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文档

林则徐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第六组2011年12月14日目录1、小组概况及分工2、小组会议记录一3、小组会议记录二4、小组会议总结5、林则徐的正面评价(1)林则徐生平简介(2)主要思想著作(3)广州禁烟时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4)治理水患(5)林则徐对新疆的贡献6、林则徐的负面评价(1)禁烟侧面(2)弛禁与严禁(3)历史罪人7、林则徐的最终定位8、参考文献讨论历史人物林则徐的会议记录(一)时间: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15:30——16:30地点:10栋202主持:记录人:与会人员:会议内容:A: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2、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从个人角度看,他身居高官,却独娶一妻,足见他对感情的忠贞,也坚实的反映了他的清高与不朽。

B:林则徐的人物正反评价正面评价: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2、林则徐既不代表地主阶级,也不代表农民阶级,他是民族英雄,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

在他内心有"八哀",他会为处于灾难中的百姓声泪俱下,也会为贫苦农民彻夜难寐,这样的人,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民族英雄。

人物评价---林则徐

人物评价---林则徐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 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 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 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 “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 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 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 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 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 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 片交在英易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
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 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 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 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 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 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 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 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 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 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

评价林则徐

评价林则徐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人物评价---林则徐

人物评价---林则徐
生平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 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 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 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 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 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 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 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 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 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 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谢谢
1、他注意了保护民族权利。 2、林则徐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努力寻找祖国富强之路,使整个 民族富强起来。 3、林则徐为维护我国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他重视 执法、认真行法上。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敬的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实业家和思想家。

林则徐的最著名的贡献是他在鸦片战争期间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并主张堵塞鸦片销售,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在这个忧心忡忡的时期,他以他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行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清道光年间,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一直以来都梦想着为国家做出贡献。

当他看到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和民众的痛苦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站出来,成为中国反对鸦片贸易的旗手。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担任福建巡抚,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从不退缩。

他积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鸦片贸易,包括禁止鸦片销售和烧毁鸦片。

他还加强了边防防务,提高了军队的实力,以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的威胁。

林则徐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抗击鸦片贸易,还主动与外国使节进行谈判,力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尽管他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努力和坚持为中国的反鸦片运动树立了榜样。

林则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反对鸦片贸易的行动,更在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现代化的追求。

他认识到鸦片贸易只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根本问题是中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因此,他致力于推动自强运动,鼓励人们注重农业、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

他还倡导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林则徐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扬和赞扬。

他被誉为民族英雄,被视为近代中国的楷模和先驱者。

他的理念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总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勇敢地反对鸦片贸易,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在于抗击鸦片贸易,更在于他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追求。

因此,他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认可和尊敬,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

嘉庆九年(1804)中举。

十六年中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

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

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

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

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

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

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

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

九月被革职。

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

五月充军伊犁。

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

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

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

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

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林则徐,出生在儒学世家,接受父母启蒙教育的士大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篇一:《浅析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摘要】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烈的群体意识,而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时期,这种群体意识突出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国家危亡时刻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成为每个人的道德要求。

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尤为突出。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以期能使这位时代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系统更加透彻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英雄人物。

清朝皇帝为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赐其谥号“文忠”,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

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对林则徐有个最贴切的评价──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经成了激励后来者的千古绝唱。

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一、爱国与忠君并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受忠孝伦理的影响,爱国与忠君两者被看作是一物的两个方面。

林则徐受时代特点的影响,还不可能超越这个传统,所以在其身上这种特点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赴戍边疆之际写道:“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 [1]不忘君恩与制伏正在蹂躏中国的“犬羊”就是他最关切的两件事。

这是他在生离死别之际的真情流露。

他自己的表白与历史记载都说明了其赴戍边疆与广东禁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忠君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一个结合。

二、在“睁眼看世界”中表现的爱国精神英国的鸦片倾销和鸦片战争,给了林则徐沉重的刺激。

林则徐人物点评

林则徐人物点评

林则徐人物点评第一篇:林则徐人物点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论林则徐的爱国思想翻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林则徐。

