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_OK

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_OK
– 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触摸位置 – 触摸屏控制卡:接收检测装置传来的信息并转换成触点信息送给主机 – 驱动程序
• 分类
– 红外线触摸屏 – 电阻触摸屏 – 电容式触摸屏 – 表明声波触摸屏 – 近场成像触摸屏
5.1.5 多媒体存储技术
多媒体存储技术主要是指光盘存储技术。大容量的媒体CD-ROM技术标准于 1985年发布。 • 单机多媒体存储的最初形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VCD
1. 视频卡的基本工作原理
视频源0
录像机
I/O
选 择
视频源1

影碟机

源 视频源2
摄像机
PC总线
可以完成输入信号的裁剪、比例
用于视频信号
变化、VGA同步、色键控制、PC
捕获、播放和
总线接口和对帧存储器的操作
显示的专用控 制芯片
VRAM
显示器
视频随机
访问存储器
RGB 视频
ADC
处理芯片
DAC
多制式 数字解码器
• 光盘库通过SCSI接口与网络服务器连接,通过自身接口与主机交换数据。
• 光盘库的访问过程:
– 自动换盘器将驱动器中的光盘取出放至盘架 – 然后将需要的光盘送入驱动器(秒级速度)
• DVD光盘库主要特点
– 高容量 – 检索速度快,支持跨盘存取 – 高可靠性,寿命100年 – 与各系统无缝连接 – 安装简便,易于管理
– 解压缩卡(影碟卡):把MPEG文件进行解压缩并恢 复播放。它可以播放MPEG-1标准压缩的数字影视片 (如VCD)。
• 视频卡发展方向
– 与影视技术的结合:可以在一块高档卡上集成视频输 入输出、压缩和解压缩、特技效果及视频编辑功能。
– 与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完成多媒体视频会议、可视电 话和多媒体通信功能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电信网络的通信技术,可以传输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如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等。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通信效率和体验,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是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可以将其分割成数据块,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为了保证传输的稳定和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使用了各种传输协议和压缩算法。

在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中,传输协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传输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适用于一些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而UDP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适用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此外,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还使用了各种压缩算法来减小数据的大小,减少传输的带宽。

常见的压缩算法包括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和MP3等。

这些压缩算法根据不同的多媒体信息特点进行优化,既保证了传输的质量,又降低了传输的成本。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互联网、电视、电影、游戏等。

通过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实现远程学习、远程办公和远程娱乐等功能。

尽管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的带宽和延迟是影响多媒体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延迟过高,会导致传输过程中丢包、卡顿等现象。

此外,随着多媒体信息的不断增加,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通过传输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实现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研发和改进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顾名思义,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新型通信方式。

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多媒体通信具有集成性、交互性以及同步性。

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集成性是指能对内容数据信息、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脚本信息和特定的应用信息这四类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显现的能力;交互性是指在通信中人与系统之间的互相控制能力,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交互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机接口,也就是人在使用系统的中断时,用户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操作界面,其二是用户终端与系统之间的应用层协议;同步性是指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音乐和文字等是以同步方式工作的。

为了公正的衡量所有应用系统提供服务的良好程度,通常用一种统一的服务质量概念来描述,这就是所谓的服务质量(QoS)。

ITU-T的E.800建议中最先对QoS和网络性能做出定义:QoS是业务性能的集中表现,这些业务性能决定了用户对业务的满意程度;网络性能是网络或网络的一部分在用户之间提供通信的能力,网络性能对业务性能和业务的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后来RACE又进一步将QoS定义为:QoS描述了关于一个服务的某些性能特点,这些性能特点是用户可见的,它用用户可理解的语言表述为一组参数。

这些参数具有客观性或主观性。

QoS={吞吐量,差错率,端到端延时,延时抖动},吞吐量是一种静态参数,反映了网络负载的情况,差错率是一种重要的性能指标,反应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他可以用三种方法定义:一是位差错率,他定义为出错的位数与所传输的总位数之比;一是帧差错率,他定义为出错的帧数与所传输的总帧数之比;一是分组差错率,他定义为出错的分组数与所传输的总分组数之比,延时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塔克采用多种方式来表示,例如传播延时、传输延时、网络延时、接口延时等等,延时抖动描述了网络传输延时的变化程度,及不同数据分组延时之间的差别。

