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专题

微生物实验专题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内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2)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计数。

★计数区域:25(中)×16(小)型计数室为四顶角和中央的5个中格。→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两邻边及其顶角计数。

(4)计算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换算后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4×106 ×每小格酵母菌数×稀释倍数

=400×(每小格的面积1/400mm2)每小格酵母菌数×104 ×稀释倍数(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特别提醒1:→每天的计数时间要相同;培养至中后期时,要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

★特别提醒2:→若视野中有气泡,应重新制片计数。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计数,否则数据偏大。★特别提醒3:→清洗血球计数板时,应采用浸泡和冲洗方法,不能刷洗和擦拭。

三、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与应用【B】

1. 制备固定化细胞常用凝胶包埋法。

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海藻酸钠凝胶包埋法。

②★凝胶是多孔载体,调节凝胶溶液的浓度,可以改变凝胶的孔径大小。

2.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步骤:→关键步骤: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1)活化酵母细胞:→目的:→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①操作:→将1克干酵母和10ml蒸馏水放在50ml烧杯中混合并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

②注意事项:→容器要大一些,以防活化液溢出;混合后要进行搅拌。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

①操作:→将0.83克无水CaCL2和150mL蒸馏水,放在200ml烧杯中使其充分溶解。

②★CaCL2溶液的作用:→(起凝胶聚沉作用)促使凝胶珠的形成。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最关键):

①操作:→将0.7g海藻酸钠和10ml蒸馏水加入50ml小烧杯中,小火间断加热至

完全溶化,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

②注意事项:→★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以防焦糊;海藻酸钠浓度不宜过高过低。

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难以形成凝胶珠或凝胶珠形态异常。

④★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时:→凝胶珠中包埋的细胞数量少,凝胶珠色浅呈白色。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并充分搅拌均匀。

(5)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操作:→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滴加到CaCL2溶液中,并不

断搅拌(磁力搅拌器搅拌),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②注意事项:→注射器距液面距离不能太近、凝胶珠浸泡时间不能过短。

③★注射器距液面距离过近时:→凝胶珠会出现拖尾现象。

④★凝胶珠浸泡时间过短时:→凝胶珠不能形成稳定结构,容易裂开。

(6)冲洗:→取出凝胶珠后,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冲洗的目的:→洗去凝胶珠表面的氯化钙溶液和杂菌。

(7)发酵实验:→将10%的葡萄糖溶液150ml加入2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固定化酵母细胞在25℃下发酵24h。观察气泡产生(CO2)和闻酒味,并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3. 实验结果分析:——酵母细胞凝胶珠质量检测。

(1)合格凝胶珠的标准:

①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②摔打容易弹起。③挤压不易破裂、无液体流出。

(2)凝胶珠异常的原因:

①色浅呈白色:→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此种凝胶珠中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少。

②不呈圆形或椭圆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高。

★此种凝胶珠为制作失败,不能使用;需要重新制作。

③拖尾现象:→混合液浓度低,或注射器距氯化钙溶液液面距离太近。

④凝胶珠漂浮:→混合溶液中含气泡。

⑤★凝胶珠容易裂开:→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时间过短。

四、腐乳的制作【A】

1.制作腐乳的原理:→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将豆腐中的

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分解为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等;使腐乳鲜香可口,易消化吸收。

(1)在腐乳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①毛霉是丝状真菌,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适宜生长温度:15℃~18℃。

②毛霉孢子分布广泛,空气中含有大量毛霉孢子。

(2)家庭和实验制作腐乳时,将豆腐坯暴露在空气中接种毛霉孢子。

(3)工业生产腐乳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孢子。★腐乳品质好。

①工业上生产腐乳步骤:→①接种孢子。→②培养和晾花。→③压坯与装坛

②“晾花”的目的:→增强酶的作用,散失霉味。

(4)醉方(添加黄酒制成)、红方(添加红曲制成)、青方(不加调料制成)。

2. 腐乳制作的基本流程:→见下图: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①将豆腐切成小块(4cm×4cm×1.5cm),用沸水消毒后微微晾干,制成腐乳坯。

在晾干过程中空气中毛霉孢子落到腐乳坯上,完成接种过程。

★所用豆腐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含水过多腐乳不成形。

②将腐乳坯竖立放在清洁容器内彼此间隔1cm,将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

一定湿度让毛霉生长;当菌丝变成淡黄色,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时停止发酵。

★若某些豆腐上长出青霉,应剔除这种豆腐或重新制作。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用食盐水清洗后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用食盐腌制10天。

