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西班牙风格老洋房
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
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上海外滩是上海独具特色的一个地方,汇聚了多种风格的建筑,成为了著名的国际滨江建筑群。
随着上海的发展,外滩的建筑也在逐渐变化,但是其中的历史建筑和建筑风格仍然吸引着许多人前来游览。
本文将以外滩的建筑风格为主题,介绍其中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和建筑。
一、西洋建筑风格最典型的就是外滩23号,这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上海人民最为熟悉的建筑之一,充分展示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魅力。
它是一座由7座楼组成的建筑群,建于1924年至1925年间,高9层,采用新文艺复兴风格结合巴洛克和装饰艺术风格元素。
之后,又有其他典型建筑如江海关大楼、润园大楼等相继出现,这些充满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是外滩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近代派建筑风格近代派建筑风格是上海独特的一个建筑风格,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筑群的中心——外滩18号、19号楼,也成为上海的著名城市标志。
外滩18号和外滩19号篮球楼在建筑立面上都采用了垂直梁构造,而这在上海的建筑中相当罕见。
建筑的流线造型、展示性窗户以及水泥、钢材、玻璃等新材料的使用是其特点。
三、装饰艺术风格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在外滩的比重相对较少,也属外滩风格多样性的一种元素。
其中,外滩12号楼最具代表性,这座建筑于1933年落成,采用了强烈的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元素,如镶嵌玻璃和浮雕。
大楼顶部还有一个观景平台,顶部和玻璃窗上的彩色玻璃是建筑的主题元素。
四、现代主义风格随着时代的变革,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也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建筑风格,这些近现代的建筑渐渐地普及了。
众多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中,外滩27号楼就是值得一提的一栋建筑。
建筑外观风格比较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元素。
这种风格的设计在外滩是比较常见的,主要依靠线条和形式感进行设计。
五、总体建筑风格总体来看,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这里集中了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新文艺复兴、重建派和装饰艺术等各类建筑风格。
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风格在历史浓厚的上海老洋房中的体现
第34卷第8期 2021年04月Vol.34 No.8April 2021艺术科技上海是我国的商业中心,在这就可以浏览到不同风格的建筑。
在这个灯红酒绿、高楼鼎立的城市中,有很多联排或是独栋的老洋房,它们历史气息浓厚且风格各异,其中,低调的红瓦白墙最具吸引力。
1…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历史文化背景西班牙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十分曲折,它也因此有了丰富、多元的文化。
多元化的风格随着历史的变迁滋润着这个国家的艺术,同时也让它获得了许多的建筑灵感。
起初,罗马战胜并占领了西班牙,后来,罗马衰落,哥特人开始接管西班牙,随即阿拉伯帝国兴起,并且在此期间,穆斯林王朝出现,15世纪以后,西班牙又重回到了基督教的世界,在这之前西班牙还是以罗马天主教为主,最终成为“基督教西班牙”[1]。
因为这样的经历以及两个宗教文化在这个国家不断地碰撞,所以形成了现在的丰富、多元的西班牙文化。
西班牙建筑中总能透出一股西班牙特有的人文风情,即热情奔放,阳光活泼,同时又很细致。
这个国家特有的古老传统——斗牛,以及阳光充足的沙滩和热烈欢快的歌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激情四射、热血沸腾。
热情奔放的人文风情、曲折的历史和不同的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摩擦,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
西班牙热情奔放的外表下,有着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想不断深入了解的神秘亲近之感,也有着耐人寻味的小细节。
因此,真正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可以说是感性、理性、知性这三性的合一,而现如今所谓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只是商家营造出来的神秘的氛围,是那些商家联合新媒体、广告商、宣传商编造出来的一个概念。
2…西班牙风格融入上海老洋房中想看经典的西班牙建筑可以看上海的老洋房。
1842年清政府签订条约后上海开埠,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开始“侵略”中国,紧接着西方租界出现,西方的建筑风格也不断被引进,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固有的风格。
在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特色中,还是西班牙式的建筑深得那个年代上海居民的心。
西班牙风格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在冰冷的建筑外表中融入了阳光和活力,它使用更为朴素温暖的色彩,让建筑有了亲和力。
从“罗密欧阳台”说起
罗密欧阳台眺望武康路徐汇区北部的武康路上、近湖南路口,有一幢一般被认为是西班牙风格的花园建筑(也有说是意大利风格),包含了武康路204至210号连续几个门牌,背向马路一面的大花园,又将212号洋房也置于同一个空间内。
建筑为整体三层高、局部两层高结构,有很长一段外墙紧贴路边,墙面呈淡黄色,屋顶材质为红瓦,弧形门和方形窗交相分布。
这幢建筑似乎没有人物入住过,不过看似“低调”的它,仍旧为上海百姓所熟知;许多人,几乎都会被那个位于210号门洞垂直上方二楼处、带着弯曲栏杆的半圆形小阳台所吸引。
有一位不知名的漫步者将它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角约会地——朱丽叶家的阳台联系起来,原著中两人一个楼上、一个楼下,互诉衷肠,近世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中甚至加进了男主角攀爬阳台、直接翻身而入女主角香闺这一桥段……无巧不成书的是,当时结伴而行的一干人中,有著名作家陈丹燕老师;那次足以激发灵感的漫步后,陈丹燕在她流传甚广的散文作品《上海的风花雪月》里,对“罗密欧阳从“罗密欧阳台”说起文/赵基台”进行了精彩细腻的描述,伴随这部著作的广为流传,武康路这一“新”景观遂渐渐成为“衡山-复兴”风貌保护区最经典的地标之一,吸引了不计其数的老房子爱好者驻足观看、摄影、临摹,乃至脑补一些当年可能发生浪漫故事的画面。
据说,前几年有一家公司想要改建210号楼,极有可能危及这个经典阳台,一大批市民还为此拉上陈丹燕一起公开呼吁赶快停工,结果在相关部门干预下,还真让改建者知难而退了。
除了良好的视角和观摩者带有演绎性的介绍推广外,成就这个趣味小阳台极高知名度的因素,笔者以为还有一条,那就是它所坐落的那条老马路——武康路本身的魅力和盛名。
武康路,属于上海境内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列,已经悄然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1907年它刚刚出现在上海西部一隅时,周边还是一片江南乡村风光;它的初名叫“福开森路”,得名于它的出资建造者、美国人约翰·加尔文·弗格森(旧译“福开森”,1866—1945)。
上海的西班牙风格建筑
上海的西班牙风格建筑当你游荡在上海历史街区,如果再留心观察的话,定会看到不少有着红色筒瓦和谈色水泥拉毛前面的花园住宅,墙面镶嵌着小小的双券窗间柱,或者还有一两处悬挑的铁艺小阳台,下垂的常青藤随风摇曳,牵动着人们的遐想.......这便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了。
上海的这些建筑多以住宅为主,有独栋花园的住宅,也有联排的花园里弄和多层公寓。
它们虽因岁月的蒙尘略显老态,然而骨子里却依然透露出一股恬淡华贵的气息,绝不会让人与爆发户联想在一起。
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建造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上海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影星,平静优雅,却仍然惦记着往昔的那段流金岁月......安亭路46号安亭别墅建于1936年。
南立面采用对称式构图,东南转角处两层平面为圆形,第三层为四周略收进的正八边形,八角攒尖屋顶。
屋顶坡度平缓,铺设西班牙红色筒瓦,有三坡势老虎窗。
局部女儿墙顶部有连续的小圆券。
建筑属于典型西班牙风格。
安亭路81弄2、4号,安第纳公寓,西班牙风格联立式花园住宅。
由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