传统的同性网络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三类。

多媒体技术资料

多媒体技术资料

1. 多媒体概念、类型、特点:1)多媒体5 种类型:感觉、表示、显示、存储、传输。

2)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

3)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4)多媒体特点: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控制性、非线性。

2. 超文本、超媒体:1)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2)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3)3超文本系统三个层次:用户接口层-表现层、超文本抽象层-节点和链描述层、数据库层-信息存储层,3. 多媒体通信技术:1)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产业间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通信和电视领域的一次革命。

2)多媒体通信的服务质量类型:确定型、统计型、尽力型。

4. 移动互联网:1)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技术、平台、应用以及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实践活动的统称。

2)移动互联网特点:便携性、移动性、无线性、应用丰富性及免费性。

5. 身份认证技术:1)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技术:非加密存储器卡加密存储器卡、CPU卡2)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指纹识别、语音声纹识别、视网膜图样识别、虹膜图样识别、脸型识别.6. 多媒体数据压缩:1)图像数据冗余类型: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图像区域的相同性冗余、纹理的统计冗余。

2)无损压缩技术:霍夫曼编码、算数编码、行程编码、字典编码。

3)有损压缩技术: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分形编码、基手模型编码、其他编码。

7. 人机交互技术:1)人机交互技术:包括用户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以及计算机输出信息给用户的过程。

多媒体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人们能够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还为许多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原理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指通过网络等传输介质,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流的技术。

它的核心原理是数据的压缩与传输。

1. 数据压缩为了提高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效率,通信技术中采用了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方式。

无损压缩能够无损地还原原始数据,而有损压缩则通过牺牲一定的细节信息来获得更高的压缩比。

2. 数据传输多媒体数据传输主要依靠网络进行。

目前常用的网络技术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

有线网络通过电缆或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较高的带宽和稳定性;而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教育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网络课堂和远程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娱乐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为娱乐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音频和视频的高清传输使得用户可以享受更加逼真的视听效果。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为娱乐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

3. 通信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互联网电话、视频会议等技术,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远程通信。

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使得交流更加直观,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此外,多媒体通信技术还为实时互动、实时共享等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4. 医疗领域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远程医疗平台使得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课后习题1、请阐述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点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储存、传输、办理和表示,综合办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成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拥有优秀交互性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多媒体的特点:拥有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

此中,集成性包含多种媒体的集成和多种业务的集成;交互性包含人与人的交互和人——机交互。

能够经过计算机对视频数据进行操作,即交互性。

2、多媒系统统有哪几种主要的种类?每一种种类中最重点的技术有哪些?基本的多媒系统统除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独立商亭式系统外,经过网络供给业务的系统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交互的系统,如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多媒体即时通讯等;另一类是人机交互的系统,如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视频点播等。

独立商亭式系统,凡是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应用系统,都成为独立商亭式系统。

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MIS),除能够依据重点字等对文本资料进行查问以外,同时拥有对活动图像和声音的查问能力。

通讯方式, MIS 是点对点(信息中心对一个用户),或一点对多点(信息中心对多个用户)的双向非对称系统。

WWW技术意味着在超媒体原理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观点和通讯协议。

Web 代表了世界范围内由因特网互相连结起来的众多的信息服务器所构成的巨大数字化信息空间,也有学者称之为超空间。

陪伴着视频和音频查问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检索方式称为鉴于内容的检索,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找出拥有相同“观点”或“事件”的图像或视频的更高级的查问方式称为鉴于语义的检索。

1.4.3 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1、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2、桌面或手持终端会议电视系统 3、多媒体共同工作)1.4.4 多媒体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系统更完好的表述是列席与即时信息系统(IMS)一个典型的 IM 系统包含两种基本服务:列席服务和即时信息服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多媒体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的传输和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传输方式、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音频、视频、图像的定义和特性。

音频是指声音信号,通常是指人耳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信号。

视频是指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在电视、电影、电视会议等领域广泛应用。

图像一般指静态的、无声的图像。

2.数字媒体的表示方法。

数字媒体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通常采用的编码方式有PCM、MPEG、JPEG等。

3.媒体的处理方法。

对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在传输、存储、处理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包括采样、量化、编码、解码等。

