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PPT参考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4. 有较多的与地幔沟通的新、老通道。 5. 东部及青藏高原在中地壳 ( 20 km 左右) 普遍存在 Vp
低速层。
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成矿具有四类成矿动力学机制:
1. 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俯冲及陆-陆碰撞成矿动力学机制; 2. 陆内古构造带重新活动和新构造活动成矿动力学机制; 3. 大陆岩石圈内地幔物质及热能上侵活动成矿动力学机
中新生代大陆内构造-成矿分为以下各类:
一. 东部大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成矿带有:
1.大陆边缘新生代弧-陆碰撞构造-成矿带 (台湾中央山脉、 海岸山脉成矿带);
2.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构造-成矿带 (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油、气、煤及海岸砂矿);
3.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Cu、Pb、Zn、Au、 Ag、U 和非金属矿)。
• 我国中新生代大陆基本地质环境是:
全球构造简图
(示中国东部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任纪舜等, 1990)
1. 有较大洋地区为厚的地壳和岩石圈:
大洋 地 壳 厚 度 (km) 10 岩石圈底界 (km) 60
东部 30-35
70
中部 40-55 200
青藏高原 68 150
2. 有复杂的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由多时代的地质体缝合、 拼接、碰撞、叠覆所构成,表现出多层结构。
N
Cu Au、Ag
Au 大理 Au
Sb
பைடு நூலகம்
Pb、Au 楚雄
临沧
Au 墨江
0 80 160 km 个旧
思茅
陆 内 变
我国及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印支成矿期
•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3)
• 成矿的长期性已为大量的地质事实所证实,具
•
(1) 许多矿种或成矿元素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富 集成矿的。例如山东招掖地区金矿的形成史长达十几亿年,太 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金的蓬夼组含铁镁硅酸盐建造,平均 含金 0.07× 10-6,成为本区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元古代的区 域变质作用中,胶东群遭受褶皱、变形、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 金进一步活化迁移;进入中生代,随着构造、岩浆活动,混合 花岗岩部分重熔,金再次活化迁移,集中至重熔花岗岩的边缘 及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 4)在地史演化中不同元素成矿演化的方向
性:表现在亲铁元素一般倾向早期富集,而 亲硫元素以晚期富集为特征(表)。
– 主要的有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 砂金、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 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 石油等。
• 总体上,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 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 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 (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类矿化占优 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 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但地洼区的 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 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中生代的地史PPT课件

P2 大隆组
贞丰剖面地史分析
1 总厚约5000m
2 总体为一个海侵—海退旋回,下中 三叠统为海相,上三叠统为海陆交 互相—陆相含煤沉积
3 拉丁期大海退对应印支运动
4 气候特点:早中三叠世为干旱气候, 晚三叠世为温暖潮湿
中国东部地史在空间上的三分性
陆地
活动海槽
稳定滨浅海
印支运动及对中国的影响
印支半岛晚三叠世的两个造山幕被命名 为印支褶皱。
黄汲清(1945)采纳此名,把中国境内三叠纪 发生的地壳运动命名为印支运动,得到我国地 质工作者的承认和广泛应用。
印支运动对我国地史有着重要意义
印支运动及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表现: 1. 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 退,古气候重大变化.此后中国大陆内无大海侵 2. 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 定盆地开始发育 3. 板块拼合—印支带形成,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印支运动才使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真正拼合 4.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 岩浆岩发育 ,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陆生植物的演化阶段
T1 :古生代高大石松仅存矮小类型, T2-K1:裸子植物苏铁(cycad)、松柏
