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复习过程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概要】第二、三、四三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绪论、唯物论和辩证法三部分内容。
学好本章是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关键。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属于唯物论部分,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第二节属于辩证法部分,论述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性;第三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运用,论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其中唯物论部分主要分析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能动性问题,阐明了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也是可以通过实践改造的。
辩证法部分主要回答物质世界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等。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难点较多,马哲的绪论部分有:(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哲学派别划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论部分有:(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时间与空间的含义及特点;(3)实践的本质与作用;(4)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辩证法部分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作用;(2)质、量、度的含义与特点;(3)否定之否定的过程;(4)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及其关系;(5)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6)抽象与具体的统一;(7)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在历年考研中可算作“常青树”,是马原中历年命题次数最多、分值最高的一章。
本章可命题的考点众多,重要程度极高。
预计2013 年肯定会出题,命题的可能性:多道选择题,而且很可能会出分析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本章时,应加强理解,突出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考点精解】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作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xx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课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2、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别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到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一)、意识统一于物质(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三)、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授课效果分析总结(一)复习提问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二)新课引入:视频《生命起源》(三)新课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使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数李科学的世界观,就该学会哲学思考。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本原的物质性一、物质(一)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万物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共同本质。
但是,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猜测。
在近代,原子被称为物质基元,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不可入、不可变和质量固定等属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进而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反映了近代唯物主义突出的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一定的科学实验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猜测性、直观性和幼稚性等缺陷,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给神学创世说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本原论以沉重打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电子和放射性现象,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观念。
唯心主义攻击唯物论说:“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科学,特别是 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恩格斯把物质理解为“各种物的总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物质范畴作了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1. 引言•物质是世界的基本构成元素,它的统一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联系和统一性。
•本文将从浅到深,探讨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及其相关重要概念。
2. 原子学说的贡献•原子学说是物质统一原理的基础,它认为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原子构成。
•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3.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解释•元素周期表是物质统一原理的重要工具和成果之一。
通过整理了解到的各类元素,我们发现它们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排列规律。
•这种周期性表现归功于元素内部电子的排布方式,从而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4. 化学键与化合物•化学键是实现物质统一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时,形成了化合物。
•不同的化学键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使得物质在宏观上呈现多样化的性质和形态。
5. 物质状态的统一性•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也反映了物质的统一性。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改变其本质,如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转变为冰、水和水蒸气。
6. 能量与物质的关联•能量与物质密切相关,它们同样体现了物质的统一性。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能量与物质存在等价转换关系,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
7.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物质统一原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微观尺度上,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统一性。
8. 统一场论的理念•统一场论是物质统一原理的最新发展,试图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统一起来。
•它认为这些相互作用都可由一个基本场描述,从而实现了物质世界的统一。
9. 结语•世界的物质统一是科学研究追求的目标,而原子学说、元素周期表、化学键、能量与物质关联、粒子物理学和统一场论等理论和概念的发展,不断拓展了我们对物质统一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 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 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 时间里所行驶的距 离,约为1013公里。
——恩格斯
第二,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 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 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 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 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 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 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
1秒钟之内:
蜗牛爬行 1.5毫米
地球公转 30千米
马奔跑25米
光波传播 30万千米
第二,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古人云: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一寸光阴 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阴”,“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都是 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第三,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切联系的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基石。 实践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 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 约为1.2万光年
地球
银河系正面图
地球到银河系中心 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 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基 本 粒 子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不同 而不同,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关系
(最新整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021/7/26
28
扩展阅读: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 利特)
• “生生之谓易。”(《周易》) • “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 人生之结果殊难预料,甚至不如意者乃十之八
九,但我们惟能决定的是:生命不息,奋斗
2021/7/26
34
时间的无限循环与生命的价值 ——《旧约·传道书》
水归原来的地方,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 循老路川流不息。
人生的虚空,万事都是虚空。 万事令人厌倦,
人在太阳底下劳碌一生。
没有人去一一数说。
究竟有什么益处?