4.多媒体的同步。

多媒体由多种媒体组成,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协调处理不同的媒体,保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的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传输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基于IP的传输。

利用TCP/IP网络传输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主要用于视频会议、流媒体传输等。

3.红外线无线传输。

利用红外线无线传输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家庭娱乐等领域。

对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数据,需要进行压缩编码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压缩编码标准有:1.音频压缩编码。

常用的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包括MP3、AAC、WMA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输,因此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是关键。

1.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网络传输常常受到网络拥塞、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传输控制协议和错误控制机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2.网络传输的传输质量。

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对传输质量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低的延迟、抖动和丢包率。

多媒体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1.视频会议。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视频会议的基础,使得远程会议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

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
帧间预测是指由前一帧或前几帧图像来预测当前图像,与帧内预测相同,仅对误差信号进行编码.
活动图像的帧间内插编码是在系统发送端每隔一段时间丢弃一帧或几帧图像,而在接收端再利用图像的帧间相关性将丢弃的帧通过内插恢复出来,以防止帧率下降引起闪烁和动作不连续。
(3)、如果系统是黑白电视系统,R=G=B=0,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U=V=0.
8简述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的关系
逐行扫描的行频是隔行扫描的2倍,隔行扫描中场频是帧频的2倍。
9简述在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中,进行运动估值的目的、估值准确性带来的影响以及采用的方法。
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都需要进行运动估值,但二者的目的和运动估值不准确所带来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在帧间预测中引入运动补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预测误差,从而提高编码效率。运动估值的不准确会使预测误差加大,从而使传输的数据率上升,但接收端据此位移矢量和预测误差解码不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多媒体”通常是指感觉媒体的组合,即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媒体的组合。
2.多媒体通信系统是如何构成的,简述其主要特征。
在物理结构上,多媒体通信系统是由若干个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经过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的系统。
特征:(1)集成性
可处理、存储和传输内容上相互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2)交互性
这类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像、气味、冷热等。
(2)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表示。
这类媒体包括: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声音编码等。
其目的是为了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感觉媒体。
(3) 显示媒体(present与RGB的关系
(1)、彩色电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已有的黑白电视系统的兼容问题: 传输1个亮度分量和2个色差分量。Y=0.299R+0.587G+0.114B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MA等多址接入的工作原理; v
8、简述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工作特点;v
9、简述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特点; v
10、简述三网融合的概念,及下一代网络框架的特点; v
11、ADSL的应用结构 ;
12、HFC的应用结构 ;
12、多址接入技术;
13、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
14、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15、三网融合;
16、IP协议的主要功能;
17、连续媒体数据的LDU流的播放不间断的条件;
18、人眼的掩蔽效应;
19、动态调整码流速率的原理(p128-130页);
(二)简答题40分(4题X7分 + 2题X6分)
-------------------------------------------
(一)填空题30分(15题X2分);
1、色度学、电视信号扫描原理、电视制式信号;
2、信源的最大离散熵定理;
3、霍夫曼编码的原理;
4、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5、常用的QoS服务参数;
6、分组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虚电路和数据报;
7、传统的局域网的MAC协议;
8、IPv4、IPv6的地址构成;
9、构建宽带IP网络的叠加模型;
10、网络的ISO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11、IPv6的数据包头的重要的功能域;
13、实时传输层协议RTP、RTP控制协议RTCP;v
(三)计算题30分
1、熵计算;10分
2、多媒体同步的题目;10分
3、霍夫曼编码的题目,DCT变换后的矩阵的之字形扫描及游程编码的题目;10分
1、令牌环协议、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协议、FDDI协议; v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多媒体通信技术。

从最基础的文字、图片、音频到更高级的视频、直播等,这些多媒体技术都为我们的交流、娱乐和学习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所谓多媒体,字面上定义就是指多种媒体的集成,即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不同种类的信息的集成。

而多媒体通信技术就是把这些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支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和交换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乐、电影、视频、游戏、直播等,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举个例子,现在的在线会议和远程教学就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技术。

这些技术使得各种教育、培训和会议都能够在线上进行,即使在距离上相隔甚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沟通。

通过互联网和每个人都拥有的计算设备,学习、交流和工作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在商业上,多媒体通信技术也提供了多种广告和宣传形式。

