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政治格局

印度的政治格局
印度的政治格局

印度的政治格局

说到印度,我们可能会将它和封建、腐败、落后、高犯罪率联系起来,但抛开这些负面形象,我们也无法否认印度的巨大潜力。其实我们都对印度的问题心知肚明,根子就是上千年的种姓制度带来的社会分化和阶层禁锢。高种姓的高傲与腐败与低种姓的堕落与麻木共同制造了印度这面巨大的碎玻璃窗,似乎将永世长存。

不过,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看似化石一般的印度其实也一直在发生不为人所知的变化,而2014大选,人民党以难以置信的绝对优势获得胜利,宣告在印度终于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有可能会像1949新中国诞生那样改变世界。这次大选,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到莫迪的那些吸引眼球的夸夸其谈上,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民党是依靠近三亿低种姓印度人民的选票打垮婆罗门的国大党,一举获得胜利的。人民党的胜利并不重要,真正值得我们要牢牢抓住的要点是长期对国家冷漠对社会麻木的低种姓的印度人民,前所未有的终于开始对自己的国家表达观点了。下贱无知的低种姓不知什么开始,不再将神圣高贵的高种姓的谎言看成金科玉律,反而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如今,又发出了自己的主张。印度的政局趋势又进入了一个令人可喜的新层次。

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获确认。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秩序的转变对印度的外交、安全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90年代前后,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国际政治单极化趋势以及新的冲突热点出现影响了印度的战略思维和判断。应对外部环境和启动经济改革的需要共同促使印度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以摆脱困境、成功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印度在冷战后时期外交、安全战略体现了两大特征:一是重新定位与主要大国和重要邻国的关系;二是以实力谋求自身的大国地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前者主要表现在印度高度重视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关系,强调与大国与印度洋、中亚、亚太、海湾等区域的战略互动;后者则集中体现为通过深化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国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展战略核威慑能力、致力军事现代化,并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诸多问题上表现出务实、灵活而不失强硬的风格。

从根本上看,印度对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印度在冷战后时期的现实处境和国家利益,也受到其独特的战略文化及冷战时代经验的影响,其目的是在新的战略格局中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利益空间,获取外交与安全的主动权,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在影响印度外交、安全战略的众多因素中,印度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印美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印美双方在冷战后从疏远走向密切,在各个领域拓展合作关系,并在防务和安全领域的互动尤为显著,战略伙伴关系初具雏形。印度为了深化对美关系,也在一些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与美国协调立场。美国的南亚政策有借印度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考虑,但尽管印美关系是印度冷战后外交的首选重点,印度认为利用这一战略合作针对中国并不符合其长远利益。同时,印度与俄罗斯在务实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密切的政治与战略合作关系。中印关系在冷战后时期持续改善和发展,但印度在战略上视中国为主要对手的观念仍对其对华政策产生影响,这导致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具有某种必然性质。能否预防、解决矛盾和冲突将决定两国关系的走向,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局势的稳定。亚地缘战略格局因印度的强势外交以及“9.11事件”的发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塔利班瓦解使巴基斯坦失去与印度抗衡的后方依托,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

天平向印度倾斜,印度在与巴战略抗衡中进一步取得优势地位,并成为南亚地区的实力中心;其次,印度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这使北方有核国家间的核威慑水平在被迫相应提高的同时,南亚地区发生全面战争,尤其是南亚有核国家间发生全面性总体战争的可能性已大为降低;

总之,印度的崛起使印度对印度洋及中亚的安全需求持续增大,印度在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同时,印度在印度洋和中亚地缘利益上与美国矛盾也相应增加并处于不利地位。不管印美之间如何掩饰,也不管印美矛盾以何种形式表现,南亚地区以印巴矛盾为基调的传统格局,将逐渐转向印度与大国之间,尤其是与美国之间更广泛利益协调和矛盾为基调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这是美国单边霸权主义与多极化共存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印度外交的政策及其基本走向。