北京西路1394号花园住宅东临西康路的北京西路北侧,为一栋独立式的花园别墅,砖混结构二层半,现外立面统一粉刷成白色,轴线对称式布局,总体风格接近于西班牙建筑。
上部为红瓦斜坡复折式屋顶,其上可见烟囱。
东平路10号始建于1939年,1940年完工,大昌建筑公司设计,西班牙式花园住宅。
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筒瓦屋面较为平缓,曲线形山墙,水泥拉毛墙面。
南侧底层为双联拱形的券柱式门廊。
二层设有宽阔的转角阳台。
建筑东南角建有两层的半圆厅,其东侧有圆角阳台挑出。
主体建筑北侧建有筒状楼梯厅。
复兴西路19号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
由李维建筑工程公司设计。
建筑平面基本呈矩形,南部底层起居室局部呈半圆形突出,半圆形拱券窗间的绞绳柱装饰。
阳台外缘的半圆形小券、水泥拉毛墙面上的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绿柚贴花。
复兴西路62号的修道院公寓,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
上海老洋房七大建筑风格
上海⽼洋房七⼤建筑风格上海⽼洋房受⽓候⽓温影响,地理地形位置的不同,根据建筑造型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演变,⼤致可归纳为七种类型:仿古典式主要仿照欧洲⽂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平⾯轴线布置和装饰,强调平⾯对称,⽴⾯追求⽓派,装饰讲究细致,意图形成雄伟的宫廷式住宅建筑。
但这些建筑受当时财⼒限制,变成内外不统⼀、⽐例不协调的仿古典主义式的花园住宅。
早期的仿古典式花园住宅受到法国、德国住宅影响。
如淮海中路1517号住宅,南京西路1418号住宅,汾阳路79号住宅等。
上海⽼洋房淮海中路1517号上海⽼洋房南京西路1418号上海⽼洋房汾阳路79号欧洲乡村别墅式这种形式⽐仿古典式略晚⼀些出现。
⼀般⽤露⽊(半⽊)屋架,斜屋⾯,周围是⼀⽚林荫,离交通⼲道较远,颇有“隐蔽”的意图。
如虹桥路2409号住宅,武康路99号住宅罗别根花园别墅等。
上海⽼洋房虹桥路2409号上海⽼洋房武康路99号西班⽛式这类建筑层⾼较低,室内花饰简单,南向设敞廊和阳台,适合上海的⽓候条件。
建筑装饰上,屋顶采⽤坡度平缓的筒⽡,⽤花铁楼梯栏杆、花铁栅、铁条⼤门较多。
上海中⼩型花园洋房中,采⽤西班⽛式花园洋房的建筑形式较为普遍。
如汾阳路45号住宅,永福路52号住宅,永福路151号住宅等。
上海⽼洋房汾阳路45号上海⽼洋房永福路52号上海⽼洋房永福路151号美国殖民地式简陋的独⽴式花园⼩住宅,这种建筑形式最早由侨居北美洲的欧洲⼈利⽤当地的材料创建,上海不多。
其平⾯布置有⼀定的实⽤性,例如外形整齐,楼梯设在正中,底层左右侧为起居室和餐室,楼层全为卧室,坡顶下的假三层作为储藏室等,这样的室内功能布置,很适合⼀户独⽤的需要。
如乌鲁⽊齐南路151号住宅,建国西路398号住宅等。
上海⽼洋房乌鲁⽊齐南路151号上海⽼洋房建国西路398号混合式建筑师为迎合居住者的特殊爱好⽽设计的洋房。
这种建筑没有⾃⼰的风格,只是其他住宅建筑形式的组合。
如华⼭路镇宁路的吴铁城住宅,外形是中国庙宇式,室内都是西洋装饰;武康路117弄1号,外形是⼀座西式花园洋房,室内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彩画平顶和⼴漆地板等。
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
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园,而点缀在那个都市中的风格各异的老式洋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洋房路边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寂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下面,就为您介绍上海最闻名的十大老洋房。
一、白公馆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
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寂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确实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概专门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
事实上,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刻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
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因此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
“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
往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仍旧名流聚拢。
二、汪公馆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娶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筑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
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穿,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
上海老洋房,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上海老洋房,不是你想买就能买1. 引言1.1 上海老洋房的特点上海老洋房是上海市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老洋房多建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民国时期,受到外国建筑风格的影响,集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上海特有的老洋房风格。
这些老洋房通常建造在狭长的地块上,外观以青砖红瓦、花格窗、欧洲风情的立面为主要特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
在上海老洋房中,有不少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被列为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老洋房承载着上海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
老洋房小区内常有古树参天、庭院优雅的景致,拥有独特的环境优势,给居住者带来别具一格的生活体验。
上海老洋房的特点包括建筑形式独特、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环境优美等方面,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上海老洋房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1.2 需求量增加上海老洋房的需求量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关注老洋房这一特殊的房产类型。
老洋房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购房者的目光。
随着城市更新和保护工作的推进,老洋房的供给量逐渐减少,使得购买老洋房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梦想。
老洋房通常位于市中心区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符合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
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供给量的减少,上海老洋房的价格也逐渐上涨,使得购买老洋房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购房者需要对市场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制定合适的购房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购买到理想的老洋房。
2. 正文2.1 上海老洋房的独特魅力上海老洋房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的独特性。
这些老洋房通常建造于上个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之间,是上海的历史见证。
它们保留着当时国际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色,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感。
这些老洋房往往拥有独立的庭院或花园,内部装修精美,保留了当时的装饰元素和风格。
西班牙
西班牙风格其实是比较休闲化的一种风格,不象现代风格那样冷酷随便来几张类似造型从外立面造型,到精心的景观设计,到热带植物配比,养护,无不以休闲精神贯穿其中,所以这是豪宅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一、什么是西班牙别墅建筑?当今的现代社会造成城市环境越来越拥挤不堪,人们居住在越造越高的楼房里,居住环境日益背离原先对美好的居住要求的时候,就应境产生了“闲适、从容、意趣与浪漫及奔放”的生活意念,而西班牙别墅建筑风格的出现就是这一生活方式的最佳载体。