无论是电商平台的商品展示,还是社交媒体上的品牌营销,多媒体技术都可以扩大影响、提高转化率以及增强客户忠诚度。

而这些也带动了多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和增长。

实际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通过连接不同的传感器来实现家庭智能化、便捷控制和家居娱乐服务;医疗行业的医疗机器人在远程医疗、自动化控制和协助救援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信息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

但这也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网络安全、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未来,多媒体通信技术将不断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带来更多的可能和便捷性。

通讯工程中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通讯工程中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通讯工程中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它是将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进行集成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视频会议、远程医疗、教育培训等领域。

目前,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成为通讯工程领域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1. 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就是压缩编码技术。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量。

常见的压缩编码技术有:MPEG、JPEG、H.264等。

其中,MPEG技术主要应用于视频压缩领域,JPEG技术主要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H.264技术既可以应用于视频压缩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

2. 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将多媒体资料分成若干个小文件,按照时间顺序不间断传输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即时传输和播放,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线视频网站、在线音乐网站等。

3. 语音编解码技术语音编解码技术是指将语音信息进行编码传输,然后在接收端解码还原原始语音信息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语音编解码技术有:G.711、G.729等。

三、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1. 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远程协作方式,通过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语音、视频、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协作,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目前,视频会议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机关、教育等领域,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远程协作方式。

2. 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将医疗服务通过多媒体通信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模式。

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

目前,远程医疗已经大量应用于康复护理、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领域。

3. 教育培训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以为教育培训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交流方式,如PPT、视频、音频等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与目标
1.3 文档结构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2.1 多媒体通信的定义
2.2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
2.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领域
三、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模拟多媒体通信技术 3.2 第二阶段:数字多媒体通信技术 3.3 第三阶段:互联网多媒体通信技术
3.4 第四阶段: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
四、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4.1 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
4.2 媒体同步与时延控制技术
4.3 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
4.4 用户界面与交互技术
五、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5.1 挑战
5.1.1 带宽与网络资源限制
5.1.2 安全与隐私保护
5.1.3 跨平台互操作性
5.2 未来发展趋势
5.2.1 超高清视频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 5.2.2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
5.2.3 5G与物理层网络优化
六、结论
6.1 主要观点总结
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附件:
附件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相关术语解释
附件二、相关参考文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著作权: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法定权益。

2、专利权:指对发明的独占权利,可以排除他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同一领域内制造、使用和销售该发明。

3、商标权:指对商品或服务的标志享有的权利,用以识别并区别来自不同商家或供应商的商品或服务。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1,多媒体按照内容分类音频和视频媒体与时间相关, 称为连续媒体;图形和文本媒体与时间无关,称为静态媒体静态媒体与时间无关,其播放速度不会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连续媒体具有隐含的时间关系,其播放速度将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2,多媒体通信分类异步通信:在端系统之间交换不需要实时存储或者处理的静态媒体数据。

例如,多媒体电子邮件就是采用这种通信方式等时通信:在端系统之间传送诸如语音、视频之类的连续媒体数据,对延迟和抖动要求较高。

3,连续媒体的两个关键性能参数端到端延迟和延迟抖动。

4,层次化的QoS概念通信双方的对等层之间表现为对等协商关系,双方按所承诺的QoS参数提供相应的服务;同一端的不同层表现为映射关系,应用的QoS需求应当自顶向下地映射到各层相对应的QoS参数集。

5,QoS管理机制QoS管理机制应当提供如下特性:(1) QoS管理是可配置的(2) QoS管理是可协商的3) QoS管理是动态的(4) QoS 管理是端到端的(5) QoS管理是层次化的6,QoS分类和保证机制QoS总体上可分成三类:(1) 确定型QoS:网络提供“硬”QoS保证,对所承诺的QoS必须严格保证,如在远程医疗系统中,X光照片数据,综合服务中的保证服务(GS)和区分服务(Diff-Serv)中的快速转发均属于这一类QoS(2) 统计型QoS:网络提供“软”QoS保证,对所承诺的QoS允许一定范围的波动,如远程多媒体点播(VOD)系统,综合服务中的被控负载服务(CLS)和区分服务中的保证转发均属于这一类QoS(3) 尽力型QoS:网络不提供任何QoS保证,网络性能将随着负载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现有Internet上的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大多提供这类服务7,QoS的实质网络对QoS支持和保证实际上反映了网络中间节点的资源分配策略, 主要采用为特定媒体流保留资源(如带宽、缓存及排队时间等)来保证QoS。