也门国家概况

阿拉伯国家概况 ——也门一,阿拉伯国家概况总论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其中有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等7个北非国家;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各异。现有7个君主制国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实行君主专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摩洛哥实行君主立宪制。其余15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共和制,均为总统制,其中多数国家建立了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政党和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如埃及、叙利亚、也门等;黎巴嫩实行分权制总统制;伊拉克、阿联酋实行联邦制。 阿拉伯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慢,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有,只是少数阿拉伯国家才有。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普遍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私有化,鼓励吸引外资,加之受惠于高油价,经济增长加速。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等阿拉伯国家陆续与我建立了外交关系,是最早与我建交的阿拉伯国家。1990年7月,我与沙特建交,至此我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均建立了外交关系。近年来,双方政治交往密切,高层往来增多。200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建立,双方同意建立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中阿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双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也门 1.地理位置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其北部与沙特接壤。约有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2.地理气候 也门以山地高原为主,多沙漠和半沙漠,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是全国最高峰。西部沿海地带与汉志类似,均湿热;西部山区地带比较适宜人类居住;而东部则属于极干旱的荒凉沙漠地带。也门耕地占国土总面积不足3%,虽然也门人曾经是一个农业民族,但今天他们的土地由于缺水并不适宜农耕,因此粮食不能自给。也门在夏季有着沙漠中常见的沙尘暴,而由于过度放牧,沙漠化日渐严重。 3.历史变迁 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525年,先后建立麦因、萨巴和赫米叶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作者:阿什瓦尼〃塞思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绩效制度根源 内容提要:60年前,中国与印度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非常接近,但在文化凝聚力、体制灵活性和政治定位上,两国则相去甚远。1978年,中国开始了体制改革,随后印度也开始了改革。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初,中国就已经在竞赛中遥遥领先了。文章试图解释两国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的不同绩效,特别是在改革前的农业部门有诸多不同之处,并强调中国全民动员转型模式的力量与印度长期体制僵化和障碍之间的强烈对比。改革之后,在消极的社会功能中出现的一种融合进程,似乎正在取代传统的社会聚合而成为主导。 一、发展竞赛 自从1947年印度取得独立主权,1949年中国获得解放后,对亚洲两个大国的经济绩效进行比较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中国展示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式的社会主义,而印度追求的是一种“社会的社会主义模式”,标榜议会民主。两者之中谁会胜出呢?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场竞赛。两个大国自己也在观察。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3年的亚洲之行后,发表了他对中国和印度的看法:“这两个国家之间正在进行一场竞赛,来验证自由方式和警察国家方式到底哪一个能实现更好的社会进程。长

远来说,竞赛的结果将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自己。”(Bowles,1954:229)。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54年也同样直率地写道:“现在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显然不同,但是我们实际上却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将会证明,哪个国家、哪种治理模式将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Frankel,1978:120) 半个世纪后,印度总理辛格在独立日讲话中,回答了尼赫鲁关于未来的提问:“从独立到现在已经大约60年了。60年只是古老的文明史的一个短暂瞬间,但对于一个年轻的国家来说却是漫长的。在这60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的帝国消失了。新的力量在亚洲出现。看看日本的今昔。看看中国的今昔。当看他们的时候,我在怀疑我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所有潜能。”(辛格,2006) 在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协议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一致论调之下,中印两国在地区和国际层面的政治经济竞争不断升级。两国都希望实现制度现代化和兼顾公平的长期发展。但是,印度更多的是和自己的过去对比,用殖民时代的苦难和凋敝对比新生的独立国家的成就。第二个尺度是与自己通过的计划目标做比较——虽然这些目标制定了,但是通常没有实现。而中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到世界性的高度,如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十五年超英赶美”的口号。 两个经济体始于相似的基础和发展水平,其后的发展发生了分化,中国在各项发展指标上全面领先。在过去十年里,印度的

