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一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一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一古语云百善孝为先1、《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孝道德最具有权威的解说以及规定书籍。

在《孝经》中,主要思想就是,孝源于天,是存活于人们心中最深处的存在。

它天生在人们心中,只是有人将其但拎出来让人们直面内心的本质。

其中的《三才章》曾讲到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最崇尚的就是来源于自然的天,人们把天当作一切的根本和来源,所以人们敬畏天,所以把孝也当作了是天让我们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就是孝关于古代最核心的说法言论。

然而,在《孝经》中的《感应章》也有言论,意思就是说,天子行孝才会感动上天,上天才会舍下恩德,福泽社会以及百姓,所以,百姓自然也就都会崇尚孝道,为的就是保卫自家以及子孙的平安。

2、依法制孝虽说古代社会是一个推崇孝道并且到极致的国家,但依旧有许多的百姓将孝道看为“鸿毛”。

所以,国家自然也要对此做出许多的对策。

孝道是身为人之根本,从生下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遵守孝,这是古代人对于孝的思想。

所以,最早从汉朝开始,为了提醒皇室对于孝的认知,从惠帝开始,谥号的前端都会加上孝字。

直到东汉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就有了“孝廉”的一栏,专门对学士的孝道有设置考题。

尤其,在古代那么一个重视孝道的年代,皇室对于孝的重视也是格外深刻。

由皇帝亲自传授皇子《孝经》,并且唐玄宗李隆基也曾亲自对《孝经》进行注解。

其实,在往前推,在秦朝时期,就有规定了关于“孝”的法律,如有违背孝道者,规定五刑专门用于惩罚不守孝道之人。

同时,孟子也曾提及,孝并不是只针对于长辈,凡是对于家中所有事情以及人做的不对的地方皆是违背了孝道。

总结在中国古代,孝是所有人民必须要遵从的事情,同时古代的孝道又与天道有着明显的联系。

所以在古代若是违背了孝道亦是违背了天道,人们对于孝道是规定了刑法以及法律的。

同时,在古代孝还是一门学问,人们会将孝放在书本中,让人们铭记孝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若是抛开一切来看,孝即是人们应该做的事情,文中提到的少许二十四孝的人物,各个都是将孝道铭记于心,没有法律的规定也没有书本的背诵,他们只是出于对于父母的一片热爱以及赤诚之心。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串讲复习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串讲复习

中国文化导论串讲前言:1.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

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

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

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

包括明,清两代。

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第二、伦理本位。

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第三、天人合一。

天,在此指自然。

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尊君重民。

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第五、尚中贵和。

中者,中庸;和者,和谐。

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

8979_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课程形考

8979_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课程形考

第1题(已答).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D.东汉【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C第2题(已答). 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C第3题(已答). 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A.赡养老人B.传宗接代C.抚养子女D.光宗耀祖【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B第4题(已答).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B第5题(已答).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左氏传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第6题(已答). 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

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C第7题(已答). 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德都是善德B.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凶德C.德有善恶之分D.合于天道之德称美德【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第8题(已答). 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A.什么也不用做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B第9题(已答).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气韵生动B.朴质浑厚C.小巧精美D.怪诞离奇【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第10题(已答).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德B.道C.君子D.仁【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第11题(已答).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_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考题题型及要求:1.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3.案例题(1题,30分)4.拓展题(2选1, 30分)复习重点:道德无为礼乐仁义兼爱名士外儒内法孝法隐琴棋书画意境茶中庸君子和恕恭敬佛禅市民文化洋务运动“五四”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F17、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1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2017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D 】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B 】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 】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1-4-国开(JX)-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1-4-国开(JX)-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1-4-国开(JX)-参考资料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本文档的说明:下载完本文档后,请用WORD或WPS打开,然后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金!形考任务一(纯客观题,权重12.5%)第1题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楷书。

[判断题]A、对B、错参考答案是:B第2题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 [单选题]A、仁B、义C、礼D、知参考答案是:A第3题“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单选题]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参考答案是:D第4题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是( )[单选题]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参考答案是:B第5题以下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内学派的是( )[单选题]A、儒家B、道家C、佛家D、法家参考答案是:C第6题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 )上的刻辞为最多。

