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体系(资源环境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汪安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相结合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迅猛发展。 20世代60年代末:环境经济学 塞尼卡与陶西格:《环境经济学》 1974。 20世代70年代初:梅道斯受罗马俱乐部委托,发表《增长的极限》。 戈德· 史密斯(英)《生存的蓝图》、《只有一个地球》 1972。 20世代80年代初:资源环境经济学。 阿兰· 兰德尔:《资源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 探讨》 1981 。 安东尼· 费舍尔(A.C.Fisher):《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81 。 汤姆· 泰坦伯格(Tom Tietenberg):(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1981。 哈恰图洛夫:《自然利用经济学》 1982 ,从生态经济角度研究自然资源 有计划、合理利用问题。 威廉· J· 鲍莫尔等:《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设计》 1988。 英罗杰· 珀曼和马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99。
第1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与研究体系
讲6个问题: 基本概念 问题 西方演变 中国演变 定义内容 发展趋势
一、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资源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概念 广义:将对财富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的要素统称为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 狭义:自然资源,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 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 量及其功能的总和。
主要著作



1. 汪安佑、雷涯邻、沙景华.《资源环境经济学》,地质出版社,2005 年出版。 2.余际从、雷涯邻、汪安佑.《资源经济学名词词典》.2006 3.汪安佑、雷涯邻.《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地质出版 社,2007.6 4. 汪安佑、余际从.《人才资源有效利用论》,地质出版社,2006.2。 5. 汪安佑.《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5 6.汪安佑、袁伦渠、潘鸿雁.《教育产业经济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9 7.汪安佑、符少辉.《人才经济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8.汪安佑、曾宝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9.陈勇路、张跃雄、汪安佑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007论文


1. 汪安佑. 老年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 中国矿业(核心期刊),2007.Vol.16(1):P34-36 2. 汪安佑.“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适应性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核心期刊),2007(3):P19-22 3. 汪安佑.对“科斯定理”的修正 生态经济(CSSCI),2007(5):P163-165 4. WANG Anyou,LING Yang.The Research on “Take Free Ride” of Technological Persons in Innovational Team and Managing Strategies.
指导学生获奖




1、杨智皓:科技论文,获全国竞赛一等奖。 2003.11 2、李殊等:创业计划书,获全国三等奖。2004 3、李殊等: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4 4、赫力林: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4 5、李俊:创业计划书,获首都二等奖,2006 6.王靖天:科技论文,获首都一等奖,2007 另指导的:马双娟、赵睿等
经济学家的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期应有所不同,但一定要 兼顾两边。

教学方法与设计
课程性质: 北京市精品课程 特点: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入世”与“出世”相结合、网络式、 传统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相结合。 具体方法上: 案例讨论(现实与思考) 专题介绍(现实) 理论讲授(重点) 课后思考(思考题) 课后科研(课外科研) 开卷考试 网络教学(大纲、案例、习题、参考资料)
经济学家的定位

曼昆:经济学家:经济科学家、经济工程师。 “经济科学家”任务:主要是做学问,发现经济 规律,提出经济定理、建立经济模型,发表经济 论文,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做出理论创新和知识 创新的贡献。其科学成果,可能是基础的,探索 规律的,也许暂时是无用的,但是从长远看,能 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引起人们的启发。可 将其归为“科学性贡献”。

人类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经历的三次浪潮
2、当代资源经济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能源、资源短缺 资源的供应能力同人类需求之间矛盾 资源浪费、大量开采、过度消耗
白银铜矿考察
经济学家需回答以下问题:


(1)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2)如何缓解资源稀缺问题? (3)有限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经济有效的 利用? (4)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资源利用与管理政策会对未来产生怎 样的影响等。
Proceeding 0f 2007 I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wth of Fi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TP,2007.5:P839-843



5.Wang An-you, Lei Ya-lin, Guo Lin. The Heterogeneity and “Learning by Working” Mode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EEE,EI 6. Wang An-you, Lei Ya-lin, Guo Lin. The Motivation Model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lents Based on “Value-Oriented man” Hypothesis. IEEE,EI 7. 汪安佑、王靖添.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CSSCI),2007(6)