印度PEST分析

印度PEST分析 1362067 朱翊崴政治环境: 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代史上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度是“英王皇冠上的宝石”。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获得独立,并于1950年建立印度共和国。印度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经常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诩。议会总统制下的印度,总统虽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实际上不掌握大权。现任总统为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统根据议会选举结果,任命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总理。以总理为首的内阁行使国家行政权,现任总理莫迪系2014年大选上台。议会掌握立法权,上院为联邦院,下院是人民院。司法体系方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分别是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负责审议国家重大事项、解决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监督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等。除此之外,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和高等检察院,负责本邦事宜。 政党制度方面,印度实行多党制,但实际上国大党和人民党力量明显占优。国大党是印度老牌政党,曾领导印度反英殖民斗争,长期执政并深得人心,但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败给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人民党是印度的新兴政党,创建于1980年,是印度第二大资产阶级政党。除国大党和人民党外,印度还有共产党、泰卢固之乡党等小党。 此外,印度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众多宗教在印度都拥有大量信众。在历史上,宗教变革是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但宗教之间的矛盾也屡屡引发流血冲突。与此同时,时至今日印度种姓制度犹存,社会结构等级分明,这无疑是制约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印度政治是一幅复杂的拼图,由地方主义、宗教、种姓、阶级和政党等图块拼凑而成。从单个事件中,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尽管如此,北方邦议会选举结果仍代表着一种更普遍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印度政治体制

印度政治体制 政体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总统职位因去世、辞职或罢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宪法第65条规定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当新总统被选出及就职后,副总统恢复原有职务。总统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总统暂时代理总统职能直至总统返回办公。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 印度的立法权归议会所有。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联邦院议员不超过250人,其中,议长由共和国副总统担任,有12人由总统指定,其他由各邦议会选举产生。联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选1\3的议员。 人民院有议员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选民直接选举,13人由中央直辖区选出,有2人由总统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议员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机构由总统、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总统由上下两院和各邦议会的选举团选出。总统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没有实权。印度现任总统为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掌握实权。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 (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印度国大党。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12月,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曾长期执政,

印度的政治格局

印度的政治格局 说到印度,我们可能会将它和封建、腐败、落后、高犯罪率联系起来,但抛开这些负面形象,我们也无法否认印度的巨大潜力。其实我们都对印度的问题心知肚明,根子就是上千年的种姓制度带来的社会分化和阶层禁锢。高种姓的高傲与腐败与低种姓的堕落与麻木共同制造了印度这面巨大的碎玻璃窗,似乎将永世长存。 不过,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看似化石一般的印度其实也一直在发生不为人所知的变化,而2014大选,人民党以难以置信的绝对优势获得胜利,宣告在印度终于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有可能会像1949新中国诞生那样改变世界。这次大选,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到莫迪的那些吸引眼球的夸夸其谈上,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民党是依靠近三亿低种姓印度人民的选票打垮婆罗门的国大党,一举获得胜利的。人民党的胜利并不重要,真正值得我们要牢牢抓住的要点是长期对国家冷漠对社会麻木的低种姓的印度人民,前所未有的终于开始对自己的国家表达观点了。下贱无知的低种姓不知什么开始,不再将神圣高贵的高种姓的谎言看成金科玉律,反而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如今,又发出了自己的主张。印度的政局趋势又进入了一个令人可喜的新层次。 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获确认。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秩序的转变对印度的外交、安全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90年代前后,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国际政治单极化趋势以及新的冲突热点出现影响了印度的战略思维和判断。应对外部环境和启动经济改革的需要共同促使印度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以摆脱困境、成功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印度在冷战后时期外交、安全战略体现了两大特征:一是重新定位与主要大国和重要邻国的关系;二是以实力谋求自身的大国地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前者主要表现在印度高度重视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关系,强调与大国与印度洋、中亚、亚太、海湾等区域的战略互动;后者则集中体现为通过深化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国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展战略核威慑能力、致力军事现代化,并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诸多问题上表现出务实、灵活而不失强硬的风格。 从根本上看,印度对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印度在冷战后时期的现实处境和国家利益,也受到其独特的战略文化及冷战时代经验的影响,其目的是在新的战略格局中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利益空间,获取外交与安全的主动权,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在影响印度外交、安全战略的众多因素中,印度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印美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印美双方在冷战后从疏远走向密切,在各个领域拓展合作关系,并在防务和安全领域的互动尤为显著,战略伙伴关系初具雏形。印度为了深化对美关系,也在一些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与美国协调立场。美国的南亚政策有借印度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考虑,但尽管印美关系是印度冷战后外交的首选重点,印度认为利用这一战略合作针对中国并不符合其长远利益。同时,印度与俄罗斯在务实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密切的政治与战略合作关系。中印关系在冷战后时期持续改善和发展,但印度在战略上视中国为主要对手的观念仍对其对华政策产生影响,这导致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具有某种必然性质。能否预防、解决矛盾和冲突将决定两国关系的走向,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局势的稳定。亚地缘战略格局因印度的强势外交以及“9.11事件”的发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塔利班瓦解使巴基斯坦失去与印度抗衡的后方依托,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