①★加盐方法:→逐层加盐,加盐量逐层递增,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②盐量:腐乳

坯量= 5 :1。★加盐过多会影响继续发酵,过少豆腐会腐败变质。

【加盐目的】→①析出豆腐中水分,使豆腐变硬,防止过早酥烂。

②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③调节口味。

(3)配制卤汤:→用食盐、水和料酒及各种香辛料等进行配制。

①卤汤中酒含量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特酒香味。

★酒用量过多会抑制蛋白酶活性和影响腐乳风味;酒用量过少豆腐会腐败。

②香辛料的作用:→调味、防腐杀菌。

(4)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将配制好的卤汤加入瓶中,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再用胶带密封

瓶口,密封腌制6个月。

★装瓶时要迅速,瓶口要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密封。

2. 腐乳品质鉴定及有关提醒:

(1)评价腐乳品质:→应从形状、色、香、味、质地等方面进行评价。

(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盐、酒、香辛料和发酵温度。

◆前期发酵温度为:15℃~18℃;后期发酵温度(腌制时)为常温或30℃。

★在腌制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酶的作用)仍可继续发酵一段时间。

(3)腐乳外表的皮是附着在豆腐上的毛霉菌丝形成的,可使腐乳成形。

(4)用于腌制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密封等环节要无菌操作。

五、果酒和果醋的制作【B 】

(一)果酒制作:→果酒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0%~20%。

1. 果酒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发酵瓶要用温水反复清洗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晾干。

(2)取葡萄500克,先冲洗干净,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再次冲洗。

①冲洗目的:→去除葡萄表面污物杂物。★不能先去枝梗再冲洗。

②不能反复冲洗,否则会冲洗掉附着在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3)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之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并盖好瓶盖:

【注意】→果汁不能装满(装入量不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2/3)。★目的是:

①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保证发酵时有较大起始数量。

②防止发酵时发酵液溢出。

(4)将发酵瓶放置在18℃~25℃条件下发酵10~12天:

(5)每天定期排气1~2次(排CO 2),以防瓶爆裂。

①为了防止发酵瓶爆裂,最好选用塑料瓶。

②排气时要防止杂菌污染,常拧松瓶盖排气,不能打开瓶盖。

③★右图发酵装置中排气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状,既能排气,又能防止杂菌污染。 (6)取样检测酒精(10天后):→用酸化重铬酸钾检测;也可闻酒味、镜检酵母菌。

【检测方法】→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2,分别装入2mL 酒精、2mL 发酵液。

②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3滴3mol/L 的硫酸溶液,并振荡混匀。

③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饱和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制作果酒和果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

(1)对用具清洗并用酒精消毒。 (2)葡萄先清洗后除枝梗。

(3)排气管设计为长而弯曲状。 (4)无菌操作。

(二)果醋制作:

1. 利用葡萄汁等果汁制作果醋:

酶 酶 (1)要向果汁中接种醋酸菌,并置于30℃~35℃条件下进行有氧发酵。

(2)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同时也需要定期排气(排CO 2)。

(3)反应式:C 6H 12O 6 +2O 2 2 CH 3 COOH +2CO 2+2 H 2O +能量

2. 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方法步骤:

(1)将醋酸菌(醋曲或醋酸菌膜)接种到制作好的果酒中,并通入无菌空气。

(2)将发酵装置放在30℃~35℃环境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发酵7~8天。

(3)检测果醋是否制作成功,并对发酵液(果醋)进行过滤、灭菌:

【检测方法】→①pH 测定、②观察醋酸菌膜形成、③闻酸味、品尝、镜检等。

【提醒】→①变酸的果酒表面白色菌膜是由醋酸菌形成的。

②泡菜坛内表面白色菌膜是由酵母菌形成的。

(4)果酒制果醋反应式: C 2H 5OH +O 2 CH 3 COOH + H 2O +能量

六、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B 】

(一)分离纯化大肠杆菌:

1.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包括:计算→称量→溶化(含调pH )→灭菌→倒平板。

2.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划线平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 接种后的培养基的培养:→置于恒温箱中37℃培养1~2d 。