[图]西班牙别墅建筑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西班牙风格理解为运用一些西班牙建筑的符号、采用瓷砖做装饰、把墙刷刷白,那就是对西班牙建筑的误读了。
[图]西班牙别墅建筑究竟什么才是西班牙别墅建筑呢?也许有些朋友看到这里,马上会说:是那些暴发户烧钱的金屋,住在里面也不懂得欣赏什么风格不风格的。
[图]西班牙别墅建筑有人说,“西班牙别墅建筑风格”是一个虚无的建筑经典,是广告商、策划商、地产商和媒体臆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典型的概念销售、造梦营销,利用西班牙文化艺术的多元、神秘、奇异特征,唤起消费者莫可名状的兴奋,冲动之中下单定购。
不信,无论蓝湖郡还是Town城,谁能够清晰解释“西班牙风格”建筑的特点、来源、地位?不知道,下一次该吹“瑞典风情”还是“墨西哥风格”?别墅作为一种舶来品,是西方的产物,是居住生活的最高境界。
别墅的开发在规划设计、选址、做工用料等方面都十分讲究,而且用家也十分挑剔,其基本功能是度假,不是以居家为目的。
别墅还一定要有良好的景观作为基础,其建筑设计和规划应该与自然资源、自然景观融合于一起。
到底,什么是“西班牙别墅建筑风格” ?[图]西班牙别墅建筑常言说:“建筑是文化的符号,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所以,谈西班牙建筑就离不开西班牙的文化与西班牙的艺术两大背景。
西班牙国家的历史十分独特而曲折。
早先,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受到过罗马和哥特人长达千余年的统治;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从8世纪到15世纪,西班牙出现了多个穆斯林王朝,一度“伊拉克化” ;15世纪以后,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成为“基督教西班牙” 。
上海顶级老洋房——丁香别墅的前世今生
上海顶级老洋房——丁香别墅的前世今生丁香别墅雨巷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个梦一般的丁香姑娘,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而丁香别墅,但闻其名,就足以使人浮想联翩:深深的庭院,紫藤缠绕,淡淡的丁香,在雨中悄然绽放,幽幽地,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传奇正因为有了“丁香”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人们便愿意相信这座雅致的花园就是为了一个叫做丁香的女子而建,于是为洋房主人编织了各种版本的故事,使得这幢花园别墅更具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
丁香流传最广的说法,当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他的宠妾丁香所建的别苑。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旅游局出版的涉外游览介绍中还标注着:“丁香花园—李鸿章私邸,华山路(原海格路)849号,始建于1862年,是上海第一座西式花园住宅。
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相传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起,作为洋务派首领的李鸿章,由于在上海开办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经常住在上海,于晚年娶了年轻的第九房姨太太丁香,跟随他照顾起居。
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甚是高雅。
后来人称丁香花园。
痕迹深厚的历史在这里积淀,老洋房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那曾经的显赫,曾经的风云,都留下历史的痕迹……变更丁香花园后虽数易其主,但一直是作为私人府邸。
2001年,毕业于复旦经济系的陈早春和房管部门签订了8年租赁合同,租下丁香花园西面的一幢别墅和一千多平方米的草坪。
随后投资了一千多万元在花园里修建了四座新别墅,连同原先的老房子一起租给了外国人。
这里也就相应更名为“丁香别墅”。
美景丁香别墅系主体三层、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局部二层、水泥拉毛墙面刷奶黄色、陡坡机制红平瓦屋面、钢门钢窗、主人口在建筑东山墙处、外有门廊、小轿车进华山路922号大门、经柏油马路可直达主楼人口。
东山墙成多级踏步形状,山墙砖砌烟囱穿川屋脊与门廊组合打破了一般山墙的呆板,南面花园右近万平方米,中间为宽阔的大草坪,四周种有各种名贵树木、如玉兰、香樟、雪松、丁香等。
改变现如今的主人希望在别墅里设计一间影音室、一间KTV包房以及一间茶室。
西班牙建筑在中国
西班牙建筑在中国西班牙建筑在中SPANISlITECTUR:INCHIN西班牙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其深厚的历史根基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又为我们了解现代西班牙提供了依据.在这一浪漫的国度中,曾涎生过创作了奇幻色彩的建筑杰作——圣家大教堂的安东尼?高迪这样充满创意的建筑大师.与热情的弗拉门戈舞,帅气疯狂的斗牛士,理想主义的唐?吉诃德一样,西班牙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西班牙文化的多元化使其建筑风格精彩纷呈.前不久新建的美国的新世贸中心"飞翔大楼"出自西班牙建筑师之手.由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上海经济商务处,西班牙对外贸易发展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05年"西班牙建筑在中国"研讨会于月前在上海,重庆及南京三个城市举行,共有8家国际知名的西班牙建筑师事务所参加了这次会议.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上海联络部的工作人员与与会的西班牙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了多次的接触和沟通,向他们介绍了高质量的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并对奥尔蒂斯?伯尔达里奥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了专访.在西班牙的建议设计中,建筑与艺术建筑与材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对节能节约型材料,对瓷砖与色与光源的运用在西班牙的建筑处处可以妙手体现.西班牙建筑师进入中国后,争取到中国很多优秀的项目,这些项目对陶瓷卫浴及材料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详见下期"走进设计师"专栏)八"仙"登台,各显神通ARQTEL建筑设计有限公司ARQTEL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工程建筑设计公司,在建筑,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领域享有盛誉,并正发展成为建筑和电讯相结合领域里最重要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在西班牙和国外承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获得奖项和提名的作品有:巴塞罗那的多功能社区中心,西班牙各大城市的法院,萨拉莫德约瑟宁学校,哈恩的文化中心,巴塞罗那的桑弗勒斯泽尔学校,巴亚多利的综合服务中心,意大利罗马的议会中心,卡斯蒂约莱昂政府的新议会大厦,美国纽约伊斯特河水坝的重建,马德里西班牙皇家联盟的综合足球运动中心,萨拉戈萨大学的商学院,哈恩的政府公寓等等.文/Ch计师Designe.克鲁斯与奥蒂斯建筑设计公司安东尼?克鲁斯和安东尼?奥蒂斯于1971年毕业于马德里技术建筑学院.同年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生涯.至今已经获得了多项比赛大奖,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刊登在国内外各种建筑杂志上,并在各种展览中崭露头角.所获奖项主要有"塞维利亚城市"奖,"马德里城市"奖,铁路设计布鲁奈国际奖,"1991—1992西班牙建筑"奖,"安达卢西亚金奖"以及西班牙"国际运动"奖等.1991和1992年两次获名为"米耶?凡?德罗得"的欧洲大奖.最着名的项目有塞维利亚马利亚克罗奈尔夫人大街的住宅区,塞维利亚市火车站,乌尔瓦中心公共汽车站,马德里社区远东场,塞维利亚市公共图书馆,巴塞尔火车站扩建,塞维利亚奥林匹克运动城,2000汉诺威世博会西班牙国家展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改建工程等等.CTS一78I3咨询股份公司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城市和地区规划专业硕士,爱德华?雷拉是城市设计规划领域最杰出的欧洲建筑师之一.他曾担任过几年马德里结构规划系的主任, 在巴塞罗那,毕尔巴鄂和巴黎领导过各类结构开发项目.爱德华?雷拉曾三次获西班牙城市规划国家奖.他的一些着名的设计和作品有:马德里机场城市连接悬浮单轨迹划,巴黎德亨斯历史遗迹扩建,瓦伦西亚住宅学院5000所住房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里斯新城扩建计划,毕尔巴鄂城市区域扩建计划,旅游宏观规划,多美尼加共和国8公旦海岸线规划,意大利比萨地区重新设计方案,哥伦比亚西部经度大街路径规划等. 