8,RSVP与DSRSVP的综合服务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并通过QoS协商、接纳控制、保留带宽和实时调度等机制来实现,DS的区分服务具有无连接的特性,主要通过缓冲管理和优先级调度机制来实现,无需进行QoS协商和保留带宽等控制9,DS的功能元素和系统模型(基本思想)功能元素:在一个网络节点上, 实现区分服务的基本功能元素包括一个逐跳行为(PHB)组、报文分类器以及网络流量调节器等系统模型:区分服务系统模型规定了一种DS域模型, 该域由边界节点和内部节点组成,在边界节点上,对进入网络的流量进行分类和调节,从该域内部支持的PHB组中选择一个PHB来标记该流量的每个报文分组,在内部节点上, 根据PHB来选择对每个报文分组的转发行为, 并分配相应的缓冲区和带宽资源。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一、概述
1.1 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背景和发展趋势1.2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1.3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二、基本概念
2.1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2 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和编码方法
2.3 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和存储技术
三、音频通信技术
3.1 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技术
3.2 音频信号的压缩和传输技术
3.3 实时音频通信技术
四、视频通信技术
4.1 视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技术
4.2 视频信号的压缩和传输技术
4.3 实时视频通信技术
五、图像通信技术
5.1 图像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技术
5.2 图像信号的压缩和传输技术
5.3 实时图像通信技术
六、数据通信技术
6.1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术
6.2 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技术
6.3 数据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
七、综合应用
7.1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7.2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7.3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附件:
1.附件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相关的标准文件
2.附件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相关的实验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法:保护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独占权利。

2.隐私权:个人对自身隐私信息的保护权利。

3.信息安全法: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4.电信法:规定了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行为及用户权益。

5.数据保护法:保护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的法律法规。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1.3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描述与需求
1.3.1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描述
1. 网络性能参数
(1) 吞吐量
网络吞吐量( Throughput)是指有效的网络带宽 , 通常定义 成物理链路的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 如物理传输开销以及 网络冲突、 瓶颈、 拥塞和差错等开销, 它反映了网络的最大极限 容量, 测量内容与具体的对象相关。 例如: 在网络层, 吞吐量可表 示成单位时间内接收、 处理和通过网络的分组数或比特数。 它 是一种静态参数, 反映了网络负载的情况。
·传播延迟: 表示端到端之间传输一个二进制位所需要的时间。 这是一个受光速限制的物理参数, 且是一个常数, 为200 m/μs。 它 仅仅与所经过的传输距离有关。 ·传输延迟: 表示端到端之间传输一个数据块(如分组)所需 要的时间。该参数与网络传输速率和中间节点处理延迟有关。 ·网络延迟: 表示传播延迟与传输延迟之和。 ·接口延迟: 表示发送端从开始准备发送数据块到实际利用网 络进行发送所需要的时间。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PSTN网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N-ISDN应用(接入速率较低)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论
因特网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网关
因特网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因特网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B-ISDN应用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1.2 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2) 差错率 差错率(Error Rate)是一种重要的性能指标, 反映了网络传
输的可靠性。它可以用三种方法定义 : 一是位差错率( BER ) ,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

• 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
时传输。
程实时音视频通信。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娱乐等。
•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挑战
• 网络带宽限制:影响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和质量。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 图像质量:衡量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 音频质量:衡量音频信号的清晰度和质量。
优化方法
• 优化编码算法:提高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率和传输质量。
• 优化传输协议:提高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效率。
• 优化服务器性能:提高多媒体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性能。
04
多媒体通信协议与标准
多媒体通信协议的分类与特点
• 支持智能分析和推荐,实现精准教育。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
• 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
• 医学影像传输:实现医学影像数据
• 网络游戏:实现游戏画面的实时传
享,缩小地域差距。
的高效传输,提高诊断效率。
输,提高游戏体验。
02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DOCS SMART CREATE
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多媒体通信的定义与分类
多媒体通信的定义

多媒体通信技术一概述.