4. 挑取大肠杆菌菌落多次进行接种培养可以纯化大肠杆菌菌种。

5. 菌种保存方法:→临时保藏(4℃保存)和长期保存(甘油管藏:-20℃保存).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筛选原理及方法:

(1)原理:→尿素分解菌能合成脲酶,能利用脲酶分解尿素,因此可以尿素为氮源。(2)筛选方法:→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微生物进行筛选。

2. 实验方法步骤:→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活菌计数法。

(1)土壤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 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

准备好的信封中。

【注意】→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制备培养基:→按下列配方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需要设置无尿素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即:表中尿素用等量的无菌水替换。

(3)土壤样品稀释:→制备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方法如下:

①称取0.5g土壤,倒入盛有50mL无菌水的锥形瓶,振荡20min,充分打散土壤,

制成10-2g/mL的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5mL(10-2g/mL)的土壤悬液注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

1号试管,配制成10-3g/mL的土壤悬液。

③取另一支无菌移液管吹吸1号管3次,使悬液均匀,再吸取0.5mL注入盛有

4.5mL无菌水的2号试管,配制成10-4g/mL的土壤悬液.。依此类推,配制

10-5、10-6、10-7、10-8g/mL的等浓度的土壤悬液。

★每次吸取土壤悬液前都要用移液管吹吸悬液3次的目的:→使土壤悬液均匀。

【提醒】→人教版是配制10mL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4)接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具体操作如下:

→从最低浓度(10-8g/mL)土壤溶液开始,分别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人教版

为0.1mL)加入到相应编号的培养基中,每个浓度设置至少3个重复(三个平板),再用涂布

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

①每次吸取土壤悬液前都要将土壤悬液充分振荡,混合均匀;每一步都应做到

无菌操作。★操作时,移液管和试管口应在离火焰1~2cm处。

②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5)培养与观察:→将已标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和样品稀释度的培养皿,倒置放在37℃的恒温箱培养1~2d,观察细菌菌落。

(6)计数菌落:→每隔24h统计菌落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数据作结果,以防

止培养时间不足而遗漏某些菌落。

①★计算时应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要计算平均数。

②★每克样品菌落数(用液1mL)=某一稀释度重复培养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③★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1个菌落。

4. 结果分析与评价:→★同一土样的重复组统计的结果应相近。

(1)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中没有菌落,说明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反之,则被污染。

(2)若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原因可能是被固氮微生物污染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氮源。(3)若实验中得到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表明稀释操作成功,可以进行计数统计。

(4)若同一稀释度的3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悬殊,表明试验不精确,需要重新实验。

【知识拓展】

1.土壤中微生物数目的统计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球计数板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①取样计数方法与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方法类似。

②土壤微生物的稀释要求:→以达到每小格内有5~10个菌体为宜。

③经稀释的土壤样品应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

④★1mL 土壤悬液中菌体总数 = 4×106×每小格中的菌体数×土壤悬液稀释倍数。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进行计数。

①要设置对照和重复,每个稀释度土壤悬液至少设置3个重复。

②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数。

③每克土壤样品中菌落数=菌落数 × 稀释倍数 ÷ 涂布体积。

2. 鉴定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方法:→脲酶检测法。

(1)原理:→尿素经脲酶分解后形成氨,使pH 升高,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2)方法:→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若酚红指示剂变红,则

说明该微生物能分解尿素。

(三)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1.基础知识和原理:

(1)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都能分泌纤维素酶,该类微生物能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 1酶(外切酶)、C X 酶(内切酶)和葡萄糖苷酶。

(3)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不能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周围由于纤维素被分解,因此不呈红色,而是形成透明圈。

2.操作步骤:

(1)土壤取样:→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土壤取样。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

的腐殖土等。▲若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深10cm )再取样。

(2)选择培养:→★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即:浓缩所需要微生物)。

【提醒】→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原因是:→该培养基中

虽然含有其他碳源(酵母膏),但含量很少,培养基中的主要碳源还是

纤维素;在此种培养基中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

★水解酪素:→提供氮源和生长因子。

②设计对照组培养基时,用葡萄糖代替该配方中纤维素粉。

【操作】→称取20g 土样加入装有30mL 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

定温度下(30℃),振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

(3)梯度稀释:

→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梯度稀释101~107

倍。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①制备鉴别培养基:→按下表配方制备鉴别培养基。

②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 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倒置培养。