印度及其国家战略

印度及其国家战略 一、印度的基本情况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国土面积约316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主要信奉印度教;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首都为新德里,主要城市有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2010年GDP 总计1.537万亿美元,人均1265美元。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 二、印度的政治 1、政治体制 印度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立法权归议会所有,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政党主要有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人民党、印度共产党。 2、外交战略 印度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印度也是金砖国家集团成员之一。 印度的外交战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发展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己谋取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为印度在国际上获得大国地位而努力。印度积极推行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

泰国国家概况

泰国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1年10月) 【国名】泰王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 【面积】513,115平方公里 【人口】6740万。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4%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首都】曼谷(Bangkok),人口686万。 【国家元首】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BHUMIBOL ADULYADEJ ),拉玛九世王。1946年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重要节日】宋干节(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灯节(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国庆节(国王诞辰日,公历十二月五日)。 【简况】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凉三季,年均气温27℃。 公元1238年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罗。16世纪,葡萄牙、荷兰、

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王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五世王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拉玛七世王时期,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1939年更名泰国,后经几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国。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继位,是当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政府一度更迭频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人逐渐淡出政坛。2001年,塔信率领泰爱泰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并担任总理,2005年连任。2006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塔信下台。2007年举行全国大选,塔信支持的人民力量党获胜,党首沙玛出任总理。2008年9月,沙玛被判违宪下台,人民力量党推选颂猜接任总理。12月,宪法法院判决解散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颂猜下台。12月15日,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当选新总理。2011年5月,阿披实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7月举行大选,为泰党赢得下议院过半议席。8月5日,英拉当选总理,9日新政府成立。 【宪法】现行宪法于2007年8月24日经普密蓬国王御准生效。分为总章、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基本国策、议会、内阁、法院、权力监督、地方行政等15章309款。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财年增长7.3%,2015财年增长7.6%),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21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前瞻性开展战略研判,谋划对策,我们从中印两国的发展基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共11大类指标)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了上一轮中印竞争中印度落败的原因,梳理了莫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中印发展中双方各自的优势、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并选取高、中、低三种假设情景对到本世纪中叶两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得出印度到本世纪中叶难以在经济规模上超越中国,但全球仍将形成中、美、印三个大国角力的新“G3”格局的结论。 一、发展基础对比:中国发展基础总体占优,印度具有特色优势 (一)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多样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印度的3倍,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中印两国在区位上各有优势,中国是欧亚大陆上唯一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是亚太各地区间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纽带;印度则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和印度洋的核心位置,是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扼守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中国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比印度更具多样性,使得中国同时适于发展内陆与海洋经济,并能够形成全面的产业结构,发挥互补优势;印度气候为南亚地区独有的热带季风气候,更适于发展农业与外向型海洋经济。 (二)中印自然禀赋相当,各具优势 从自然资源看,中印两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均较为稀缺,2013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072.4立方米/人和1130.1立方米/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5左右;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1.9%和23.7%,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得益于多样复杂的地理

