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专题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一、实验目的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四、实验内容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º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一、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一) 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A.富集培养基(液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5.0,酵母粉1.0,海水1L,pH 8.0。
取50mL 分装250mL 三角瓶后,8 层纱布封口,外包1层牛皮纸,121℃,高温灭菌20min。
B. 2216E 斜面(固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加热溶化琼脂,每支试管内。
加入3mL,121℃高温灭菌20min,灭菌后摆斜面。
C. 无菌生理盐水和保种液:生理盐水: NaCl 0.85% 蒸馏水配制。
每支试管加入5mL,盖上试管帽、包扎、121°C 高温灭菌20min。
保种液:生理盐水,加25%甘油D. 碳源优化培养基:以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粉0.1%,磷酸铁0.01%,人工海水,pH7.6)为基础,碳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甘油、柠檬酸钠、乳糖,每种碳源的添加量为1%。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一、实验方案
1. 实验现象与结果
2. 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⑴、接种环的灭菌操作要到位:接种环使用前, 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 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接种环使用后, 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 再烧灼灭菌, 以免标本汽化, 爆烈四溅, 污染环境。
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 杀灭表面微生物。
⑵、划线技术要很娴熟,具体要求参照上图。
⑶、整个过程要严格防止实验中被污染,每个阶梯稀释换新的移液管,要等平板冷却后再倒置。
思考题
1.食品中微生物为何繁殖迅速、种类繁多?
2.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有哪些危害?
3、检样稀释时,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 为什么?
1.答:因为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 且无机盐含量相对较低, 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分, 并且食品包装后容易使内部升温, 这些都是很适合微生物(细菌、原虫、病毒)生长繁殖的情况, 因此食品中的微生物能够繁殖迅速且种类繁多。
所以很多食物要严格灭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干燥剂、脱氧剂等, 或者真空包装。
2.答:⑴、降低食品的营养;
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⑶、引起呕吐、中毒或者某些疾病(如痢疾、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和潜在性的慢性危
害等。
3.答: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会沾有上一个稀释度得溶液, 且减少污染, 使浓度稀释得更加准确, 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 年月日。
微生物实验设计-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微生物实验设计-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级分离一、实验原理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
将腐烂的大豆浸泡液中的细菌接种在含有酪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由于产蛋白酶菌株能在干酪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圈,因此能将产蛋白菌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菌株经再次培养,就可获得纯种产蛋白酶的菌株。
二、实验器材1.菌种:从大豆浸泡液中获得2.培养基:(1)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1000ml,121℃灭菌30min备用。
(2)干酪素琼脂培养基:干酪素4.0g,用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解后再加20g琼脂,加蒸馏水煮沸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备用。
3.试剂:无菌水。
4.仪器:天平,电磁炉,烧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高压灭菌锅,锥形瓶,接种环,涂布棒,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步骤1.将腐烂的大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制成细菌悬浮液。
2.用涂布棒蘸取菌液接种于PAD培养基中,26℃培养48h。
3.倒置于酪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
4.挑取培养好的菌落接种于平板上,28℃培养48h。
5.观察各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的情况。
6.选取透明圈较大的三个菌落分别接种在干酪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48h。
7.观察受否为单菌落,若为单菌落且有透明圈,则为纯种产蛋白酶菌株。
若有杂菌,则需要重复步骤6,直到培养出纯菌为止。
参考文献[1]代玉梅.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2]黄志强,林白雪,谢联辉.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16-420.。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
一、培养基的配制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物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科学家们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制培养基,以符合特定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筛查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特定的微生物。
首先,他们会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样本,如土壤、水体或人体。
然后,通过将样本分离于不同培养基上,将微生物分离出来。
这些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菌落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菌落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
接下来,科学家们会进一步进行细菌的筛查,以确定具体的微生物种类,并进行单菌培养。
三、微生物的单菌培养单菌培养是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分离出的微生物菌落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共存。
为了获取纯净的微生物菌株,科学家们会将菌落进行分离培养。
具体方法是通过取极小的菌落,用铲子或接种针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独培养。
这样,菌落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蔓延并形成纯净的单菌培养基。
这些单菌培养基可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四、微生物特性研究在获得纯净的单菌培养基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他们通常会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代谢活性等指标。
