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三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三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负责制定医疗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医疗工作流程、医疗标准、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等,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2. 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病患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认知和理解;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 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对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4. 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参与制定医疗机构的质量目标和改进计划,推动实施医疗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5. 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负责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 监督医疗器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负责对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器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推动规范和标准化使用医疗器械设备,防止其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危害。

7. 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上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总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内设的重要机构,其职责涵盖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会从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事故报告与分析、培训与教育以及政策制定与实施四个方面,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医疗质量监测与改进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首要职责之一。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中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门组织,其工作制度和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制度:1. 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医院行政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医务处负责人、临床药师等。

其中,医院行政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兼任委员会秘书。

2. 工作机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一般为每月一次,重大事项可根据需要进行临时会议。

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委员会成员参加。

会议上研究讨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重点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引,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 文件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的文件制度,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包括会议纪要的记录和整理,工作计划和安排的制定,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发文等。

4. 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质量评估与监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职责:1. 确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2. 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风险管理等。

3.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指引,提出改进建议。

4. 监督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5. 提出医疗质量与安全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工作的持续改进。

6. 组织和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全体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和能力。

7. 审核和评价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绩效,对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8. 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落实相关责任和处罚。

9. 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与外部专家进行合作,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前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内横向管理的重要机构。

医院的治疗工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机构。

该委员会应当具有一定的职能和权力,由此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委员会的职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医院住院病人的信用档案。

该委员会应当建立并完善医院住院病人信用档案,定期开展信用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病人。

2. 组织开展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总结医院内医疗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负责医疗质量抽查和抽样检查,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时进行改进。

4. 负责制定医院安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督促各科室规范操作。

5. 评价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提出维护和改进设备的建议和意见。

6. 对医院进行质量审核,依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制订医院内部质量体系,实现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结合,以达到全方位提高医院管理和规范治疗的目的。

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为使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健全有效地开展工作,应当规定一定的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应当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 正常会议制度。

该委员会按照固定的时间和周期召开会议,聚焦各项工作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工作。

2. 工作报告制度。

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科室以及医务人员落实相关措施。

3. 监督检查制度。

该委员会对医院各科室的规范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4. 及时解决问题制度。

该委员会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即时解决和控制。

结语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内部质量管理的骨干机构,其的职责和工作制度直接关系到医院内部的治疗管理质量。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范本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范本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范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中负责监督和管理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其职责涵盖了多个方面。

下面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范本的一些内容,具体如下:1.制定、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负责制定并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组织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和教育: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组织医疗机构内部的质量和安全培训活动,包括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等,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体系: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统计和分析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等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的不断改进。

4.组织医疗质量和安全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组织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评估活动,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对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为进一步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5.协调解决医疗纠纷和投诉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负责协调解决医疗纠纷和投诉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理机制和程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6.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研究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研究工作,积极推动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展,增强医疗机构的科研实力,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水平。

7.加强医疗质量风险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加强对医疗质量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能够尽量减少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8.开展医疗安全事件的事后调查和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事后调查和分析,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Medical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Committee)是负责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

其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与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 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委员会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工作,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环节,确保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及时防范和处理。

4. 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促进医疗工作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5. 引导和推动质量与安全改进工作:委员会负责引导和推动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改进工作,比如参与质量监测与评价、协调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投诉处理、组织开展质量与安全活动等。

总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保障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

第 1 页共 1 页。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一、前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内部管理机构,承担着制定、监督和推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其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作用。

本总结将对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工作内容1.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组织架构上一般分为层级管理,包括医院层面的委员会和临床科室层面的质控小组。

医院层面的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处、护理部、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政策和制度,监督和指导临床科室开展质控工作。

临床科室层面的质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负责本科室的日常质控工作。

2.制度建设与政策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制度建设与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

委员会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3.质量监控与评价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通过设立医疗质量指标、开展质量检查、不良事件报告等方式,对医疗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同时,委员会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4.安全文化建设与培训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委员会还积极推动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质控经验,提升整体质控水平。

5.不良事件管理与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改进,建立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引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设置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职责。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内部专门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其成员包括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等。

委员会成员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1.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政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政策,确保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委员会需要对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全面的规划、监督和评估,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2. 监督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执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

委员会需要定期组织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3. 报告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定期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情况。

委员会需要及时向上级机构和监管部门汇报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事项,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工作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4. 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委员会需要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同时,委员会需要定期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改进成效进行评估和检查。

5. 协调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协调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目的
1. 促进和改善医疗质量和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适当的政策与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定期审核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

