1、含义
含义: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 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
可定义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资源环 境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 中,资源环境在当前和未来的配置及其 实现问题规律的学科。
自然环境具有四种竞争性的用途: 公共消费品的供给者 自然资源的提供者 废弃物的接受者 生命支持系统。 四种功能间相互竞争,同一功能相互竞争。 问题: 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问题; 研究如何使自然资源与环境在不同用途之间和同一
土地沙化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 (4)资源耗竭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资源的耗竭问题; (5)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从介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问题等。
从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 地区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十大问题: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 产生、发展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
经济学家的定位
曼昆:经济学家:经济科学家、经济工程师。 “经济科学家”任务:主要是做学问,发现经
济规律,提出经济定理、建立经济模型,发表 经济论文,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做出理论创新 和知识创新的贡献。其科学成果,可能是基础 的,探索规律的,也许暂时是无用的,但是从 长远看,能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引起人 们的启发。可将其归为“科学性贡献”。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第一章:引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科学。

资源与环境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研究资源环境经济学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科学之一。

第二章: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特征1.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它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供需关系。

2. 资源的价值性: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

由于资源价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系的运行,因此,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 环境的公共性:环境是一种公共的、无法私有化的资源,因此,环境管理的成本和效果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同样的。

4.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有着明显的外部效应。

这种外部性常常会引发社会的紊乱,所以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

第三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经济学模型:利用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分配,以及如何改善沿海经济平衡。

2. 生态经济学模型:生态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模型。

其主要目的是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并且,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

3.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允许经济学家将实际环境情况纳入研究范围内,并运用统计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与分配1. 资源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的开采、利用、保存、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其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与资源的价值和稀缺程度有关,而资源的保存、管理和保护则涉及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2. 环境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则主要涉及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政府在环境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实施绿色规定,发放环境补贴等手段来维护环境的稳定性。

3. 资源和环境分配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中,需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公平和效率。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 源与环境经济学
教学内容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学生应掌握人口、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目标及研 究方法,对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深入 理解。熟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生 的背景知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 益,而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
共同性原则: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 上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和价值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 责任。
2)微观可操作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可再生资源使用原则: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要小于或等于其
❖ 传统发展观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代人口、经济、 社会与资源、环境、 生态之间相互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与它相对立的可持续发展观便应运 而生。
❖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 题,而是怎样更持续、更有效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新发展的言中之意,就是要 求人类调整传统的发展方式,比如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控制人口的增长并非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或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既需要发 达国家逐步改变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而且也 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努力。
科技可持续 (手段)
❖ 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属性来解释可持续发展。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增加 人类福利的同时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永续性、保护性 的开发和利用,即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 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因此,也有人认为可持续 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 系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两个方面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的学科。

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所需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物质和能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源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资源替代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稀缺性是指资源的供给有限而需求无限,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资源替代性是指某种资源可以替代另一种资源来满足相同的需求,因此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需要考虑其替代性。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资源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效用变化,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成本变化。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资源。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它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密切相关。

二、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旨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环境成本。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对所有人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如清洁空气和水资源。

环境成本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如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

在环境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工具,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

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配额限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污染减排的经济效益。

环境税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征收的税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专业课程涵盖了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概述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与利用、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设置1. 资源经济学:介绍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资源的定义、分类、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环境的定义、价值评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资源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工具。

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实际操作。

4.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介绍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等内容。

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特点1.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合作与讨论:课程设置了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课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4. 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中的论文写作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就业前景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评估、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个涉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和保护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的产量、消费和利用的经济规律,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调控等方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就意味着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张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最大化资源的效益。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分析、数学建模、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等。

其中,经济分析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它依靠供求关系、边际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数学建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资源和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演化规律,并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化和评估。

实证研究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统计等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政策评估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性应用,它通过对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来指导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决策和规划。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资源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资源的供给、需求和利用的经济规律,以及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污染和损害的经济效应,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1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1章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5 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两个概念的区别:
资源:环境要素之一,有用的,稀缺的 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系统,由各 种资源与非资源要素构成。 本课程中没有明显的区别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统一: 资源利用中的问题(资源、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6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1 资源的概念
4)天然性(原始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 类的经济过程 区别于经济中常讲的资源,如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等 功能性资源:生物链、自然循环系统等都 是资源;自然景观等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2 资源的分类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
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 该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对资源更加 直接的认识、了解、利用、管理、保护 和评价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原油年均价走势图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7 思考与讨论
水电之争由来已久。不久前国家环保局 官员称:“水电在某种程度上污染比火 电还更严重”,此言立即引起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官员的反驳。请你从资源与环 境经济学的角度对水电开发争论进行评 价。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基本安排(4)
联系方式与地点:
zpx@ 84396531 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7004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介绍:
资源配置与环境系统问题? 怎样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达到的教学效果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介绍: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资源: (2)气候资源: (3)水资源: (4)矿产资源: (5)生物资源: (6)环境资源:自然物质与能量形成的资源功能 的环境综合要素。如名山大川,区域景观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2. 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