同时,科学家们还会对微生物的抗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并为治疗疾病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五、应用领域微生物培养实验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培养和研究微生物,开发新的抗生素和药物来治疗疾病;在食品领域中,微生物培养实验可以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菌种培养;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培养实验来研究微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贡献的分解能力和处理效果。
实验六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六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2.掌握酵母菌细胞大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微生物细胞大小, 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 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来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或2mm等分为200格),每格长度等于0.01mm(即106μm)。
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 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 有等分50小格或100小格两种, 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 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 然后才可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三、器材枯草芽孢杆菌染色玻片标本,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显微镜, 擦镜纸, 香柏油等。
四、操作步骤1.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接目镜, 旋开接目镜透镜, 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放在接目镜筒内的隔板上(图Ⅳ-4, B), 然后旋上接目透镜, 最后将此接目镜插入镜筒内(图Ⅳ-4, C)。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使刻度面朝上。
(3)校正目镜测微尺先用低倍镜观察, 对准焦距, 当看清镜台测微尺后, 转动接目镜, 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移动推动器, 使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区间的两对刻度线完全重合, 然后计数出两对重合线之间各自所占的格数(图Ⅳ-6)。
根据计数得到的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重合线之间各自所占的格数, 通过如下公式换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μm)=同法校正在高倍镜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和菌落特征鉴定技术。
3. 培养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菌株,便于进行后续研究。
微生物鉴定则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确定其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无菌水、无菌试管、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与处理(1)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用无菌水将土壤样品稀释10倍,制成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将土壤悬液取适量,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1)将纯化后的菌株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
(2)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边缘等特征。
(3)将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4.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根据菌落特征,选取疑似菌种进行生理生化试验。
(2)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3)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经过多次挑取,成功分离出多个单菌落。
2.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观察发现,分离出的菌株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经过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确定分离出的菌株为乳酸菌。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土壤样品中的乳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菌落特征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了其种类。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实验八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伏-普试验用于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 物的能力,如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此化合 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 精氨酸的呱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伏-普试验阳性,不产生红色化 合物为反应阴性,
实验八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一 实验器材 1 菌种 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 2 培养基 尿素琼脂试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 和乳糖发酵管各3支, 3 溶液和试剂 甲基红指示剂,5%萘酚,乙醚和吲哚试剂 4 仪器和其他用品 接种针
二 目的要求 1 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
三 糖发酵试验 1 在发酵管上标明所接种的细菌名称, 2 取葡萄糖发酵管3支,分别接入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第三支不接 种,作为对照,另取乳糖发酵管3支,同样操作, 3 将接种和对照的发酵管置37 ℃培养24-48h, 4 观察发酵管的颜色和有无气泡,
各试验需接种的菌种:
1 明胶水解试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0 ℃ 2-5 d
3 尿素试验 1 取2支尿素培养基试管,用记号笔表面各管欲接种的菌名, 2 分别接种普通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两种细菌对尿素的分解速
度不同 ,需要观察2次, 3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35 ℃培养24-48h, 4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尿素酶存在时为红色,无尿素酶时为黄色,
二 IMViC试验
1 接种与培养 1 用接种针将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穿刺接入2支醋酸铅培养基中
温15-30 min,红色为阳性,大肠杆菌阴性,产气肠杆菌阳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尿素实验可用于鉴定变性杆菌属 细菌
微生物常用实验3篇
微生物常用实验第一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是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通过染色方法,使细菌变得可见,便于观察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有利于研究其生长、代谢、致病性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介绍细菌涂片染色实验的具体步骤:一、制备细菌涂片1.取出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细菌菌落,用不锈钢嵌片环沿中心点轻压一下。