2. 监督和鼓励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监督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合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引导他们努力改善服务能力;对安全操作、质量把握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缺陷。

3. 提供及时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健全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适时介入调查和处理日常突发事件,提高医疗绩效,防止病人出现不必要的伤害,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和安全的护理。

4. 实施健康质量管理:贯彻《医疗保障法》,实施健康质量管理,监督和控制疾病、病原有害物质和其他重大健康风险。

5. 促进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改善人民身体、社会、精神健康水平,并建立健全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

6. 建立更强的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审批制度,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健康质量管理工作的检查,更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维护和保障公众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

7. 建立规范有效的医疗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规范的医疗损害赔偿体系,使医院及其卫生人员具备责任心,规范临床操作,提升临床非投入性质的安全水平,降低医疗过程中的风险。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二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二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内部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其工作制度和职责非常重要。

以下是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职责的详细介绍:一、委员会的工作制度1. 定期会议:委员会按照预先确定的时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

2. 会议议程:委员会会议的议程由主席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并提前通知与会成员。

议程应涵盖医疗质量评估、医疗安全事故分析、制定医疗质量提升方案等内容。

3. 会议记录:每次会议应有专人记录会议内容和决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工作任务分配:会议期间,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制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5. 工作纪律:委员会成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保持会议秩序,严禁私人恩怨和个人攀比行为。

二、委员会的职责1.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总体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和岗位。

2. 评估医疗质量: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采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评估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分析医疗安全事故:委员会负责对医疗安全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监督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4. 制定制度和规范: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标准操作程序、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医疗安全事件处理规范等,以规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5. 培训与督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和能力。

同时,委员会还要对医务人员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6. 责任追究:委员会负有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责,一旦发生医疗质量问题,委员会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7. 宣传和沟通: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沟通,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一、工作制度1. 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评估。

2.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

3. 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分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组织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5.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为决策提供依据。

6. 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查处。

7.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激励和惩罚机制,对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发生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二、工作职责1.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全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评估和决策。

2. 统一领导和协调医院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科研学术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等。

3. 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及时修订。

4. 监督、检查和评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协调,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分析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6. 组织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XXX关于成立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通知
各科室:
为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与职责,请遵照执行。

XXX
2018年8月1日
附件一:
XXX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
成员: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负责安排会议日程、活动及会议记录、档案管理及其他日常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委员可根据需要有所变更。

如有变动,应及时补充,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委员开展工作。

精品文档
附件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三、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程度。

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举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看法。

按医疗质量尺度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程度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成与职责:明确委员会的组成成员和职责分工。

一般来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医务人员代表、护理人员代表、药学人员代表等组成,他们共同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 会议制度:规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会议频率、召开方式、议事程序等。

一般来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定期召开,由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会议记录要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

3. 工作机制:明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包括工作流程、责任分工、报告制度等。

委员会成员应按照工作机制履行职责,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

4. 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确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医疗质量评估、意外事件分析、医疗错误处理、医疗质量改进等。

委员会负责指导和推动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效果。

5. 监督与评估:规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方法。

委员会应定期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采取措施纠正不足和改进工作。

6. 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规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医院内发生的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

委员会应及时了解和处理医院内的安全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反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上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一些基本工作制度,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为落实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理念,稳步推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保障医疗安全,确保医疗品质,现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架构、成员及职责通知如下:一、组织架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管理领导小组,分别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放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手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急诊医疗与急救培训管理领导小组、合理用药管理领导小组、门诊质控管理领导小组.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副主任委员:医疗副院长委员: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医院办公室主任、信息科主任、设备科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科教部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手术麻醉科主任及护士长、药剂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放射科主任、超声科主任、院感科主任、门诊部主任。

秘书:医务部科员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负责日常工作。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一)审核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二)审核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三)审核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四)审核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医疗质量与安全会议。

四、各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1.成员组长:院长组员:医疗副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手术麻醉科主任、药剂科主任、放射科主任、超声科主任、检验科主任、院感主任秘书:医务部科员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负责日常工作。

2.职责(1)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审定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目录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并及时调整;(3)对首次应用于本机构的医疗技术组织论证,对本机构已经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定期开展评估;(4)定期检查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5)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2篇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2篇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2篇范文)第1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一、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组织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三、广泛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四、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评价、考核,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通报季度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七、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八、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九、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十、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十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第2篇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会诊制度;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2、交接班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第3篇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维护患者利益,保障医疗安全,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制度,实行计分制管理。