在中国海南海口度假村理念工程招标中,i3已经中标.曼卡多建筑设计公司弗朗西斯科?曼卡多,1957年出生于西班牙纳瓦拉,1981年入读纳瓦拉建筑大学,获得建筑大毕业生国家建筑师奖.目前他是纳瓦拉建筑学校的建筑工程系教授.1996年他曾担任德州建筑大学访问教授,1997—998年在阿灵顿大学任教,2001—2002年在哈佛大学研究生设计院任访问教授,2002—2003年在加罗尼亚建筑学校任教授.他获得过大量奖项,包括1993年意大利提耶内城市建筑奖,1993年里斯本建筑奖,1999年潘布纳视听会议中心一等奖,2004年西班牙政府援助贷款纳瓦拉视听大厅项目一等奖,2004年:OA VN一等奖,2005年格莱斯私宅,潘布罗纳以及瓦伦西亚足球场一等奖等等.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欧里特的卡罗斯三世广场,欧里特的马克皇家酿酒厂,埃斯特拉历史区茈广场,圣胡安康复中心,潘布罗纳的修道院,印度戈亚教堂和收容所,法国波多科斯佩波兰广场々重建,阿维拉视听展览中心,加利西亚新技术中心以及巴伦西亚足球场等等. MAP建筑设计事务所约瑟夫?路易斯?马特奥自1974年起获得建筑师称号,1994年获得建筑博士学位,西班牙巴塞罗那高级建筑技术学院优等生.在1981—1990年间曾担任《建筑和城市》杂志主编,其问该杂志获得ACCA,LAUS,巴塞罗那城市和UIA奖.马特奥融学术和实践活动于一体.2002年10,9起担任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并在多所欧美大学任客座教授.MAP建筑设计事务所,于1991年在巴塞罗那成立,从1995年起由约瑟夫?路易斯?马特奥和他的搭档马塔?塞维约女士共同经营.最近刚完成了欧洲最大的单体建筑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中心以及2004年世界论坛的附属酒店的项目,开始进行德国德斯银行新址的建设.在国际招标中胜出后并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还有位于葡萄牙的马利亚豪?皮埃尔视听大楼以及卡斯特罗银行当代艺术博物馆.该工作室正在规划设计的项目有:荷兰哈雷诺德兰省委员会新址,荷兰PGGM保险公司办公大楼扩建,上海大豆博物馆,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主大楼等等.CTS一79设计师Designe欧提士?莱昂建筑师有限公司欧提士?莱昂建筑师有限公司从1984年起致力于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承接过大量工程建设,其中有巴塞罗那奥运村和西班牙最大的保险公司麦弗雷公司43层的办公大厦.其独特的设计在瓦伦西亚穿越地中海式的候机楼中得以体现.他们还将马德里瑞克莱托广场中的老建筑埃达耶和麦迪纳供电改造成办公大楼,重新得以启用.在住宅领域,群楼建筑方面,已为不同种类的房地产商开发了3O多个项目.他们的目标是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外观,功能,建筑设施,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平衡协调,所有这些都基于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2O多年的资深从业经验.拉斐尔建筑设计公司自1920年创建至今,历经两代建筑师,他们的作品涵盖了所有建筑种类,从城市发展更新换代的城市规划到建设,恢复历史建筑,内部设计,家具和社区设计.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无数奖项使他们设计的许多建筑物得以列入西班牙国家文化建筑保护名单.近期得奖的项目主要有:"毕尔马"企业中心,沃达芬中心,"北部工业园"企业中心,"潘泰科斯"阿拉贡大街的办公楼以及安得萨中心等.目前,工作室正在着手进行的项目有贸易商会上议院大楼西班牙电讯公司的C区通讯城,西班牙奥委会大楼的扩建,加里格斯和乌里亚梅南德斯律师事务所,埃米里奥瓦格斯旅馆,丽斯卡尔顿酒店的修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宝马授权经营公司以及在马德里和安达路西亚的各种住宅项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05年第一期"走进设计师"专栏曾对该事务所进行过专访)安东尼奥?奥尔蒂斯?伯尔达里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管理事务所本着"设计"是满足人类需求的理想工具的前提,建筑师安东尼奥?奥尔蒂斯?伯尔达里奥系统地研究出一种独特的设计方法,有利于计划,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美观的双重需求,并关注到客户的文化,生活质量及其周边环境的空间及物品.这种对于满足用户需求不懈的追求是奥尔蒂斯?伯尔达里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管理事务所在过去25年里所一贯坚持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会因所承担项目的规模大小和种类各异而有所不同.对于所工作的项目,事务所会分析所有的细节,以防止任何细微的不足对所设计作品的功能,美观,成本,建设,维护以及其它更为主观的因素,诸如工效,音效等给客户在经济和生活质量上带来不良影响CTS一8O在过去的25年中,由安东尼奥?奥尔蒂蒂斯?伯尔达里奥创建的这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管理事务所为来自西班牙,阿拉伯国家,墨西哥,美国,日本,拉美国家和中国的客户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产品设计和研究等方面完成了诸多专业作品.完成的近900个设计项目包括了城市规划,住宅设计,办公楼设计,工业大楼设计,教学大楼设计,商业中心设计,单体楼设计,内部建筑设计,房屋改建和改造,工业产品设计.机械和装置设计,以及其它各种研究工作.含蓄中的震慑力西班牙建筑在上海的渊源可追溯到充满风情的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许多老洋房正是源于西班牙的设计理念, 历经数十年风雨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近年西班牙建筑又风靡在上海的新住宅中.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表示,上海建筑业作为中国全球化最典型的代表,一方面将继续为世界建筑师提供舞台,另一方面将努力保留其传统文化风格.他希望西班牙建筑师能参与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延续西班牙的优秀传统,将新与旧,过去和现在,历史与现实融合,在21世纪的上海留下自己的作品."世界有许多不精彩的建筑,西班牙的建筑努力让世界更精彩"是此次研讨会得出的共识.应邀出席该研讨会的建筑界专家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表示,西班牙建筑有着"含蓄中的震慑力".与好莱坞夸张的风格相比,西班牙建筑的传统使其有足够的力量沉淀,而多元文化和跨地域性又使它充满想象力和张力.事实上,西班牙建筑已经成为其在世界上展露西班牙风情的标志之一,从中我们可以充分地领略地中海风情和阿拉伯风格的完美结合.西班牙城市经历过巨大的变迁,尽管普遍认为西班牙建筑存在两大学派.马德里学派和西班牙学派,同时也存在位于马德里一巴塞罗那轴线两边的两极地域文化巴斯克文化和塞维利亚文化.实际上,当代西班牙建筑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自20世~2,80年代以来,西班牙建筑已经走出了边缘状态,这个趋势首先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理性主义探索,80年代筹办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为西班牙建筑的振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重大的文化和体育活动都在西班牙的大都市和建筑中留下烙印,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首都皇家马德里运动城,还有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都是典型的例子.郑时龄院士认为,西班牙建筑极富表现力,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西班牙当代建筑线条简洁,现代感十足,不以大取胜,表现得颇为谦逊.西班牙的执业建筑师大多是大学教授,学者背景确保了建筑创作上的实验性.当代西班牙建筑师在国际建筑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将结构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构想1228米高度极限"仿生塔楼"的设计者哈韦尔?皮奥斯(JavierPioz),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马德里巴拉哈斯新机场的设计者卡洛斯拉梅拉(CarlosLamela),都是西班牙建筑界的代表人物.莫内奥,博菲尔,米拉莱斯,皮诺斯,卡拉特拉瓦等西班牙建筑师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国际着名的建筑师也到西班牙寻求发展,西班牙建筑在南欧甚至整个环地中海地区都已经具有先锋的地位.西班牙当代建筑所表现的文化,历史沉积深深隐含在现代的形式之中.传统赋予西班牙建筑师创造的力量,多元文化的积淀使建筑形式具有冲出束缚的张力.西班牙建筑正在进行一场大变革,得到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肯定和推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外向的,当代的和都市化的西班牙建筑,她经历了不断发展,演变,始终将社会,环境和自然的需要考虑在内,适应了社会,历史和环境的需要.这不仅是场建筑外形上的革命,更是建筑材料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变革.西班牙建筑师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筹备过程中的建造经验,势必对中国未来的建筑设,计带来积极的影响.欲与以上西班牙建筑师事务所接触,请联系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上海联络部.电话:021—66250572CTS一81。