(conifers)、银杏(gingkgo)繁盛,真蕨 类(spore-plants)仍繁盛
K2:被子植物(angiosperm)繁盛,
中生代植物界总体面貌
蕨类植物(羊齿)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第十三章 中 生 代
§1.中生代的划分和特征 §2.中生代的生物界 §3.中国中生代的地史 §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5.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我国各个成矿期

我国各个成矿期我国各个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前寒武纪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也较重要,可再分为如下三期:(1)早太古成矿期(泰山期)(38—25亿年);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
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一系列矿床的形成,重要者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2)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18亿年)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
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3)晚元古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
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显,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后寒武纪成矿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五个成矿期。
(1)加里东成矿期:此时我同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时期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为主,如鄂、黔、滇等省的磷矿床等。
中期海侵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岩矿床。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
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铬、镍、铁、铜、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2)海西成矿期:与加里东相似。
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盘纪的宁乡式铁矿、二迭纪的泻湖相锰、铁、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迭纪的铁、铝、煤、粘土矿等矿床。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大陆壳 上地幔
洋壳
大陆壳 地 幔
• 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处於三大洲际构造活动带 的交汇位置。
• 中新生代以来作为欧亚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构 造与成矿活动十分活跃,是典型的陆内构造成矿 活动。
•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波及全国,但东部滨西太平洋 带大陆范围内以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为主,而 西南地区特提斯域则以受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影
(Cu, Pb, Zn, Au, Ag, 非金属等
大陆边缘新中生代 断陷成矿带 (油气, 砂矿等)
台湾海峡
大陆边缘新生代 弧-陆碰撞成矿 带(Au 等)
SE
太平洋板块
二. 西南部特提斯洋俯冲及欧亚大陆与印度板
块陆-陆碰撞而形成的成矿带有:
4. 海西晚期及中生代印支期特提斯洋板块向扬子陆块俯冲, 先後形成甘孜-理塘、金沙江和澜沧江缝合带及岛弧带, 燕山晚期又形成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至喜山期又受印 度陆块与欧亚陆块的碰撞影响,最终三期构造成矿活 动叠加形成了三江构造-成矿带 (Cu、Pb、Zn、Ag、 Au、Hg、Sb、Sn 矿);
7. EW 向华北地台北缘构造-成矿带 (Au、Ag、Pb、Zn、 Mo 等矿): 属於西伯利亚与华北陆块之间古生代期间的缝合带及碰
撞带。中生代燕山运动期间,沿此带发生强烈构造、岩浆 及成矿活动。
新生代又有基性岩浆活动。 8. EW 向秦岭构造成矿带 (Pb、Zn、Au、Ag、Mo、W、
Hg、Sb、非金属矿): 属於华北与扬子陆块之间前寒武纪以来多次张开、缝 合、碰撞的构造带,中新生代沿此带又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
Cu, Pb, Zn, Ag
Fe, Mn, Co, Ni, Cu, Pt
盆 地 油 气 矿 产
火 山 弧 带
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ppt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一、矿产资源形成规律 主要受地质环境与地质作用支配。从矿藏成因角度看,矿 产大致分三类:
1、外生矿:
陆相沉积:
干旱气候沉积:
潮湿气候沉积:
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干旱-半干旱气候沉积:
潮湿气候沉积:
2、内生矿:
在岩浆期阶段:
在伟晶岩阶段: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岩浆冷却后:
3、变质矿:
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一)时间分布规律
1、比留宾的总结:
2、特瓦尔奇列哲:全球七大最主要的成矿期