(5)刚果红染色法:→★目的:→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①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②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方法一中要使用NaCl溶液,其作用是:→漂洗作用。

即:洗去与纤维素结合不牢的刚果红,使透明圈更清晰。

★透明圈越大的菌落,产纤维素酶能力越强,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6)纯化培养:

→在产生明显透明圈的菌落中,挑取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培养,可获得纯化培养。

3. 确定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

(1)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包括: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含量测定。

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建设方案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实验室已做出相应要求,其中《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第八章监视和测量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要求并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无菌检验室。但实际还包括阳性对照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等,总体称之为微生物实验室更加符合实际。目前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法规要求起步晚,依据不够细化,加之产品的复杂性,因此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设计并不成熟,SICOLAB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1.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医疗器械的检验通常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检验。理化检验需要设置理化检验室或在相应工位设检验装置;生物性能检验,对其中的生物学评价检验,企业一般不设检验室,而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微生物检测按法规要求需自行建立微生物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应实现以下功能: (1)按照该产品的标准要求(引用GB/方法或药典方法),对产品进行无菌检验; (2)对洁净环境(空气、水、工艺用气、台面、手)进行微生物检验; (3)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 (4)部分含药的医疗器械还需满足药品检验需要(无菌、微生物限度、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如含药敷料、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药物涂层产品等;此外,部分产品标准规定需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如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氧合器、血液透析器、冠脉支架系统等部分人工器官和植入物产品)该类检查虽不是微生物检查,但对检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的,操作间应设有紫外线灯,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应有书面操作规程,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2.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SICOLAB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设备,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器具及工作服洗涤、存放要求,更衣流程。 人员从事微生物实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保证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须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养基培养基质量稳定可靠,有良好的促菌生长能力,具备适宜的灭菌方式,在规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贮藏,通过不同菌种的接种试验并观察生长状态,进行灵敏度试验。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微生物实验专题

正面 侧面 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 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 (一)、实验原理: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 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 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 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 (一)、实验原理: 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 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 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

完整版防腐挑战实验

第一部分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1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o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 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表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美国美国英国德国菌株 (药典)(ISP公司)(药典)(Henkel公司)白假丝酵母V V V V 黑曲霉V V V V 红色青霉V 绿色木霉V 绳状青霉 大肠埃希氏菌V V V 镉绿假单胞菌V V V 金黄色葡萄球菌V V V V 粪肠球菌V 产气肠杆菌V 表皮葡萄球菌1),国内参照美2所示),所以MIC值不同) 德国 (S&M公

日勾维肠杆菌洋葱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恶臭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表2 CTFA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菌株数量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至少选一种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至少选两种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 葱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 至少选一种 酵母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白假丝酵母 至少选一种 霉菌近平滑假丝酵母 黑曲霉 至少选一种 产芽砲菌 黄绿青霉 枯草芽砲杆菌 供选用 生产现场分离菌适当菌株—*种以上2.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月东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锁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X108clu/ml , 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将己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 3X 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 X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 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 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 X 108cfo/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2.4接种 2.4.1接种方式 (1)单菌接种:每种测试菌株单独做一个挑战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了解每种微生物对防腐体系的敏感性,在筛选产品的防腐体系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和产品的实际污染菌情况也有差距(因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常常不是单一的种类)。 (2)混合菌接种:西欧、德国等的许多国家和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

