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新题型汇编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一、(2019年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14 C解析:诗歌内容的具体理解。
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年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教师版2019高考诗歌新题型汇编
2019 高考诗歌新题型汇编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小题。
(共 11 分)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天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日浓淡,欲堕还飞絮来往。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无奈。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5 分)A.“锦绣堆”形容海棠五彩缤纷,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漂亮情形并不是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固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无做梦,是诗人看到今天春风温暖,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幻。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活力勃勃的春光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照。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令人感觉花也春,鸟也春。
参照答案 14.B【分析】 B 项,“但诗人其实并无做梦,是诗人看到今天 ,, 感觉恍若梦幻”说法错误,“故园今天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幻表达想念之情,并不是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幻,“海棠开”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剖析。
(6 分)15.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
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光,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
春光明朗,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珍爱春季之意;③年光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
诗人在春光中孤单地老去,抒发枉抛岁月之叹。
(每点 2 分,共 6 分)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 14~ 15 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 秋。
河山兴废供搔首,出身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 1177)九月四川成都,当时诗人由南郑前线调到后方,闲居成都,在此领祠禄。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2019全国各地高考语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汇编及诗文翻译(2019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4. D 【解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15.【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翻译: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
二(2019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过在京城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1_2019全国各地高考语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汇编及诗文翻译一、(2019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C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019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4. D 【解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15.【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ppt
答案
目录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 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 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 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 将谢。
安徽卷
目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H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
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
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
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
为浓烈。
江苏卷
目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 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 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江西卷
目录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谓伤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 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汇编
2020/3/16
1
jkzyw
☆全国1 ☆全国2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安徽
☆江苏
☆福建
☆江西
☆广东
☆辽宁
☆海南宁夏 ☆山东
☆湖北
☆四川
☆湖南
☆浙江
MERRY
CHRISTM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诗歌新题型汇编编写人董营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小题。
(共11分)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B【解析】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15.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
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
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
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每点2分,共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当时诗人由南郑前线调到后方,闲居成都,在此领祠禄。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居的生活和身体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6分)14.B【解析】B 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15.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每答出一点给l 分,答出四点给满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 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 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意思对即可)【解析】14.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
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
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 试题分析:本诗要求回答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的情感,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
颈联中,“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尾联中,“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
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
②肯信:肯否相信。
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
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
”(《汝南先贤传》)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
B. 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
看似纯为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C. 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
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D. “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字,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
15. 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作者的心境。
【答案】14. C 15. ①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 ②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
他在幕府的秋风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当前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
【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远近结合”不明显。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楼台街暮”之景是远眺之景,“钟鼓”之声是诗人耳闻之声,诗句中近景不明显,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提到近景,故“远近结合”之说过于牵强,颈联应是采取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静景,是视觉,后一句是动景,是听觉。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作者的心境”,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首先理解古人的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这句话是是说这首诗中隐含了无可奈何之意,但是一点痕迹都没有露出来,只由尾联暗含了这种意思。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绕笑”意为“多笑”,前一句写浣花溪边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后一句使用典故,考生要结合注释分析用典的意思,从注释可知诗人当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尾联表明诗人想回到草堂隐居,但限于别人的关照,心情无奈甚至矛盾。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比如本题中,解答本题,考生要用好注释,如“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这交代了当时杜甫的处境——寄人篱下,然后分析诗歌标题,“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一个“怀”字透露出作者的心声——想回草堂,最后分析尾联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
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 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 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 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5. 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答案】14. C 15. ①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