3、我国矿产主要形成阶段
(二)空间分布规律 1、各种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规律
地核:铁和亲铁元素 地幔:硫化物和氧化物带,亲硫元素 地壳:上部:硅铝层,代表岩石:花岗岩。
下部:硅镁层,代表岩石:玄武岩。 萨乌式金的三种垂直带: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第十七章 中生代

拟丹尼蕨
水龙兽
粗菊石
植物:
松柏、苏铁、银杏及 真蕨类繁盛
肯氏兽 贝尔脑蕨
植物分区:以古天山(或古昆仑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为界: 南方为以网脉蕨-格脉蕨植物群为特征的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北方为以拟丹尼蕨-贝尔瑙蕨为特征的潮湿温带的内陆环境
晚三叠世西南植物区景观
贵州鱼龙
爬行类
•早三叠世出现有水龙兽动物群 •中三叠世出现有犬颌兽和肯氏兽动物群,全球各大州都有分 布,表明世界性联合古陆的存在 •晚三叠世爬行动物大发展,出现恐龙类、类似哺乳动物的爬 行类、海生的爬行类(鱼龙)、真正的龟、鳖、蜥蜴及鳄类
三、白垩纪的古地理特征
地理格局总体与侏罗纪相似。 东部以吕梁—雪峰山一线为界,东侧岩浆活 动相对侏罗纪减弱,空间分布东移,开始发 育松辽、华北、江汉等重要含油气盆地;西 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趋向萎缩,海侵局限 于特提斯带和环太平洋带。 西部仍为“南海北陆”,南部海侵范围缩小, 北部为内陆盆地。
(二)中国西部 位于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一线以西。 昆仑山以南多为海相沉积,位于西藏、滇西、 青海南部和新疆西南边缘,属特提斯海东段; 以北多为陆相沉积,排列着几个内陆盆地, 下、中侏罗统为含煤的湖沼沉积,上侏罗统 为红层。
小结中国的侏罗系
陆相、火山岩相、海相3种类型。 陆相分布最广,为盆地湖泊沉积。 火山岩相分布于东部地区。 海相仅限于我国西南部。 广东、东北挠力河等边缘地区有海相和海陆 交互相沉积。
无脊椎动物以 软体类为主:
•菊石:齿菊石 式、菊石式缝合 线,壳饰发育 •双壳类繁盛, 种类多,多为弱 异齿、古异齿型 铰合 •六射珊瑚开始 出现。
兀龙 鱼鳞蛤
褶翅蛤
正海扇
最新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ppt课件

*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之间的边界类型 一般认为板块的上界是地球固体外壳的表面,下界是地壳下部和上地中幔上部。 这是板块上下的界限,各个板块之间也有界限,而且类型比较复杂,但总起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扩张型边界(也叫增生型边界) 岛孤海沟型边界 俯冲型边界(也叫汇聚边界) 地缝合线型边界 转换断层型边界(次生型边界)
*
地洼学说
地洼学说的实践意义 1.提出了大地构造成矿的一种新的类型——第三成矿大地构造类型,即地洼型(活化型),从而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受槽—台学说支配的、把成矿大地构造类型仅划分为两种的传统观点,并从新的角度探索成矿规律,扩大了找矿线索和领域。 2.阐述了各种已经祥究的大地构造单元的成矿专属性、矿产继承性、成矿的递进性、矿床迭加现象,以及矿床分析的时空规律性等,从而有助于找矿方向的新的认识。 3.阐明了先成构造单元对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及后成构造单元对先成矿产的迭加、改造、再造等作用,从而有助于对成矿规律问题的研究。 4.提出多因复成矿床概念,为矿床的成因类型(除内生、外生之外)增添了第三类型,为解决许多重要矿床长期争论而未获结论的成因问题指出了解决的途径。 5.阐明了地洼区在地壳演化史中是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以及这种构造单元里面矿产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多阶段性和多因性特别明显,从而使我们认识这一新构造单元是许多重要矿产(特别是往往可称为既大且富得多因复成矿床)的主要找矿方向。
*
地槽-地台学说
地槽——地台学说的局限性 地槽阶段在早元古代已经出现。从晚元古代起,随着地槽体制先后不一地在许多地带相继衰亡,地台体制接着在相应地区先后出现,逐步扩展,终于形成了展布几及全境的十分辽阔的“中国地台”。这段地壳发展史同地槽—地台说的观点是一致的。 可是到了中生代中期以后,这些地区却在其地壳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与地台性质完全相反的现象:以印支运动(东南)或燕山运动(华北)为开端的强烈褶皱及断裂广泛发育,岩浆大量侵入或喷出。地面大幅度隆起,海水几乎撤退。随着反差强度很大的构造—地貌起伏的出现,便形成了许多以陆相为主的槽形构造盆地。其中产生了具有造山期及期后的典型沉积特征的红层及其他岩系,与磨拉式建造在岩性上十分相似。与此同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各种内生和外生矿产。 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带广布,第四纪火山活跃。这些事实,是地槽—地台说所不能解释的。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PT课件

中国现代大陆地壳: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
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化
拼接 改造
形成
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 陆块为代表的稳定区
陆缘为代表的活动带
稳定区包括三大陆块:华北陆块 塔里木陆块 扬子陆块
.
3
活动带五个:天山—兴安活动带 昆仑—秦岭活动带 川滇青藏活动带 华南活动带 台湾活动带
我国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形成于晋宁(新元古 代(青白口纪))—印支(早中生代(三叠纪))期的 构造旋回;燕山期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对我国 大陆有直接影响。
金塔组
废弃 梧桐沟组
方山口组 废弃
阿其德组(上岩组)
哈尔苏海组 废弃
哈尔苏海群
.