上海欧式建筑的景点
上海欧式建筑的景点
1. 哎呀呀,那武康大楼可得算一个呀!武康大楼那造型别致的,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
每次我路过那儿,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呢,你去了肯定也会被吸引住的!
2. 还有那徐家汇天主教堂呢!那宏伟的建筑,高高耸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
我有次和朋友一起去,哇,那场景真的太美啦,你能想象吗?
3. 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呀,那可是超有名的!那些欧式建筑一排一排的,多壮观呀。
每次去外滩,看到它们,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欧洲小镇呢,你难道不想去感受感受?
4. 豫园附近的那一片欧式建筑也很不错哟!在中式氛围里突然出现这些欧式风格,那感觉可奇妙了。
我之前在那逛的时候呀,真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相信你去了也会觉得新奇。
5. 静安公园里有几处欧式建筑也挺美的呢!在公园里散着步,突然看到这么漂亮的建筑,哎呀,那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呢!你不打算去体验体验那种美好吗?
6. 思南公馆里的欧式建筑也值得一去呀!那精致的模样,简直就是艺术品。
我和家人去那儿玩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呢,你去了肯定也会喜欢上的。
7. 田子坊里也藏着一些欧式风格的小楼哟!在热闹的田子坊里,这些小楼显得特别有韵味。
我在那逛的时候呀,就觉得好像穿越了一样,你不想去穿越一回?
8. 复兴公园里的欧式亭子也是很有特色呀!在公园里坐着,看着那欧式亭子,别有一番风情。
我去的时候呀,就觉得特别惬意,你还不赶紧去享受享受!
我觉得上海的欧式建筑景点真的都好有魅力呀,各有各的特色和风情,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好好欣赏和探索!。
上海布朗石公馆介绍资料
上海布朗石公馆介绍资料
【原创版】
目录
1.上海布朗石公馆简介
2.布朗石公馆的历史背景
3.布朗石公馆的建筑特点
4.布朗石公馆的现状与意义
正文
【上海布朗石公馆简介】
上海布朗石公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附近,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老洋房。
这座建筑由英国商人布朗(Brown)建造,因此得名布朗石公馆。
它是上海滩一处重要的历史地标,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史的发展变迁。
【布朗石公馆的历史背景】
布朗石公馆建于 19 世纪末,当时上海正处于晚清时期,各国列强纷纷涌入上海,划分势力范围,上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
英国商人布朗看中了上海的发展潜力,便在此投资兴建了这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公馆。
自此,布朗石公馆成为上海滩上著名的洋楼之一。
【布朗石公馆的建筑特点】
布朗石公馆的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主义,它的外墙采用石头堆砌,线条优美,造型庄重典雅。
建筑内部装饰华丽,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壁画。
同时,布朗石公馆还具备典型的殖民地建筑特点,例如宽敞的阳台、高耸的烟囱等。
整体而言,布朗石公馆是上海滩一处难得的欧洲古典建筑佳作。
【布朗石公馆的现状与意义】
如今,布朗石公馆已成为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处历史保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缮。
这座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上海近现代史的实物例证。
此外,布朗石公馆还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的记忆,是上海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之一。
总之,上海布朗石公馆是一座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史发展变迁的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
老洋房,在上海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的东方韵味与欧洲风情并存,复古的建筑,回旋的弄堂,它藏着老上海的时光秘密,可以把你带回那个怀旧而摩登的年代。
接下来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盘点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想了解更多的一起往下看吧!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
1、荣宅
荣宅是一处坐落于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的百年老宅,由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荣宗敬于1981年购入,
从建好后就被称为是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由意大利和中国专家组成的团队对宅邸进行装饰与结构保护工作,2017年开始对外开放。
2、原英领事邸
原英领事邸是一处位于上海外滩33号的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而这两层砖木结构房屋于1882年落成,2012年作为百达翡丽上海源邸重新开幕,用以展示品牌现有的时计系列、高级珠宝和珍惜工艺系列。
3、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宝庆路3号,曾是伤害最大的私人花园,曾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而宝庆路3号总占地面积达4750平方米,经过修缮,目前已经是内部藏有三百多件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珍贵藏品的交响乐博物馆。
关键字:建筑别墅。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感并存的城市,而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去有故事的百年老洋房拍照打卡,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上海老洋房是指1949年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
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老洋房的踪迹较多。
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介绍上海十大百年老宅,一起了解下吧。
一、马勒别墅在淮海中路与东湖路转角,即今东湖路7号内有一幢被大块草坪相围的二层洋房,这幢花园洋房由英商瑞康洋行老板约瑟夫(R.M joseph)兴建于1925年。
马勒别墅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
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
由于东湖路旧名杜美路,这里也被上海人叫作“杜美花园”。
今为东湖宾馆使用,对外开放。
二、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是一处位于上海外滩33号的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
1849年建成,那是外滩第一座高楼,万国建筑之始,上海城市之初。
这座年逾120多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
随着“外滩源”工程的启动开发,这幢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计划改造后地上建筑约6490平方米,地下约1.4万平方米,将建成展示馆、会务、文化、沙龙、公共绿地、亲水平台和公共停车场等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最高水准和浓厚历史文化艺术氛围的公共社交区域。
三、丁香花园位于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
此园集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