2.将嵌片环中的菌落涂匀于无菌载玻片上,制备成直径约1厘米的薄片。
3.待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晾干,并用火焰消毒。
二、涂片染色1.用火焰将铺有细菌涂片的玻片烤干。
2.将烤干的玻片浸入甲醇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3.将玻片浸入碘酒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4.将玻片浸入乙醇中,使背景颜色褪去,再用水漱洗。
5.将玻片浸入洋红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不超过1分钟。
6.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大小、聚集情况、颜色等,有助于鉴定细菌种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篇:厌氧培养实验厌氧菌是一类生长需要在完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
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厌氧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厌氧菌对于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介绍厌氧培养实验的具体步骤:一、制备厌氧培养基制备厌氧培养基是进行厌氧菌培养的关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培养菌株所需的配方和其他适宜的添加剂。
2.将培养基分装到无菌针筒或暗口瓶中。
3.在体积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处加入去氧剂(一般为Thioglycolate或Dithiothreitol)。
二、厌氧细菌接种与培养1.准备厌氧细菌培养物的接种种子。
一般情况下,把生长适应在厌氧条件下的细菌进行分生处理来获得设计数量的细胞,并将其重新悬浮在与培养基相同的缓冲液中。
2.在无氧条件下接种厌氧菌,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可以通过使用瓶盖和橡胶塞的局部替代或全封闭气密容器的方法来实现无氧条件。
微生物综合实验
第393页9
API 20 E
数据库 版本 4.0
Moraxella
(莫拉菌属) (1)
Aeromonas Plesiomonas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3) Flavobacterium (1) Weeksella
(金黄杆菌) (3) (威克斯菌属) (2)
Vibrio
微生物综合实验
第17页
第三阶段:菌株保藏---个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
菌株保藏:初定于4月13号---17号菌株保藏 1、海洋细菌菌种是主要海洋微生物资源; 2、学习菌株保藏相关理论知识; 3、利用-80℃超低温冰箱冷冻保藏菌株。 4、详细保藏步骤介绍。
微生物综合实验
第18页
甘油冷冻保藏法
原理:加入保护剂:丙三醇,-70~-80℃保留。 步骤:
微生物学综合试验(二)
第一阶段:分组---选题---制订试验方案 第二阶段:菌株筛选---分离纯化---菌落形态观察 第三阶段:菌株保藏----个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 第四阶段:分子判定----生物信息学分析
微生物综合实验
第1页
第一阶段:分组---选题---制订试验方案
可供选择题目: 1、海洋琼胶降解细菌筛选、分离与系统判定 2、产纤维素酶海洋细菌分离与系统判定 3、产淀粉酶海洋细菌分离与系统判定 4、产色素海洋细菌分离与系统判定 5、海藻附生细菌分离与系统判定 6、海洋生物附生菌分离与系统判定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OX NO2 N2 MOBMcC OF-O OF-F
23个生化结果
医学微生物实验二(新)
实验要求
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 法。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数据。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保持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 材和试剂,撰写实验报告。
02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 上,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培养条件,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染色 反应等特征,进行初步的微生物鉴定 。
生化实验
进行必要的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 验、酶活性测定等,进一步确定微 生物的种类。
结果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微生物的 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进行分析 和总结。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分裂繁殖、孢子 繁殖、出芽繁殖等。了解其繁殖方式 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种群的增长和变化 规律。
03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实验材料
培养基
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显微镜
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工具。
实验试剂
01
02
03
04
染色剂
用于给微生物染色,以便更好 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实验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
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分离纯化样本中的细菌,获
得单一菌落。
染色与镜检
对细菌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显 微镜观察其形态、染色反应等 特征,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生化鉴定
利用生化实验方法,对细菌进 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
血清学试验
通过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细 菌的抗原或抗体,以确定细菌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酸奶样品;2. 纱布;3. 洗好的试管、镊子、移液管和一些培养基;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1. 酸奶样品制备取适量酸奶放入试管中,加入上清水,摇匀后静置,离心后倒掉上清水,沉淀物为酸奶样品。
2. 观察酸奶样品取一滴酸奶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纱布盖在样品上,静置1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3. 培养微生物将一部分酸奶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装入试管中,进行悬浮液培养。
同时,从外部环境中取得样品,放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培养。
4. 观察微生物在培养时间到达后,取出不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在酸奶样品中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在环境样品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菌种,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酸奶样品和外部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生物,它们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着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生物,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
六、实验思考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提高了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1.一、目的: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