21
②锡林浩特地区:
寿山沟组
废弃
青凤山组
废弃 大石寨组
哲斯组
废弃
义和乌苏组 西乌旗组 黄岗梁组 吴家屯组
查干楚鲁组
林西组
废弃
.
西里庙组 斑布加拉嘎组 包特格组(三段) 包特格组
林西系
林西统
索伦组
洪浩尔坝组
碧流台组
22
③赤峰地区:
三面井组
废弃
呼格特组
额里图组
废弃 于家北沟组
铁营子组 (邵总将其置于P3铁营子组) 染房地组
.
23
.
24
.
25
.
26
.
27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矿区带划分
成矿是大地构造演化的一部分,是沉积、岩浆、 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所参照的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依据是普遍为我国广大地质工作 者所接受的多旋回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同时 岩浆、沉积、变质三大矿床系列划分在理论和实践 上也起到指导作用。
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ppt课件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20
15
10 5
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与
DATE
0
20
40
60
80
100
金成矿作用高峰期一致
北衙 (34~37Ma)
集中于33~38 Ma 左右 三个近东西向岩/矿带
卓潘 (37~38Ma)
马厂箐 (35~36Ma)
姚安 (35~36Ma)
北带:甭哥、罗卜地、 西范坪等岩体/矿床
Ⅳ、江达-维西绿春FeCuPbZn 多金属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1
Ⅳ、江达-维西-绿春 FeCuPbZn多金属成矿带
该成矿带是发育 在陆缘火山弧之上的 以Fe、Cu、Pb、Zn、 Ag为主的重要成矿带 之一,里仁卡、赵卡 隆、丁钦弄、足那、 楚格扎、加多岭、南 佐、鲁春、老君山等 矿床产于该带中。
11
区域成矿模型
1)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
底扩张,形成火山成因细
碧角斑岩系中块状硫化物
矿床(如大平掌Cu矿床)。
2)早二叠世末澜沧江洋壳
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思茅
陆块之下,形成岛弧钙碱
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及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Sn、 W矿床。 3)晚三叠世早期,火山-
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张,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VHMS
矿床。
12
Ⅶ、类乌齐-临 沧-勐海Sn、Fe、 Pb、Zn多金属 矿成矿带
1、类乌齐-左贡Sn、W、 PbZn多金属成矿亚带
2、临沧-勐海Sn、Fe、 Cu、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13
14
Ⅷ、昌宁-孟连 Pb、Zn、Ag 多金属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成矿作用时代讲解

第一章成矿作用时代我国华南地区金矿的成矿时代包括中生代和中-晚元古代,金矿成矿作用尤以中生代最强烈,陈毓川等(1998)认为全国78%的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
中生代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时期,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期次之。
叶伯丹(1990)用40Ar/39Ar方法测定二甲金矿绢云母的全熔年龄为228±5Ma,坪年龄为228±5Ma。
陈好寿(1996)测定二甲石英脉型金矿新那都矿段黄铁矿-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219±4Ma ;二甲红埔门岭矿段糜棱岩型金矿测定糜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31±20 Ma;不磨金矿含金石英脉Rb-Sr年龄为244±21Ma。
上述资料表明海南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成矿年龄范围在219Ma~244Ma)。
抱伦金矿的脉状矿体分布在尖峰岭花岗岩体的东南缘,矿体呈北西向展布,并且紧挨着尖峰岭花岗岩岩体,但是没有穿切花岗岩体,赋矿岩层为下志留统陀烈组千枚岩。
因此对尖峰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陀烈组地层的变质时代以及金矿的成矿时代进行厘定是揭示抱伦金矿形成机制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在正确认识矿床成因、了解成矿作用机制以及构建矿床成矿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成岩时代第一节花岗岩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定年前人对尖峰岭花岗岩体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研究工作,获得尖峰岭岩体年龄区间为249~193 Ma(详见表 )。
涉及尖峰岭单元的年龄测定情况主要有:获得了208Ma和233±1Ma的锆石U-Pb稀释法年龄(四川攀西地质队,1991);花岗岩岩体中部黑云母K-Ar 年龄为221±2Ma~209±3Ma(刘玉琳等,2002),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236.5±3.5Ma (舒斌等,2004),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49±5Ma(谢才富等,2006)。
中生代地史PPT课件

9.1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Mesozoic division and features
9.2 中生代生物界
Mesozoic life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Outline of Mz plate tectonics
屑沉积,肯氏兽动物群 T1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紫红色砂、泥质岩石,干旱、河湖碎 屑沉积
P2
1 剖面总厚度约2000m
2 整体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
13
3 延长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运动的影响
T1 T1含水龙兽
.