多媒体通信技术一概述.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 1.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 1.2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1.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多媒体通信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1.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一词源自“Multimedia”
Multiple 多重、复合
medium的复数形式media 介质、媒介和媒体
●什么叫媒体?
“媒体”,又称信息的载体,指信息传送和存储
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
23
一、媒体的概念和种类
根据信息: 被人们感觉 加以表示 使之呈现 实现存储 进行传送 基本媒体可分为五类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音频技术基础 图像技术基础 视频信息压缩与处理 多媒体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处理 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
《多媒体通信》的学习目标
• 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 掌握音频、图像、视频信息压缩技术以及压缩编 码标准; • 理解多媒体中的关键技术; • 掌握多媒体通信技术对通信网络的要求。熟悉多 媒体通信网络的结构、工作原理、相关标准协议 等; • 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结构和常见的几种标准 、 工作原理。
学出版社
学时安排
• 共32学时 • 其中: 授课30学时 考试2学时——最后一次课
考核方式
平时占30%,期末占70%。 平时成绩30分。包括:出勤、作业。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是100分。

多媒体通信技术第3章多媒体通信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第3章多媒体通信同步
② 对于第m帧, 先读入第m帧音频数据, 然后检测第m-1 的音频是否播完。
③ 如果已经播放完, 则说明音频段比一帧图像演示得快, 需 要跳过下一帧图像。 这时只需播放第m帧音频段, 而不必播放图 像帧。 计数器增值后返回到第②步, 继续播放后续的帧。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④ 如果第m-1帧音频段未播放完, 则把第m帧音频数据存放 到音频输出队列中, 使其自动连续播放, 然后读入并显示第m帧 图像。 计数器增值后返回到第②步, 继续播放后续的帧。
这种基于同步标记的描述法的共同点是将各个媒体流映射到 一个逻辑时间轴上, 赋予每个媒体单元一个时戳(Timestamp), 以此 来标识媒体单元相对于逻辑时间轴起始点的时域位置。逻辑时间 轴的单位应小于最小媒体单元的持续时间, 从而使同一媒体中两 个不同的媒体单元的时戳相异。在媒体表现过程中, 具有相同时 戳的媒体单元同步播放。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3.1 引 言
多媒体对象的同步关系抽象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媒体内的时间关系即流内同步, 主要是保证单个媒体流之间 的简单时态关系, 也就是按一定的时间要求传送每一个媒体对象, 其表现为媒体流的连续性, 以满足人类感知上的要求。 流内同步 的复杂性不仅和单个媒体的种类有关, 而且和分布式系统提供的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有关。 同时, 也和源端和目 的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有关。
·Action.Interstream Synchronize: 按所希望的同步策略实现 流间同步机制。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1. 流内同步 (1) 中断同步 (2) 受限中断同步
图 3.2 流内同步机制 (a) 中断同步; (b) 受限中断同步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由此可知,“媒体”往往不是指媒体本身,而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套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声音、图形、动画、运动图像和文本);2.表示媒体(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和声音编码);3.显示媒体(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4.存储媒体(硬盘、光盘、软盘、ROM、RAM);5.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体系的异同: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是以时空同步的方式存在的;多媒体系统中媒体与媒体之间是毫无关系的。

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媒体间的同步性。

多媒体技术是多种技术的有机集成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多媒体系统。

超文本不是顺序的,而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特点:具有多种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形式及交互特性。

超文本是一种典型的数据库技术,是由节点和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

超文本可以看作是三个要素的组合:节点、链和网络。

超文本系统的基本特性:1.超文本的数据库是由“声、文、图”各类节点或内容组合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具有多媒体化,网状的信息结构使它的信息表达接近现实世界;2.屏幕中的窗口和数据库中的节点具有对应关系;3.超文本的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按需要创作、删除、编辑节点,同样也可以生成链,完成、删除链接,改变链的属性等操作;4.用户可对超文本进行浏览和查询;5.具备良好的扩充功能,接受不断更新的超媒体管理和查询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吸纳新写作方法的途径;6.超文本系统的多媒体化和交互性。

超媒体:超链接将若干不同的媒体链接起来的集合。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组成要素:1.节点:节点是表达信息的单位(分为表现型和组织型)2.链:链用于固定节点间的信息联系,以某种形式将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链接起来3.网络:由节点和链构成,是一个有向图。