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图)
十大经典老洋房(图)白公馆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
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澄波旧居等。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
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
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解放以后,市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幢花园洋房,曾先后作为画院和越剧院的院址。
改革开放以后,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
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
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更清淡了,而德国啤酒西餐厅却越来越“火”。
一到夜间,灯红酒绿,鼓乐铿锵,菲律宾乐团的热情演出,把三层楼面的近千名食客们鼓动得心脏摇荡……最后,宝莱纳把越友酒家也“吃”掉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餐厅保留了楼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
“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外的美食家。
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学良公馆九·一八事变前后,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有三处寓所。
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中路)181号。
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
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
第二次是1934年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
上海最有名的29条弄堂 你去过几个
上海最有名的29条弄堂你去过几个?1 淮海坊最规整的里弄淮海坊原名霞飞坊,位于淮海中路927弄,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占地面积为17333平方米,共有3层砖木结构房屋199幢。
属于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
建筑群总体布局规整,总弄和之弄结构明确,样式和规格统一。
大面积整齐的双坡屋面和统一的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
2 新华别墅最异域的里弄新华别墅由两条呈U形的里弄互相联通,分别位于新华路211弄和329弄。
几十年前,弄堂里的一些住宅曾做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等国的驻沪领事馆,也由此居住着许多国家的外侨,新华别墅因此被称为“外国弄堂”。
3 老城厢最原味的里弄人们常说,迷宫般的老城厢是上海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沧桑兴衰的缩影。
它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起点和基石。
4 梅泉别墅最温馨的里弄梅泉别墅位于新华路593弄,1933年,由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奚福泉设计,由房地产商吴其达投资,在此修建二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20幢。
梅泉别墅藏身于茂密梧桐树荫下的窄窄的马路,安静而优雅。
5 田子坊最热闹的里弄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田子坊”是画家黄永玉给这条弄堂起的雅号,取中国古代画家“田子方”的谐音。
随着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6 大陆新村最融合的里弄大陆新村,是上海20年代建造的新式里弄房屋,位于虹口区山阴路。
它保持了里弄石库门的形式,但有很大改进,比新式石库门有了更多的变化,成为介于新式石库门住房与新式里弄房屋之间的一种房型,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同时模仿西式住宅,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大文豪鲁迅、郭沫若都曾入住于此,如今的大陆新村仍是山阴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7 愚园路749弄最神秘的里弄这条弄堂由三幢“神秘别墅”构成。
从外面看,轻易发现不了。
一个小小的弄口,不经意间也许就走过去了。
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
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上海被称为万国修建博览园,而粉饰在这个都会中的气势派头各异的老式洋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物线。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洋房路边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圃里,一幢幢气势派头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下面,就为您介绍上海最著名的十大老洋房。
一、白第宅上海有一幢“白第宅”,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
汾阳路树高枝繁,情况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多数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圃里,一幢幢气势派头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第宅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第宅”,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特殊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
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产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
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第宅”。
现在,这幢花圃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餐厅保存了楼内原有的修建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计划整建。
“仙炙轩”推行“品质至上”的办事特色,每天迎来大批国内外的美食家。
昔日的将军故宅,今日依旧名流搜集。
二、汪第宅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百姓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娶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制作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
该修建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修建,占地10.78亩,主修建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种种巨细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领悟,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
上海十大现代式风格老洋房
上海十大现代式风格老洋房一.姚有德住宅淮阴路200号姚氏花园建于1948年,原系上海水泥厂老板姚有德出资建造,以业主姓定名为姚氏花园住宅。
现为西郊宾馆4号楼。
这座署名由协泰洋行汪敏信设计的建筑,实际出自建筑师鲍立克之手,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第一批毕业生同济大学李德华教授和王吉盏教授参加了设计。
这座住宅是近代上海很超前的现代式建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掀起,摆脱了古典主义建筑严谨的法则和繁复的装饰束缚,注重使用功能,布局趋向自由,外形追求立体效果,强调科学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很快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批现代式花园别墅。
这座规模不大的住宅建筑,深受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影响,它采用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理,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