14
T2
含 肯 氏 兽 动 物 群 2 1
T-
.
15
T3
.
16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d.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
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17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3.1 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Triassic geohistory
9.3.2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
10
中国北方三叠系
以西为大 中型盆地 如鄂尔多 斯和准噶 尔盆地
整体陆相
以东为
太
剥蚀高
行
地及小
山
型盆地
.
1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中生代的地史》课件

中生代的地理分布
陆地面积:中生代陆地面积比现在大,但海洋面积比现在小 气候类型:中生代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植被类型:中生代植被类型丰富,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生物分布:中生代生物分布广泛,包括恐龙、翼龙、哺乳动物等
添加标题
板块分离:中生代时期,板块分离形成了许多盆地,如地中海、大西洋等
添加标题
板块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中生代时期,板块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恐龙的灭绝等
中生代的火山活动与地震
火山活动: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和火山灰 地震: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地震带和地震断层 火山与地震的关系: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共同影响了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火山与地震的影响: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对中生代的气候、生物、地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GIS等,提高研究精度和效率
研究内容:关注中生代地史中的重大事件,如生物大灭绝、气候变化等
研究目标:揭示中生代地史的规律和特点,为地球科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意义:为生物进化、环境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参考
THANKS
汇报人:PPT
成矿类型:中生代时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金 矿等。
Part Six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 与板块构造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特征
板块构造:中生代时期,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山脉和盆地 地壳运动: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以挤压和拉伸为主,形成了许多大型山脉和盆地 火山活动:中生代时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火山和火山岩 海平面变化:中生代时期,海平面变化频繁,形成了许多大型海洋和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 Mn, Cu, Co Cu, Pb, Zn, Au
Cu, Pb, Zn, Ag
盆 地 油 气 矿 产
火 山 弧 带
Zn, Au
海
沟
热
矿 床
液 硫 化
Fe, Mn, Co, Ni, Cu, Pt
钴 结 壳
非
物
矿
Cu, Pb,
金
属
矿
洋
中
脊
黑
烟
筒
矿 床
热 液 硫
化
物
洋 底 锰 多 金 属 结 矿核 产
大陆边缘中生代裂 解构造-岩浆成矿带 (Cu, Pb, Zn, Au, Ag, 非金属等
大陆边缘新中生代 断陷成矿带 (油气, 砂矿等)
台湾海峡
大陆边缘新生代 弧-陆碰撞成矿 带(Au 等)
2021/3/10
授课:XXX
SE
太平洋板块 11
二. 西南部特提斯洋俯冲及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 陆-陆碰撞而形成的成矿带有:
4. 海西晚期及中生代印支期特提斯洋板块向扬子陆块俯冲, 先後形成甘孜-理塘、金沙江和澜沧江缝合带及岛弧带, 燕山晚期又形成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至喜山期又受印 度陆块与欧亚陆块的碰撞影响,最终三期构造成矿活 动叠加形成了三江构造-成矿带 (Cu、Pb、Zn、Ag、 Au、Hg、Sb、Sn 矿);
5. 新生代陆-陆碰贴形成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岩浆成矿 带 (Cr、Cu、Pb、Zn 矿);
2021/3/10
矿带
大红柳滩
昆
玉门
6. 印度与欧亚陆块碰撞形成雅鲁藏布江构造-岩浆岩成矿
带202(1/C3/1r0 、Cu、Pb、Zn、授A课:uXX矿X )。
12
西南地区与特提斯洋、印度板块有关的陆-陆碰撞成矿带分佈图
(据潘桂堂等, 1990)
