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技术,培养其具备数据库开发和应用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对于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会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操作命令等内容,通过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会参与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中,完成一些涉及数据库的实际操作。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查找和研究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得到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将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项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实践与就业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就业前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和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并灵活运用数据库技术,为今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学生还需要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参与数据库的实际应用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vf数据库课课程设计

vf数据库课课程设计

vf数据库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熟悉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创建表、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2.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3.SQL语言:介绍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使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

4.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视频等,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4.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用于课堂实验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素养。

vf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vf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vf课程教学工作计划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人文艺术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文艺创作能力,使学生对人文艺术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人文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建立对人文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包括传统和现代的作品;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文学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同时与他人合作,创作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人文艺术基础知识- 介绍人文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介绍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和技巧2. 人文艺术鉴赏- 深入研究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3. 文学创作技巧- 教授基本的文学创作技巧,包括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文学创作能力4. 艺术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实践,包括音乐创作、绘画创作、舞蹈创作等-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2. 学以致用课程将结合实际案例和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个性化辅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辅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四、教学安排1. 第1-2周:人文艺术基础知识- 介绍人文艺术的概念- 分类介绍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和技巧2. 第3-6周:人文艺术鉴赏- 深入研究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3. 第7-10周:文学创作技巧- 教授基本的文学创作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4. 第11-14周:艺术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等方面。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数据库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则是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技能的重要课程。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数据库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建立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和建立简单的数据库。

3. 掌握SQL语言,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4. 熟悉数据库的应用,能够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 数据库设计和建立方法3.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4. 数据库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5. 数据库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库的知识结构,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了解数据库的应用。

实践式教学是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重要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设计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利用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式教学是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另一种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据库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VF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袁明兰二、学时与学分:48三、适应专业:外语、建筑设计技术、工程监理、艺术、旅游等专业四、课程教材:张彦芳等编著《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年五\参考教材:苏忠等.VisualFoxpro 6.0中文版应用与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杨国才编著《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谢膺白.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肖金秀.新编Visual Foxpro 6.0应用基础教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六、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VFP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并能进行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应用VFP 进行数据库管理。

七、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掌握数据系统、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理解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了解Visual FoxPro的发展、特点及安装,掌握Visual FoxPro 6. 0 的启动与关闭。

熟悉Visual FoxPro 6. 0系统界面,理解其几种工作方式。

了解项目管理器、常用项目元素与文件类型、创建项目文件,及项目管理器的使用。

3.掌握常量与变量、数据类型,了解常用的文件类型,掌握几种常用函数的应用、运算符与表达式的应用,掌握内存变量的几种操作,掌握数组的应用。

理解Visual FoxPro 6. 0命令及命令和子句的使用规则。

4.掌握数据表的基本操作(表结构及字段的基本要素、表的创建和修改[使用表设计器]、表的打开与关闭、数据记录的输入、显示和编辑、录指针与定位、逻辑与物理删除表的记录、记录的复制与添加、表的索引、表的查询、表的运算等),掌握多表工作区及其应用。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VF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200字以上)一、课程目标VF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编程语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VF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使用VF程序设计语言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3.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算法,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

二、基本内容1.VF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基本语法1.1VF程序设计语言的背景和起源1.2VF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和优势1.3VF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2.数据类型和变量2.1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和用法2.2变量的定义和使用3.运算符和表达式3.1算术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3.2表达式的定义和求值3.3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4.控制结构4.1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 条件语句(if、else、switch)的编写和使用4.3 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的编写和使用5.函数和过程5.1函数和过程的概念和区别5.2函数和过程的定义和调用5.3函数和过程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6.数组和字符串6.1数组的定义和使用6.2数组的排序和查找6.3字符串的定义和操作7.文件操作7.1文件的打开和关闭7.2文件的读取和写入7.3文件的定位和修改8.数据结构与算法8.1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8.2链表的实现和应用8.3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实现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VF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解析常见的编程问题和解决方法。

2.实践法:通过编程实践,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简单的程序、调试和优化程序。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等。

vf课程标准

vf课程标准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计算机应用系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多媒体应用技术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系统使用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基础》。

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思想,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工作实践。

(二)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3.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