一、职责分工1、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对科室行政、医疗、教学、护理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领导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负责科室业务规划与发展。

2、护士长全面负责护理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管理,协助科室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应用及科室行政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一、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秘书: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由XXX
副院长兼。

二、工作职责
(一)在院长和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管理全院医疗质量运行情况。

(二)研究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掌握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现状,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制定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检查操作程序,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四)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五)向院领导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六)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三、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和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管理全院医疗质量运行情况。

(二)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检查程序。

(三)督导检查科室对医疗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定期举办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

(五)向院领导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为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七)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范文(三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范文(三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职责范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内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机构,其职责是全面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监督。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

一、工作制度(一)委员会成立和组织形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首席医疗质量官(简称“CQO”)牵头成立,成员包括相关科室主任、护理主管、药事管理员、病案主管、感染控制医师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委员会成员由CQO推荐,机构领导批准聘任。

(二)会议制度1. 常规会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常规会议,会议由CQO主持。

会议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讨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健康危机事件的应对等。

2. 特定会议:在需要讨论特定事项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可以召开特定会议。

特定会议由CQO或相关委员会成员发起,主题包括疑难病例讨论、医疗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医疗质控工作的经验交流等。

(三)决策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原则是民主、科学、公正、有效。

决策过程中,委员会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投票方式做出决策。

(四)文件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决议和相应文件应及时整理归档,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二、职责范围(一)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置制度等。

(二)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和数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和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实施情况。