[单选题]A、甲骨B、铜器C、其他器物D、纸张参考答案是:A第7题中国文化中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单选题]A、大一统B、以人为本C、天人合一D、安身保命参考答案是:C第8题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单选题]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是:B第9题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单选题]A、青铜器B、药材C、墓碑D、竹筒参考答案是:B第10题《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草,得荼而解之。

”荼即茶的古字。

[判断题]A、对B、错参考答案是:A第11题庄周梦蝶体现了儒家思想精神。

[判断题]A、对B、错参考答案是:B第12题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判断题]A、对B、错参考答案是:A。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作业一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作业一

一.传统十章
1.孝以顺敬双亲,勤劳报恩,人子事亲,顺承意命,克尽天良。

2.悌以手足情深,恭兄友弟,兄友时每刻付出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
从而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从小事入手,养成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的行为习惯。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现在还要靠父母抚养照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家庭、对父母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相反,我们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做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迎面看到我们的笑脸和递过来的拖鞋、茶水,该有多么温暖。

第四,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

尊敬长辈,仅靠说教是不够的。

你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家规,学会孝敬。

比如,吃东西时,要先拿给长辈;好吃的东西,要与老人一同分享;出门之前,同老人打招呼;当长辈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上前帮助;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主动让座等等。

要明白,有些规则,不仅是需要遵守的,而且是一种美德。

当遵守了规则,能发自内心地尊敬长辈了,你就真正拥有了孝敬老人、尊重长辈的孝心了。

3.忠以尽责力行,事持圣贞,谒诚尽责,献身国族,正直无私。

4.信以履约崇实,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言重九鼎,诚实毋疑。

5.礼以伦常宗守,蹈矩循规,分别尊卑,谦恭逊让,言行安分。

6.义以公道合理,贯彻初衷,患难相扶,荣辱与共,无分贱贵。

7.廉以俭朴不苟,清白毋贪,随遇而安,操守高洁,俭朴节约。

8.恥以私欲有戒,心身知辱,不贪财色,知足常乐,明所羞惭。

9.仁以天道博爱,毋轻伤残,爱己及人,体恤天物,博遵人道。

10.智以聪明悉辨,力学求知,广求见识,审察是非,奋发自励。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1、孔子承继并发展了“周礼”的思想。这种承继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涵,注意到“制”与“宜”的辩证有机统一,故特别强调之。荀子的学生韩非得其精神,发展为“()”的思想。
6、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为基础,实现“()”,进而“()”。
7、南宋陆九渊把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结合,其学派被称为“心学”,是因为()。
5、停滞说:“停滞”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少否定与扬弃的环节,因而就缺少西方文化那样的辩证发展的历史精神。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停滞不前的。持此观点的西方人士以黑格尔、佩雷菲特为代表,前者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后者则进一步认为,直到现代,这种局面都没有改变,“简直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带有乾隆帝国时的全部遗传信息。”
8、总体说,理学是以()为核心的精致的哲理化儒学。
9、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门以()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问。它始于孔子删定六经,战国时初具规模,两汉时大兴。唐为义疏之学,清为考据学和新今文经学。治经学者除对儒家经典阐发其思想外,还要诠释文字,考订名物典章制度,故又称训诂考据之学,或简称汉学。
10、《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8、宋明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但究其实质,已无()的进取气象。
9、就统一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而论,包含儒道的先秦诸子各家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是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和文化机制。
10、文明是文化的可测量可表述的()方面。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920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920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一、名词解释1、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1、简述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答: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是有其美与恶的,儒家文化也不例外。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礼,注重伦理关系,强调积极入世的事功思想。

首先,伦理纲常形成了古代封建制度的统治机构和力量,生活在儒家文化下的人们,必定要极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出错,这样严苛的要求,有时候极大的禁锢了人性的正常欲望,物极必反,其后果不言而喻,就是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

但是也不是说讲求伦理纲常就是不对的,因为人之为人就是要有制约。

其次,积极入世的事功思想可以促使人才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的进步。

2、简述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独立起源: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一大批新、旧石器文化遗址推翻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来说,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文化。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等遗址的发现无可争辩的证明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

一大批猿人的遗骸或遗物的发现说明中国早在200万年以前,我国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从而揭开了中国文化的序幕。

(2)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是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开始的,到今年来随着中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而在大批著作中多有论述。