这位杰出的爱国者,百余年来,被中国人民深深地怀念着。

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林则徐的一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

毛泽东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的民族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可贵的反抗性格的代表人物。

他虽然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是他与地主阶级中那些顽固昏庸腐朽的一派不同。

他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能够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使自己的思想逐渐接近社会现实。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民族英雄,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只能过眼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爱国思想的体现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林则徐点评

林则徐点评

近代历史人物点评—林则徐林则徐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行为,林则徐上书皇帝:如果再漠视鸦片贸易,那么10年后,再也没有可用的军饷,也没有可用的士兵了!于是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

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强硬手段,迫使英国商人签定条约: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以后永不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果被查处,就地处决!但这并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英国方面,没有激烈反映,因为如果中国人到英国卖鸦片,也一定会被处决的。

英国外交部通知广州的英国商人代表: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

拒绝军舰进入珠江。

当然,英国政府并非如此善良,而是权横利弊以后做出来的决定:他们的鸦片利益,远远小于和中国通商的利益,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会受损。

但是清政府于不久后又下了另一个命令:从即日起,断绝和英国的所有贸易往来。

这使英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决定动用武力来解决。

那时候的中国,不止军队腐败,也没有将领可用,显然不是外国侵略者的对手,几次战败后,签定了《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的事情是对的,不畏外国势力,强行禁烟。

但他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和外国相差太远,他的激进做法必然导致战争。

后来事实也是如此,战争打起,中国大败,不但要赔款,割地,还要合法化鸦片贸易。

思想是好的,后果是坏的。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林则徐的评价

林则徐的评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何慧敏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林则徐从政四十年,历官十三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史学家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进士出身,先任江苏廉防使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

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他的主要成就有五点。

第一点是林则徐能够放眼看世界。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放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能较为系统得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为了满足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又组织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林则徐

林则徐


英国方面已训令律劳卑可作武力行动,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 (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劳卑成为商务总监不久,就从 澳门乘船,打算硬闯广州进驻,结果与两广总督卢坤发生冲 突。卢坤下令将律劳卑等人驱逐回澳门,律劳卑退回澳门不 久就病亡,德庇时成为第二任驻华商务总监。 由于清朝政府不许在陆地上买卖鸦片,也不准将鸦片存 于澳门,于是英商就把鸦片仓库设在船上,名为呀偏出阿森 纳停泊在伶仃洋至台湾的周边海域,让走私鸦片者接货立券, 凭券使可在广州取钱,当时,加尔各答的英国人报纸如此报 道:林则徐太伟大了!
四、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发生转变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来自我国历 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另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 面,是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 形成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所面临的是西 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反对这些敌人的斗 争,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的新课题,从而使林则 徐的爱国主义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林则徐的爱国 主义思想,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 主权观念。

当中有带同家眷之不贩鸦片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 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十人,不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 鸦片完整销毁,于是前来实地考证。林则徐干脆给他们 进入池边,让外国观察员直接详看销烟方法,沿途讲解。 待观看全部过程、反复考察后,皆心悦诚服,向林则徐 脱帽致敬。事后,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 中记述: 此外,《澳门月报》、《季度评论》、《新加坡自 由新闻》、《广州纪时报》等外国人报纸皆大编幅连续 报道虎门销烟,而且得到与鸦片贸易无关的外国人支持 及肯定。英国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价增涨,尤其是 大米、丝绸和银。
林则徐 - 教育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 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 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原因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 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 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 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 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他教了五 十年书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的还是 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时,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 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 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林则徐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一轮选拔之后,林 则徐当选任佾生,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PDF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PDF