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模式:传输网络、网络服务平台、多媒体通信平台、一般应用、特殊应用(一部分是终端设备,另一部分是传输、交换设备)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特征:1.数据量庞大2.码率可变,突发性强3.复合性信息多,同步性、实时性要求高。

冗余种类:空间、时间、信息熵、结构、知识、视觉、其他冗余。

数据压缩性能指标:1.压缩比2.重现质量(客观评估、主观评估(表2.4-1))3.压缩和解压缩的速度第三章1.听觉掩蔽(在人类听觉系统中,一个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其他声音的听觉能力,使一个声音在听觉上掩蔽了另一个声音)2.频谱掩蔽3.瞬态掩蔽4.失真5.声道(幅值、相位、时序)音频信号数字化:采样-量化-编码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波形、参数、混合编码。

斜率过载:当输入信号变化比较快时,编码器的输出无法跟上信号的变化,从而会使重建的模拟信号发生畸变的现象。

颗粒噪声:当输入信号没有变化时,预测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差会十分接近,这时,编码器的输出是0和1交替出现的现象。

离散余弦变换(DCT)优点:1.它真正代表了频域变换,因此很容易根据人儿获得最好的主观编码质量2.对于自回归输入过程,并且相邻样点有较高的相关性时,其性能非常接近KLT3.可以借助FFT进行快速运算。

IP电话原理:使用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再按IP协议将这些语音数据打包,并通过IP网络将语音IP包分组传输到目的地,最后经解压处理,还原成原来的语音信号。

IP电话的实现方式:1.电话机到电话机或PC2.PC到电话机或PC3.以太电话机到以太电话机或PC。

IP电话优点:比电话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高许多倍。

IP电话的相关标准:1.H.323标准2.SIP3.MGCP、H.248标准。

IP电电话的关键技术:1.音频压缩技术2.IP电话的传输时延问题3.分组语音技术4.静噪抑制技术5.回声消除技术6.语音抖动处理技术7.话音优先技术第四章图像信号分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两种(按其内容变化与时间关系来分)。

YUV彩色空间优点: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U、V是相互独立的,目前最常用的YUV采样平率的比例有:4:2:2和4:1:1。

彩色图象信号的分量编码:一种是复合编码,它直接对符合图像信号进行采样、编码和传输;另一种是分量编码,它首先把复合图像中的亮度和色度信号分离出来,然后分别进行取样、编码和传输。

图像信号数字化:取样和量化数字图像压缩方法:1.可逆编码2.不可逆编码(按照信息论角度);1.预测编码 2.变换编码3.量化和矢量量化编码4.信息熵编码5.子带编码6.结构编码7.基于知识的编码(按压缩方法的原理分类)变换编码:对图像数据进行某种形式的正交变换,并对变换后的数据进行编码,从而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二值图(只有黑白两个亮度值的图像)压缩标准:ITU-T制定的G3和G4;JBI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1.无损压缩编码模式2.基于DCT的顺序编码模式3.基于DCT的累进编码模式(频谱选择、连续逼近)4.基于DCT的分层编码模式动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1、H.263、MPEG-1、MPEG-2、MPEG-4、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PEG-21(目标是一个交互式多媒体框架)第五章:图像文件格式:GIF、Flic、A VI、MPEG、WMV、BMP、PCX、TGA、EPS、TIF、JPEG、DXF、IGS 声音文件格式:CD、Wave、MPEG、MIDI、WMA、VOC、VQF、AIFF、模块文件格式流媒体(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实现流式传输的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和顺序流式传输。

流媒体播放方式:单播、组播、点播与广播流式文件格式:计时、压缩和版权信息支持流媒体的网络协议:1.实时传输协议(RTP):在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2.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服务3.实时流协议(RSTP):定义了一对多的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4.资源预定协议(RSVP):Internet上的资源预定协议。

为多媒体数据流传输预留一部分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为流媒体的传输提供QoS。

流媒体系统的基本构成:第六章“多媒体对通信网的要求:1.吞吐要求(网络的吞吐量就是它的传输网络物理链路的比特率减去各种额外开销,非为三个方面:传输带宽要求、存储贷款要求和流量要求)2.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除了与网络速率有关,还受通信协议影响)3.时空约束(各种媒体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关联的,它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关联及级数)4.分布处理要求(对网络发展前景预测及期望)现有网络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撑情况:主要分三类:1.电信网络(公用电话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2.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3.电视传播网络(有线电视网、卫星电视网、混合光线同轴网)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一种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协议规范,是用来解决IP网上为传送实时数据包的一种IETE标准协议。