“在中国,文化的整合通过国家集权来实现,文化的延续通过改朝换代来实现,文化的辐射通过疆域盈缩来实现,文化的涵化通过夷夏互动来实现。

”③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使中西方学者在看待中国文化发展历程时有很多分歧和差异,而其中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而涉及到的一个分期问题和各时代的主要文化特征。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292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292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答: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实际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非常困难。

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

文化顺乎时代潮流具有不定性,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化.……构成世界五彩斑斓的文化。

随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至成为风俗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答:儒学的精华与糟粕
儒学的精华:
大一统思想、仁政思想、仁爱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
儒学的糟粕:封建等级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迂阔倾向
2、简述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答: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从中国悠久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足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化。

(1)、中华文化起源的两大重要区域
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上游地区
(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
炎帝最大的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
黄帝部落有许多发明:如文字,衣冠、若干社会制
(3)、中华文化的形成
夏、商、周:中华文化的创始期
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期
秦汉:中华文化的定型器。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最新】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最新】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B 】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B 】A.《金瓶梅》B.《红楼梦》C.《聊斋志异》D.《牡丹亭》6.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7.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9.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10.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11.《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12.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14.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5.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6.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A.张衡B.毕升C.祖冲之D.蔡伦17.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8.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9.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20.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二、多项选择题:26.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BC)A.生产工具B.雕塑C.书籍D.筷子E.衣物27.“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CD)A.《管子》B.管仲C.《齐民要术》D.贾思勰E.《绎史》28.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BC)A.秦朝B.魏晋南北朝C.唐宋之际D.明朝E.清朝29.下列人物中,以治水闻名的有(AC)A.大禹B.神农C.李冰D.崔寔E.李斯3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ABD)A.信仰标志B.仪礼标志C.体型标志D.职业标志E.情感标志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事象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256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参考(含答案)256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卷3一、名词解释1、文化二、简答题1、简述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2、简述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文化答: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1、简述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答:1,修身立德,培养高尚情操,成就理想人格。

儒家最讲求修身做人之道。

修身的目的在于以德润身,"以美其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理想人格。

个人的修身需要反求诸己。

"吾日三省吾身”。

"深造之以道而自得",所以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也就是所谓的"为己之学",如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

大学讲正心诚意,中英讲至诚尽性。

荀子讲。

"以诚养心,以礼正身"等等。

都体现了儒家反求诸己,以德润身的修身为己之学的精义。

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居仁由义”,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

以经世济民为职志,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历代志士仁人包括一些近现代革命家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了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为民族,以至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刘少奇同志在《论中国共产党的修养》。

中也借鉴了儒家。

"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等修养方法,说明这些方法运用于个人德性修养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我们的干部教育中,儒家人生哲学中的优质资源。

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所用。

2,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

儒家重视"礼"继会制度建设,但“礼”不只是外在的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终结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终结考试

• 1.下列不属于中国文化形成的条件的是:单选题 (4 分) 4分(难易度: 中)1. A.农业经济格局2. B.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3. C.伦理型的中国传统哲学F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4. D.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 C• 2.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4 分) 4分(难易度: 中)1. A.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集中讨论了理气关系与心性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理是作为人之为人的道理。

2. B.王阳明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教是他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3. C.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它还是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精神,即寓伟大于平凡之中;寓理想于现实之中。

4. D.宋明理学是原始儒学与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的综合。

正确答案: 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4 分) 4分(难易度: 中)1. A.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点有复杂的涵义:第一层是指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是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2. B.境界说是中国人生哲学与西方哲学共有的概念。

境界是指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3. C.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4. D.天人关系问题,也就是人在宇宙间之位置问题,也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

中国哲学主要主张天人合一,也有主张天人交胜的。

正确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4 分) 4分(难易度: 中)1. A.一般说来,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2. B.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观带有唯心色彩,一般把自己所讲的与自家身心的修炼分裂开来。

3. C.儒家中比较推崇逻辑之学的是荀子及其后学。

4. D.《中庸》提出的为学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第一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论)

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第一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论)