(1)非再生资源(耗竭性资源) 主要是矿产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的如金属类和非金 属类如石油天然气和煤。 (2)可再生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流动的恒量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潮汐能;又包括不超过储量临界的森林、草原、野生动 植物、鱼类、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在其《税赋论》(1662)中提 出著名的论断:“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 父”。奠定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 1790)在《国富论》(1776)认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 商品市场价格中可以得到反映,提出了国民经济增长 的基本概念,并从自由市场的稀缺层面研究了经济与 自然资源的关系。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提出了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 想。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 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 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斯坦利·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 立人。提出:不可再生资源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稀 缺性约束,是制约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经济增长的 最大威胁。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三、环境评价方法 根据信息的可得性,有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2、费用效果分析 3、影响分析
1、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通的 方法,也是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的主要的评价技术。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评估,把人们对环 境的关注纳入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中。 在经济学中,项目评估与费用效益分析是两个可以相互替 代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有时又称为成本效益分析、效益费用 分析、经济分析、国民经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 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都采用费用效益分析作为主要 的项目评估方法。 经济分析:评价项目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包括对 就业、收入分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影响。 狭义的费用效益分析只对直接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进行 评估; 广义的费用效益分析还要考虑对自然系统和环境资源造成 的直接后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间接影响。
环境经济学框架 视角:生态经济系统观——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照系:物质平衡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经济效率理论、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方法:环境资源价值与环境评价方法 政策: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污染防治手段
一、环境资源价值 要评估某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与效益,特别是环境费用 与环境效益,首先必须了解环境资源价值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给予充分的评价。 环境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环境资源的价值的?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三部分: (1)使用价值(use value)或有用性价值(instrumental value) current personal active direct or indirect use (2)选择价值(option value) potential future use (3)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或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non-personal passive use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
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 补贴政策: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补贴,降低其成本 • 税收优惠: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提高其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应用
• 德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补贴政策,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规范研究方法:价值判断与政策制定
规范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
• 价值判断:对经济现象进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评价 • 政策制定:根据价值判断,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 绿色生产:提出实现绿色生产的政策建议 • 环保政策:提出实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方法: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0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学 科
• 关注资源的稀缺性、分配与利用 • 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经 济影响 • 探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的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与精神 价值
• 生态产品:如食物、药物等,满足人 类生活需求 • 生态功能:如气候调节、水源保护等,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通过评估自然资源 的价值,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 市场价值: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自然资 源的价值 • 非市场价值: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等非 市场途径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资源环境经济学则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该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公共物品理论”。

在该理论框架下,环境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需要公共治理。

公共物品的特性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也就是说,任何时刻,人们都不可能排除其他人使用这些物品,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的使用而减少物品的数量。

这意味着,对于环境的保护,要求不但政府行为力度的协调,而且还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面临一些经济问题。

企业、政府和居民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每个行为主体的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就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种协调,不仅保护环境,也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常情况下,环境受到污染的成本由企业或居民承担,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

因此,经济学家提出通过“污染权交易”这种市场机制实现社会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自愿减少污染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个市场机制的实施是两个方面的,一是政府的监管和规制,二是企业和居民的自主性。

这种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和居民改变其行为和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

除此之外,资源环境经济学还涉及资源的利用、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资源枯竭问题是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另一个难点。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当前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国际上目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获奖




1、杨智皓:科技论文,获全国竞赛一等奖。 2003.11 2、李殊等:创业计划书,获全国三等奖。2004 3、李殊等: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4 4、赫力林: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4 5、李俊: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6 6.王靖天:科技论文,获首都一等奖,2007 另指导的:马双娟、赵睿等


将自然资源放在环境中研究

环境的概念中已经包括了自然资源。
将环境放在自然资源中研究


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数量 和质量 环境的自净能力,影响自然资源的供给
环境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 的生命支持系统。

将环境与自然资源并列研究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
1、人类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的历程
4、资源与经济发展 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源的存在与开发决定经济的空间布局

资源开发过程也是产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
(二)环境的基本概念
1、环境的概念

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 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2、环境的类型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3、环境与生态系统
(三)资源与环境概念间的关系

马歇尔:土地是指自然为辅助人类而自由赋予的陆、 水、空气和光、热等各种物质与能力。
产生土地经济学 伊利和莫尔豪斯(美国)《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 早期、逐渐衍生为“资源经济学”。
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产生资源经济学) 1931哈罗德· 霍德林(美):发表《可耗尽资源 的经济学》,提出了资源保护和稀缺资源分配 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 的利用与分配的科学。 西方大学:相继建立了资源经济专业或开设了 专业课程 郎(nge)和罗宾斯(L.Robbins):把 资源的开发利用视为经济学的同义语。

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社会至前资本主义时代

早期:人口稀少,开发利用资源的基本方式是 “适应─利用─索取”。
中后期:人口急剧增加,对资源过度开发和掠 夺性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产生了朴素的“经验基础上的保护生态和适应 利用自然资源观”。如古希腊、罗马时代。