4。

掌握VF的用户界面,使学生能使用窗口、菜单、对话框、设计器、生成器及工具栏、向导自动建立表、数据库、查询、表单、菜单、报表等。

5。

了解项目管理器,将编程调试好的程序与其自动建立的库、查询、表单、报表、文件等统一起来,生成可执行的。

EXE 文件。

6。

能够使用VF软件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界面友好、清晰易懂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三)技能目标1. 能进行初步的程序设计.2。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

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应用VF进行数据库管理及维护.(四)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五)证书目标计算机二级VF五、参考学时136六、设计思路《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从市场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从应用与项目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成功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1.面向专业学生,强调学生扎实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2。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3.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来展开教学.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时分配表(二)单元设计八、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建议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理实一体”教学法。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数据库课程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在数据库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

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置一定的实验环节和项目作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应用数据库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应注重与职业需求的对接。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就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因此教学模式需要与职业需求相结合。

对于数据库课程来说,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与职业需求相关的数据库知识和技能,例如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SQL语言等。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来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最新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的教学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与职业需求对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VFP课程标准

VFP课程标准

《VFP》课程标准一、概述(一)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来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情景,以具体的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抓住“实用性”的特点,紧紧围绕实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30,实训课时为4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进行调整。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及其趋势,能运用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使学生具有利用数据库知识处理信息数据的初步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2.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3. 掌握数据的查询与统计;4. 掌握表单的创建、基本操作及控件的使用;5.掌握报表的创建与统计;6. 掌握用户菜单的设计;7. 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

vf教学大纲

vf教学大纲

vf教学大纲VF教学大纲: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VF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VF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VF教学大纲将创新思维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解题方法,还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是VF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此外,VF教学大纲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跨学科的综合能力VF教学大纲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且多元化的,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因此,VF教学大纲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历史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了解相关的地理、文学等知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

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VF教学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单打独斗的成功,团队合作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VF教学大纲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语言课上,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VF教学大纲还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VF教学大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1. 引言1.1 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据库作为计算机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探讨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

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现有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探讨理论基础,以期为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现有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传统授课、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

在传统授课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实践机会。

实验教学虽然能够提供实践机会,但由于实验室设备有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项目实践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和实践经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较多。

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的内容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

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VF课程设计--Visual Foxpro课程设计

VF课程设计--Visual Foxpro课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号:__班级:___ ___姓名:_____ _____指导教师:___ _时间:__2011-2012-2___《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评阅书学生成绩管理程序设计作者:[摘要]利用一周的时间,以Visual Foxpro 6.0作为开发工具,结合所学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编制了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程序,程序实现了成绩输入、查询、计算、打印等功能,但管理员的操作功能与学生的操作功能没能很好的限制和分开。

[关键词]成绩管理;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1 设计任务根据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运用 Visual Foxpro 6.0(以下简称 VF)作为开发工具,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程序。

本次任务要求的程序尽管业务过程较简单,但功能要求全面,报告书格式要求严格,时间紧迫,因此工作量是充分的,难度也很大。

2 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加深对所学VF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进行问题求解,从实际的操作中感受VF的整体运作过程,提高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二是掌握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学习课程报告书的撰写方法,加强工程素质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一定的基础。

3 问题描述与分析3.1 功能要求1.具有学生成绩输入、查询、计算、打印功能。

2.限定条件:5 门考试课程,至少30个学生的成绩。

3.要求利用表单作为程序界面展示功能。

4.能够连编成可执行文件。

3.2 数据描述两个实体:管理员表、成绩表。

其中管理员表(工作号,姓名,口令),成绩表(学号,姓名,性别,高数,大学英语,计算机,财务会计,大学体育)。

3.3 功能说明1.输入能够将学生某门课的成绩登记。

包括学生添加与修改两个功能。

2.查询能够按姓名查询学生的课程成绩,包括总分与平均分。

能够查询所有学生的每门课的平均成绩。

3.计算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与平均分。

计算所有学生每门课的平均分。

4.打印打印计算后的学生成绩表。

VF教学大纲

VF教学大纲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Visual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程序设计)前言《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学科之一。

本大纲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课程体系并结合我省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和目标而制定的。

本大纲的教学内容属于教育部提出的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范畴。

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二十一世纪非计算机专业人才,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计算机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

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把数据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对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能和基本应用。