马歇尔:土地是指自然为辅助人类而自由赋予的陆、 水、空气和光、热等各种物质与能力。
产生土地经济学 伊利和莫尔豪斯(美国)《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 早期、逐渐衍生为“资源经济学”。
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产生资源经济学) 1931哈罗德· 霍德林(美):发表《可耗尽资源 的经济学》,提出了资源保护和稀缺资源分配 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 的利用与分配的科学。 西方大学:相继建立了资源经济专业或开设了 专业课程 郎(O.Lange)和罗宾斯(L.Robbins):把 资源的开发利用视为经济学的同义语。
4、资源与经济发展 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源的存在与开发决定经济的空间布局

资源开发过程也是产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
(二)环境的基本概念
1、环境的概念

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 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2、环境的类型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3、环境与生态系统
(三)资源与环境概念间的关系


将自然资源放在环境中研究

环境的概念中已经包括了自然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环境放在自然资源中研究


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数量 和质量 环境的自净能力,影响自然资源的供给
环境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 的生命支持系统。

将环境与自然资源并列研究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
1、人类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的历程
3、当代环境经济问题
从性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 污染和生物污染;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臭 氧层破坏、酸雨等问题; (3)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 沙化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 (4)资源耗竭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资源的耗竭问题; (5)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资源环境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安佑 教授
个人介绍
主要学术任职: 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 资源环境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人网专家 指导硕士研究生方向: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劳动经济与人力资 源管理、金融理论与工程 指导博士研究生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金融财政工程 资源产业经济(计划):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经济理论与 发展战略。
2、资源的分类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 物资源、环境资源。 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专有资源、共享资源
按资源是否可更新特征分类

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

3、资源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 天然性 整体性 地域性 资源的多用性 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和发展潜力的无限性
经济学家需回答环境经济问题:



(1)经济发展中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 (2)怎样克服负外部性,选择经济发展模式? (3)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4)在经济决策中的环境评价问题? (5)选择什么样的环境经济政策? (6)环境核算问题? (7)国际环境经济问题等?
三、西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演变
获奖成果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 省级优秀奖 1999、12,第1 2、市场经济与区域社会政治环境研究 省级四等奖 1999.12 第6 3、面向21世纪开发人力资源是农业大省实现强省富民战略目标的关键 中国人口科学成果优秀奖 1998.5 4、人才经济论 中国人事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1.12,第1 5、长沙市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中国人事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1.12,第7 6、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与企业职工激励不足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10,第1 7、人才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省级四等奖 2002.2,第1 8、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与方法研究 省级四等奖 2002.2 第2 9.技术创新人才“价值人”假设与价值人管理 中国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4年8月 10、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首届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2005
“经济工程师”任务: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中的 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对策方案,通过解决经济 问题而做出贡献。为“工程性贡献”。


科学性贡献:属于理论与知识创新, 使人们认识一般性的科学规律提供基 础,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理论性、 知识性、原创性;
工程性贡献:属于知识应用方面、政 策方面、方法上的创新,能解决现实 中的问题,具有现实性、直接性、模 仿性、操作性、经济性。

第三种定位:经济学家应是经济科学家与经 济工程师的结合体


经济科学家:要提出政策建议,要具有经济工程师特点; 经济工程师:要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需要 以经济理论作基础,一个没有扎实经济理论的经济工程师, 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工程师。


经济学家既要“入世”,又要能“出世”。 “入世”:是指既能潜心研究经济学,做出理论建树; “出世”:是指能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实际中的问题相结 合,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社会至前资本主义时代

早期:人口稀少,开发利用资源的基本方式是 “适应─利用─索取”。
中后期:人口急剧增加,对资源过度开发和掠 夺性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产生了朴素的“经验基础上的保护生态和适应 利用自然资源观”。如古希腊、罗马时代。


2、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土地经济学) 威廉· 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大卫· 李嘉图:差额地租论 屠能:“农业区位理论”也叫“区位地租论” 马克思、恩格斯:
从介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问题等。 从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 地区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十大问题: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 (5)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