眼看,看不饱;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耳听,听不足。
大地却永远是这个样子。
发生过的事,以后还会发生;
物质手段 • 最后,付诸勇于实践,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
3、现实意义 • 历史大势与主体选择的有机统一。 2•021/正7/26确发挥精神能动性,反对盲目乐观主义+消极悲观主义1。3
四、社会的物质依赖性
两种现象:
• “盲从现象”: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 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一味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
2021/7/26
19
2021/7/26
20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一、物质宇宙的运动与时空 • 二、意识及其物质依赖性 • 三、社会实践及其客观实在性 •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 五、正确发挥精神能动性
2021/7/26
21
一、宇宙物质的运动与时空
• 物质宇宙的起源 • 物质与运动 • 运动与静止 • 物质运动与时空 • 时空的特性
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世界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三、教学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即观世界。
是看世界的学问。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看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整个世界。
如果你看的是‚局部世界‛,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
看世界的什么问题?是根本问题。
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层次的本质,而不是‚整个世界‛的表层现象。
所谓‚根本看法‛,就是对‚整个世界‛最深层次本质的看法。
一棵银杏树,你告诉了我树叶和枝干,这些我都能看到,但我要的是扎到地下的根!而这个根,就是哲学的深度。
这个看法是一般的看法,他所涉及的问题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个局部的问题,而是有关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如何,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怎样,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动的,社会的发展大浪淘沙、滚滚向前,其动力是伟人的思想动机,还是自身的矛盾运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都有哲学体系。
哲学是以严密的理性和逻辑论证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只有经过哲学家的提炼、升华,把对事物的部分的具体的认识上升到整体的抽象认识。
由个性上升到共性,将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非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并以逻辑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具有理论的形态,才成为哲学。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复习笔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
(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
世界统一于物质——马克思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证明: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是相对的。 物体在低速运动时,它的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 续性的变化其微小,实际上可以略去不计。
但是,当物体接近光速的速度
运动时,物体沿着运动方向的空间
广延性就会缩小,过程的时间持
续性就会延长(所谓天上一日,
地下一年)
爱因斯坦
32
欧几里德几何和非殴几里德几何所研究的不 同空间的特性也反映了空间的相对性。过直线 外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不能做任何直线与已知直线 平行。
14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
1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就 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 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 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 直到思维。”[1]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 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运动一般”,而不是 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20
关于还原论(reductionism)的讨论: (1)组成性还原论 (constitutive reductionism) 高级领域的生物与低级领域的无机物的物质组成完全相 同。生物界的事态和过程与原子、分子层次的物理、化 学现象也没有矛盾。生物界与无机物之间的区别不在于 组成物质,而在于生物体的组织结构(系统) (2)解释性还原论(explanatory reductionism) 要认识了解整体,就必须将之分解为其组成部分,而且 还要进一步将这些组成部分再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 一直到等级结构的最低层次——“还原化处理方法”#复
34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相互区别、 相互对立的。无限是普遍,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 对的。有限是局部、特殊,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又是相互依赖、 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无限可 以转化为有限。另一方面,有限也包含无限,任何有 限的事物都包含着打破界限、扬弃有限,转化为“它 物”的无限趋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感觉证明是列宁的思想。列宁说“接受或者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它是人对他的感官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 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266页)我的感官感觉到火是热的,不是冷的,我相信这一感官提示,就会承认 火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
人的实践是改造外部对象。在实践中你按外部对象的本性、结构和规律办事就成功,否则就失败,这证明外 部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不可抗拒性。
双重涵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恩格斯的论断 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 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 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 起来。
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 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①世界在本重于世界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唯物论。
原理意识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 (“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 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 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 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 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 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 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9课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物质离不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开运动 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
典例2 (2021·湖北高考)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
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
为君留”等。这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 要求 神论立场。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
定唯物主义信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核心 素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更好改造客观世界,此说法过于绝对; C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
照片,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演示文稿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
对立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四十九页,共67页。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
第五十页,共67页。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 (1)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
1.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五十九页,共67页。
五、客观规律性与意识能动性
1.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稳定性、普遍
性、重复性
第六十页,共67页。
五、客观规律性与意识能动性
作用
第六十四页,共67页。
五、客观规律性与意识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改造
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和
制约
第六十五页,共67页。
五、客观规律性与意识能动性
3.客观规律性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
第六十六页,共67页。
第九页,共67页。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第十页,共67页。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第十一页,共67页。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2)客观唯心主义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总结(马原)
马原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倒1(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试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发展规律
试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摘要: 真正的哲学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物质实践发展规律矛盾宇宙有多大?世界又有多大?当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时,我们所能知道的莫过于:世界是物质的,它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
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把世界如实的看作永远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中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这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是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界固有地发展规律改造世界的坚实的哲学基础。
哲学物质概念的发展过程我们所处的无限多样的现实性的世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原,统一的基础呢?如果说有,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共同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又是什么哟?这是从哲学产生哪一天起就提出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一直探讨和争论不休的中心课题。
和是在与唯心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的物质观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渐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它一方面,要同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虚构,对物质的歪曲解释不断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受到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的限制, 又不断的突破这个限制, 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者采用把人的思想,观念“客观化”的手法,断言有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原,一切客观事物,现象只是客观精神的创造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者较为直接了当,称人的主观精神是客观事物,现象的本原和基础。
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认为“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思想” ,是人的观念的感觉. 如:贝克莱,科学的物质概念就是在同唯心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客观性与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但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使用自己的是和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最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括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情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普遍的。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是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 ★系统优化原理=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守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1.发展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容】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2.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1.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2.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1.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3.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一.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两个方面。
矛盾只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为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且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二.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三.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1.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集中力量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