微生物实验复习题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1、兽医微生物实验室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布;②防火;③节约;④标记;⑤记录;⑥安全;⑦清洁与秩序 2、观察细菌常用什么显微镜?它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光学显微镜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粗调节器、细调节器。 3、油镜用毕后,为什么必须把油镜擦净? 答:油镜的原理是通过香柏油的光路折射能更加清晰的观察微生物,油具有粘附性,且不溶于水,所以,在观察完后,香柏油会粘附在镜头上,不擦去的话,风干后镜头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报废了,又因为是油所以简单的用擦镜纸擦拭是擦不干净的,二甲苯属于有机溶剂, 4、用过多的二甲苯或酒精乙醚混合液擦拭镜油有什么危害? 答:过多的二甲苯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容易脱胶,使油镜脱落。 5、使用油镜时用什么作为物镜与玻片间的介质,有几种? 答:可用与玻璃的折光系数相近的油类,有7种,如柏木油。 6、观察细菌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什么?主意事项是什么? 答:将显微镜物镜镜头转为油镜对好光线(开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使亮度最强在载物台上放上载玻片,并在玻片上放一滴香柏油将标本移至载物台正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油镜浸入油滴中左眼由目镜注视镜内,慢慢地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时候要慢 2.观察完后要用二甲苯擦拭油镜 7、微生物绘图要求有哪些? 答:①绘出一个视野,圆形。 ②细菌大小比例合理,必须标明名称。 ③标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标明菌名。 ④绘图一律用铅笔。 8、制备细菌染色标本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干燥好的抹片固定时,使抹面向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如钟摆样来回拖动过数次,略作加热,但不能太热,以不烫手为度进行固定。 9、涂片固定的意义何在?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固定方法?答:意义:涂片固定可将涂片上的细菌杀死,使之固定而不会到处漂移,并且死菌比活菌更容易着色,为后面染色做准备。 注意:若用火焰固定时,抹面向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如钟摆样来回拖动过数次,略作加热,但不能太热。固定方法: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 10、细菌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细菌的等电点较低,约在pH 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及碱性复红等结合,使细菌被染成紫色或红色。 11、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及结果。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蓝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简单生物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1 土壤中分离产生-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

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

(完整word版)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1.0目的 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 2.0 范围 公司新产品 3.0参考: 4 材料与方法 4. 1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 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 4.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4. 2. 1受试用微生物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然后

充分混匀, 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 ~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 个/ g 样品。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纯培养、纯培养物无菌技术、灭菌、消毒、过滤富集培养 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那些? 2、Mullis的贡献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有什么贡献?4 、巴士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5、柯赫证病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 、拂来明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是什么?7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有那些?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8、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有什么差别?9、举出几种常用的消毒药品和方法?10、纯培养有几种方法?11、为什么活菌记数和直接记数有很大的差别?12、按照功能和营养成分培养基有几种类别?1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 4、保藏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5、已发现的微生物的形态有几种?1 6、芽孢杆菌和芽孢梭菌有何异同?1 7、举例说明非芽孢杆菌的特点?1 8、古细菌有那三大类?1 9、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形态特征如何?20、吃什么食用菌可以预防感冒?21、吃什么食用菌可以增加智力?22、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那些?23、球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种?24、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有那些?2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26、细胞壁及其功能是什么?27、肽聚糖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8、G+ 和G-细胞壁的结构有和异同?29、Gram染色的基本过程如何?30、细菌为什么可以分为G+ 和G-两种?31、无壁细胞有那几种?32、聚-B-羟丁酸有什么功能?33、气泡有什么功能?34、什么是糖被、根据物理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35、糖被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36、鞭毛有何功能和种类?37、鞭毛的一般结构和基体的组成如何?38、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39、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如何?40、为什么放线菌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4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几种?42、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火焰灭菌?43、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平板法有什么差别?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刘树葆臧跃扬桂菊 (天津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皖有强公司) 摘要:本文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研究了不同产品在相同防腐条件下,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膏霜,乳液,水剂。 目前,化妆品琳琅满目,产品配方复杂多样,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尤其许多化妆品中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而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化妆品的生产和保存带来困难。微生物污染将导致产品在气味、颜色、粘度、性能上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正常使用以及使用者健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就对产品的防腐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建立很好的防腐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安全、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产品。 评价化妆品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就是微生物是否达到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本实验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对相同防腐体系不同功能的膏霜、乳液及水剂产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指导配方师合理添加防腐剂。 1.实验方法 i.I.CTFA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 CTFA推荐的经典的为期28天的防腐单次挑战实验,是将防腐剂混入配方基质中,然后~次性接入若干种类、~定数量的微生物进行挑战,将样品存放于适当的温度下,定期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抗菌效果。 1.2试验仪器 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平皿:直径为9cm;pH计;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锥形烧瓶;量筒:灭菌刻度吸管:lOml、2ml、iml;试管。 I.3.培养基和试剂 生理盐水: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一营养培养基:乳糖胆盐培养基: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血浆:孟加拉红培养基。 l_4挑战用微生物 测试用菌种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提供,霉菌和杂菌由实验室从污染产品中分离到的菌珠。 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霉菌)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48小时,霉菌培养72小时后,挑选典型的菌落于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制成~定浓度的细菌和霉菌混合悬液,置于冰箱冷藏备用。 1.5待测样品 选择了8种化妆品基质,其中膏霜2种、乳液2种、水剂2种。按相同的防腐体系常规方法加入基质中,在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前预先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试验样品的菌落数均应小于10,作为待测样品。 1.6接种的方式和数量 接种的方式:采用混合接种。因为自然界的微生物有混生杂居的特点,所以混合接种符合实际污染的情况。 接种的数量: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C(霉菌培养箱中培养。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2014