2、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土地经济学) 威廉· 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大卫· 李嘉图:差额地租论 屠能:“农业区位理论”也叫“区位地租论”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学家的定位

曼昆:经济学家:经济科学家、经济工程师。 “经济科学家”任务:主要是做学问,发现经济 规律,提出经济定理、建立经济模型,发表经济 论文,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做出理论创新和知识 创新的贡献。其科学成果,可能是基础的,探索 规律的,也许暂时是无用的,但是从长远看,能 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引起人们的启发。可 将其归为“科学性贡献”。
经济学家需回答环境经济问题:



(1)经济发展中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 (2)怎样克服负外部性,选择经济发展模式? (3)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4)在经济决策中的环境评价问题? (5)选择什么样的环境经济政策? (6)环境核算问题? (7)国际环境经济问题等?
三、西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演变
主要著作



1. 汪安佑、雷涯邻、沙景华.《资源环境经济学》,地质出版社,2005 年出版。 2.余际从、雷涯邻、汪安佑.《资源经济学名词词典》.2006 3.汪安佑、雷涯邻.《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地质出版 社,2007.6 4. 汪安佑、余际从.《人才资源有效利用论》,地质出版社,2006.2。 5. 汪安佑.《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5 6.汪安佑、袁伦渠、潘鸿雁.《教育产业经济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9 7.汪安佑、符少辉.《人才经济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8.汪安佑、曾宝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9.陈勇路、张跃雄、汪安佑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Proceeding 0f 2007 I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wth of Fi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TP,2007.5:P839-843



5.Wang An-you, Lei Ya-lin, Guo Lin. The Heterogeneity and “Learning by Working” Mode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EEE,EI 6. Wang An-you, Lei Ya-lin, Guo Lin. The Motivation Model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lents Based on “Value-Oriented man” Hypothesis. IEEE,EI 7. 汪安佑、王靖添.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CSSCI),2007(6)
获奖成果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 省级优秀奖 1999、12,第1 2、市场经济与区域社会政治环境研究 省级四等奖 1999.12 第6 3、面向21世纪开发人力资源是农业大省实现强省富民战略目标的关键 中国人口科学成果优秀奖 1998.5 4、人才经济论 中国人事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1.12,第1 5、长沙市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中国人事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1.12,第7 6、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与企业职工激励不足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10,第1 7、人才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省级四等奖 2002.2,第1 8、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与方法研究 省级四等奖 2002.2 第2 9.技术创新人才“价值人”假设与价值人管理 中国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4年8月 10、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首届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2005

人类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经历的三次浪潮
2、当代资源经济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能源、资源短缺 资源的供应能力同人类需求之间矛盾 资源浪费、大量开采、过度消耗
白银铜矿考察
经济学家需回答以下问题:


(1)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2)如何缓解资源稀缺问题? (3)有限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经济有效的 利用? (4)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资源利用与管理政策会对未来产生怎 样的影响等。
4、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相结合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迅猛发展。 20世代60年代末:环境经济学 塞尼卡与陶西格:《环境经济学》 1974。 20世代70年代初:梅道斯受罗马俱乐部委托,发表《增长的极限》。 戈德· 史密斯(英)《生存的蓝图》、《只有一个地球》 1972。 20世代80年代初:资源环境经济学。 阿兰· 兰德尔:《资源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 探讨》 1981 。 安东尼· 费舍尔(A.C.Fisher):《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81 。 汤姆· 泰坦伯格(Tom Tietenberg):(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1981。 哈恰图洛夫:《自然利用经济学》 1982 ,从生态经济角度研究自然资源 有计划、合理利用问题。 威廉· J· 鲍莫尔等:《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设计》 1988。 英罗杰· 珀曼和马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99。
资源环境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安佑 教授
个人介绍
主要学术任职: 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 资源环境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人网专家 指导硕士研究生方向: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劳动经济与人力资 源管理、金融理论与工程 指导博士研究生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金融财政工程 资源产业经济(计划):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经济理论与 发展战略。
2、资源的分类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 物资源、环境资源。 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专有资源、共享资源
按资源是否可更新特征分类

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

3、资源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 天然性 整体性 地域性 资源的多用性 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和发展潜力的无限性
经济学家的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期应有所不同,但一程性质: 北京市精品课程 特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入世”与“出世”相结合、网络式、 传统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相结合。 具体方法上: 案例讨论(现实与思考) 专题介绍(现实) 理论讲授(重点) 课后思考(思考题) 课后科研(课外科研) 开卷考试 网络教学(大纲、案例、习题、参考资料)
3、当代环境经济问题
从性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 污染和生物污染;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臭 氧层破坏、酸雨等问题; (3)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 沙化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 (4)资源耗竭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资源的耗竭问题; (5)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第1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与研究体系
讲6个问题: 基本概念 问题 西方演变 中国演变 定义内容 发展趋势
一、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资源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概念 广义:将对财富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的要素统称为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 狭义:自然资源,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 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 量及其功能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