(37 ℃倒置培养24 h)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察细菌。
3.三、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1.标记。
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4.观察结果。
5.五、结果6.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类型特征描写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3接种室(不流动空气30min)洗手前洗手后头发屑指甲垢实验台门把1.六、思考题: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有区别吗?试解释。
2.通过本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和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有何体会?3.4.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使用原理:光镜的几种物镜中以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学实验习题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5、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6、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7、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思考题1、试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
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4、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思考题1、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2、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3、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4、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5、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6、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7、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实验四、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思考题根据你实验的体会,说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实验五微生物接种技术思考题1、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为什么高氏I号培养基和马丁氏培养基中要分别加入酚和链霉素?如果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一种对青霉素具有抗性的细菌,你认为应如何做?2、试述如何在接种中,贯彻无菌操作的原则?3、以斜面上的菌种接种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为例说明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
二、消毒与灭菌
1、常用热力灭菌器 (示教)
2、紫外线杀菌
(示教)
9
1、常用热力灭菌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热灭菌器
10
高压蒸汽灭菌器(湿热灭菌法最常用)
• 原理:水在常压大气中100 ℃沸腾,气压增加,
沸腾温度随之增加。在密闭的高压灭菌器内,当压 力增加到15磅/ cm2时,温度相当121.3 ℃。在这 种温度下维持20—30分钟可以杀死细菌的繁殖体 与芽孢。
温度: 160 -170 ℃ 时间: 2小时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玻璃器皿 使用注意:1、 禁用:塑料、橡胶、金属;
2、 玻璃器皿放入干烤箱前充分干燥; 3、 干烤箱温度不超过180 ℃; 4、 灭菌后,温度冷却至40 ℃以下取物品
14
2、紫外线杀菌
▪ 原理:紫外线波长200-300nm处,具有杀 菌作用。因为细菌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在 其DNA中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的 复制,影响细菌酶的活性,导致细菌的死亡。
项目 生长情况 意义 菌种
大肠杆菌
20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
实验目的:分离培养、获得纯种细菌。 做法:借助划线将混合菌液在琼脂平板 的表面分散开来,使单个细菌在平板的 一个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 达到分离培养、获得纯种细菌的目的, 并根据各种菌落的特征来鉴别细菌。
21
平板划线的操作步骤
第1组线
▪ 杀菌特点:1, 杀菌力强 2, 穿透力弱 ▪ 适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
15
紫外线杀菌—操作方法:
①用消毒棉签蘸取大肠杆菌,反复划线接种于无 菌琼脂平板,使细菌均匀涂布于培养基的表面。
②用无菌镊子夹取无菌三角纸片一张,铺盖在琼 脂平板中间。将平板放在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 钟,然后用无菌镊子夹去三角纸片,盖好平板, 放入37 ℃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实验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六、实验操作 2、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五支,用记号笔 编上10-2、 10-3、10-4、10-5、10-6 。取已稀释 成10-1 的土壤稀释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 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混匀,使 之充分混匀,既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 次连续稀释至10-3、10-4、10-5、10-6 稀释液。
生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的重要
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三、实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擦镜纸、双层瓶、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无菌吸管、玻璃珠、无 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
分离纯化用培养基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五、实验方法 1、单细胞挑取法
主要用于获得真菌的纯培养。样品仍 然需要经过稀释,在显微镜下,用毛细吸 管对准一个单孢子(或单细胞)挑取,放 入适宜培养基中培养,这样就获得了纯培 养。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平板分离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 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 (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 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的生长, 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 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 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二、实验原理
从杂居混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 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 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
实验五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霉菌的观察
生长条件
霉菌可以在多种环境条 件下生长,如湿度、温
度、pH等。