2013-2014(2)《食品微生物学与实验》思考题 期末考试题型: 1、单选题(四选一) 2、多选题(两个以上) 3、填空题 4、简述题 5、绘图说明题 6、试述题或分析题 第0章绪论 1. 概念: 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种、菌株、变种、型、模式种、柯赫原则。 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不具备代必须的酶系统、只能在各种活的细胞中生长繁殖,病毒就属此类。 单细胞微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多细胞微生物: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分化的细胞群构成的生物。 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中,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 真核微生物:在微生物中,大多数种群具有真核生物(Eukaryotes)的细胞结构,即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 种:是分类单元的最基本单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菌株:它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个种的纯培养物。 变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文献上记载的典型种的特征完全一致,才能鉴定为同一个种。实际上有时分离到纯种,除了大多数指标符合典型种的特征外,还有某一个显然不同的特征,而此特征又是稳定的。就把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 型:同一细菌种显示很小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差异的菌株,常用于细菌中紧密相关菌株的区分。型是细菌亚种的细分。 模式种:微生物学中种带有抽象的种群概念,但在具体分类时常用一个被指定的、能代表这个种群的模式菌株或典型菌株作为该种的模式种来定种。它往往是定为一个新种的第一个种或第一批种之一,也可以是在某一已知数任意指定的种。 柯赫原则:对病原菌的研究证明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创立了确定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病原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2.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几大类群?其特点是什么?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试验设计

微生物实验设计 一.设计一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并说明各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写明成分,不要求定量) 分析: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既有细菌,又有真菌,以纤维素分解的细菌为例说明: 1.考虑到碳素营养要求,可以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一是为纤维素分解菌做碳源和能源,二是只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生长,而其它菌不生长,起到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2.根据一般为微生物的要求,除碳源和能源外,还需氮源及其它矿物质营养物,生长因子。氮源可用(NH4)2SO4,生长因子可用酵母膏,矿物质可用K2HPO4,MgSO4,NaCl等。 3.为了维持培养基的pH恒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aCO3。 所以按以上分析并结合培养基配制经验,我们设计出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配方如下: 纤维素、(NH4)2SO4、K2HPO4,MgSO4,NaCl,CaCO3,酵母膏,水,pH中性。 二.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分析:首先要根据分离对象选择适重的培养基,若要分离真菌应选用马丁.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若要分离细菌应选择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若要分离放线菌应选用高氏培养基。 土壤取回来之后,用常用的十倍稀释分离法进行稀释分离。若分离细菌一般稀释至10-8,若分离放线菌一般分离至10-4,取最后几个稀释度倒平板,获得单个菌落。 将平板上出现的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浓度,若不纯应将培养的

斜面再次进行稀释分离。倒平板获得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浓度,反复几次直到得到菌体单一的菌落放可认为氏某一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三.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到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 分析:程序如下: 1.查资料:看是否有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经验;查苯的化学性质并建立其标准的测量方法,否则无法确定分菌过程中菌的降解效果。 2.采样:一般采集被苯污染的土壤并从中分离目的菌。 3.富集培养:将采到的土样在富集柱上驯化,不断提高土样中苯的浓度,使降解菌在数量上占优势。 4.取适量富集土样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设对照,生长后测富集液的降解效果,如果好,再适量转接到另一瓶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不断重复直至获得高效的富集液。要注意富集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变化,关键是苯含量的测定要准确。 5.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将高效富集液进行稀释涂布,从中挑取单菌落并验证功能,方法是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测定其降解效果,找到高效降解菌。 6.进一步验证,并进行传代试验,至少连续30代功能不丧失。 四.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到厌氧固氮菌,该如何设计实验。 用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1.查资料。看是否有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实验。 2.采样