印度的政治制度知识整理

印度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印度共和国宪法 1.宪法产生历程(按时间顺序) 2.宪法的内容及特点 (1) 内容:共分18个部分 (根据宪法规定:印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和民主的共和国;印度为联邦国家,实行民主议会制;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协助总统并向总统提供建议,总统根据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或授权从属官员行使行政权利;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司法权属于以最高法院为主的联邦司法机构.) (2) 特点:①突出柔性(显著); ②兼具宪法和普通法的功能. 第二节国家机构(行政、立法、司法)

1.行政机构 补充: (1)当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之一时,总统有权宣布在全国或邦实行紧急状态: ①战争、武装叛乱或外来侵略对印度或印度的部分领土安全构成威胁时;②某 邦政府已不能按宪法规定履行其职能时;③联邦或某邦的财政稳定与信用受到威胁时。 (2)当总统不能履行职责时副总统可代理;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总统职 位未到换届选举时的空缺,副总统可继任总统,但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如果代理总统的副总统因辞职、死亡等再次造成职位空缺时,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代任总统。 (3)总统有权对死刑案件、一切违反联邦法律而被判刑的案件和一切由军 事法庭判决的案件作出赦免、减刑或缓刑的决定。 (4)部长会议中所有部长分为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其权利职责 范围依次递减。 (5)内阁是由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一个较小的最有权利的决策机构。 (6)内阁重要常设委员会包括:政治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内政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议会与法律事务委员会等。

2.立法机构 补充:(1)如果总统认为人民院(下院)中缺乏足以代表英裔印度人利益的代表,总统有权任命不超过两名英裔印度人为议员。 (2)联邦院(上院)是常设机构,不应解散,每届任期六年,但每两年届满后尽可能有接近1/3的议员离职。空缺的席位,由两年一次的补缺选举续补。 (3)虽然规定议长和副议长由人民院(下院)选举产生,但实际上是人民院(下院)中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往往由总理亲自出面提名。 3.司法机构 补充: (1)印度联邦设最高法院,它是印度最高司法机关,它的裁决和指导全国所有法院都必须遵照执行。 (2)印度各邦设高等法院,但议会可以通过法律对一些较小的邦两个或

印度国家简介_六年级作文

印度国家简介 国名】印度共和国(RepublicofIndia) 【别名】孔雀之国/婆罗多 【国教】印度教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莲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榕树 【面积】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 点评:国徽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人口】11.66亿(2009年美国CIA网站)。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Delhi),人口共1530万(2008)。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

(theIndianGate),并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老德里。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占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为838万,到1997年,估计达900万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整个国家运行的脉搏。同时,它又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辉煌的历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现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紧紧相联,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摘要:自2000年我国政府正式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取得了很大成效,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依旧有大的发展空间。文章选取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这一角度,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简单的对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前景做了预测分析,提出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不可盲目乐观,两国因政治互信度低以及两国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等制约因素,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依旧困难重重。 关键词:直接投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前景预测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迅速、直接投资比例加大 近几年,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更为迅速,从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显著变化。2000年中印的双边贸易额仅仅只有29亿元,而到了2010年,竟翻了20倍之多,突破600亿元。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在2012年中印双 边贸易总额为644.72亿元,2013年贸易额达到654.7亿元。