1-N2-Q (上新世-第 四纪) 火山岩; 2N2 (中新世) 火山 岩; 3-K2-E3 (晚白 垩-渐新世) 火山岩; 4-扬子地块 ①.甘孜-理塘缝合 带; ②.金沙江-哀牢 山缝合带; ③.澜沧 江缝合带; ④.怒江 缝合带; ⑤.雅鲁藏 布江缝合带 I-三江成矿带; II- 冈 底 斯 - 念 青 唐 古拉成矿带; III- 雅 鲁 藏 布 江 成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 成矿体系
Ore-forming System of Continental China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2021/3/10
授课:XXX
1
引言
• 自六十年代末,板块构造理论确立并应用以来,占地球 表面 70% 的大洋及大陆边缘地带的地质作用及成矿作 用,用板块构造的理论都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解释。但对 大陆板块内的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解 释。问题比较复杂。
2.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构造-成矿带 (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油、气、煤及海岸砂矿);
3.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
岩浆成矿带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Cu、Pb、Zn、Au、
Ag、U 2021/3/10 和非金属矿)。授课:XXX
10
中国东南部地区与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成矿带分佈图
• 我国中新生代大陆基本地质环境是:
2021/3/10
授课:XXX
4
全球构造简图
(示中国东部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任纪舜等, 1990)
2021/3/10
授课:XXX
5
1. 有较大洋地区为厚的地壳和岩石圈:
大洋 地 壳 厚 度 (km) 10 岩石圈底界 (km) 60
东部 30-35
70
中部 40-55 200
• 三个与沉降带相间的构造-岩浆成矿隆起带:沿海火山岩带、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构造-岩浆带及贺兰山-龙门山-锦屏山 成矿带。
• 近 EW 向形成三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华北地台北缘构造-岩浆 成矿带、大别-秦巴构造-岩浆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
• 西南部环绕青藏高原形成多层环形构造成矿格局,由雅鲁藏布
圈四者接触,互相作用形成的表生成矿动力学机制。
• 四种机制内在联係、互为牵动,在活动的空间与时间 上有一定规律。
2021/3/10
授课:XXX
7
中国中新生代成矿格局
• 东部形成 NNE 和近 EW 向网格状构造成矿格局。
• NNE 方向自东向西形成三个中新生代油气成矿沉降带: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松辽-华北-江汉盆地和鄂尔多斯-四川盆地。
• 中国大陆作为长期存在的陆壳并频繁地发生地质构造运 动和成矿作用,是研究这个世界前沿科学问题的理想地 域。中新生代又是探索大陆成矿体系的最佳时期。
• 下面2021就/3/10是我们对此问题初授步课:的XXX探索。
2
板块构造成矿模型示意图
PLATE-TECTONIC MODEL OF METALLOGENESIS
低速层。 2021/3/10
授课:XXX
6
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成矿具有四类成矿动力学机制:
1. 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俯冲及陆-陆碰撞成矿动力学机制; 2. 陆内古构造带重新活动和新构造活动成矿动力学机制; 3. 大陆岩石圈内地幔物质及热能上侵活动成矿动力学机
制; 4. 表生成矿机制,即由大陆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
青藏高原 68 150
2. 有复杂的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由多时代的地质体缝合、 拼接、碰撞、叠覆所构成,表现出多层结构。
3. 大陆地壳有复杂的物质组成: 由各种沉积岩、岩浆岩 及变质岩组成,表现出区域性的不均一性。
4. 有较多的与地幔沟通的新、老通道。
5. 东部及青藏高原在中地壳 ( 20 km 左右) 普遍存在 Vp
江带、班公湖-怒江带、澜沧江带、金沙江带、甘孜-理塘带等
构造2021-/成3/10矿带所组成。
授课:XXX
8
2021/3/10
授课:XXX
9
中新生代大陆内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成矿带有:
1.大陆边缘新生代弧-陆碰撞构造-成矿带 (台湾中央山脉、 海岸山脉成矿带);
天
Fe, Cu, Au
然
火
气
山
水
侵
合
入
物
岩
矿 矿带
产产
大陆壳 上地幔
2021/3/10
洋壳 授课:XXX
大陆壳 地 幔 3
• 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处於三大洲际构造活动带的 交汇位置。
• 中新生代以来作为欧亚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构造 与成矿活动十分活跃,是典型的陆内构造成矿活动。
•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波及全国,但东部滨西太平洋带 大陆范围内以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为主,而西南 地区特提斯域则以受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