分布广泛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 泛,可在土壤、空气、
水体等环境中生长。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如食品、土壤、水等,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稀释、过滤等,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实验五: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霉菌的观察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了解微生物数量和大小的测定方法
01
02
03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样 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根据 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计算 出微生物的数量。
平板计数法
将样品稀释后涂布在培养 基上,培养后统计菌落数 量,计算出样品中的微生 物数量。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 进行计数和大小测量,具 有快速、准确和高通量的 特点。
学习观察霉菌的方法和技巧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
04
培养基制备
选择适合霉菌生长的培养基, 如PDA培养基,按照配方配
制培养基并灭菌。
接种与培养
参考文献
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丝状或分支状结构,通常为白色或灰色。
观察培养基
选择适合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如孟加拉红培养基或察氏培养基,以 促进霉菌的生长和观察。
计数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基表面上的霉菌菌落数 量,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霉菌数量。
THANKS FOR WATCH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 侧面计数室(2个) 每个小格的面积盖玻片下液体高度 微生物实验专题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一)、实验原理: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无氧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 2,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
2. 检测产生CO 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变绿→变黄)。
3.检测酒精产生:→用酸化的重铬酸钾。
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二)、实验设计(及方法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1. 设计成有氧条件(甲组)与无氧条件(乙组)进行对照实验。
2. NaOH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CO 2,排除对实验干扰。
3. 培养液要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培养液要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
4. 进行乙组实验时,必须让B 瓶密封放置反应一段时间,才能将导管连通到澄清石灰水瓶中。
★其目的是:→消耗掉瓶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实验中要观察甲、乙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并检测A 和B 瓶中有无酒精产生。
★检测酒精时,要将重铬酸钾溶于浓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再加入到被检测溶液中。
(三)、实验结果(现象)及其分析:1. 甲、乙两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变浑浊快和程度大;说明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 都产生CO 2,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多。
注意:据该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2. 检测酒精时,若A 瓶中无酒精产生(检测时不变灰绿),则说明A 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 瓶中有酒精产生(检测时变灰绿);则说明B 瓶中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一)、实验原理:1. 液体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营养成分、空间(含氧量)、温度和pH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 ”型曲线;在各种资源有限或者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 ”型曲线。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增长→保持稳定→衰减。
3. 对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需要用到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
★血球计数板构造如下图:(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1. 将10mL 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
2. 将酵母菌(干酵母)接种到试管培养液中,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3. 采用抽样检测法,每天取样测定酵母菌数目,每天抽测3次,取平均值。
【取样计数的操作方法】 (1)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特别提醒:→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几下试管,摇匀培养液(否则数据会偏差较大)。
(2)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计数。
★计数区域:25(中)×16(小)型计数室为四顶角和中央的5个中格。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两邻边及其顶角计数。
(4)计算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换算后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4×106 ×每小格酵母菌数×稀释倍数=400×(每小格的面积1/400mm2)每小格酵母菌数×104 ×稀释倍数(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特别提醒1:→每天的计数时间要相同;培养至中后期时,要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
★特别提醒2:→若视野中有气泡,应重新制片计数。
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计数,否则数据偏大。
★特别提醒3:→清洗血球计数板时,应采用浸泡和冲洗方法,不能刷洗和擦拭。
三、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与应用【B】1. 制备固定化细胞常用凝胶包埋法。
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海藻酸钠凝胶包埋法。
②★凝胶是多孔载体,调节凝胶溶液的浓度,可以改变凝胶的孔径大小。
2.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步骤:→关键步骤: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1)活化酵母细胞:→目的:→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①操作:→将1克干酵母和10ml蒸馏水放在50ml烧杯中混合并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
②注意事项:→容器要大一些,以防活化液溢出;混合后要进行搅拌。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①操作:→将0.83克无水CaCL2和150mL蒸馏水,放在200ml烧杯中使其充分溶解。
②★CaCL2溶液的作用:→(起凝胶聚沉作用)促使凝胶珠的形成。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最关键):①操作:→将0.7g海藻酸钠和10ml蒸馏水加入50ml小烧杯中,小火间断加热至完全溶化,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