文化多指群体意识,即人群中每一个体都具有的是非标 准、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办事方法的主流部分;
文明则多指人类的某一可以用文化、血源或地域来界定 的群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实践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文 化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具体表现如典章制度、经济政治措 施与成果、学术思想、军事胜利等。
简单地说,文化常指观念,文明常指受文化支配下所产 生的实践成果。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物质及精 神方面的表现,但非所有的文化都能结出文明之果,而任何 文明都有文化的背景和基础。文化可以决定文明的命运,文 明的程度可以影响文化的改变。
何谓文化
比较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很多,但大体上可概括 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
一、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 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 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
中国文化起源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来源
学习目的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 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二、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文明 内涵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明”涵义是文化发展积 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狭义的文明是指 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体系。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1.1随堂测试1.【单选题】视频中概括出中华民族有(B)大美德。

A、五B、十C、六2.【单选题】“正”体现在品格上是(A)。

A、正直B、正确C、刚正3.【单选题】中华文化认为(A)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A、礼B、仁C、智2.1随堂测试1.【单选题】(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A、天人合一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2.【单选题】(B)把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到儒学中。

A、孔子B、董仲舒C、老子3.【单选题】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们不能违背(A)。

A、自然B、真理C、规律2.2随堂测试1.【单选题】(B)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A、个人主义B、人本主义C、集体主义2.【单选题】南朝的(B)写了《神灭论》。

A、范仲淹B、范缜C、董仲舒3.【单选题】人本主义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B)精神。

A、人本B、人文C、奉献2.3随堂测试1.【单选题】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重(A)与统一。

A、和谐B、实践C、发展2.【单选题】(A)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A、孟子B、孔子3.【单选题】秦汉之后,(B)思想正好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A、天人合一B、贵和尚中2.4随堂测试1.【单选题】刚健,其实就是()的意思。

AA、刚毅B、健壮C、刚强2.【单选题】有为在()心中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AA、老子B、孔子3.【单选题】从战国到清代,()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深入人心。

BA、《论语》B、《易传》C、《孙子兵法》2.5随堂测试1.【单选题】文化基本精神有巨大的()统摄性。

BA、行动B、思想C、精神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尊重人的价值个尊严。

AA、以人为本B、刚健有力3.【单选题】当出现内乱时,()能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本团结起来。

AA、中华民族B、中国人民C、中华文化2.6随堂测试1.【单选题】()的完善,是儒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3附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3附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任务3附参考答案(题目、答案顺序为随机,()Crpl+F)搜索)1.五礼之首是指()。

A.嘉礼B.吉礼C.宾礼D.军礼参考答案:B2.古代最重要的佩饰是()。

A.金B.银C.玉D.剑参考答案:C3.古代的车子因质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其中用于传递消息法令的车,为驿站所专用的是()。

A.栈车B.辎车C.安车D.传车参考答案:C4.嘉礼包括()。

A.吉礼B.婚礼C.冠礼D.飨燕E.立储参考答案:C5.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属于礼,称为三礼。

这三部书就是()。

A.《诗经》B.《尚书》C.《周礼》D.《仪礼》E.《礼记》参考答案:CDE6.“六艺”的基本内容包括()。

A.礼B.乐C.射D.御E.书参考答案:ABCDE7.关于“冠”,以下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A.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B.男子至20岁行加冠之礼,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C.冠既然是贵族到了一定年龄所必戴,因而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

D.冠并非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罩住,而是有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作用是把头发束住。

参考答案:ABCD8.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

A.小孩B.平民C.罪犯D.异族人参考答案:ABCD9.古代的礼,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规定和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在内。

A.对B.错参考答案:A10.周人姬姓,所以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

A.对B.错参考答案:B11.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

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A.对B.错参考答案:A12.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当于古人的名。

A.对B.错参考答案:A13.宗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A.对B.错参考答案:B14.宗法最主要的精神,是大宗、小宗的区别。

A.对B.错参考答案:B15.古代的头衣就是帽子。

A.对B.错参考答案:B16.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考题题型及要求:1.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3.案例题(1题,30分)4.拓展题(2选1, 30分)复习重点:道德无为礼乐仁义兼爱名士外儒内法孝法隐琴棋书画意境茶中庸君子和恕恭敬佛禅市民文化洋务运动“五四”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F17、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1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19、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0、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G21、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

22、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23、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24、“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25、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H26、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

27、“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

28、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

J29、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若君王违背上天之意,则天降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亡,授命于新王朝。

这一说法即(王权天授)30、酒文化在殷代已相当发达,还出现了以制造酒器出名的氏族,如(长勺氏)。

3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2、将情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从而使“情”与“欲”合而为一的是(宋儒)。