细菌截留验证指导程序

细菌截留验证程序和方案形成 应使用标准方法确证膜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然而,对于某种产品来说,仅证明缺陷假单胞菌在水溶液中被截留,而不是在特定产品中,不足以验证此产品的除菌过滤工艺。 为了确定正确的挑战测试方法,应将测试微生物直接接种在承载流体(产品或替代品)中以证明其生存性。微生物应以与挑战实验中使用的同等方式培养,以保留其生物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用于生存性研究的测试暴露时间应该等于或超过实际工艺过滤时间。 当测试微生物在产品中的生存性已经完成测试,就应该形成挑战方法和方案了。细菌挑战实验的条件应模拟实际生产工艺。既然细菌挑战实验通常都在实验室里进行,那么方法的规模也应相应调整。通量应调整到每单位面积的流速,表示为基于滤芯表面积的形式(ml/min)/cm2。如果过滤过程按压差控制,则挑战实验压差至少等同于最大工艺压差。如果制订方案过程中遇到关于测试方法可接受性的问题,则建议联系相关管理机构以获取指导。图1列出了在为特定过滤器和产品/工艺组合选择合适的验证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步骤。 (1)非杀菌性的工艺和流体 直接在产品中接种测试微生物是测试除菌级过滤器微生物截留能力的首 选方法。当产品和工艺流体被证明在产品和工艺条件下没有杀菌效力的时候,这样是可行的。在这些工艺中,应使用足够浓度的挑战微生物在产品中接种,而且要在实际工艺条件下,包括时间、压差、流速和其它关键变量(例如温度),应尽量减少稀释,以避免不必要的产品改变。 (2)抑菌的/杀菌的/非分散的挑战流体 在杀菌性的产品中进行细菌截留测试,使得与验证相关的一些问题更难回答,例如:产品对过滤器有什么影响,产品对其中的生物菌落有什么影响。在杀菌性产品中或是在不利于微生物活性的条件(例如,温度上升)下进行的细菌截留测试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了评估产品/工艺对过滤器的潜在影响,可以使用产品和实际的工艺条件,包括流速、压差、温度和时间,对过滤器进行预处理。这种预处理可在一个闭路系统中将产品循环通过测试过滤器或者单路通过测试过滤器,接着对滤

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其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最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其中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因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先用摖镜纸将镜头摖干净,以防止实验的污染。使用油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然后再是油镜,用完之后也要用摖镜纸将油镜摖掉。(2)滴加香柏油 (3)作用是增加折射率,即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射率和分辨率成反比,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显微镜的分辨率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率距离=λ/2NA且NA=n.sin,所以,分辨率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当然还有介质的折射率。 3、为什么要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答: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隔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重新校正,这样目镜测微尺测量的长度才是目前状态的准备长度。 4、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微生物的大小时,其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的,不同的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重新校正,才能得到目前状态的准确长度。 实验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二、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其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是将单细胞微生物的悬液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范本

编码:VP-C01-MM-01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方案 起草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目录 1.验证立项表 2.验证内容 2.1验证目的 2.2验证范围 2.3 验证要求 2.4 验证方法 2.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2.4.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验证内容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内容 2.4.4铜绿假单胞菌验证内容 3. 验证报告 验证立项表(REC) 立项题目 立项部门申请人

申请日期要求完成日期 验证类别负责部门 参与部门及人员 验证原因 质量部审核意见审核人:日期: 验证领导小组 审批人:日期:审批意见 备注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 编码:VP-C01-MM-01品名验证依据2005版药典 规格验证日期年月日数量报告日期年月日验证项目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验证目的XXXX软膏配方中含水杨酸、硼酸,该两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性。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规定,对XXXX软膏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2.验证范围本公司XXXX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3.判定标准 3.1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职务职责 组长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 项目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起草与具体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负责验证试验及填写记录 3.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产品的试验组与阳性菌组的菌落数差异不超过30%,假定产品试验组的平均值与阳性菌组的平均值之比为Q,则0.7≤Q≤1.3。 3.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4铜绿假单胞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验证方法 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4.1.1试验样品:XXXX软膏三批,批号为、、。4.1.2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法:照(05版药典附录XIII C)配制;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9.0g,加1000ml使完全溶解,分装,灭菌。 4.1.3实验仪器:无菌培养皿(直径9.0cm)、净化室、灭菌锅、无菌刻度吸管(10ml、1ml),水浴锅,试管(18×180),具塞三角瓶。 4.1.4验证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培养基、玫瑰红钠培养基。 4.1.5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编号 菌珠名称传代次数 大肠埃希菌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