1 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第六组2011年12月14日2 目录1、小组概况及分工2、小组会议记录一3、小组会议记录二4、小组会议总结5、林则徐的正面评价1林则徐生平简介2主要思想著作3广州禁烟时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4治理水患5林则徐对新疆的贡献6、林则徐的负面评价1禁烟侧面2弛禁与严禁3历史罪人7、林则徐的最终定位8、参考文献3 讨论历史人物林则徐的会议记录一时间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1530——16:30 地点10栋202 主持记录人与会人员会议内容A: 1⒘衷蛐焓侵泄 谝晃淮 菲鹄捶纯刮鞣街趁裰饕迩致缘拿褡逵⑿凼茄孕幸恢碌陌 摺K 斓嫉慕 潭氛 蚴澜绫砻髁酥泄 嗣穸匝黄 潭镜纳疃裢淳 头纯雇夤 致缘募崆烤鲂谋砻髦泄 嗣袷且桓隹岚 杂伞⒉晃非勘┑拿褡逡步铱 酥泄裰鞲锩 男蚰弧?2、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从个人角度看他身居高官却独娶一妻足见他对感情的忠贞也坚实的反映了他的清高与不朽。

B林则徐的人物正反评价正面评价1、quot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quot 。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quot天朝quot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4 2、林则徐既不代表地主阶级也不代表农民阶级他是民族英雄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

在他内心有quot八哀quot他会为处于灾难中的百姓声泪俱下也会为贫苦农民彻夜难寐这样的人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民族英雄。

3、林则徐在满清王朝与英国鸦片商人的敌对行动中因为对英商交涉态度强硬行动果敢决绝禁烟除恶务尽乃至后来面对英军打上门来时的英勇抵抗而使他作为极有民族气节的英勇人物受到自此以降的历代中国人所尊崇成为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流芳千古。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

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

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品人物---林则徐

品人物---林则徐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 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 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 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 “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 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 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 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品人物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
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
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 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的父亲教导,还有一
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 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 豆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 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 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 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 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 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 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 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 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 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 销毁。

林则徐的评价

林则徐的评价

打破林则徐的“高大全”:仅是旧时代最好的产品2009年11月16日14:07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9条关于林则徐,我们长期将其作为一个“高大全”的历史英雄来看待,他已经被神化了,他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

以致不少人至今仍然认为如果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信任林则徐,中国不会输,或者输的不会这么惨。

而为了更好的审视那段历史,林则徐的神话应该被打破了。

英军北上并非惧怕林则徐的武力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上写道“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这描述使不少学生相信林则徐一定能打败英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是因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打压广大爱国群众和官员。

其实把英军北上的原因归于林则徐防御严密,无隙可乘只是一厢情愿。

英军北上的实际原因是英军执行了外相巴麦尊的训令而已。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致海军部的公函中称,在广东“不必进行任何陆上的军事行动”,“有效的打击应当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

同日。

巴麦尊给懿律和义律的训令中,提到了他和海军大臣各颁给伯麦的训令,其中规定作战方案为“在珠江建立封锁”,“占领舟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以及扬子江口和黄河口”。

事实上,英国侵略军的侵华作战行动,正是按着上述训令进行的6月下旬,英国兵船封锁珠江口。

7月初,以小部兵力进犯厦门,切断厦门与台湾交通;主力进攻并占领浙江定海。

接着以一部分兵力驻守定海,其余继续北上。

8月初到达天津的自河口,向清政府提交《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

而“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据林则徐对战争估计严重不足林则徐被誉为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至少拥有四名翻译,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也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

可是他对战争的规模严重估计不足。

1839年9月1日,林则徐在给道光的夹片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私约夷阜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

评价林则徐

评价林则徐

历史的多面手——林则徐如果说读晚清史,就宛如读一部腐朽没落的豪门巨贾在其野蛮的先人3杀人抢劫起家后,因为子孙后代跟不上世界文明潮流而败家毁业的历史。

但参与其中每一部落寞史,无疑又是一部英雄的崛起的史诗。

解开历史的层层面纱,灿灿乎,是林则徐这位历史大亨。

世说,是没落的王朝造就了英雄;但谁知是不是寂寞的英雄突出了时势。

于是,任历史之河奔至深渊,勇者以其独占鳌头之采逆流勇进。

少年英雄多磨难父亲林宾日是嘉庆侯官岁贡生,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而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看似很好的书香背景,却因家中僧多粥少,三餐都无以为继。

常以以女红帮补家计,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

清苦的家境更让他自强不息,四岁,便随父亲入私塾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同时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林则徐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一轮选拔之后,林则徐当选任佾生,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