虽说每年相对上年,同比都有所下降,但是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两国较好的经贸合作间接反映出,中印两国的相互投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贸易是投资的先导因素,贸易与投资是相互依存、相互伴生的国际经济活动。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 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来看,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很大。印度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传统国家意义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即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印度的基础设施差,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在制造业等实业方面的发展优于印度,并且鉴于和印度的地缘优势,近些年,我国在印度大力发展了工程承包和以钢铁业为主的印度较为落后和缺少的行业领域。 在近几年,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家电等轻工业的比例飙升。除此之外,中国在通讯行业对印度的投资比例也较大。比如中国华为、中兴等通讯行业已经在印度建立起自己的海外市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全球网络运营中心(GNOC),该中心将努力实现在亚洲和非洲的多个电信运营商网络和无线业务。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 (一)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印两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统一脱胎于英属南亚次大陆殖民地,在1947年8月间隔仅一天宣布独立,两国继承了基本一致的殖民地政治遗产,独立后也建立了基本雷同的政治制度。然而两国的政治发展却是天差地别,印度的民主制度从未发生过动摇,自建国以来已建立了一个成熟稳定、运行良好的民主政体,政治权力全部都是通过竞选的和平方式顺利地转移交替,民主制已为印度人民和政治家所普遍接受,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民主政治在印度的实施是成功的。反观巴基斯坦,其民主制度的持续运行多次因军事政变而中断,自独立后历经四次军人执政,其军事政变之频繁、民主运行之脆弱实属罕见。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议会民主制政府,宪法几度或被废除或停止实施或不断颁布新宪法,政府体制变化莫测,时而内阁制时而总统制,还有很长时间的军人政权。为什么有着同一历史背景,几乎同时独立的两个国家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运行有如此大的反差?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比较和原因分析,提出几种可能性解释以供广大读者思考。 一、政治世俗化程度的差异 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世俗主义的政治体制,将世俗主义与自由、平等和民族主义等理念一起作为国家整合与构建的基础,强调政教分离和宗教平等原则,颁布世俗宪法,大力推进政治世俗化进程。印度1949年宪法确定了其世俗政治框架,宪法序言开宗明义地宣布要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非宗教的世俗民主共和国,历届政府也都把世俗化作为政治目标,立法、司法和政府机构也不允许神职人员干预。虽然印度的宗教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政治世俗化进程,但整体而言教派矛盾并没有改变政治世俗化的历史走向,宪法规定的宗教平等、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原则并没有被废弃,它依然是印度不可动摇的立国原则,同时印度绝大多数穆斯林支持世俗主义政治,印度社会也不存在所谓的原教旨主义。在确立了议会民主制度后,印度坚持推行政治的世俗化以削弱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因而在世俗民主制度的建设上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反,伊斯兰教却是巴基斯坦的建国基础。围绕独立后是建立一个世俗化国家还是伊斯兰国家的问题,在西方化穆斯林与本土穆斯林之间就存在很大矛盾。真纳在世时,由于他的影响力,多数穆斯林接受了他实现政教分离与世俗化的主张,他去世后,许多穆斯林公开表示要实现国家的伊斯兰化,这种主张与呼声充分体现在1949年的建国目标决议中,决议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穆斯林可根据《古兰经》和教法规定的伊斯兰教义和要求有秩序地生活,这一决议实际上规定了国家事务的伊斯兰教方向。同时根据该决议,1956年宪法明确巴基斯坦为伊斯兰共和国,规定国家总统必须由穆斯林担任;1963年的宪法修正案重申今后立法不得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相悖;1973年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可见,在巴历次制宪与修宪中,世俗化与伊斯兰化的问题一直就没有处理好。而且巴比较重视神职人员参政,比如参议院就为他们设有专门的席位,同时迫于宗教势力的压力,不管是民选政府还是政变后的政府都对伊斯兰教势力采取支持和扶持态度,世俗主义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微乎其微。总之,巴基斯坦虽也选择了议会民主制政体,但同时又强化了国家的伊斯兰性质,结果就使得宗教干扰政治,政治影响宗教,致使议会民主制无法正常运行。 二、政府形式的稳定性和总统与总理权力的划分方面的比较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实行内阁制的政府形式,总统是国家元首及第一公民,理论上总统享有广泛权力,包括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权;任命总理,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会议成员;批准和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宣布紧急状态等。但实际上总统只是国家的象征,只实行礼仪性权力,并无实权,许多赋予总统的权力都由总理及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行使。总理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是印度政府的首脑,拥有组织和领导政府的大权,也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拥有者和政治生活中的核心人物。印度独立以来的历届政府都沿袭了内阁总理制,且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只有一部宪法,即1949年宪法,只是该宪法自颁布以来已有94个修正案,这就使得其内阁总理制度、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划分一直都很稳定很明确,没有经历像巴那样的反复变更。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版图里面所含有的国家: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1)尼泊尔 ①、自然禀赋概况: 矿藏资源丰富。其中,铁矿储藏约2305万吨,铜矿储量约1618万吨,铅矿储量约300万吨,锌矿储量约266万吨,菱镁矿储量约2亿吨,石灰石储量 9.85亿吨,云母储量32万吨。 (生物资源)截至2012年,尼泊尔境内共有6500多种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 (水力资源)截至2013年,尼泊尔水能蕴藏量达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2.3%。其中2700万千瓦可发展水力发电。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主要贸易伙伴有印度、美国、中国、欧盟等。主要进口商品是煤、石油制品、羊毛、药品、机械、电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铜线、羊绒制品、地毯、成衣、皮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③、社会人文概况 宽容、善良又老实的民族性格 无奈又安稳、理性的社会态度 (2)不丹 ①、自然禀赋概况: 不丹冰川主要位于不丹北部的高山地区,占不丹总面积的10%。这些冰川是