根据医学院校教学计划,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0~80学时,其中基础理论授课至少为30学时,其余为上机实习学时。

建议采用理论和上机实习穿插进行的现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应用能力训练。

理论学时和上机实习比例为1:1或1:1.5。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理论与知识【目的要求】一、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掌握理解“信息和数据、数据处理、数据模型”等概念。

二、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及其构成。

三、数据库: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定义,理解数据库表间的关联关系,在组建关系数据库时懂得如何实现数据的规范化。

四、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五、掌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方式、值和数据定义长度。

六、理解常量、内存变量、数组变量、字段变量记录、对象等概念;掌握各种类型常量的表示方式,内存变量的输入/输出方式以及数组变量的定义和赋值方式。

七、理解内存变量和数组的作用域(全局型变量、局部变量和本地型变量)八、掌握算术表达式、字符表达式、时间日期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名表达式等的应用;掌握常用函数的意义并能熟练的使用这些函数[INT()、SQRT()、ROUND ()、MAX()、MAX()、SUBSTR()、SPACE()、TRIM()、UPPER()、CHR()、DA TE()、DTOC()、CTOD()、STR()、V AL()TYPE()]。

《程序设计语言(VF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语言(VF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语言(VF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08002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语言(VF语言)/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of Visual Foxpro 课程总学时/学分:56/ 3.5(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20学时)
面向专业:艺术、法律专业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与统计、高级语言分析、高级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获得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编制、调试的训练;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实现系统的能力以及编写分析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清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求,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

2、实验小组人数为1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3、教学实践除巩固课程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基本情况
四、考核方式
1、实验后,学生将设计思想、程序流程图、原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汇集成实验报告文档,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学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由于该门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课程总成绩应为实验与理论的综合,其中实验课程成绩占30%,理论课成绩占70%。

五、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 李雁翎编.《Visual Foxpro实验指导、习题集与系统开发案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执笔人:陈青2007年8月21日
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教学模式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也不断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对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设置中职计算机VF(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等;(2)数据库设计: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范式、数据库设计规范等;(3)SQL语言:包括SQL基本语法、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等;(4)数据库应用开发:包括数据库与程序的连接、数据库管理维护等;(5)数据库安全性和备份:包括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2. 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要注重对最新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介绍和讲解,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模式分析1. 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数据库课程中,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再进行课后的练习和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较为方便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学生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深化。

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的能力有限。

2. 实践教学模式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中职学校开始尝试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库应用操作,还包括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出现产出过多,输出过少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够。

《vfp数据库》课程标准

《vfp数据库》课程标准

《Visua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02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授课单位:学时: 72 学分:2.0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的作用“VFP程序设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造价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重要入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随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管理和开发VFP数据库所需要的技能,具备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设计实现某个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作为课程的任务总目标。

在总目标之下,设置了创建自由表、自由表操作、数据库管理、查询、视图、报表、表单制作、VFP应用编程等八个分任务目标。

每个分目标按“认知探究——理论教学——掌握实训”模式进行教学。

本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课的上机实训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也是“数据库应用与编程”能力模块中的一门很好的入门课程,对后续学习SQL数据库、VB程序设计等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变成素养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建筑工程技术和造价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当今,数据库技术已发展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而本课讲述的Visual FoxPro 6.0是新一代中小型数据库的杰出代表,它以强大的功能、完善而又丰富的工具、较高的处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完备的兼容性等特点,受到广大用户欢迎。

通过本课学习及与本课相配套的应用设计项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另外,本课具备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使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管理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课的上机操作训练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上机要求一人一机。

VF就业班课程标准

VF就业班课程标准

《数据库应用技术--Visual FoxPro 6.0》(第4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知识和数据库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本课程采用的数据库系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桌面数据库Visual FoxPro 6.0。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表的操作与维护、数据查询及操作查询、创建表单、报表和菜单,通过Visual FoxPro 6.0系统菜单和命令开发实用的数据库管理程序,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2.掌握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维护方法;3.掌握表的基本操作与数据查询方法;4.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5.掌握表单的创建及控件的使用方法;6.掌握报表设计方法;7.掌握菜单的设计方法;8.掌握较简单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能创建数据库及其表;2.能对数据库及其表结构进行维护;3.能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查询操作,并能正确使用SQL查询命令;4.能编写基本的数据库程序;5.能使用表单进行用户界面的设计;6.能根据需求进行报表设计;7.能设计应用程序菜单;8.能开发较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进行程序的调试和维护;9.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2.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和防范意识;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创建与维护表结构、创建查询与查询操作、设计表单、报表和菜单,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是设置表的字段属性、SQL查询、表单和报表中控件属性及使用、应用程序的综合开发等内容。