(三)协调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组织培训和培训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病历:病历的 肺部体征与首程不 相符,病历现病史 症状及时间描述有 错误,病历首次有 遗漏诊断现象。
辅助检查:无尿粪化 验单,化验单楣栏有
涂改,顺序写错。
出院小结:有空项、特殊检 查未记录、入院时间的主诉 描述有错误。
医嘱单:医嘱打印不规 范,尿粪常规送检的日 期与报告时间不相符。
各种告知单:未填 写完整,上级医师 未签名,使用抗生 素未 有效说明。
首程 病程记录:病程有缺陷,病程中 有遗漏诊断现象,病程中出现症状未 分析,危急值记录,首程初步诊断有 遗漏现象,主要化验结果未记录。化 验结果异常未分析,用药未写说明, 化验结果有写错现象。
病历质量质控存在问题的主要问题
产科
病案首页:入院 时间记录不对。住 院天数记录不对。 出院小结:出院时间记录不对。出 血量记录不对。 诊断情况:诊断有漏项的情况,确 定诊断未写。 医嘱单:血常规、HIV、RPR、TP漏 下医嘱。
病历质量质控存在问题的主要问题
妇科
病案首页:出院时间记录不 对。 出院小结:住院天数记录不 对,孕周不对。
住院病历:上级医师查房未 签名。记录日期有误。 辅助检查:有遗漏化验单的 情况
LOGO
点存击在此问处题添的加原标因题分内析容及对策
1.个别医师法律及自我保护意 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病历在 医疗纠纷中的举证作用。
44664340
0
2017年度 2018年度
心电图 4466 4340
腹部B超 22864 21646
1259 516
22281472
20301711
乳腺B超 1259 516
心脏彩超 2228 1472
思维彩超 2030 1711
2017年度 2018年度
505 332
头颅B超 505 332
13181159
01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孕产保健部
病历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病历讨论制度
01
儿科
病历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
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02
妇女保健部
首诊负责制度、门诊病历管理制度
03
9981288
脑瘫康复 998 1288
260 263
肌肉痉挛 260 263
579 495
脑循环 579 495
257 258
肌肉兴奋 257 258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数据对比
2018-2017年数据对比(医学影像科)
25000
22864 21646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数据对比
30000 25000 20000
27582 22319
15000
10000
5000
0
2017年度 2018年度
门诊人次 27582 22319
2018-2017年数据对比(儿科门诊)
16945
8408
静脉输液 16945 8408
4668 4211
2429 3153
2.有些医师重视临床操作,轻 视病历书写,认为只要能看 好病、病历书写好坏不重要, 这是病历质量难以提高的一 个主观因素。
3.有些医师因为年资低,业务技术 水平不高,缺乏经验,加上工作量 大,询问病史不详细或者遗漏了主 要病史,加之查体不够认真,从而 忽略了许多能够反映病人病情变化 的细节,导致病历书写过程中漏记、 错记或出现流水账。
髋关节B超 1318 1159
36973804
放射 3697 3804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数据对比
2018-2017年数据对比(医学检验科)
100000 90000
9018462120
80000
7256870000 Nhomakorabea60000
53963
50000
40000 30000
31956
20000 10000
04
目标值完成情况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数据对比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7年度 2018年度
2592 2053
出院人数 2592 2053
956 795
分娩人数 956 795
2018-2017年数据对比(产科)
3779
2109
865 584
8000 6000 4000 2000
0
312 291 中频
2017年度
312
2018年度
291
2018-2017年数据对比(康复科)
18633
8127
6879 5594
1225 167
热疗
1225 167
产后康复
18633 8127
169 148
推拿
5594 6879
全身运动评 估
169 148
2017年度 2018年度
整改措施
1、对医护人员进行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知情同意以及告知方面的 培训,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意识和能力。 2、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工作,增强责任心、耐心回答患者的疑 问。 3、在出现正常的并发症和医疗意外后,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出现意 外后的治疗工作,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患者及家属的误会。 4、加强法律意识。要完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诊疗规范、执业医 师法、护士执业法规等进行诊疗活动。
1、科室每天晨会不定期抽背核心制度,同时要求理解记忆 2、强化科室的三基培训真实有效 3、养成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主动性、总结经验、防范风 险。 4、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 5、加强医德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执业道德 6、做好患者安全工作,促进医患良好沟通
医疗投诉、医疗纠纷事件(2017年与2018年对比)
Ⅲ级 1
2 1
Ⅱ级 2
医疗不良事件(2017年与2018年对比)
2017年不良事件例数
药械科 医学影像科 5%
5%
妇科 20%
儿科 5%
2018年不良事件例数
医学影像 康复科
医学检验6%
3%
药械科3%
5%
手麻科 8%
产科 39%
产科67%
妇科 8%
儿科 28%
分类
按照类别分类: 1、方法技术事件:5例(妇女保健部1例、产科3例、康复科1例) 2、药品调剂审核错误事件:2例(药械科2例) 3、医疗处置检查事件:16例(妇女保健部2例、产科8例、围产门 诊1例、儿 科5例) 4、诊疗记录事件:8例(儿科5例、产科3例) 5、信息传递错误事件:2例(影像科1例、检验科1例) 6、麻醉、手术事件:2例(手麻科2例) 7、其他事件:2例(手麻科2例)
原因分析 及对策
第9页
4.有的医师对下级医生,检查指 导少,加上要求不严格,对其书 写的病历往往不认真检查就签名, 导致问题病历产生。
5、病历质量控制方面允许改错 的做法迁就了问题病历,使部分 医师认为写错了可以修改,缺少 的也可以再加上,大不了再重写 1遍。
6、医院只重视终末质量检查,而 忽视了环节和过程的质量检查,而 科室在病历形成的过程中也没有做 到层层把关。科室人员对病历书写 制度没有认真学习。
药械科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05
医学检验科
06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临 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学影像科
07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手麻科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访视制度、术前病例讨
论制度
04
康复科
08
科间会诊制度、转介制度
02
病历质量质控存在问题 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病历质量质控存在问题的主要问题
儿科
病案首页:首页出入院 时间写错、有空项,有 遗漏诊断现象,出生体 重写错,过敏药物为填 写。
2017年度 2018年度
1283 1373
12001071
智测 1200 1071
2018-2017年数据对比(儿保科)
91168984
6885
1939 1441
3852
1818 1378
1818 1378
3318 2896
14511314
192 169
出生证明
1939 1441
入托体检
骨密度检查
0
12111 2484 1637
814 960 1707
3166 1449 1411 1095 1339
常规数
免疫数
生化数
D-二聚 体
HPV
液基细 唐氏筛 病毒四


医单疗保击健理此质委处量员添与会加安您全的管标 2018年题度工文作字汇报
•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副标题
目录
contents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01
病历质量质控存在问 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02
医疗不良事件和
医疗投诉情况
03
目标值完成情况 04
对各科室质量与安 05 全考核进行分析
医疗投诉事件例数
2017年
产科
4
儿科
5
影像科 1
合计
10
2018年
产科医疗 2
产科护理 1
儿科医疗 1
儿科护理 2
妇科门诊 3
口腔门诊 1
合计
10
医疗纠纷事件例数
2017年
2018年
产科 1例(已 2例 结案)
(审理 中)
原因分析及措施
原因分类:
1、与病人进行解释沟通不到位 2、未认真履行病情告知和签字义务,责任心不强 3 、医疗护理诊疗技术方面不过硬 4、服务态度未转变 5、未严格履行查对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