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

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正所谓:“少年英雄多磨难”清苦的早期家境,使得他奋发向上,更使他养成了清廉、体民疾苦的清清乎为官之风。

革职流放,不改英雄初心如若一般人看来,为官至痛,莫过于不为重用。

继那虎门的一然之后,没落的王朝赐予他的是一段最过痛苦、悲愤、与艰辛的日子。

然而,倘若真如你我所料,又怎能让伟人撑起莫大的一个“伟”字。

不错,那段最痛苦、悲愤、与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共患难的日子。

三年里,他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强者自强”艰苦的环境里,于是乎,潜心研究新疆史地,努力讲求筹边之策,敏锐地觉察到了来自沙俄的侵略隐患。

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
• 清道光皇帝惊恐万分,立即派直隶 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国 侵略者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 政府一定惩办林则徐。于是英国侵 略者撤兵南下。道光皇帝把林则徐 撤职承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 到广东和英军谈判。
鸦片战争
• 英军以武力相威胁,在英 军的枪炮下,1841年1月, 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香港 岛。1842年8月,英舰到 达南京江面。中英代表在 南京议和。英国侵略者强 迫清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 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
•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 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 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 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 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虎门销烟
•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 布两个谕贴。
•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 开广州。
•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
曾经年少
•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 少穆、石磷,祖籍福 建省莆田县,清代初 期迁至福州。林则徐 出生在一个下层封建 知识分子的家庭。这 个家庭最突出的特点 是贫困和苦读。
•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 号旸谷,29岁中秀才, 37岁有了第二个儿子 林则徐.
林则徐的母亲是当时有 名的儒生陈时庵的第 五个女儿,名轶,尤善
贩子颠地。
虎门销烟
•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 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 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 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 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 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 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 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 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 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 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 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 百八十三箱禀》。

浅谈林则徐

浅谈林则徐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二○学年度第学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主讲教师评分学号姓名丘爱玲专业年级题目:浅谈林则徐【摘要】我们一说到林则徐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他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称号。

这个称号可以说名副其实,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打破了传统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里程碑。

而他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尽管他做出过贡献,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也不尽相同。

《清史稿》评价林则徐“才略冠时”,并认为如果广东事务始终依靠林则徐,“溃裂当不至此”。

蒋廷黼先生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认为林则徐尽管内心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但却不公开提出国家的改革,因为他害怕“清议”,他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争。

那到底在历史中他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很多人没有对他进行过更为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想在这里探讨林则徐的思想及其事迹,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他。

【关键词】林则徐思想重要事迹林则徐思想以及主要事件一:主张禁烟下的品质及放眼看世界的思想1939年开始中国的东南地方几乎要被鸦片给吞噬,在这种危急国家人力及政权的情况下,禁烟的声音在一些爱国党中不断发出。

林则徐但是也是主张禁烟中的一员。

从到达广州的第一天开始,到英国人赖在广州海岸不走、双方磨擦不断之时,林则徐抓紧时间对国外知识进行恶补。

他派人四处购买海外书报地图,英文看不懂,就请懂外语的人给他翻译,到澳门可以买到中文版的报纸,但数量很少。

不过,经过这顿恶补,他竟搜集了许多从来没看过的资料——这,可能就是他真正睁眼看世界的开始。

这时他才隐约地知道,中国早已不是世界的老大了。

林则徐的角色演得非常成功,他几乎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发动起来了,在邓廷桢、关天培一文一武的精心布置下,从虎门到广州城下,布置得壁垒森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
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清朝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

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

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他忍辱负重,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

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我在心中不禁骄傲地说,林则徐,好样的!是您,用虎门销烟的壮举,治愈了中华儿女“东亚病夫”的创伤!是您,用虎门硝烟的壮举,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是您,用虎门硝烟的壮举,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形象!
回首历史,我们倍感骄傲。

我们为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所折服,我们为响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豪迈的语言而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生长在党的阳光雨露里,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大家庭里,时时刻刻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我们要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牢记“八荣八耻”的谆谆教导,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