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_李孝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6月第21卷第2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4
Vol.21No.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李孝坤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93(2004)02-0076-03 Exploitation of the C 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 ountry Tour
LI Xiao-kun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 tourism resources.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y taxonomy and comes up with th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country tour;sustainable develop ment;model;strategy
乡村地域(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可见,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包括物态、礼态、心态等内容。它具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
(1)自然性。乡村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水光山色、耕作习俗、民俗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产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扩宽了旅游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2]。
(3)纯真性。旅游业是一种产业,因此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乡村旅游文化少加干预,保持其纯真性。如家庭旅馆是当地农户把闲置的农屋稍加整理,不豪华、不高档,但干净、卫生、舒适、安全。这样,无论其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风格都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并且游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李孝坤(1962-),男,四川西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客的饮食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品味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4)脆弱性。旅游过程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相互接触、碰撞、取舍和融合。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数是城市居民,从现代化的进程来看,游客本身所携带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而乡村旅游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这样在乡村旅游活动过程当中,“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
2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1)田园景观文化。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田园景观。从南到北,有热带、南亚热带田园景观、江南水乡田园景观、旱作田园景观、畜牧草原景观等;从东到西,有沿海渔业、滩涂景观、平原田园景观、丘陵盆地田园景观、高原山地田园景观等。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可依据作物的不同种类划分成不同的田园景观,如茶园、花卉园、竹园、荔枝园、瓜园、枣园、桃园等景观。
(2)民居建筑文化。由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乡村民居千姿百态。有华南沿海的骑楼、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高原的蒙古包、青藏高原的碉房等民间建筑文化。并且已有部分古村落景观已经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如江西乐安县的流坑古村、江苏的周庄、浙江的诸葛村、福建的客家围屋、皖南的宏村等。
(3)农事农耕文化。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而现在又正处于改革时期,因此,农业中传统耕作方式与现代高科技耕作方式相混杂,规模经营与农户经营相混杂。而不同的耕作方式使用的农具也各种各样,不同作物的耕种与收获也必须按照不同的时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农事文化。如养殖、放牧、挤奶、采茶、摘果、维护花园、菜园等,既是劳动又是一种娱乐,既学到知识又加深体验,适合城里人放松休闲的需要。
(4)村野风习文化。我国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各有特点,在广阔的村野之间形成了斑斓的传统村野风习,这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如盛行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汉族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伊斯兰的开斋节等,并在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像踏青、龙舟竞赛、赛马、射箭、赶歌、登高等,真可谓五彩纷呈,形成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村野风习文化。
(5)家庭生活文化。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如果社会文化是“共性文化”,那么家庭生活文化就是一种“个性文化”,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劳作分工、一日三餐、家庭用语、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等。现代城市的生活文化是一种“快节奏文化”,而农村家庭生活文化是一种“慢节奏文化”,因此,农村家庭生活文化具有休闲性。游客在农村家庭生活文化的环境中,会受到浓厚的家庭亲情关系的熏陶,可以增进其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使感情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
(6)乡村艺术文化。农村中有许多民间艺人,如田园诗人、田园书法家、田园画家、田园作家等,其诗词歌赋具有独特意蕴,游客可以从中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又可以体会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种与世无争的心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比如情真语质的民歌、怡然自快的隐逸文学体现了朴实清新的村韵野味。此外,农村还流传着许多传统精湛的手工艺制作,如泥人工艺、木版年画、剪纸、手编花篮、手工刺绣等,许多国外游客看后都如获至宝。
3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3.1 文化观光型模式
文化观光型模式是指以旅游者从事观赏田园景观、观看一些民俗风情文化表演、参观手工艺品展览、农产品、农具展览等观赏性活动为主,因此经营者兴建了观光农园、民俗风情主题公园、农产品和农具展览馆、手工艺品展览馆等。这种模式的产品还停留在观光层次,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以低层次的观赏型项目为主,只停留在观赏、采摘旅游的表面层次上,游客参与项目很少,大多是带客人田边地角转转或观光园里走一圈了事,内容极其单调,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该模式是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模式,此模式具有游客滞留时间短、花费少、回游率低等弊端,处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级阶段。
3.2 文化体验型模式
这是指游客亲自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或深入农村家庭体验家庭生活文化,或亲自参加某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的乡村旅游模式。首先,这种模式的经营者可以兴建市民农园,由当地居民提供土地,让游客参与耕作,当然游客是以休闲体验为主,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土地提供者代管。经营者也可以兴建度假农庄,让游客在度假期间住家庭旅馆,体验农村家庭生活文化,并且游客可以随当地居民一起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其次,这种模式参与性强,集观光、度假、体验、学习、科考等各种活动于一体,使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持续的依恋情感,游客的重游率较高。
77
第2期 李孝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