第七章接入网支持的功能:1.传送功能2.核心功能3.用户端口功能4.业务端口功能5.系统管理功能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第九章多媒体同步就是保持和维护各个媒体对象之间和各个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时态关系,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任务。

同步类型:1.上层同步2.中层同步3.底层同步媒体同步模型用来从整体上描述多媒体同步,以利于媒体同步处理。

参考点同步模型将连续媒体看作是一系列离散的子单元构成的序列,一个子单元所在位置称为一个参考点。

时间轴同步模型中,所有媒体对象都是彼此独立地依赖于同一时间轴。

在层次模型中,对多媒体同步进行了分层处理,这样有利于得到一个比较完善、较为通用的多媒体同步模型第十章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类型及其特点:1.多媒体会议、会话、分配、检索、消息、采集型业务Q:简述vod工作原理同步技术的作用同步参考模型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VOD用户终端向就近VOD业务接入点发起第一次通信呼叫,要求使用VOD业务,VOD 业务接入点收到请求后,向用户机顶盒发送命令,要求报告用户身份码,机顶盒收到命令后自动发出用户标识。

业务接入点收到标识后检验用户身份合法性和使用权限,确认后向用户发出VOD系统目录清单,用户根据目录清单查找想看节目并经确认,接入点自动向视频服务器发出两次呼叫并报告机顶盒所在地址,视频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先建立与机顶盒的数字通道,开始向机顶盒发送视频信息,随后启动VOD业务接入点开始计费,在此期间,用户可随意观看节目,当节目播完或用户不想看后,可发出停止播放命令,视频服务器收到命令后,立即关闭数据通道并给VOD业务接入点发出停止计费的信息,VOD业务接入点收到信息后立即停止计费,并向用户重新发出目录清单,若用户还想看其他节目,重复上述过程,若不想看了,可以发出拆卸命令,切断与VOD业务接入点的通道。

一次通信过程到此结束。

Q:图像信息数字化过程包括那些步骤?它与音频信息数字化有何区别?A:主要过程:采样-量化-编码图像与音频信息数字化一样包括两方面内容:采样-量化。

音频信息的采样是在时间上将连续信号离散化的过程;而图像信息的离散化是空间上连续变化图像的离散化,音频的量化过程是在采样值的幅度上进行离散化处理;而图像量化的过程是对样点灰度级值的离散化。

Q:常见声音文件及图像文件格式及其性能分析A:声音:CD(是世界上音质最好的音频格式)、Wav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是当前电脑上广为流传的声音文件格式,几乎所有的音频编辑软件都能识别)、MPEG (是一种有损压缩,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杂程度分为三层:MP1、MP2、MP3文件格式)、MIDI(是最成熟的音乐格式,能支持所有设备的运转且文件比较小)、WMA(提供了比MP3文件更大的压缩比且音质毫不逊色)图像:GIF(是一种高压缩比的彩色图像文件格式,支持256色图像颜色)、Flic(是一种高压缩比的特色图像文件)、A VI(是一种桌面系统上低成本、低分辨率的视频格式)、MPEG (压缩效率高且图像和音响质量好且兼容性号)、WMV(优点:本地或网络回放、可扩充的媒体类型、多语言支持、环境独立性、丰富的扩展性)、BMP(Windows下的标准位图格式)Q:举例说明多媒体通信的三个特征A:集成性(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和显示)、交互性(在通信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和同步性(在多媒体通信端上显现的图像、声音和文字是以同步方式工作的,同步在链路层级(通过信息流帧结构的特殊设计实现)、表示层级(复合客体和超级链(绝对时间、相对时间、链式、循环及条件同步))、应用层级三个层面上实现)。

Q:简述音频信号数字化的处理过程A:模拟音频信号-采样-量化-编码-按不同应用目标进行数字压缩采样:在时间上将连续信号离散化量化:将每个采样值在幅度上进行离散化处理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每个采样的量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