②注意事项:→★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以防焦糊;海藻酸钠浓度不宜过高过低。
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难以形成凝胶珠或凝胶珠形态异常。
④★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时:→凝胶珠中包埋的细胞数量少,凝胶珠色浅呈白色。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并充分搅拌均匀。
(5)固定化酵母细胞:①操作:→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滴加到CaCL2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磁力搅拌器搅拌),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②注意事项:→注射器距液面距离不能太近、凝胶珠浸泡时间不能过短。
③★注射器距液面距离过近时:→凝胶珠会出现拖尾现象。
④★凝胶珠浸泡时间过短时:→凝胶珠不能形成稳定结构,容易裂开。
(6)冲洗:→取出凝胶珠后,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冲洗的目的:→洗去凝胶珠表面的氯化钙溶液和杂菌。
(7)发酵实验:→将10%的葡萄糖溶液150ml加入2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固定化酵母细胞在25℃下发酵24h。
观察气泡产生(CO2)和闻酒味,并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3. 实验结果分析:——酵母细胞凝胶珠质量检测。
(1)合格凝胶珠的标准:①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
②摔打容易弹起。
③挤压不易破裂、无液体流出。
(2)凝胶珠异常的原因:①色浅呈白色:→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此种凝胶珠中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少。
②不呈圆形或椭圆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高。
★此种凝胶珠为制作失败,不能使用;需要重新制作。
③拖尾现象:→混合液浓度低,或注射器距氯化钙溶液液面距离太近。
④凝胶珠漂浮:→混合溶液中含气泡。
⑤★凝胶珠容易裂开:→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时间过短。
四、腐乳的制作【A】1.制作腐乳的原理:→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分解为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等;使腐乳鲜香可口,易消化吸收。
(1)在腐乳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①毛霉是丝状真菌,其代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适宜生长温度:15℃~18℃。
②毛霉孢子分布广泛,空气中含有大量毛霉孢子。
(2)家庭和实验制作腐乳时,将豆腐坯暴露在空气中接种毛霉孢子。
(3)工业生产腐乳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孢子。
★腐乳品质好。
①工业上生产腐乳步骤:→①接种孢子。
→②培养和晾花。
→③压坯与装坛②“晾花”的目的:→增强酶的作用,散失霉味。
(4)醉方(添加黄酒制成)、红方(添加红曲制成)、青方(不加调料制成)。
2. 腐乳制作的基本流程:→见下图:(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①将豆腐切成小块(4cm×4cm×1.5cm),用沸水消毒后微微晾干,制成腐乳坯。
在晾干过程中空气中毛霉孢子落到腐乳坯上,完成接种过程。
★所用豆腐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含水过多腐乳不成形。
②将腐乳坯竖立放在清洁容器彼此间隔1cm,将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让毛霉生长;当菌丝变成淡黄色,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时停止发酵。
★若某些豆腐上长出青霉,应剔除这种豆腐或重新制作。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用食盐水清洗后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用食盐腌制10天。
①★加盐方法:→逐层加盐,加盐量逐层递增,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
②盐量:腐乳坯量= 5 :1。
★加盐过多会影响继续发酵,过少豆腐会腐败变质。
【加盐目的】→①析出豆腐中水分,使豆腐变硬,防止过早酥烂。
②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
③调节口味。
(3)配制卤汤:→用食盐、水和料酒及各种香辛料等进行配制。
①卤汤中酒含量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特酒香味。
★酒用量过多会抑制蛋白酶活性和影响腐乳风味;酒用量过少豆腐会腐败。
②香辛料的作用:→调味、防腐杀菌。
(4)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将配制好的卤汤加入瓶中,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再用胶带密封瓶口,密封腌制6个月。
★装瓶时要迅速,瓶口要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密封。
2. 腐乳品质鉴定及有关提醒:(1)评价腐乳品质:→应从形状、色、香、味、质地等方面进行评价。
(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盐、酒、香辛料和发酵温度。
◆前期发酵温度为:15℃~18℃;后期发酵温度(腌制时)为常温或30℃。
★在腌制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酶的作用)仍可继续发酵一段时间。
(3)腐乳外表的皮是附着在豆腐上的毛霉菌丝形成的,可使腐乳成形。
(4)用于腌制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密封等环节要无菌操作。
五、果酒和果醋的制作【B 】(一)果酒制作:→果酒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0%~20%。
1. 果酒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发酵瓶要用温水反复清洗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晾干。
(2)取葡萄500克,先冲洗干净,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再次冲洗。
①冲洗目的:→去除葡萄表面污物杂物。
★不能先去枝梗再冲洗。
②不能反复冲洗,否则会冲洗掉附着在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3)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之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并盖好瓶盖:【注意】→果汁不能装满(装入量不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2/3)。
★目的是:①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保证发酵时有较大起始数量。
②防止发酵时发酵液溢出。
(4)将发酵瓶放置在18℃~25℃条件下发酵10~12天:(5)每天定期排气1~2次(排CO 2),以防瓶爆裂。
①为了防止发酵瓶爆裂,最好选用塑料瓶。
②排气时要防止杂菌污染,常拧松瓶盖排气,不能打开瓶盖。
③★右图发酵装置中排气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状,既能排气,又能防止杂菌污染。
(6)取样检测酒精(10天后):→用酸化重铬酸钾检测;也可闻酒味、镜检酵母菌。
【检测方法】→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2,分别装入2mL 酒精、2mL 发酵液。
②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3滴3mol/L 的硫酸溶液,并振荡混匀。
③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饱和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制作果酒和果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对用具清洗并用酒精消毒。
(2)葡萄先清洗后除枝梗。
(3)排气管设计为长而弯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