(二) 教学内容和要求1.数据库应用基础(1) 理解数据库及其有关概念(2) 掌握数据模型的类型(3) 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及关系操作(4) 掌握Visual FoxPro 6.0的启动与关闭的方法2.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 掌握创建项目文件的方法(2) 掌握创建数据库、表的方法(3) 掌握表的基本操作方法(4) 掌握索引的类型及其创建方法(5) 掌握常见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6) 掌握工作区的使用的方法(7) 创建表间关系的方法3.创建查询和视图(1) 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2) 掌握创建查询的基本方法(3) 掌握视图与查询的区别(4) 了解参数视图的创建方法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1) 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创建条件查询的方法(2) 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创建排序查询的方法(3) 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创建分组查询的方法(4) 了解查询结果的不同输出(5) 能使用SQL语句定义表、修改表结构(6) 能使用SQL语句在表中插入、更新或删除记录5.程序设计基础(1) 掌握常量、变量的区别与变量的定义方法(2) 了解函数、表达式的使用方法(3) 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创建分组查询的方法(4) 掌握命令文件的建立方法(5)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6) 能建立子程序、过程文件(7) 了解程序中参数传递的方法6.表单设计(1) 了解对象、类的基本概念(2) 了解使用向导创建表单的方法(3) 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单的方法(4) 能在表单中添加常见的控件(5) 能设置常见的表单属性7.报表设计(1) 了解使用向导创建报表的方法(2) 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的方法(3) 能创建分组报表(4) 能在表单中添加常见的控件(5) 掌握报表预览与打印的基本方法8.菜单和工具栏设计(1) 了解系统菜单的组成(2) 能够利用系统自定义菜单(3) 能够创建快捷菜单(4) 掌握定义工具栏的方法(5) 能创建简单的工具栏9.应用程序开发实例(1) 了解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方法(2) 能够设计较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3) 能将数据库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四、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72,讲授32学时,上机35学时,机动5学时。

VF课程标准201103

VF课程标准201103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B060204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高职高专非计算机类各专业授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时:40~6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高丽,2010-10学分:4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春青,2011-3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VF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类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使用VF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二级)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来进行。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计算机应用系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多媒体应用技术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系统使用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基础》。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思想,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工作实践。

(二)知识目标
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3.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

4. 掌握VF的用户界面,使学生能使用窗口、菜单、对话框、
设计器、生成器及工具栏、向导自动建立表、数据库、查询、表单、菜单、报表等。

5. 了解项目管理器,将编程调试好的程序与其自动建立的库、查询、表单、报表、文件等统一起来,生成可执行的.EXE 文件。

6. 能够使用VF软件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界面友好、清晰易懂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技能目标
1. 能进行初步的程序设计。

2.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 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应用VF进行数据库管理及维护。

(四)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证书目标
计算机二级VF
五、参考学时136
六、设计思路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从市场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从应用与项目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成功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1.面向专业学生,强调学生扎实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3.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来展开教学。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时分配表
(二)单元设计
八、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
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

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是:把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二)师资条件要求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

校内专任教师需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取得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校外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达到5年以上、取得相应从教职业资格
并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

“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三)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室,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经过这些实践环节,同学们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为课程讲授起到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1.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

机房配备当前教学软件需要的主流机型,学生每人一机,每个机房均配备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完善的网络设备,可以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2.每个机房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师生交互活动。

3、采用集中式网络布线与交换机系统连接互联网,使每个机房均可联接Internet ,为学生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应用》,刘甫迎党晋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参考书:
1.李淑华,《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谭浩强,《Visual FoxPro 6.0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素材与案例:计算机系部资源库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 阶段评价50%
过程评价:学生出勤、作业、课堂纪律、项目模块考核
阶段评价:期末综合考试
十、编制依据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