K33、孔子释仁为(爱人)。

34、孔子认为最上等的是“生而知之者”,最下等的则是(困而不学)。

35、开禅宗作翻案文章的先例的人物是(慧能)。

L36、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出现于(宋学兴起之时)。

37、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文天祥)。

38、礼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提出重建礼教最早始于(孔子)。

39、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秦)。

40、龙凤相配,最主要的就是象征着(.阴阳和合)。

M41、墨家用以规范行为的是(天下公利)。

42、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是在(宋元)。

43、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宋元话本)。

Q44、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45、秦王朝的统治术主要采取的是(法家思想)。

46、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闭关锁国)。

47、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而改试策论,是在(1901年)。

48、清朝综合处理边疆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

R49、儒家的“仁学”之所以既能为统治者所接受也能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的原因是“仁学”建立在切近人伦的亲情之上()。

50、儒佛道三家思想第一次碰撞的产物是(魏晋玄学)。

51、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的人生的最佳道路是(学而优则仕)。

S52、四大发明出现之后,在中国并未获得改进,但在欧洲及日本朝鲜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现象说明了(伦理化的认识方式对科学精神的扼杀和制约)。

53、“恕”的本意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54、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理)。

55、“四艺”之中,居首的是(琴)。

56、宋代催生出新的私学教育,其基地称为(书院)。

57、市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是在(明代)。

58、“山有山神,河有河伯,海有海神有龙王,灶有灶王爷”,仙文化中的这一情况体现了(巫史文化的特色)。

59、《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的(乾隆年间)。

60、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象征着(正义、正气)T61、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

62、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科举制的实施)。

63、唐代书法中,“狂草”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张旭)。

64、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科举制)。

65、唐代的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排斥、打击六朝以来兴起的骈俪文风)。

66、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长安)。

67、唐文化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向四周输出、辐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

其中,曾派出遣唐使达18次之多的国家是(日本)。

68、《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清廷借修书以毁书)。

69、体现经世致用精神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其作者是(黄宗羲)。

70、唐传奇及宋元话本里的侠文化表述,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心理是(下层人的心理安慰)。

71、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唱)。

72、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一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包括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西藏)。

73、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郑观应)。

W74、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

75、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气韵生动)。

76、魏晋时期,谈玄者多为士族名士,他们谈玄的特点是(注重哲理上的思辨的探究)。

77、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伦理的法制化)。

78、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 )。

79、《物理小识》的作者是(方以智)。

X80、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的思想家是(.老子)。

81、先秦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墨家)。

8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有(法、术、势)。

83、西汉时,司马谈对战国诸子学说的短长作了较公允的评价,他将诸子概括为(.六家)。

84、学术导向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旨归的学派是(儒家)。

85、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大一统)。

86、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民主与科学)。

87、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明代中期)。

88、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的人物是(.梁漱溟)。

Y89、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体现于(六十四卦)。

90、殷商时期的文化有浓重的神本色彩,承担神人交通重任的是(巫史)。

9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以蓍草占吉凶)。

9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更重意趣与心境)。

93、元朝代表性文化的特点是(外露型)。

Z94、在中国文化里,道本源于天,反映于个体就是(德)。

95、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的学派是(墨家)。

96、战国时代,我国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97、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

98、战国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即(《离骚》)。

99、中国人所说的“柔能克刚、水滴石穿”,意在强调的是(阴胜于阳)。

100、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因为(周代的礼教被破坏了)。

101、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102、在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处于社会的(统治阶级底层)。

103、在八卦中,象征阴阳、天地父母的是(乾、坤两卦)。

104、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兼爱)。

105、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传宗接代)。

106、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更注重主体性)。

107、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天性)。

108、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殷商时期)。

109、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110、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111、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陈独秀的《新青年》)。

112、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汉代朴学的倾向)。

113、中国是一个尚统的国家,孔子作《春秋》,内华夏而外诸夷,即以华夏族为主而以周边少数民族为辅,所表现出的“统”是(政治上的正统)。

114、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情感的专注)。

115、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以方以智为代表的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116、主张“万物皆因心生,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的明代哲学家是(王阳明)。

117、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118、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魏源)。

119、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章太炎)。

120、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