建筑室内外均大量采用毛石墙面砌筑,以体现自然、还其自然的设计理念。
住宅占地面积67494.6平方米,建筑面积931.88平方米,高2层,混合结构。
住宅总体布局按起伏的地形自由组织,主楼横向布置于基地北部,酒吧间和温室花房置于花园绿荫深处。
楼前有宽广的大草坪和花园,地形起伏,园内古木参天,四季花卉争艳,花园四周砌筑了高围墙。
该住宅平面为套间布置,走廊极少,立面采用不同的层高将主楼各层功能分开。
主楼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半地下室为大厅、餐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基地的现有土地资源,半地下室又可以较好地解决通风和采光。
大厅挑空二层,由门厅进入大厅后,可沿着开敞式楼梯上楼,也可连通旁边的大餐厅。
大厅内设小型电影银幕,还设有专用厕所。
厨房、佣人房设在东西向辅楼内,由走廊连接在一起,主从分明。
二楼平面布置环绕中央的大起居室,南向为大玻璃棚,外挑阳台,东西两侧为起居室、卧房。
起居室内布置小桥流水,顶棚可以滑动启闭,将大自然引入室内。
起居室两侧为两组卧室,一组由一间卧室、一间梳妆室和一间卫生间组成;另一组由三间卧室和一间卫生间组成,起居室北面是通向底层大厅的楼梯和书房。
老上海名宅资料
老上海名宅资料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建于1931年,加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66.5m*m,原系上海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
该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由著名建筑师匈牙利籍邬达克设计,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施工营造。
按照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
带爱奥尼克柱式门廊。
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建于1936年,3层混合结构,基地面积为5269平方米,。
1930年马勒买进,请华盖建筑事务所按其女儿梦境设计的私人豪宅,现为衡山集团马勒宾馆。
建筑造型为北欧建筑风格。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住宅:建于1928年,住宅占地17亩,面积近1000平方米,原为英国商贾何东住宅,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
仿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流行于欧洲17世纪的建筑风格。
它在理论上以新兴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基础,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歌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
有爱奥尼克柱式。
建国西路365弄福履新村:占地5147平方米,1934年有姓章的业主在这里建造14幢2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工共3520平方米。
为西班牙建筑风格。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937年出生在这里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建于1928年,层高2层,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原主人系沈姓商贾,在台湾经营糖业生意,现在房主陈氏。
建筑是一幢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
比较有代表的是南昌路法国总会、东平路9号“爱庐”、太原路上太原宾馆。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 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丁贵堂居住。
现在为海关转科学校办公楼。
此楼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筑的典范。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住宅:建于1930年,为2层混合结构,原系法商私宅,上世纪40年代曾做过白崇禧在上海的住宅,现在为上海越剧院的越友酒家,这座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盘点徐汇区上海5大老洋房
盘点徐汇区上海5大老洋房上海宋庆龄故居【故居简介】上海宋庆龄故居,坐落于淮海中路1843号,建于1920年,占地总面积433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带有德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
据说该建筑为希腊富商委托德国人设计施工。
【建筑结构】建筑为二层,砖木混凝土结构。
南立面有一弧形敞廊,上部为露台。
屋面为黑红色中瓦,四坡形屋顶上有半圆桶装伸出屋面的老虎窗,带有德国建筑风格。
而局部伸出墙面的花台及露台铁制栏杆均由中国传统图案装饰。
底楼为书房、客厅、餐厅,二楼作为办公室、卧室用。
室内装修雅致,钢窗、柚木门、柳木地板和护壁。
屋前有宽敞的草坪,四周植有参天樟树六十余棵,终年苍翠茂盛。
【建筑历史】抗战胜利后,此宅被国民党政府作为敌伪产予以没收,以后多次易手。
1948年宋庆龄迁入,在此居住了三十余年。
在这幢楼里,宋庆龄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接待过朝鲜的金日成、前苏联的伏罗席洛夫、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等外国元首和贵宾。
客厅墙上有宋母倪桂珍的油画像。
桌上、壁炉上有苏加诺送的铜剑、金日成送的“春香传”刺绣等外国元首赠送的各种礼品。
餐厅、客厅的地毯则为毛泽东所赠。
客厅东面色藏书室,有中、英、法、俄等文字的书籍四千余册。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10月9日,故居对内部开放,并成立了管理处。
1988年5月成立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除对外开放外,还负责保管、整理、研究宋庆龄遗物和有关史料、史迹。
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2号花园住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位于徐汇区宝庆路3号,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
其基本陈列由三大板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文脉;“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传播交响音乐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十大西班牙风格老洋房一.孙科住宅在延安西路1262号上海生物物制品研究所大院内有一幢风格独特、景色宜人的花园洋房,曾经是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旧居,这幢洋房旧时为哥伦比亚路22号(今番禹路60号),如今此门已被封死,只能由延安西路出入。
孙科住宅占地约8000平方米,现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系西班牙式建筑,兼有巴洛克建筑风格,其斜坡坡屋顶采用红色筒瓦铺设,檐f口细部装饰讲究,门套、窗框形式多变,运用各式拱券,壁炉顶上的烟囱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做法,外墙立面简洁明快,又具有西方现代派建筑的风格和气派。
这些都是上海二三十年代以来建造的建筑的共同之点。
宅前是典型宽敞的中国式庭园,周边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形成浓密的绿荫,庭院中间铺植草皮,布置水池,配以湖石驳岸,景色怡人。
该建筑由邬达克设计。
室内木楼梯制作精细,卧室、客厅、书房地板均采用进口柚木小条铺成席纹。
平台和阳台均很宽敞,铸铁漏空栏杆轻巧美观,伫立阳台,环顾花园景色,亦为甜蜜之享受。
这幢豪华建筑大约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邬达克设计建造自用。
1929年邬达克因在承担慕尔堂工程中遇到了麻烦,孙科曾帮助了他,因而邬达克未在此宅住过一日,而将此宅以低价让给了孙科,西侧有一部分建筑曾作过美国乡村俱乐部,时间大约在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
二.丁贵堂住宅(摄影:周璇)汾阳路45号是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独立式两层楼花园住宅,该洋房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邬达克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
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因此又称丁贵堂住宅。
此宅将主楼布置在中北部,辅楼布置在主楼西北侧并与之相连接。
主楼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大花园,后有大雪松遮荫着大院子的汽车道。