不丹河流重要的可再生水资源的源头,每年都可以给不丹的人民带去大量的清新的水资源。 不丹境内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区属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海拔180~7550米。 不丹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煤铅、铜、锌等矿藏。不丹水电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2万兆瓦(MW),仅约2%得到开发利用。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72%。1995年,不丹国民议会规定,不丹森林覆盖率至少应保留到60%。 蓝绵羊、兰花、野罂粟和罕见的雪豹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长,南亚虎通常出没于低海拔的森林地带,但在不丹,它的踪迹却可能出海拔三四千米的雪线之上。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不丹对外贸易主要在南盟成员间进行。印度是最大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不丹进口额390.84亿努,出口额为293.24亿努。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有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其中,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签有优惠贸易协定。 ③、社会人文概况 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户户都供有神龛。不丹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佛教(国教)、印度教,不丹原始宗教。 (3)印度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济南大学 泉城学院 国贸07Q1 1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

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 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2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政治经济文化

中印比较 1.政治 中印政治文化的相似性 中国和印度均被西方称为“崛起国家”,中印的政治文化也伴随着国家崛起而逐步扩大影响。中国和印度新兴经济体身份和特殊文化蕴育的政治文化必然异于西方式的主流政治文化,中印现代政治文化有着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①中印现代政治文化多元化特点显著。 ②中印政治文化均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中印政治文化的差异性 政治文化对各自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生活习惯,决策思维模式,甚至对国家与民族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际政治斗争中,政治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或工具,抑或被用来宣传、推行本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政治文化的差异被认为是引起国家间对立关系和冲突的动因之一。中国和印度基于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外来影响,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中印现代政治文化既有相似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中印两国的政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①中印政治文化结构不同。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始终处于世俗主义与宗教教派(主 要是印度教)主义的博弈中。中国的现代政治文化从结构上可以概括为“一元指导,多元并存”。 ②中印政治文化本质属性的差异。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中近乎全盘接 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上也实行着类似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现代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文化,这是其本质属性和基本政治价值 (一)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 2、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制度 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6、民主集中制 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8、依法治国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印度政治 印度为联邦国家,实行民主议会制;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协助总统并向总统提供建议,总统根据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或授权从属官员行使行政权利;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司法权属于以最高法院为主的联邦司法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