是一幢十分华贵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建筑立面以正中大厅为轴线,两侧立面基本对称。
底层围以连续拱券的外廊,正中用4根立柱支撑的3个连续半圆拱形门廊,前面为统长宽阔的平台,二层统长的大阳台,明显地将住宅的主入口突出。
住宅房间窗框处并列的双柱用扭纹加券拱式样,即螺旋形西班牙柱式作装饰,显得十分华贵。
各式窗台很低,加大了透光面积,显示出浓郁的欧洲南部建筑风情。
楼上阳台的围栏,都用铸铁栏杆制作,上面花纹显示出地中海南岸的地域风情与现代风格(注重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特色。
主楼立面为水泥拉毛白粉墙面,屋面盖红色筒瓦,四坡顶,屋檐下有连续拱券装饰带,将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充分展现,在上海众多的西班牙住宅建筑中,此楼最为漂亮。
纵观此楼,平面设计合理又大气,充分考虑主人、客人和佣人活动的线路和主从的关系,在建筑立面构图和细部处理上西班牙特点鲜明,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筑的典范。
远远望去,这幢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的花园洋房,仿佛是一幅欧洲的风景画。
该住宅建国后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办公楼,自2000年该校搬迁至浦东新校区上课,建筑属上海海关管辖。
1989年列为市级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三.陈楚湘住宅愚园路395弄涌泉坊因旧时静安寺有一涌泉而得名,总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筑面积6233平方米。
其中15幢是西班牙风格的3层新式里弄住宅,1幢为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便是24号陈楚湘的私宅,又称“陈家花园”。
其造园艺术的主体,仿照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精巧别致。
园内有假山小阁、小桥流水、山石池沼、花卉木竹、曲径亭台,动静相宜。
园内汇集了樱花、牡丹、桂花等四季名花,四季花开不绝,紫藤架下设有茶座石桌,主人邀三五同仁好友,驻足小憩,商谈业务,别有韵味。
陈楚湘住宅占地387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东南面花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中,以西班牙惯用缓坡屋顶、红色筒瓦、拱窗以及屋檐下连续排列的小券装饰等为基调,在平面设计上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手法。
屋顶高低错落有致,四个外立面造型都各不相同,外墙贴拼花釉面砖,做工十分考究,改变了以往用混水工艺做外墙面的常用操作手法。
室内扶梯为大理石踏步,铸铜花色栏杆,有古色典雅风韵。
底层客厅装饰采用彩绘天花、红木家具等中国传统风格。
住宅的整体设计、布局风格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新颖和高雅的时代风貌。
四.德国领事馆永福路151号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由中国建筑师杨增化设计,始建于1941年,1942年竣工使用。
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三层建筑,住宅立面采用较缓的绿色筒瓦坡屋面,十分典雅秀气。
水泥拉毛墙面,平缓的双坡屋顶下有连续小拱券装饰,楼梯间有连续圆拱窗。
永福路静谧,这座花园洋房亦静静地横卧在绿茵茵的大草坪上,受时代的限制,住宅造型或多或少带有现代平面设计,突出居住功能,布局趋向自由,强调立体构图,讲究体型上的几何权衡和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强调室内空间流动和内外空间的结合,力求使住宅接近大自然。
这座住宅南向,南面有宽敞的露天大阳台,其下檐部布满了西班牙式小券的美丽花纹。
整幢建筑色彩明朗柔和,洋溢着浓浓的西班牙建筑风情。
建筑师是个熟练运用几何线条的高手,我们稍走近这座花园住宅就能见到各种流畅线条:直的、弯的、曲折的,能看到这些线条组成的各种形状:长的、圆的、多边形的;柱廊、阳台、窗户、屋顶,它们在纵向有高低,在横向有宽窄,线条上有曲直,立面上有起伏。
宽厚的檐口和扎实的阳台线条表现建筑的坚固,细细的装饰线条表现建筑的活泼,尤其是大小弧形线条,无论是室外立面造型、细部,还是室内楼梯间的圆弧形楼梯和圆弧形长窗均营造了一个柔和又变幻的空间。
这些起伏、宽窄和高低变化的线条相互映衬、相互制约,宛如小夜曲中一个个流动的音符,聚集成“凝固的音乐”。
建筑平面为三开间,西端的半圆形平面与北面中部楼梯间半圆形平面前后呼应。
底层东面布置台阶和门厅,左右有小卫生间和书房。
中部布置楼梯间大厅和通往庭园的大平台。
西面布置餐厅、厨房和汽车库。
二层南面布置3间卧室,中间卧室设大阳台。
西北面布置贮藏室和佣人房。
三层南面布置2间卧室,其中一间连梳妆间,另一间连着半圆形大阳台。
西北面布置贮藏室、佣人房和大晒台。
这幢住宅集西班牙住宅建筑平面紧凑、造型活泼、线条流畅之大成,是近代上海建筑的一件精品。
现为德国驻沪领事馆。
五.布哈德住宅1932年建造,哈沙德洋行设计,最初业主为阜丰面粉厂创办人孙多鑫、孙多森两兄弟,后因多种原因孙氏兄弟将此宅转卖法国传教土布哈德。
因此,这栋建筑也被称为布哈德花园住宅。
位于永福路52号,现为上海永乐电影电影(集团)公司。
二层混合结构。
典型西班牙风格,墙面为弧线形水泥拉毛粉刷,较平缓的屋顶铺设西班牙筒瓦南立面有半圆拱券敞廊,敞廊上层露台设有棚架,整体舒展而开敞,带有地中海建筑特色·露台栏杆正中部位及局部窗下有突出墙面的花台,底层局部墙面有半圆拱券壁龛,下设趺落状花台。
壁龛周边及花台外表墙面均有菱形花格绿釉贴花装饰,都是西班牙风格中常见的手法,北立面入口弧形券门洞上部,有简瓦铺设的弧券形出檐。
墙面局部有几何镂空图案,部分墙面及窗台有连续小拱券支托挑出面层。
底层客厅室内有石雕绞绳式柱,柱和墙之间有铸铁格窗,上雕精巧而复杂的动植物图案,客厅顶棚为木制方格吊顶。
六.蒋经国住宅淮海中路1610弄逸村1-8号花园住宅均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1610弄逸村内8幢西班牙式里弄花园住宅沿弄道两侧对称排列,弄道宽敞,由远东公司建造,3层砖木结构,1942年竣工。
这8幢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大门紧挨着车辆川流不息的淮海中路,面前正对着上海图书馆,西南方向是宋庆龄故居,隔着一条马路背倚丁香花园。
逸邨安静地被“豪门”包围。
入口处的右侧墙壁上“逸邨”二字红而鲜亮,花园内古董级别的名贵香樟、黄杨、龙柏和广玉兰错落有致,风靡旧上海的西班牙式装饰设计考究精致。
其中2号住宅原为蒋经国住宅,住宅建筑面积459平方米,采用西班牙红筒瓦缓坡屋面,底层南面入口门廊设计思巧妙,半圆拱券门洞两边饰以西班牙式绕绳柱。
门廊顶为2层平台阳台,阳台曲铁栏杆。
外墙面较简洁,用水泥沙浆抹灰外涂白色涂料,但窗洞形状多,有变化;矩形的、圆的,窗间柱处有西班牙式绕绳柱,窗洞上有半圆拱装饰或西班牙红筒瓦护袭口,窗洞两侧有连拱饰,建筑风格带有地中海爽朗而又活泼的情调。
室内有壁炉。
后部为辅助用房、汽车库等。
宅前有一个花园,通向花园的平台两侧有一对石狮子、盆景装饰,并在宅前封闭式围墙边栽植黄杨、龙柏、广玉兰和香樟树等。
原来花园围墙上无门,门开在弄内住宅西侧,现沿淮海中路的透空式围墙上已加开了一樘双扇大铁门。
七.董浩云住宅建国西路原来是法公董局所筑的一条打靶场路,1920年以法国人福履理名字命名为福履理路,1934年有个姓章的业主在建国西路365弄,位于建国西路太原路左上角,建造14幢2层砖木结构住宅,占地5147平方米,这里建筑面积共3520平方米。
章姓业主取路名福履两字为他的新村名。
新村是个纵向的地形,朝路的面宽并不大,除了安排两幢住宅外,新村的主出入口插在中间。
14幢住宅分成3个组团,13幢住宅出入口在新村内,1幢出入口在路边。
建筑虽然有近70年历史已经陈旧破损了,但是今天再看这些住宅仍不落伍,如果现在有房地产商仍按这些式样建造,可以预计一定会成为“抢手货”。
建国西路365弄5号,为香港船王董浩云当年在上海的一处私宅。
这是一座简化的西班牙式风格的独立住宅。
红色西班牙筒瓦,水泥拉毛粉刷,墙面无多余装饰。
阳台铁制栏杆与室内木制楼梯栏杆亦具有西班牙特色。
建筑主要部分为平屋顶,结合局部坡屋顶,并利用平面的凹凸以及阳台、露台、门窗等形成基本形象。
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即于1937年5月出生于此,并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直到1949年才随父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八.张学良公馆1934年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
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
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
皋兰路一号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的花园洋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白色檐下装饰设计小巧紧凑。
建筑高低大小前后虚实,均有层次变化,富有中国建筑的情趣。
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
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
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
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